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地址在哪

发布时间:

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地址在哪

中国北部边疆史地研究蒙古学民族区域与经济心理学 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内蒙古大学学报》创刊于1959年,是内蒙古教育厅主管、内蒙古大学主办的面向高等院校师生、科研部门工作人员的学术期刊。初期为不定期刊物;1966年因“文革”被迫停刊;1973年,《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与《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合并为《内蒙古大学》出版;1977年正式复刊,其时为半年刊。《内蒙古大学学报》分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共3种出版。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地址在哪

内蒙古科技大学坐落在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美丽的草原钢城—包头,她始建于1956年,最初为包头钢铁工业学校和包头建筑工程学校,1958年两校合并组建包头工学院,1960年更名为包头钢铁学院,隶属原冶金工业部,1998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成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的高等学校。2000年内蒙古煤炭工业学校并入,2003年更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内蒙古科技大学已发展成为以冶金、稀土、矿业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目前,学校占地1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31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约8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03亿元。教学、实验设施完备,各类体育运动设施齐全,校园网络系统运行可靠、利用率高,基于网络管理平台控制的多媒体教室应用效果好,现代化的图书馆初步实现了馆藏资源数字化和网上资源馆藏化,馆藏各类图书总数(含电子图书)204万册(种),面向全体师生开通了中国学术期刊文献等多个专项检索服务系统。学校拥有7个自治区重点学科,2个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级和3个包头市工程技术中心,2个自治区级和1个包头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1个实践训练中心,75个实验室,并出版有《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学校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006年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我校的冶金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排名中位列第七,矿业工程在全国同类学科排名中位列第十三,控制科学与工程在全国同类学科排名中位列第四十九,材料科学与工程在全国同类学科排名中位列第六十六。学校有52个本科专业,其中,冶金工程、采矿工程2个专业成为中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冶金工程、材料工程、自动化、土木工程、采矿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程测量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采矿工程、稀土工程、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建筑学、电气工程自动化、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等11个专业200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进入第一批本科招生。学校设有17个学院(教学部、中心),1千1百多名专任教师精心培育着2万1千多名全日制在校生。教师中,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辅导员2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5人;内蒙古自治区“科教兴区”突出贡献奖获得者3人、乌兰夫基金奖获得者1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获得者3人、内蒙古科技创新杰出人才2人;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学科带头人3人,内蒙古“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才19人,内蒙古教育系统“11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才9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13人。学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结合学科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把经验丰富的教师选派到教学第一线,要求教授、副教授必须承担本科教学。学校每年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学生评教、专家评教、领导评教活动,规范课堂教学环节,加强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与管理,强化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2001年以来,学校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奖10项,其中一等奖1项;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21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等6个实验室被评为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开展科学研究。三年来,学校先后承担科研项目389项,其中,国家“973”前期研究项目、国家“十一五”重点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国防科研课题、国家计委重点攻关课题、国家教育部课题等35项、省部级研究项目114项,科研经费总额超过2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省部级中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授权专利13项;发表论文2486篇,被SCI、EI、ISTP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164篇;出版著作、教材115部。学校连续3年被自治区政府评为科技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被自治区政府评为“科技创新先导型学校”。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学,先后与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兄弟院校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师资培养、科技合作、学术交流、联合办学等长期合作关系。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把素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着力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形成了思想教育人文化、指导服务系统化、特色工作品牌化、队伍建设规范化和日常管理科学化的局面。特别是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辅之以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奖助学金以及学费减免的资助体系。学校通过设立“李保卫大学生创新基金”、“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和举办校史展览宣传、科技文化月、社团文化节、读书文化月,组织学生参加“绿色家园工程”、“创E自动化”、“走进西部阳光行动”等系列主题活动及各类文化活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展示才华、拓展素质、提高能力搭建平台和创造条件,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设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先后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奖、“Intel”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专题邀请赛奖、CCTV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奖、华人广告金犊奖大赛佳作奖、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赛奖等省部级及以上奖项共292项。2006年,学校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学校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主、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学校生源质量和本科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逐年提高。2000年学校获得教育部“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7年学校被列为“中国大企业集团重点招聘学校”。2005年以来,学校在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连续三年被评为第一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一直位居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前列。我校毕业生以“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半个世纪以来的办学历程中,为自治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各类人才5万余名。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不懈地抓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教代会、职代会民主参与、民主决策作用;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作用;从提高教职工生活质量、改善生活待遇入手,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学校不断净化、美化、靓化校园,坚持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家庭、师德先进个人等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文明社区、警民共建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加强以创建“平安校园”为核心的综合治理工作,切实维护学校的政治稳定和良好的校园秩序。先后荣获内蒙古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内蒙古花园式学校、内蒙古高校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包头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长路漫漫,上下求索。在接受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的内蒙古科技大学,正秉承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校园精神和以人为本的育人方针,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扬帆远航。

齐齐哈尔大学具有58年的办学历史,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唯一的一所省属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她坐落在嫩江之滨闻名遐尔的丹顶鹤故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劳动湖畔,占地面积1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享有“环湖大学”的美誉。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花园式学校” 称号, 2007年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称号,2008年荣获全省“十佳和谐校园”称号,2009年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近年来,齐齐哈尔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有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理学院、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轻工与纺织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教育与传媒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哲学与法学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2个学院;还有计算中心、网络信息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大学英语教研部、图书馆等教学教辅单位;学校与国际SOS儿童村组织合作创办了格迈纳尔职业技术学院(校内称为应用技术学院)。 学校设有66个本科专业,隶属10个学科门类,其中英语、生物科学、艺术设计等3个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英语、生物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工商管理、应用化学、生物工程、汉语言文学、艺术设计等10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3个一级学科、32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应用化学、遗传学和分析化学3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是工程硕士授权单位;学校已通过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亚麻加工技术工程研发中心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农产品(玉米)加工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大豆精深加工研发中心、亚麻加工技术工程研发中心、通用聚合物复合改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个中心为省高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精细化工实验室为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实验室和农产品加工实验室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培训中心和粮油食品加工技术培训中心为省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培训中心;学校还拥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并在北京设有研发中心。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4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2人、硕士学位的教师67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享受国家级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68人。还有外籍教师26人。师资队伍中,教授167人、副教授442人,占2%。45岁以下的教师为师资队伍的主体,占4%。非本校毕业教师占4%。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22965人、研究生875人、留学生200余人,还有成人教育在校生5400余人,已形成健全的办学体系。 学校具有先进的教学条件和设施。图书馆藏书4万册,电子阅览室6个,社科、外文资料等专门阅览室6个;拥有现代化的语言实验室、网络中控多媒体教室等功能性教室107个,建立了2个远程网络教学主播教室和14个远程网络教室。拥有省内一流的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和音乐厅。学校定期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有《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社版)、(自然科学版)和《高师理科学刊》3种。 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坚持立足龙江,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坚持把面向基层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努力把学校建成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形成了“秉承艰苦创业、奉献边疆的办学传统,面向基层培养踏实敬业、会学善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特色。多年来,学校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不断深化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学校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齐齐哈尔大学交响乐团多次在省内进行专场演出,并于2006年受教育部指派开展了“高雅艺术进校园”省内巡演活动,颇有声誉。 学校重视学术交流,相继与国内相关高校及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奥地利、爱尔兰等8个国家的24所高校开展了校际往来、学术交流和合作办学,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近60年的办学实践中,齐齐哈尔大学几代人保持和弘扬了学校的办学特色,辛勤耕耘,为国家培养了7万多名各类高素质人才。他们扎根龙江,遍布祖国各地,以安于基层、吃苦耐劳、踏实敬业、会学善用的美誉在工作岗位上广泛受到好评。近10年来,先后完成科研项目1700多项,其中相当一部分项目得到及时物化,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齐齐哈尔大学秉承“养正毓德、精存自生”的校训,正在面向未来,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把学校建成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而奋斗。

内蒙古科技大学坐落在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美丽的草原钢城—包头,她始建于1956年,最初为包头钢铁工业学校和包头建筑工程学校,1958年两校合并组建包头工学院,1960年更名为包头钢铁学院,隶属原冶金工业部,1998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成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的高等学校。2000年内蒙古煤炭工业学校并入,2003年更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 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内蒙古科技大学已发展成为以冶金、稀土、矿业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目前,学校占地1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31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约8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03亿元。教学、实验设施完备,各类体育运动设施齐全,校园网络系统运行可靠、利用率高,基于网络管理平台控制的多媒体教室应用效果好,现代化的图书馆初步实现了馆藏资源数字化和网上资源馆藏化,馆藏各类图书总数(含电子图书)204万册(种),面向全体师生开通了中国学术期刊文献等多个专项检索服务系统。 学校拥有7个自治区重点学科,2个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级和3个包头市工程技术中心,2个自治区级和1个包头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1个实践训练中心,75个实验室,并出版有《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学校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006年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我校的冶金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排名中位列第七,矿业工程在全国同类学科排名中位列第十三,控制科学与工程在全国同类学科排名中位列第四十九,材料科学与工程在全国同类学科排名中位列第六十六。 学校有50个本科专业,其中,冶金工程、采矿工程2个专业成为中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冶金工程、材料工程、自动化、土木工程、采矿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程测量技术等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采矿工程、稀土工程、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建筑学、电气工程自动化、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等11个专业200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进入第一批本科招生。 学校设有17个学院(教学部、中心),1千1百多名专任教师精心培育着1万8千多名全日制在校生。教师中,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辅导员2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4人;内蒙古自治区“科教兴区”突出贡献奖获得者3人、乌兰夫基金奖获得者1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获得者3人、内蒙古科技创新杰出人才2人;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学科带头人3人,内蒙古“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才19人,内蒙古教育系统“11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才9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13人。 学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结合学科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把经验丰富的教师选派到教学第一线,要求教授、副教授必须承担本科教学。学校每年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学生评教、专家评教、领导评教活动,规范课堂教学环节,加强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与管理,强化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2001年以来,学校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奖10项,其中一等奖1项;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14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等6个实验室被评为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开展科学研究。三年来,学校先后承担科研项目389项,其中,国家“973”前期研究项目、国家“十一五”重点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国防科研课题、国家计委重点攻关课题、国家教育部课题等35项、省部级研究项目114项,科研经费总额超过2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授权专利13项;发表论文2486篇,被SCI、EI、ISTP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164篇;出版著作、教材115部。学校连续3年被自治区政府评为科技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被自治区政府评为“科技创新先导型学校”。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学,先后与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兄弟院校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师资培养、科技合作、学术交流、联合办学等长期合作关系。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把素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着力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形成了思想教育人文化、指导服务系统化、特色工作品牌化、队伍建设规范化和日常管理科学化的局面。特别是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辅之以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奖助学金以及学费减免的资助体系。 学校通过设立“李保卫大学生创新基金”、“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和举办校史展览宣传、科技文化月、社团文化节、读书文化月,组织学生参加“绿色家园工程”、“创E自动化”、“走进西部阳光行动”等系列主题活动及各类文化活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展示才华、拓展素质、提高能力搭建平台和创造条件,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设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先后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奖、“Intel”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专题邀请赛奖、CCTV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奖、华人广告金犊奖大赛佳作奖、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赛奖等省部级及以上奖项共292项。2006年,学校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学校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主、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学校生源质量和本科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逐年提高。 2000年学校获得教育部“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7年学校被列为“中国大企业集团重点招聘学校”。2005年以来,学校在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连续三年被评为第一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一直位居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前列。我校毕业生以“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半个世纪以来的办学历程中,为自治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各类人才5万余名。 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不懈地抓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教代会、职代会民主参与、民主决策作用;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作用;从提高教职工生活质量、改善生活待遇入手,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学校不断净化、美化、靓化校园,坚持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家庭、师德先进个人等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文明社区、警民共建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加强以创建“平安校园”为核心的综合治理工作,切实维护学校的政治稳定和良好的校园秩序。先后荣获内蒙古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内蒙古花园式学校、内蒙古高校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包头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长路漫漫,上下求索。在即将迎来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内蒙古科技大学,将秉承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校园精神和以人为本的育人方针,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扬帆远航。

是我向往的地方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地址在哪

很明显是"写"论文了,而且是关于香菱的

不是 是普刊

有什么用?

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地址

《内蒙古大学学报》蒙古文版创刊于1959年9月,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创办的大学学报之一。该刊最初的主编是现任内蒙古大学教授、著名语言学家、博士生导师清格尔泰先生。第一任编辑是现任内蒙古大学教授、著名蒙古语言学家、博士生导师确精扎布先生。现任主编是现内蒙古大学副校长,民族史学家、博士生导师齐木德道尔吉先生。该刊是以反映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该刊在“文革”期间停刊达11年之久,1977年复刊。1984年定为季刊,并在国内公开发行,1985年开始向国外公开发行。该刊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2001年10月,迎来了第100期的纪念号,从2003年开始改为双月刊出版,这在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文学报界是首家,在全国少数民族文字版学术期刊界也处于领先地位。该刊主要刊登内蒙古大学师生用蒙古文撰写的学术论文,少量刊登有新意、有特色、学术质量较高的外稿。根据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特点,该刊一贯坚持以蒙古学和北方少数民族研究为主要方向,注重民族特色与地方特点,兼顾社会科学其它学科。创刊以来,该刊始终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为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该刊始终把论文的学术质量和学术水平放在首位,无论是约稿还是自由来稿,审稿时一视同仁,坚持在质量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严格筛选稿件,把好稿件的质量关。该刊编委、顾问均是学校相关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是在蒙古学研究领域里享有声望的专家、学者。处理稿件时,我们一贯坚持专家审稿与编辑审稿相结合,严格遵守三审制。在该刊上发表的许多论文,有些是有新观点,有些是有新资料,还有一些是运用新方法,或者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许多论文不但学术水平高,思想性、科学性也很强。在该刊发表的绝大多数论文能够代表相关学科的学术水平,反映该学科的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在该学科的研究中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蒙古学研究不断深入与拓展,该刊在原来的蒙古语言文字、蒙古文学、蒙古历史栏目的基础上,增设了蒙古文化学、宗教学、民族理论、民俗学、考古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新闻出版学,《蒙古秘史》研究、国外蒙古学研究、蒙古学信息等栏目,近年来又开辟了学术争鸣、青年教师论坛、研究生毕业论文选登等30余个栏目,为蒙古学研究的深入及拓宽研究领域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该刊已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强大的作者队伍。他们分布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蒙古学研究中心、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法学院、人文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等院系。以蒙古学学院为例,该学院现有科研人员128人,其中正副教授74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57人,这样的研究人员结构既保障了该刊的稿件来源,又提高了该刊的学术质量。该刊不但十分重视刊物采用的稿件质量,而且还十分重视编排、编校质量,所以在国内外蒙古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1990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期刊奖;1996、2002年荣获华北地区5省、市及自治区优秀期刊奖;1999年、200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1年度,由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举办的1999、2000、2001年度全区书报刊编校质量抽查中,该刊获得“编校质量优胜奖”,是在全区获此殊荣的唯一的一家期刊;2001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该刊“双效期刊”荣誉。2004年9月,被评为“第一届北方优秀期刊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2005年2月,被评为“第三届内蒙古期刊奖”,2006年荣获“首届内蒙古出版奖”,2007年2月,荣获“第二届北方优秀期刊”称号,2007年7月,首届全国蒙古文期刊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期刊”。从1989年以来,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学报评比中,多次荣获一等奖。该刊已形成老中青结合的编辑队伍,学历层次较高。因刊物办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该刊编辑人员也多次荣获全国和自治区“先进个人”和“优秀编辑”奖。2007年该刊成功加入“中国蒙古文期刊网”。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 齐木德道尔吉副主任委员: 白音门德委员(以蒙古文字母顺序为序):额尔敦白音 乌其拉图 乌日斯嘎拉 那顺乌日图 那顺巴依尔 白音门德 宝音德力根布仁巴图 呼日勒沙 孟克吉雅 那·赛吉日呼 苏德毕力格 德·塔亚 特古斯巴雅尔齐木德道尔吉顾问: 包 祥 武·呼格吉勒图 巴·格日勒图 苏尤格 清格尔泰 确精扎布 贾拉森主 编: 齐木德道尔吉副主编: 那·赛吉日呼编辑室成员: 特·阿古拉 那·赛吉日呼 哈顺图雅

2010年全年共获批科研项目423项,共获准科研经费36589万元,到位经费12500万元。发表论文1017篇,被SCI、EI、ISTP、CSSCI检索论文283篇;出版著作90部。2012年全年共获批科研项目385项,共获准科研经费13182万元,到账经费10288万元。被SCI、EI、CPCI-S、CSSCI、SSCI检索论文522篇;出版著作70部。在蒙古学与内蒙古少数民族发展、草地生态学与农牧业生物技术、内蒙古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能产生ω-3脂肪酸的转基因克隆牛和一批优质品种肉牛、转基因克隆绒山羊、体细胞克隆绒山羊;在国内率先开展绵羊精原干细胞移植研究,成功繁育了供体公绵羊的后代;完成了国家动物转基因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要成果。面向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政府部门和地方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大量合作研究,多项成果被采用。 截至2012年,图书馆及各分馆、院(所)资料室共入藏纸本文献274万册(其中校本部图书馆223万册),电子图书26万种(其中校本部图书馆21万种),引进中外文数据库42个(其中校本部图书馆41个),自建数据库12个,已建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地区特色,以蒙古学和生命科学为重点,以学校教学、科研专业用书为保障的科学藏书体系。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已经成为自治区规模最大、文献资源最丰富、现代化服务水平最高、最受读者青睐和欢迎的大型文献信息中心之一。 学术刊物内蒙古大学主办有《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内蒙古大学学报》(蒙古文社会科学版)等自治区级学术刊物,是中国核心期刊之一。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地址

《强制执行竞合刍议》,载《安徽法学》1995年第3期。《论协议管辖及我国立法之完善》,载《学术界》1996第1期。《试析起诉的消极条件》,载《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第5期。《试论仲裁协议若干法律问题》,载《律师世界》1996年第5期。《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立及其发展》,载《社科信息》1996年第7期。《“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作为民事再审事由之我见》,载《江西法学》1997年第1期。《诉讼成本控制论》,载《法学评论》1997年第1期。赵钢、占善刚:《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民应有的诉讼观念》,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1期。《代位执行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载《政治与法律》1998年第1期。《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法院审判行为约束软化的若干表现及其矫正》,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论代位财产保全》,载《律师世界》1998年第4期。《也论当事人举证与人民法院查证之关系》,载《法商研究》1998年第6期。《公证文书的证据效力不应轻易否定》,载《律师世界》1998年第9期。《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新论》,载《法学评论》1999年第2期。《美国民事没收法与正当程序的冲突与衡平》,载《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试论民事诉讼特别地域管辖之立法缺失及其完善》,载《法学》1999年第8期。《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之关系探析——从法院裁判之生成角度分析》,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5期。《关于二审程度中反诉问题的一点思考》,载《河北法学》2000年第6期。《完善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之构想》,载《现代法学》2000年第1期。《对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之初步检讨》,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3期。《略论民事诉讼中的管辖恒定原则》,载《法学评论》2001年第6期。《略论专属地域管辖适用之特质》,载《法学评论》2002年第5期。《关于撤诉的几个问题》,载《法学评论》2003年第4期。《再论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及其适用——以〈民事诉讼法〉之修订为背景》,载《诉讼法论丛》2004年版。《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免证事实之应有范围及其适用》,载《法学评论》2004年第4期。《略论民事强执行中不动产查封之方法》,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占善刚:《当事人陈述探微》,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占善刚、刘显鹏:《论不服仲裁裁决应有之救济途径及其适用》,载《仲裁研究》2006年第1期。占善刚:《略论诉之追加》,载《法学评论》2006年第3期。占善刚:《关于民事诉讼期间的几个问题》,载《珞珈法学论坛》(第5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占善刚、熊洋:《关于二审程序中诉之追加问题的思考》,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占善刚、刘丹:《试论行政诉讼中之自认》,载《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占善刚:《论民事诉讼中之自由证明》,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4期。占善刚、阮志勇:《漏判及其救济刍议》,载《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占善刚:《证明妨碍之比较研究》,载《珞珈法学论坛》(第6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占善刚:《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之文书提出义务》,载《求索》2008年第3期。占善刚:《第三人之文书提出义务初探》,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占善刚:《证据协力义务之比较法分析》,载《法学研究》2008年第5期。占善刚:《当事人讯问之比较研究》,载《法学评论》2008年第6期。占善刚:《我国民事判决脱漏应然救济途径之探究》,载《法商研究》2009年第3期。占善刚、朱建敏:《证据保全若干问题探析》,载《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5期。占善刚:《试论我国刑事诉讼中免证事实之应有范围及其适用》,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10期。占善刚、熊洋:《论第三人之文书提出义务及对我国立法的借鉴》,载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赵钢、占善刚:《浅议10年司法改革之得失》,载李林主编:《依法治国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占善刚:《证据法定与法定证据——兼对我国<民诉法>第63条之检讨》,载《法律科学》2010年第1期。占善刚:《主张的具体化化研究》,载《法学研究》2010年第2期。占善刚:《论民事诉讼中自由心证主义的例外》,载《法学评论》20010年第3期。占善刚:《证明妨害论——以德国法为中心的考察》,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3期。占善刚:《民事诉讼中的抗辩论析》,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占善刚:《民事诉讼中的证人作证费用请求权简论》,载《求索》2010年第6期。 占善刚、王登辉:《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正当性基础与制度构建》,载《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第1期。占善刚:《对我国民事申请执行期间制度的初步检讨——以《民事诉讼法》第219条的修改为对象的分析》,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占善刚:《民事诉讼中的不变期间探微》,载《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1期。占善刚:《民事诉讼“期间”的法律规制思考》,载《理论探索》2012年第4期。占善刚:《言词辩论的全部意旨研究——德国、日本的判例、学说之考察及其启示》,载《现代法学》2012年第2期。占善刚:《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之定性分析》,载《法律科学》2012年第3期。占善刚:《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共通原则研究》,载《法学评论》2012年第5期。占善刚、王登辉:《案外人申请再审研究》,载《珞珈法学论坛》第11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占善刚:《附理由的否认及其义务化研究》,载《中国法学》2013年第1期。  占善刚:《试论民事诉讼中的勘验及我国立法完善》,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谢绍静、占善刚:《比例原则视角下我国民事诉讼罚款制度的立法完善——以《〈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增加罚款数额为切入》,载《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年第3期。占善刚、刘丹:《民事诉讼保全的类型化分析》,载《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占善刚、刘丹:《民事诉讼中的勘验协力义务论析》,载《证据科学》2013年第5期。占善刚:《民事诉讼中罚款之检讨》,载《法商研究》2013年第6期。占善刚:《论民事证据调查的应有法律规则——以证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作证为视角》,载《学习与实践》2014年第2期。占善刚、刘芳:《论舍弃上诉权》,载《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占善刚:《论我国民事诉讼中鉴定人不出庭作证之应有后果——〈民事诉讼法〉第78条评析》,载《法学家》2014年第2期。占善刚:《德国、日本民事诉讼中不知的陈述规制之比较及其启示》,载《法学评论》2014年第3期。占善刚:《证人出庭作证费用的性质及其给付路径》,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占善刚、刘丹:《论我国行政诉讼中自认制度的构建》,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占善刚、刘芳:《程序违法与发回重审——〈民事诉讼法〉第170条之检讨》,载《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72、占善刚、宋庭辉:《论民诉法“涉外诉讼程序”一编的废除》,载《天津法学》2015年第2期。 73、占善刚:《当事人申请证据调查的法律规制问题》,载《理论探索》2015年第4期。 74、占善刚、杨瑜娴:《论民事诉讼鉴定费用的性质及制度矫正》,载《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75、占善刚:《民事诉讼鉴定费用的定性分析》,载《法学》2015年第8期。 76、占善刚、严然:《“省统管”背景下地方人大监督同级司法机关问题研究》,载《学习与实践》2015年第10期。 77、占善刚:《证据保全程序参照适用保全程序质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81条第三款检讨》,载《法商研究》2015年第6期。 78、占善刚:《民事诉讼发回重审的理由比较研究》,载《比较法研究》2015年第6期。

1、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美国2、 Psychological bulletin心理学公报 --- 美国3 、Psychological review心理学评论--- 美国4 、Behavioral & brain sciences行为与大脑科学 --- 英国5、 Psychological reports心理学报告--- 美国

《中国教育再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与省思》(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2010年再版《教育改革行知录》,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幼儿教育忧思与行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生活教育与心灵教育》,香港教育学院心灵教育中心2010年版《多维视野中的生活教育》,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陶行知画传》,四川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理想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中国教育六十年纪事与启思》(上下册),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中国近代大学精神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亲子成长游戏》,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叶企孙画传》,四川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10卷本,入选201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四川教育出版社2012-2013年版,内含黄延复等著《梅贻琦画传》,梁吉生等著《张伯苓画传》,宋恩荣等著《晏阳初画传》,金林祥著《蔡元培画传》,窦忠如著《王国维画传》,邹新明著《胡适画传》,谢长法著《黄炎培画传》,柯小卫著《陈鹤琴画传》,靳贵珍等著《徐特立画传》,仲玉英等著《蒋梦麟画传》,吴洪成著《梁漱溟画传》,徐卫红著《陈寅恪画传》,储朝晖著《陶行知画传》《叶企孙画传》。《小学心灵教育教师用书》,四川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中学心灵教育教师用书》,四川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0-6岁儿童养育专家全知道》,内含钱玲娟等著《幼儿玩具玩与学》,刘燕华著《婴幼儿护理与习惯养成》,陈辉著《幼儿行为问题应对》,[日]无虅隆著、胡学亮译《发现孩子:早期教育释疑》,储朝晖著《亲自成长游戏》,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为生活而教育》(陶行知原著,入选博雅双语名家名作系列丛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版《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郭秉文原著,入选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入选201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博物馆观众接待中的几个心理学问题/《中国博物馆》1987年1期对“验证向心力公式实验”的改进/《中学物理教学研究》1987年8-9期合刊三维教育论初探/《潜科学》1987年6期边远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之路/《教育与职业》1988年6期陶行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89年3期试论发展外向型教育/《特区教育》1989年2期盲流冲击与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1989年12期也谈汉字的“识繁写简”/《汉字文化》1990年2期平民教育与皖西农民运动的兴起/《教育史研究》1990年3期当今文盲特点及扫除文盲的方法/《教育研究》1990年7期给贫困地区带来希望的教育发展之路/《明日》1990年6期图书馆的公共关系问题/《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1年2期陶行知与印度/《南亚研究》1992年1期陶行知与内蒙古教育/《教育史研究》1992年2期/《中国民族教育》1993年4期转载试探高等教育的开放体制/《池州师专学报》1994年2期试谈在山区教育中加强林业教育/《中国林业教育》1995年4期陶行知与基督教/《金陵神学志》1998年1期;《歙县文史资料》第六册,2000年11月试论“教学做合一”/《丽水师专学报》1998年3期世纪轮:戴东原·陶行知/《陶行知与中外文化教育》人教社1999年9月出版论陶行知人口科学思想/《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3期稷下学宫与当代大学精神的弘扬/《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2年1-2期教育的经济作用特性新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3期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5期研究生学术活动的理念及运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1期论陶行知教师培养目标的逻辑系统/《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1期探析孔子之“心”/《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1期论教育研究的人学路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期颜元对中国书院理念的变革及其启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2期何为中国大学精神之源/《江苏高教》2004年4期大学精神语义的实证分析/《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4期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管理创新的文化视角/《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6期省思中国大学精神/《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3期走出教育公平的观念误区/《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7期生活教育的当代发展/《生活教育》2006年4期超链接文本话语系统中教育的嬗变/《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期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中西大学的心灵差异/《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2期高等教育贵族化的原因及矫治/《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6期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精神生态及其启示/《江汉大学学报》2006年12期北京大学精神一解/《大学(研究与评价)》2006年12期余家菊论乡村教育及国家主义乡村观的两难处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5期香港十年之教育/《中华读书报》2007-06-义务教育公平的矛盾分析(上、下)江苏教育2007年2、3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与陶行知研究/《生活教育》2007年9期高等教育经费分担的现状、问题及应对/《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年2期东亚文化之根与教育再造/《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3期幼儿教育要确立为实现人类发展希望奠基的新目标/《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3期徽州文化与陶行知的精神成长/《黄山学院学报》2008年8期教育是人类最尖端的活动和学问/《中国教育报》2008-02-正确解读学校的生命密码/《中国教育报》2008-09-直面幼儿教育十大观念冲突/《中国教育报》2008-09-近代香港中文大学精神的生成与特征/《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年6期学生成长发展的学校管理体制障碍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8期60年教育发展启示:体制改革是关键/《人民教育》2009年10期教育改革需要更加明确的目标和路线图/《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6期公民意识教育始于行/《中国德育》2010年12期社会需求是高校定位的终极指南/《中国教育报》2010-05-60年中国高等教育效能分析/《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4期中国教育国际化六十年的历程与启示/《世界教育信息》2011年3期农村教师问题的成因及综合求解/《生活教育》2011年第3期南科大:开启公众对教育变革的理性表达/《小康》2011年7期陶行知民主教育的精神实质/《中国德育》2011年8期-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大学精神发展/《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9期学前教育发展需运用投入杠杆吸纳多方资源/《中国财政》2011年10期教育家办学需要适宜的制度环境/《中国教育报》2011-03-陶行知教育生涯中的细节与精神/《中国教育报》2011-10-财政投入与幼儿教育公平性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期大学精神研究的论域初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5期大学管理从“心”开始/《光明日报》2012-01-“名师”是歧路“良师”是正途/《中国教师报》2012-05-民国时期党化教育的牺牲者郭秉文与东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期晏阳初-陶行知——相切与相离/《传记文学(台湾)》2012年11月号学前教育快速发展亟需公平基石/《基础教育参考》2012年第15期大学为何呼唤理想/《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2期寻觅西北联大的生命密码——西北联大的兴衰及其启示/《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4期主体与需求多样是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前提/《基础教育参考》2013年第3期陶行知终身教育理念及其实施/《终身教育》2013年第6期大学精神的既有研究与待解难题/《大学(学术版)》2013年10期教育经费如何管好用好/《人民教育》2013年12期信仰是现代教育的精髓/《中国教师报》2013-07-中国教育六十年发展的启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3期郭秉文与陶行知在中国教育现代化中的互动与选择/《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5期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6期人类教育怎样创新/《光明日报》2014年12月9日84.对中国教育“均值”与“方差”的观察可信吗?《光明日报》2015年3月24日85.教育改进的想象与实证,《光明日报》2015年5月12日86.乡村留守儿童的问题 就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光明日报》2015年8月11日87.行政手段能解决省域高教资源均衡问题吗?《光明日报》2015年9月29日88.叶企孙与清华教授治校,《中国教育报》2015年5月22日89.建立体制对创新的包容是当务之急,《中国教育报》2015年8月31日90.为什么必须取消高考加分?《凤凰周刊》2015年第7期91.西南联大师生与国民党的周旋,《凤凰周刊》2015年第10期92.中国大学生为何不爱创业?《凤凰周刊》2015年第17期93.抗战烽火中的三所大学,《凤凰周刊》2015年第26期94.高校招生政治思想品德加分政策的演变及其分析,《江汉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95.加强职校实习生权益保障建设,《中国国情国力》2015年第8期(4000)96.陶行知与张伯苓的学术与政见异同《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 年第3期94.王星拱的治校理念及其对提升大学品质的启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年第6期95.徐特立在抗日战争中的立场和定位,《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