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安装

发布时间:

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安装

都一样,都不是核心——既非北大中文核心,也不是cssci,所以哪个发都可以。不过这个学报名字变化较多,原来有什么《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等多个,口碑不算很好。现在好像统一了,就是社科版和学报。社科版包括各种社科内容,学报其实是原来的高教版,里面多是教育的内容。

你说的是长春理工大学 学报么,长春大学学报没有自然科学版的,长春理工大学学报才有,是统计源核心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9870国内统一刊号:CN 22-1358/TH国内外数据库收录中国《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安装

你需要哪篇文章,写下你的邮箱,我给你发过去

给你推荐一本书,切库的《福》,这本书是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大胆颠覆,尤其是在对星期五的处理上,相信能给你不少灵感。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安装

1、《国内农民环境维权研究的结构与文化路径》,《河海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年第3期(CSSCI扩展版)2、《转型期国家与农民关系的一项社会学考察——以安徽两村“环境维权事件”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年第9期(CSSCI)3、《转型期农民环境维权原因探析——以安徽两村为例》,《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CSSCI扩展版)4、《国内农民环境维权研究:回顾与前瞻》,《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CSSCI扩展版)5、《国外环境抗争研究述评》,《学术界》2011年第9期(CSSCI)6、《中国公众环境自觉的形成机制及其社会意义》,《天府新论》2011年第2期(CSSCI扩展版),该文被《新华文摘》2011年第12期论点摘编7、《宗族制度控制与社会秩序——以清代徽州宗族社会为中心的考察》,《天府新论》2010年第5期(CSSCI扩展版),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0年第12期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C类核心期刊)8、《宗族组织在乡村社会控制中的运作逻辑——以清代徽州宗族社会为中心的考察》,《江西社会科学》 2011年第2期(CSSCI)9、《清代徽州宗族社会的组织控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CSSCI) 1、《转型期“政府俘获”现象的一项社会学考察——以农村环境污染为例》,《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2、《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社会约制因素研究》,《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3、《论底层研究与结构—制度分析及其在农民环境维权研究中的应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4、《中国公众环境意识自觉与低碳社会建设》,《新疆社科论坛》2011年第2期5、《论从史出 审慎考察——评庄华峰<魏晋南北朝社会>》,《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5月10日第17版6、《高校学校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要求》,《社会工作》2010年第12期7、《清代徽州宗族社会的道德控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北大中文核心期刊)8、《1931年安徽水灾状况及救济考察》,《皖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第二作者)9、《50例问题大学生的挫折适应和支持网络》,《铜陵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10、《结构化理论视阈下的旅游者安全问题》,《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管理》2007年第5期文摘转载11、《清代江南宗族在乡村社会控制中的作用》,《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北大中文核心期刊)12、《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社会学思考》,《合肥工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13、《社会史与社会学成功嫁接》,《光明日报》2005年7月25日第6版14、《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心态的若干思路》,《芜湖师专学报》2004年第3期 1、主持国家社科一般项目《环境污染与农民抗争维权行为的社会学研究》(2013年)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变迁与农民环境维权——以安徽两村为例》(2012年)3、主持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新形势下安徽省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创新》(2012年)4、主持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科研资助计划项目《环境社会学的中国本土化研究》(2012年)5、主持民政部自选课题《学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2011年)6、参与中国环境意识项目办《中国公众环境素质评估指标体系研究》(2009年)7、主持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清代徽州宗族与乡村社会控制》(2008年)

1.《弘扬大学人文精神的若干问题解读》,《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第11期,第一作者。2.《育人功能:大学文化的本体功能》,《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第12期,独立作者。3.《对高校人文精神缺失与重建问题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1 期,独立作者。4.《服务型政府的制度重建与价值实现》,《吉林政报》, 2006年11月,第一作者。5.《“职责同构”模式探悉》,《吉林日报》,2010年6月26日第7版,独立作者。6.《浅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吉林日报》,2009年12月5日第7版,独立作者。7.《政策选择与制度保障——对吉林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政策建议》,《当代生态农业》,2007年第3期,第一作者。8.《吉林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政策选择》,《吉林教育》,2007年第11期,第二作者。9.《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反思学校的人文教育》,《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版),2005年第4期,独立作者。10.《论大学教师人文精神的重塑》,《当代生态农业》,2005年第4期,第一作者。11.《大众文化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和教育对策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独立作者。12.《弘扬大学人文精神的若干问题研究》,《吉林教育》,2007年第1期,第一作者。13.《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道德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吉林教育》,2004年第5期,独立作者。14.《对大学德育中师生关系的几点思考》,《北华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独立作者。15.《服务型政府的制度建设与价值实现》,《长春社会科学》,2007年4月,第一作者。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安装

[1] 尚琼琼 SNS与网络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 青年记者 2010(11) [2] 李园园 校内网对大学生的影响[J] 青年记者 2009(17) [3] 梁世敏,孙理,张丽伟 基于校园SNS网络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初探[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4] 朱峰,吕伟 校园SNS时代青年网络社会人际交往行为透视——以校内网现象为例[J]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2009(03) [5] 刘文娟,袁文芳 校内网的SNS人际传播特征分析[J] 东南传播 2009(05) [6] 陈卉 社会性网络服务(SNS)流行原因分析[J] 新闻世界 2009(05) [7] 汪阳 大学生校内网上交友状况调查——以兰州地区为例[J] 青年记者 2009(11) [8] 张楠,钱艳丽 SNS网络社区的出现及走红——以校内网为代表[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9(03) [9] 张丹 利用校园SNS网络开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式[J] 才智 2009(08) [10] 郝若琦 浅析基于W0时代的校园SNS网站的盛行原因[J] 东南传播 2008(12) [1] 刘蕾 试论网络交际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 教育与职业 2009(12) [2] 阮敏尔 大学生虚拟生存的影响及对策[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3] 伍安春,张新福,余惠琼 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的冲击及对策思考[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1] 田卉,柯惠新 网络环境下的舆论形成模式及调控分析[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01) [2] 杜骏飞,魏娟 网络集群的政治社会学:本质、类型与效用[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3] 葛晨光 高校网络论坛舆论形成及引导刍议[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11) [4] 刘建 高校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09(05) [5] 王一春 试论当代大学生网络愤青现象[J]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3) [6] 周千贺 传统媒体和网络的舆论监督及其互动[J] 青年记者 2009(23)[7] 任海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特点及引导策略[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8] 陶晓华,高健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引导策略[J] 南方论刊 2009(05) [9] 李雪莹,邓飞 从传播学视角看高校网络舆论及其引导[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4) [10] 倪晓莉,陈思路,颜虹 网络依赖行为研究及其干预模型的理论构建[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Independent Learning来自GOOGLE

一般来说学习都是用Learning 而不是S Study通常指研究。另外从GOOGLE上找到了一个“《自主学习与英语教学》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04期 张琦 , 赵娱娟 ”所以可以确定,应该是Independent learning

independent study

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

2006年-2014年,学校共承担科研课题924项,其中科技部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12项,教育部科技计划和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8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项,吉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团队项目2项,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项目1项,企事业委托及成果转化103项;发表学术论文4000篇,被SCI、EI等检索论文546篇,CSSCI收录期刊论文80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90部,获授权专利51项,科研成果获奖93项,其中吉林省科技进步奖6项、技术发明奖1项,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长春大学2009年-2012年主要科研获奖情况一览表 年度 姓 名 获奖名称 类别 级别 2012 王丽荣 盲文自动识别系统 二等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2012 徐德斌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学思考 论文类三等奖 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1 宋立军 量子混沌系统中自旋压缩性质的研究 三等奖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2011 王丽荣 基于RFID技术的实车离合器检测系统 一等 吉林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 2011 王丽丽 高磁性Fe-N薄膜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二等 吉林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 2011 于淼 串并联动研抛加工的协调控制研究 二等 吉林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 2011 谷再秋 基于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构建 三等 吉林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2011 陈研 课堂主题活动中彰显艺术魅力研究 三等 吉林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2010 王金玲 幽默语篇理解的多维理论阐释 著作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高市 ERP沙盘高级实训教程 著作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潘福林 我国汽车再制造产业发展研究 著作类  一等奖 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武一 试论英语习语语义及结构特征对其翻译策略的影响 论文类  三等奖 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刘娟 术语Концепт及其概念意义探究 论文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王泽霞 费尔克劳话语三维模式解读与思考 论文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王爱国 融合背景下的聋人高等网络教育 论文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宗世英 艺术设计教育中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文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于焱 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灰色关联评价方法 论文类  三等奖 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王力民 基于知识联盟的集群企业知识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论文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乔志强 从信息流与知识传递探究供应链协同运行 论文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乔 梅 吉林省大中型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论文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刘宣杰 关于3C框架下制造成本控制的研究 论文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尹桂凤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的节能效益分享型企业会计核算 论文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丁宁 稀土永磁起重技术发明及应用 发明类 吉林省科学技术发明奖 2010 李丹 生物酶法转化大豆异黄酮的技术与产品 进步类 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2010 胡淑莉 西方意识流小说对宗教信仰观念的反叛 论文类  三等奖 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10 赵珺 冬虫夏草深层发酵新条件与产品 一等奖 吉林省高校优秀科学技术成果奖 2010 陈星 油莎豆深加工综合利用研究 三等奖 吉林省高校优秀科学技术成果奖 2010 王晓红 吉林省地区城市屋顶花园的植物选择与栽培技术研究 三等奖 吉林省高校优秀科学技术成果奖 2009 于淼 含间隙铰的柔性机器人动力学研究 二等奖 吉林省高校优秀科学技术成果奖 2009 王力民 吉林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研究 三等奖 吉林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2009 张丽英 医疗污水排放自动检测控制系统的研制 三等奖 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2009 宋立军 Entanglement Dynamics and Chaos in the Dicke Model 二等奖 吉林省自然科学奖/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 学术期刊 《长春大学学报》是长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91年1月起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主要栏目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数理科学、生态林业、医学卫生、经济管理、语言文学、政治法律、美学艺术和萨满文化等。分《长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和《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长春大学学报》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吉林省一级期刊。 馆藏资源 据学校官网2014年8月显示,长春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196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143万余册;电子图书53万余册。图书馆先后购进了12个数据库,有清华同方(CNKI)数据库中的中文期刊全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数据库;爱迪科森就业培训数据库;国研网教育版数据库;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考试资源系统;中科UMajor大学专业课学习资源数据库;读秀知识库;森图就业数字图书馆;ABI数据库;SPECIALSCITMDBS学术资源平台; EBSCO外文数据库; Emerald管理学期刊数据库;Osiris全球上市公司分析数据库;bankscope全球银行与金融机构分析数据库。

在《古汉语研究》《古文字研究》《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社会科学辑刊》《北方论丛》《学术交流》《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东北师大学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古籍研究》《长江学术》《长安学术》《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燕赵学术》《华夏文化论坛》等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郭锡良、江蓝生、竺家宁、沈培等都曾或引用或给予较高的评价。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全文转载、摘评、引用为参考文献近四百次。  2001年以来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汉语史、金文等方面的)  1.《<五灯会元>中的是非问句与选择问句》,《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1年1期  2.《副词“也”的产生与发展》,《吉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3期  3.《副词“都”的产生和发展》,《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5期  4.《<太平广记>中的范围副词“都、全、了”试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3期   5.《“应该”类助动词的发展》,《学术交流》2002年4期  6.《魏晋六朝汉译佛经中的同义连用总括范围副词初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4期  7.《<儿女英雄传>中的程度副词述评》,《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4期  8.《从程度副词的来源看汉民族的文化心理》,《中国与中国学》(韩国岭南大学)2003年2期  9.《程度副词“好”的产生与发展》,《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2期  10.《程度副词“非常、异常”的产生与发展》,《古汉语研究》2004年2期  11.《<朱子语类>中的“十分”》,《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2期  12.《<红楼梦>中“尤最”副词探讨》,《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2期   13.《程度副词“十分”的产生与发展》,《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6期  14.《试论<三言二拍>中的双音程度副词》,《延边大学学报》2005年2期  15.《试论副词“全”的产生与发展》,《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期  16.《古代汉语中双音程度副词的产生与发展》,《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3期  17.《金文“以”字用法初探》,《北方论丛》2005年3期  18.《试论副词“总”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四卷),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5年  19.《金文“于”字用法初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3期   20.《金文“于”并列连词用法辨正》,《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5期  21.《试论“既”字在金文中的用法》,《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4期  22.《金文中的连词“而”》,《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23.《两周金文中否定副词“毋”的特殊用法》,《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期  24.《两周金文中的无指代词》,《长江学术》2006年3期  25.《两周金文“亡”字用法初论》,《古籍研究》(2006·卷上),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   26.《西周金文中“休”字的一种特殊用法》,《华夏文化论坛》(第一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27.《两周金文指代词“是”“兹”“之”用法之别》,《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  28.《两周金文中连词“则”的用法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2期  29.《两周金文“及”字用法试论》,《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  30.《两周金文中“乃”字的词性和用法》,《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  31.《李白诗歌中“何”字的运用特点》,《华夏文化论坛》(第二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  32.《金文“在”字词性初探》,《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6期  33.《殷周金文中“咸”的特殊用法》,《古汉语研究》2008年1期  34.《两周金文中的“偕同”义介词》,《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2期  35.《两周金文中的祈求义动词》,《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4期  36.《两周金文宾语前置句简论》,《华夏文化论坛》(第三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  37.《两周金文“暨”字用法释论》,《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辑,中华书局2008年  38.《两周金文助动词释论》,《殷都学刊》2008年4期  39.《两周金文介词“以”、“用”用法比较》,《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5期  40.《杜诗中“一”字的运用特点》,《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期  41.《两周金文中“雩”的词性和用法》,《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年1期  42.据金文补正《古代汉语》的若干注释,《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2期  43.《殷周金文中的特殊句型》,《燕赵学术》2009年春之卷,四川辞书出版社2009年  44.《先秦时期的“赏”、“赐”之别》,《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期  45.《殷周金文中的征战类动词》,《北方论丛》2009年4期  46.《殷周金文中的运动类动词》,《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年4期  47.《两周金文中“休”的词性和用法》,《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7期  48.《两周金文心理动词试论》,《华夏文化论坛》第四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  49.《先秦汉语叹词试论》,《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5期  50.《两周金文语法札记(四则)》,《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6期  51.《两周金文叹词初论》,《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期   《两周金文中“用”的词性和用法》,《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6期   《两周金文并列连词初探》,《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1期   《殷周金文范围副词释论》,《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殷周金文词汇研究综述》,《西华大学学报》2010年2期   《殷周金文中的赐予义动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期   《殷周金文动词类释》,《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辑,中华书局2010年   《两周金文“承继”类动词试论》,《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6期  《殷周金文虚词研究述要》,《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七辑,商务印书馆2010年12月。  《两周金文第一人称代词述论》,《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年1期  《两周金文中的“奉事”类动词》,《长安学术》(第二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2月。  《殷周金文语法研究综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 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