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法医学杂志2010年10月第26卷第5期

发布时间:

法医学杂志2010年10月第26卷第5期

编号 发表时间 论 文 题 目 杂 志 位次 1 06 家兔死后玻璃体液离子浓度检测的微量重复取样法 《中国法医学杂志》 21卷第3期 1 2 09 A Preliminary study for vitreous humor sampling methodologies on rabbits Z Huazhong Uni Sci (Med Sci), volume 26, 1 3 12 家兔玻璃体液间隔多次微量取样方法研究 《中国法医学杂志》 21卷第6期 1 4 12 家兔玻璃体液微量取样与一次取样的比较 《法律与学杂志》13卷第6期 2 5 06 人工神经网络的法医学应用 《中国法医学杂志》 1 6 08 APM染色法在羊水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法医学杂志》 1 7 06 阿尔辛蓝-荧光桃红-马休黄染色在羊水栓塞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华病理学杂志》 2 8 10 羊水栓塞研究进展(综述) 《人民法院法医学理论与实践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人民法院法医学理论与实践学术交流会 “优秀论文” 1 9 05 浅析视力减弱补偿率在伤残等级评定中的应用 《法律与医学杂志》 1 10 10 医疗事故处理处理条例相关法律问题探讨 《人民法院法医学理论与实践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 11 09 蛛网膜囊肿的法医学鉴定 《山东省法院司法鉴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 12 09 陈阳性海绵瘘误鉴1例讨论分析 《山东省法院司法鉴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 13 09 羊水栓塞研究 《山东省法院司法鉴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1 14 09 AB-P-MY双重组化染色法法在羊水栓塞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山东省法院司法鉴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1 15 11 1例以抗癌药物投毒致畸胎的法医学鉴定 《法律与医学杂志》 1 16 10 视力减弱补偿率法医学参考价值的探讨 《山东省法院司法鉴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1 17 10 1例以抗癌药物投毒致畸胎的法医学鉴定 《山东省法院司法鉴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1 18 09 五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法医学鉴定 《中国法医学杂志》 3 19 03 二例外伤性鼓膜穿孔原因分析 《中国法医学杂志》 2 汪岚(周子涵饰)28岁,允杰的前妻。允杰是汪岚大学时代同社团的学长,两人因社团活动渐生情愫,甚至在双方父母都不在身边的状况下跑去登记了。汪岚向往记者工作,在大学刚毕业报考 电视台的新闻记者,意外成为电视台储备主播。正准备大展身手之际却发现她怀孕了!完全没有准备的她,一度想把孩子拿掉,犹豫不决的心境下找到了手术资料。想等理清思绪后告诉允杰,但在阴错阳差之下允杰误以为汪岚拿掉小孩,两人起了严重争执离婚收场,之后她选择生下小孩。一次出差,与允杰意外重逢,才明白她还爱着允杰,也就说此次重逢,允杰一家人得知项家有个八岁大的孙子。更没有想到,再次相遇后,不是一段重拾旧爱的选择而是一场亲子争夺战。

法医学杂志2010年10月第26卷第5期pdf

法医学杂志2010年10月第26卷第5期体位性性窒息死亡

(2001年以来)2001年论文1.胡卫平.论中学生科学能力的结构. 中国教育学刊,2001,(3)。被教育文摘周报(2001年9月19日)摘录。被引用:期刊论文2次;硕博论文8次2.胡卫平.论科学创造力的结构.教育科学研究,2001,(4):5-8。被引用:期刊论文4次;硕博论文1次3.胡卫平、王新.中学科学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进展.学科教育,2001,(3):14-18。被引用: 硕博论文1次4.胡卫平、罗来辉.论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结构.学科教育,2001,(2):27-31。人大复印资料:G37《中学化学教与学》2002年第一期转载。被引用:期刊论文2次;硕博论文5次5.胡卫平.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培养.中国教育报,2001、9、12002年论文6.胡卫平、俞国良.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研究.教育研究,2002,(1)。教育文摘周报(2002年2月27日)、教师报(2002年3月6日)摘录,被中国改革发展研究文库评为一等奖。人大复印资料:D421《青少年导刊》2002年第3期全文转载。被引用:期刊论文7次;硕博论文15次7.胡卫平、徐晓梅.中学生科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心理分析.学科教育,2002,(2)。被引用:期刊论文1次。8.胡卫平.创造力理论研究的新进展.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3):1-3。被引用:期刊论文3次;硕博论文5次9.Weiping Hu, Philip A A Scientific Creativity Test for Secondary School 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SSCI期刊) 2002年第4期。10.胡卫平.物理问题解决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G36《中学物理教与学》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被引用:硕博论文9次11.胡卫平.物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教学,2002年第9期(24卷)。 12.胡卫平.中学生物理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教师,2002年第9期(23卷)13.胡卫平、李吉庆、吉安平.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若干理论问题.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被引用:期刊论文1次;硕博论文1次14.胡卫平.科学探究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小学校长,2002年第9期。15.申继亮、胡卫平、林崇德.青少年科学创造力测验的编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第4期.被引用:期刊论文2次;硕博论文3次2003年论文 胡卫平、孟 进.中学科学分组实验教学的心理分析.学科教育,2003年第1期.(2003年1月)被引用:期刊论文1次。17.胡卫平.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小学校长,2003年第4期.(2003年4月)18.胡卫平、张争宽.中学科学规律教学的心理分析.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第5期.(2003年5月)被引用:期刊论文2次。19.胡卫平、王保祥.科学创造性思维分析.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4期。(2003年7月)被引用:期刊论文3次;硕博论文1次20.胡卫平.中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心理分析及能力培养.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第8期(2003年8月).21.Chongde Lin, Weiping Hu, Philip Adey & Jiliang S The influence of CASE on Scientific Creativity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SSCI), 2003年第2期(2003年6月)(第33卷),143-22.胡卫平 林崇德 申继亮.英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发展研究.心理科学,2003年第5期(第26卷)2003年9月。被引用:期刊论文15次;硕博论文7次23.胡卫平、韩琴.国外对青少年创造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10期。(2003年10月)24.胡卫平。物理问题解决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人大复印资料(中学物理教与学)G36,2003年5月。 胡卫平、林崇德.青少年的科学思维能力研究.教育研究,2003年第12期。26.胡卫平.提高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咋办.中国教育报,2003年12月13日教育科学版。2004年论文27.胡卫平.中英青少年科学创造力培养的比较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年第4期。33-37页。被引用:期刊论文4次;硕博论文9次 胡卫平 朱晓民 丰向日。山西省民办普通高中现状调查研究(上)——概况与成效。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4期 23-26页。被引用:硕博论文1次。 胡卫平。国外思维培育的理论与实践。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总第168期),18-23页。2004年5月。被引用:硕博论文8次30.胡卫平。中学生科学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第5期(总第111期),40-42页。2004年5月。被引用:硕博论文1次 胡卫平 丰向日 朱晓民。山西省民办普通高中现状调查研究(下)——问题与建议。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5期, 第26-29页。被引用:期刊论文1次32.胡卫平。科学规律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科教育,2004年第6期,35-38页。2004年6月。被引用:期刊论文8次,33.胡卫平、胡耀岗。教师教育发展与师范院校课程改革。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127-131页。2004年7月。被引用:期刊论文1次;硕博论文7次。34.胡卫平。科学概念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9期,44-47页。被引用:期刊论文1次;硕博论文2次。35.张宏、胡卫平。物理规律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3期。43-45页。被引用:硕博论文2次36.Hu Weiping, Philip Adey, Shen Jiliang, Lin Chongde。The comparis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it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dolescents。Acta Psychological Sinica,2004(6)。被引用:期刊论文4次;硕博论文2次37.韩 琴、胡卫平。儿童青少年创造性倾向的发展研究。远东高教学刊,2004年第3期(04年9月)。38.胡卫平、刘建伟。概念转变模型: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发展与修正。学科教育,2004年第12期,第34-38页。(04年12月)被引用:硕博论文16次2005年论文39.胡卫平 韩琴 温彭年 李金碧。小学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报告。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2期 被引用:期刊论文13次;硕博论文22次。40.韩琴 胡卫平。小学生创造性文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第3期 被引用:期刊论文1 次;硕博论文 2次。41.韩 琴胡卫平 邹玉敏。 中小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及其培养。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 被引用:硕博论文2次。42.刘建伟 韩琴 胡卫平。中学生的相异构想及其转变策略。教育科学研究, 2005年第8期被引用:期刊论文2次;硕博论文2次。43.孙枝莲 胡卫平 温彭年 李金碧。山西省初中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报告。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7期。被引用:期刊论文5次;硕博论文5次。44.胡卫平 丰向日。 山西省县级教育支持系统现状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12期。45.孙枝莲 胡卫平。新课改下的教育教育观念现状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8期。被引用:期刊论文1 次;硕博论文1次。46.严文法 胡卫平。国外概念图的研究进展。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被引用:期刊论文8次;硕博论文13次。47.Hu Weiping, Philip Adey, Shen Jiliang, Lin C The comparis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creativit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48.Han Qin, Hu W The development study of pupils’ creative question-ask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SSCI期刊), 2004, 39(5/6)2006年论文49.胡卫平.论基础教育中科学创造力的培育.基础教育参考,2006年第1期。被引用:期刊论文1 次;硕博论文1次。50.胡卫平 郧海丽.学思维活动课程对初中生创造力影响的实验研究.教育科学,2006年第2期。被引用:硕博论文1次。51.胡卫平 韩 琴.国外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年第3期.被引用:期刊论文1 次;硕博论文3次。52.胡卫平 韩琴.小学生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研究.心理科学,2006年第4期。944-946。被引用:硕博论文2次。53.胡卫平 胡耀岗 韩琴.青少年语文创造力的发展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第3期,70-74。54.胡卫平 杨环霞.普通高师院校大学生科学素养和对科学技术态度的调查与分析.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146-148。被引用:期刊论文3次;硕博论文2次。张孝义 程素萍 胡卫平.元认知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被引用:硕博论文1次。张孝义 秦金亮 胡卫平.职业自我效能的价值及其培养.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被引用:期刊论文1次;硕博论文4次。张孝义 胡卫平 程素萍.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2007年论文58.韩琴 胡卫平 周宗奎。国外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37-42。被新华文摘题录转载。被引用:期刊论文 3次;硕博论文2次。59.胡卫平 韩琴。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3期,58-63。被引用:硕博论文1次60.胡卫平 张淳俊。跨学科概念图创造能力与科学创造力的关系。心理学报,2007年第4期,39(4):697-705。被引用: 硕博论文1次 韩琴 胡卫平。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4期。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G36《中学物理教与学》2007年第8期全文转载;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研究》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62.刘建伟 胡卫平。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8期,127-130。63.韩琴 胡卫平。小学生创造性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研究。心理学探新,2007年第4期,59-63。64.胡卫平、李瑞芳。学前儿童解决算术应用题能力的培养研究。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102-105。65.胡卫平。科学教育的研究趋势与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2007年第4期。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要转载(2008年第2期)被引用:期刊论文 1次。2008年的论文66.胡卫平 陈明.新旧科学课程对初中生科学抽象思维能力影响的比较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年第1期,62-66。被中国教育前沿全文转载。67.胡卫平 李海燕 秦亚平.小学1-4年级学生思维能力测验的初步编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第1期,1-5。68.胡卫平 师全真 马红艳.身心康宁理论研究述评.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132-135。69.胡卫平 杨环霞.新旧科学课程对初中生科学素养影响的比较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3期,58-61。70.胡卫平.“基础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系列之四: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人民教育,2008年第11期,7-10。71.胡卫平 刘建伟.科学概念转变的心理机制研究.心理科学,2008年第5期,1222-1224。72.胡卫平 卫 妍.新旧课程对初中生语文思维能力影响的比较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7期,88-92。73.胡卫平.提高整体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学思维”活动课程的设计与教学.中小学校长,2008年第9期,36-38。74.HU Weiping, CHEN 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ffect of new and old science curriculum o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bstract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2008, 3 (4):493-503。75.杜艳芳 胡卫平.“学思维”活动课程对7~8岁儿童图形思维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教育探索,2008年第12期。76.韩琴 周宗奎 胡卫平.课堂互动的影响因素与教学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16期。被引用:期刊论文 3次。77.张孝义 胡卫平.自我效能对于创造力研究的价值.皖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2009年部分论文 Mingxin Liu, Weiping Hu, Shi jiannong and Philip A Gender Stereotyping and Affective Attitudes Towards Science in Chinese Secondary School 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009, (1):1- 严文法 胡卫平.国外青少年科学推理能力研究综述.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年第5期。胡卫平 单欣欣.学思维活动课程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9期。胡卫平 王兴起.情绪对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心理科学,出版中

(截至2011年6月)一、专著、教材(独著、合著、主编、参编) 刑法学(法大简明教材,第四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刑法学(法大精品教材,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 罪犯风险评估与管理——加拿大刑事司法的视角,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1月版。 犯罪学教科书(本校教材,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 中加社区矫正概览,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版。 犯罪学(统编教材,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7月版。 刑事执行法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 Handbook of Restorative Justice, Willan Publishing 中国监狱学会20年(1985-2005),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版。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商务印书馆2005年12月版。 限制对人身自由的限制——中国行政性限制人身自由法律处分的法治建设,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版。 刑法概论(教材),中国长安出版社2004年5月版。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批准与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4月版。 外国监狱制度概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中英量刑问题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版。 中国刑事司法制度与改革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5月版。 监狱法学(北大教材,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中国监狱改革及其现代化,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7月版。 中国预防犯罪通鉴,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5月版。 监狱学总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六害”治理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8月版。 监狱法学(本校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版。 市场经济条件下犯罪与对策,群众出版社1995年4月版。 中国犯罪原因研究综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贪污贿赂罪的原因与对策,群众出版社1992年5月版。二、论文(包括合著) 刑事法治:精妙与局限之间如何坚守,《人民检察》2011年第11期。 恢复性司法理论与实践,《刑事司法指南》2010年第3集,法律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被剥夺自由人的人格尊严与待遇——《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0条评析,载《刑事诉讼法学前沿问题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版。 监狱行刑需要妥善处理的几个关系,《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社区矫正概念的反思与重构,《犯罪与改造研究》2010年第2期。 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对罪犯教育感化的影响及其现代启示,《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10期。 社区矫正:用语的改变与意义的翻新,载《犯罪、刑罚与人格——张文教授七十华诞贺岁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 中国法治30年——监狱法篇,载《中国法治30年:回顾与展望》,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版。 监狱工作社会化的作用与中国实践,《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罪犯探亲:对罪犯权利的人性化回应,《人民公安报》2008年7月9日第4版。 当前中国监狱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韩文),《矫正研究》(韩国)2008年(总第39号)。 恢复性司法视角下之少年司法构建,载《恢复性少年司法理论与实践》,群众出版社2007年7月版。 减刑制度的价值分析及其改革思路,《中国司法》2007年第1期。 恢复性司法理论与实践在中国的发展,《犯罪与改造研究》2006年第12期。 监狱学教学:寂寞与辉煌的变奏,《犯罪与改造研究》2006年第4期。 构建和谐社会下的多元视角:监狱与社会关系的重新审视与探讨,《犯罪与改造研究》2006年第2期。 开放式处遇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中国监狱学刊》2006年第1期。 中国法制建设与人权保障,载《新世纪中国人权》,团结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我国假释制度之改革与完善,载《纪念监狱法施行十周年文集——回眸十年读华章》,法律出版社2005年8月版。 我看累犯不得假释,《法制日报》2005年5月29日第3版。 严打的刑事政策分析,载《刑事一体化与刑事政策》,法律出版社2005年3月版。 论放逐刑,《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恢复性司法的积极意义,《法制日报》2004年10月28日第7版。 建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社区文化机制,载《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司法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青少年犯罪研究会2004年8月正式出版。 惩罚和教育改造罪犯是监狱的双重使命,《检察日报》2004年3月31日第8版。 以罪犯为本体,《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第3期。 我国缓刑制度之改革与完善,《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第2期。 理性认识恢复性司法的预防思想,《检察日报》2004年1月20日第6版。 监狱学研究的方法论,《中国监狱学刊》2004年第1期。 罪犯权利观的现实指导意义,《法制日报》2003年12月26日第3版。 中国监狱改革之基本构想,载《刑事一体化的本体展开》,法律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社区矫正是有益尝试,《人民日报》2003年9月5日第5版。 为什么要保护罪犯的权利,《法制日报》2002年10月22日第12版。 中国的劳动教养制度及其改革,《日本札幌学院法学》第19卷第1号(2002年9月)。 学者视野中的中国特色监狱制度,《犯罪与改造研究》2002年第9期。 劳教司法化是大势所趋,《法制日报》2002年5月29日第3版。 刑事执行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综述,《犯罪与改造研究》2002年第5期。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原因及对策,载《法大刑法学研究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禁止奴役和强迫劳动,《犯罪与改造研究》2002年第4期。 禁止酷刑,《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2期。 刑罚轻重的根据,《政法论坛》2002年第2期。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借鉴价值,《安徽职业警官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监狱工作与监狱立法,《犯罪与改造研究》2000年第5期。 把犯罪预防的措施落实到基层,载《走向21世纪的“枫桥经验”——预防犯罪实证研究》,群众出版社2000年3月版。 中国监狱现代化的方法论选择,《政法论坛》1999年第5期。 新世纪中国监狱定位问题初探,《犯罪与改造研究》1999年第5期。 监狱工作与监狱理论研究20年改革述评,《犯罪与改造研究》1999年第第1-2期。 理性化及其局限——监狱行刑观念的价值定位,载《刑事法学要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8月版。 现代化、监狱现代化与现代化文明监狱,《犯罪与改造研究》1998年第7期。 我国现行监狱工作方针的价值基础,《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年第2期。 监狱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启示,《法律科学》1997年第5期。 监狱效能与宏观环境,《政法论坛》1997年第4期。 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与刑事立法一体化,《中国监狱学刊》1997年其4期。 世纪之交的中国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贪污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载《反贪污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红旗出版社1996年9月版。 论行刑社会化,载《监狱学概论参考资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版。 “行刑社会化”概念探析,《江西法学》1992年第3期。三、主编文集 恢复性司法论坛(2007年卷,总第三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恢复性司法论坛(2006年卷,总第二卷),群众出版社2006年1月版。 恢复性司法论坛(2005年卷,总第一卷),群众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0年9月第29卷第5期

青春期、新婚期、孕产期、哺乳期、更年期

青春期,新婚期,孕产期,育儿期,更年期。考试内容按照教科教材内容,这个才是正确的。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2020年10月第12卷第5期封面

能不能电子邮箱投稿吗

国内杂志一般都只有一个一作,跟编辑说说好话或许会给两个一作,但中文期刊影响力太小,第二个一作基本就是二作了,所以编辑很多情况下不会同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辑部 成立于1981年,1989年改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现出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英文版);曾出版《中西医结合》(日文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韩文版)。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修稿过程中不应再做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下方,并注明通讯作者的姓名、通信地址、电话、传真及E-mail地址。作者单位须写全称(包括具体科室、部门)并注明省份、城市和邮政编码。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论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或致谢者,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