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放射分析与核化学杂志官网网址

发布时间:

放射分析与核化学杂志官网网址

肖伦 放射化学家。 四川郫县人。 193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 1951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博士学位。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同位素学会名誉理事长。在博士论文中发现了钽-183、钽-185和钨-185m等新的核素。在美国国立石油能研究所从事表面化学研究, 发现了聚氧乙烯肖伦----放射化学家肖伦(1911年12月15日—2000年11月15日),出生于四川郫县。放射化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7年加入九三学社。肖伦于1911年12月15日出生于“天府之国”的四川省郫县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前清秀才,母亲知书识礼,肖伦成长于有良好教养的家庭之中。肖伦自幼聪颖勤奋,爱好读书,幼年读私塾时已能作诗答对。1923年,肖伦从私塾考入成都大成中学。1926年中学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成都大学理科预科,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中途因病休学,至1939年才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同年,考取北京大学生物系研究生。一年后放弃研究生的攻读,回四川集资办酒精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这件事震惊世界,也震动了肖伦的心灵,他立志要发展中国的原子能事业,中国也要生产原子弹。于是,在1946年他决定出国留学,学习有关原子能科学技术,并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考取自费留美。1947年赴美国,进入伊利诺大学攻读放射化学。1948年获得伊利诺大学硕士学位。1951年,肖伦以发现几个新的放射性同位素为论文内容,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博士学位。肖伦在研究工作中,曾以22兆电子伏的γ射线轰击富集的稳定性核素,通过(γ,n)或(γ,p)反应,根据反应产物核的半衰期、辐射能量、自旋、比较寿命对数值(log ft)、衰变纲图等,发现了185mW,183Ta,185Ta等几个新的放射性同位素。183Ta是由184W(γ,p)183Ta生成,185Ta则由186W(γ,p)185Ta得来。肖伦发现用γ射线轰击靶子186WO3时,除得到46分钟半衰期的185Ta外,还有更强的、半衰期约为2分钟的β放射性。他又用γ射线轰击与186WO3相同重量的184WO3,也得到这种短半衰期的β放射性,不过要比从富集186WO3得到的弱得多。他认为这不像英国F�D�S�布特门特(Butement)所设想的来自通过16O(γ,n)反应生成的15O,而像是从富集184W钨靶中的低丰度186W通过(γ,n)而来的一种放射性。15O发射β+,从(γ,n)得到的贫中子放射性应发射β-。肖伦通过竖立计数器的垂直面即水平面上加一磁场,从β的偏转取向证实了那不足2分钟的短半衰期放射性为发射转换电子的185mW。为了证明无误,肖伦用富集的184WO3在反应堆中用热中子辐照1—2分钟,184W通过(n,γ)反应主要生成了185mW,而生成的75天半衰期的185W则微乎其微,从而进一步证实了他的看法。185mW的半衰期当时测定为1�85±0�15分钟,现定为1�7分钟。获得化学博士学位之后,肖伦转到伊利诺大学物理系做核科学研究。他当时在世界上最大的加速器上以γ射线轰击水银得到放射性的金-201,可谓中国第一个成功的“炼金师”。不久之后,肖伦到美国矿务局从事应用放射性示踪剂于石油的二次开采方面的研究工作。当时,在石油的二次采油方法中,有一种是利用表面活性剂溶液去排代岩层上附着的石油。肖伦利用放射性标记的表面活性剂来研究其吸附及排代性质。非离子型洗涤剂是当时认为最适宜的表面活性剂。他分别用放射性示踪法、分光光度法、表面张力法来研究非离子型洗涤剂的吸附。结果表明彼此不完全相同,但大体相近。这说明放射性示踪法是可以用来研究非离子型洗涤剂的有关吸附的。在应用表面张力的研究中,肖伦发现了非离子型洗涤剂的分子胶团在水溶液中带有正电荷这一重要反常现象。这一结果常为专著及文献所引用。1955年,肖伦放弃在美国优厚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回到祖国。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二机部401所、核工业总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继续从事放射化学和放射同位素的研究工作。肖伦对放射性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系统学的研究。他发现,母体半衰期从小于子体半衰期增长到等于和大于、乃至趋于无穷大时,总曲线经过一个直线阶段的变化从凸向X轴变为凹向X轴、以至平行于X轴。当母体半衰期为子体半衰期的1/2时,总曲线为一直线,而不是小于子体半衰期时的凸向X轴。当母体半衰期大于1/2子体半衰期,但仍小于子体半衰期时,总曲线均凹向X轴而不凸向X轴。只有母体半衰期小于1/2子体半衰期时,总曲线才凸向X轴。他纠正了以往文献中的错误和文献中的不确切、不全面之处。肖伦与合作者对放射分析化学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多方面的工作。肖伦等于20世纪80年代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法测定出一些中药含有的必需微量元素。发现凉药如犀牛角、羚羊角及代用的水牛角中的必需微量元素,以锌的含量为最高;补药如黄芪、当归、人参中的必需微量元素,以铁的含量为最高。随后又以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法(PIXE)测定了30种中药(其中24种属补药)的常量及微量元素,并以非线性映照法(Non-linear Mapping Algorithm)进行处理,发现有20种补药在同一区域内,其中19种集聚在一起,另一种距离稍远;6种非补药则分散在另一区域内。补药与非补药虽然基本可以区分开,但有4种补药进入非补药的分散区。肖伦等又用多变数统计方法处理上述PIXE数据,按照多元平均试验法分析,在95%可信度内,此两类中药是不同的;以Q式簇团法分类时,除有4种中药不可分外,与非线性映照法的分类几乎相同。肖伦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还对南极冰的微量元素含量作过分析研究。南极洲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小的大陆,通过研究覆盖在它上面的不同深度的冰层,可以得到数千年、数万年的某些信息。肖伦等人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法分析了南极洛多姆冰帽430米深度的冰样中的14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5000年来其他大陆的环境污染对南极无多大影响。铁、铝等7种元素主要来源于地壳,而钠、镁则来源于海洋;另外5种具有挥发性的元素(或其化合物),其高富集系数可能是受高温过程(如火山、燃烧)影响的结果。这14种元素的富集系数与它们在南极大气中的富集系数相似,从而说明南极冰中的元素来自大气层。南极冰层中有关这些元素含量的情况反映了同一时期大气中相应元素的含量。这项工作是研究南极洲大气中元素的变化,以及其他大陆近代环境污染对南极洲有无影响的有意义的探索。肖伦积极倡导和推动同位素在理工医农的非核部门中的广泛应用,对这些部门开展同位素的应用已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他指导的项目“氚工艺研究、设计和生产”和“钋-210及其各种放射源的制备”,对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于1978年同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55年肖伦回到祖国后,主要的精力从事放射化学和放射性同位素的研究工作。同时,先后还担任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原子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兼科普委员会主任、核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兼同位素专业组组长、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会副理事长兼《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杂志第一副主编等职,并兼任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教授,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同位素学会理事长兼《同位素》杂志主编,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兼h职研究员,《核技术》杂志顾问。肖伦作为一位有重要贡献的放射化学家和我国放射性同位素事业的开创者,他对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一直寄予厚望。他的诗作:“君子兰前坐,搔头自漫吟。有子事未足,无官身不轻。事业惊天动地,勋名贯古今。老夫未作到,且待后中青。”确切地表达了他对中青年发展我国放射化学学科及各项科学事业寄予的厚望。2000年11月15日,肖伦院士病逝于北京肖伦院士主要论著1�R�B�Duffied,L�Xiao and E�N�Sloth,Radioactivities of 99Nb,185Ta and 185mW and the Relative (γ,n) and (γ,p) Cross Sections of 100Mo,Phys�Rev�,1950,79:1011�2�Lun Xiao,Gamma-Ray Induced New Radioactivities,Ph�D�Thesis,University of Illinois,Department of Chemistry,1951�3�L�Xiao,H�N�Dunning,A Comparative Study of Non-ionic Detergent Adsorption by Radiotracer,Spectrophotometric and Surface Tension Methods,J�Phys�Chem,1955,59:362~366�4�L�Xiao,H�N�Dunning and P�B�Lorentz,Cri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s of Nonionic Detergents,J�Phys�Chem�,1956,60:657~660�5�肖伦、顾华,放射性生长系统学的研究,原子能科学技术,1961,5:247~252。6�Lun Xiao,Linear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Artificial Radioisotopes with the Years,Nuclear Techniques,1988,11(10):25~26�7�L�Xiao,Y�H�Zhang,Y�G�Liu and J�F�Qin,INAA of Essential Trace Elements in Som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Presented at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uclear and Radiochemistry,Brighton,UK,July,1988:11~15�8�Y�G�Liu,Y�H�Zhang,G�O�Li and L�Xiao,Analysis of Trace Elements in the BHQ Ice Core,Law Dom,Antarctica,J�Glaciology,1988,34(118):297~300�9�Lun Xiao and Jun Fa Qin,PIXE Determination of Essential Trace Elements in Som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Biological Trace Element Research,1990,26:751~756�10�X�F�Zhang,J�G�Ma,J�F�Qin and L�Xiao,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reatment of PIXE Analysis of Som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J�Radioanal�Nuclear Chemistry,1991,151:319~325

1、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分析化学 3、化学学报 4、催化学报 5、无机化学学报 6、物理化学学报 7、有机化学 8、分析试验室 9、色谱 10、分析测试学报 11、化学通报 12、分子科学学报 13、分析科学学报 14、中国科学B辑,化学 15、化学进展 16、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17、分子催化 18、化学研究与应用 19、化学试剂 20、功能高分子学报 21、光谱实验室 22、合成化学23、人工晶体学报 24、感光科学与光化学(改名为: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5、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6、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SCI是科学杂志,里面不仅包括你所说的,还包括很多专业学科领域的。

部分收录

放射分析与核化学杂志官网

简单来说:物理是物质性的变化,而化学是机物,相对的反应。不同在于一个是粒子,一个光子的对比,会更加了解。

SCI是科学杂志,里面不仅包括你所说的,还包括很多专业学科领域的。

这个问题很特别阿,让我想到语文和数学的区别,物理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规律,而化学则是对构成物质的元素进行研究

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寻找各种序(orders)、对称性(symmetry)和对称破缺(symmetry-breaking)10、守恒律(conservation laws)或不变性(invariance)在物理学的领域中,研究的是宇宙的基本组成要素: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化学(chemistry)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化学”一词,若单从字面解释就是“变化的科学”。化学如同物理一样皆为自然科学之基础科学。很多人称化学为“中心科学”(Central science),它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放射分析与核化学杂志官网电话

O6/O7 化学/晶体学类核心期刊表1、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分析化学 3、化学学报 4、催化学报 5、无机化学学报 6、物理化学学报 7、有机化学 8、分析试验室 9、色谱 10、分析测试学报 11、化学通报 12、分子科学学报 13、分析科学学报 14、中国科学B辑,化学 15、化学进展 16、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17、分子催化 18、化学研究与应用 19、化学试剂 20、功能高分子学报 21、光谱实验室 22、合成化学23、人工晶体学报 24、感光科学与光化学(改名为: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5、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6、核化学与放射化学这些都是核心期刊。

可以查的 给我留言吧

这个有很多杂质,很多啊,你百度下就知道了。。。。。。

you!

放射分析与核化学杂志官网下载

题型,找份模拟卷看。生物好拿下,化学,重点,化学平衡,水的电离,原电池,电解池。氧化还原,大题有机推断必有,水平低的理综最好是吧物理大题省了,物理往往做一大堆没一个对的,不过大题第一问也是相当简单会多少写多少,考场留心,能抄的,要注意

如果你的要求这么低的话,就试着做些化学元素周期表和氧化还原反应方面的题吧。

化学还真得有人指导才行不然死背太难!

20世纪初,随着天然放射性的发现,就开始探索将天然放射性核素用于分析化学中,以简化操作、提高分析的灵敏度。1912年G赫维西等人首次用放射性铅(210Pb)作指示剂测定铬酸铅的溶解度。1925年R埃伦伯格以放射性铅(212Pb)作指示剂用沉淀法分析天然铅。1932年赫维西等人为了测定花岗岩中的微量铅,在分析样品之前,向样品溶液中加入已知比活度的放射性铅,用同位素稀释法进行铅的分析,得到满意的结果。所有这些都为放射性指示剂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条件。随后在萃取、沉淀、吸附、滴定、蒸发等分析操作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1934年F约里奥-居里和I约里奥-居里发现人工放射性,E费密等人又提出在热中子作用下几乎所有元素都能感生放射性。1936年赫维西和H莱维首次利用(n,γ)核反应,成功地分析了氧化钇中的镝和氧化钆中的铕等杂质,开辟了活化分析的新领域。随后,1938年GT西博格等人第一次进行了带电粒子活化分析。随着反应堆和各种加速器的建立,多道谱仪的不断改进和微处理机的推广运用,活化分析得到飞跃的发展。50年代开始又逐步发展和完善了利用核现象的微量分析技术(即核分析技术)。其中有通过正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来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正电子湮没技术、原子核无反冲的γ射线共振吸收──穆斯堡尔效应──的应用,还有离子束背散射分析、核反应分析、沟道效应的应用和70年代发展起来的粒子激发 X射线荧光分析等。放射分析化学由于具有灵敏度高、取样量小、可以不破坏样品等优点而受到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

放射分析与核化学杂志电子版官网

肖伦(1911-2000)放射化学、同位素技术专家。郫县人。193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1年在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院士)。

放射成因及核反应机理自然界产生稀有气体的天然核过程可以归结为:元素形成阶段核聚变反应产生的太阳系原始稀有气体组分(原始成因);放射性衰变及其过程中诱发的核反应(放射性成因)和宇宙射线作用下产生的核反应(宇宙射线成因)。这3种过程中形成的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差异明显(表2-4)。表2-4 不同成因的轻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据王先彬,1989)(1)氦岩石和矿物中的4He可以由铀、钍衰变产生:同位素地球化学天然3He可能由下述反应产生:同位素地球化学3He/4He值变化很大,含锂矿物中3He/4He高达2×10-5,而铀、钍矿物极低(<10-8)。(2)氖放射性成因21Ne和22Ne是由(α,n中子)和(α,p质子)核反应引起的,主要是氧的18O(α,)21Ne反应,也可能有其他核反应的影响,如24Mg(α,n)21Ne,矿物中过剩22Ne则可由下列核反应产生(Wetherill,1954;Sharif-Zade et ,1972):同位素地球化学(3)氩40K衰变(K层电子俘获)形成40Ar;38Ar可由核反应35Cl(α,p)38Ar产生;36Ar则可能由核反应35Cl(n,γ)36Cl→36Ar产生,诱发核反应的中子来自宇宙射线(Sinclair and Manuel,1974)。(4)氪在陨硫铁和地球富硒矿物中的放射性成因83Kr,先是由82Se俘获中子形成83Se,再经双β-衰变(Alexander et ,1968;kirsten and Muller,1969;Srinivasan et ,1973)形成83Kr:同位素地球化学79Br和81Br俘获中子生成80Kr和82Kr:79,81Br(n,γ,β-)80,82Kr此外,238U和已经灭绝的244Pu也能自发裂变产生83Kr、84Kr和86Kr。(5)氙陨石中的放射性成因129Xe可由129I经β-衰变而成:129I(β-)129Xe月球上较高的131Xe可能是由130Br俘获宇宙射线产生的二次中子作用的产物(Kaiser and Berman,1972;Berman and Browne,1973):130Ba(n,γ)131Ba(EC)131Cs(EC)131Xe(EC表示电子俘获)碲矿物中的128Te、130Te可衰变形成128Xe、130Xe和129Xe、131Xe:128,130Te(β-,β-)128,130Xe128,130Te(n,γ,β-,β-)129,131X天然物质的同位素组成任何一个样品中的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都是它所经受的复杂物理和核过程的记录,同时,也保留着初始状态的同位素标记特征。不同稀有气体元素在天然物质中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如下:(1)氦陨石中含有宇宙成因的氦,其同位素组成与陨石的化学成分(靶核)以及被宇宙射线照射的条件有关。宇宙成因的氦的丰度和经验的产生率相结合可用来计算陨石的暴露年龄。L-球粒陨石在平均屏蔽条件下的产率(Cressy and Bogard,1976)为P3He=(44±14)×10-8cm3/g·Ma陨石中俘获的氦组分可区分为太阳型(A型:俘获的太阳风粒子)组分和行星型(B型:相对于太阳型组分富集重的稀有气体)组分,它们的3He/4He值分别为(97±40)×10-4和(43±40)×10-4(Jeffery and Ander,1970)。月球土壤中占优势的俘获氦是太阳氦,由于饱和程度、扩散等的影响以及宇宙成因和放射性成因组分的量的变化,3He/4He值变化较大。大气中氦的浓度和同位素组成是固体地球脱气和从大气热逸失之间的动力学平衡的产物。氦在大气中的平均保留时间为Ma(百万年)量级,其3He/4He值为(399±013)×10-6(Mamyrin et ,1970)。天然物质的氦同位素组成是各种气源气体和核过程产物及分馏效应混合作用的结果。各天然样品中3He/4He值的变化如图2-5所示。地球各固体圈层(下地幔、上地幔、地壳)或各类岩石、矿物中的3He/4He值的演化总是与其形成时的初始值、放射性元素含量和形成时间有关。大气、地壳、上地幔和下地幔中的3He/4He平均值分别为4×10-6、2×10-8、2×10-5和5×10-5;地壳值最低,下地幔最高。大气中的3He/4He平均值居中,一般认为是地壳、地幔去气混合的结果。图2-5 自然界氦同位素分布(据王先彬,1989)(2)氖化学组成相同的普通球粒陨石,在正常宇宙射线照射下,宇宙成因的20Ne/22Ne≈8,21Ne/22Ne≈9。当靶元素以钠占优势时,宇宙成因的21Ne/22Ne值减小到34±4(SmithandHuneke,1975)。在所有的俘获氖组分中,21Ne的同位素丰度最小,与其他两个同位素相比,宇宙成因21Ne更容易被探测到,因而通常用宇宙成因的21Ne进行宇宙射线暴露年龄的计算。地球天然物质的氖同位素分析结果见图2-6,由(α,n)和(α,n)反应所增加的21Ne和22Ne将使氖的组分向左下角移动。地球样品中的氖,大多数是大气氖加上可变量的21Ne和22Ne构成的混合物。图2-6 地球天然物质氖同位素图(据王先彬,1989)大气中20Ne/22Ne值为8,而MORB中其比值通常在10~13之间,鉴于太阳风中2ONe/22Ne比值高达8(Murer等,1997),地幔中存在太阳源Ne已成共识(Allegre,1993;Farley,1993)。Al-legre(1993)基于平流层宇宙尘埃20Ne/22Ne值,提出了微陨石体俯冲模式(Anderson在同一时期,也提出了类似模式)。而更多的学者倾向于地球Ne异常源于太阳的观点,认为现今所观察到的Ne异常是太阳、大气和地幔三者的混合,但对其成因机理尚有争议。20Ne/22Ne比值,在大气、地壳、上地幔和下地幔源区中分别为8、0、12和13左右。(3)氩普通球粒陨石中宇宙成因氩的36Ar/38Ar比值约为7,铁陨石的36Ar/38Ar值常常接近6。由于放射性成因40Ar的掩盖,要确定宇宙成因的40Ar/36Ar值十分困难,仅能从铁陨石推导出宇宙成因40Ar/38Ar值为18~23。在俘获气体的组分中,38Ar的丰度最低,因而通常采用宇宙成因38Ar计算宇宙射线暴露年龄。陨石俘获氩的36Ar/38Ar值变化很小,仅有百分之几。太阳型俘获组分的36Ar/38Ar值为30~35(Eberhardt et ,1972),行星型组分的相应比值为20±06(Weber et ,1976)。火星大气的40Ar/36Ar≈3000(Owen et ,1977),大约为地球大气的10倍。地球大气的36Ar/38Ar值为35,与陨石俘获氩的值非常近似。大气氩的40Ar/36Ar值为6,基本上为一常数值,通常认为是从固体地球脱气形成的。地壳岩石、矿物中的40Ar的增长,与它们之中的40K的K层电子俘获衰变和含K量有关。地壳物质的平均值>5;地幔物质中的40Ar/36Ar值较高,有些达4000~12000之多(Staudacher,1990;Poreda等,1992a),这样高的“过剩氩”,至今难以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