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与俄罗斯关系论文摘要

发布时间:

中国与俄罗斯关系论文摘要

一篇内质不错的文章,字迹可憎,其分值往往不理想。为何?其一,字和卷面差,按评分要求要扣分,其二,试卷的“面目”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阅卷者打分的情绪。美观整洁的书写是文章最好的“外衣”,它对阅卷者评分印象的形成是直接有效的:首先,笔划要清楚。字迹笔划清楚,字体端正,就能给阅卷者留下好印象。相反,龙飞凤舞,一路狂草,但难以辨认,就算文章写得好,也难以让人欣赏

中俄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中俄贸易的历史和现状——总量分析 中俄十多年贸易呈现出总量起点低,早期年度波动大但趋势平缓,2000年以后呈加速增长的两阶段特征。 (一)阶段特征 总量起点低:中俄贸易量起点很低。1992年,中国向俄罗斯出口36亿美元,俄方向中方出口26亿美元。两国双边贸易加起来不超过50亿美元;两国向对方出口分别占各自当年出口的8%和9%。应该说,出口额在5%以下不会构成一国贸易政策的重要关注点。 初期年度波动大但趋势平缓:199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73亿美元,增速为26%;但1994年两国贸易从上年的高峰急剧下滑至76亿美元,下降幅度达84%;并且在之后的6年间,除1996年贸易总额达到44亿美元外,其余年份都在50~60亿美元区间徘徊不前。 加速增长时期:自1999年以来,中俄贸易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大部分年份的增长率都高达30%以上,中俄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快于中国和俄罗斯各自的对外贸易总额增长。 16年间,中俄贸易的阶段发展特征如此清晰,以致几乎所有关于中俄贸易的研究文献都提到,但关于引发这一特征的原因则众说纷纭。我们认为,由于在此期间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高水平发展,所以俄罗斯国内经济状况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是导致这样界限分明的阶段性发展的主要原因(见表1)。 - 中俄双边贸易开展后的第一年高速增长,主要是因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取激进改革措施,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生产滑坡,国内生产受到重挫,gdp迅速下滑,国内市场物资极度匮乏,国民生产、生活都严重依赖外国商品的进口。中国与俄罗斯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因而这种需求信号很快能传递到中国,使得这一时期中俄贸易发展相对较快。

申明一下。。。  摘抄的。。。。非原创。。。  按需要修改。  中俄合作只因国防需要 中俄关系并不牢靠  据俄新社2011年4月14日报道,自冷战结束后,中俄改善的政治经济关系影响了一系列国际安全问题的决策。中俄也扩大了经济安全合作。除此之外,他们对许多全球和地区问题所奉行的特有政策也具有很大相似性。但中俄对于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解决方式在很大程度却仍不协调,时有冲突。并且中俄经贸合作与同其他友好国家相比所占比重也很低,就更不用提和同盟国相比了。  尽管中俄加强合作会对其他国家产生较大威胁(例如中俄对中亚的掌控),但仍有几个因素使得中俄不太可能形成这样的同盟。  中俄政府关系或许已经达到历史最好时期,双方将彼此看作是发展中的战略伙伴,进行了大量的高层交流,发布了许多相互支持的声明,还做了许多可以证明中俄合作的事情。但中俄现在的良好局面不是由双方的共同价值和利益决定的,事实上,中俄现在的友好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国家安全上的考量。中俄在过去二十年经历了地缘政治的回潮,但中俄国防问题没有指向对方,而是聚焦在某些特殊地区和问题上,例如最明显的维持中亚的稳定、限制朝鲜核武发展等。  大部分的中国决策者都很担忧国内外的分裂活动、西部的伊斯兰恐怖分子和就台湾和东南海领海争议同美国在亚太地区爆发冲突的可能性。而俄国分析师则忙着应对其背部高加索山地区的恐怖分子,维持其在欧洲影响力和管理同美国间的国防关系。美国也对俄罗斯国防安全带来了挑战。中俄的军事专家都不认为两国在短期会对彼此产生军事威胁。俄罗斯政府甚至还为中国军队提供经验丰富的海军、空军和防空平台。俄罗斯确信中国人民解放军只会用这些系统来应对其他国家。除此之外,中俄也解决了长期存在的边境领土纠纷,并在中亚、朝鲜半岛和其他地区牵制了他们的对手。中俄领导承诺尊重对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拒绝公开谴责对方的外交内政。他们还公布了联合声明呼吁建立没有任何国家统治的多级世界。  但尽管中俄关系有所改善,两国仍没有形成互信的国防联盟,并且在许多问题上奉行着相似但不同的政策。和同欧洲和北美的其他国家的贸易相比,中俄民间和经济交流不多。  中俄国防关系最明显的变化是近几年俄罗斯出售给中国的武器在大幅减少。中国国防武器的增加和改良也使得俄罗斯官方面临了一个很难的抉择。直至现在,俄罗斯都拒绝将其最先进的武器,譬如远程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防空和导弹防御系统出售给中国,他们害怕中国获得这样的武器后会打破东亚的军力平衡。  俄国政府也不愿将先进的陆战武器或战术空军支援战斗机出售给中国,因为这些在中俄陆战中会使解放军如虎添翼。相反,俄国已经将主要的先进海战和防空武器出售给了中国。俄罗斯在武器出售上的克制意味着仅靠从俄罗斯那采购的武器,中国很难对抗武器比其更先进的台湾、日本或美国。现在随着中国本土兵工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已经不愿采购俄罗斯低质的苏联时期武器,解放军只对先进的俄国武器感兴趣。但俄罗斯政府却不愿将这些武器出售给中国。除了出于国防安全的考量外,他们还害怕中国会抄袭他们的技术来制造武器接着以低价来卖给俄国潜在的客户上。  中俄军贸的改变意味着双边的军工合作已经背离了他们冷战后的合作基础成为了主要的刺激因素。  俄罗斯政府也不愿将其最好的核能技术和其他知识产品传授给中国,因为那将使低价的中国制造取代俄国成为第三方市场的出口方。双方的能源合作仍存在问题。双方不断地对外宣称两国签订了巨额石油和天然气合同,但直到最近都没有实现。俄罗斯能源公司试图引进欧洲和亚洲客户来抬高竞买。尽管这个方法提高了俄罗斯的议价权,但却使中国更加怀疑俄罗斯是否是个可靠的长期能源合作伙伴。  两国政府还对彼此在中亚的活动有所怀疑,在东亚中俄国企再为石油和天然气进行着竞争。中国拒绝同意俄罗斯认定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是独立国家的决定。这两个地方是2008年8月,在战争中,俄罗斯从格鲁吉亚抢来的。在社会层面,中国民间交流也很有限。  中国对俄罗斯无法确保在俄工作的中国人的安全,不尊重他们全力进行了谴责。俄罗斯则抱怨中国的污染涌入了俄国领土,担心大量的中国移民涌入远东地区会导致俄国东部的狭长地区实际上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  多年来错误的期待和令人沮丧的贸易令中俄长久期待的能源合作发展缓慢。考虑到中俄地域的接近,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而中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也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中俄似乎很快就能形成统一战线。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要比波斯湾和非洲更方便中国采购,并且也不必冒着海盗和外国海军出现的危险。但中俄能源合作却很有限。技术障碍、价格冲突、运输设施的部长和相互的不信任导致中国只在相当低的程度上购买俄罗斯能源。在评估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关系时,区分实质合同和宣称的目标是很重要的。  尽管中俄于2008年达成边境协议。但中俄边境的紧张局面也不时出现。而双方贸易的不平衡也是中俄关系紧张的另一个因素。尽管中俄都对美国的战略野心表示担忧,但双方并没有在这个领域展开广泛合作。而在东亚和中亚,中俄两国奉行的政策虽然基本相同,但却各怀心思。

中国与俄罗斯关系论文

回答 亲~这道题由我来回答,打字需要一点时间,还请您耐心等待一下~ 总体上很好。 中俄之间不像你想象中的那么亲密,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俄罗斯其实心态也是很复杂的,一方面他鼓吹中国的强大,希望以此来震慑美国,另一方面他又不希望中国崛起来影响他的地位。所以俄罗斯一方面强调和中国的友好关系。另一方面对和中国有分歧的国家,例如向越南出口武器,限制中国从俄罗斯购买的发动机用于武器出口等。中国如果真的卷入战争,俄罗斯不见得会帮助中国。但是表面上还是过得去。

国与国之间是没有永远的朋友,都是相互利益的。用来形容中俄很恰当

比较融洽。现在两国关系发展的比较融洽,和谐,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下,使得两国出现较高的相互合作的场面,但在当今的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是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何况,俄罗斯还占领者中国很大一部分领土,虽然那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但终究是事实。俄罗斯人和中国人是两个不同的民族,他们的人种也不一样,一个是高加索人种,一个是蒙古人种。

在国际关系理论中,由于三角关系具有独特的制衡性,因此经常被当作大国对外战略的重要依据,因此,在中美俄新三角关系框架下,中国如何取得战略主动权,对正处于战略机遇期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三角关系与三边关系的理论区别,为三角关系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在三角关系的框架下,分析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在中美苏的战略互动中,提炼出影响三角关系的一般因素,中美苏三角关系作为中美俄新三角关系的历史因素,给研究中美俄新三角关系提供历史论据。针对中美俄三角关系的影响要素,在经济、军事和地区安全方面得出了中国和平发展受到中美俄新三角关系的制约,中国如果想要继续和平发展道路,必须要在对外政策上有所改变。在中美俄新三角关系中,中国如何占据战略主动,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中国在新一轮的三角关系中,已经占据了很有利的位置,现阶段美俄对中国的战略又有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建立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在这个形势下,中国必须从建立中俄美三国政治军事互信,加强高层互访;深化三国经济合作,促进经济发展;扩宽能源进口渠道,降低能源风险;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保障地区安全;增强军事实力,巩固国防安全五个方面来应对。

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论文

就跟有外遇的夫妻一样

中俄之间,现在是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两国关系发展很好。中俄开展战略协作最主要的利益是,中俄两国由冷战时期的对手变成了朋友和伙伴,两国不用再拿出巨大的资源防备对方,而是可以集中力量搞建设、发展自己。同时,两国在国际舞台彼此多了一个有利的支持者;两国在一些重要的具体领域实现了优势互补,两全其美;中俄战略协作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应,带动了两国各自与有关国家关系的发展。另外叙利亚问题,集中体现了中俄战略协作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和平与稳定因素。但很多人一提到中俄关系,就会想到两国互相靠近取暖,是因为他们拥有共同的敌人美国,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 我们先来看看中俄关系的现状:  (一)两国建立起完善的高层定期会晤及其他各级别交流与会晤机制  1996年4月,双方决定建立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定期会晤机制以及战略安全磋商等高层次的合作机制。基本覆盖中俄合作的所有领域,是中国对外合作中规格最高、组织结构最全、涉及领域最广的磋商机制。如此完备的大国合作机制,对中国来说是唯一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见的,它为中俄双方开展合作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的制度框架。  (二)两国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三)两国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俄在台湾、西藏、“东突”等问题上坚定地支持中方立场。中方还在俄维护二战历史荣誉、反对改写二战史观等问题上坚决地站在俄一边。  (四)两国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军事合作中俄军事合作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说明,双方已不再相互视为潜在的军事对手或军事威胁,两国间的互信程度已发展到很高水平。  (五)两国经济合作稳步上升,经济合作长期滞后的局面逐渐有所改观,中俄关系的物质基础开始增强  中俄能源合作稳步发展。两国天然气、核电等领域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六)边境和地方合作日益成为两国合作的新增长点  (七)两国民间交往和合作空前活跃  (八)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合作卓有成效

申明一下。。。  摘抄的。。。。非原创。。。  按需要修改。  中俄合作只因国防需要 中俄关系并不牢靠  据俄新社2011年4月14日报道,自冷战结束后,中俄改善的政治经济关系影响了一系列国际安全问题的决策。中俄也扩大了经济安全合作。除此之外,他们对许多全球和地区问题所奉行的特有政策也具有很大相似性。但中俄对于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解决方式在很大程度却仍不协调,时有冲突。并且中俄经贸合作与同其他友好国家相比所占比重也很低,就更不用提和同盟国相比了。  尽管中俄加强合作会对其他国家产生较大威胁(例如中俄对中亚的掌控),但仍有几个因素使得中俄不太可能形成这样的同盟。  中俄政府关系或许已经达到历史最好时期,双方将彼此看作是发展中的战略伙伴,进行了大量的高层交流,发布了许多相互支持的声明,还做了许多可以证明中俄合作的事情。但中俄现在的良好局面不是由双方的共同价值和利益决定的,事实上,中俄现在的友好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国家安全上的考量。中俄在过去二十年经历了地缘政治的回潮,但中俄国防问题没有指向对方,而是聚焦在某些特殊地区和问题上,例如最明显的维持中亚的稳定、限制朝鲜核武发展等。  大部分的中国决策者都很担忧国内外的分裂活动、西部的伊斯兰恐怖分子和就台湾和东南海领海争议同美国在亚太地区爆发冲突的可能性。而俄国分析师则忙着应对其背部高加索山地区的恐怖分子,维持其在欧洲影响力和管理同美国间的国防关系。美国也对俄罗斯国防安全带来了挑战。中俄的军事专家都不认为两国在短期会对彼此产生军事威胁。俄罗斯政府甚至还为中国军队提供经验丰富的海军、空军和防空平台。俄罗斯确信中国人民解放军只会用这些系统来应对其他国家。除此之外,中俄也解决了长期存在的边境领土纠纷,并在中亚、朝鲜半岛和其他地区牵制了他们的对手。中俄领导承诺尊重对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拒绝公开谴责对方的外交内政。他们还公布了联合声明呼吁建立没有任何国家统治的多级世界。  但尽管中俄关系有所改善,两国仍没有形成互信的国防联盟,并且在许多问题上奉行着相似但不同的政策。和同欧洲和北美的其他国家的贸易相比,中俄民间和经济交流不多。  中俄国防关系最明显的变化是近几年俄罗斯出售给中国的武器在大幅减少。中国国防武器的增加和改良也使得俄罗斯官方面临了一个很难的抉择。直至现在,俄罗斯都拒绝将其最先进的武器,譬如远程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防空和导弹防御系统出售给中国,他们害怕中国获得这样的武器后会打破东亚的军力平衡。  俄国政府也不愿将先进的陆战武器或战术空军支援战斗机出售给中国,因为这些在中俄陆战中会使解放军如虎添翼。相反,俄国已经将主要的先进海战和防空武器出售给了中国。俄罗斯在武器出售上的克制意味着仅靠从俄罗斯那采购的武器,中国很难对抗武器比其更先进的台湾、日本或美国。现在随着中国本土兵工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已经不愿采购俄罗斯低质的苏联时期武器,解放军只对先进的俄国武器感兴趣。但俄罗斯政府却不愿将这些武器出售给中国。除了出于国防安全的考量外,他们还害怕中国会抄袭他们的技术来制造武器接着以低价来卖给俄国潜在的客户上。  中俄军贸的改变意味着双边的军工合作已经背离了他们冷战后的合作基础成为了主要的刺激因素。  俄罗斯政府也不愿将其最好的核能技术和其他知识产品传授给中国,因为那将使低价的中国制造取代俄国成为第三方市场的出口方。双方的能源合作仍存在问题。双方不断地对外宣称两国签订了巨额石油和天然气合同,但直到最近都没有实现。俄罗斯能源公司试图引进欧洲和亚洲客户来抬高竞买。尽管这个方法提高了俄罗斯的议价权,但却使中国更加怀疑俄罗斯是否是个可靠的长期能源合作伙伴。  两国政府还对彼此在中亚的活动有所怀疑,在东亚中俄国企再为石油和天然气进行着竞争。中国拒绝同意俄罗斯认定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是独立国家的决定。这两个地方是2008年8月,在战争中,俄罗斯从格鲁吉亚抢来的。在社会层面,中国民间交流也很有限。  中国对俄罗斯无法确保在俄工作的中国人的安全,不尊重他们全力进行了谴责。俄罗斯则抱怨中国的污染涌入了俄国领土,担心大量的中国移民涌入远东地区会导致俄国东部的狭长地区实际上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  多年来错误的期待和令人沮丧的贸易令中俄长久期待的能源合作发展缓慢。考虑到中俄地域的接近,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而中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也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中俄似乎很快就能形成统一战线。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要比波斯湾和非洲更方便中国采购,并且也不必冒着海盗和外国海军出现的危险。但中俄能源合作却很有限。技术障碍、价格冲突、运输设施的部长和相互的不信任导致中国只在相当低的程度上购买俄罗斯能源。在评估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关系时,区分实质合同和宣称的目标是很重要的。  尽管中俄于2008年达成边境协议。但中俄边境的紧张局面也不时出现。而双方贸易的不平衡也是中俄关系紧张的另一个因素。尽管中俄都对美国的战略野心表示担忧,但双方并没有在这个领域展开广泛合作。而在东亚和中亚,中俄两国奉行的政策虽然基本相同,但却各怀心思。

国与国之间是没有永远的朋友,都是相互利益的。用来形容中俄很恰当

中国与俄罗斯贸易关系论文

中俄两国目前的关系密切,随着普京的上台,两国之间加强了经济贸易合作,组成了战略协作伙伴。两国之间互相进行文化交流,如06年中国举行“俄罗斯年”,07年俄国举办了“中国年”活动。双方在军事上的合作发展迅速,双方军事关系也在不断扩大,安全合作逐渐增多。 纵观历史,虽然中国和当时的苏联由于种种原因,从结盟、对抗到相互隔绝、互不往来,经历了四十年的恩恩怨怨。但至苏联解体、中俄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十分顺利。 2004年是中俄两国关系全面深入发展的一年。近年来,中俄两国在政治、经贸、人文和民间等各领域全面、稳定和深入发展。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蓬勃发展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实惠,而且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也起到积极作用。 两国之间深化战略合作基础。中俄两国继续充分发挥已建立的元首、总理及部门间的合作机制,重申尊重对方的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支持对方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一却努力。在台湾和车臣问题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2004年是中俄建交五十五周年,也是双方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中俄两国元首年内成功举行了三次会晤,批准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为中俄关系长期、健康和稳定发展创造了更加良好的条件。 2004年又是中俄青年友好互访的一年,增进了相互了解。双方举办了中俄边界与地区合作论坛,加强了两国地方之间的合作。 2005年,是中俄关系在高位发展的一年;高层会晤显著,启动了战略安全嗟商机制,双方批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发表了关于二十一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密切配合与协作,举办了大规模空前的联合军事演习……一系列的进展一再地说明,中俄关系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作为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物质基础的经贸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两国在能源、投资和边贸等领域合作中均有重大突破。如200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了3亿美元,同比增长7%,为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并超过600亿美元的目标打下基础。 而且双方在能源合作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俄已成为我国主要供油国之一。2004年向我国供油约650万吨,2006年达1000万吨,2010年将达1500万吨。普京总统还明确承诺优先铺设通往中国的原油管道,将改组后的尤甘斯克公司的13%-20%的股份转让中方,切实履行铁路供油协议等。普京强调将坚定不移地加强与中国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 当前,国际形势和俄罗斯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变化。美国打着“民主、自由”旗号,在世界各地加紧演变和渗透,在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策动“颜色革命”,使独联体几近支离破碎,俄的战略空间再遭挤压。美国的“民主改造”进程仍在继续,最终目的是防止俄的再度崛起。在此情况下,俄对中国的战略倚重明显增强,两国在国际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 在联合国问题上,中俄主张充分发挥安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主导作用,强调在联合国框架内实施反恐行动。 虽然中俄两国的关系逐渐加强,然而我们也应当清醒地意识到中俄目前的亲密是由于国际形势的逼迫。美国及北约的步步逼近迫使中俄两国互相靠近,两国都需要对方在政治及军事和经济能源上的互相帮助。 古训告诉我们“一山难容二虎”,半个世纪前的苏联和美国就是个教训,一旦美国及北约的压力不存在是,中俄的这种关系马上就会破裂,甚至走向对抗,因为没有一个国家喜欢一个强大的邻国,有个强大的邻国就会有很大的压力,就会产生侵略。 历史上俄国侵略中国的事件比比皆是。虽然目前中国都一直强调发展经济,军队处在自卫状态,也就是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政策。但目前美国等西方国家也看破了这点,所以一直打压中国。其实俄罗斯也一样有过韬光养晦政策,他们想把美国的注意力引向中国,然后自己有空间发展经济。 现在的国际局势对中俄不是很有利,已形成了北约、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对中国包围的一种大包围圈。所以目前中俄只能互相依靠,走得更近了一步。但是万一中美开战的话,俄罗斯就会想坐收渔翁之利,它最少要等到中国消耗怠尽时才会出手的。所以目前中俄既相互依靠,又都在想方设法把美国的焦点引到对方身上,为自己找一个有利的位置。 谁把自己摆在最有利的位置,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当相互利益不同时,中俄关系也会走向破裂。

申明一下。。。  摘抄的。。。。非原创。。。  按需要修改。  中俄合作只因国防需要 中俄关系并不牢靠  据俄新社2011年4月14日报道,自冷战结束后,中俄改善的政治经济关系影响了一系列国际安全问题的决策。中俄也扩大了经济安全合作。除此之外,他们对许多全球和地区问题所奉行的特有政策也具有很大相似性。但中俄对于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解决方式在很大程度却仍不协调,时有冲突。并且中俄经贸合作与同其他友好国家相比所占比重也很低,就更不用提和同盟国相比了。  尽管中俄加强合作会对其他国家产生较大威胁(例如中俄对中亚的掌控),但仍有几个因素使得中俄不太可能形成这样的同盟。  中俄政府关系或许已经达到历史最好时期,双方将彼此看作是发展中的战略伙伴,进行了大量的高层交流,发布了许多相互支持的声明,还做了许多可以证明中俄合作的事情。但中俄现在的良好局面不是由双方的共同价值和利益决定的,事实上,中俄现在的友好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国家安全上的考量。中俄在过去二十年经历了地缘政治的回潮,但中俄国防问题没有指向对方,而是聚焦在某些特殊地区和问题上,例如最明显的维持中亚的稳定、限制朝鲜核武发展等。  大部分的中国决策者都很担忧国内外的分裂活动、西部的伊斯兰恐怖分子和就台湾和东南海领海争议同美国在亚太地区爆发冲突的可能性。而俄国分析师则忙着应对其背部高加索山地区的恐怖分子,维持其在欧洲影响力和管理同美国间的国防关系。美国也对俄罗斯国防安全带来了挑战。中俄的军事专家都不认为两国在短期会对彼此产生军事威胁。俄罗斯政府甚至还为中国军队提供经验丰富的海军、空军和防空平台。俄罗斯确信中国人民解放军只会用这些系统来应对其他国家。除此之外,中俄也解决了长期存在的边境领土纠纷,并在中亚、朝鲜半岛和其他地区牵制了他们的对手。中俄领导承诺尊重对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拒绝公开谴责对方的外交内政。他们还公布了联合声明呼吁建立没有任何国家统治的多级世界。  但尽管中俄关系有所改善,两国仍没有形成互信的国防联盟,并且在许多问题上奉行着相似但不同的政策。和同欧洲和北美的其他国家的贸易相比,中俄民间和经济交流不多。  中俄国防关系最明显的变化是近几年俄罗斯出售给中国的武器在大幅减少。中国国防武器的增加和改良也使得俄罗斯官方面临了一个很难的抉择。直至现在,俄罗斯都拒绝将其最先进的武器,譬如远程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防空和导弹防御系统出售给中国,他们害怕中国获得这样的武器后会打破东亚的军力平衡。  俄国政府也不愿将先进的陆战武器或战术空军支援战斗机出售给中国,因为这些在中俄陆战中会使解放军如虎添翼。相反,俄国已经将主要的先进海战和防空武器出售给了中国。俄罗斯在武器出售上的克制意味着仅靠从俄罗斯那采购的武器,中国很难对抗武器比其更先进的台湾、日本或美国。现在随着中国本土兵工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已经不愿采购俄罗斯低质的苏联时期武器,解放军只对先进的俄国武器感兴趣。但俄罗斯政府却不愿将这些武器出售给中国。除了出于国防安全的考量外,他们还害怕中国会抄袭他们的技术来制造武器接着以低价来卖给俄国潜在的客户上。  中俄军贸的改变意味着双边的军工合作已经背离了他们冷战后的合作基础成为了主要的刺激因素。  俄罗斯政府也不愿将其最好的核能技术和其他知识产品传授给中国,因为那将使低价的中国制造取代俄国成为第三方市场的出口方。双方的能源合作仍存在问题。双方不断地对外宣称两国签订了巨额石油和天然气合同,但直到最近都没有实现。俄罗斯能源公司试图引进欧洲和亚洲客户来抬高竞买。尽管这个方法提高了俄罗斯的议价权,但却使中国更加怀疑俄罗斯是否是个可靠的长期能源合作伙伴。  两国政府还对彼此在中亚的活动有所怀疑,在东亚中俄国企再为石油和天然气进行着竞争。中国拒绝同意俄罗斯认定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是独立国家的决定。这两个地方是2008年8月,在战争中,俄罗斯从格鲁吉亚抢来的。在社会层面,中国民间交流也很有限。  中国对俄罗斯无法确保在俄工作的中国人的安全,不尊重他们全力进行了谴责。俄罗斯则抱怨中国的污染涌入了俄国领土,担心大量的中国移民涌入远东地区会导致俄国东部的狭长地区实际上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  多年来错误的期待和令人沮丧的贸易令中俄长久期待的能源合作发展缓慢。考虑到中俄地域的接近,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而中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也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中俄似乎很快就能形成统一战线。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要比波斯湾和非洲更方便中国采购,并且也不必冒着海盗和外国海军出现的危险。但中俄能源合作却很有限。技术障碍、价格冲突、运输设施的部长和相互的不信任导致中国只在相当低的程度上购买俄罗斯能源。在评估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关系时,区分实质合同和宣称的目标是很重要的。  尽管中俄于2008年达成边境协议。但中俄边境的紧张局面也不时出现。而双方贸易的不平衡也是中俄关系紧张的另一个因素。尽管中俄都对美国的战略野心表示担忧,但双方并没有在这个领域展开广泛合作。而在东亚和中亚,中俄两国奉行的政策虽然基本相同,但却各怀心思。

中俄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中俄贸易的历史和现状——总量分析 中俄十多年贸易呈现出总量起点低,早期年度波动大但趋势平缓,2000年以后呈加速增长的两阶段特征。 (一)阶段特征 总量起点低:中俄贸易量起点很低。1992年,中国向俄罗斯出口36亿美元,俄方向中方出口26亿美元。两国双边贸易加起来不超过50亿美元;两国向对方出口分别占各自当年出口的8%和9%。应该说,出口额在5%以下不会构成一国贸易政策的重要关注点。 初期年度波动大但趋势平缓:199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73亿美元,增速为26%;但1994年两国贸易从上年的高峰急剧下滑至76亿美元,下降幅度达84%;并且在之后的6年间,除1996年贸易总额达到44亿美元外,其余年份都在50~60亿美元区间徘徊不前。 加速增长时期:自1999年以来,中俄贸易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大部分年份的增长率都高达30%以上,中俄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快于中国和俄罗斯各自的对外贸易总额增长。 16年间,中俄贸易的阶段发展特征如此清晰,以致几乎所有关于中俄贸易的研究文献都提到,但关于引发这一特征的原因则众说纷纭。我们认为,由于在此期间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高水平发展,所以俄罗斯国内经济状况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是导致这样界限分明的阶段性发展的主要原因(见表1)。 - 中俄双边贸易开展后的第一年高速增长,主要是因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取激进改革措施,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生产滑坡,国内生产受到重挫,gdp迅速下滑,国内市场物资极度匮乏,国民生产、生活都严重依赖外国商品的进口。中国与俄罗斯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因而这种需求信号很快能传递到中国,使得这一时期中俄贸易发展相对较快。

中俄两国目前的关系密切,随着普京的上台,两国之间加强了经济贸易合作,组成了战略协作伙伴。两国之间互相进行文化交流,如06年中国举行“俄罗斯年”,07年俄国举办了“中国年”活动。双方在军事上的合作发展迅速,双方军事关系也在不断扩大,安全合作逐渐增多。 纵观历史,虽然中国和当时的苏联由于种种原因,从结盟、对抗到相互隔绝、互不往来,经历了四十年的恩恩怨怨。但至苏联解体、中俄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十分顺利。 2004年是中俄两国关系全面深入发展的一年。近年来,中俄两国在政治、经贸、人文和民间等各领域全面、稳定和深入发展。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蓬勃发展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实惠,而且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也起到积极作用。 两国之间深化战略合作基础。中俄两国继续充分发挥已建立的元首、总理及部门间的合作机制,重申尊重对方的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支持对方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一却努力。在台湾和车臣问题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2004年是中俄建交五十五周年,也是双方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中俄两国元首年内成功举行了三次会晤,批准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为中俄关系长期、健康和稳定发展创造了更加良好的条件。 2004年又是中俄青年友好互访的一年,增进了相互了解。双方举办了中俄边界与地区合作论坛,加强了两国地方之间的合作。 2005年,是中俄关系在高位发展的一年;高层会晤显著,启动了战略安全嗟商机制,双方批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发表了关于二十一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密切配合与协作,举办了大规模空前的联合军事演习……一系列的进展一再地说明,中俄关系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作为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物质基础的经贸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两国在能源、投资和边贸等领域合作中均有重大突破。如200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了3亿美元,同比增长7%,为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并超过600亿美元的目标打下基础。 而且双方在能源合作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俄已成为我国主要供油国之一。2004年向我国供油约650万吨,2006年达1000万吨,2010年将达1500万吨。普京总统还明确承诺优先铺设通往中国的原油管道,将改组后的尤甘斯克公司的13%-20%的股份转让中方,切实履行铁路供油协议等。普京强调将坚定不移地加强与中国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 当前,国际形势和俄罗斯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变化。美国打着“民主、自由”旗号,在世界各地加紧演变和渗透,在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策动“颜色革命”,使独联体几近支离破碎,俄的战略空间再遭挤压。美国的“民主改造”进程仍在继续,最终目的是防止俄的再度崛起。在此情况下,俄对中国的战略倚重明显增强,两国在国际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 在联合国问题上,中俄主张充分发挥安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主导作用,强调在联合国框架内实施反恐行动。 虽然中俄两国的关系逐渐加强,然而我们也应当清醒地意识到中俄目前的亲密是由于国际形势的逼迫。美国及北约的步步逼近迫使中俄两国互相靠近,两国都需要对方在政治及军事和经济能源上的互相帮助。 古训告诉我们“一山难容二虎”,半个世纪前的苏联和美国就是个教训,一旦美国及北约的压力不存在是,中俄的这种关系马上就会破裂,甚至走向对抗,因为没有一个国家喜欢一个强大的邻国,有个强大的邻国就会有很大的压力,就会产生侵略。 历史上俄国侵略中国的事件比比皆是。虽然目前中国都一直强调发展经济,军队处在自卫状态,也就是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政策。但目前美国等西方国家也看破了这点,所以一直打压中国。其实俄罗斯也一样有过韬光养晦政策,他们想把美国的注意力引向中国,然后自己有空间发展经济。 现在的国际局势对中俄不是很有利,已形成了北约、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对中国包围的一种大包围圈。所以目前中俄只能互相依靠,走得更近了一步。但是万一中美开战的话,俄罗斯就会想坐收渔翁之利,它最少要等到中国消耗怠尽时才会出手的。所以目前中俄既相互依靠,又都在想方设法把美国的焦点引到对方身上,为自己找一个有利的位置。 谁把自己摆在最有利的位置,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当相互利益不同时,中俄关系也会走向破裂。

中国与俄罗斯关系论文题目

国与国之间是没有永远的朋友,都是相互利益的。用来形容中俄很恰当

俄罗斯已经确定发展资本主义,与中国在意识形态上有截然的差距。不过在国家关系方面,目前中俄关系还算不错的。 从俄罗斯方面看,面对西方国家日益逼近的地缘政治压力,绝对不希望对华关系再出波折,当年苏联在中苏边境备战花费了2000亿卢布,当时折合超过3000亿美元,俄罗斯肯定不想重蹈覆辙,现在俄罗斯也远没有当年的实力。同时,俄罗斯广大的远东地区发展迟缓,俄罗斯非常希望借助中国发展的良机,带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发展。 同时,中国也是俄罗斯武器和原料的重要出口国。俄罗斯经济目前非常依赖能源和武器的出口,而中国则是重要的进出口国。 而从中国方面看,中俄两国有漫长的边界,稳定的中俄关系对华肯定有利。同时,中国在能源进口,尤其是先进武器装备以及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合作没有太多的选择对象。而且中俄在维护世界稳定,发展多极化,抑制美国霸权等方面有共同利益。 不过中俄也并非一团和气。俄罗斯国内始终担心中国过于强大后会对俄罗斯构成威胁,届时俄罗斯将东西两面受敌。中国的军工技术和航天技术发展迅速,俄罗斯可供出口的武器越来越少,优势越来越小。中国则对俄罗斯在对华武器出口的诸多限制拖延以及能源出口上的多变感到不满。不过总体来说中俄关系还是比较稳定的。 不过对于俄罗斯人只能说是利用的关系,远没到朋友的关系,不过战略伙伴关系的明确似乎又带有一种微妙的关系但是展望未来俄罗斯确实是值得交往的邻居,因为俄罗斯已经不是苏联了,现在的俄罗斯上层更懂得了政治的真正意义就是友好、发展

回答 亲~这道题由我来回答,打字需要一点时间,还请您耐心等待一下~ 总体上很好。 中俄之间不像你想象中的那么亲密,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俄罗斯其实心态也是很复杂的,一方面他鼓吹中国的强大,希望以此来震慑美国,另一方面他又不希望中国崛起来影响他的地位。所以俄罗斯一方面强调和中国的友好关系。另一方面对和中国有分歧的国家,例如向越南出口武器,限制中国从俄罗斯购买的发动机用于武器出口等。中国如果真的卷入战争,俄罗斯不见得会帮助中国。但是表面上还是过得去。

就跟有外遇的夫妻一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