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青岛大学sci排名

发布时间:

青岛大学sci排名

青岛大学的话是一般的本科学院不属于重点本科学院望采纳。

肯定青岛大学啊青岛比济南好而且现在师范类和农业类的没人去

回答 青岛科技大学,应该是省内的重点,大学,他有非常专业的化工专业学科,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 过去的青岛化工学院,很不错的学校,属于山东省内的一本院校。 另外档次的话,这个要按照学科来看。 如果是橡胶,高分子,全国第一,过去曾经是亚洲第一。 但是整体,过于偏重于化工,其他的不算很强,所以整体排名就不算高。当然这个不高,要分和谁比了。 提问 是私立学校吗? 回答 是国家级一本院校 并不是私立院校 提问 毕业后包分配吗? 回答 有的专业包分配,有的不是 校企合作的专业是包分配的 大四毕业以前也有招聘会 可以被企业应聘 更多11条 

排名 大学名称 录取新生质量(高考成绩)得分 1 北京大学 100 京1 2 清华大学 9 京2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 皖1 4 外交学院 1 京3 5 复旦大学 5 沪1 6 中国人民大学 1 京4 7 南京大学 6 苏1 8 浙江大学 7 浙1 9 北京师范大学 2 京5 10 南开大学 1 津1 10 上海交通大学 1 沪2 10 北京外国语大学 1 京6 13 中国政法大学 1 京7 13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 京7 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93 京8 15 西安交通大学 93 陕1 17 武汉大学 5 鄂1 17 上海财经大学 5 沪3 19 东南大学 4 苏2 19 北京邮电大学 4 京9 19 中央财经大学 4 京10 22 天津大学 1 津2 23 华中科技大学 92 鄂2 24 华东师范大学 9 沪4 25 北京理工大学 8 京11 26 同济大学 7 沪5 27 山东大学 5 鲁1 28 上海外国语大学 4 沪6 29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91 京12 30 大连理工大学 5 辽1 31 中国海洋大学 4 鲁2 32 国际关系学院 3 京13 33 厦门大学 90 闽1 3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8 35 南京理工大学 7 36 哈尔滨工业大学 6 37 山东师范大学 6 38 北京科技大学 5 39 北京交通大学 4 40 西北工业大学 3 40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3 42 北京语言大学 2 43 电子科技大学 1 44 华东政法学院 89 44 青岛大学 89 46 四川大学 8 4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7 48 华东理工大学 6 48 苏州大学 6 50 南京师范大学 5 51 中山大学 4 53 中国药科大学 3 54 首都医科大学 2 56 兰州大学 9 57 东北大学 8 58 中国农业大学 8 61 中国传媒大学 7 64 南京医科大学 6 67 中南大学 4 68 湖南大学 4 69 中国医科大学 2 70 东北财经大学 2 71 北京化工大学 1 73 西北大学 87 74 郑州大学 87 77 重庆大学 7 78 河海大学 7 79 中央民族大学 7 80 天津医科大学 6 81 吉林大学 5 82 西南政法大学 5 83 北京林业大学 5 84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5 85 大连海事大学 4 86 华北电力大学 4 88 烟台师范学院 4 90 湖南师范大学 2 91 中国石油大学 1 92 哈尔滨工程大学 86 93 北京中医药大学 86 98 西南交通大学 8 98 河南大学 8 98 浙江工业大学 8 98 烟台大学 8 113 西南财经大学 2 118 江南大学 1 123 上海大学 9 163 江西财经大学 83 173 天津财经大学 5 187 上海师范大学 2 194 上海电力学院 9 202 中华女子学院 4英国的牛津大学(名列前五)和剑桥大学跻身于世界大学10强之列,在世界200所最好的大学中,它们分别列第5和第6位。这次的排名是由《泰晤士高教增刊》(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评出的,美国的哈佛大学以近230亿美元的捐赠基金位列第一。而美国的大学在前10强中占了7个席位,英国的牛津大学是美国以外的大学中排名最高的,这意味着前4名都是美国的大学。 在前50强中,有4所大学在伦敦,这证实了伦敦作为全球教育中心的地位。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列第11,皇家学院(Imperial College)列第14位、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列第34位,东方及非洲研究学院(the School of Orienttal and African Studies)列第44位。在前20强中,除了英国的大学外,只有一个欧洲的大学位列其中,它就是瑞士苏黎世的"联合技术学院"(the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它是第10位。 不过,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可以被称为世界上最具智慧的城市,除了位居第一位的哈佛大学外,还有位列第3位的麻省理工大学。加利福尼亚的得分也很高,在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位列第2,加利福尼亚技术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列第4,而斯坦福大学列第7。 日本的东京大学是亚洲所有大学中排名最高的,列第12位,中国的北京大学列第17位。澳大利亚的大学综合实力也很强,在前50位的大学中,就有6所澳大利亚的大学,最高的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排名世界第16。说起来法国可就有点差强人意,在前50位中,仅有两所法国大学,排名还不算靠前,一所排名第27,一所排名第30(the école Polytechnique和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德国进入前50强的也只有一所大学,就是排名第47的海德尔堡大学(Heidelburg University),还不如香港这个弹丸之地,香港有两所大学跻身前50强。 在欧洲大学前50强中,英国占据了18个名额,前10名中就有6所英国大学,但是欧洲大学50强中没有一所来自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还是说全球的大学排名吧。前200强中,美国的大学最多,居然有62所大学位于前200,英国次之,有30所大学,德国有17所,澳大利亚有14所大学排名全球200位之前。在全球总的排名中,有29个国家榜上有名。 这个全球大学排名是《泰晤士高教增刊》对88个国家的1300所大学进行调查,按各所学校的被其他学校或单位引用的研究成果的数量排出的,各个学校的研究成果是知识活力的指示器,另外,还参考了教职员与学生的比例、吸引外国留学生的能力、在全球教育市场中有国际声望的学者等因素。对上述因素进行权衡,然后打分,最好的学校分值是1000,其余的大学根据得分进行排名。 美国的哈佛大学的教职员工共获得过40个诺贝尔奖,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排在第2位的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比哈佛大学少近120分,得分是2分,英国牛津大学得分8,比得分4的剑桥大学略高。《泰晤士高教增刊》编辑约翰·奥雷里说:“处于领先地位的大学在国际性竞争中越来越有实力,考虑到五大洲的学院观点以及用最新的统计学,我们对各地大学的排名为全球最高级的大学提供了一个信息全面的描绘。” 今年9月,中国的上海交通大学公布了一份世界500所最佳研究大学的排名表,结果哈佛大学排名第1,斯坦福大学排名第2,剑桥大这排名第3,牛津大学第8。对各个国家的大学进行综合考虑,英国排在美国这后列第二。 去年12月,《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前编辑理查德·兰伯特也发表了一份报告,敦促由英国19所最主要的大学组成的“鲁塞尔集团”(Russell Group)建立一个全球最好的研究机构名次表,通过这个名次表,他们可以测定自己的成绩。 2005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 1 Harvard University US 2 California University Berkeley US 3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 4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 5 Oxford University UK 6 Cambridge University UK 7 Stanford University US 8 Yale University US 9 Princeton University US 10 ETH Zurich CH 11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UK 12 Tokyo University JP 13 Chicago University US 14 Imperial College LondonUK 15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US 16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AU 17 Beijing University CN 18 National University SingaporeSG 19 Columbia University US 2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US 21 McGill University CA 22 Melbourne University AU 23 Cornell University US 24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S 25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US 26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S 27 Ecole Polytechnique FR 28 Pennsylvania University US 29 Kyoto University JP 30 Ecole Normale Super Paris FR 31 Michigan University US 32 E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CH 33 Monash University AU 34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K 35 Illinois University US 36 New South Wales University AU 37 Toronto University CA 38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US 39 Hong Kong University CN(HK) 40 Sydney University AU 41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42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 & Tech CN(HK) 43 Manchester University & UMIST UK 44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K 45 Massachusetts University US 46 British Columbia University CA 47 Heidelberg University DE 48 Edinburgh University UK 49 Queensland University AU 50 Nanyang University SG 51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P 52 Duke University US 53 Catholic University Louvain BE 54 Brussels Free University BE 55 RMIT University AU 56 Adelaide University AU 57 Paris VI, Pierre et Marie Curie FR 58 Sussex University UK 59 Purdue University US 60 Tech University Berlin DE 61 Brown University US 62 Tsing Hua University CN 63 Copenhagen University DK 64 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 NL 65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 66 Wisconsin University US 67 Auckland University NZ 68 Macquarie University AU 69 Osaka University JP 70 St Andrews University UK 71 Sorbonne Paris FR 7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US 73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US 74 Washington University US 75 Boston University US 76 Curt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U 77 Vienna Technical University AT 78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L 79 New York University US 80 Warwick University UK 81 Yeshiva University US 82 Minnesota University US 83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L 84 Chinese University Hong Kong CN(HK) 85 Göttingen University DE 86 Rochester University US 87 Trinity College, Dublin IE 88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US 89 Malaya University MY 90 Alabama University US 91 Bristol University UK 92 L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RU 93 Hebrew University Jerusalem IL 94 Vienna University AT 95 Technical University Munich DE 96 Western Australia University AU 97 King's College London UK 98 Amsterdam University NL 99 Munich University DE 100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UK 101 Oslo University NO 102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W 103 Bath University UK 104 Tufts University US 105 Texas A&M University US 106 Iowa University US 107 Colorado University US 108 Massey University NZ 109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US 110 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E 111 Sains Malaysia University MY 112 Glasgow University UK 113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AU 114 Otago University NZ 115 Brandeis University US 116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US 117 North Carolina University US 118 Virginia University US 119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KR 120 Utrecht University NL 121 Paris XI, Orsay FR 122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E 123 Maastricht University NL 124 Stuttgart University DE 125 Humboldt University Berlin DE 126 Birmingham University UK 127 Aarhus University DK 128 Durham University UK 129 Helsinki University FI 130 Penn State University US 131 Leiden University NL 132 Strasbourg University FR 133 Leeds University UK 134 Maryland University US 135 Bonn University DE 136 Stony Brook, State of New York University US 137 York University UK 138 Dartmouth College US 139 Stockholm University SE 140 Uppsala University SE 141 Utah University US 142 La Trobe University AU 143 Waterloo University CA 144 Toulouse University FR 145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DK 146 Rice University US 147 Hamburg University DE 148 Mcmaster University CA 149 Kiel University DE 150 Sheffield University UK 151 Liverpool University UK 152 Karlsruhe University DE 153 Tohoku University JP 154 China University of Sci & Tech CN 155 Montpellier 1 University FR 156 Vanderbilt University US 157 Frankfurt University DE 158 Technion - 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L 159 Madrid Autonomous University ES 160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 & Tech KR 161 Tasmania University AU 162 La Sapienza University IT 163 Pohang University of Sci & Tech KR 164 Innsbruck University AT 165 Georgetown University US 166 Alberta University CA 167 Nagoya University JP 168 Dundee University UK 169 Würzburg University DE 170 Nottingham University UK 171 Lund University SE 172 Technische Hochschule Darmstadt DE 173 Emory University US 174 Indiana University US 17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US 176 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 177 Université de Montréal CA 178 Freiburg University DE 179 Newcastle Upon Tyne University UK 180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S 181 Lancaster University UK 18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US 183 Arizona University US 184 RWTH Aachen DE 185 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 UK 186 Bologna University IT 187 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 & Tech NO 188 Tulane University US 189 Leicester University UK 190 Rutgers State University US 191 Nijmegen University NL 192 Nanjing University CN 193 Southampton University UK 194 Aberdeen University UK 195 National Autonomous University of Mexico MX 196 Fudan University CN 197 Bremen University DE 198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N(HK) 199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 US 200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 USTHAT'S ALL~

青岛大学sci

刊名: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Edition主办: 青岛大学周期: 季刊出版地:山东省青岛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6-9798CN: 37-1268/TS历史沿革:现用刊名: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曾用刊名:山东纺织工学院学报创刊时间:1986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4)Pж(AJ) 文摘杂志(俄)(2014)核心其月 刊 带xie发 企我鸟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②⑤⑧⑨③①⑥⑥⑥④

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和山东科技大学哪个好?

理科生,要选工科或理科专业的话可以考虑青岛科技大学。很多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的。其他两个可能文科生选择要好一点吧

要是纯粹按照实力来说的话,山东师大比青岛大学好一点,青岛大学比青岛科大好一点。 但是要是按照报考热度和就业来看的话,青大和青科都比山师报考热度高,更容易就业一些。 你今年考了567分,比一本高出13分的情况下。这样说吧,由于今年原来的一些二本学校的一些专业一本招生,另外211在山东减少招生计划,山东又实行平行志愿,那么肯定会导致高分去好学校。你这个分数,如果报考青岛大学的话,那么只有两个可能,不会被录取,或者即使录取了也是青大一些不算好的专业。毕竟青岛大学除了医学和材料好一点之外,别的都很一般的。报考青科录取的可能性极大,但是能不能被很好的专业录取,这个就看你的运气了。反正化工高分子是基本上没可能的。如果报考山师的话,估计录取的可能性能有90%以上了。专业估计也基本上可以任意挑选了。但是山师的实力虽然很不错,但是其就业,真不如青科和青大。 无论去这三个哪个学校,说实话都不错。当然,没有差大学,只有差学生。只要在大学期间好好学习,无论什么学校,都会取得成功的、

青岛大学sci中科院

青岛科技大学是一所山东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座落在素有“东方瑞士”之称的沿海开放城市——青岛。学校的前身是1950年9月创办的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1956年迁至青岛,1958年组建为山东化工学院,1984年改名青岛化工学院,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经过50多年的建设,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理工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医学协调发展,具有多种层次、多种规格、多种形式办学格局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四方校区占地7亩,东部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青岛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规划土地1200亩。学校校舍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000余万元。现有教职工1503人,其中高级职称467人;在籍学生17529人,其中,研究生504人,本专科(高职)生14792人,成人教育生2233人。

有什么问题么?

青岛科技大学学校不错呀

读完博士做博后的话可以100%出国,出国读博的话看个人水平了,中科院大部分都是硕博连读的学生

青岛大学sci分类2019年

刊名: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Edition主办: 青岛大学周期: 季刊出版地:山东省青岛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6-9798CN: 37-1268/TS历史沿革:现用刊名: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曾用刊名:山东纺织工学院学报创刊时间:1986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4)Pж(AJ) 文摘杂志(俄)(2014)核心其月 刊 带xie发 企我鸟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②⑤⑧⑨③①⑥⑥⑥④

中科院自己划的。先是按学科,再按影响因子排列划分。SCI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1]其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创刊于1961年,它是根据现代情报学家加菲尔德(Engene Garfield) 1953年提出的引文思想而创立的。时至今日加菲尔德仍是SCI主编之一。SCI是由ISI(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美国科学情报所出版。现为双月刊。ISI除了出版SCI外,还有联机型据SCISEARCH。ISTP(Index to Scientific &Technical Proceeding)也由其出版。SCI是一部国际性索引,包括有:自然科学、生物、医学、农业、技术和行为科学等,主要侧重基础科学。所选用的刊物来源于94个类、40多个国家、50多种文字,这些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荷兰、德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加拿大等,也收录一定数量的中国刊物。SCI索引对科技工作者查阅最新文献、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科研立项以及在具体的课题研究时及时了解国际动态都有很大帮助。

sci分区和影响因子都是权衡科研质量的重要标准。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是sci期刊的分区,sci期刊的分区有两种,一种是jcr的分区,另一个是中科院的分区,这两类分区很类似,都是分为四个区,分区的标准也都是期刊的影响因子,至于不同区的期刊的区别,很显然的区别就是这四个区是按照影响因子由高到低排序的。一区期刊是影响因子最高,学术价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期刊,四区期刊就是四个区中影响因子最低的一类刊物。一般能发表一区的都是一些专家学者、知名大学教授、或者一些在本专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工作者。二区期刊仅次于一区期刊,二区期刊国内作者发表的就相对多一些了,目前国内一些标准中明确要求发表二区及以上期刊,所以二区是很多国内作者的首选,二区期刊发表难度略小,但也要看具体的学科和具体的期刊,一般的规律是二区期刊较一区期刊容易一些。三区四区期刊的发表难度就会更低一些,但三区四区期刊在国内有些许争议,就是因为上述我们提到的硬性要求,有些单位和高校是不认可二区以下的刊物的

青岛科技大学sci论文

理科生,要选工科或理科专业的话可以考虑青岛科技大学。很多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的。其他两个可能文科生选择要好一点吧

百度,Google

青岛科技大学原名青岛化工学院,前身是1950年9月创建的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1956年8月迁至青岛,改名为青岛橡胶工业学校,1958年9月组建为山东化工学院,1984年9月更名为青岛化工学院,1998年由原国家化学工业部划转山东省领导,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学校设有两个校区:校本部位于青岛市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内,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占地2000余亩,现有校舍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四方校区位于老城区,绿树成荫、文化气息浓厚,占地7亩,现有校舍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675人;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系全国首批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全国第三批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现有 56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9个硕士点,7个博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强化建设的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行业技术依托中心。学校的学科建设在材料学、化学工程、应用化学、机械工程和信息与控制工程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学校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了7万余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创造了被社会广为关注的“科技大学现象”。10余年来获得1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1项国家科技部杜邦科技创新奖。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对全国普通高校获国家科技成果三大奖排行榜(1997~1999)排序,学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位居全国高校第 5 位,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位居全国高校第74位;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的《高等学校专利申请数排序》(1985~2000),位居全国高校第67位,居省属高校第一位;2005年被SCI收录的论文居全国高校第47位,EI收录的论文居全国高校第100位。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日、俄、德、英、韩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同德、俄、加、美、韩等国多所高校广泛开展合作办学,尤其是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合作成立了中德科技学院,纳入中德两国政府合作项目,成为山东省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学校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同时注意选派优秀教师、学者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日益广泛的对外交流活动,提高了学校的国际声誉和办学水平。 学校在波涛汹涌的时代激流中走过了57个春秋,展望未来,学校前程似锦。不久的将来,学校将成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医、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个电话:0532-88957775 图书馆藏书:46万册 硕士点:54个地址:青岛市松岭路69号(崂山校区),青岛市郑州路53号(四方校区)

青岛科技大学原名青岛化工学院,前身是1950年9月创建的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1956年8月迁至青岛,改名为青岛橡胶工业学校,1958年9月组建为山东化工学院,1984年9月更名为青岛化工学院,1998年由原国家化学工业部划转山东省领导,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 学校设有两个校区:校本部位于青岛市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内,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占地2000余亩,现有校舍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四方校区位于老城区,绿树成荫、文化气息浓厚,占地7亩,现有校舍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675人;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 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系全国首批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全国第三批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现有 56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9个硕士点,7个博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强化建设的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行业技术依托中心。学校的学科建设在材料学、化学工程、应用化学、机械工程和信息与控制工程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学校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了7万余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创造了被社会广为关注的“科技大学现象”。10余年来获得1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1项国家科技部杜邦科技创新奖。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对全国普通高校获国家科技成果三大奖排行榜(1997~1999)排序,学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位居全国高校第 5 位,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位居全国高校第74位;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的《高等学校专利申请数排序》(1985~2000),位居全国高校第67位,居省属高校第一位;2005年被SCI收录的论文居全国高校第47位,EI收录的论文居全国高校第100位。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日、俄、德、英、韩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同德、俄、加、美、韩等国多所高校广泛开展合作办学,尤其是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合作成立了中德科技学院,纳入中德两国政府合作项目,成为山东省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学校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同时注意选派优秀教师、学者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日益广泛的对外交流活动,提高了学校的国际声誉和办学水平。 学校在波涛汹涌的时代激流中走过了57个春秋,展望未来,学校前程似锦。不久的将来,学校将成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医、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历史沿革1950年9月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创建 1956年8月迁至青岛,并改名青岛橡胶工业学校 1958年9月升格为山东化工学院 1961年青岛第二橡胶厂青岛橡胶工业学校(橡胶工艺和橡胶机械专业)并入山东化工学院 青岛第二橡胶厂青岛橡胶工业学校创建 1958年青岛第二橡胶厂青岛橡胶工业学院创建(合署) 1968年青岛橡胶工业学校并入山东化工学院1965年山东化工学院(中专部)改建青岛橡胶工业学校1970年山东化工学院改建山东省化工技术学校 1971年山东省化工技术学校升格山东化工学院 1984年9月山东化工学院更名为青岛化工学院1998年由原国家化学工业部划转山东省领导2001年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并入青岛化工学院 1962年青岛美术专科学校创建1963年青岛美术专科学校改建青岛市美术学校 1981年青岛市美术学校更名青岛工艺美术学校 2003年青岛化工学院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 校训校风校训:明德、笃学、弘毅、拓新校风:自强、务实、竞合、创新现任领导 高青书记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并分管教代会、组织、党委办公室和党校方面的工作; 马连湘校长(副书记)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并分管校长办公室、人事、财务、国有资产、研究生、法律事务、学报和档案方面的工作; 苏同岭副书记分管基建和东部校区建设方面的工作; 王瑞芳副书记分管纪检、监察、宣传、统战和校报方面的工作; 王文哲副校长分管治安保卫、综合治理、产业(包括研究所所办产业)和教职工住宅建设工作; 韩兆会副书记分管审计、工会、政治保卫、离退休、妇委会和计划生育工作; 罗公利副校长分管学生、武装、共青团和人文社科建设工作; 徐学增副校长分管后勤和体育方面的工作,协助校长做好人事方面的工作; 李庆领副校长分管教学、学科建设、招生和外事方面的工作; 刘光烨副校长分管科研、图书情报、高职和成教方面的工作; 张淑华校长助理兼任教务处处长,协助李庆领副校长做好教学工作,重点抓好“评建”工作; 韦殿华校长助理兼任学校办公室主任,协助马连湘校长做好法律事务工作。院系设置四方校区:化工学院 |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 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 成教学院高职学院崂山校区:机电工程学院 | 数理学院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艺术学院 | 传播与动漫学院 | 政法学院 | 体育教学部 | 中德科技学院(Chinesisch-Deutsche Technische fakultat) | 国际合作学院(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远景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人才培养是学校根本任务的办学思想,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实施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为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不断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原则,全面实施规模战略、人才战略、特色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立足现实,更新观念,建立与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办学新机制;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创新的原则,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深化内部体制改革,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实现学校的持续和谐发展;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增强学校整体竞争力。 (三)学校定位与总体发展目标 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区域发展和行业建设。到2010年,把我校建成拥有建成国家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省内先进的特色学科群和国内先进的特色学科,形成省内一流的师资队伍,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成果名列省属高校前茅,建成教学研究型大学,确立山东省高校强校地位;争取到2015年左右,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医、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四)主要发展指标 ——办学规模。到2010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26000人,其中,研究生规模达到2000人;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人数达到10000人,各级各类留学生达到500人。 ——学科建设。到2010年,争取建成1~2个国家级水平的重点学科(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建成1~2个教育部重点学科(实验室),建成10~15个山东省重点学科(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建成1~2个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成3~5个市级水平的重点实验室,培植10~20个校级重点学科(实验室);新增1~3个“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专业与课程建设。到2010年,本科专业达到65个左右,并建成15个左右在省内具有领先水平的专业,8个左右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专业,20个左右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建成120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40门校级精品课程,20门省级精品课程,4~6个省级水平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现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零”的突破;出版30部优秀教材。 ——师资队伍建设。“十一五”期间,将生师比稳定在16:1以下。进一步提高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提高到8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30%以上,部分学科45岁以下的主讲教师实现博士化;在院士培育和引进方面取得突破;完成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1211人才工程”。 ——科学研究。“十一五”期间,认真抓好科研立项、鉴定、报奖工作,力争主持“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不少于80项,省部级课题比“十五”期间翻一番,与企业合作项目大幅增加;力争科研经费总数比“十五”期间翻一番,科研成果鉴定有新突破,科研获奖有新成功,获得2~3项国家级科研奖励,50项左右省部级科研奖励,2项以上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获发明专利,在省内高校继续保持领先地位;SCI、EI收录论文全国高校排序有新的提高。 ——学位点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到2010年,建成博士后流动站,获得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新增10个左右博士点,20个左右硕士点,使得硕士点覆盖的学科门类更加广泛;在学位类型上,努力发展专业学位,不断提高专业学位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中的比例;在教育形式上,加快发展全日制教育,有序发展非全日制教育。 ——办学条件。到2010年,东部校区基本完成主体建设任务;四方校区结合大学都市科技园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实现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不断加大教学科研装备投入力度,提高教学科研装备水平;加大图书资料的经费投入,确保年均增加图书资料10万册以上;实现校园的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生态化。学校网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