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新闻记者投稿经验介绍怎么写

发布时间:

新闻记者投稿经验介绍怎么写

可以去雪域传媒。他们做网络发稿这块做了很多年了。手上媒体资源多,因为是一手的,所以价 格也相对会便 宜很多,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效率高,一旦出现问题都能及时解决能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 务。

新闻稿的范例、格式、注意事项!各位报道联络员:首先感谢大家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为新华社新疆分社积极供稿,使我们的报道面更广、内容更丰富,但在日常的编辑稿件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常见的,且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会议稿、检查稿、工作稿多;新闻稿件要素不全,缺少背景;突发事件报道不及时等,图片也存在上述问题。现将稿件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汇总如下以共勉。另,新华社稿件亦有它不同的要求与格式,现一并通报大家。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新华社新疆分社的工作,在对稿件的探讨中共同提高。谢谢! 通联室 2005年8月3日新闻稿见规范性表述1、今日新闻使用具体日期(1)今日新闻稿件中,不用“今天”,而应使用“X日”,“X日”之前一般不加“X月”。“昨日新闻”的发稿格式比照执行。(2)关于“X日”在导语中的表述:按新华社发稿习惯,表示新闻件发生时间的“X日”,一般不作为导语的第一个词使用,如:一般不用“X日,某某人在某某场合说,”,而要用“某某人X日在某某场合说,……”。 2、交代新闻来源稿件中除非常特殊的情况外,应尽量不用“匿名新闻来源”。稿件中要尽量减少使用“据悉”、“据透露”这类容易使人半信半疑的用语,而使用“记者从XX处获悉”“据XX透露”。 3、 关于“此间”的用法尽管电头中己包含事件发生地的地名,但是,电头地名可能是大范围的地名,而且“此间”的表述也不便于广播电台、电视台口播时使用,因此,要尽可能指明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例:不要用“某某画家的100遗作X日在此间拍卖”,而要说“某某画家的100幅遗作X日在苏州拍卖”。 4、关于新闻稿件中记者自称 消息作者(个人)在稿件中出现时一般不使用“我”,而一般使用“记者”。通讯中使用“我”有时能够产生生动的效果。新闻稿件中不要使用“本社记者”“我社记者”,而应使用“新华社记者”。5、连续使用两个以上书名号、引号 连续使用两个以上书名号、引号时,因书名号、引号本身已起到间隔作用,书名号、引号之间可不加顿号、逗号等。例:“此稿件视角独特,被《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羊城晚报》《大众日报》《深圳特区报》等媒体和网站广泛采用。” 6、温度的标示 一般使用摄氏温标标注温度单位。“摄氏度”应连用,不能分写。如:“8日的气温下降到零下3摄氏度。”不要使用“8日的气温下降到摄氏零下3度。”7、隐去真实姓名 在新闻稿件中,涉及如下报道对象时,不宜公开报道对象的真实姓名:1、犯罪嫌疑人家属;2、涉及案件的未成年人;3、涉及案件的妇女、儿童;4、采用人工受精等辅助生育手段的孕、产妇;5、严重传染病患者;6、精神病患者;7、被暴力胁迫卖淫的妇女;8、艾滋病患者;9、有吸毒史或被强制戒毒人员。稿件中可使用报道对象姓氏加某字的指代,如“张某”“李某”。不宜使用化名。8、对残疾人不能使用带有歧视性的蔑称 在报道中,不能将“残疾人”称为“残废人”,不能将“盲人”称为 “瞎子”,不能将“聋哑人”称为“聋子”“哑巴”,不能将精神病患者称为“疯子”,不能将智力障碍者称为“傻子”“呆子”“弱智”。在一些非引用不可的对话中无法回避这些蔑称时,应使用单引号。9、关于铁路“上行、下行” 我国铁路列车在干线上朝着首都方向行驶、在支线上朝着连接干线的车站行驶,叫做上行;反之叫做下行。写稿时应尽可能注明干、支线上较大站的具体站名。例:“京九铁路南段下行线l 5日2 3时4 5分恢复通车。江西境内从定南开往赣州的5 7 0 6 4次支线货车成为恢复通车后第一辆通过京九铁路南段的列车。”10、左岸、右岸 面向水的流向,左侧江(河)岸为左岸、右侧为右岸。这一术语并不利于普通读者理解江(河)流韵流向以及一些非东流江(河)流的方。因此,在报道中应尽可能用东南西北的方位概念来描述,即“东岸”“西岸”“南岸”“北岸”。新闻稿件中易出错的词1、请注意“行驶”和“行使”的区别,查《现代汉语词典》1409页,行驶:车、船行走,列车向南行驶,长江下游可以行驶万吨轮船。行使:执行;使用职权等,行使国家主权,行使公民权利2、不要把“酝酿”错写成“蕴酿”,查《现代汉语词典》1562页,酝酿: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酝酿候选人名单;大家先酝酿一下,好充分发表意见。3、不要将“天分”错写成“天份”,查《现代汉语词典》1243页,天分:天资。无“天份”的提法。4、不要将“三驾马车”错写成“三架马车”,查《现代汉语词典》610页,驾:使牲口拉车或农具,两匹马驾着车,驾着牲口耕地;驾驶;驭;驾御;驾辕。5、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简称商务部,不要把“商务部”错写成“商业部”。6、不要将“食不果腹”写成“食不裹腹”。查《现代汉语词典》483页,果腹:吃饱肚子,食不果腹。查《现代汉语词典》484页,裹: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包裹好的东西;为了不正当的目的把人或物夹杂在别的人或物里面。7、不要将“指手画脚”写为“指手划脚”。查《现代汉语词典》1620页,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8、不要将“帐篷”写为“帐蓬”。查《现代汉语词典》1587页,帐篷: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的东西,多用帆布、尼龙布等做成。查《现代汉语词典》960页,蓬:飞蓬;蓬松;量词,一蓬凤尾竹。9、不要把“过度”错写成“过渡”。查《现代汉语词典》485页,过度:超过适当的限度,过度疲劳、过度兴奋。过渡: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过渡时期、过渡地带。 10、不要将“舷梯”写为 “弦梯”。查《现代汉语词典》1365页,舷梯:上下轮船、飞机等用的梯子。11、不要把“剧痛”错写成“巨痛”,查《现代汉语词典》685页,剧:猛烈;厉害、剧烈、剧饮、剧变、病势加剧、剧痛。12、不要把“虎视眈眈”错写成“虎视耽耽”,查《现代汉语词典》534页,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很简单,首先确定你写的是什么类型的文章:一般征稿函里有题材、字数、配图、排版的要求。如果你写的是小故事,那就投故事会之类的杂志;如果你写的是心灵鸡汤或者感情文,那就投自媒体平台;如果你写的是长篇网文,那就找个网文平台自注册成为作者。邮件的标题栏写上稿件类型+字数+文章标题就可以了,主要看征稿函怎么要求的。征稿信息、投稿邮箱在公众号【文字收购站】找。它是专门服务作者的公众号,最全的征稿信息平台。

要看你写的是什么文章了,是通讯稿,还是侧记,还是人物特写等等题材不管写什么文章记住要写明确的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了什么事,结尾要让别人看完一篇文章就会觉得整件事说清楚了,内容一定要突出重点,切忌啰嗦。如果是上校刊的文章,开头可以是(本报讯)··· 这是我在学校做校园记者学到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到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哦。

新闻记者投稿经验介绍

要看你写的是什么文章了,是通讯稿,还是侧记,还是人物特写等等题材不管写什么文章记住要写明确的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了什么事,结尾要让别人看完一篇文章就会觉得整件事说清楚了,内容一定要突出重点,切忌啰嗦。如果是上校刊的文章,开头可以是(本报讯)··· 这是我在学校做校园记者学到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到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哦。

一定要想办法到一家报社去真正体验感受,做记者腿要勒,眼要活,手要快,只有真正实战了,才能积累新闻采访经验。新闻评论是新闻行业比较深层次的写作。建议初入新闻行业者不要从学写评论开始,没有一线采访的生活体验,没有一定广博的知识积淀,是写不出好评论的。你可以了解一下,凡是在报社能挂上“本报评论员”的不是领导,就是有着丰富社会历练的老记者转过去的。如果初入门者就写新闻评论,一是容易造成眼高手低,心中纵有千言不知怎么表达形成文字,二是由于知识经验的欠缺与不足,也写不出多有深度和广度来。(当然奇才除外)如此以来,并不利于个人的长期发展。如果要入新闻行业,也要像其它行业一样,有一个比较长远的规划。要想好好在这个行业发展,一般顺序为记者、编辑、评论员、责编。每个职位又都有着自己的境界。能一辈子做到高级记者,也是人生的一大荣耀。

首先,你投的是报纸上公开的邮箱还是责任编辑的邮箱?报纸公开的邮箱每天都爆满,其实是个摆设,责编是很少会去看的;最好的办法是联系责编,直接投责编的邮箱,一个报社只联系一个责编,因为报社也讲派系的,不要站错了队;直接投责编的邮箱,最好能直接和他联系,或者打电话给他请教问题,不要在他休息在家的时候打,责编也是人;或者直接上报社去找他;和责编搞好关系,能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指点。 你晚上十一点半投稿,没人会在家还保持工作状态,一般会在第二天到一星期内见报,能直接和责编联系最好,如果不是,过了一星期就另投吧。

个人建议:如果自己没有写作的经验还不如找家新闻传播机构代笔,就像“ 文芳阁传媒 ”这样的网络公关公司,是按字数收费的,500字50元、1000字100元,写好后还可以付点费用让他们把你的软文广告发布在各大媒体上呢。

新闻记者投稿经验介绍稿

新闻稿的写法被称作是"倒金子塔",也就是最重要的、你想表达的新闻重点放在文章的开头,例如:据XX报消息,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新修订的《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出台。新《标准》提高了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进一步强化了软件管理。这段是新闻想要说的主要内容,至于标准的内容、意义等就放在后面慢慢阐述。

是新闻类的吗?记者的稿件一般要有标题,没有特殊的格式要求,题材应该根据内容而定,记者一般写的是新闻啊,主要是说清事件,有一定的评论,感受

新闻稿的范例、格式、注意事项!各位报道联络员:首先感谢大家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为新华社新疆分社积极供稿,使我们的报道面更广、内容更丰富,但在日常的编辑稿件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常见的,且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会议稿、检查稿、工作稿多;新闻稿件要素不全,缺少背景;突发事件报道不及时等,图片也存在上述问题。现将稿件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汇总如下以共勉。另,新华社稿件亦有它不同的要求与格式,现一并通报大家。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新华社新疆分社的工作,在对稿件的探讨中共同提高。谢谢! 通联室 2005年8月3日新闻稿见规范性表述1、今日新闻使用具体日期(1)今日新闻稿件中,不用“今天”,而应使用“X日”,“X日”之前一般不加“X月”。“昨日新闻”的发稿格式比照执行。(2)关于“X日”在导语中的表述:按新华社发稿习惯,表示新闻件发生时间的“X日”,一般不作为导语的第一个词使用,如:一般不用“X日,某某人在某某场合说,”,而要用“某某人X日在某某场合说,……”。 2、交代新闻来源稿件中除非常特殊的情况外,应尽量不用“匿名新闻来源”。稿件中要尽量减少使用“据悉”、“据透露”这类容易使人半信半疑的用语,而使用“记者从XX处获悉”“据XX透露”。 3、 关于“此间”的用法尽管电头中己包含事件发生地的地名,但是,电头地名可能是大范围的地名,而且“此间”的表述也不便于广播电台、电视台口播时使用,因此,要尽可能指明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例:不要用“某某画家的100遗作X日在此间拍卖”,而要说“某某画家的100幅遗作X日在苏州拍卖”。 4、关于新闻稿件中记者自称 消息作者(个人)在稿件中出现时一般不使用“我”,而一般使用“记者”。通讯中使用“我”有时能够产生生动的效果。新闻稿件中不要使用“本社记者”“我社记者”,而应使用“新华社记者”。5、连续使用两个以上书名号、引号 连续使用两个以上书名号、引号时,因书名号、引号本身已起到间隔作用,书名号、引号之间可不加顿号、逗号等。例:“此稿件视角独特,被《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羊城晚报》《大众日报》《深圳特区报》等媒体和网站广泛采用。” 6、温度的标示 一般使用摄氏温标标注温度单位。“摄氏度”应连用,不能分写。如:“8日的气温下降到零下3摄氏度。”不要使用“8日的气温下降到摄氏零下3度。”7、隐去真实姓名 在新闻稿件中,涉及如下报道对象时,不宜公开报道对象的真实姓名:1、犯罪嫌疑人家属;2、涉及案件的未成年人;3、涉及案件的妇女、儿童;4、采用人工受精等辅助生育手段的孕、产妇;5、严重传染病患者;6、精神病患者;7、被暴力胁迫卖淫的妇女;8、艾滋病患者;9、有吸毒史或被强制戒毒人员。稿件中可使用报道对象姓氏加某字的指代,如“张某”“李某”。不宜使用化名。8、对残疾人不能使用带有歧视性的蔑称 在报道中,不能将“残疾人”称为“残废人”,不能将“盲人”称为 “瞎子”,不能将“聋哑人”称为“聋子”“哑巴”,不能将精神病患者称为“疯子”,不能将智力障碍者称为“傻子”“呆子”“弱智”。在一些非引用不可的对话中无法回避这些蔑称时,应使用单引号。9、关于铁路“上行、下行” 我国铁路列车在干线上朝着首都方向行驶、在支线上朝着连接干线的车站行驶,叫做上行;反之叫做下行。写稿时应尽可能注明干、支线上较大站的具体站名。例:“京九铁路南段下行线l 5日2 3时4 5分恢复通车。江西境内从定南开往赣州的5 7 0 6 4次支线货车成为恢复通车后第一辆通过京九铁路南段的列车。”10、左岸、右岸 面向水的流向,左侧江(河)岸为左岸、右侧为右岸。这一术语并不利于普通读者理解江(河)流韵流向以及一些非东流江(河)流的方。因此,在报道中应尽可能用东南西北的方位概念来描述,即“东岸”“西岸”“南岸”“北岸”。新闻稿件中易出错的词1、请注意“行驶”和“行使”的区别,查《现代汉语词典》1409页,行驶:车、船行走,列车向南行驶,长江下游可以行驶万吨轮船。行使:执行;使用职权等,行使国家主权,行使公民权利2、不要把“酝酿”错写成“蕴酿”,查《现代汉语词典》1562页,酝酿: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酝酿候选人名单;大家先酝酿一下,好充分发表意见。3、不要将“天分”错写成“天份”,查《现代汉语词典》1243页,天分:天资。无“天份”的提法。4、不要将“三驾马车”错写成“三架马车”,查《现代汉语词典》610页,驾:使牲口拉车或农具,两匹马驾着车,驾着牲口耕地;驾驶;驭;驾御;驾辕。5、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简称商务部,不要把“商务部”错写成“商业部”。6、不要将“食不果腹”写成“食不裹腹”。查《现代汉语词典》483页,果腹:吃饱肚子,食不果腹。查《现代汉语词典》484页,裹: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包裹好的东西;为了不正当的目的把人或物夹杂在别的人或物里面。7、不要将“指手画脚”写为“指手划脚”。查《现代汉语词典》1620页,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8、不要将“帐篷”写为“帐蓬”。查《现代汉语词典》1587页,帐篷: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的东西,多用帆布、尼龙布等做成。查《现代汉语词典》960页,蓬:飞蓬;蓬松;量词,一蓬凤尾竹。9、不要把“过度”错写成“过渡”。查《现代汉语词典》485页,过度:超过适当的限度,过度疲劳、过度兴奋。过渡: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过渡时期、过渡地带。 10、不要将“舷梯”写为 “弦梯”。查《现代汉语词典》1365页,舷梯:上下轮船、飞机等用的梯子。11、不要把“剧痛”错写成“巨痛”,查《现代汉语词典》685页,剧:猛烈;厉害、剧烈、剧饮、剧变、病势加剧、剧痛。12、不要把“虎视眈眈”错写成“虎视耽耽”,查《现代汉语词典》534页,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新闻稿写作技巧有许多人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它们包括各种媒体记者、各社会媒体通讯员、特约记者、新闻专业的等。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写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本文将对次做如下论述: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具有了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不会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会兴奋地发现“生活处处皆新闻了”。在上班下班、吃饭、出差旅游、住宿乘车等看似没有新闻的场合,都能发现新闻线索。发表在《人民日报》通讯《新风饭馆有新风》(2),就是记者吃饭时发现的新闻。写出这通讯的记者哪天外出采访,中午赶不回报社吃饭,于是顺便走进北京西单新风饭馆。饭馆里早已挤满了人。记者正站在饭桌边踌躇,一位热情的老服务员笑着招呼,并且很快帮助记者找了座位。对比另外的一些饭馆服务态度不好的情景,记者立即感到这里有新闻。经过一番采访,记者写出了这篇通讯,为饭馆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新接触新闻的记者,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最后才能成为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记者。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他说:“一个作家。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所看到的一切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一个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新闻素材经选择、集中、提炼,其中一部分被记者写入新闻作品。我们常说:“收集材料要以一当十,使用材料要以十当一”。采访到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不想办法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让大量的、有生活气息的材料“烂”在自己的笔记本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初学新闻报道的记者,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的不重视新闻材料的利用和选择,他们恨不能将自己的采访所得全部堆砌到新闻稿里去,或者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不知如何下笔。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呢?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尽量把精彩的新闻素材转化为新闻题材。要选择那些真实的、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作为新闻题材,要使选择的材料新颖、生动、有特色,能够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而没有被选为新闻题材的素材,也不是全无用处。它还可以作为新闻背景,加强新闻报道的纵深度;或者作为新闻记者的生活积累,帮助记者捕捉和深化主题;或者应用到其他新闻体裁中,搞好新闻素材的综合利用。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捕捉和选择的信息很多。同样一个新闻事实,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就会起到不同的效果。特别是在学校里,它以学年度为单位,许多教育教学活动、文化活动以及生活学习方式,从时间上来说,都带有周期性循环的特点。如每年上半年是毕业生就业的时期,每年秋季是学校招收新同学的时间,每年都有教师节,每年都有学生到工厂、学校、机关和农村实习等等。如果每年的新闻报道,都仅仅报道活动本身,而不的选择一个新的角度和切入点,找出一个观察人物、事物、问题的新角度,从人物、事物、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入手,给读者以新的信息,那就势必使写出来的新闻失去心意,似曾相识,读者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即使看了也只能是索然无味、如同嚼蜡,从而使时间失去报道的必要性。角度是选择的恰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成功与否。最佳角度的选择可以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为深刻,甚至可以变新闻为旧闻。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第一、思想角度,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如一个班级的党章小组开展的活动,单从范围来说,算不上大的新闻,但如果从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的角度来看,却又有报道的价值。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三、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第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初学新闻的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如获得1986年全国高校校报好消息一等奖的《小郎和日本姑娘喜结良缘》(3),如果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去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为中日友谊写下了新篇章”、日本姑娘向往中国、追求自我存在价值的高度,就不会使这篇消息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也就成不了一篇好消息。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四、虚心请教,大胆投稿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必要过程作为记者,由于缺乏对新闻知识较为系统的学习,新闻写作经验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写出第一篇新闻稿难免不尽如人意。要使新闻稿基本上达到发表的水平,最便捷的途径,就是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一是向有一定经验的记者请教。从事过一定新闻采访写作实践的记者,具备了一定的新闻实践经验,能够比较有针对性地解决在校园新闻采访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使初学新闻的记者能够少走弯路,尽快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且记者之间朝夕相处,便于接近,易于沟通,能够大大缩短新闻稿的修改时间;一是向编辑、新闻学专业老师和社会媒体的老师请教。编辑老师能够按照报纸的报道思想和基本要求,根据自己所体验的读者心理和新闻写作体验,校正和知道记者的新闻采访和写作。新闻专业老师则可以主要从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和技巧上加以指导,使写出来的新闻稿更加符合新闻呢理论的要求。社会媒体老师更是能全面的站在社会时间实践的角度来指导写作,为以后从事新闻工作大好基础。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应该虚心向学长、师长请教。一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有的初学新闻的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寄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当然,大胆投稿不是盲目投稿。如果没有任何目的,打的是无准备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因此,作为一个记者,一定要认真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结构、专栏设置、报道风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编辑部的人员构成、编辑姓名及联系电话等。是邮寄的,还要弄清楚通讯地址,保证所投稿件万无一失地寄到编辑部。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写稿之前,针对传播媒介的特点,引导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闻稿写好之后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递到报纸等媒体的相应版面、专栏及编辑手中,从而大大增强新闻稿见报几率(或播出几率)。总之,作为初学新闻的记者,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个人体会:写好新闻,主要是写好消息。因为,消息,是新闻的主体。 那么,消息,按具体行业或具体事件来分,有政治、经济、会、文教、科技、体育、政法、国际等新闻。 按各行各业新闻报道的共性来分,有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典型报道、调查报告、新闻述评等。 怎么写最好?格式如何?简单地说:一篇消息通常包括导语、主体、结尾三部分。或者,形象的讲,一篇消息要求达到“凤头、猪肚、豹尾”。 1、导语:消息开头的一段话。作用有两个,一是用最简明的语言把消息的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告诉读者;二是它应当像诱饵一样把读者吸引住,使他们有兴趣往下看,欲罢不能。因此,一篇好的消息,在导语上是要很下功夫的!所谓“凤头”。 2、主体部分。要毫不矫柔造作,极少形容雕琢、清晰无误地把事情说清楚; 内容要足,信息量要大。所谓“猪肚”。 3、结尾部分。结尾,对消息来说不是很重要。正象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的:“故事一讲完,文章即结束。”所谓“豹尾”。但是,对有些消息来说,写一个或者发人深省、或者催人振作、或者给人希望的结尾,也很有意义。 新闻稿,一定不要过多引用晦涩难懂的“专家语言”、“专业语言”或大话空话套话,否则,读者不买帐。消息导语,即消息的开头部分。一般指开头部分的头一句或几句话,或第一个自然段。消息导语是消息这一文体特有的概念,是消息与其他文体区别的重要特征。 重视并研究消息导语的写作,历来是新闻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导语的撰写能力通常是作为选择记者的主要标准之一。美国现代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说:“写作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那就是写好导语。”“写好导语相当于写好了消息。” 如何写好消息导语,许多新闻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要求。笔者认为,在谈论这一点时,首先应弄清楚,一条好的消息导语应具有哪些品格,然后才是考虑写作中如何实现这些品格。 一条优秀的消息导语须具备的品格是: 第一,开启全篇,吸引读者; 第二,包含并突出了新闻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 第三,表现新闻事实的时新性; 第四,简短。 -如何开启全篇吸引读者- 任何一篇文章的开头,都应具有开启全篇吸引读者的品格,消息导语尤其如此。从词义的角度来看,英语中的“导语”一词的意思是引导、引入;汉语中的“导”字,也有诱导、指导、引导之意。导语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吸引读者往下读,最好是非读不可。美国新闻学者杰克.海敦说:“导语需要你付出最大的力量。它是促使读者读下去的诱饵。” 如何在“导”上做文章,至少有三个方面应予以注意。 第一,要吸引读者,首先要在导语的内容上努力考虑如何去接近读者。一些高明的记者常常善于把他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与普通读者联系起来,设法点明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请比较下面两条导语的写法: 你的财产税终于减不成了。 市议会昨晚决定,保持税收率不变…… ——转引自(美)威廉.梅茨《怎样写新闻》 为确保飞行安全,中国民航总局日前做出决定,从今年4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东跑道将关闭整修。为此,中国民航总局要求有关航空公司尽量将被调整的航班安排到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或石家庄正定机场。 (新华社1996年3月11日电) 在第一条导语中,作者着意用了第二人称“你”,并且提到与“你”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两点都无疑是接近读者的桥梁。它将一件看上去似乎很遥远的新闻事实与读者的利益直接挂钩,读者读这条消息时,与其说是关心政府出台的新政策,还不如说是在关心自己的事情。而第二条导语只是直接陈述一项“决定”,未考虑这项决定与读者有何种联系。如果是从读者的角度来表明这将对读者产生什么影响,如读者在这段时间内若乘机到北京,有可能发现飞机只是降落在天津或石家庄等等,这对吸引读者无疑是有益的。 第二,手法上不拘一格,努力把导语写得生动活泼。这一点,在第三代导语身上表现得尤为显著。在导语发展史上,第一代导语追求对事实的完整概括,通常是要素齐全而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第二代导语改变了这一情况,重点突出新闻中主要内容,以朴实见长。第三代导语则既要突出新闻的主要内容,同时又要在表现手法上突破单一的写作形式,以多姿多态的面孔吸引读者。例如: 全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换回一大笔外汇。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 这条消息是报道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的职工如何设计出一种更新更美的印有鸳鸯戏水图案的床单,打开对外销路的。鸳鸯戏水的图案在“文革”中曾被斥为“鼓吹谈情说爱”而被判了死刑。导语巧借这一事实,用比喻手法生动地突出了新闻中最有价值的内容。 要使导语写得生动活泼,记者得有敢于创新的勇气。多年来,有关追悼会的报道,几乎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女记者郭玲春的报道《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却突破了以往写作的老框框: 新华社北京1982年7月16日电 鲜花、翠柏丛中,安放着中国共产党党员金山同志的遗像。千余名群众今天默默走进首都剧场,悼念这位人民的艺术家。 这里,作者仅用52字就把一个最重要的新闻事实交代出来了,而且一反陈规,用描写式导语报道名人逝世,令人耳目一新。 第三,语言表达应努力做到明晰易懂。如果读者要费很大的劲才能把导语读完,或者读后不知所云,那么十有八九要把读者的阅读兴趣冲走。 一些初学写报道的人,总是千方百计想把消息导语写漂亮些,结果是或堆砌辞藻,或雕琢生造,把本来可以表达得明晓的内容弄得晦涩费解,这就起不到诱导的作用。 -让导语包含并突出新闻中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 首先要考虑导语中是否包含了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美国亨特学院新闻学教授詹姆斯.阿伦森曾应中国外交部新闻司邀请来华讲学,他举例说明导语应有实质性内容: 我们访问了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植物细胞遗传学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陈英。 阿伦森认为,这样的导语“只会令读者望而生厌,不愿再看下去。其结果是,往往由于导语的缘故,就使读者错过了一些重要人物的有趣的新闻”。所以,他主张改为: 植物遗传学家陈英在1973年和别人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两个水稻新品种。 其次,有些导语其中虽包含了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但并没有将它放在突出的位置。试比较曾报道过去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两条消息的导语: 我国政府新近颁布了一项计划生育的新政策,即一对夫妇只准生两个孩子,最好只生一个。 一位外国记者写法不一样,他写道: 生两个好,生一个更好——这就是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生娃娃的新政策。 第一条导语虽然也将计划生育的新政策内容包含其中了,但两相比较,后者则更加突出了,自然更受读者欢迎。 要做到既“包含”又“突出”,在写作时就要考虑三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学会用比较的办法确定新闻六要素中哪些是最重要的。 请看关于扩建运动场报道的四条导语:请看关于扩建运动场报道的四条导语: 昨天,西南大学校长宣布,由于上一季度数以千计的球迷没有座位,学校的足球场将扩大50%,工程费用将靠增加学费解决。 西南大学校长昨天宣布,由于上一季度数以千计的球迷没有座位,学校足球场将扩大50%,工程费用将靠增加学费解决。 西南大学将通过增加学费筹集资金,把足球场扩大50%,这是因为数以千计的球迷上季度没有座位。该校乡长昨天宣布说。 西南大学足球场将扩大50%,因为上季度数以千计的球迷没有座位。大学校长宣布说,工程费用将靠增加学费解决。 这四条导语所包含的新闻要素一致,但排列时却有差异。这差异实际上反映了作者对各新闻要素的价值衡量。第一、二条导语强调的是新闻要素中的“为何”,第一条导语还特别把“何时”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但这些并不是新闻的重要部分。第三条导语强调的是怎样筹集资金的,突出的是“怎样”这一要素,也不算最好的导语。第四条导语突出“何事”,开门见山地直接提出足球场扩建这一新闻事实。这才是最重要的内容。 第二,从读者的角度去考虑,什么要素是读者最为关心的。毫无疑问,读者最为关心的内容,理所当然是记者在报道中应特别加以突出的。但在一些报道中,二者并未取得一致。 1994年11月24日《长沙晚报》头版发了一条消息,主题是《电影盛会已落幕 无名英雄始登台》,报道“第三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进行总结表彰”。从标题和报道的目的看,主要报道电影节组委会总结半个月前在长沙召开的电影节上社会各界作出的贡献,表彰了一批“无名英雄”。这些“无名英雄”是谁,这当是读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但这条消息的导语是这样写的: 本报讯 第三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组委会昨日在湖南宾馆举行总结表彰大会,省市领导和电影节组委会负责人XXX、XX……等出席。 “无名英雄”何在?直到文章的结尾才“始登台”。这种不分主次的错误做法成了某些会议新闻报道的模式,反映了在一些人心中的“官本位”观念,关心的是谁出席了会议,而不是去满足读者的兴趣。范长江说,“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越是群众关注的,越应加以突出。 第三,在表达上应做到开门见山,力避空泛。导语写作贵在开篇有物,切忌空洞、充满概念和口号。前面提到的一些优秀导语,都是这方面的范例。然而在某些新闻导语中,空泛的语言、抽象的概念、流行的口号,往往挤掉了重要新鲜的事实。如: XX市XX学校深入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广大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新闻记者投稿经验介绍英文

I am a In others eyes,I have a good I have well—paid,widely knowledge and communication,and I can travel around the At the same time it's interesting and As we konw,every thing has two sides Sometimes the work is so hard that we are very tired and Also this work is full of In a word,I think I have a wonderful I tell myself:I love it ,so I should do it

应该是News reporter。News 是新闻,Reporter 是记者,所以新闻记者是 News reporter 哦。希望能帮到你~ ^ ^

ou should look at it yourself

青年记者投稿经验介绍怎么写

要把大题目和各个部分的题目定出来,大题目要鲜明地表达主题。各部分题目要围绕大题目列出,起到支撑大题目、分解大题目、表达主题的作用。各部分题目,在多数情况下,是并列关系,也就是从不同侧面完成对大题目、对主题的支撑和反映。也有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递进关系或者几种关系结合的。大题目和各部分题目要新颖、别致,反映工作特点,能够让人留下印象,既通俗明了、又富有操作性和普遍指导性,不能牵强附会,自己编造词语,以文害义。其次,要把大序言写什么,各部分小序言写什么,每个部分分几个层次,每个层次都介绍哪些做法,都过细考虑一遍,并列出提纲。大序言是整个材料的统揽,要能够让人看了后明白材料是讲什么内容的。因此,要有做法依据、做法效果等内容。小序言是本部分开宗明义的内容,起着阐述所以要这样做的道理。

首先,文章的标题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太长了,没有重点,太短了,不能从标题里看出中心。最好的是十几个字,既是对全篇内容的凝练,又一目了然。    二是在写一篇文章前,先列一个大纲,围绕大纲或基本框架填充文字,层层递进地写下去。就不会出现思维混乱,逻辑不严密,观点前矛后盾,甚至跑题等现象。    三是每段最好有一个标题,或者一句概括性的文字。标黑。不能概括出一句话,也至少分段,按一二三四五分成段落去写,不要长篇大论没有段落去写,这样,既没有层次感,不管是编辑还是读者,看起来也不知所云,影响投稿质量。    四是每个段落字数不要太长,加举例的段落最长不要超过三百,最短不要超过一百。    五是每段开头不要按常规性开头,最好有一句重点的标杆性文字引领或震撼的,或数字提示性的,或对比的,或逆向思维的,以提高阅读者的兴趣,抓住读者的眼球。    六是整篇文字里重点性统领全文的文字以提亮其他颜色的形式凸显出来,让读者一看就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七是文章的结尾要与开头遥相呼应,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文章要主题鲜明,不要有模棱两可的观点    八是一篇文章最关键的是要练好基本功。所谓的基本功,就是按大纲,框架再填充文字的这种思维导图形式坚持练习,不要急于求成,还没走稳就急于飞跑。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地练习,不急不躁,每天有意识地这样去坚持……等等

要看你写的是什么文章了,是通讯稿,还是侧记,还是人物特写等等题材不管写什么文章记住要写明确的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了什么事,结尾要让别人看完一篇文章就会觉得整件事说清楚了,内容一定要突出重点,切忌啰嗦。如果是上校刊的文章,开头可以是(本报讯)··· 这是我在学校做校园记者学到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到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哦。

是新闻类的吗?记者的稿件一般要有标题,没有特殊的格式要求,题材应该根据内容而定,记者一般写的是新闻啊,主要是说清事件,有一定的评论,感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