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

发布时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

姓 名:张蔚萍(女)毕业学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职 称:副教授、硕导职 务 : 教研室副主任学科分类:建筑学1999 年获硕士学位, 1992 年参加工作。研究方向为建筑与环境景观设计。参加了 1 项国家级、 6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主持 1 项校级科研,参与 2 项校级科研。近年来公开发表研究论文 7 篇,译著 1 部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 西安传统文化特色与传统街道空间的互动性保护研究 (04N12)项目来源 校青年基金2保持文化传承的新农村建设研究 (2008GXSD128)项目来源 国家软科学基金3陕西西式建筑文化遗产特征价值及保护利用研究 (2006KR115)项目来源 陕西省科技厅4陕西传统民间技艺与传统建筑环境的共生性保护研究 (06H008S)项目来源 陕西省社科办5西安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建筑环境共生性保护研究 ( 06L 08)项目来源 西安社科办重点项目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建筑环境的共生性模式研究 ( 陕艺课题字第 022 号 )项目来源 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7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环境的共生性保护及利用研究 ( 陕艺课题字第 023 号 )项目来源 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8陕西传统民间艺术与传统建筑环境的互动互补式保护研究05JK055项目来源 省教育厅专项科研9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建筑环境共生性保护及利用研究( RW0701 )项目来源 校人文社科基金10传统民间艺术与传统建筑环境的共生性保护研究( QN0637 )项目来源 校青年基金近五年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比利时弗兰德斯地区历史建筑与历史区域的保护法规及对策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1006-7930 CN61-1295/TU , 62比利时弗兰德斯地区历史建筑与历史区域的保护与修复文博ISSN1000-7954 CN61-1009/K , 6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物质性问题文博ISSN1000-7954 CN61-1009/K , 24非物质与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研究——陕西凤翔泥塑及其建筑环境保护建筑与文化ISSN1006-7930 CN61-12955/TU , 65传统民间技艺与陕西传统建筑环境相互支持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苏州论坛 )ISSN978-7-303-08406-76回归传统——西安顺城巷历史街区住宅改造思考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协会会议论文7非物质与物质文化遗产共生保护研究——凤翔泥塑与其原生地民居环境空间共生保护研究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协会会议论文出版的专著20 世纪瑞士建筑 45 万 /25 万译著 2009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 奖励北院门历史街区环境改造、西安第一印染厂厂房改造及景观设计国家级,优秀奖 2 项( 2007 , 2008 )环艺学年奖组委会北院门历史街区环境改造、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综合环境设计国家级,优秀奖 2 项( 2007 )景观中国组委会西安第一印染厂厂房改造及景观设计国家级,优秀奖 1 项( 2008 )景观中国组委会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校级本校本科课程考核与管理先进个人校级本校

国家级

很菜的级别,扶不上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版是核心期刊刊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主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6-7930CN: 61-1295/TU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报创刊时间:1957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网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版是核心期刊刊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主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6-7930CN: 61-1295/TU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报创刊时间:1957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注意中西方文化差异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概要]传统英语教学是一种“高耗低效”的应试性教学。我们要端正英语教学思想,使英语教学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与需要。因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训练和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教师应注意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常见的差异,对中国学生常犯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错误及其原因进行教学指导。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人类社会迈入了一个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时代。随着因特网的诞生和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在信息时代的作用日益重要。据报载,世界是互联网中85%以上的信息,是用英文发布的。可以说具有划时代感的“网络文化”已经形成,中外文化交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因而,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英语教学的思想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传统英语教学是一种“应试性”的教学,使学生陷入了纯知识性的记忆和漫元边际的题海,培养的学生往往“高分低能”,学生下苦功夫学习的只是能“应试”而不能应用的“英语”。故英语教学必须注意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学习语言,在交际中学会正确地使用语言。 二、弊端的分析 (一)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犯错误的原因 提到跨文化交际,既涉及文化,又涉及交际。只有了解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因素的差异,并且具有成功地与其他文化成员交际的真诚“愿望”,才能最大限度地克服不同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障碍。 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犯错误有以下几个原因。 1>缺乏对不同文化差异的了解和理解 2>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移植到英语表达中去,俗称Chinese-English。或把中西文化等同起来,忽略了文化差异。当一个文化成员观察,另一个文化时,他往往用本族文化模式来理解和解释作观察到的现象。当两种文化表达的方式和意义产生差别时,这些学生就很容易用本族文化的模式来理解、思维和表达。因而常常产生误解。 3>缺乏真实的语主 在我国,英语不是我们的第一语言,学生使用语言只限于课堂上,缺乏真的语言环境。 由于受传统教学法—翻译法的影响,我国的课堂教学成为“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只是盲目的记笔记,被动地接受语言信息。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他本身应该是充满活力的,丰富多彩的。但由于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愉悦的学英语的氛围,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谈而无味,从而会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 创设语言环境,教师要多同学生进行交际,但学生常常接触到的是中国式英语。比如,问候他人早上好! ——Good morning, teacher! ------what did you have for breakfast? 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们会根据具体环境说Good morning, class! Good morning, everybody! Good morning, mr/mrs/miss/ms G Teacher是不能用作称呼语的。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常问别人吃饭没有,而英语国家的人们是不问对方what did you have breakfast?这样的话,他们更爱谈论天气情况。 4)我国传统英语教材忽略了语言实用性、得体性。传统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培养出的学生往往是“高分低能”,学生学了不少孤立的语法的知识,脱离了实际运用,不会听说读写,但其应试能力甚至连英国学生也望尘莫及。 (二)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常见的差异和中国学生常犯的跨文化交际常犯的错误。 首先,称呼在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是存在区别的。 在非正式场合,中国人和西方人都有会直称呼人的名字,以示关系的亲密。汉语中这种称呼比英语中的这种称呼显得更深、更密切。所以,当中国人直接叫外车人叫外国人的名字而称呼他的姓时,中国人会觉得不好意思或觉得对人不够礼貌。但事实上却大相径庭。正如,Helen oatey所说:“如对西方人不直接称呼名字的话,他们会不太高兴的。因为他们觉得不直接称呼名字,表示不愿意与他们交朋友。” 另外,中国学生对如何称呼老师也存在问题。 在英语课上,学生常问候老师Good morning, teacher 根据英语国家及说话的习惯,中国学生应说:“Good morning, mr/mrs/miss/mr ”这样的称呼,只是简单地把汉语直接译成英语。因而,在我们英语教学中,应该使学生知道英语中各种不同情境下的不同称呼,特别是那些区别于汉语的表达方法。 2)其次,通过问候语让我们了解一下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 朋友们间通常会互致问候来促进人际关系,英语常常用的问候语“Hi/Hello!”(你好!)How are you?(你好吗?)Good morning!(早上好!)Good evening(晚上好!)以上的问候语在中国人之间却很少用,我们中国人在打招呼时常用的是:“你吃过饭了吗?”这是中国人问候的常见方式。其实并非真想知道对方是否吃过了饭。然而在英语中,这种问候语就不是在打招呼了,而表示邀请对方一块进餐的意思。汉语中另一个常见的问候语是“你到哪儿去?”或是“你干什么去?”,我们可以随便给个回答,并非真是想了解问候人到哪儿去或做什么事去。如这样去问西方人,他们往往会不高兴的,会认为这样的问题干涉了他们的私事。所以,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地产生许多误会。认真学习和正确运用英语问候的差异是尤其重要的。 3)中西方跨文化交际通常是通过谈话的方式来进行的。但要注意同外国人交际时要选用恰当的话题才能与外国人愉快的交流,学到更多的东西。而中国人常常不会选择恰当的话题而遭到外国人的拒绝。中国学生和外国人初次见面就常问: ——what’s your name? ------where are you from? ------how old are you? ------Are you married? 甚至会问: ------How much do you earn every month? ------How much is your coat? ------What religion do you believe in? 这类在外国人眼里被视为个人隐私性的问题,常会令他们不知如何作答,觉得十分难堪,会令这次谈话不欢而终。王宗炎教授在下面的一段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分析中十分清楚地解释了产生这种误会的原因:几千年来,五分之四的中国人居住在乡村的小城镇,彼此之间非常了解,也注意观察别人的生活,真心关心别人的幸福,因而人们在谈话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值得隐讳的。相互了解,关心彼此的舒适和健康以及对彼此事务的兴趣,这些都是中国乡村和小城镇生活的特征。而这些现旬在西方在工业社会都很少见。在西方,人与人之间是互存戒备,很注意隐私。即使在农村也是“好篱笆创造也好邻居Good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urs”。因此,在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时,必须选择恰当的话题。在同外国人交流中,应回避婚恋、年龄、宗教信仰、经济状况等有关方面的话题,让谈话顺利地进行下去,达到成功交流地目的。 4)对于赞扬和恭维的反应,中西方人有着明显不同。 在与中国人进行交往中,外国人总是很吃惊地发现,当他们赞扬和恭维中国人的时候,中国人的时候,中国人总是不知所措、过于谦卑或贬自己,甚至反复地予以否认。而外国人对于赞扬和恭维时,则坦然的用语言表示感谢。例如,当外国人赞扬和恭维某人的衣裳服漂亮时,这人会回答: ——OH, your drsee is really ------well, it is just so— 甚至有人会用这样的话来贬低自己: ——Oh, no, my dress isn’t nice, It’s 其实,对类似的赞美之辞外国人用一句Thank 回答就可以了。这都是由于中国人把自谦看做是一种传统美德。因而,在我们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避免文化差异成为交际中的障碍。 5)对于年老和幼小者的帮助之举,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也有差别: 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就是有尊老爱幼的。然而,英美国家的人十分看重个人的独立性,要人照顾常常被视为弱者。只要是他们认为自己能完成的事情,一般不求别人代劳。例如,在外游历,我们的学生会主动向年老的或背着大大的、沉甸甸背包的外国小朋友帮助时,反而会让他们感到很难堪。对于这一点,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英美国家人的想法恰恰相反。 6)另外,英语教学中,词汇的学习比重很大,而且大量的英语单词、短语、成语都具有和英语文化密切相关的内涵。Peter trudgill在《社会语言学》一书中指出:“一个社会所用语言中的词汇体现出该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主要要差别”。 1、一个常见的英语与汉语之间内涵和词汇之间差别的词是“亲爱的(dear)”,在英语中,dear这个词可用在许多场合下表示对某人的尊敬、羡慕、爱情或是作为称呼别人的一种习惯,不表示任何特殊的感情。而英语国家的人们在夫妻、情人或父母和孩子之间,如想表达非常亲密的关系时,他们常常用“亲爱的(darling)”来表示。中国人在感情表达方面趋于含蓄,所以很少用“亲爱的”来称呼别人。 2、在中国,peasant(贫农)和labourer(劳工)含有下面的、积极的含义,但对西方国家来说,却有某种反面的、消积的意味。相反,landlord(地主),landlady(房主),boss(老板)对中国人来说有一定的贬义,而在西方国家却不是这样。 3.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在英语教学中,英语的词汇、短语和成语的讲解和学习必须结合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语言的情境中进行。 三、结论 语用能力必须跟随语言能力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英语教学内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参考文献如下: 1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金璐 成功(教育) 2008-07-15 期刊 00 2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申源源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07-01 期刊 05 3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电影《喜宴》中的反映陈京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30 期刊 07 4 《愚公移山》与《老人与海》折射的中西文化差异探究刘菊玲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25 期刊 010 5 商务英语翻译应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张素英; 刘敏; 刘长青 商场现代化 2008-05-05 期刊 072 6 浅议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处理吴凤琴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03-25 期刊 034 7 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段学莲 中国科技信息 2008-03-15 期刊 091 8 中西方文化差异之隐私赵雷; 谭亲毅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02-25 期刊 085 9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施国华 商场现代化 2008-02-15 期刊 0101 10 国际商务谈判中中西方文化差异问题探析刘婷 商场现代化 2008-02-15 期刊 0304 11 论中西方文化差异与我国私营企业制度创新李跃歌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7-12-28 期刊 052 12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蔡立颖 今日科苑 2007-12-23 期刊 0208 13 中西方文化差异和英语教学聂雪琴 双语学习 2007-11-20 期刊 037 14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倪雪华 科技资讯 2007-11-03 期刊 066 15 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方文化差异林莉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10-15 期刊 0345 16 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在对外中医教学中的应用李恒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20周年暨世界针灸学术大会 2007-10-01 会议 01 17 中西文化差异在汉英语言中的反映李慧兰 开封大学学报 2007-09-25 期刊 075 18 小议英语教学离不开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朱小艳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09-20 期刊 035 19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路荣芬; 郭卫玲 商场现代化 2007-09-01 期刊 0479 20 日常生活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黄晓萍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7-08-10 期刊 0257 上页 下页共有记录92条

对于《老人与海》和《愚公移山》这两部作品,不同的读者可能因其所站的角度不同、审美标准不同、个人经历不同,而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和评价但是,通过对主人公性格的对比分析,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现象的透视,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作品的本质,即人是创造和实践自我价值的主人,不论是身处孤独环境还是集体环境,人生征途必定坎坷,因而必须牢牢地把握住自己,相信自己,以坚毅、乐观、坦诚的性格稳步前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很菜的级别,扶不上墙

国家级

西安建筑的好专业挺多的啊, 建大在全国排名前十的专业 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冶金工程不能全盘否定吧,还是要看你选的专业滴

1.拍卖理论与实务,刘晓君、席酉民著,机械工业出版社,5;2.博弈论在城市水资源定价中的应用,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4),第一作者;3.城市水务设施建设市场融资模式研究,水务经济,2004(6),第一作者;4.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有效方式TBT,建筑经济,2004(4),第一作者;5.我国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实践调查,建筑经济,1998(5),第一作者;6.论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强化财务管理,建筑经济,1998(1),第一作者;7.市场监督机制完善程度与招标选优效率的关系,建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第一作者;8.绿色建筑体系效益与费用度量方法,建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第一作者;9.绿色建筑体系效益费用分析,建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第一作者;10.运用价值工程优化承包单位,中国基建优化,1999(2),第一作者;11.西部大开发必须处理好的八大关系,建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第一作者;12.构建我国多元化的住房融资模式的设想,建筑经济,2002(8),第一作者;13.TBT项目融资模式初探,项目管理技术,2004(4),第一作者;14.基于BOT与TOT的项目融资方式TBT,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4(1),第一作者;15.基于住宅产业集团及集群的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研究,西部经济论丛,2004(2),第一作者。16.陕西渭北黄土高原农民生活方式典型调查与分析,国土开发与整治,第12卷第3期,2002,第一作者;17.西部城市商品住宅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问题,2002年增刊,第一作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董金玮 郑新奇 闫弘文(山东师范大学,济南,250014)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价格对社会经济的调控作用重要性凸现,城市地价的动态监测与更新是准确把握地价规律的重要手段。在分析已有城市地价动态监测领域相关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和实现基于MapX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与更新信息系统,通过在济南市地价监测工作中的实证,结果表明:该系统提高了地价信息建库的效率、实现了多种地价测算模型的集成以及地价的快速更新,能够方便地进行查询及成果报表输出等,从而提高了成果的科学性、准确性、现势性。关键词:城市地价;动态监测;MapX在1999年的国土资源大调查中首先提出“地价动态监测”概念[1],2002年又颁布了《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技术规范》。该文本作为一个技术规程,在地价监测和地价更新的实施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许多学者在监测体系建立的关键环节如地价区段的划分地价监测点的选取等方面的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研究[2],并在数字地价模型[3,4]、地价的时空分析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的意义、概念、工作路线、应用领域有了渐渐明确的认识。地价动态监测的目的在于土地市场的监测和预警,服务政府决策、调控市场经济,而目前国内针对于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的系统开发研究较少。鉴于此,基于技术流程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与更新信息系统的构建已经成为必须,本文旨在构建一个这样的平台,以提高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的可操作性、科学性、准确性、现势性,更好地为国土资源部门工作开展和政府经济宏观调控决策提供依据。1 需求分析国家对于各城市建立动态监测体系具有明确的要求。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是以城市内具体宗地为监测对象,形成从地价监测点的设立,资料采集、汇总、整理到地价分析、监测资料应用以及体系维护与更新的地价动态监测系统[5]。地价动态监测与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评估是互为参照、相互补充的[6]。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的两个工作重点在于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快速更新,本系统主要是面向这两个方面进行相关技术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更科学地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提高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能力。动态监测第一手资料是监测点的相关资料,主要来自于选定的宗地监测点实时调查资料和交易样点数据。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在本环节中,对系统的设计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要求系统能够实现监测点调查表格的报表输出功能,同时实现监测点数据的快速录入,其中让系统自动获取监测点的部分字段信息是重要的技术措施;二是对已有的交易样点资料实现直接转入,实现信息快速入库。基于GIS的系统构建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图元的属性检验、地价的结果测算等具有强大的支持功能。从动态监测环节的技术流程上看,地价区段的划分、地价监测点的选取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在此方面的研究较多,规范中亦有明确说明,根据规则可以在GIS软件中方便实现,在本系统中暂不做考虑。针对本环节的设计重点在于实现监测点数据的及时更新。基准地价更新指在土地定级或划分均质区域的基础上,用土地收益、市场地价或地价指数等来全面或局部调整基准地价的过程[7]。基准地价更新方法有三种[8],本系统的设计就是采用基于工作流的方式进行的,可以自动完成监测点、区段和级别地价的更新,由于地价动态监测和地价更新工作要求连续性和衔接性,建立在监测点地价更新——区段地价更新——级别地价更新基础上由下而上的基准地价更新方法,周期短、效率高、节约成本,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鉴于以上分析,系统拟采用面向组件的开发技术,即将GIS组件嵌入通用开发环境中。既可以充分发挥GIS的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又能通过编程语言将各类地价测算模型和方法加以实现,进而实现各类报表功能,达到高效无缝的系统集成目的。本文决定以MapInfo公司的组件产品MapX进行二次开发[9,10],开发平台选择面向对象的VB平台,语言简便,便于系统维护。2 基于 MapX 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与更新信息系统设计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设计如图1所示。图1 系统功能模块图1 GIS 数据库编辑模块本模块用于实现GIS数据库基本的空间与属性信息的录入、修改、保存、添加、删除、数据备份等功能[11],是进行后续工作的前提。系统的数据库主要由级别信息数据库、区段信息数据库、监测点信息数据库三个层次的子数据库构成,由于数据量不大,采用文件格式进行存储。同时,支持对 Access 数据库的绑定,以满足属性数据计算分析的需要。系统可以方便地进行监测点图元的绘制和属性信息的录入,数据录入可以在卡片式和记录式两种操作方式下进行。实现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的交互查询,监测点根据录入时间进行自动编号,监测点的缺省信息如所处土地级别等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录入。信息编辑也有卡片和记录两种方式,系统自动记录修改时间,并将原来的记录进行备份,在地价指数计算等环节需使用。2 地价信息检索查询及专题分析模块空间查询和分析作为 GIS 的基本功能,是进行地价查询和分析的重要手段。可以对监测点、区段等信息进行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互查[12]、SQL查询等,进而可以挖掘重要规则信息。对监测点进行专题图分析,生成柱状图等立体效果专题图可以将地价分布规律进行可视化,对符合条件的监测点进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给决策提供直观依据。3 地价更新模块1 监测点地价评估和更新在该子模块中涉及到监测点资料的标准化处理,以及不同方法的地价评估两个环节。(1)由于监测点土地利用条件的不一致,需对土地使用年限、土地开发程度、容积率、基准日等进行修正,即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将地价内涵统一到标准地价。这是在录入信息后,系统通过修正系数表进行实现的。(2)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收益还原法、市场比较法、成本逼近法等方法进行宗地价格的评估。2 区段地价测算及更新在监测点地价评估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区段地价的更新。对区段内的监测点按种类采用区域内样点地价平均法测算区段地价。首先选取要更新的区段,由MapX组件的查询功能选出位于该区段内的监测点,对监测点的地价字段数值(在监测点地价计算子模块中求得)进行平均值计算,采用区域平均地价法更新区段地价。其中,在要更新的地价区段的选择时,有属性查询选择以及直接点击图元选择两种方式。在监测点选择的处理上,采用 LSearchWithinFeature 方法进行,选取参数采用miSearchTypeCentroidWithin,以监测点宗地的中心点决定监测点归属,避免了不同区段监测点的重复。3 级别地价测算及更新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每次的地价更新若都使用因素定级法,不仅效率低下,且难以反映地价变化的规律,该系统的构建可以使这一问题解决成为可能,本系统的工作思路是由点及面进行的,传统的定级方法是由上而下进行因素定级,本系统所采用的由下而上的思路,能够反映地价变化的热点地区,能够更为全面地实现地价的更新工作,且使工作效率得以提高。4 地价预警模块当监测点地价及区段地价超过正常变化幅度时,进行地价的预警提示。采用颜色标识的方法进行,将预警级别分为五级:正常、偏高、过高、偏低、过低,分别用绿色、浅红、深红、浅黄、深黄表示。将预警作为一个字段[Warning]进行标识。5 报表设计模块地价监测体系中涉及大量的表格,如地价监测点登记表(初始/变更)、地价监测点(年度/季度)调查表等,该系统的应用可以方便地实现表格的打印、汇总报表等。对于图件的输出,MapX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功能,可以满足成图的需要。在地价更新完成后,需对地价规律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地图信息的可视化是至关重要的,有学者曾做过立体地价图的绘制研究[13]。本系统利用MapX自带的专题图绘制功能,用以实现直方图、饼状图、密度图等多种专题图,可以直观清晰地提示地价规律,为决策提供服务。3 系统的实现系统采用的是界面驱动的开发方式进行的,系统的前两个模块是任何GIS系统都具有的基本功能模块,主要通过MapX的数据绑定来实现属性空间信息的互查和专题图分析功能来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下主要说明地价更新的编码实现过程,三个子模块的实现机理是相似的,由于篇幅所限,具体各子模块的编码在此不做详细介绍,仅以区段地价更新为例进行说明:(1)选择要更新的区段:有两种方式进行,可以直接在 ComboBox 控件中选择要更新的区段号,也可以从图2 中进行点选。实现点选的代码如下:图2 区段地价更新实现窗体在区段地价更新对话框中加入以下代码:Private Sub Commandselectqd_Click ()FMCurrentTool=miSelect-ToolEnd Sub在有 MapX 控件的主窗体 Map1_Selec-tionChanged ()事件中加入以下代码:Private Sub Map1_SelectionChanged ()Dim ftrsA s MapXLFeaturesDim sel As MapXLSelectionSet sel =MLayers (lyrname)SelectionSet ftrs=selFtrid=Item (1)FeatureIDCText=FtridEnd Sub(2)要更新的区段定义好之后,再设定选用的监测点的种类,如出让、转让、出租等。从下拉选框中进行选择,点击确定按钮后,将所选区段内的指定监测点类型的编号显示在ListBox中,实现代码如下:Dim keypoints,ftrsA s FeaturesDim regionselin As FindFeatureDim custLayer As LayerDim i As IntegerSet regionselin=FMLayers (lyrname)FSearch (CText)If FindRC Mod 10 < > 1 ThenMsgBox ″找不到你需要的图层!″End IfSet custLayer=FMLayers (CText)Set keypoints=custLSearchWithinFeature (regionselin,miSearchTypeCentroidWithin)Set qdnpoints=keypointsFor i=1 To CountLAddItem Item (i)NameNext(3)在选择了区段内的符合条件的监测点后便可以采用样点地价平均法计算区段内地价。该过程容易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代码。总体来讲,系统可以从纵向上实现GIS基本的数据库管理及空间查询分析,地价计算数学方法的模型实现,报表三个方面的功能。按工作流的方式由监测点、区段、级别依次进行地价更新的操作。系统层次鲜明,结构合理,能够为广大土地管理工作者提供一个友好便捷的操作平台。系统通过在济南市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中的试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操作,系统在后期可考虑向WebGIS过渡。基于网络GIS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电子政务综合一体化平台的开发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趋势,具有广阔的前景。参考文献[1]许丹奇,陈雄基于MAPGIS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管理系统的实现[J]现代计算机,2006 (1):71~73[2]洪增林,薛惠锋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中有关问题探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 (1):73~77[3]郑新奇,王家耀,闫弘文等数字地价模型在城市地价时空分析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2004,26 (1):14~21[4]郑新奇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理论、方法、技术、实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35~243[5]国土资源部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6]闫弘文,郑新奇城镇基准地价更新与平衡[M]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2[7]GB/T 18508-城镇土地估价规程[S][8]田崇新,黄克龙,张丽,张小燕,郑光辉基于地价动态监测体系的基准地价更新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22 (2):94~99[9]范新南,陈鹏,谢迎娟组件式GIS软件MapX的应用技术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3 (8):92~93[10]刘迎春,周志宇基于组件GIS的应用系统开发技术[J]微计算机信息,2004 (2):123~124[11]薛丰昌,张绍良,张世荣基于GIS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 (2):18~20[12]史剑珺,李军,陈荦,吴秋云基于MapX的空间查询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4,26 (9):75~78[13]郑光辉,黄克龙,田崇新,张小燕GIS在立体基准地价图中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05,(1):211~213

国家级

发信人: doubtfire (怀疑火), 信区: Philosophy标 题: 中西方文化差异一家言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Jun 6 16:45:16 1999)看了前面有网有谈到“气功、堕落、中国人”,手也痒痒,故贴此文。对文化研究doubtfire是门外汉,以下有关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看法应作极朴素的理解,都是我本人的一些零星粗浅感受。1 中国文化传统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即人与客体对象的融合,从而达到无我无对象的水平;西方文化传统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分析,达到控制自然的目的,为我所用。Doubtfire猜想:中国文化的境界的确是比较高。或者是中国人的追求(理想)比较高2 要达到中国文化所尊崇的至高境界,其负载形式通常都是比较柔和的“琴棋书画”等“高雅”技术。而排斥经世致用的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3 与此同时,恰恰是因为中国文化定下的目标过高(换句话说,就是不切实际),造成达到这个目标的难度过大,一般的人,乃至中华民族中的精英分子,都很难做到。于是乎,在这样的土壤中,尽管“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整个民族对“特异功能”就有异乎寻常的热中。目标太高又无法实现,只好自我欺也。4 与上述情况相适应,中国的教育极为糟糕。因为没有完整的可以操作的技术可教。“圣人”不是上学可以产生的,而是“顿悟”出来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实际上是不能从“教育”这种手段中得到助益的。于是教育无法系统地发展起来。5 西方的情况恰恰相反,西方人定的目标比较合适。可以通过学习,发挥人的智能,达到控制自然的目标。并且,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已有的知识不断积累,并形成规范的知识体系,极具操作特征,可以很好地推广教育,提高民族整体素质。6 也许真的如某些学者所说,西方人忙活了一阵,发现迷失了方向,于是到东方文化中一瞧,哈,找到了归宿真谛云云,以此来说明,中国的文化是如何如何牛,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新的世界文明中心等等。7 上述情况在Doubtfire看来,可以这样描述,即中国人一直在追求人间天堂的美景,但限于客观条件(智力,体力等等),无法实现,只好通过一些梦幻手段“假装”实现之(比如气功等)。而西方人则为了达到天堂,花了两千年造战车和梯子等。也许人类最终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但是在策略上,中国人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得太高,结果反而在表现形式上落后在西方后面了。以上是我对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的分析,尽管中国文化的目标看起来比西方的“野蛮”文化要高得多,而且的确高得多,是人应该有的目标,但太“超前”了。正是“欲速则不达”呀。欢迎批评指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版是核心期刊刊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主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6-7930CN: 61-1295/TU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报创刊时间:1957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查询

可参考文献如下: 1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金璐 成功(教育) 2008-07-15 期刊 00 2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申源源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07-01 期刊 05 3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电影《喜宴》中的反映陈京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30 期刊 07 4 《愚公移山》与《老人与海》折射的中西文化差异探究刘菊玲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25 期刊 010 5 商务英语翻译应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张素英; 刘敏; 刘长青 商场现代化 2008-05-05 期刊 072 6 浅议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处理吴凤琴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03-25 期刊 034 7 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段学莲 中国科技信息 2008-03-15 期刊 091 8 中西方文化差异之隐私赵雷; 谭亲毅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02-25 期刊 085 9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施国华 商场现代化 2008-02-15 期刊 0101 10 国际商务谈判中中西方文化差异问题探析刘婷 商场现代化 2008-02-15 期刊 0304 11 论中西方文化差异与我国私营企业制度创新李跃歌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7-12-28 期刊 052 12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蔡立颖 今日科苑 2007-12-23 期刊 0208 13 中西方文化差异和英语教学聂雪琴 双语学习 2007-11-20 期刊 037 14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倪雪华 科技资讯 2007-11-03 期刊 066 15 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方文化差异林莉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10-15 期刊 0345 16 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在对外中医教学中的应用李恒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20周年暨世界针灸学术大会 2007-10-01 会议 01 17 中西文化差异在汉英语言中的反映李慧兰 开封大学学报 2007-09-25 期刊 075 18 小议英语教学离不开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朱小艳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09-20 期刊 035 19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路荣芬; 郭卫玲 商场现代化 2007-09-01 期刊 0479 20 日常生活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黄晓萍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7-08-10 期刊 0257 上页 下页共有记录92条

国家级

1.拍卖理论与实务,刘晓君、席酉民著,机械工业出版社,5;2.博弈论在城市水资源定价中的应用,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4),第一作者;3.城市水务设施建设市场融资模式研究,水务经济,2004(6),第一作者;4.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有效方式TBT,建筑经济,2004(4),第一作者;5.我国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实践调查,建筑经济,1998(5),第一作者;6.论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强化财务管理,建筑经济,1998(1),第一作者;7.市场监督机制完善程度与招标选优效率的关系,建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第一作者;8.绿色建筑体系效益与费用度量方法,建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第一作者;9.绿色建筑体系效益费用分析,建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第一作者;10.运用价值工程优化承包单位,中国基建优化,1999(2),第一作者;11.西部大开发必须处理好的八大关系,建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第一作者;12.构建我国多元化的住房融资模式的设想,建筑经济,2002(8),第一作者;13.TBT项目融资模式初探,项目管理技术,2004(4),第一作者;14.基于BOT与TOT的项目融资方式TBT,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4(1),第一作者;15.基于住宅产业集团及集群的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研究,西部经济论丛,2004(2),第一作者。16.陕西渭北黄土高原农民生活方式典型调查与分析,国土开发与整治,第12卷第3期,2002,第一作者;17.西部城市商品住宅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问题,2002年增刊,第一作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