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5000字

发布时间: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5000字

摘要: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在城市各类学校已经得到很大的普及和应用。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起步时间比传统教学手段较晚,在运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误区。对此,本文就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的教育理念、为教学目的服务、与传统教育手段组合和学校机制保证等方面进行了正反两个方面的思考和探讨,力图对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计算机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应用 应用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从教育教学改革上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教学,其发挥的重大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水平,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技术虽然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和快速的发展,但是,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到教学目前还只是停留在起步阶段,在此,就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有些人认为,学校只要装备了现代教育设备并一般性运用就是实现了教育现代化,实现了现代教育。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许多学者曾多次指出,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并不一定就实现了教育现代化,只有具备了现代教育理念才是真正的现代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一项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教育现代化的充要条件,因为它并不能满足教育现代化的所有条件。现代教育技术一定要和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才能作为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标志。 现代教育技术要和两条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一是从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二是从追求“多快”要转到追求“好省”。这就要求教师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的大量“课件”,应是“学件”而不是“教件”,不是用来代替“教”和改进“教”,更不是简单代替教师板书,而是用来促进学生主动地“学”的。应在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不断改进教学组织形式,充分挖掘多种教学资源。 (二)教学目的实施的程度取决于教学过程中各要素活动的质量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手段是服务于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师不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而是单纯从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出发来设计教学,陷入了一种为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误区。整个教学过程仿佛是为了向学生展示一下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结果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搞好教学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未必就一定能够搞好教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设计,不仅是媒体的选择组合,而且要从确立教学目的开始,包括教学各步骤、各要素活动的整体设计,要根据教学目的精心设计,不能把英语课上成一堂“图片展示课”,或“音乐欣赏课”。五花八门的色彩、声音的运用,会使一些无用信息干扰教学效果。 搞好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实现教学过程的系统优化,才能获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思想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同时还要研究个性化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站在教书育人的高度,根据大纲要求、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运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进行整体设计。要避免教师坐在计算机旁念电子讲稿,使教学过程毫无交际性和交互性。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仔细体味编者意图,广泛搜集和积累相关资料和素材,精心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是辅助手段,不是目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讲教育效果和效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学目的,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来恰当的选择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求达到最优效果。如果是为使用而使用,就会使本来比较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出现“高射炮打蚊子”浪费教育资源的现象。也就是说,并不是每节课都要用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考虑学科的特点、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合理的使用,扬其长,避其短,这样才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手段也在不断的改进,现代文明给教育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在教育教学上,以其形象的画面、清晰的文字、甜美的音乐、亲切的语言吸引学生,激发其兴趣,激活其思维,能把抽象的知识化难为易,化静为动,能很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总之,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已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使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有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这都是现代教育技术结合传统教育手段的伟大结果。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具有许多优势,但它仅仅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本身也具有不足之处。没有过时的媒体,只有不恰当的运用。任何一种媒体都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不足,一定要综合运用,扬长避短,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为目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不能陷入“唯多媒体教学论”的误区,媒体之间绝对不能搞互相排斥,应注重将传统教学媒体(如教具、挂图、幻灯片、录音机、电视机等)、传统数学手段(教师展示的实物、语言、动作和即时板书等)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适宜用什么就用什么,必将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组合使用对,从优化效果出发,把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能动地结合起来,相互改革、相互开放,择优选用,取长补短,融合成一个新的整体。 教师是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的优秀品质的示范者。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手势、动作、眼神、口气等都在向学生传递着一个带有情感的信息,以示强调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师个人的观点、看法。教师正是通过自己的言和行,把知识、能力、意识传给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的。这是任何其他媒体都是无法替代的。如语文课教师富有激情的导语与朗读,构思精巧的板书,恰到好处和点拨,也同样能扣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媒体的有机配合应因课程而异。 (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要以一定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为后盾。而领导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与教育技术硬件设施的投入大有关系。领导重视,设备、技术条件等基础建设才有保障,这是影响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和推广的重要因素。 学校配备了现代教育设备,如果教师不会使用,等于“聋子的耳朵一摆设。”教师是教育技术的支持者和传播者,教师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决定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开发和普及。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的程度和操作的水平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教师如果对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不会操作或操作技术不规范,也就达不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加强对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关键。 在培训上,要注意教师群体的特殊性,考虑到他们较大的年龄差异、从事学科的差异,尤其是对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分层次、讲实效,有针对性进行培训。 在培训内容上,要根据实用为主,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原则和被培训教师的层次和水平确定其内容。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遵循的原则小学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的背景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教学设计,否则,教师设计的教学课件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进行相关的课件设计。总而言之,只有教师现实教学生活中将现代教育技术灵活地运用,并适当设计教学课件,才能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合理组织的学习材料,现代教育技术也是需要精心设计的。现代教育技术是由硬件,软件和教学方法等组成的系统。现代教育技术的软件包含教学方法等,硬件包括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设备,教学方法上要求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良,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加入现代教育技术好的方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三、在小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互动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多、更好地了解客观事物的规律和内在关系,这对小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非常有利。多媒体的应用使教学模式生动,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在传统教学中,对于一些模糊、抽象、乏味的知识,传统教学中使用的模型、教学道具具有局限性,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解释,很难取得好成绩。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将声、图、动态显示融为一体,画面生动,图像生动,实现了抽象概念的具体化效果,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体验,通过体验,摆脱简单的死记硬背,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不可忽视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全靠语言来描述,学生需要努力的用大脑中重现客观存在,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直接表达现实世界,例如,宇宙的宏观定义,微观的物质结构,如使用语言描述,来获得正确的概念,对教学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但在今天的多媒体时代,可以使用模拟来使内容和结构实现直观化。现代教学手段利用电、光、形、声等现代科技成果来分解或综合教科书中涉及的事物、现象、场景和过程。让教学内容重新出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内容具有直观的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学习环境,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更紧密相关。活化教材,使抽象文字直观化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可以激活教科书,实现抽象文本直观的呈现。传统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当代的教学要求。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教科书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将静态教科书转化为动态的认知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动画、课件等,并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降低学习难度,形成更加合理的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实现从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过渡,将教科书的内容“激活”。基于这些优点,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目的,自然地提高课堂效果。例:记叙文是一种客观陈述事物的风格写作手法,要知道,即使文章的语言准确无误,也不可能在每个学生的心中形成完全相同的事物认知。此时,教师需要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内容。例如,在讲解“赵州桥”的过程中,一些学生报告说他们从未见过石拱桥,这样他们很难形成正确的认知,教师就可以展示赵州桥的照片或者视频资料。再总结石拱桥的特点,这节课的讲解自然就水到渠成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可以活化教材,使抽象文字直观化,让学生对知识点有直观的认识,并加深理解,从而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完成知识的消化吸收。弥补传统教学的缺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依靠教师的示范和语言表达,虽然学生能够自由地想象、理解和感知,但有些课堂教学无法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例如,在教授建国仪式的文本时,如果教师只使用语言告诉孩子们建国仪式的宏伟,因为他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他们可能无法感知到这种情绪,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缺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在学生面前直观地展示建国仪式的场景,让他们在那里,感受到开国大典的宏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根据认知学习理论,人类认知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给出,而是由外部刺激与人类内在心理过程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孩子带来外在的兴奋,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并与他们的心灵产生共鸣。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3000字

ZX

有什么好处,哈哈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3000字

摘要: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在城市各类学校已经得到很大的普及和应用。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起步时间比传统教学手段较晚,在运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误区。对此,本文就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的教育理念、为教学目的服务、与传统教育手段组合和学校机制保证等方面进行了正反两个方面的思考和探讨,力图对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计算机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应用 应用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从教育教学改革上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教学,其发挥的重大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水平,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技术虽然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和快速的发展,但是,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到教学目前还只是停留在起步阶段,在此,就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有些人认为,学校只要装备了现代教育设备并一般性运用就是实现了教育现代化,实现了现代教育。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许多学者曾多次指出,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并不一定就实现了教育现代化,只有具备了现代教育理念才是真正的现代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一项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教育现代化的充要条件,因为它并不能满足教育现代化的所有条件。现代教育技术一定要和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才能作为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标志。 现代教育技术要和两条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一是从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二是从追求“多快”要转到追求“好省”。这就要求教师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的大量“课件”,应是“学件”而不是“教件”,不是用来代替“教”和改进“教”,更不是简单代替教师板书,而是用来促进学生主动地“学”的。应在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不断改进教学组织形式,充分挖掘多种教学资源。 (二)教学目的实施的程度取决于教学过程中各要素活动的质量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手段是服务于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师不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而是单纯从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出发来设计教学,陷入了一种为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误区。整个教学过程仿佛是为了向学生展示一下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结果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搞好教学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未必就一定能够搞好教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设计,不仅是媒体的选择组合,而且要从确立教学目的开始,包括教学各步骤、各要素活动的整体设计,要根据教学目的精心设计,不能把英语课上成一堂“图片展示课”,或“音乐欣赏课”。五花八门的色彩、声音的运用,会使一些无用信息干扰教学效果。 搞好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实现教学过程的系统优化,才能获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思想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同时还要研究个性化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站在教书育人的高度,根据大纲要求、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运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进行整体设计。要避免教师坐在计算机旁念电子讲稿,使教学过程毫无交际性和交互性。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仔细体味编者意图,广泛搜集和积累相关资料和素材,精心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是辅助手段,不是目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讲教育效果和效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学目的,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来恰当的选择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求达到最优效果。如果是为使用而使用,就会使本来比较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出现“高射炮打蚊子”浪费教育资源的现象。也就是说,并不是每节课都要用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考虑学科的特点、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合理的使用,扬其长,避其短,这样才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手段也在不断的改进,现代文明给教育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在教育教学上,以其形象的画面、清晰的文字、甜美的音乐、亲切的语言吸引学生,激发其兴趣,激活其思维,能把抽象的知识化难为易,化静为动,能很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总之,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已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使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有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这都是现代教育技术结合传统教育手段的伟大结果。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具有许多优势,但它仅仅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本身也具有不足之处。没有过时的媒体,只有不恰当的运用。任何一种媒体都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不足,一定要综合运用,扬长避短,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为目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不能陷入“唯多媒体教学论”的误区,媒体之间绝对不能搞互相排斥,应注重将传统教学媒体(如教具、挂图、幻灯片、录音机、电视机等)、传统数学手段(教师展示的实物、语言、动作和即时板书等)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适宜用什么就用什么,必将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组合使用对,从优化效果出发,把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能动地结合起来,相互改革、相互开放,择优选用,取长补短,融合成一个新的整体。 教师是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的优秀品质的示范者。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手势、动作、眼神、口气等都在向学生传递着一个带有情感的信息,以示强调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师个人的观点、看法。教师正是通过自己的言和行,把知识、能力、意识传给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的。这是任何其他媒体都是无法替代的。如语文课教师富有激情的导语与朗读,构思精巧的板书,恰到好处和点拨,也同样能扣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媒体的有机配合应因课程而异。 (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要以一定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为后盾。而领导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与教育技术硬件设施的投入大有关系。领导重视,设备、技术条件等基础建设才有保障,这是影响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和推广的重要因素。 学校配备了现代教育设备,如果教师不会使用,等于“聋子的耳朵一摆设。”教师是教育技术的支持者和传播者,教师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决定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开发和普及。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的程度和操作的水平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教师如果对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不会操作或操作技术不规范,也就达不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加强对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关键。 在培训上,要注意教师群体的特殊性,考虑到他们较大的年龄差异、从事学科的差异,尤其是对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分层次、讲实效,有针对性进行培训。 在培训内容上,要根据实用为主,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原则和被培训教师的层次和水平确定其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2000字

现代教育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毕业论文范文选题, 现代教育技术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ZX

2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也是20年前,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关于加速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指示,我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序幕由此拉开。21世纪在即,处在这两个值得纪念的20年,展望未来,我们对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开创中国教育技术事业生机勃勃的新局面充满信心。  一、邓小平教育理论指明了教育技术改革的正确方向,改革开放创造了教育技术发展的良好机遇  1、发展教育技术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他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20年来,这些指示一直指引着我国教育技术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外落后了”,就“必须下定决心,急起直追”,“力戒空谈”的思想。  2、教育技术发展是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少说空话,多办实事”的结果  在小平同志的倡导下,党和政府积极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几任政府领导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指引下,创造性地推动这项工作。  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一直强调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要坚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具体实际,分类指导的原则,在“七·五”和“八·五”期间都提出了“中等学校和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指导并推动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  从目前的情况看,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中小学的应用,仍然基于视听媒体技术的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形式为主;基于电子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的远程教育形式已经在一部分学校中开始应用,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优化了教育过程,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效率,减轻了学生负担,促进了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改革。我国高校已经由视听技术向多媒体、网络化发展,进入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或地区提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启动或建设现代化教育工程”。据1995年底对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缺贵州省)的统计,“八五”期间我国教育技术总投资为115亿多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投入占80%,预算外投入占20%,平均每年投入23亿元。由于国家和地方对发展教育技术的重视,我国用于现代化教育的设备、设施在20年间有了突飞猛进发展,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打下较好的物质基础,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2、音像电子教材建设不断满足需要  音像电子教材建设作为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保证,多年来,一直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过去,我国教材建设形式单一,基本是文字教材“一统天下”。随着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教材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视盘、计算机软件等音像电子教材已成为我国教材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中小学的音像电子教材建设经历了从投影、幻灯(80年代初期)到录音、录像(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初期),以及到现在以多媒体组合教学形式为主的几个发展阶段。由于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以投影、幻灯、录音、广播、电视、录像、计算机等媒体优化组合的多媒体教学形式不仅是现在,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媒体形式。中小学使用的音像电子教材,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规划和组织建设。中央电化教育馆及地方各级电化教育馆为中小学组织编制了大量的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等音像电子教材。随着教育软件市场的发育和逐步规范,涌现了一批教育软件公司,生产制作符合学校需要的音像电子教材。一些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自己开发制作了适合教学需要的音像电子教材作为教学的补充。截止到1995年底的统计,用于教育过程的音像电子教材,幻灯、投影片为3亿张,录音教材1716万小时,录像教材1708万小时,计算机教学软件28万个,光盘9万张。新媒体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引起了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有更多教师的应用和参与开发新的教育教学软件。  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的教材建设也发生很大变化,由借用普通高校的文字教材,配套录制“课堂搬家”式的音像教材,变为自行编制适于远距离教育要求的、相互配套的文字与音像电子教材。全国电大现有录像带9万盘,录音带7万盒。我国卫星电视教育开通了综合教育、电视大学教育、中小学教育等三个卫星电视频道,在北京地区通过35频道还播出一套综合教育电视节目,每天共播出1小时。使一些学校通过接收,选播,扩大了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软件供需之间的矛盾,逐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3、现代教育技术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广泛开展,研究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受到了各级领导和从事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重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科研已经从早期的媒体对比型研究、学科专题型研究向以整体、综合为主的实验研究过渡。各级电教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了一支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队伍,开展了一批对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课题。如: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研究、中小学音像电子教材建设的研究、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我国基础教育实施现代化教育工程的策略研究、中小学校及职业技术学校电化教育设备配置标准的研究、中小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现状及其资源共享的实验研究、小学语文“四结合”的实验研究、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的实验研究、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等,取得了一批丰硕的成果。  我国高校中的教育技术专家、学者在研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开展教育技术理论、方法,远程教育,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教育技术的发展发挥了前导和推动作用。我国远距离教育的研究,特别是在远距离教育的开放性和教学现代化方面的研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推动了全国广播电视教育改革和发展。“八五”开始,为推动农科教结合、燎原计划实施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国家教委组织开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实验县的研究。全国有一批综合实验县,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宝贵的实验研究经验和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  4、建立了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一支队伍  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教育技术学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具有较强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技术专门人才队伍。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已经在我国绝大多数师范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建立起来。非师范专业的高等院校,也有部分设立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学科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层次齐全人才培养能力。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呈现出勃勃生机。  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支有理想、懂专业的专门人才队伍。这部分人才除了从从事教育技术相关专业工作的同志和教师中选拔出来,进行培养和任用者外,大部分是从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据1995年的调查,我国已有教育技术机构74849个,专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员达20万人,还有数十万兼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教师,他们中的多数已经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在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这支具有较强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技术队伍必将在实践、研究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5、探索了全面提高学生以及劳动者的素质的途径  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先进媒体手段,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充分利用录像、电影等媒体,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节目给学生们播放,使孩子们在形象生动的画面里和感人的情节中接受爱国家、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一些中小学还建立了卫星电视接收站和校园有线电视网,收集了许多优秀教育电视节目、教育影片、VCD光盘、录像片定期为学生播放,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高等学校为加强思想政治课建设,编制了大量生动形象的音像教材,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开展中国的国情教育。由于改变了传统单一说教的方式,多种媒体教学,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一些高校充分利用校园“有线电视台”,每周编制校内新闻和反映本校教师学生生活的专题节目,使大家了解学校工作,表扬先进,指出存在问题,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深受师生欢迎。  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及各省级教育电视台在播放教学节目的同时,积极开办教育新闻、教育信息和综合性教育节目,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介绍教育战线工作情况,宣传优秀教师、著名专家的业绩,使社会对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理解。中国教育电视台举办的百部爱国主义影片展播,受到社会好评。  电化教育的开展为广大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并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组成部分。许多县电教部门以支农为己任,把当地农民急需的农业技术知识、商品经济知识、医疗卫生知识的录像节目送下乡,宣传了致富门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受农民欢迎,直接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的地方把如《稻田养鱼》、《毛竹种植》、《烤烟技术》等录像片反复为乡村农民播放,使农民迅速掌握了致富技术。还有的县电教部门将扫盲识字与推广一、二项致富技术结合在一起,利用电教手段培训农民,也收到很好效果。1991年原国家教委表彰了天津市静海县等31个综合开展电化教育,在学校电教、教育电视收转站建设、农村实用技术推广等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县为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县。  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势,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服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中电教手段得到广泛应用。职业高等专科学校、职业高中、大型厂矿培训中心都不同程度地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电力系统、人民银行系统利用专业培训录像带直接为基层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提供了形象教材,受到社会广泛欢迎。  三、认真总结20年的基本经验,积极规划面向21世纪的发展蓝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我国重新起步的教育技术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程,为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加快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思想,是我国教育技术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南,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教育技术重新起步与迅速发展,源自改革开放后国情的实际需要,来自经济振兴、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教育技术的发展要自觉服从、服务于“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适应与满足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积极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服务。  教育技术实践领域涉及面宽,覆盖面广,必须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依靠中央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与协作,才能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既要依靠国家给予政策扶持和必要的投入;又要坚持改革开放,引入市场机制,取得社会支持;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  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科学,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为教育服务,为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服务。在信息化过程中,要重视网络化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同时要注重各种现代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不能偏废。只有注意把“常规媒体手段”与“先进媒体手段”恰当结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教育技术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的组成要素。教育技术要深入学科、深入教学、深入课堂。要调动广大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始终围绕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开展工作,并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益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技术学科和事业的发展,要高度重视教育技术工作者和广大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技术队伍,通过他们观念上的转变和实践上的努力,促进并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  电子媒体教材建设始终是教育技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统筹规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持久地抓好这项工作。软硬件建设必须协调发展,政策和资金要向软件倾斜,使软件建设从数量上、质量上进一步缓解目前仍很突出的供需矛盾,逐步满足目前我国的迫切需求。  20年来,我国教育技术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上还显落后。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准确把握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进一步从战略高度规划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技术设备与信息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提出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的战略目标,也对教育战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把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带入21世纪,我们必须在深刻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确定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战略。  随着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飞跃发展,即将来临的21世纪,许多新的技术将应用到教育领域之中,从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数字化音像技术,广播与卫星通讯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都已应用到了教育与教学中。教育技术的内容和形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发展趋势可归纳为:音像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卫星广播技术应用于远距离教学;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个别化交互学习;交互网络技术应用于通讯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仿真教学。与此同时,当前的教学媒体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是信息显示的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以及教学过程的智能化。从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看,国外教育技术正在学校教育、培训和作业技术三个方面向纵深发展。这些发展趋势和特点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为跟上世界发展潮流,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世纪之交的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策略应是:巩固发展以音像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逐步推行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  首先,要发展学校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实现教学现代化  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我国学校教育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于观念上的转变和随之而来的教学环境的改变。教育技术工作应高度重视对现代化教学环境的建设,重视教育技术对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的研究。  在基础教育领域,要进一步巩固发展以音像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根据不同地区,加强分类指导,使大部分学校在不同层面上的教育技术水平有明显的提高,推动“普九”工作的巩固、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通过《全国电化教育“九五”计划》的实施,到本世纪末,全国城市中小学和县城中小学达到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一类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的学校总数增长8%,有条件的乡镇中学、中心校和少数民族寄宿制学校达到二类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常规技术媒体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现有卫星资源被充分用于教学活动,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和实验,少数学校和发达地区建立起校园网并与社会联网。通过全国中小学1000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工作,带动和加强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总结出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开展教育技术的典型经验,指导并促进学校教育技术的全面开展。统筹规划,加强审定,引导教材制作企业的发展,使一体化设计的教材初步满足多层次、多规格的教学需要。  在高等教育领域,根据高校的不同情况,建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把教育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在教育技术的平台上。到2010年,使我国若干所高校的教育技术水平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各校都有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多媒体教室,使其在数量上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建设校园网络,实现教学信息、图文资料和管理信息收集、存储、检索、调用的现代化,并与“教育科研网”联网,及时获取国内外信息资源。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实施的基础上,一体化设计教材。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意见》,初步完成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有机合并,使学校教育技术力量得到综合利用,运用教育技术的学科和教师范围有明显扩大。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建设远程教育设施,以自己的优势学科参与远程教育,使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  在现代远程教育领域,面对世纪之交,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态势,要把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面向21世纪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逐步推行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  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必将进一步使教育领域产生深刻变革,促进教育现代化。它也将进一步突破传统教育时空的限制,扩展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大众化和终身化。同时,它将会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需求,促进优秀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带动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成为国家信息产业发展以及整个经济发展的新的生长点,推动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将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不断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到2010年,基本形成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现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的公众和专业信息传输网络,形成以卫星视频传输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多元化现代远程教育专业传输网。充分发挥实力雄厚的研究性大学的优势,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通过各类高校的远程教育,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逐步提高公民的学历层次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探讨经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发展多种行业和专业的继续教育,为在职专业人员提供各种进修机会,满足各方面学习者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终身学习需求。在少数有条件的地区和中小学开展中小学远程教育试点,扩展教育资源。提高师资水平;建设学习资源中心,开展家庭教育,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推进素质教育。以中心城市为依托,逐步形成以省(直辖市)为主,统筹管理的现代远程教育区域网络。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解决老、少、边、穷地区教育问题,推动“普九”和“扫盲”工作,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到2010年前后,将使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不断扩展地区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在更多的地区、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实验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现代远程教育。  在党和国家关怀下,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我国的教育技术事业,正以开创生机勃勃的工作新局面,迎接新世纪的曙光。我们将把握时代的脉搏,关注世纪教育技术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研究及实际应用,为社会、经济、教育的整体改革服务,为我国早日实现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执笔:刘雍潜、陈庆贵、张敬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宜城中学 -黑夜舞 最佳浏览环境 IE0 800*600 分辨率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000字

摘要: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在城市各类学校已经得到很大的普及和应用。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起步时间比传统教学手段较晚,在运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误区。对此,本文就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的教育理念、为教学目的服务、与传统教育手段组合和学校机制保证等方面进行了正反两个方面的思考和探讨,力图对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计算机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应用 应用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从教育教学改革上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教学,其发挥的重大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水平,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技术虽然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和快速的发展,但是,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到教学目前还只是停留在起步阶段,在此,就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有些人认为,学校只要装备了现代教育设备并一般性运用就是实现了教育现代化,实现了现代教育。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许多学者曾多次指出,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并不一定就实现了教育现代化,只有具备了现代教育理念才是真正的现代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一项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教育现代化的充要条件,因为它并不能满足教育现代化的所有条件。现代教育技术一定要和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才能作为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标志。 现代教育技术要和两条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一是从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二是从追求“多快”要转到追求“好省”。这就要求教师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的大量“课件”,应是“学件”而不是“教件”,不是用来代替“教”和改进“教”,更不是简单代替教师板书,而是用来促进学生主动地“学”的。应在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不断改进教学组织形式,充分挖掘多种教学资源。 (二)教学目的实施的程度取决于教学过程中各要素活动的质量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手段是服务于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师不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而是单纯从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出发来设计教学,陷入了一种为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误区。整个教学过程仿佛是为了向学生展示一下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结果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搞好教学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未必就一定能够搞好教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设计,不仅是媒体的选择组合,而且要从确立教学目的开始,包括教学各步骤、各要素活动的整体设计,要根据教学目的精心设计,不能把英语课上成一堂“图片展示课”,或“音乐欣赏课”。五花八门的色彩、声音的运用,会使一些无用信息干扰教学效果。 搞好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实现教学过程的系统优化,才能获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思想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同时还要研究个性化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站在教书育人的高度,根据大纲要求、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运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进行整体设计。要避免教师坐在计算机旁念电子讲稿,使教学过程毫无交际性和交互性。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仔细体味编者意图,广泛搜集和积累相关资料和素材,精心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是辅助手段,不是目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讲教育效果和效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学目的,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来恰当的选择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求达到最优效果。如果是为使用而使用,就会使本来比较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出现“高射炮打蚊子”浪费教育资源的现象。也就是说,并不是每节课都要用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考虑学科的特点、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合理的使用,扬其长,避其短,这样才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手段也在不断的改进,现代文明给教育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在教育教学上,以其形象的画面、清晰的文字、甜美的音乐、亲切的语言吸引学生,激发其兴趣,激活其思维,能把抽象的知识化难为易,化静为动,能很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总之,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已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使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有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这都是现代教育技术结合传统教育手段的伟大结果。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具有许多优势,但它仅仅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本身也具有不足之处。没有过时的媒体,只有不恰当的运用。任何一种媒体都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不足,一定要综合运用,扬长避短,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为目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不能陷入“唯多媒体教学论”的误区,媒体之间绝对不能搞互相排斥,应注重将传统教学媒体(如教具、挂图、幻灯片、录音机、电视机等)、传统数学手段(教师展示的实物、语言、动作和即时板书等)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适宜用什么就用什么,必将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组合使用对,从优化效果出发,把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能动地结合起来,相互改革、相互开放,择优选用,取长补短,融合成一个新的整体。 教师是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的优秀品质的示范者。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手势、动作、眼神、口气等都在向学生传递着一个带有情感的信息,以示强调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师个人的观点、看法。教师正是通过自己的言和行,把知识、能力、意识传给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的。这是任何其他媒体都是无法替代的。如语文课教师富有激情的导语与朗读,构思精巧的板书,恰到好处和点拨,也同样能扣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媒体的有机配合应因课程而异。 (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要以一定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为后盾。而领导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与教育技术硬件设施的投入大有关系。领导重视,设备、技术条件等基础建设才有保障,这是影响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和推广的重要因素。 学校配备了现代教育设备,如果教师不会使用,等于“聋子的耳朵一摆设。”教师是教育技术的支持者和传播者,教师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决定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开发和普及。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的程度和操作的水平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教师如果对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不会操作或操作技术不规范,也就达不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加强对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关键。 在培训上,要注意教师群体的特殊性,考虑到他们较大的年龄差异、从事学科的差异,尤其是对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分层次、讲实效,有针对性进行培训。 在培训内容上,要根据实用为主,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原则和被培训教师的层次和水平确定其内容。

2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也是20年前,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关于加速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指示,我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序幕由此拉开。21世纪在即,处在这两个值得纪念的20年,展望未来,我们对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开创中国教育技术事业生机勃勃的新局面充满信心。  一、邓小平教育理论指明了教育技术改革的正确方向,改革开放创造了教育技术发展的良好机遇  1、发展教育技术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他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20年来,这些指示一直指引着我国教育技术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外落后了”,就“必须下定决心,急起直追”,“力戒空谈”的思想。  2、教育技术发展是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少说空话,多办实事”的结果  在小平同志的倡导下,党和政府积极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几任政府领导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指引下,创造性地推动这项工作。  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一直强调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要坚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具体实际,分类指导的原则,在“七·五”和“八·五”期间都提出了“中等学校和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指导并推动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  从目前的情况看,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中小学的应用,仍然基于视听媒体技术的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形式为主;基于电子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的远程教育形式已经在一部分学校中开始应用,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优化了教育过程,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效率,减轻了学生负担,促进了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改革。我国高校已经由视听技术向多媒体、网络化发展,进入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或地区提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启动或建设现代化教育工程”。据1995年底对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缺贵州省)的统计,“八五”期间我国教育技术总投资为115亿多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投入占80%,预算外投入占20%,平均每年投入23亿元。由于国家和地方对发展教育技术的重视,我国用于现代化教育的设备、设施在20年间有了突飞猛进发展,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打下较好的物质基础,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2、音像电子教材建设不断满足需要  音像电子教材建设作为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保证,多年来,一直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过去,我国教材建设形式单一,基本是文字教材“一统天下”。随着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教材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视盘、计算机软件等音像电子教材已成为我国教材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中小学的音像电子教材建设经历了从投影、幻灯(80年代初期)到录音、录像(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初期),以及到现在以多媒体组合教学形式为主的几个发展阶段。由于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以投影、幻灯、录音、广播、电视、录像、计算机等媒体优化组合的多媒体教学形式不仅是现在,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媒体形式。中小学使用的音像电子教材,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规划和组织建设。中央电化教育馆及地方各级电化教育馆为中小学组织编制了大量的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等音像电子教材。随着教育软件市场的发育和逐步规范,涌现了一批教育软件公司,生产制作符合学校需要的音像电子教材。一些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自己开发制作了适合教学需要的音像电子教材作为教学的补充。截止到1995年底的统计,用于教育过程的音像电子教材,幻灯、投影片为3亿张,录音教材1716万小时,录像教材1708万小时,计算机教学软件28万个,光盘9万张。新媒体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引起了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有更多教师的应用和参与开发新的教育教学软件。  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的教材建设也发生很大变化,由借用普通高校的文字教材,配套录制“课堂搬家”式的音像教材,变为自行编制适于远距离教育要求的、相互配套的文字与音像电子教材。全国电大现有录像带9万盘,录音带7万盒。我国卫星电视教育开通了综合教育、电视大学教育、中小学教育等三个卫星电视频道,在北京地区通过35频道还播出一套综合教育电视节目,每天共播出1小时。使一些学校通过接收,选播,扩大了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软件供需之间的矛盾,逐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3、现代教育技术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广泛开展,研究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受到了各级领导和从事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重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科研已经从早期的媒体对比型研究、学科专题型研究向以整体、综合为主的实验研究过渡。各级电教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了一支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队伍,开展了一批对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课题。如: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研究、中小学音像电子教材建设的研究、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我国基础教育实施现代化教育工程的策略研究、中小学校及职业技术学校电化教育设备配置标准的研究、中小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现状及其资源共享的实验研究、小学语文“四结合”的实验研究、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的实验研究、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等,取得了一批丰硕的成果。  我国高校中的教育技术专家、学者在研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开展教育技术理论、方法,远程教育,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教育技术的发展发挥了前导和推动作用。我国远距离教育的研究,特别是在远距离教育的开放性和教学现代化方面的研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推动了全国广播电视教育改革和发展。“八五”开始,为推动农科教结合、燎原计划实施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国家教委组织开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实验县的研究。全国有一批综合实验县,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宝贵的实验研究经验和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  4、建立了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一支队伍  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教育技术学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具有较强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技术专门人才队伍。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已经在我国绝大多数师范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建立起来。非师范专业的高等院校,也有部分设立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学科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层次齐全人才培养能力。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呈现出勃勃生机。  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支有理想、懂专业的专门人才队伍。这部分人才除了从从事教育技术相关专业工作的同志和教师中选拔出来,进行培养和任用者外,大部分是从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据1995年的调查,我国已有教育技术机构74849个,专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员达20万人,还有数十万兼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教师,他们中的多数已经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在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这支具有较强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技术队伍必将在实践、研究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5、探索了全面提高学生以及劳动者的素质的途径  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先进媒体手段,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充分利用录像、电影等媒体,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节目给学生们播放,使孩子们在形象生动的画面里和感人的情节中接受爱国家、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一些中小学还建立了卫星电视接收站和校园有线电视网,收集了许多优秀教育电视节目、教育影片、VCD光盘、录像片定期为学生播放,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高等学校为加强思想政治课建设,编制了大量生动形象的音像教材,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开展中国的国情教育。由于改变了传统单一说教的方式,多种媒体教学,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一些高校充分利用校园“有线电视台”,每周编制校内新闻和反映本校教师学生生活的专题节目,使大家了解学校工作,表扬先进,指出存在问题,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深受师生欢迎。  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及各省级教育电视台在播放教学节目的同时,积极开办教育新闻、教育信息和综合性教育节目,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介绍教育战线工作情况,宣传优秀教师、著名专家的业绩,使社会对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理解。中国教育电视台举办的百部爱国主义影片展播,受到社会好评。  电化教育的开展为广大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并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组成部分。许多县电教部门以支农为己任,把当地农民急需的农业技术知识、商品经济知识、医疗卫生知识的录像节目送下乡,宣传了致富门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受农民欢迎,直接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的地方把如《稻田养鱼》、《毛竹种植》、《烤烟技术》等录像片反复为乡村农民播放,使农民迅速掌握了致富技术。还有的县电教部门将扫盲识字与推广一、二项致富技术结合在一起,利用电教手段培训农民,也收到很好效果。1991年原国家教委表彰了天津市静海县等31个综合开展电化教育,在学校电教、教育电视收转站建设、农村实用技术推广等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县为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县。  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势,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服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中电教手段得到广泛应用。职业高等专科学校、职业高中、大型厂矿培训中心都不同程度地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电力系统、人民银行系统利用专业培训录像带直接为基层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提供了形象教材,受到社会广泛欢迎。  三、认真总结20年的基本经验,积极规划面向21世纪的发展蓝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我国重新起步的教育技术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程,为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加快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思想,是我国教育技术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南,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教育技术重新起步与迅速发展,源自改革开放后国情的实际需要,来自经济振兴、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教育技术的发展要自觉服从、服务于“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适应与满足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积极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服务。  教育技术实践领域涉及面宽,覆盖面广,必须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依靠中央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与协作,才能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既要依靠国家给予政策扶持和必要的投入;又要坚持改革开放,引入市场机制,取得社会支持;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  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科学,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为教育服务,为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服务。在信息化过程中,要重视网络化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同时要注重各种现代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不能偏废。只有注意把“常规媒体手段”与“先进媒体手段”恰当结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教育技术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的组成要素。教育技术要深入学科、深入教学、深入课堂。要调动广大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始终围绕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开展工作,并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益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技术学科和事业的发展,要高度重视教育技术工作者和广大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技术队伍,通过他们观念上的转变和实践上的努力,促进并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  电子媒体教材建设始终是教育技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统筹规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持久地抓好这项工作。软硬件建设必须协调发展,政策和资金要向软件倾斜,使软件建设从数量上、质量上进一步缓解目前仍很突出的供需矛盾,逐步满足目前我国的迫切需求。  20年来,我国教育技术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上还显落后。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准确把握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进一步从战略高度规划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技术设备与信息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提出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的战略目标,也对教育战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把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带入21世纪,我们必须在深刻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确定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战略。  随着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飞跃发展,即将来临的21世纪,许多新的技术将应用到教育领域之中,从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数字化音像技术,广播与卫星通讯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都已应用到了教育与教学中。教育技术的内容和形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发展趋势可归纳为:音像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卫星广播技术应用于远距离教学;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个别化交互学习;交互网络技术应用于通讯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仿真教学。与此同时,当前的教学媒体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是信息显示的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以及教学过程的智能化。从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看,国外教育技术正在学校教育、培训和作业技术三个方面向纵深发展。这些发展趋势和特点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为跟上世界发展潮流,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世纪之交的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策略应是:巩固发展以音像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逐步推行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  首先,要发展学校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实现教学现代化  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我国学校教育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于观念上的转变和随之而来的教学环境的改变。教育技术工作应高度重视对现代化教学环境的建设,重视教育技术对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的研究。  在基础教育领域,要进一步巩固发展以音像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根据不同地区,加强分类指导,使大部分学校在不同层面上的教育技术水平有明显的提高,推动“普九”工作的巩固、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通过《全国电化教育“九五”计划》的实施,到本世纪末,全国城市中小学和县城中小学达到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一类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的学校总数增长8%,有条件的乡镇中学、中心校和少数民族寄宿制学校达到二类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常规技术媒体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现有卫星资源被充分用于教学活动,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和实验,少数学校和发达地区建立起校园网并与社会联网。通过全国中小学1000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工作,带动和加强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总结出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开展教育技术的典型经验,指导并促进学校教育技术的全面开展。统筹规划,加强审定,引导教材制作企业的发展,使一体化设计的教材初步满足多层次、多规格的教学需要。  在高等教育领域,根据高校的不同情况,建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把教育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在教育技术的平台上。到2010年,使我国若干所高校的教育技术水平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各校都有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多媒体教室,使其在数量上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建设校园网络,实现教学信息、图文资料和管理信息收集、存储、检索、调用的现代化,并与“教育科研网”联网,及时获取国内外信息资源。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实施的基础上,一体化设计教材。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意见》,初步完成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有机合并,使学校教育技术力量得到综合利用,运用教育技术的学科和教师范围有明显扩大。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建设远程教育设施,以自己的优势学科参与远程教育,使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  在现代远程教育领域,面对世纪之交,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态势,要把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面向21世纪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逐步推行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  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必将进一步使教育领域产生深刻变革,促进教育现代化。它也将进一步突破传统教育时空的限制,扩展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大众化和终身化。同时,它将会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需求,促进优秀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带动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成为国家信息产业发展以及整个经济发展的新的生长点,推动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将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不断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到2010年,基本形成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现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的公众和专业信息传输网络,形成以卫星视频传输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多元化现代远程教育专业传输网。充分发挥实力雄厚的研究性大学的优势,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通过各类高校的远程教育,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逐步提高公民的学历层次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探讨经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发展多种行业和专业的继续教育,为在职专业人员提供各种进修机会,满足各方面学习者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终身学习需求。在少数有条件的地区和中小学开展中小学远程教育试点,扩展教育资源。提高师资水平;建设学习资源中心,开展家庭教育,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推进素质教育。以中心城市为依托,逐步形成以省(直辖市)为主,统筹管理的现代远程教育区域网络。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解决老、少、边、穷地区教育问题,推动“普九”和“扫盲”工作,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到2010年前后,将使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不断扩展地区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在更多的地区、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实验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现代远程教育。  在党和国家关怀下,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我国的教育技术事业,正以开创生机勃勃的工作新局面,迎接新世纪的曙光。我们将把握时代的脉搏,关注世纪教育技术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研究及实际应用,为社会、经济、教育的整体改革服务,为我国早日实现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执笔:刘雍潜、陈庆贵、张敬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宜城中学 -黑夜舞 最佳浏览环境 IE0 800*600 分辨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