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与教育有关的心理学论文

发布时间:

与教育有关的心理学论文

以下资料供你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教育心理学在19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已能够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根据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也提出“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这样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近代西方教育思潮倾向于把教育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这是促进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前提条件。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的著作《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科书》等书,对教育心理学的建立起到开拓作用。虽然当时尚未使用“教育心理学”这一名称,但实际上已把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赫尔巴特在教学理论中,把教学分为教育的教学和非教育的教学两种,前者指伦理、道德、意志、性格的培养,后者指传授知识、技能的智育活动,这两方面都必须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在讨论教育和教学问题时,他特别重视“兴趣的引起”,并把兴趣分为经验的兴趣、思辨的兴趣、审美的兴趣、同情的兴趣、社会的兴趣和宗教的兴趣等六种。这些心理状态,可以引导儿童的注意力定向,并引起心理快感,促进思想活泼和精神旺盛。对兴趣的研究成为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联结起来的一个重要联结点。赫尔巴特之前的裴斯泰洛齐在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上对启发后来的教育理论家重视心理学在教育上的作用也起了一定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是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另一重要条件,这导致实验教育学的出现。实验教育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先驱,是实验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产物。德国的莱和莫伊曼都把实验心理学的理论广泛地与教育和教学理论相结合。莱所著《实验教学论》一书,实际上是以教育心理学为内容的著作,为教育心理学成为心理学中的独立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测验学在教育心理学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触媒作用,它促使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结合,为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教育学上常提到因材施教原则,是由于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如何适应个别差异而因材施教,则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共同课题。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是实行班级教学制度所必须掌握的两种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和教学效果的工具。学校招生和入学后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对学生的个案研究,都要应用各种测验。  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应该归功于桑代克。他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1913年,这一著作扩充为三大卷,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心理方面,导致了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界长期把学习心理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0年代前后,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等学派的学说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教育学产生一定影响。格式塔学派介绍到中国以后,教育心理学开始重视“顿悟”在学习中的地位,不再局限于尝试错误、刺激与反应等联结主义,心理学所提出的教育心理学问题,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桑代克的学习三大定律之外的“顿悟”问题,也将格式塔学派的“整体的概念”,“转移的概念”、“精确律”、“完成原则”等等原理、原则应用到教育上来。  行为主义理论则促使30年代的中国教育心理学界重视人的行为的研究,注意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使教育心理学重新重视意识的研究,特别是潜意识和下意识问题。教育心理学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把心理卫生知识引进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也都是受这一学派的影响。  巴甫洛夫学说传入中国以后,在20世纪50年代不仅影响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也影响了教育心理学。他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给教育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根据,也给教育心理学找到了与自然科学相联系的纽带。第二信号系统学说的提出,使儿童言语与思维的问题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不断增加,研究对象的范围鸾ダ┏洹=逃睦硌г诜⒄钩跗谄赜谘靶睦淼难芯亢脱奥傻奶致郏⑶掖蠖嗉杏谥怯矫娴奈侍狻K孀沤逃匀说娜娣⒄沟娜找嬷厥樱簿驮嚼丛街厥拥赖滦形⒌赖虑楦幸约吧竺狼楦械呐嘌?nbsp;  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医学及精神病学的发展都对教育心理学产生影响,促使它不断更新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家曾对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对象提出具体建议。  1947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对教育心理学研究进行规划的委员会,认为教育心理学应包括五个方面,即人类生长和发展,包括遗传与环境,一般生长和发展,社会与情绪的发展,动机的基本理论,智慧、性向与兴趣,以及个别差异等;学习,包括学习的本质,影响学习的因素,学习的动机,技能,推理与问题解决,态度,特殊科目的学习,以及训练的转移等;人格与适应,包括情绪,学生与教师的心理卫生,特殊儿童,品格,以及社会活动;测量与评价,包括测量的基本原则,智力与性向的测量,学习的测量,适应的测量,以及测量结果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与技术,包括教育问题的科学研究,统计技术,以及为教师所提供的研究方法。  美国《心理学年鉴》综合各方面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象应包括八个项目:教育评评价和测量;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有关学习心理学的教育方法;特殊学科的学习;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教师人事和促成学习的教师行为;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观察的实施是在班级集体的活动中或在个别交谈中进行的,可以对外部的活动和表现进行观察,也可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反应进行观察或对学生的书面材料进行分析。  调查分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前者是对全班级或全学校进行调查,后者又分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分群抽样、比重抽样等多种。调查的方式可分为问卷法和晤谈法。  问卷法是通过编制种种不同的测验,调查各种不同的教学效果,测量各种不同人的智商、性向和性格的方法比问卷法可更深入地了解受教育者在受教育后的心理特质的变化。各种测验的编制及各种量表的使用,应保证其效度和信度。  对比研究一般是在严格控制条件的实验中进行。把实验对象分成各种条件(智力、学力、年龄、心理素质等)基本相同的两个组,一组叫实验组,另一组叫控制组,在实验组的学生面前提供新的刺激物,例如新教材,而控制组则保留经常使用的教材。经过一段教学时间,然后测量两组的学习成绩、学习速度、理解程度,比较两组的特点和优劣。对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其他种种教和学的问题,都可以作不同的设计,进行不同的实验。  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验,这可以减除在实验室的实验中人为造成的不必要的压力,反映被试的正常心理状态,但对有关变量难以做到严格控制。  当今,中国把发展教育置于重要地位,教育心理学研究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同学这不是我写的,本来我有一份自己写的,但是找不到了,所以给你找了一篇范文。建议你还是自己写吧,选修课文章只要是自己写的,学分都能拿到!心理健康心得体会心理健康心得体会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备的条件和基础,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这次通过网上的学习,收获很大。首先,我感觉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非常重要。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教师的心理健康主要还是要靠自己的调整和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他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所有的这些人和社会团体都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工作有评价的权利。对于教师应该怎么做,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仅仅是与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相处就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不管是正常的焦虑还是神经过敏性焦虑。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应多学习,多接受新知识,以加强自身修养。教师也可以坚持收集有关他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更清楚地知道是否达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教师对失败的看法是自我维护心理健康能力的中心因素。正因为教师是心理上“开放”的职业,失败和过错发生的机率就特别大。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错,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经历,关键是看怎么去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失败。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失败就是成功之母。而且能减少压力和焦虑的来源,更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比如,一个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信心的老教师对学生家长和社会上其他人员对课程提出的不同意见会处之泰然。与教育界之外的人谈论关于课程的时候,他心态平衡,语气坚定,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教师,他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对问题的直接接触更多,因而对整个教育形式也就有更客观的把握。他从实际工作中建立起来的安全感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学生对他友好而不失尊敬,因为他帮助差生并真的使其成绩上升,因为他客观地知道教学中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正是因为他能接受这些失败,并从中总结经验,才有如此大的心理能量来勇敢面对失败。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生活中所谓的“失败”。也可以说是适时当一下阿q。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教师觉得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很自然地容易把气发泄在座在自己教室里的学生身上,因为学生常常就是让他们受委屈的“罪魁祸首”之一。本来,适当地刺激一下捣蛋学生的自尊对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是有效的,然而教师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很难把握好这一尺度,常常就可能伤害学生,也破坏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如果教师是因为自己遇到了挫折而烦躁,并且因此而斥责学生,学生们是能够意识到的。他们不仅不愿再尊重教师,听教师的话,还可能会报复教师。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玻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身”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还可以出门旅游,从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

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分析  斯宾塞说过:“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由之而来的愉快情绪,是幸福的最好资金大学生群体不但作为时代先进群体的代表更是社会前进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此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影响着社会的走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加应该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和正确引导!  现如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急需受到社会的迫切关注!据一项全国6万的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期中3%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郁闷”、“变态”成为他们的口头禅因为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50%左右在校大学生中存在人际关系、环境适应、情感障碍、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1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  (1)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  (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  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大学生想象大学是“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地适应大学生活,展开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使大学生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惊叹“皇帝女儿亦愁嫁”因此,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4)心理健康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  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  2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另一方面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主要表现为:  人际关系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人际关系、社会的复杂性与学生心理的单纯性,大学生常常在人际交往中受挫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既充满兴趣又担心失败,久而久之便回避参与,妨碍良好的人际交往圈的形成  情绪起伏问题  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暴风雨时期”,生理发育极为迅速,已基本趋于成熟,但由于阅历较浅,社会经验不足,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肤浅,加之青年特有的任性和理想的困惑,极易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矛盾,很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还会因一点小小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也易为一次小考失利而一蹶不振,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能力较低,并由此导致其心理偏差和行为怪僻  学业成就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与地位的变化错位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高中时期的佼佼者,进入大学生活后,一部分学生发现自己在高中时的那种优势不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严峻局面,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失宠感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从而产生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甚至得了考试恐惧症,每次考试都生病或不敢考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2)引起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因为应试教育导致家长、学校的过度保护  学生缺乏应对困难及心理承受力等锻炼,除了学习外,其他事情家长一手包办,导致许多学生的心理发育不健全,虽然上了大学,但生活能力还停留在小学水平这样当大学生面对社会的时候,便有了许多不适应和不顺心,而他们又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便出现大学生轻生现象  学习、生活、工作、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也是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学新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虽然部分大学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大学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大学生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大学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得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大学生来说,极不习惯,因此,每逢节假日都会想家、想同学,产生孤独感  家庭经济困难  一些大学生最大的困难是在经济上,他们过早地承担生活的压力,这使得他们相对其他的大学生更加容易忧心忡忡,有些经济困难的学生徘徊在欲学不能、欲罢不忍的痛苦边缘一方面他们远离家人精神上没有依托感,另一方面他们社交能力不强、心理闭锁、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等,常常不易寻找到能倾吐心声的知己,心中的郁闷不满和不安得不到宣泄,思想得不到交流,长期下去就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恋爱失败因为恋爱问题处理不当,导致当事人心理痛楚、人格扭曲,甚至引发精神失常的事例在大学校园里时有发生  3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我校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挖掘身心潜能,还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得到了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又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以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我校规定每位上课教师都必须做到课前10分钟教育,规定班主任、辅导员每周对全班做一次全面的思想教育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生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4大学生的自我心理健康培养和自我调适  (1)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要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2)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能力减退  (3)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挖掘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  (4)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  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就会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要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  (5)努力学习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行的大学生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自己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  总之,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大学生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不知道怎么写~那你就多在晚上都看下这类的论文期刊~比如(心理学进展),多看看总能找到自己的灵感

这要看你想写成什么样了,如果是期末作业的话可能要求没那么严格,如果是毕业论文的话是有模板的,不过期刊学术发表的模板和毕业论文的还是有些区别的,本科和硕士博士的论文也是有些不同的。重要的是你学习到东西没有,有没有自己的想法

教育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和变化产生的心理学分支现象的研究。它是一种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的范围和跨学科的。它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之间的教学和学习过程的心理现象的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情况。 教育心理学成为十九世纪后期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历史已经能够在实践教学中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教育。例如,古代中国教育家孔子问:“你不要生气不启动,不但不能说不会发送”启发式教学方法。苏格拉底也取得了古希腊:“我不会放弃自己的知识,但他们的知识产生的助产士。”这次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生产,是心理学和教育相结合,逐步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的历史进程。 早在十九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地对教学和学习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他将是一个心理学和教育,教育心理学的尝试组合起到了促进更大的作用。他的著作“通识教育”和其他有关教育的书籍,探讨设立心理作用。 实验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是另一个重要条件,而导致出现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先驱,是一个结合的产物。心理测验和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与法律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如何适应个别差异和个性化,是教育学,心理学,智力测验和教育测试的共同任务是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效果的工具。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说,“教育心理学”,后来扩大到三年的“教育心理学”1913年-1914出版,其中设立了作为一个独立主体地位的教育心理学,标志着卷的正式诞生教育心理学。在这本书中,包括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和三部分的原因。他的研究的三个法律(法律的效力,准备金率,实践法)和理论的个体差异,经过20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教育心理学年。 随着教育,社会发展,发展,以满足教育发展,教育心理学的需要,提高学习的任务也扩大了范围和深度。欧洲和美国是研究儿童发展的特殊儿童心理活动,学习心理,学习方法,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心理结构和学习,教育与心理测量和心理学视野中的教师评价模式的一般特征。现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在现代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医学和精神病学的发展,有一个关于教育心理学的影响,促使它不断地更新,以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美国“心理学年度评论”在所有比较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象应包括八个项目方面的全面协议:教育评价和测量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的孩子和他们的教育,对学习教育心理学方法专题研究,研究咨询和心理健康教师,工作人员和教师,以促进学习的行为,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调查和采访,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等基本的观察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法更实用的研究方法。 今天,世界方面的教育的重要作用,更加重视教育子女的成长。和较高的教育的要求,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从反映的个别差异和多样性也越来越明显,许多新事物和主题,这也意味着更大的教育挑战。所以我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和挑战,所以我非常愿意参加学习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学习,就可以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并能应用知识在今后的工作服务于社会

与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的论文选题

小学教育主要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社会、政治、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的基础教育,对儿童后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基础打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才。下面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小学教育论文题目有哪些?    1、自媒体背景下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内容体系研究  2、小学英语教育理论与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和应用的有效结合  3、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育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4、小学科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  5、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衔接与贯通研究  6、技术支持下的小学协同教育需求分析  7、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素养教育  8、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10、拉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11、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  12、整合网络教育资源 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13、临沂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4、教育公平视角下流动儿童受教育质量的性别差异研究--以上海市小学为例  15、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育影响研究  16、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7、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  18、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团体干预研究  19、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效应  20、民汉合校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2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高实效性的尝试  22、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  24、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探索  25、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6、信息技术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27、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28、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29、小学低年级在新课改中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  30、家庭系统治疗对小学行为问题学生教育的启示  31、小学教学过程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32、小学常规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33、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以广州市桂花岗小学为例  3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35、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36、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37、小学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  38、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39、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相关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的作用  40、远程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41、新常态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优化研究  42、探索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新思路  43、探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4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45、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46、探研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整合小学思想品德课堂  47、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教育发展方向探讨  48、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技术优化探寻  49、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革新  50、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策略研究  5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52、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5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施途径  54、浅谈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5、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翻转课堂实践研究  56、新课改中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57、美国心理健康教育对我国农村小学心理辅导的启示  58、我省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59、建寄宿制小学促教育均衡发展  60、探索微课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61、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62、认知神经科学青春期研究理论对小学高学段教育的启示  63、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  6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研究  65、小学思想品德课中Flash教育动画的开发与教学应用  66、基于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以山东省牡丹区第五小学为例  67、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谈  68、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以贵州省安龙县毛草坪小学为例  69、对改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的思考--基于北京市A小学的调研  70、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以江西省南昌市小学为例  71、本土化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育功能发挥探索  72、省内财政分权与“新机制”对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差距的影响  73、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行为在父母教育卷入及学习成绩的中介作用  74、宿迁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南蔡中心小学为例  75、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探讨  76、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应对策略  77、朋辈心理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78、浅谈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  79、漫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80、用多媒体技术助飞农村小学语文教育  81、浅谈小学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82、正确应用现代教育设备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83、信息网络环境对小学科学教育方法的影响研究  8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85、小学教育教学中互联网资源的应用与完善  86、媒体技术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87、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88、现代教育技术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索  89、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淮安市中小学家校协同教育研究  90、广西农村小学英语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考  91、从教育技术视角探讨克服小学高年级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  92、教育质量“资本化”对住房价格的影响  93、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发展新探  94、信息技术“同步共享” 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95、积极心理学对开展小学生涯教育的启发  96、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策略探究  97、情感教育现状评析--基于云南XX小学调查  98、普通小学特殊儿童心理教育初探  99、浅谈小学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00、中加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类课程教学比较研究  101、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102、“微翻转”学习方式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促进  103、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与相关方法  104、探小学德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05、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06、薄议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  107、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看教育公平  108、浅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育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  109、浅谈心理咨询在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价值  110、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数字化教育游戏影响因素分析及设计策略探析  111、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  112、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  113、义务制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四川省12所农村小学实地调查报告  114、例谈农村小学“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探求  115、浅谈多媒体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优越性  116、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价值体现  117、农村小学有效运用教育技术装备的探索  118、活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119、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少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小学教育这个专业致力于研究学习儿童心理、儿童教育方面。主要是心理学、教育学;并侧重于儿童心理,儿童教育。以上小学教育论文题目只是给大家作一个参考。希望大家顺利写出满意的小学教育论文。

学术堂分四个步骤来教你如何选择教育学方面的论文题目  1.选择一个笼统的题目  这个题目应该是你既感兴趣又对其有一定了解的题目。对这个题目你应该已有一些想法,而这些想法值得你去进一步探讨、研究,进而将其扩展为一篇论文。   阅读与思考  应该尽量多读书,以求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你头脑中的那个题目是否已有人做过较为深入的探讨?你是否能从新的角度、新的侧面来进一步拓展此题目,提出有创见性的论点?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你就可以迈出下一步。否则,你就应该及时地放弃这个题目。  3.缩小题目范围  将题目的范围缩小到某几个方面,使其有可能成为一篇论文的题目。   确定最后的题目  最后选定的题目应符合以下几项要求:  1)选定的题目本身应该是有意义的,而且是严肃的。你的分析必须有见地、有深度。一篇科研论文应该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应该使读者读后有所收获。  2)选定的题目应该是你力所能及的。  3)选定的题目应该有足够的资料供参阅。论文中所表述的观点或看法应该建立在对各种资料的分析的基础之上。如果你只能找到一两本或一两篇与你的论文题目有关的书籍或文章,如果你只是从这一点资料中得出结论,那么你所做出的结论很可能依据不足。  4)选定的题目应该是可供客观研究使用的。  5)选题不应该是当前最热门却又无法下定论的题目。如果你选定的题目太大,无法写深写透,你就应该设法缩小它的范围,为自己的论文找到一个恰当的焦点。选题的过程是一个从大题目中发现小题目的过程。

1论题要新颖2论题要窄,不能太广3论题要集中,围绕一个话题

《活》虽然说在心理题目上简单,但在心理研究上分为很多种类的《活》相信你能分析出几种!

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论文

心理学其实就是读懂每一个人内心的想法,而教育就是让人掌握更多的知识,二者直接相辅相成!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身体素质、专业技能水平、心理素质等,对于一个人来说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影响到整个人综合素质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内在因素,只有心理素质成熟才可以说个体真正达到了成熟的标准,尤其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学生阶段正是一个人各方面素质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进一步加强心理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素质教育工作以及心理学方面入手进行研究,以寻找通过心理教育加强综合素质提升的途径。关键词:心理学知识;综合素质提高;教育关系一、发展心理是基础一个人的心理方面发展从儿童时期就已经开始,受到外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影响因素中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儿童阶段对心理方面产生的影响最重要,首先是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儿童心理各方面发展形成的最初的顺序,其次是环境因素,个体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个体接收的信息类型,潜移默化地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作用,好的环境对于个体特征的发掘会起到明显促进的作用,相反则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在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影响到素质教育的最大因素便是心理因素,具体来说就是某一个体对自己或是自己所处环境的看法以及对待各方面教育环境所持的态度,这些都会影响到个体对于素质教育活动本身的认识,所以对于某一个体来说需要在心理发展成熟之前准确把握心理各方面的变化,这样在素质教育活动中才能真正发挥出作用。二、教育心理是根据在素质教育活动开展的每一个阶段中涉及的内容不仅是老师教学工作,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整个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内容综合来看都有一定的规律,具体包括素质教育课堂活动的安排,具体知识的传授等工作,都需要老师对学生每一阶段的心理规律进行研究分析,这样在准确把握学生心理规律基础上才能将实际的教学工作安排到位,所以说素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心理的分析应当是整个工作安排的基础所在,在学生心理活动变化的基础上安排教学活动才能真正保证素质教育活动发挥出作用。三、教育是目的对于整个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来说,不论是了解把握学生本身的心理变化还是安排教学活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教育工作的完成,也就是说教育是心理工作的最终目标,对于学生心理活动的把握,更多的应该是教育活动完成过程当中所运用到的一个有效工具之一,所以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者来说,无论是研究的对象还是具体工作的目标都应该朝着教育来完成,不能出现整体方向的偏离,这样对于学生本身素质教育会出现忽视的情况。与此同时从教育心理学本身的性质以及特征来看最终目的也是能够将其本身真正应用到具体的教育工作当中,所以对于教学工作的管理人员以及老师来说,都需要将心理学的工作和实际教育工作实现深入的结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心理学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在学生受教育的不同阶段需要完成的心理学工作也不尽相同,比如说对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以及小学心理学的研究,就有着很大的区别,属于截然不同的两个研究科目,其中最大的不同点是研究的侧重点。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心理活动方面的变化幅度也变得越来越大,对于老师来说需要针对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生活环境以及该阶段学习内容等多方面入手,综合研究学生在所处阶段最主要的心理特征,只有对学生面对的整体发展规律进行总结概括,才能实现教育活动的准确性。

与教育心理学有关的中文期刊论文

目前国内所拥有的全部心理学学术性期刊如下:1、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的期刊有三种:《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和《心理学进展》(原名“心理学动态”)前两种为我国心理学界最高级别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国际心理学权威索引《心理学文摘》的来源期刊。后一种主要刊载心理学各领域最新进展的综述性论文。2、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的刊物也有三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和《健康心理学杂志》顾名思义,此三种杂志刊载的文章绝大部分为健康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以及临床心理学方面的文章,作者大部分的单位都在医疗卫生机构。3、由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主办的杂志有两种:《社会心理研究》和《社会心理科学》 此两种刊物均无公开发行的CN刊号4、由中国心理学会所属的专业委员会或由省级心理学会主办的刊物有四种:《心理发展与教育》、《应用心理学》、《心理学探新》和《四川心理科学》此外,还有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心理学》,不过这是一种复印国内1000多种刊物上的重要心理学文章编辑而成的月刊。有关工效学的杂志也有一两种,还有心理学的通俗性杂志,如《大众心理学》、《心理世界》等。

心理科学 心理科学进展

心理学期刊简介一、国内心理学期刊简介1.《心理学报》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性学术刊物(双月刊),主要发表我国心理学家最新、最高水平的心理学科技论文。现任主编为陈永明,曹日昌、潘菽、徐联仓、匡培梓,林仲贤曾任该刊主编。《心理学报》1956年创刊,1966年因“文革”而停刊,1979年复刊,至2000年共出版32卷122期。从2001年起改为双月刊。1989年前,《心理学报》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1989年后由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主办;1995年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成为《心理学报》的协办单位。《心理学报》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作为反映我国心理学研究水平的最主要窗口,《心理学报》不仅在中国心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该刊的文章摘要被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Psychological Abstract》和心理科学数据库(PsycINFO Database)所收录。《心理学报》刊号为ISSN 0439-755X,CN11-2610/B,国内外发行(国内邮发代号82-12,国外发行代号Q147)。2.《心理科学》是心理学专业学术性刊物,为我国核心期刊。反映心理学各个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方面内容。设有研究报告与论文、综述、短篇论文、应用心理、学术动态、教学研究、研究方法等多种栏目。论文被过被多家权威机构收录,并收入于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心理科学光盘(Psycl NFO Database)。读者对象主要是心理学及其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和教育工作者。继承《心理科学通讯》(1964)。周期:双月刊, 刊号:ISSN 1000-6648 CN 31-1469/C国内邮发代号:4-317 国外发行代号:BM489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学会,承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协办单位:香港大学心理学系,编委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邮编:2000623.《心理科学进展》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的综合类学术期刊,主要刊登能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各领域研究的新进展、新动向、新成果的文献综述和评论。周期:双月刊,刊号:ISSN 1671-3710CN11-4766/R 邮发代号:2-938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委地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内邮编:100101电话:(010)64850861 , E_mail:4.《应用心理学》特点:学术性、实用性、综合性。发表应用心理学领域得文章,把握当代应用心理学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前沿、研究水平和发展方向。周期:半年刊,刊号:ISSN 1006- 6020 CN33-1012/B ,主办单位:浙江省心理学会; 浙江大学,编委地址:杭州市教工露9 号邮编:310028 电话:(0571)8081002 。5.《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为R74B84双核心期刊,办刊方向是心理卫生领域的科学研究与人文探讨。周期:月刊刊号:ISSN 1000-6729 CN 11-1873/R,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编委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邮编:100083电话:(010), 62010890E_mail: ,出版社: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5.《心理发展与教育》是心理学学术刊物,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心理科学核心期刊之一。本刊于1998年创办,重点发表儿童青少年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研究成果,重视发表与当前我国教育、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显示问题联系密切的教育心理学、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应用研究成果。周期:季刊,刊号:ISSN 1001-4918 CN 11-1608/B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承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编委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邮编:100875电话:(010)622077316.《社会心理研究》(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刊)是全国唯一一份社会心理学专业理论刊物,具有该专业的权威性。该刊创刊于1990年,为内部准予发行的学术刊物。深受社会心理学专业研究人员和教学等工作人员及学生的欢迎。周期:季刊,主办单位: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编委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20114677.《心理学探新》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季刊。主要刊登实验实证研究、临床与社会调查、历史与文化分析、理论与应用创新的论文、报告、总结等。周期:季刊,刊号:ISSN1003-5184 CN36-1228/B邮发代号:44-108 ,主办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心理学会 ;理论心理学与史专业委员会 ;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编委地址:江西南昌北京西路437号邮编:330027电话:(0791)8506874 。8.《社会心理科学》是我国第一个社会心理学研究刊物,自1985年创刊,原名《犯罪心理研究》,是一本专门刊登社会心理研究,反映社会动态的心理学权威性杂志。注重中国社会心理学基础理论、应用心理学科和实证研究,荟萃全国专家学者、实学新秀重要研究成果,赢得读者信赖,影响日益广泛。周期:季刊,主办单位:天津市法制心理学会,编委地址:天津市武清开发区广源道一号邮编:301700 电话:(022)821276039.《四川心理科学》致力于心理学学术交流与传播,刊出教育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等领域的论文或研究实验报告,以及一些应用方面的文字。周期:季刊,刊号:ISSN 1005-8621CN 51-1367/B ,主办单位:四川省心理学会编委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3段24号邮编: 610041电话:(028)5577271,4761206 。10.《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Psychology),1993 年创刊,季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香港大学心理系协办。该刊属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PsycINFO Database)定期收录本刊发表论文的英文摘要,曾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科技期刊。《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主要发表应用心理学的论文及相关的基础和理论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与教育测量、神经心理、健康心理、病人心理和儿少学习和行为问题等。主要面向的读者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儿童保健、教育、司法鉴定、学校卫生、人事管理、人才开发以及其它特殊职业(体育、航空、军事)工作人员。《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刊号为ISSN 1005-3611,CN 43-1214/R, 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 42-122,国外发行代号 4619-QR。编辑部地址:410011 长沙市人民中路86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电话:0731-5361775 或0731-5524222-2662,传真:0731-5538250, E-mail:CJCP11.《心理与行为研究》(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Behavior)2003 年创刊,季刊,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办。现任主编为沈德立教授。《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发表认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心理测量与研究方法、管理心理等心理学研究的论文。主要面向心理学教学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等。《心理与行为研究》刊号为ISSN 1672-0628,CN 12-1348/B。编辑部地址:300074 天津市河西区卫津路241号,天津师范大学南院106信箱《心理与行为研究》编辑部,电话:022-23541213, E-mail:除了以上介绍的期刊外,我国的心理学学术期刊还有《健康心理学杂志》,我国还有台湾出版的《中华心理学刊》(Chi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香港出版的《华人心理学报》(Journal of Psychology in Chinese Society)。二、国外学术期刊(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名)《Psychological Bulletin》,《心理学通报》通过全面而深入的评述反映心理学的进展。《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实验心理学杂志:总论》刊载实验心理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报告和进展评述,内容包括知觉、记忆、认识、言语、学习、决策、社会对行为影响和神经科学等论题。《Journal of ExperimentalPsychology:Applied》,《实验心理学杂志:应用》发表实证研究文章,沟通心理学理论与应用,注重使用认知过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Psychological Abstracts》,《心理学文摘》从1O00多种英文期刊和部分图书中摘录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最新文献,年文摘量40000多件。每期均有作者和主题索引。(WG)《Psychological Review》,《心理学评论》述评心理学各领域最重要的新理论。《American Journal ofPsychology》,《美国心理学杂志》刊载实验心理学方面的原始研究报告和书评。《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心理学年鉴》综论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成果。《Journal of CommunityPsychology》,《社区心理学杂志》刊载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方面的论文、报告和评论。《Psychology & Marketing》,《心理学和营销学》研究影响营销决策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最新动向,剖析消费者心理。本刊的读者对象是市场研究人员、广告客户与广告商、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American Psychologist》,《美国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会志。除发表心理学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外,还报道该学会的业务和会员动态消息。《Journal of AppliedPsychology》,《应用心理学杂志》论述心理学在大学、公司、政府机构,以及司法、卫生、教育、运输、防务、消费等不同环境和背景中的应用。《Journal ofPsychology:Interdisciplinary &Applied》,《心理学杂志: 交插学科与应用》刊载心理学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论文。侧重将分散的资料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探索新的思路。《Journal of SocialPsychology》,《社会心理学杂志》刊载社会心理学的实验和经验研究以及群体、文化影响、语言、种族和民族交往等问题的研究论文、札记和简报。《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nalysis》(《应用行为分析杂志》),《应用行为分析杂志》主要发表实验研究报告。《ProfessionalPsychology:Research and Practice》,《职业心理学:研究与实践》论述应用于各种心理学实践的技术进展,以及职业与服务标准、相关立法、心理学医师继续教直和培训等。《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Psychology》(《应用社会心理学杂志》),《应用社会心理学杂志》刊载实验行为科学研究应用于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方面的论文。《Applied PsychologicalMeasurement》,《应用心理测评》研究和探讨运用心理测评技术去解决心理学及相关领域中的各种问题。《Journal of ExperimentalSocial Psychology》,《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以实证和概念为基础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相关现象。发表论文和评论。来自百度

全面反映心理学各个分支的成果,论文涉及心理学各个领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论建设和实验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应用研究的重视,特别是心理学教学的研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