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湖南林业科技期刊投稿经验

发布时间:

湖南林业科技期刊投稿经验

其一,是如何进行投稿期刊的选择,合适对口的期刊选择,可以提高投稿的命中率,大大减少投稿周期;其二,如何根据投稿须知把文章的格式进行相应的调整,不少论文是因为格式审查不过关,要么直接被拒稿,要么进行一次次返修,在这个过程中耽误了不少时间,十分不值得。

科技论文投稿是非常严谨的,首先我们需要把我们的作品尽量的写好,主要是逻辑清楚,没有标点符号这样的常识性错误。我们的论文才更有可能被编辑接受。

科技期刊的竞争其核心是优质稿源的竞争,优质稿源是科技期刊的生命线,是科技期刊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没有作者提供高水平的稿源,即便编辑水平再高,本领再大,科技期刊也会成为无源之水。如何有效地获取优质稿源,是提高科技期刊质量,出精品、创名牌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建立优秀作者信息库:依托计算机网络,建立一个优秀作者信息数据库,收录姓名、学历、职称、研究方向、承担课题、学术影响、写作禀赋、重要论著、通信地址、电话、E-mail等。这样做编辑处理来稿方便,能洞悉作者的学术兴奋点,深化对作者所投内容的体悟,恰当及时地处理稿件,而不至于简单或片面地对待稿件和作者。

看自己的实际水平去投就好了

湖南林业科技杂志投稿经验

这种情况下就不需要太纠结文字格式,建议采用小四或者五号字号,采用14磅行距进行编写。投稿之后,若有要求,编辑部会联系你。如果仍然不放心,可以提供期刊名称,我帮你确认下投稿的格式。《山东林业科技》期刊未明确说明排版格式,提交的稿件可以不需要分版。至于黑白图片的问题,最好自己将彩色图片转换为黑白色,可能转换之后涉及到一些细节调整,自己转换会更符合预期。

看自己的实际水平去投就好了

湖北林业科技期刊投稿经验

这个要看你是哪个地方的,评哪一级职称,这本期刊是否符合你当地关于评职称发表论文的期刊的要求论文发表咨询我头像

差不多

湖南林业科技期刊投稿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林业论文发表流程,供大家参考:  一、选刊  选定一种期刊杂志作为自己的投稿对象  二、写作  如果你的论文已经写好了,论文格式就根据投稿要求进行修改,不同的杂志社对论文的格式要求不一样一定要严格按照这个要求操作的哦,包括查重的时候也是一样的  如果你的文章还没有写好,可以先了解下刊物的格式、要求、审稿喜好,然后再去写稿子,这样做,录用率很高的  三、投稿  最普遍的就是邮箱投稿了,但是现在假网站,假邮箱很多,一不小心就上当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很靠谱的方法:在知网的版权页上列有期刊的投稿邮箱或者官网地址点击"原版目录页浏览"还可以查看封皮、扉页以及版权页等信息  四、反馈通知  投稿结束并不是什么事情都没有了,恰恰相反,这才是刚开始作者的文章可能立意选题都比较好,结构框架也十分明了,但是出现漏洞的机率还是有的,所以一般都会需要修改论文一般需要三审,修改意见会发送至作者邮箱或者在投稿系统中显示,作者一定要随时关注邮件/系统动态,避免出现信息不及时的情况  按照修改意见修改文章后再发给编辑,审核无误就可以等候发表了(终于可以放下心来~)  另外,修改审核都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一般来说这个周期会在2-3个月如果作者对时间有要求,一定要提前发表,确保万无一失  五、缴纳版面费  现在的刊物一般都要收取一定的版面费,按文章的字数占几个版面还有刊物的等级来收取一定的版面费只有少数的不收取版面费  六、签收样刊  出样刊的时候,杂志社一般会预留样刊寄给作者,以便作者需要时用但是有一点,杂志社可能不会存多余的样刊,作者拿到样刊后一定要保存好,以免丢失

1专题评述 能够反映某个学科或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方向,论文篇幅不限。作者本人或所在室验室在本领域有相当的研究经历和科研成果。2研究论文 反映我国植物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育种领域在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方面的、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尚未发表过的原始研究工作报告。3研究报告 为争取时间以简要的形式发表的原始研究工作报告。论文篇幅要求在5-8个印刷页面左右。4专题介绍 主要介绍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分子育种领域的文献综述性论文。论文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以上。5学位论文简报 主要刊登博士学位论文及优秀硕士论文之大摘要。篇幅要求在2个印刷页面。中英文同时刊登。6新基因、新种质、新品种 主要刊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基因,经过鉴定或品种审定的新材料及品种。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左右。7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 主要刊登我国学者自主发明的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方法。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左右。

打电话去问编辑,多沟通

一般是要选择林业相关的学术期刊 但是主要还是要看你单位或者学校的要求 如果要求不是很严 可以选择科技学术期刊 《科技传播》杂志

云南林业科技期刊投稿经验

杨宇明,博士,教授,1955年7月生,中共党员,现任云南省林业科学院院长。历任西南林业大学林业系副主任、林业系主任、西南林学院副院长。是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研究、竹类研究、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研究。1993年享受国务院津贴;1996年被评为林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7年当选为云南省党代表;现任云南省科协委员、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员、云南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林业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竹藤产业协会会长、云南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西南地区森林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等社会兼职。1998年为云南省省级重点学科“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学科带头人。主持和参与了高黎贡山、西双版纳等20余个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科考和总体规划工作,同时主持参与了森林培育与利用科研生产以及扶贫开发项目数十项,在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的考察研究中有较多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近年来,针对云南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进一步提出开发“非木材森林产品和资源非消耗使用价值”的“林业两非产业”的发展思路。根据云南丰富的竹藤资源与开发利用价值,提出云南竹藤产业的发展思路,并在竹藤资源调查、培育、利用、产品开发方面做出大量开拓性工作。目前竹藤作为云南特色的非木材林产业已经成为我省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森林生态旅游作为资源非消耗性的产业,其开发已经成为促进我省旅游二次创业的新兴发展模式。 在云南省政府研究室工作期间与大自然保护协会合作,针对滇西北三江并流地区生态脆弱、经济贫困,承受着保护和发展双重压力的情况,继续推动大自然保护协会率先引入的“国家公园”发展理念,带领大自然保护协会云南项目协助云南省政府创建了我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探索出一套有效解决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新的保护地模式,为云南省科教兴林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近10年来,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在国外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或参编学术专著16部,获国家奖一项,国家专利3项,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1999年获台湾著名林学家刘业经教授奖励基金;2000年被选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科技带头人(第一层次);2001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4年获得美国费尔德博物馆“Park Jantry 环境保护杰出创新奖”,为该奖项全球第九和亚洲第一人; 同年获国家林业局工程咨询一等奖; 2005年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一项,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2006年获全国优秀林业科技工作者,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周远,教授,1962年12月生,籍贯江西南昌,汉族,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东北林学院(现东北林业大学)林业经济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现担任云南省政府林业生态建设和林纸循环经济咨询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云南省人民政府国家公园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林业专业指导委员会生态环境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正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林业工程系列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教育厅中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时还兼任云南省林学会副理事长,云南省竹藤产业协会副理事长,为昆明市盘龙区人大代表。曾先后担任西南林学院(现西南林业大学,下同)林业系办公室主任,西南林学院林业系副主任,西南林学院信息管理科学系筹备组副组长、支部书记,西南林学院经济管理系副主任、总支副书记(主持),西南林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西南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西南林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院长;2005年6月由西南林学院调任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2011年11月调任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纪委书记(兼)。曾荣获云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云南省省直机关工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7年)。曾先后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次(排名7、3、5)、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五次(其中排名3二次、排名5一次、6名二次),获国家教育部成果登记证书一次。曾先后主持云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三项、昆明市科技局软科学研究项目两项、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一项,参加云南省“十五”科技攻关课题两项(项目总排名3,子专题主持),主持云南省人民政府政策研究室滇西北国家公园可行性项目中林业子专题,主持省、市林业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NGO等研究项目数项。现主持国家林业局引进国际先进林业技术计划(948项目)一项,主持云南省林业推广项目一项。已出版专著11部,其中主编3部,副主编2部,参编6部。现担任西南林业大学林业经济管理硕士生导师、西南林业大学旅游管理硕士生导师。曾先后担任过清华大学工程硕士副导师、北京林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副导师、西南林学院农业推广硕士导师、云南大学信息学院工程硕士指导教师。2004年11月受邀在越南林业大学为非木材林产品专业本科生、森林保护专业硕士生系统主讲《非木材林产品市场》课程。

这种情况下就不需要太纠结文字格式,建议采用小四或者五号字号,采用14磅行距进行编写。投稿之后,若有要求,编辑部会联系你。如果仍然不放心,可以提供期刊名称,我帮你确认下投稿的格式。《山东林业科技》期刊未明确说明排版格式,提交的稿件可以不需要分版。至于黑白图片的问题,最好自己将彩色图片转换为黑白色,可能转换之后涉及到一些细节调整,自己转换会更符合预期。

牛定柱,男,汉族,1976年5月生,硕士,中共党员,现任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1994年就读于云南财经大学财政学专业。1998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云南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团总支书记、办公室主任,学校团委副书记、书记,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等。2012年11月任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工作期间荣获全省德育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团干部等省级表彰14次、优秀共产党员等校级表彰21次。公开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完成省级课题2项,主编、参编教材2部,先后荣获全省团内调研三等、三生教育征文一等奖和教材三等奖。马洪军、男、汉族,现任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1963年生,云南丽江人,1981年在云南省华坪林业局参加工作,1982年9月就读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专业,1986年7月大学毕业分配到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作至今。历任校团委副书记、书记、教务副主任、学生科科长、学院副院长。现任学院院长、副教授,从事教育教学及行政教学管理工作。主编《社会林业》、《大学物理》两本国家统一规划教材,参编其它类教材三本,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是云南省职业教育学科带头人、国家高职高专林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林业工程分会委员、云南省职业院校物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云南省学校体育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少兰,女,汉族,1968年4月出生,云南澄江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现任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1986年9月至1989年7月就读于云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侦察专业;1989年8月至1990年12月在澄江县公安局工作;1991年1月至1996年4月在云南省森林公安局工作任科员;1996年5月至1999年5月在云南省森林公安局工作任副主任科员,期间就读于中央党校函授学院;1999年6月至2000年3月在云南省森林公安局工作任主任科员,期间就读于中央党校函授学院;2000年4月至2002年8月在云南省森林公安局工作任办公室副主任;2002年9月至2006年10月在云南省森林公安局工作任政治部主任;2003年6月至2006年9月任云南省森林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2006年10月至今任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刘永宽,男,汉族,1970年10月生,云南建水人,共产党员,硕士,教授、林业工程师、高级考评员。1990年7月毕业留校工作至今,历任实验科副科长、计算中心副主任、计算中心主任兼党支部书记、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兼党支部书记、规划与发展办公室主任兼支部宣传委员、副院长、云南省华夏中专校长兼总支书记、云南开放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等。现任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分管教学和继续教育工作。工作至今,先后主持或参与了“高职教育改革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等7项省级科研课题和多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的研究与建设;在《教育与职业》、《职教论坛》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5篇,主编《数据库(Access 2003)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文化基础》等4本教材,其中,《数据库(Access 2003)原理及应用》被省教育厅评定为“二OO九年云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和“二O一二年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是省级精品课程《数据库(Access)应用技术》、省级特色专业《园林技术》及省级教学团队《园林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负责人;曾荣获第七届云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云南省林业厅“科技兴林”三等奖,云南省教育厅“先进工作者”、“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先进个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和称号。 李宏伟,教授、正高级工程师,1966年11月生,云南德宏人,汉族,中共党员,现任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1988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植物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6年获西南林学院农推广硕士学位。现担任云南省人民政府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人民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云南省林业工程系列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林学会常务理事。曾先后担任云南省林业调查院生态室主任,德钦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科技),云南省林业调查院副院长,兼云南省一期德援项目常务副主任。2009年4月1日由云南省林业调查院调任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曾荣获云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曾先后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1),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排名1),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1项(排名1),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排名4),全国林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6)。做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了“云龙天池省级自然保护区升级综考、总规”、“绿春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考、总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规划”、“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规划纲要”、“云南省国家公园发展规划纲要”、“云南省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规划”、“云南省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等项目数项。出版专著7部,其中主编1部,副主编2部,参编4部。撰写论文14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5篇,省级期刊9篇。现担任西南林学院森林经理硕士生导师。 姚廷超,男,汉族,出生于1975年10月,1997年7月毕业于西南林学院“林业经济管理”专业,被原林业部人教司评为“部属院校优秀毕业生”,同年分配至我院工作至今。2003年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现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在读。工作后历任学院团委副书记、教学办副主任,农大林职院团委书记、安委办主任、校报主编、学生处副处长兼宿舍管理中心主任,2005年初,经省林业厅纪检组批准任云南林职院纪委委员。2006年1月,任学生工作处处长、保卫处处长。2007年8月任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办公室、学院办公室主任,机关第一党支部支部书记。2010年6月至今任学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2013年11月至今任学院副院长。 周德全,男,汉族,中共党员,副教授。1972年11月出生,199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贵州习水人。2011年7月至今任云南省林业技能开发站站长。1998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本科专业,2004年取得北京林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现任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兼学院职业培训站站长和站党支部书记)、云南省林业技能开发站站长。是省级精品课程《森林果蔬贮藏与加工技术》的主讲教师之一,云南农业教育研究会会员,云南省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协会会员,云南省林业产业协会会员,中国林业教育学会通讯员。先后从事过教学工作、党团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安全保卫工作、办公室工作、组织人事工作、纪检工作、省委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和培训鉴定工作等。1998年7月到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原云南省林业学校)工作。其中:2000年参加省委“村建”工作队,到德钦县巨水办事处工作,同年8月被任命为学校团委副书记、学生科副科长;2003年1月任学校保卫科科长;2005年1月任学院办公室主任;2006年1月任学院组织人事处处长,其中2007年7月至12月被借调到省林业厅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2008年9月任院长助理,兼省林业技能开发站临时负责人;2010年7月任学院职业技能培训站站长、党支部书记;2011年8月至今任学院党委委员。其中2006年5月-2011年5月兼任学院纪委委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