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土壤圈期刊pedo

发布时间:

土壤圈期刊pedo

2013年SCIE收录土壤科学期刊34种,其中SCI收录22种。2012年JCR收录土壤科学期刊34种,其中影响因子3以上有2种、影响因子2以上有7种、影响因子1以上有13种REVISTA BRASILEIRA DE CIENCIA DO SOLO《巴西土壤科学杂志》 1、ACTA AGRICULTURAE SCANDINAVICA SECTION B-SOIL AND PLANT SCIENCE《斯堪的纳维亚农业学报,B辑:土壤与植物科学》B AGROCHIMICA《农业化学》B APPLIED SOIL ECOLOGY《应用土壤生态学》 M ARCHIVES OF AGRONOMY AND SOIL SCIENCE《农艺学和土壤学文献》 M ARID LAND RESEARCH AND MANAGEMENT《贫瘠土地研究与管理》 Q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土壤生物学与土壤肥力》 B CANADI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加拿大土壤科学杂志》 Q CATENA《连锁;土壤科学-水文学-地貌学杂志》 M CLAYS AND CLAY MINERALS《粘土与粘土矿物》 B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土壤科学与作物分析通讯》 S COMPOST SCIENCE & UTILIZATION《肥料科学与利用》 Q EURASIAN SOIL SCIENCE《欧亚土壤科学》 M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欧洲土壤生物学杂志》 B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欧洲土壤科学杂志》 B GEODERMA《国际土壤科学杂志》 M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SOIL SCIENCE《植物养料与土壤学杂志》B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水土保持杂志》 B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土壤学与植物养料杂志》 Q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土壤与沉积物杂志》 B 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土质退化与开发》 Q 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农业生态体系的营养循环》 M PEDOBIOLOGIA《土壤生物学》 B PEDOSPHERE《土壤圈》 Bimonthly 中国的 PLANT AND SOIL《植物与土壤》 M REVISTA BRASILEIRA DE CIENCIA DO SOLO《巴西土壤科学杂志》 B SOIL & TILLAGE RESEARCH《土壤和耕作研究》 M SOIL AND WATER RESEARCH《土壤与水研究》 Q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土壤生物学与土壤生物化学》 M SOIL RESEARCH《土壤研究》 B SOIL SCIENCE《土壤科学》 M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土壤科学与植物营养学》B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美国土壤学会志》B SOIL USE AND MANAGEMENT《土壤利用与管理》Q VADOSE ZONE JOURNAL《渗流区杂志》Quarterly

土壤圈概念:由瑞典学者马特松(SMatson 1938年)首先提出。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模,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研究意义:旨在从地球表层系统的角度,研究土壤圈的结构、成因和演化规律,以达到了解土壤圈的内在功能,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对人类与环境的影响的目的。 土壤圈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土壤物质来源于这些圈层,以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存在着,固体部分包括有机物(来源于生物圈)和无机矿物(来源于岩石圈),液体部分即土壤溶液(水圈的组成部分),气体既包括大气中的气体,还包括土壤生物化学反应释放出的气体(最终进入大气圈)。同时,土壤携带了其形成时的环境信息。土壤是地壳表层长期演化形成的,是生命的温床,是复杂的生物物理化学体系。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时刻离不开土壤这一宝贵资源,但是由于工业文明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土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保持土壤使之可持续地被人类所利用已是迫在眉睫的历史任务。土壤圈与岩石圈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为土壤是由岩石风化后在其他各种条件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土壤圈是一层被覆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一般都是从土壤获取。同时,土壤还是支撑植物生长的基底。古人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也可以说:“土之不存,树将焉附?”所以,土壤与植物是息息相关的。当然,土壤圈并不是专为植物生长而设的。由于它位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交换地带,是连接无机界和有机界的枢纽,因此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有净化、降解、消纳各种污染物的功能:大气圈的污染物可降落到土壤中,水圈的污染物通过灌溉也能进入土壤。但是土壤圈的这种功能是有限的,如果污染超过了它能容纳的限度,土壤也会通过其他途径释放污染物,如: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或渗入地下水使水圈受污染,或者通过空气交换将污染物扩散到大气圈;生长在土壤之上的植物吸收了被污染的土壤中的养分,其生长和品质也会受到影响……我们人类也生活在土地上,我们的一切活动都是由“脚踏实地”开始的,我们的生存也离不开土地滋养的植物。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土壤的重要性,珍惜我们脚下的土壤,否则,可真要“土之不存,人将焉附”了。

壤圈与岩石圈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为土壤是由岩石风化后在其他各种条件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土壤圈是一层被覆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同时,土壤还是支撑植物生长的基底。古人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也可以说:“土之不存,树将焉附?”所以,土壤与植物是息息相关的。当然,土壤圈并不是专为植物生长而设的。由于它位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交换地带,是连接无机界和有机界的枢纽,因此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有净化、降解、消纳各种污染物的功能:大气圈的污染物可降落到土壤中,水圈的污染物通过灌溉也能进入土壤。但是土壤圈的这种功能是有限的,如果污染超过了它能容纳的限度,土壤也会通过其他途径释放污染物,如: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或渗入地下水使水圈受污染,或者通过空气交换将污染物扩散到大气圈;生长在土壤之上的植物吸收了被污染的土壤中的养分,其生长和品质也会受到影响……我们人类也生活在土地上,我们的一切活动都是由“脚踏实地”开始的,我们的生存也离不开土地滋养的植物。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土壤的重要性,珍惜我们脚下的土壤,否则,可真要“土之不存,人将焉附”了。

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土壤通报,土壤,土壤圈(英文),中国土壤与肥料,其他综合农学期刊均包括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国外的有science,nature,plant and soil, et

土壤圈期刊是几区

1土壤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2土壤中国 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3土壤通报 中国土壤学会4中国水土保持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5土壤肥料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院、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6水土保持通报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7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改名为: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8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西北农业大学陕西省杨陵镇西北农业大学9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还有:PNAS ,SBB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plant and soil

sci对于大学生有何帮助?我们如何利用它?谢谢大家 报告首长: 应该是大写的英文字母SCI、EI。他们能帮助你们考研、赚钱、找工作、添加荣誉、为母校争光、使学校对你们增加投资。 同时也败坏了学风、促使抄袭早就蔓延到绝大部分本科毕业论文、给社会和国家制造巨大潜在的社会危机、卖国无良教授专家社会精英绑架了政府、迫使政府社会个人注入巨额资金、抬高了学费和国家投入、大量采购教学科研仪器造成了设备空闲、完好率低、维修费用高、仪器设备淘汰极快、使用率低下、社会成本教学成本居高不下、教师取了高额的报酬、大量进口大型精密仪器试剂、无收益地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并且形成了声势越来越浩大的恶性循环,其实质,就是敌对国家通过在中国的代理人—汉奸不法知识分子制造的类似星球大战对社会在冠冕堂皇光环下的腐蚀和破坏,危害国家安全!!!更高明的黑招数是国外敌对势力的代理人假惺惺地诱导我们将国力投入争取诺贝尔奖的空中楼阁,做那些荒诞不经的课题,还诱你就差那么一点点,再进口国外最先进的分析仪器设备、到发达国家那些顶级大学培训、入学,就能实现你们梦寐以求的最高境界。这是卖国贼制造的一场阴谋,妄想迷惑、破坏国家的乌托邦幻想;是挖掘黑洞和陷阱,是巨额消耗国力、通过各校重奖发表三大检索论文的知识分子来绑架zhengfu的蛊惑人心的宣传伎俩。 这就是毕业生找工作难、企业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差、只能做系统集成、在基础工业能力没有实质提高,依然落后于发达国家数十年、甚至连30年前的中国基础水平都不如、社会矛盾剧烈的根本原因。 所以,对于中国有实质性意义的真招、实干,是用中国的资源,从基础制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而且是优先国民消费。用巨额社会资源、进口设备、进口集成电路砸政绩为目的来引进人才,太危险了!!!要严格整肃!毫不留情! 因此,中国教育的出路不是泛泛的开放,现在已经太民主自由了,而是从问题俯拾皆是的基础做起,扎实才是根本之道。 张鸣先生说:各种评审的指标体系,如核心期刊论文数量,国际SCI、EI论文数量,国家级课题数量,省部级课题数量,课题经费总量等等,实际上只是具有中国学术特色的自娱自乐。中国所谓的学术核心期刊,其学术品质,原本就是周知的,但是,在各个高校发疯追求论文数量的情况下,有某大学带头发明了硬性规定研究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作为毕业前提条件的方法,人为拉高学校的论文发表数量,其他学校纷纷跟进,使这种本质上违法的行为,成为高校的新惯例。研究生做不出论文,就买,不仅买论文,而且买版面,各个学术期刊,因此出卖版面,蔚然成风,进一步败坏了学术期刊的质量。现在的状况是,跟中国有全世界最多的大学生相匹配,中国也有世界上最大的论文发表量,但科研竞争力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基础工业能力没有实质提高,依然落后于发达国家数十年。核心期刊和论文发表如此,所谓的课题也如此。往往官越大,课题就越多,当然也就越没有时间做(这是假定他们都有学问的前提下),只能让学生做,因此研究生们就成了导师的打工仔,廉价劳动力,这样的课题,能有什么质量,可想而知。从教师的基础水平、道德底线、创新能力、责任心、起码的道义感,从中国自行车与发达国家的自行车的每一个细节的比较就可以清楚区别了, 这样的课题和论文的实质水平你自己就清楚了。学校的教师,在定期的考评面前,必须拿出东西来凑数,否则就会下岗。当然,如果产量高,也有奖励,尤其是在所谓A级B级刊物上发文章,奖金甚为可观。

这些都是检索系统,一个收录很多论文的数据库。 SCI主要偏重理论性研究。 SSCI是社会科学期刊数据库。 EI偏工程应用。 CSCD和核心期刊都是中国的数据库。 ISTP是会议论文数据库,以上都是期刊论文。

土壤圈期刊影响因子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Pedosphere [1002-0160] 本刊收录在Web of Science: SCIE(2009版)本刊收录在Web of Science: SCIE(2012版)本刊收录在Web of Science: SCIE(2013版)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009-2010)提示: CSCD核心库(C)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库(2013-2014)提示: CSCD核心库(C)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2011-2012)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0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0年版影响因子:719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1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1年版影响因子:663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年版)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627点击: 查看SCI影响因子(2009)提示: Impact Factor:103; 5-Year Impact Factor:106点击: 查看SCI影响因子(2010)提示: Impact Factor: 978 ; Rank: 4778主题分类:Agriculture Sciences: General and OthersAgriculture Sciences: Soil Chemistry, Microbiology, Fertility & Fertilizers

SCI是国际通用的综合性的学术bai检索工具,因此,SCI所检索的期刊是非常多的,涵盖的专业范围也是比较广,我国被SCI检索的期刊名称1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MMM英文版) 2 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 3 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 4 代数集刊(英文版) 5 地球物理学报 6 地质学报、土壤圈(英文版) 7 分析化学 8 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 9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0 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文版) 11 高分子科学(英文版) 12 高分子学报 13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14 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 15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中文) 16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中文) 17 化学学报 18 计算数学(英文版) 19 结构化学 20 科学通报(英文版) 21 理论物理通讯(英文版) 22 力学学报(英文版) 23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4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25 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英文版) 26 世界胃肠病学杂志(英文版) 27 数学年刊B辑(英文版) 28 数学物理学报(英文版) 29 数学学报(英文版) 30 无机材料学报 31 无机化学学报 32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材料科学英文版) 33 物理化学学报 34 物理学报 35 物理学报—海外版 36 稀土学报(英文版) 37 稀有金属(英文版) 38 稀有金属与材料工程 39 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 40 有机化学 41 植物学报(英文) 42 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 43 中国化学(英文版) 44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 45 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 46 中国科学A辑(英文版) 47 中国科学B辑(英文版) 48 中国科学C辑(英文版) 49 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 50 中国科学E辑(英文版) 51 中国文学(英文版) 52 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 53 中国药理学报 54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55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56 自然科学进展(英文版)

sci对于大学生有何帮助?我们如何利用它?谢谢大家 报告首长: 应该是大写的英文字母SCI、EI。他们能帮助你们考研、赚钱、找工作、添加荣誉、为母校争光、使学校对你们增加投资。 同时也败坏了学风、促使抄袭早就蔓延到绝大部分本科毕业论文、给社会和国家制造巨大潜在的社会危机、卖国无良教授专家社会精英绑架了政府、迫使政府社会个人注入巨额资金、抬高了学费和国家投入、大量采购教学科研仪器造成了设备空闲、完好率低、维修费用高、仪器设备淘汰极快、使用率低下、社会成本教学成本居高不下、教师取了高额的报酬、大量进口大型精密仪器试剂、无收益地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并且形成了声势越来越浩大的恶性循环,其实质,就是敌对国家通过在中国的代理人—汉奸不法知识分子制造的类似星球大战对社会在冠冕堂皇光环下的腐蚀和破坏,危害国家安全!!!更高明的黑招数是国外敌对势力的代理人假惺惺地诱导我们将国力投入争取诺贝尔奖的空中楼阁,做那些荒诞不经的课题,还诱你就差那么一点点,再进口国外最先进的分析仪器设备、到发达国家那些顶级大学培训、入学,就能实现你们梦寐以求的最高境界。这是卖国贼制造的一场阴谋,妄想迷惑、破坏国家的乌托邦幻想;是挖掘黑洞和陷阱,是巨额消耗国力、通过各校重奖发表三大检索论文的知识分子来绑架zhengfu的蛊惑人心的宣传伎俩。 这就是毕业生找工作难、企业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差、只能做系统集成、在基础工业能力没有实质提高,依然落后于发达国家数十年、甚至连30年前的中国基础水平都不如、社会矛盾剧烈的根本原因。 所以,对于中国有实质性意义的真招、实干,是用中国的资源,从基础制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而且是优先国民消费。用巨额社会资源、进口设备、进口集成电路砸政绩为目的来引进人才,太危险了!!!要严格整肃!毫不留情! 因此,中国教育的出路不是泛泛的开放,现在已经太民主自由了,而是从问题俯拾皆是的基础做起,扎实才是根本之道。 张鸣先生说:各种评审的指标体系,如核心期刊论文数量,国际SCI、EI论文数量,国家级课题数量,省部级课题数量,课题经费总量等等,实际上只是具有中国学术特色的自娱自乐。中国所谓的学术核心期刊,其学术品质,原本就是周知的,但是,在各个高校发疯追求论文数量的情况下,有某大学带头发明了硬性规定研究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作为毕业前提条件的方法,人为拉高学校的论文发表数量,其他学校纷纷跟进,使这种本质上违法的行为,成为高校的新惯例。研究生做不出论文,就买,不仅买论文,而且买版面,各个学术期刊,因此出卖版面,蔚然成风,进一步败坏了学术期刊的质量。现在的状况是,跟中国有全世界最多的大学生相匹配,中国也有世界上最大的论文发表量,但科研竞争力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基础工业能力没有实质提高,依然落后于发达国家数十年。核心期刊和论文发表如此,所谓的课题也如此。往往官越大,课题就越多,当然也就越没有时间做(这是假定他们都有学问的前提下),只能让学生做,因此研究生们就成了导师的打工仔,廉价劳动力,这样的课题,能有什么质量,可想而知。从教师的基础水平、道德底线、创新能力、责任心、起码的道义感,从中国自行车与发达国家的自行车的每一个细节的比较就可以清楚区别了, 这样的课题和论文的实质水平你自己就清楚了。学校的教师,在定期的考评面前,必须拿出东西来凑数,否则就会下岗。当然,如果产量高,也有奖励,尤其是在所谓A级B级刊物上发文章,奖金甚为可观。

在知网有sci分类栏目。栏目下就显示名字和影响因子。多了去了

土壤学期刊土壤pH

石灰所生成的碱碱性并不是很高,根据氢氧化钙的在土壤中的浓度的最大值也就是5左右了,所以平时不会超过5

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土壤通报,土壤,土壤圈(英文),中国土壤与肥料,其他综合农学期刊均包括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国外的有science,nature,plant and soil, et

ph的概念氢离子浓度指数的数值俗称“ph值”。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程度的数值,即所含氢离子浓度的常用对数的负值。如果某溶液所含氢离子的浓度为每升00001摩尔(mol/l),它的氢离子浓度指数就是5,计算方法为-lg[浓度值]。与其相反,如果某溶液的氢离子浓度指数为5,他的氢离子浓度为00001摩尔(mol/l),计算方法为10^(-浓度指数)氢离子浓度指数一般在0-14之间,当它为7时溶液呈中性,小于7时呈酸性,值越小,酸性越强;大于7时呈碱性,值越大,碱性越强。ph是1909年由丹麦生物化学家sorenpeterlauritzsorensen提出。p来自德语potenz(meanspotency,power),意思是浓度、力量,h(hydrogenion)代表氢离子(h+);有时候ph也被写为拉丁文形式的pondushydrogenii(pondus=压强、压力,hydrogenii=氢)。ph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ph值越趋向于0表示溶液酸性越强,反之,越趋向于14表示溶液碱性越强,在常温下,ph=7的溶液为中性溶液。由于实际中的溶液不是理想溶液,所以仅仅用h+浓度是不可以准确测量的,因此也无法准确计算得到溶液的ph。故而应当采用h+活度,即ph=-lgah+=-lgγ·ch+。这样从理论上讲只要知道氢离子的活度ah+就可以得到溶液的准确ph。[编辑本段]ph的测量有很多方法来测量溶液的ph值:在待测溶液中加入ph指示剂,不同的指示剂根据不同的ph值会变化颜色,根据指示剂的研究就可以确定ph的范围。滴定时,可以作精确的ph标准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使用ph试纸ph试纸有广泛试纸和精密试纸,用玻棒蘸一点待测溶液到试纸上,然后根据试纸的颜色变化并对照比色卡也可以得到溶液的ph。上方的表格就相当于一张比色卡ph试纸不能够显示出油份的ph,由于ph试纸以氢铁制成和以氢铁来量度待测溶液的ph值,但油中没含有氢铁,因此ph试纸不能够显示出油份的ph。使用ph计ph计是一种测量溶液ph值的仪器,它通过ph选择电极(如玻璃电极)来测量出溶液的ph。ph计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此外还有许多其他更为先进更为精确的ph值测算方法和手段

土壤和土壤学报期刊

《土壤学报》是由中国土壤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承办的中文(含英文摘要、图、表和关键词)核心科技学术期刊(双月刊)。它反映土壤学各分支学科有创新或有新意的、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主要刊登土壤科学及相关领域,如植物营养科学、肥料科学、环境科学、国土资源等领域中具有创造性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前沿问题评述与进展和问题讨论。

《土壤》和《土壤学报》的编辑部都在南京土壤研究所,而且是同一栋楼、同一层楼。但是,它们是不同的编辑部,不同期刊。土壤的主编是赵其国院士,土壤学报编辑是史学正研究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