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细胞生物化学杂志影响因子怎么看

发布时间:

细胞生物化学杂志影响因子怎么看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是1972年由E·加菲尔德提出的,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 影响因子也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创始人尤金·加菲得(Eugene Garfield)在1960年代创立,其后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 其意义、计算方法、作用、影响因素等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见

1、知网首页点击“出版物检索”,转下页在检索框输入期刊名称,即可查到该期刊的相关信息,包括影响因子。2、知网首页中间模块“出版平台和评价”,点击“选刊投稿”进入中国学术论文期刊投稿平台,检索框输入期刊名字,即可检索到相关期刊的影响因子。

进入中国知网的官网,点击期刊大全在搜索界面搜索期刊名望采纳

Cell Research最新影响因子是91。Cell Research杂志的影响因子近年来一直保持增长的势头,2015-2019年的SCI影响因子分别为812、606、393、848、507,虽在2017年有略微的下降,但这并不影响期刊整体上升的趋势,目前期刊的即时影响因子已经为91分,预计2021年影响因子仍将20分以上。Cell Research(ISSN:1001-0602)创刊于1990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现为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入选2019年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类期刊。Cell Research期刊为作者提供了发表研究的两种选择:可以选择传统订阅模式,也可以选择OA模式。OA模式需支付论文处理费4480美元,约合人民币29711元。总体来说,Cell Research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之一,影响因子稳定上升,发文量稳定,审稿不慢,版面费也不贵,有需要的可以准备。回答参考资料论文翻译可以到国际科学编辑,国际科学编辑借助最新科技和资深语言专家的帮助,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研究成果能被准确传达。而且在客户收到编辑完成的文稿后,国际科学编辑可以出具相关电子文件证明其文章是由International Science Editing润色编辑完成的。

细胞生物化学杂志影响因子怎么看的

最新的影响因子是331,一般acs期刊是9weeks,接收率也还可以。主要快速报道化学和生物学交叉领域的研究成果,例如对于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的有机体研究及性质推测,编辑还精选该刊文章编纂成以下5个专题的文集:植物化学、生物界金属元素、细胞信息转导、化学微生物学和生物成像。详细你可以去这里看看_aspx?nid=3&pid=13&tid=30&id=98

国内期刊影响因子查询:中国知网(CNKI) → 学术文献总库 → 文献出版来源 → 输入期刊名称

国家科学评论。影响因子未过十。分子植物,影响因子过十。

百度上进入学报主页,就会有滚动的新闻,看见获奖情况或者影响因子就点;或者主页面就有获奖情况;实在还不行,直接在百度上搜那个学报的影响因子。希望对你有帮助

细胞生物化学杂志影响因子怎么查看

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以1992年的某一期刊影响因子为例,IF(1992年) = A / B其中,A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数;B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数。影响许多著名学术期刊会在其网站上注明期刊的影响因子,以表明在对应学科的影响力。如,美国化学会志、Oncogene等。中国大陆各大高校(如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都以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作为评判研究生毕业的主要标准。以1992年为例,计算某期刊在该年的影响因子:X=以1992年为基点、某期刊于1990和1991年在1992年全部被引用之论文总次数Y=以1992年为基点、某期刊1990和1991年全部论文发文量的总和IF1992年 =(X(1990年,1991年) / Y(1990年,1991年))扩展资料:影响因子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两个指标。复合影响因子是指以期刊综合统计源文献、硕士学位论文统计源文献和会议论文统计源文献为复合统计源文献计算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是综合影响因子,主要指文学与科学的融合。它是从科技期刊和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综合统计文献来源计算而来的两者都是基于统计年度的总被引用次数与前两年发表的期刊的总被引用次数之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影响因子

1、目前外文期刊的影响因子用JCR检索。中文的用中国知网。2、主要查找办法:(1)、JCR查询外文期刊影响因子,可使用外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的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其中JCR Science Edition用于查询自然科学类期刊,JCR Social Sciences Edition用于查询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它隶属于汤森路透集团。该网站需要授权才可访问,需要用大学代理账号。(2)、SCI期刊数据库查询中文期刊的影响因子,可使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联合推出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万锦堃主编,科学出版社)。SCI的影响因子一般于每年的6月份公布,由汤森路透统计发布,此为最准确的官方版本,其他网站均以此为版本,只作为参考意义,并非100%准确。PubMed中文网旗下的SCI期刊数据库也可以查询期刊近十年的影响因子及变化曲线,期刊覆盖领域。(3)、MedSCIMedSCI也可查询期刊的影响因子,数据来自网友上传。扩展资料:1、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2、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3、影响因子并非一个最客观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标准。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对于一些综合类,或者大项的研究领域来说,因为研究的领域广所以引用率也比较高。比如,生物,和化学类的期刊,这类期刊一般情况下就比较容易有较高的影响力。4、影响因子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其学术质量的优劣,但影响因子与学术质量间并非呈线性正比关系,比如不能说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一定优于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影响因子不具有这种对学术质量进行精确定量评价的功能。5、国内部分科研机构,在进行科研绩效考评时常以累计影响因子或单篇影响因子达到多少作为量化标准,有的研究人员可能因影响因子差1分而不能晋升职称或评定奖金等,这种做法绝对是不可取的。6、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缩写IF)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创始人尤金·加菲得(Eugene Garfield)在1960年代创立,其后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自1975年以来,每年定期发布于"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7、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以1992年的某一期刊影响因子为例,IF(1992年) = A / B。其中,A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数;B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数。

079(2020)。Biology 是 MDPI 每月在线出版的国际性、 同行评审、开放获取的生物科学期刊。在Scopus、SCIE(Web of Science)、PubMed、PMC、PubAg、CAPlus/SciFinder和许多其他数据库中被索引。目标:Biology(ISSN 2079-7737) 是由 MDPI 在线出版的国际、同行评审、快速审阅的生物科学开放获取期刊。它在生物学的所有领域以及相关学科的交界处发表评论、研究论文和交流。我们的目标是鼓励科学家尽可能详细地发表他们的实验和理论结果。论文的长度没有限制。必须提供完整的实验细节,以便重现结果。关于实验过程的全部细节的电子文件,如果不能以正常方式发表,可以作为补充材料存放。学科领域该杂志涵盖了与生物学相关的所有主题。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细菌学、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生物伦理学、生物信息学、生物数学、生物物理学、生物统计学、植物学、细胞生物学、保护、发育生物学、生物学及相关学科教育;昆虫学、进化生物学、遗传学、基因组学、免疫学 、海洋生物学、数学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鸟类学、古生物学;寄生虫学、药理学、生理学、植物生物学、蛋白质组学、放射生物学、生殖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病毒学、动物学。

国内期刊影响因子查询:中国知网(CNKI) → 学术文献总库 → 文献出版来源 → 输入期刊名称

细胞生物化学杂志影响因子怎么查

进入中国知网的官网,点击期刊大全在搜索界面搜索期刊名望采纳

百度上进入学报主页,就会有滚动的新闻,看见获奖情况或者影响因子就点;或者主页面就有获奖情况;实在还不行,直接在百度上搜那个学报的影响因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影响因子(ImPactFactor)是1972年由E·加菲尔德提出的,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二、查找:1、目前外文期刊的影响因子用JCR检索。2、中文的用中国知网。三、主要查找办法:1、JCR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为查询影响因子的官方网站,隶属于汤森路透集团。该网站需要授权才可访问,需要用大学代理账号。2、SCI期刊数据库PubMed中文网旗下的SCI期刊数据库也可以查询期刊近十年的影响因子及变化曲线,期刊覆盖领域。3、MedSCIMedSCI也可查询期刊的影响因子,数据来自网友上传,不准确。

太专业了。。。。

细胞生物化学杂志影响因子

有些影响因子1左右的生物类SCI,不见得好发,遇到稿件量多的,拖上半年一年不返回结果干着急。你可以看下这个国际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ICBB),他们有很多生物大类的SCI期刊合作,发表周期还比较快。

研究所定位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在PI制的基础上,针对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主要前沿研究方向,围绕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形成了三大研究集群,涵盖五大前沿领域 。三大研究集群 :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中心·上海(筹)五大前沿领域 :基因调控RNA表观遗传学蛋白质科学细胞信号转导细胞与干细胞生物学癌症和其它重大疾病机理公共技术支撑平台 :细胞分析技术平台动物实验技术平台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化学生物学技术平台干细胞技术平台斑马鱼技术平台果蝇资源与技术平台在十二五及创新2020期间,研究所将力争在“染色质结构与功能的调控”、“细胞谱系建立和转化的功能调控”、“细胞信号转导对炎症/肿瘤的调控”等三项重大科学问题上取得突破 。 2009-2011年,研究所新增科技部、基金委、中科院及上海市科委竞争性科研项目(课题)共184项,获得竞争性经费73亿元 。 重大科研项目(2009-2011年) 上海生化与细胞研究所历史启动的重大科研项目   干细胞战略先导科技专项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战略先导科技专项是中科院第一批启动战略先导专项中唯一的生物专项,是“创新2020”实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期执行期5年(2011-2015),总合成经费2亿元 生化与细胞所积极承担专项科研任务,景乃禾研究院担任专项项目一“细胞谱系的建立于发育调控”负责人,13位研究员担任专项一、二、四学术骨干,获得子课题合同经费共计07亿元。自2011年初专项启动以来,至2012年,专项取得重大进展,至2012年7月,已发表Cell 1篇,Nature 2篇,Science 1篇,Cell Stem Cell 1篇, Nature Cell Biology 1篇,Developmental Cell 1 篇,Molecular Cell 1 篇 。 SCI论文发表(截止31) (生化与细胞所发表文章必为重要科研进展,均为英文文章。 基础研究文章不同于社会科学等文科论文,无灌水抄袭一说,请阅者尊重那些辛勤的科学家)2015年,共计8篇,其中,Nature 1篇。2014年,共计64篇,其中CNS(即Cell 、Nature、Science生命科学领域三大顶尖杂志)及子刊文章共计6篇。2013年,共计66篇,其中CNS 文章5篇。2009-2012年7月,研究所共发表SCI论文388篇 ,其中:* 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论文6篇,包括Cell 2篇,Nature 3篇,Science 1篇。* 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论文59篇,包括Cell Stem Cell 2篇,Development Cell 3 篇,Molecular Cell 1篇,Blood 2篇……  2001-2011年生化细胞所发表SCI论文篇均影响因子 注:影响因子是表征文章重要程度(质量)高低的一个指标,关于其正确与否存有争论,但需知在中国,影响因子超过5的文章即被认为是极高水平的工作成果,而绝大数发表的SCI文章(包括国内主办的一些杂志)影响因子往往在零点几,甚至无影响因子可言。 2001-2011研究所发表的影响因子>JBC(该杂志2014年影响因子60 )文章占全部SCI论文比例 上海生化与细胞研究所2001-2011年所获得的科研荣誉部分 获奖成果(2001-2013) 成果名称获奖时间奖励名称奖励/等级单位/排序DC细胞活化调控与Th细胞分化机制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研究2013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新的癌症靶向基因-病毒治疗(CTGVT)2013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Nudel蛋白在细胞分裂、迁移和胞内运输中的功能和作用机理2012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上海市青科技杰出贡献奖(李劲松)2012上海市青科技杰出贡献奖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和诊治的基础与临床2011上海市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核糖核酸的结构、功能2009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阿片类药物信号转导新机制及其在成瘾中的作用2009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亮氨酰-tRNA合成酶对底物的识别2008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精子在附睾中成熟的分子基础研究2008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与其它细胞信号通路间的对话机制2007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精子在附睾中成熟的分子基础研究2007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与其它细胞信号通路间的对话机制2006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细胞因子神经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2006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核糖体失活蛋白与核糖体RNA结构与功能的研究2005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活性多肽毒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2005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生物制品的方法2004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上海市科技功臣(张永莲)2003上海市科技功臣奖  核糖体失活蛋白与核糖体RNA结构与功能的研究2003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重组基因工程药物凝血因子FVIII的研究制与开发2003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空间细胞电融合2003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3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2002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蛋白激酶在阿片类物质介导的信号转导和耐受依赖中的作用2002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2001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蛋白激酶在阿片类物质介导的信号转导和耐受成瘾中的作用2001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抗原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及动物保护效果评估2001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神经功能显像及基因治疗实验研究2001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氨基酰-tRNA合成酶及其与相关tRNA的相互作用2001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 2012年上海生化与细胞研究所申请的专利 授权专利号专利名称授权发明人专利类型0蓬乱蛋白和β-连环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调节剂2012-12-19李 林 甘肖菁 王计勇 席 莹  王 伟发明专利3胆固醇代谢调节蛋白及其用途2012-11-07宋保亮 曹 剑 王 江 戚 炜  缪红华发明专利5抗桥骨蛋白OPN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2012-09-12孙 兵 等发明专利1一种胆固醇代谢调控药物筛选系统及方法2012-09-12宋保亮 唐静洁发明专利8抑制癌细胞侵袭性的方法和试剂2012-09-12金由辛 史 毅 赵波涛发明专利4CK19单克隆抗体 其制备方法及用途2012-09-12孙 兵 潘 荣 曹刘丽 季永镛  田 林发明专利8一种利用单层培养技术制备和分离定型内胚层细胞的方法2012-09-12王 欣 徐晨欢 吕晓雯发明专利1一种抗病毒相关蛋白及其用途2012-09-12王 琛 阳 凯 石贺欣 刘心义  单玉飞发明专利715-氧代绣线菊内酯抑制Wnt信号途径的新应用2012-09-12李 林 王 伟 郝小江 刘海洋发明专利9稳定表达细胞周期因子FoxM1的体系及其医药用途2012-08-15王 欣 何志颖发明专利4一种定型内胚层细胞的制备和分离方法2012-08-15王 欣 丁小燕 李福明发明专利2α-突触核蛋白在筛选帕金森症药物中的应用2012-08-15胡红雨 谢圆圆 林东海发明专利4肝细胞癌相关的蛋白质分子标记异种核糖核蛋白K的筛选及其应用2012-07-25曾 嵘 王红阳 夏其昌 李 辰  谈冶雄发明专利3抑制TM4SF4表达的干扰分子及其应用2012-07-25赵慕钧等发明专利7一种体外酶催化合成腺苷甲硫胺酸的方法2012-07-18赵辅昆 罗赟星 袁中一发明专利1一种固相化SUMO化系统及固相化去SUMO化系统2012-07-18杨淑伟 程夏楷发明专利9一种重组表达可溶性转录中介体复合物Med23亚基的方法2012-07-04王 纲 黄 燕 姚 潇 杨冠珍发明专利9肝细胞癌相关的蛋白质分子标记原癌蛋白18的筛选及其应用2012-07-04曾 嵘 王红阳 夏其昌 李 辰  谈冶雄发明专利US8193162B2肝再生  2012-06-05赵慕钧 刘章武 秦 佳 李载平发明专利8转基因构建物及其在制备时空可调性肝脏损伤模型中的应用2012-05-02王 欣 胡 晓发明专利8天花粉蛋白诱导的小鼠过敏性哮喘疾病模型2012-05-02孙 兵 王 媛 毛开睿发明专利2非洲爪蟾XPAPC基因启动子及其组织特异性增强子2012-01-11丁小燕 王金虎 娄 鑫发明专利2抗H5N1来源的血凝素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2012-01-04孙 兵 庄筱筱 季永镛发明专利0白念珠菌菌丝发育相关基因及其用途2012-01-04陈江野 逯 杨发明专利X已酮糖(磷酸)激酶的应用2012-01-04曾 嵘 袁新雨 李 辰 周 晓发明专利226S蛋白酶体调节亚基1非ATP酶的应用2012-01-04曾 嵘 袁新雨 李 辰 周 晓发明专利9CD59糖蛋白的应用2012-01-04曾 嵘 李 辰 周 晓 袁新雨发明专利国际专利(2009-2011) 上海生化与细胞研究所获得的重大国际专利 一、培养目标 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具有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 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在科学或专业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   身心健康。二、培养年限 硕-博连读生学制为5年,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6年半。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学习任务。三、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培养硕-博连读研究生的一级学科为生物学,学科专业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方向形成了以基因表达调控为主要核心,蛋白质科学和表观遗传调控为主线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及以增殖、分化、凋亡和迁移等细胞活动的信号网络为核心,细胞行为与命运决定和干细胞与个体发育为主线的细胞生物学领域。四、培养方式 硕-博连读研究生入学后,经过2-3个实验室轮转学习,进行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行导师负责制。   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科研方向,选择研究课题,研究所统一组织开题报告。研究生根据开题报告的评议意见进入论文工作。   硕-博连读研究生入学时按照硕士生培养,入学后第二学年第二学期进行转博考核,即博士生资格考核。硕士研究生转为博士研究生培养时,应由本人提出申请,并获得导师推荐,由导师小组在考核前对研究生的课题工作给予指导,研究所组织考核小组根据研究生的在学成绩和研究课题内容进行审核。审核通过者可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者半年后可以有第二次考核机会。最终没有通过者改作硕士培养或退学处理。   硕-博连读生转博后在博士二年级开始时由研究所组织考核小组对其课题工作进展进行考核和指导,即相对标准考核,未通过考核的可以半年后进行第二次考核,仍未通过者建议硕士毕业。   研究生在博士三年级按照生科院的要求完成专业综述,以加强对其研究领域的深层次认识。同时研究所组织一次工作进展考核。如果研究生在考核前已达到研究所毕业答辩的发表论文要求的,可以不参加工作进展考核,届时需提出申请并提交已发表的论文。对于考核不通过的学生,建议其硕士毕业或退学。   为扩大学生知识面,研究生每学期必须参加各类学术报告不得少于6次,并于每学期末提交每次报告的题目,时间,报告人以及100字左右摘要或体会。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奖学金 年级硕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研究生博生研究生一220022003100二240024003400三260031003800四 3400 五 3800 注:1 以上奖学金为研究生所在年级的平均数 2 所有在读研究生部收学费3 自2014年下半年始,奖学金略有提高。4 奖学金由国科大和实验室共同承担,以二年级2500元(2015年)为例,国科大 500元,余下由实验室发给。5 中科院研究生除基本奖学金外,还有诸多竞争性的奖学金和各种福利。

sciencenaturecell我有这些杂志,都是英文原版的,如果你要联系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