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蒙古文杂志花蕾

发布时间:

蒙古文杂志花蕾

1964年,我14岁,念初中二年级。那年,我的一篇习作被当时内蒙古唯一一家蒙古文的少儿刊物《花蕾》刊用,在我们那偏远的乡下中学引起了小小的轰动,那情景记忆犹新。《花蕾》杂志是1957年创的刊(这是后来才知道的)。在20世纪50年代末,我上到小学三四年级。乡村小学课外读物很少,《花蕾》是绝无仅有的一份蒙古文少儿刊物,所以我经常从少先队辅导老师手里借阅《花蕾》刊物,一期不落地看,直到我升入初中,我仍然阅读这份杂志,读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学到了不少知识,这份杂志向我开启了了解外边世界的一扇窗户,也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张乐平

公园里万紫千红  花儿朵朵  开得真美  每一朵温柔的笑靥里  都有孩子们的影子

张乐平先生笔下的三毛,诞生于1935年春夏之交。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三毛漫画,刊登在1935年7月28日的《晨报》副刊《图画晨报》上。早期的三毛滑稽幽默,调皮捣蛋,闹出种种笑话,是上海普通人家的小顽童。自1935年至1937年,上海的20多家报刊画报先后刊登了二百多幅三毛漫画,还结集出版了单行本,三毛在当时就已经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漫画明星。 文史学家魏绍昌先生回忆:当时“除了张乐平的三毛,还有叶浅予的王先生和小陈,鲁少飞的改造博士,梁又铭的弗先生,高龙生的阿斗,黄尧的牛鼻子,梁白波的蜜蜂小姐等等,这样的长篇连载漫画也有十几种之多,不过画得最成功和影响最大的,要数王先生和三毛这一老一小的一对。总的说来,30年代是中国新文艺运动史上的一座高峰,三毛,就是在这样的文艺盛世之下应运而生的。” 抗日战争刚开始,张乐平担任救亡漫画宣传队副领队。1938年在武汉时,张乐平画过几幅宣传抗日的三毛漫画,后由于工作繁忙,三毛创作停止了八年。1939年春,漫画队兵分两路,张乐平毅然担任奔赴前线的漫画队队长。抗战期间,张乐平率队战斗在沪、苏、鄂、皖、浙、湘、桂、赣、闽、粤诸地,这段经历成了张乐平在战后创作《三毛从军记》的丰富源泉。这部作品是张乐平先生奠定自己大师级地位的作品。 1946年4月,三毛漫画形象匿迹八年后出现在《文汇半月画报》创刊号上,内容讽刺辛辣,针砭时弊。同年5月12日,传世之作《三毛从军记》问世于《申报》。这部作品以精致独到的笔触,扎实的生活素材,合理又不失夸张的故事情节,诙谐幽默的艺术感染力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社会反响很大。 《三毛从军记》既揭露了当时国民党军队腐败的一面,又反映了当时国民党军队抗日的一面,这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后来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海峡两岸由于各自的原因,均把该书打入另册,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分别“解冻”。当《三毛从军记》终于能够再次面世时,又一次赢得了读者的青睐和挚爱,内地的印数在短短的几年里很快就达到百万册。 199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三毛从军记》,该片赢得国内外多项大奖。2005年,中国戏曲学院、山东省话剧院联合创作、演出了舞台剧《三毛从军记》。 张乐平先生于1946年又创作了一部连环漫画《三毛外传》,1946年11月4日至1947年1月9日在《申报》上连载,至今已出版了多种单行本。《三毛外传》风格接近于早期的三毛,艺术上更为成熟。主角三毛又成了城市寻常市民家的顽童,有趣和可笑的生活情景,却又耐人寻味。 1947年年初,张乐平先生目睹路边冻死的骨瘦如柴的流浪儿,内心在悲泣呼号:“这是什么世道!”经过痛苦的思索后,张乐平先生开始以眼泪和着笔墨创作《三毛流浪记》。不朽的流浪儿形象三毛终于向人们走来了…… 《三毛流浪记》自1947年6月15日至1948年12月30日在上海《大公报》上连载,1949年1月7日和4月4日又发表了最后2幅。 经典漫画名著《三毛流浪记》的核心体现的是人道主义。这部巨作无情地鞭挞了社会人间的冷酷、残忍、欺诈和不平,颂扬了在极度凄苦无依无靠的困境中,依然意志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的“三毛精神”。 流浪儿三毛迅速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随着报纸上的每日连载,大人小孩都为三毛的经历时而忧愁,时而惊喜,时而伤心,三毛的命运竟成了当时上海市民生活中的大事。广大人民的关心,社会的巨大反响,激励着张乐平先生不顾身患肺病,不顾收到的匿名恐吓信,坚持创作下去。 1949年初春,宋庆龄先生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会举办了三毛生活展览会和建立三毛乐园会,救济了数以千计的贫苦儿童。漫画人物三毛,为许多真实生活中的“三毛”提供了庇护和生存的机会。 1949年,上海昆仑影业公司拍摄了由王龙基主演的电影《三毛流浪记》,成为我国的经典电影之一,影响深远。 半个多世纪以来,《三毛流浪记》以多种版本发行,总量数以千万册计,而且以几种外文版本在国外发行。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三毛流浪记》是我国印数最多、最畅销的儿童读物之一,中国的孩子们是看着三毛的故事长大的。十年浩劫后,曾经被批判为“宣扬资产阶级人性论”的漫画书《三毛流浪记》于1978年再度出现时,人们争相购买,供不应求。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畅销书排行榜”,《三毛流浪记》多次名列文艺类或少儿类榜首。 漫画《三毛流浪记》曾经多次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除了王龙基主演的电影《三毛流浪记》之外,还有1958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木偶电影《三毛流浪记》, 1996年和199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视连续剧《三毛流浪记》,2004年安徽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三毛救孤记》、2006年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总公司出品的26集动画片《三毛流浪记》等。漫画《三毛流浪记》还于1986年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改编成长篇系列故事广播,1990年被河南省歌舞团改编成大型舞剧,1997被香港明日剧团改编成舞台剧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张乐平先生满腔热情地使三毛进入了新的生活。《三毛的控诉》于1951年1月1日起在《大公报》上连续刊登。长篇连环漫画《三毛翻身记》也于1951年5月5日起在《解放日报》上连载。后来,作者改为不定期发表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三毛组画,其中《三毛日记》于1956年8月19日开始在《人民日报》上陆续刊登。《三毛日记》单行本则是组合了画家自1950年至1992年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的类似范围的三毛作品。 新三毛由原先瘦骨嶙峋的形象变成饱满而健壮,伴着他的欢笑,做好事,爱科学,勤劳动,成了新一代少年儿童的好伙伴。 《三毛今昔》于1959年5月30日开始在《解放日报》陆续刊登。1961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三毛今昔》单行本成了当时的畅销书。 《三毛——在迎接解放的日子里》(后改名为《三毛迎解放》)于1962年6月1日起在《解放日报》上连载,《三毛迎解放》出版过好几种单行本,累计印数超过一百万册。 十年浩劫开始,历史被颠倒了,三毛自然也逃脱不了厄运。阔别十年,三毛才重新露面。1977年6月1日《解放日报》首先刊登了《三毛学雷锋》的几个组画。那个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三毛重又跃然于报上。 张乐平先生满怀激情创作了一系列三毛连环漫画:《三毛学雷锋》、《三毛爱科学》、《三毛与体育》、《三毛旅游记》、《三毛学法》等,这些作品顾名思义,就能看出大师对孩子的一颗赤诚之心。大师呼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回归,渴望祖国的强盛。 《三毛爱科学》最早发表于1978年的《儿童时代》刊物上。《三毛与体育》自1978年1月20日起在《体育报》陆续刊登。《三毛旅游记》在1980年第5期的《旅游》上开始刊登。 1983年起,张乐平先生患了帕金森氏症,双手颤抖,可是仍以坚强的毅力陆续发表了一些作品,三毛没有停止生命。张先生表示“要让三毛脚步紧跟祖国前进。” 20世纪80年代初,时常能在一些报刊杂志上见到单幅三毛漫画。张乐平先生深感少年儿童的精神食粮还不丰富,努力想用三毛漫画来引导孩子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茁壮成长。 1985年10月22日,张先生的最后一部三毛系列连环漫画《三毛学法》问世,自《民主与法制》画报创刊号起开始连载。 1990年1月1日《新民晚报》第一版一幅“三毛迎新图”,标志着三毛跨进了90年代。1991年的支援灾区活动中,出现了三毛义卖画。 张乐平先生生前发表的最后一幅三毛作品,是作为《少年文史报》等单位主办的“三毛杯”全国中小学生文史知识竞赛的赛杯,于1992年1月15日在上海华东医院签名。 1992年9月27日,平民画家、一代宗师张乐平先生与世长辞。但是,他给人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留下了宝贵的民族文化。 据不完全统计,大师去世后,国内外出版各种版本的原著《三毛》漫画书就已经高达60多种,新改编的《三毛》出版物也达10多种。三毛还以新的姿态出现,成了舞台人物、卡通人物、网络虚拟人物。三毛在当代依然拥有广泛的读者和观众,表现出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活力。据有关部门评估,三毛的无形资产达9亿元人民币,具有极大的潜在价值。 从1935年第一幅三毛漫画问世至今,三毛形象深入人心,影响力波及海外。人们喜欢三毛,因为他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社会内涵。在不同的时代,三毛给予人们心灵上的震动,精神上的鼓舞,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许多人都说:“我是看着三毛的故事长大的。”在中国人心目中,三毛不仅仅是那个只长着三根头发的小男孩形象,更是一种民族形象。 三毛,漫画大师张乐平先生笔下家喻户晓的漫画人物,那寥寥几笔、那三根活泼的头发,讲述着人世间的喜怒哀乐,讲述着世人对人生、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向往。20世纪30年代顽皮的三毛,40年代从军、流浪的三毛,以及后来获得新生活的三毛,就如同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引得无数人与其一起品味世态炎凉,共同寻找和创造新的生活。 正直善良,自强不息,聪明机智,富有童趣的小三毛,将伴随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动画片《三毛流浪记》荣获第23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长篇美术片奖、最佳美术片制作奖两项大奖 。(10报导) 纪念“三毛之父”张乐平先生逝世14周年,《青年报》等划“2006年中国城市风情三毛”这一主题,邀请上海四大散文高手进行阐释。(9月报导) 国家图书馆举办的馆藏连环画展,陈列珍品500余件,其中1948年版《三毛流浪记》等书籍引得不少观众驻足细细观看。(9报导) 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了《三毛(四种)》精美纪念版套书,包括《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三毛解放记》和《三毛新生记》,分别为彩色版和黑白版。(7报导) 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张乐平怀旧经典作品集》套书,收集了《1935年的三毛》、《三毛今昔》、《三毛日记》、《三毛新事》、《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三毛翻身记》、《三毛迎解放》、《三毛外传》和《绘画百喻经》共十种书。(7报导) 6月29日至7月3日,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展在上海展览中心展开。展馆入口处巨大的显示屏播放着动画片《三毛流浪记》,位于展厅门口的中央电视台的《三毛》大型展区十分醒目。(7报导) 6月28日至7月3日,“SAF2006卡通总动员”活动在上海东亚展览馆隆重登场。动画片《三毛流浪记》展区,带来最新的三毛形象和相关的衍生产品,并举办了“三毛回家”等活动。(7报导) 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节暨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产业博览会在杭州市举办。动画片《三毛》展区占中央电视台主展区面积的五分之一,另有8个展柜、140平方米的衍生产品展销区,并发送手提袋40000件,引人注目。(5报导) 《永远的三毛》一书已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张乐平夫人冯雏音女士主编。(4报导) 26集动画片《三毛流浪记》于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一开始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12点,19点和次日8点播放)(1报导) 由吉林美术出版社独家出版的动画版《三毛流浪记》丛书,在全国范围内上市销售,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国产动画图书。(1报导) 曾经出版了二十多种经典“三毛”图书的少年儿童出版社,在上海书城举办“三毛陪我过寒假”活动。(1报导) 正在开发三毛网络游戏的成都斯普电脑科技有限公司荣获2005年成都数字娱乐4项大奖:年度最具潜力软件企业;年度最受期待网络游戏《三毛欢乐派》;年度最佳3D网络游戏研发平台;年度风云人物徐伟。(1报导) 据统计,动画片《三毛流浪记》尚未播出,衍生产品签约就已达近两千万元人民币,这种情况在国内尚无先例。(1报导) 104集大型系列动画片《三毛》第一部《三毛流浪记》的首播首发式1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本次仪式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吉林出版集团共同主办,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辉煌动画公司、吉林美术出版社承办。(1报导) 电影版图书《三毛流浪记》已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1报导) 据统计,2005年全年,五家出版社在国内出版发行的三毛漫画书已突过百万册,共达1,174,100册。(1报导) 在北京新建立的中国电影博物馆里,有19个与真人一样大小的全身蜡像,其中就有王龙基扮演的流浪儿三毛。(12报导) 为纪念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文汇报社联合举办,评选出“中国电影百年百名经典银幕形象”,王龙基主演的三毛是其中之一。(12报导) 为纪念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由上海东方电影频道、《每周广播电视报》、新浪网共同主办,由10万多名观众参与评选出了“我最难忘的百部中国电影”,《三毛流浪记》和《三毛从军记》均榜上有名。(12报导) 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剧展演,新媒体卡通剧《三毛从军记》荣获优秀剧目二等奖、导演奖、舞美设计奖、灯光奖及演员三个表演奖,共计七个奖项。(12报导) 由成都斯普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网络游戏《三毛欢乐派》入选第二批“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11报导) 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亚洲电影回顾单元”,介绍了《三毛流浪记》等10部中国老电影。(9报导) 三毛故事集锦——《三毛解放记》、《三毛新生记》(分为彩图注音读物和黑白本读物)已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9报导) “永远的三毛——纪念三毛形象诞生七十周年”座谈会8月8日在上海召开,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联合主办。(8报导) 《上海Memory-张乐平画笔下的三十年代》已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8报导) 《三毛诞生七十周年纪念——三毛之父张乐平》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上海大可堂文化有限公司承制。(7报导) “三毛诞辰七十周年纪念活动暨大型3D网络游戏《三毛欢乐派》发布会、多媒体视听音乐会”于7月29日在成都举行,70人阵容的四川交响乐团为游戏现场配乐。(7报导) 《三毛形象诞生70周年纪念》地铁纪念卡由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发行。(7报导) 为纪念三毛诞生七十周年,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于7月28日19:00特别播出了正在摄制的26集动画片《三毛流浪记》的一集样片。(7报导)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山东省文化厅主办,新媒体卡通戏剧《三毛从军记》(中国戏曲学院和山东省话剧院联合制作)在北京天桥剧场公演。(2005年7报导)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在其“上海神奇之旅”虚拟厅中,策划发掘上海独特形象资源,设计了新三毛导游形象,引入城市景观演示。(2005年7报导) “影响过我们的漫画《三毛》”(共4集)由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7报导) “南北湖杯”新三毛动漫创意大赛结果揭晓。(6报导) 少年儿童出版社对其品牌书《三毛流浪记全集》、《三毛流浪记全集(彩图注音读物)》、《三毛从军记全集》、《三毛从军记全集(彩图注音读物)》,重新进行包装后出版。(5报导) 《三毛剪纸》、《三毛撕纸》、《三毛蒙纸学画》、《三毛巧学计算》、《三毛贴纸着色画》等三毛衍生读物已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5报导)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三毛全集丛书》,其中的“三毛在1935年”、“三毛外传”、“三毛迎解放”、“三毛翻身记”、“三毛今昔”、“三毛日记”、“三毛爱科学”、“三毛新事”等已经出版。(5报导) 《儿歌版三毛从军记》由长春海威儿童出版发行公司策划,白山出版社出版。(3报导) 由内蒙古民族青少年杂志社出版的蒙古文杂志《花蕾》,自2005年第1期起连载《三毛流浪记》漫画,并配蒙古文说明。(2报导) 《张乐平连环漫画全集》系列丛书:64开本的《三毛从军记》上、下,《三毛流浪记》上、下,《三毛解放记》上、下和《三毛新生记》共7册,由译林出版社出版。(1报导) 《儿歌版三毛流浪记》由长春海威儿童出版发行公司策划,白山出版社出版。(1报导)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计划出版《三毛全集丛书》,其中首期开发的《彩图三毛全集》、《彩图三毛全集袖珍本》、《三毛全集袖珍本》中的“三毛流浪记”和“三毛从军记”共16册,首印二万套,当月即被征订一空。(1报导) 上海市儿童少年活动基金会更名为上海市儿童基金会,王龙基(经典电影《三毛流浪记》主演,三毛公司副总经理)继续担任爱心大使(该会原有姚明、黄豆豆等12位爱心大使,这次又新增刘翔、吴敏霞两位)。(12报导) 由《儿童漫画》编辑部与三毛公司共同举办的“新三毛”四格漫画大赛共收到七千余封稿件,现评奖结果已揭晓。本次活动得到了漫画界、教育界很多专家、学者的支持和鼓励。(12报导) 中国福利会出版社出版的《名人小时候》(三毛讲故事系列丛书)荣获2004年冰心儿童图书奖。(11报导) 安徽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儿童片《三毛救孤记》,自6月1日首映以来,累计在上海的票房已突破100万元。这个票房成绩虽然相对一些大片来说也许微不足道,但是对于国产儿童片来说,已经有许多年没有出现票房这么高的情况了。(11报导) 成都斯普电脑科技有限公司获三毛公司授权,使用三毛形象开发、生产、发行、推广和销售网络游戏及单机游戏。(11报导) 上海《每周广播电视》报主办“我的三毛情怀”征文活动,投稿者自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到七十多岁的老爷爷,几代人抒发了对三毛的情怀。(9报导) 2004上海国际城市动漫画展在东方明珠举行,在“中国馆”,张乐平先生的一幅真迹《大家照照看》(《三毛日记》的一个片断)最引人注目。(7报导) "MACAGA2004在上海"漫画、卡通、游戏展在东亚展览馆举行,100多幅“三毛”系列作品彩色复印件,将观众带入怀旧的时光隧道,感受“最文化”的漫画。(7报导) 系列动画片《三毛流浪记》制片工作会议于6月17日至6月20日在北京举办,该片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共同投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辉煌动画公司策划制作。(6报导) 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北京中国美术馆特别推出“馆藏张乐平漫画作品陈列展”,展出收藏的《三毛流浪记》原稿。(6报导) 由山东省话剧院与北京中国戏曲学院合作的“新媒体卡通戏剧”《三毛从军记》5月30日在新落成的中国戏曲学院“三维运动捕捉系统”现场举行了媒体发布会,该剧计划于2005年正式公演。(5报导) 由安徽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三毛救孤记》(原名《盲人明眼》),于2004年5月29日在上海衡山电影院举行首映仪式。(5报导) 三毛讲故事系列丛书之一《名人小时候》一书由中国福利会出版社出版。(5报导) 2004年中国海盐南北湖旅游节隆重开幕,其中一项活动是“新三毛”闲趣运动会,除了各项比赛外,100个家庭中的孩子在百米长卷纸上共画以新三毛为主题的漫画。(5报导) 《三毛流浪记》越南文版已经在越南河内市出版。(5报导) 《三毛》(百年经典.世纪珍藏:影响过我们的漫画)一书由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3报导) 北京万卷中心联合部分动漫专家和热心读者在出版社选送的优秀漫画图书中遴选出“十大优秀漫画图书”,《三毛流浪记》(少年儿童出版社)榜上有名

蒙古文杂志花蕾创刊

张乐平先生笔下的三毛,诞生于1935年春夏之交。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三毛漫画,刊登在1935年7月28日的《晨报》副刊《图画晨报》上。早期的三毛滑稽幽默,调皮捣蛋,闹出种种笑话,是上海普通人家的小顽童。自1935年至1937年,上海的20多家报刊画报先后刊登了二百多幅三毛漫画,还结集出版了单行本,三毛在当时就已经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漫画明星。 文史学家魏绍昌先生回忆:当时“除了张乐平的三毛,还有叶浅予的王先生和小陈,鲁少飞的改造博士,梁又铭的弗先生,高龙生的阿斗,黄尧的牛鼻子,梁白波的蜜蜂小姐等等,这样的长篇连载漫画也有十几种之多,不过画得最成功和影响最大的,要数王先生和三毛这一老一小的一对。总的说来,30年代是中国新文艺运动史上的一座高峰,三毛,就是在这样的文艺盛世之下应运而生的。” 抗日战争刚开始,张乐平担任救亡漫画宣传队副领队。1938年在武汉时,张乐平画过几幅宣传抗日的三毛漫画,后由于工作繁忙,三毛创作停止了八年。1939年春,漫画队兵分两路,张乐平毅然担任奔赴前线的漫画队队长。抗战期间,张乐平率队战斗在沪、苏、鄂、皖、浙、湘、桂、赣、闽、粤诸地,这段经历成了张乐平在战后创作《三毛从军记》的丰富源泉。这部作品是张乐平先生奠定自己大师级地位的作品。 1946年4月,三毛漫画形象匿迹八年后出现在《文汇半月画报》创刊号上,内容讽刺辛辣,针砭时弊。同年5月12日,传世之作《三毛从军记》问世于《申报》。这部作品以精致独到的笔触,扎实的生活素材,合理又不失夸张的故事情节,诙谐幽默的艺术感染力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社会反响很大。 《三毛从军记》既揭露了当时国民党军队腐败的一面,又反映了当时国民党军队抗日的一面,这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后来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海峡两岸由于各自的原因,均把该书打入另册,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分别“解冻”。当《三毛从军记》终于能够再次面世时,又一次赢得了读者的青睐和挚爱,内地的印数在短短的几年里很快就达到百万册。 199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三毛从军记》,该片赢得国内外多项大奖。2005年,中国戏曲学院、山东省话剧院联合创作、演出了舞台剧《三毛从军记》。 张乐平先生于1946年又创作了一部连环漫画《三毛外传》,1946年11月4日至1947年1月9日在《申报》上连载,至今已出版了多种单行本。《三毛外传》风格接近于早期的三毛,艺术上更为成熟。主角三毛又成了城市寻常市民家的顽童,有趣和可笑的生活情景,却又耐人寻味。 1947年年初,张乐平先生目睹路边冻死的骨瘦如柴的流浪儿,内心在悲泣呼号:“这是什么世道!”经过痛苦的思索后,张乐平先生开始以眼泪和着笔墨创作《三毛流浪记》。不朽的流浪儿形象三毛终于向人们走来了…… 《三毛流浪记》自1947年6月15日至1948年12月30日在上海《大公报》上连载,1949年1月7日和4月4日又发表了最后2幅。 经典漫画名著《三毛流浪记》的核心体现的是人道主义。这部巨作无情地鞭挞了社会人间的冷酷、残忍、欺诈和不平,颂扬了在极度凄苦无依无靠的困境中,依然意志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的“三毛精神”。 流浪儿三毛迅速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随着报纸上的每日连载,大人小孩都为三毛的经历时而忧愁,时而惊喜,时而伤心,三毛的命运竟成了当时上海市民生活中的大事。广大人民的关心,社会的巨大反响,激励着张乐平先生不顾身患肺病,不顾收到的匿名恐吓信,坚持创作下去。 1949年初春,宋庆龄先生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会举办了三毛生活展览会和建立三毛乐园会,救济了数以千计的贫苦儿童。漫画人物三毛,为许多真实生活中的“三毛”提供了庇护和生存的机会。 1949年,上海昆仑影业公司拍摄了由王龙基主演的电影《三毛流浪记》,成为我国的经典电影之一,影响深远。 半个多世纪以来,《三毛流浪记》以多种版本发行,总量数以千万册计,而且以几种外文版本在国外发行。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三毛流浪记》是我国印数最多、最畅销的儿童读物之一,中国的孩子们是看着三毛的故事长大的。十年浩劫后,曾经被批判为“宣扬资产阶级人性论”的漫画书《三毛流浪记》于1978年再度出现时,人们争相购买,供不应求。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畅销书排行榜”,《三毛流浪记》多次名列文艺类或少儿类榜首。 漫画《三毛流浪记》曾经多次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除了王龙基主演的电影《三毛流浪记》之外,还有1958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木偶电影《三毛流浪记》, 1996年和199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视连续剧《三毛流浪记》,2004年安徽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三毛救孤记》、2006年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总公司出品的26集动画片《三毛流浪记》等。漫画《三毛流浪记》还于1986年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改编成长篇系列故事广播,1990年被河南省歌舞团改编成大型舞剧,1997被香港明日剧团改编成舞台剧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张乐平先生满腔热情地使三毛进入了新的生活。《三毛的控诉》于1951年1月1日起在《大公报》上连续刊登。长篇连环漫画《三毛翻身记》也于1951年5月5日起在《解放日报》上连载。后来,作者改为不定期发表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三毛组画,其中《三毛日记》于1956年8月19日开始在《人民日报》上陆续刊登。《三毛日记》单行本则是组合了画家自1950年至1992年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的类似范围的三毛作品。 新三毛由原先瘦骨嶙峋的形象变成饱满而健壮,伴着他的欢笑,做好事,爱科学,勤劳动,成了新一代少年儿童的好伙伴。 《三毛今昔》于1959年5月30日开始在《解放日报》陆续刊登。1961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三毛今昔》单行本成了当时的畅销书。 《三毛——在迎接解放的日子里》(后改名为《三毛迎解放》)于1962年6月1日起在《解放日报》上连载,《三毛迎解放》出版过好几种单行本,累计印数超过一百万册。 十年浩劫开始,历史被颠倒了,三毛自然也逃脱不了厄运。阔别十年,三毛才重新露面。1977年6月1日《解放日报》首先刊登了《三毛学雷锋》的几个组画。那个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三毛重又跃然于报上。 张乐平先生满怀激情创作了一系列三毛连环漫画:《三毛学雷锋》、《三毛爱科学》、《三毛与体育》、《三毛旅游记》、《三毛学法》等,这些作品顾名思义,就能看出大师对孩子的一颗赤诚之心。大师呼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回归,渴望祖国的强盛。 《三毛爱科学》最早发表于1978年的《儿童时代》刊物上。《三毛与体育》自1978年1月20日起在《体育报》陆续刊登。《三毛旅游记》在1980年第5期的《旅游》上开始刊登。 1983年起,张乐平先生患了帕金森氏症,双手颤抖,可是仍以坚强的毅力陆续发表了一些作品,三毛没有停止生命。张先生表示“要让三毛脚步紧跟祖国前进。” 20世纪80年代初,时常能在一些报刊杂志上见到单幅三毛漫画。张乐平先生深感少年儿童的精神食粮还不丰富,努力想用三毛漫画来引导孩子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茁壮成长。 1985年10月22日,张先生的最后一部三毛系列连环漫画《三毛学法》问世,自《民主与法制》画报创刊号起开始连载。 1990年1月1日《新民晚报》第一版一幅“三毛迎新图”,标志着三毛跨进了90年代。1991年的支援灾区活动中,出现了三毛义卖画。 张乐平先生生前发表的最后一幅三毛作品,是作为《少年文史报》等单位主办的“三毛杯”全国中小学生文史知识竞赛的赛杯,于1992年1月15日在上海华东医院签名。 1992年9月27日,平民画家、一代宗师张乐平先生与世长辞。但是,他给人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留下了宝贵的民族文化。 据不完全统计,大师去世后,国内外出版各种版本的原著《三毛》漫画书就已经高达60多种,新改编的《三毛》出版物也达10多种。三毛还以新的姿态出现,成了舞台人物、卡通人物、网络虚拟人物。三毛在当代依然拥有广泛的读者和观众,表现出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活力。据有关部门评估,三毛的无形资产达9亿元人民币,具有极大的潜在价值。 从1935年第一幅三毛漫画问世至今,三毛形象深入人心,影响力波及海外。人们喜欢三毛,因为他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社会内涵。在不同的时代,三毛给予人们心灵上的震动,精神上的鼓舞,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许多人都说:“我是看着三毛的故事长大的。”在中国人心目中,三毛不仅仅是那个只长着三根头发的小男孩形象,更是一种民族形象。 三毛,漫画大师张乐平先生笔下家喻户晓的漫画人物,那寥寥几笔、那三根活泼的头发,讲述着人世间的喜怒哀乐,讲述着世人对人生、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向往。20世纪30年代顽皮的三毛,40年代从军、流浪的三毛,以及后来获得新生活的三毛,就如同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引得无数人与其一起品味世态炎凉,共同寻找和创造新的生活。 正直善良,自强不息,聪明机智,富有童趣的小三毛,将伴随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动画片《三毛流浪记》荣获第23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长篇美术片奖、最佳美术片制作奖两项大奖 。(10报导) 纪念“三毛之父”张乐平先生逝世14周年,《青年报》等划“2006年中国城市风情三毛”这一主题,邀请上海四大散文高手进行阐释。(9月报导) 国家图书馆举办的馆藏连环画展,陈列珍品500余件,其中1948年版《三毛流浪记》等书籍引得不少观众驻足细细观看。(9报导) 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了《三毛(四种)》精美纪念版套书,包括《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三毛解放记》和《三毛新生记》,分别为彩色版和黑白版。(7报导) 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张乐平怀旧经典作品集》套书,收集了《1935年的三毛》、《三毛今昔》、《三毛日记》、《三毛新事》、《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三毛翻身记》、《三毛迎解放》、《三毛外传》和《绘画百喻经》共十种书。(7报导) 6月29日至7月3日,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展在上海展览中心展开。展馆入口处巨大的显示屏播放着动画片《三毛流浪记》,位于展厅门口的中央电视台的《三毛》大型展区十分醒目。(7报导) 6月28日至7月3日,“SAF2006卡通总动员”活动在上海东亚展览馆隆重登场。动画片《三毛流浪记》展区,带来最新的三毛形象和相关的衍生产品,并举办了“三毛回家”等活动。(7报导) 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节暨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产业博览会在杭州市举办。动画片《三毛》展区占中央电视台主展区面积的五分之一,另有8个展柜、140平方米的衍生产品展销区,并发送手提袋40000件,引人注目。(5报导) 《永远的三毛》一书已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张乐平夫人冯雏音女士主编。(4报导) 26集动画片《三毛流浪记》于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一开始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12点,19点和次日8点播放)(1报导) 由吉林美术出版社独家出版的动画版《三毛流浪记》丛书,在全国范围内上市销售,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国产动画图书。(1报导) 曾经出版了二十多种经典“三毛”图书的少年儿童出版社,在上海书城举办“三毛陪我过寒假”活动。(1报导) 正在开发三毛网络游戏的成都斯普电脑科技有限公司荣获2005年成都数字娱乐4项大奖:年度最具潜力软件企业;年度最受期待网络游戏《三毛欢乐派》;年度最佳3D网络游戏研发平台;年度风云人物徐伟。(1报导) 据统计,动画片《三毛流浪记》尚未播出,衍生产品签约就已达近两千万元人民币,这种情况在国内尚无先例。(1报导) 104集大型系列动画片《三毛》第一部《三毛流浪记》的首播首发式1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本次仪式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吉林出版集团共同主办,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辉煌动画公司、吉林美术出版社承办。(1报导) 电影版图书《三毛流浪记》已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1报导) 据统计,2005年全年,五家出版社在国内出版发行的三毛漫画书已突过百万册,共达1,174,100册。(1报导) 在北京新建立的中国电影博物馆里,有19个与真人一样大小的全身蜡像,其中就有王龙基扮演的流浪儿三毛。(12报导) 为纪念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文汇报社联合举办,评选出“中国电影百年百名经典银幕形象”,王龙基主演的三毛是其中之一。(12报导) 为纪念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由上海东方电影频道、《每周广播电视报》、新浪网共同主办,由10万多名观众参与评选出了“我最难忘的百部中国电影”,《三毛流浪记》和《三毛从军记》均榜上有名。(12报导) 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剧展演,新媒体卡通剧《三毛从军记》荣获优秀剧目二等奖、导演奖、舞美设计奖、灯光奖及演员三个表演奖,共计七个奖项。(12报导) 由成都斯普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网络游戏《三毛欢乐派》入选第二批“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11报导) 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亚洲电影回顾单元”,介绍了《三毛流浪记》等10部中国老电影。(9报导) 三毛故事集锦——《三毛解放记》、《三毛新生记》(分为彩图注音读物和黑白本读物)已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9报导) “永远的三毛——纪念三毛形象诞生七十周年”座谈会8月8日在上海召开,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联合主办。(8报导) 《上海Memory-张乐平画笔下的三十年代》已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8报导) 《三毛诞生七十周年纪念——三毛之父张乐平》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上海大可堂文化有限公司承制。(7报导) “三毛诞辰七十周年纪念活动暨大型3D网络游戏《三毛欢乐派》发布会、多媒体视听音乐会”于7月29日在成都举行,70人阵容的四川交响乐团为游戏现场配乐。(7报导) 《三毛形象诞生70周年纪念》地铁纪念卡由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发行。(7报导) 为纪念三毛诞生七十周年,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于7月28日19:00特别播出了正在摄制的26集动画片《三毛流浪记》的一集样片。(7报导)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山东省文化厅主办,新媒体卡通戏剧《三毛从军记》(中国戏曲学院和山东省话剧院联合制作)在北京天桥剧场公演。(2005年7报导)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在其“上海神奇之旅”虚拟厅中,策划发掘上海独特形象资源,设计了新三毛导游形象,引入城市景观演示。(2005年7报导) “影响过我们的漫画《三毛》”(共4集)由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7报导) “南北湖杯”新三毛动漫创意大赛结果揭晓。(6报导) 少年儿童出版社对其品牌书《三毛流浪记全集》、《三毛流浪记全集(彩图注音读物)》、《三毛从军记全集》、《三毛从军记全集(彩图注音读物)》,重新进行包装后出版。(5报导) 《三毛剪纸》、《三毛撕纸》、《三毛蒙纸学画》、《三毛巧学计算》、《三毛贴纸着色画》等三毛衍生读物已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5报导)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三毛全集丛书》,其中的“三毛在1935年”、“三毛外传”、“三毛迎解放”、“三毛翻身记”、“三毛今昔”、“三毛日记”、“三毛爱科学”、“三毛新事”等已经出版。(5报导) 《儿歌版三毛从军记》由长春海威儿童出版发行公司策划,白山出版社出版。(3报导) 由内蒙古民族青少年杂志社出版的蒙古文杂志《花蕾》,自2005年第1期起连载《三毛流浪记》漫画,并配蒙古文说明。(2报导) 《张乐平连环漫画全集》系列丛书:64开本的《三毛从军记》上、下,《三毛流浪记》上、下,《三毛解放记》上、下和《三毛新生记》共7册,由译林出版社出版。(1报导) 《儿歌版三毛流浪记》由长春海威儿童出版发行公司策划,白山出版社出版。(1报导)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计划出版《三毛全集丛书》,其中首期开发的《彩图三毛全集》、《彩图三毛全集袖珍本》、《三毛全集袖珍本》中的“三毛流浪记”和“三毛从军记”共16册,首印二万套,当月即被征订一空。(1报导) 上海市儿童少年活动基金会更名为上海市儿童基金会,王龙基(经典电影《三毛流浪记》主演,三毛公司副总经理)继续担任爱心大使(该会原有姚明、黄豆豆等12位爱心大使,这次又新增刘翔、吴敏霞两位)。(12报导) 由《儿童漫画》编辑部与三毛公司共同举办的“新三毛”四格漫画大赛共收到七千余封稿件,现评奖结果已揭晓。本次活动得到了漫画界、教育界很多专家、学者的支持和鼓励。(12报导) 中国福利会出版社出版的《名人小时候》(三毛讲故事系列丛书)荣获2004年冰心儿童图书奖。(11报导) 安徽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儿童片《三毛救孤记》,自6月1日首映以来,累计在上海的票房已突破100万元。这个票房成绩虽然相对一些大片来说也许微不足道,但是对于国产儿童片来说,已经有许多年没有出现票房这么高的情况了。(11报导) 成都斯普电脑科技有限公司获三毛公司授权,使用三毛形象开发、生产、发行、推广和销售网络游戏及单机游戏。(11报导) 上海《每周广播电视》报主办“我的三毛情怀”征文活动,投稿者自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到七十多岁的老爷爷,几代人抒发了对三毛的情怀。(9报导) 2004上海国际城市动漫画展在东方明珠举行,在“中国馆”,张乐平先生的一幅真迹《大家照照看》(《三毛日记》的一个片断)最引人注目。(7报导) "MACAGA2004在上海"漫画、卡通、游戏展在东亚展览馆举行,100多幅“三毛”系列作品彩色复印件,将观众带入怀旧的时光隧道,感受“最文化”的漫画。(7报导) 系列动画片《三毛流浪记》制片工作会议于6月17日至6月20日在北京举办,该片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共同投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辉煌动画公司策划制作。(6报导) 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北京中国美术馆特别推出“馆藏张乐平漫画作品陈列展”,展出收藏的《三毛流浪记》原稿。(6报导) 由山东省话剧院与北京中国戏曲学院合作的“新媒体卡通戏剧”《三毛从军记》5月30日在新落成的中国戏曲学院“三维运动捕捉系统”现场举行了媒体发布会,该剧计划于2005年正式公演。(5报导) 由安徽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三毛救孤记》(原名《盲人明眼》),于2004年5月29日在上海衡山电影院举行首映仪式。(5报导) 三毛讲故事系列丛书之一《名人小时候》一书由中国福利会出版社出版。(5报导) 2004年中国海盐南北湖旅游节隆重开幕,其中一项活动是“新三毛”闲趣运动会,除了各项比赛外,100个家庭中的孩子在百米长卷纸上共画以新三毛为主题的漫画。(5报导) 《三毛流浪记》越南文版已经在越南河内市出版。(5报导) 《三毛》(百年经典.世纪珍藏:影响过我们的漫画)一书由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3报导) 北京万卷中心联合部分动漫专家和热心读者在出版社选送的优秀漫画图书中遴选出“十大优秀漫画图书”,《三毛流浪记》(少年儿童出版社)榜上有名

1964年,我14岁,念初中二年级。那年,我的一篇习作被当时内蒙古唯一一家蒙古文的少儿刊物《花蕾》刊用,在我们那偏远的乡下中学引起了小小的轰动,那情景记忆犹新。《花蕾》杂志是1957年创的刊(这是后来才知道的)。在20世纪50年代末,我上到小学三四年级。乡村小学课外读物很少,《花蕾》是绝无仅有的一份蒙古文少儿刊物,所以我经常从少先队辅导老师手里借阅《花蕾》刊物,一期不落地看,直到我升入初中,我仍然阅读这份杂志,读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学到了不少知识,这份杂志向我开启了了解外边世界的一扇窗户,也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张乐平

张乐平

艺术启蒙杂志春蕾计划

可以通过音乐,通过绘本,通过动画片启蒙,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接受知识,并且会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也可以使用多方向定位发展,而且艺术开发不在于形式,发挥艺术的感染力,这样也能够很好的去培养孩子的艺术潜能,也能够增加孩子的审美,让孩子接触大自然。

1、多方向定位孩子的兴趣点多,但是维持的时间短,每个阶段可能中意的事物不同,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若是这个时候只是采取单一定位反而不利于孩子真正的艺术培养,会造成片面发展,对于孩子来说,只接触单一艺术熏陶是很可惜的。2、艺术潜能开发不在于形式很多父母会让孩子小小年纪注重指法等技能技巧,当您还没有发现孩子想要长久发展的兴趣之前,要求孩子形式其实并不恰当,艺术潜能就像是玫瑰,只要好好的呵护才能够散发出芬芳,它需要自由的土壤和适宜的空气,家长的约束会限制着孩子的发展。单纯的技能刺激对于孩子来说没有特别大的作用,哺乳信任宝宝在一定环境下表露出来的真性情和艺术潜能。3、发挥艺术感染力发展孩子的艺术潜能,首先就要孩子自己爱上艺术,培养孩子审美情绪和感受,带着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色彩和乐趣,给予孩子更多积极的正能量。家长可以在家中或是活动中有意识的创设环境。

学会绘画,学会听音乐,学会跳舞,学会排练话剧,学会主动复述故事,一般幼儿园都是这几种方式,可以激发孩子对这些活动的兴趣。

内蒙古蒙文杂志

去邮局看看或者找编辑部邮寄什么的

杂志期刊网上基本提供了目录。

内蒙古实践杂志蒙古文

内蒙古的蒙古语和外蒙古的蒙古语本来在蒙无帝国时代都是一样的,后来受俄语和视代文化冲击的影响,蒙古帝国蒙语巴林旗蒙古人沿袭,就象东北活,干啥呀,北京人就说干啥呢!一样变音,另外一部分比如说铝茶壶和蒙古帝国时代用的银茶壶叫法就不一样了,所以讲究话语权内蒙古昭乌达盟蒙语地道的巴林旗蒙语京腔京韵京味!还是有帝国时代的语气,其它地方也行,只是讲究点的说你们的话太乱!

杂志期刊网上基本提供了目录。

很久以前是一样的,后来蒙古国,根据传统蒙古语和俄语,发明出一种新蒙语,用的几十年,读法想蒙语,写法像俄语,不过这个新蒙语去年起已经被作废了,现在蒙古国的蒙古语,和内蒙古的蒙古语一样,都是传统蒙语。不过内蒙古 加上外蒙,地域辽阔,像汉语有方言一样,过去不同部落的蒙古族也有语言差异,现在流传下来的也有些许的口音差异,主要有呼盟(今呼伦贝尔市)地区的口音、锡盟地区的口音、鄂尔多斯地区的口音和阿拉善的口音。

蒙古语:Монгол хэл;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或蒙古语族,主要使用者在中国蒙古族聚居区、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联邦管区。蒙古国使用的蒙古语因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前苏联影响主要使用西里尔字母拼写,俄罗斯的卡尔梅克语、布里亚特语被视为蒙古语的方言,中国内蒙古地区的蒙古族还在使用传统蒙古文。扩展资料:黏着语的蒙古语在语音方面有严格的元音和谐律,即按照元音舌位前后或圆唇不圆唇进行和谐,如在一个词里,要么都是后元音(阳性元音),要么都是中元音(阴性元音)。但是前元音(中性元音)与后元音或中元音均可出如今同一个词里。在形态学方面以词根或词干为基础,后接附加成分派生新词和进行词形变化;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后置词和形动词,都有人称、数或格的语法范畴;动词都有时、体、态、式等语法范畴。在结构学方面,句里语序有一定的规律。通常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修饰语在被修饰语之前,谓语在宾语之后。蒙古语产生于9~10世纪,语言学家认为东乡语、保安语等语言同蒙语有亲缘关系;主要分为中部方言、西部方言(卫拉特语)、北部方言(布里亚特语)和东部方言(科尔沁-喀喇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