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浅谈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

浅谈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浅谈核心价值观之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层次分明、各有侧重、各具功能而又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价值观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领大学生,是高等院校的神圣职责。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培育途径 知识传播途径。所谓知识传播,就是通过正确的知识传播,使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心目中内化。通过正面知识传播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当前,高等院校一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二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在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追求、纯洁思想道德等方面狠下功夫。三要着重启发引导大学生形成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使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重要地位与肩负的神圣使命,克服各种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思想和行为。 深入社会途径。所谓深入社会,就是通过深入社会实际来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社会实际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现实根据,是检验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效的根本标准。只有深入社会实际,才能使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内心得到提炼和升华。高校要根据各自的实际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际活动。例如有的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到西柏坡、白洋淀、延安、瑞金、井冈山等革命圣地参观,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的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农村、工厂做社会调查,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教育。当代大学生必须坚持从点滴做起,践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知识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情感锤炼途径。所谓情感锤炼,是指通过各种文化渗透途径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虽然能够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快速获取大量的信息。然而他们涉世较浅,分析和判断问题多局限于个人的视角,对世界、未来与现代化的理解比较窄,因此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想真正收到成效,必须充分根据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实际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一是高校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时,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将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在学习知识之中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高校要努力营造培育和践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氛围。充分利用各种仪式、标志符号以及重大场合来宣传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够深刻认识和理解核心价值观,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三是高校要运用现实中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2010年1月30日牺牲于援藏的特警沈战东的事迹就是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榜样。他遵守纪律,服从组织安排,哪里需要就奔向哪里。曾先后多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受到嘉奖,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类似沈战东的事迹是教育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教材。 调节规范途径。所谓调节规范,就是从心理上和制度上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心理学原理表明,任何正确的价值观都有认知、情感、意志、信念接受程度等差异,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也如此。在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时,一要注重思想调节,要营造公平、公正、平等、关爱的氛围,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二要制度规范,就是通过制定一系列体现核心价值观的管理规章制度。邓小平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规章制度是以服从和强制力为前提的,具有规范、引导、惩戒等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就更需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于高校来说,必须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如果个别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与核心价值观不符,那就需要用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使其朝向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方向发展。 总之,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抓住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只有树立共同理想,才能突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只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把握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只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打牢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只有不断加强知识传播、深入社会、情感锤炼和调节规范等培育途径,才能使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简言之…很混乱

核心价值观24字分别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概括,与党的奋斗目标保持一致。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从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改革,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党和政府不断重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社会的公正和法治。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其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是每一位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都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核心价值观意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在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立足于开阔的历史视野,对主体有明确的定位,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关于表述的对象,需要把握“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作为价值体系,“社会主义”与它的当代中国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因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的事业,从最初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到现在和未来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属于社会主义的体系。而我们当前要说的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做限制地使用“社会主义”这个一般名称,就会忽视主体层次的差别,把自己在当前条件下的特殊理解和附加规定,有意无意地当成了社会主义的普遍规则。例如我们讲的四条内容,既然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意味着它们应该是对一切历史阶段、所有形态的社会主义都普遍适用的科学描述和共同原则。但是,在以往的社会主义创立者和未来的社会主义探索者面前,我们是否确信自己已经具有了足够的权力和条件,可以宣称别的国家搞社会主义时,也必须遵循这四条内容?自然,如果具备了一定的总体性历史意识,在这里就会加以必要的分析、论证和自我限定,而不是简单地宣告。否则就可能意味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被特化和窄化了。结果就难免导致对其价值体系的把握出现错位,使本该突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及其核心理念,淹没在含义相当宽泛的话语之中。    (2)关于表述的来源,应该依据历史和实践,而不是凭借一时的意愿。一般说来,任何价值观念,都一定是其主体头脑中“应然”系统的主观表达,这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任何“应然”都必须以一定的“实然”为根据,才能构成真实有效的价值观念,否则就是一套空想甚至幻觉。这里的“实然”,简单地说,就是指主体及其价值体系发生发展的客观历史,就是其实践的过程和经验。因此,要讲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及其核心如何,就要以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及其社会运动发生发展的历史和经验为根据,说明它所追求、所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在理论和实践中所收获的主要成绩和教训是什么,等等。要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及其核心如何,就要以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和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主要成果和教训为根据,说明它所追求、所要实现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它所体现的标准是什么、如何体现,等等。    反之,在讲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及其核心时,如果撇开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再到现实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进程,撇开了其中一以贯之的价值诉求和历史经验,而是仅仅以我们自己现在的认识和实践,甚至以一时感想和愿望为根据,那么这种表述必然会脱离社会主义的实然面貌,讲出来的东西多半与社会主义无关。例如现在有些人很热衷于将“仁爱”、“和合”、“诚信”之类所谓传统美德,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素。其用心可谓良苦,善则善矣。然而,它们究竟在何种意义上属于社会主义,甚至可以成为其核心理念,却很难从逻辑上和实践中找到科学的根据,越加让人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    同样,在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及其核心时,如果撇开了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和相关经验教训,而是单凭想当然去构造一套“美好”的话语,那么这种表述必然会脱离当代中国的实际,模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实面目。当邓小平总结出“社会主义要以共同富裕为荣,以共同贫穷为耻”的时候,确实是触及了社会主义核心(本质)理念及其现实变革的关键。“以共同富裕为荣,以共同贫穷为耻”这一新荣辱观事实上的建立,对于催生新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对于掀开中国历史巨变的一页,可以说起到了重大突破性的作用。而像它一样具有深刻变革意义的新价值观,经过三十多年,我们实际上已经积累了很多,并且正在继续探索和积累着。例如关于计划与市场、自由与秩序、民主与民生、公平与正义、人治与法治等,各个领域的新观念、新经验层出不穷。在力图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及其核心观念时,如果不以这样的历史和实践为根据,而是撇开了这些切实有效的积累,去凭空“提炼”出一些与之不搭界、甚至不相符的东西,那么即使投入再多,挖空了心思,也只能是闭门造车,欲速而不达,甚至南辕北辙,难以得到切实有力的准确表达。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违背认识规律的路径偏差,实际上包含着更大的误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及其实践的漠视和虚化。    (3)关于表述的内容,需要注意两个“核心”之间的关系。一个以利益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价值体系和作为其反映的价值观念体系,必有它自己的核心(利益和观念);当某个价值体系的主体并非单一群体,而是由多个群体复合而成的时候,其中也会有某一群体成为其核心(主体)。而“体系的核心”与“主体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与“核心主体的价值”之间,是既有关联又不可混淆的。例如: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是“自由”,而其核心主体――资本家阶级的核心价值则是“利润”。弄清这两者的现实关系,对于认清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来龙去脉,特别是它本质和核心来说,至关重要。事实上,从资本家对利润的追求,到资本主义社会价值体系的形成和稳定,正是资本主义几百年历史中的精华和主线。    在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主体的无疑应该是全体人民。因此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就应该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体系。那么,在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体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的,像种子能够生长出大树一样具有起始性、根源性、导向性和普适性的价值和价值观念呢?这是“价值体系的核心”问题;同时,作为主体的人民,是由多个民族、阶级、阶层和政党等所构成的。其中,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又可以看作是“主体的核心”。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究竟表达谁的和什么样的价值内容,就必须在两个问题上做出明确的选择和规定:一是党与人民的关系,党怎样按照自己的宗旨,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表述,表达出人民的需要和意志,担负起与人民共为一体的历史性承诺?二是社会主义“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体系,究竟包含哪些基本的内容和原则,它们依怎样的结构和秩序形成了完整体系,从而证明和显现其中“核心”的面貌和意义?    这两个问题,可以称作是我们当下核心价值研究中的“硬问题”。弄清它们并给予明确的表达,是起码的要求,也往往是难点。因为它们意味着,对社会主义的主体及其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贯彻,必须走向深化和具体化,不再停留于抽象的想象和空洞的口号。而表述的澄明,依赖于实践中探索和创造的成功。如果相应的理论和实践尚未成熟,或者对它们的认识和总结尚不到位,那么说的越多,所带来的困惑也就可能越多。    (4)关于表述的导向,要自觉推进而不是疏离人类的共同文明。无论社会主义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价值和价值观念体系都一定具有人类历史的共性与自身个性的双重特征。我们在理解和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及其核心的时候,当然首先要体现并保持其应有的个性,坚持走自己的正确道路;但不能忘记,一定要将这种个性置于人类共同文明的背景之下,并自觉地追求与人类文明进步方向一致的先进性,才能体现我们个性的优越性。否则就会造成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分离甚至对立,忽视甚至抹煞了中华民族对人类共同文明的权利、责任和贡献,走向“自我另类化、边缘化”。这正是那些敌视或惧怕中国的人所希望的。    与此相联系,如何看待自己的“核心价值”与当代“普世价值”的关系,是对我们的价值思考能力和价值观成熟程度的一个检验。在这个问题上,目前存在着某些认识和思想方法的误区。例如在有些情况下,人们仅仅看到了二者的个性和它们之间的差异,进而把二者隔绝甚至对立起来。他们或者认为,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的普世价值,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人类的普世价值全然无关。而在另一些情况下,人们却把价值的共性与客观真理的共性混同起来,进而否定价值体系的个性权利和责任。他们或者认为,世界上的价值体系虽然是多元的,却总有一种价值体系及其标准是最高的、普遍的、先进的,因此各种价值体系都只有向“普世价值”看齐,才能进步;或者进一步认为,只有某一种模式,如西方或美国对当代普世价值阐释的政治化模式,才是唯一的“普世价值”,因此对普世价值的认同,就意味着要完全向西方或美国的政治模式看齐等。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在实践特别是政治实践领域造成了很大的混乱。    实际上,“普世价值”意味着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权利和责任。以实现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为己任的中国人,我们不仅需要而且能够担当起自己在其中的权利和责任。正因为如此,我们对自己核心价值的确立与表达,如果它是科学的合理的先进的,就不会与对当代普世价值的认同和担当相冲突,而是可以揭示出二者之间的交叉之点和重合之处,自觉地将普世价值担当包括在核心价值之内。例如,近年来中央从多个角度反复强调的“公平正义”价值理念,就不仅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振兴事业的当代核心价值,也是当代世界面向未来的前沿价值取向。以公平正义为核心,我们中国可以立足于自己的现实和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坚持“和而不同”的立场,追求“普遍共赢”的效果,自觉地为引领人类共同文明的进步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浅谈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复杂多样的价观、不良社会风气、传统文化的缺失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障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周边环境的育人氛围,全方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程体系育人平台,确保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 24 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坚定不移地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是当前高校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净化社会风气、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三个层面的内容相互贯通、相互联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结晶,简明概括,内涵丰富,构成了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当前,我国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与国家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但由于多方面的冲击,非核心价值观不但存在且有蔓延的趋势。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场所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前沿阵地,要率先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实现育人的重要抓手,也是抵御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筑牢思想防线,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主导地位的需要。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学生,才能使其明辨是非、排除干扰、坚定正确的信仰和理想,才能赢得青年一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当代表达,体现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但理论的价值魅力并不是停留在它的自身逻辑体系的完美和表面的光鲜,而在于它给予人与社会发展的引领与说服力。要达到该效果,一是要揭示其理论价值内涵,认识其有用。二是情感认同。只有将其理论的真正价值内核入情入理地深刻分析,并从全方位所带来的效应能给多维度合理的揭示,情感认同自然就能发挥作用,并转化成行动的指南。引导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也是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维度在于它将个人、社会、国家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国富则民兴、民诚则和谐。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建立在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础上的,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大学生若只谈个人的私利要求,所作所为不与国家民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而另辟蹊径要想成功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大学生的根本“小”在于个人能否学业有成、成长成才,“大”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前途与命运。认同是接受的前提和付诸行动的条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与大学生的人生发展和国家前途命运、民族的兴旺发达联系起来,找准与大学生思想的共鸣点、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其理论也就被真正掌握,并被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不会是一句乏味虚幻的空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修身教育,要结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贯穿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要充分考虑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现实诉求,通过隐性教育实现显性目标,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目的。高校在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建立宣传、教育、学习、实践、反馈、评价和激励的长效机制,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修身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保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期性和实效性。

运用你所学到的,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你好,我觉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就是那16个字呀,富强,民主,公正,法治,爱国,诚信,后边儿的我忘了,真的不好意思。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结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追求。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望和憧憬,是衡量现代社会是否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重要标志。

浅谈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作为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重落实在行动上。具体体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活泼的群体,是一个正在成长并且发展的群体,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承担着祖国和历史的重大责任。因而,大学时期在人生阶段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在大学时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自己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型人才。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高度,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落实这一任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大学生自觉追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使命和任务。在当今社会思想文化日趋多元多样多变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明显地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统摄、整合大学生日趋多样化的价值观,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从认识论视角审视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探求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他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塑造。列宁曾说过:“通过百折不回的努力,让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观念渗透到群体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所以我们可以从以下的四方面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我们党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历史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的指导地位,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当前,我们大学生要大力开展理论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趋势,科学的定位人生。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精髓,它包含了人们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我们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选择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崇高理想一步步走向现实,而且表明中国在建设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正在探索人类社会新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 三、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知道如何去爱国,爱国不是要我们在发生中日矛盾时举着旗帜到处游行,到处砸人家的丰田汽车;爱国也不是一大帮大学生在新浪网上叫嚣着要爱国,却发现自己的英语四级还没有过;爱国更不是学校早上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操场上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来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像周恩来总理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之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时代的接班人来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寄出。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错误、不规范行为,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我们既然出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能够看见祖国一天一天的强大,就应该下定决心,努力学习,不虚度年华,不碌碌而为,用我们的行动为祖国明天的宏伟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它是支撑人类生活的精神支柱,它决定着人类行为的取向,决定着人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旨意去开创自己的新生活,因而它对于人类的生活具有根本性的导引意义。  由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也不尽相同,每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价值观。下面分别从个人与自身关系、个人与他人关系、个人与组织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等几方面谈一下本人的价值观。  首先是个人与自身关系:虽然一个人的发展受多方面的影响,但主要还是由自己的人生态度决定,所以我始终遵循积极正面、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我不追求自己拥有多少物质财富,我却愿人生富有价值;我不追求自己官居一职,我却崇尚正直正义;我不追求普度众生,我却践行真善;我不追求教化他人,我要不断提升境界。通过个人的不断修炼,让自己能力不断加强,素质不断提升,思想不断进步,修养不断升华。  其次是个人与他人关系:人不是一个人活在世上,人活着就要与他人发生关系,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着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在与他人接触过程中,要做到平等待人和尊重他人,不因他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权力大小而尊崇或小觑;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要做到以诚待人,不戏耍他人,不玩弄心思,通过自己的真心实意,去赢得别人的理解与认同;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要主动发现别人的闪光点,要学会欣赏他人,学习他人的长处与优点,让自己也能得到进步与提升;在与他人沟通过程中,要做到谦逊宽容,不因别人夸赞而忘形,不因别人有错而记恨。  接着是个人与组织关系:组织包括团队、单位、公司等各种形式,个人之于组织,就像水滴之于大海,组织是每个人修炼的道场,一个人只有置身于组织,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与才智。那么怎样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呢?在组织的制度面前,要不折不扣地模范遵守,彰显组织的纪律、制度的严肃。在组织的责任面前,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做自己应该做的和能够做的,突出个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组织的工作面前,要善于配合协作,做自己需要做的和可以做的,推动团队工作进展顺利;在组织的利益面前,要以组织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于组织利益。  最后是个人与社会关系: 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人。社会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社会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中。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不在于拥有了多少物质财富,而是在于你为社会贡献了什么。你是否为社会创造了物质财富?你是否推动了社会精神进步?你是否承担了社会责任?你是否履行了社会义务?一连串的问题让我明白我要为社会做些什么。  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着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一个人的习惯,一个人的习惯决定 一个人的行为,一个人的行为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为了能够为公司的快速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了推动部门的工作更好地向前推进,同时也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将以公司和部门优秀的价值观与个人的价值观实现有机统一,综合指导自己怎样更好地做人,更好地做事,更好地工作,更好地生活,最终实现精彩的人生价值,达成圆满的丰盛人生!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可以用四句话 32个字来概括,这就是:矢志爱国,报效社会; 博学笃行,传承文明; 求真创新,奋发有为; 明礼修身,自立自强。

谈谈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该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我认为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认真学习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内核精神。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要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是不行的。所以当代大学生,首先应该明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提高自律性,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务实履行本职工作,以学习为天职。当代大学生,其第一身份便是学生,学生的天职就在于学习。所以我们必须把努力学习并练就报效社会的过硬技能视为己任,力争品学兼优,崇尚科学,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圆满完成学业。同时作为高等院校学生,除了自己学好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学习并努力掌握各项必备技能,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完善自己。在生活中则应推崇“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同学之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一起营造和谐校园。 三、“不以善小而不为”,切实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空谈误国,我们不能只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挂在口头上,关键在于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只有落实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彰显其价值和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必要有一个时代的信仰,而我们的信仰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也是未来国家发展的脊梁和中坚力量,从个人层面来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是我们应当秉持的信念。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心怀祖国,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当起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重任。

作为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重落实在行动上,我认为,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其次要树立服务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习惯,使其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等平台,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再次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英雄集体的行为诠释着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肩上负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义务。

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1、树立远大理想:青少年时期牢固树立远大理想,人生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树立远大理想,就是要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2、勤奋学习: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当今世界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在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和个人事业成功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因此,青少年应抓住自身的学习黄金期,努力汲取各种有用的知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从而在激烈竞争中获得主动、赢得优势。3、崇德修身: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德是一个人走向成功最稳固的基石,小智虽可成一时之功,但大德才能成长远之业。只有修好身、立好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生应该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古训,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积极参加各种道德实践活动,传播道德正能量,引领社会道德新风尚。4、明辨是非:只有善于思考、明辨是非,才能辨明前进的方向,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硕果。青年时代是人生最为美好的时代,同时也是面临着学业发展、职业选择、事业开拓等诸多压力的时期,难免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因此,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