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医外治杂志第一主编

发布时间:

中医外治杂志第一主编

《中医外治杂志》不属于南核、北核、科技核心。普遍认可度较高的就是这三个核心。你上面说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期刊。是他的收录情况,是不是核心需要评选。选为核心才是核心,没有评选上,就不是。收录只能代表收录情况~

李春雨,作为山东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教育技术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教育分会秘书、中国心电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心力衰竭学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心功能学会理事、《临床心电学杂志》、《实用心电学杂志》编委,一直致力于心电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心电学心电生理学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擅长解决疑难的心电图(心律失常)诊断,急救病人的诊断。在济宁医学院领导、济宁医学院附院领导的领导下,现将近几年在教学、科研、临床工作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果进行总结。

韩世荣 韩世荣,男,1953年4月出生,主任医师,皮肤科主任。兼任九三学社陕西省省委委员,世界中医学会联合会皮肤科分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常务委员;陕西中医科技开发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中医研究会皮肤分会主任委员,陕西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皮肤科学会陕西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性学会中医性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医学会美学美容分会委员,连续7年担任陕西省高级职称评委会外科组评委,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外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执行主席;《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中华实用医学研究》、《陕西中医药》杂志编委等职。1970年从事医疗工作,1979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先后在省卫生厅举办的中医“四大经典”学习班、皮肤性病提高班及高级激光美容班深造。擅长治疗银屑病、硬皮病、白癜风、黄褐斑、荨麻疹、紫癜、痤疮、带状疱疹等皮肤疑难顽症及性传播疾病,能熟练运用激光进行皮肤美容。发表医学论文70余篇,主编及参加编写大型医学专著24部,承担科研课题4项,获得省级优秀论文10项,获得美国人体科学研究院优秀论文1项。

中医外治杂志第一任主编

曹清华,女,1946年11月生,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现任西安医科大学临雁医院诊疗部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类风湿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疑难病诊疗特邀专家,香港国际传统医学研究会理事等职。[2] 从医四十多年来,曹清华教授一直从事 “风湿骨病”临床工作和治疗药物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和较高的研究水平,特别是对风湿病中侵犯关节或关节受损害较为突出的一组疾病治疗,造诣较深。曹清华教授发表过《中医辩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000例》等多篇医学论文,被国内外医学杂志和医学学术会议选用,多次获优秀论文奖。曹清华主编,由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出版《风湿骨关节病与临证治疗》一书,是一本科学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学术专著。由于曹清华教授在风湿骨病治疗领域的突出贡献,先后获得中国百名著名医学专家,香港国际中西医研究会名医等荣誉,她和她的事迹相继被载入《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辞典》(1305页)、《当代民间名人大辞典》、《中国专家人才库》(650页)、《中国人才世纪献辞》(26页)、《世界名医文献库》(第5页)等权威史册。来自:_0yk8Hau3ch1_358yd6o0QtoHd2fO03qZkJqiPwYeNxWqN9C

1940年夏,被中共中央组织部任命为甲级工程师,年仅21岁就成为延安时期我党高级技术专家之一。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创造性的就地取材,在解放区进行技术革新,为大生产运动开展做出重要贡献,被誉为“延安四杰”之一,于194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1956年,调至华东局和山东省工作,是原山东工业大学(现山东大学南校区)的开创者。他工作务实,在建国初期物资匮乏,师资紧缺的情况下,竭尽所能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必须的物质基础和技术资料;同时又独具慧眼,积极引进优秀的师资力量,其中包括著名的力学专家刘先志教授。他注重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品德和创业精神,培养了一大批新中国急需的专门人才,为中国的新型高等教育事业和山东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1956年5月在帅孟奇等同志的直接关怀下,他被调到北京任一机部设计总局副局长,为苏联援建156项重大工程实施作出贡献。在任一机部机械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期间,主持研究并取得了10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8项获国家级奖励,发表论著100余篇。1964年机械院成立了张协和同志直属研究室,专门进行中央军委与国防工办直接下达的国防尖端项目的试验研究和常规武器及配套的生产设备、测试仪器的研制,以及其他民用科研项目的技术研究。1963~1964年,他作为技术负责人以独创性的发明,组织完成了“708”工程关键部件和不锈钢冷加工及其深孔套料成套工艺关键技术的攻关,为我国潜艇与原子能加工技术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1964年,他根据中国传统加工方法,结合现代材料特点,主持“947”工程研究取得成功,提高了我国原子能反应堆冷却器的加工质量及速度。1965年他主持承担提供两弹试验用大型离心机极其大蒙皮的研制工作取得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水平。1966年他根据中国古代曲拐的机械传动原理,主持研制曲拐传动半自动多头钻床获得成功,为我国原子能工业提供了重要的机械加工设备,其设计思想现已被多种行业所运用。同期,他还主持与五机部合作完成了多种援越军械装备的研制及钛合金冷加工工艺的研究,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为我国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作出贡献。他在心脏病加重的情况下,仍坚持领导组织并亲自制定设计方案,突破技术难关,承担并完成了中央军委下达的跨越音速柔壁喷管的研制任务,只用了500万元人民币(贷款),不仅全部实现了国有化,节约了1300万美元的外汇,而且填补了我国风洞技术的空白。从1954年开始,张协和同志就利用电子技术进行中医经络研究,独立发明了填补国内外空白的经络测定仪,证明了人体经络现象的客观存在,在国内外引起轰动。1958年在《健康报》、《中医杂志》全文发表并出版了《经络测定的疹病原理与使用方法》、《京I型经络测定仪使用方法与构造》等专著,并由一机部机械科学研究院组织仪器生产与推广。当时,周恩来总理、邓颖超和卫生部长李德全等领导同志都亲自作为试验对象,他们为挖掘祖国中医宝库和大力支持医学科研事业的献身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张协和同志,使他在经络学研究及其应用方面取得了更大的进展。他受卫生部委托,在苏联、朝鲜、蒙古和国内培训了大量主治医师,为中医临床现代化开辟了道路。他还主编了国内第一部经络研究专集《经络测定仪(之一)》,他50年代末、60年代初所组织此项研究的试验成果和论著至今仍保持着世界先进水平。他精于中医,有不少研究成果及专著,十三岁即学习中医为人看病,后结合西医知识,坚持业余时间义务行医。他曾经周恩来总理推荐,兼任中央保健局医疗顾问,先后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等许多领导同志及国内外十四万患者义务诊治。由于他在中医临床与疑难病治疗方面的医术高超,虽非专业医生却享有“半个御医”之美称。他提出了“以西医现代诊断结果及世界统一病名分类为基础,配合中医对症进行全面治疗”的中医诊治方法,并大力支持中药西制及单位中药主要成分药理研究等现代方式的中药学研究与成果推广,还将自己与同行的大量验方提供于世。他根据周恩来总理生前的当面指示,坚持利用经络原理对肿瘤的预测进行科学研究,并自费研制成测肿瘤等疾病的仪器,还编写了有关医学论著。为了给缺医少药的农村和边远地区培训基层中医药人才,1984年,张协和同志参与创建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同时义务兼任副校长。多年来,他为创立中西医结合的新中医而潜心研究,提出了二十一世纪中西医研究人体科学的新思想。他撰文说:“二十一世纪是研究人体科学的世纪。该世纪的医疗技术,一是世界医疗技术比较研究,二是中医整体诊疗观察与西医局部诊疗观察的对话与结合,将这两种体系的优点融合起来,医学将有可能取得飞跃发展,并产生新医学。因此,中西医医疗技术将得到适当转移。”怀着对中华民族文化事业的热忱,他广泛结交戏剧、曲艺、电影、文学、美术等各界朋友,积极参与多种文化活动。1958年他成功地为人民大会堂的陕西厅和山东厅进行了全面装饰设计。1964~1966年,他还兼任中央工艺美院《装饰》杂志编委工作。他在考古、文物、古代建筑、古代科学技术史等知识领域均有造诣,并收藏了大量文献资料与实物。1982年,他提出了“工业美术设计的十大要素”,相继发表了一系列论文。1986年,在中日北京技术文明与现代化学术讨论会上宣读了重要科学论文《技术文明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合著),科学地阐述了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的关系等科技政策和有关概念体系,该文被多种报刊转载、引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198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工作委员会根据他在全国机械装备失效及预防工作中所作贡献,授予他特殊贡献奖。他还研究了多个领域的重大问题。如合作提出《采取措施防止家用液化石油气钢瓶严重质量问题可能造成爆炸危险的报告》,获中国科协首届优秀建议奖。1988年,面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他多次指出:“从历史上看,抛弃祖国传统文化,而一味主张所谓‘全盘西化’是不得人心的,在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每个国家都不可能把自己的传统象破布一样扔掉。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只能是中国的现代化,而不是中国的西化”。他还针对企图只靠引进技术买来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和盲目进口“买洋货、上洋当、受洋罪、出洋相”的现象进行了批评。为了更好地教育下一代,他向多处纪念馆、博物馆和有关部门提供、捐赠自己收集保存的历史资料和实物,并于1992年,根据详实的史料合作主编了《杨虎城将军与西安事变补遗》(档案出版社出版),为研究杨虎城将军及“西安事变”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献。同时,他还积极联络亲朋好友,为海峡两岸统一尽绵薄之力。张协和同志担任了机械部、机械院和多项全国性一、二级学会、学术团体领导职务和高等院校客座教授,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级经济、管理和科技骨干人才。半个世纪以来,他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进行着广泛的发明创造活动和有关管理工作,并积极投身于培养“四有”新人的高等教育事业。他从不计个人名利、努力拼搏,为我国的机械工业科研设计及管理与制造、军工科研、建筑、教育、中医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为我国机械行业的科技进步和科研事业的振兴,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四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代金刚,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首届援助非洲志愿者、北京弘医堂中医院医师,擅长中医内科、针灸科疾病的诊疗。出生日期1926年11月25日(丙寅年)

代金刚 出生于1987年10月10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首届援助非洲志愿者、北京弘医堂中医院医师,擅长中医内科、针灸科疾病的诊疗。人物经历:8-今 中国中医科学院8—1 中国青年志愿者赴非洲援外服务队成员埃塞俄比亚阿达玛医院医师7—8 “携手西部 共享奥运”西藏宣讲团队医9-今 中国中医科学院在职博士教育背景:9—7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硕士研究生专业:中医内科学9—7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专业:中医学2008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擅长治疗:擅长综合运用中药和体育锻炼等方法,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开具运动处方,指导患者养成合理的生活方式。治疗范围:中医内科疾病。如失眠、头痛、眩晕、中风后遗症、共济失调、震颤、帕金森、胃痛、便秘、神经官能症、抑郁、焦虑状态、强迫症、肥胖、颈椎病、腰腿疼、肩周炎、带状疱疹、痤疮、神经肌肉疼痛、肌肉劳损、神经损伤性疾病、面瘫、脱发、冠心病、高血压、哮喘、耳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疲劳综合征、顽固性疼痛、亚健康状态、体质相关疾病等。提倡指导患者练习可以代替药物的运动,在古训“运动可以代替药物”基础上提出“不是所有的运动都可以代替药物,应该遵循运动处方”等观点。海内外教学:2013年,编创健心健康操,并担任相关教学推广工作,9月底2958名中老年人在北京共同练习健康操,创吉尼斯世界纪录。2011年6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公派赴香港为香港职业疗法学会会员讲学,讲授内容为:易筋经、六字诀、八段锦。2005-2006 团中央、商务部公派到非洲埃塞俄比亚,作为首批赴非洲志愿者服务队成员,在埃塞俄比亚纳兹瑞特阿达玛医院,从事针灸临床、中国传统养生功法教学工作。2011年3月 中国中医科学院选派为日本东方医学出版社中国研修团讲授易筋经2011年5月 中国中医科学院选派为法国学习团讲授中医和传统六字诀、八段锦、易筋经。2008年 中国中医科学院选派指导全院职工练习八段锦,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健身操比赛一等奖。发表著作:主编 拉筋活血养生易筋经参编 二十四节气导引术、村民环保读本、五脏小炼形习练八段锦对疲劳性亚健康者基本体质体能改善作用的队列研究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7)2峨眉十二庄析疑 第一作者 精武 11颈椎病的锻炼方法 家庭中医药腰部的锻炼方法 家庭中医药埃塞俄比亚行医札记 家庭中医药耳部的锻炼方法 家庭中医药手部锻炼方法 家庭中医药

中医外治杂志第一任主编是谁

法医秦明yLV8 2019-05-28聊聊陈清漳,1923年5月17日出生于河北省新乐县渔砥村一个农民家庭,幼年曾在村小就读,后辍学务农;1938年参加了青年抗日救国会,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同年在河北省新乐县加入冀中军区回民支队;先后任回民支队抗战剧社戏剧队长;抗战剧社代理社长;抗战剧社指导员;1944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1945参加鲁迅艺术学院组织的华北文工团;l946年调至内蒙古文工团,先后担任戏剧指导、协理员、副团长等职。1950年∼l953年组织委托组建《内蒙文艺》社并任《内蒙文艺》社第一任主编;1953年2月∼1955年5月任蒙绥分局宣传部文艺处处长;1954年10月内蒙古文联成立,陈清漳任党组书记、副主席。陈清漳194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1987年间,先后任内蒙古文化局副局长、内蒙古文联副主席等职。陈清漳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勤勤恳恳

那个性学家啊

郭以实就是郭以实

郭以实,我国著名的科幻童话作家,《少年科学画报》第一任主编。主要作品有《在科学世界里》,小说写于1958年,书中提到了太阳能电站、原子农业、北极探测、深海渔业和登月探险等内容。一位博士在谈到郭以实及其作品对他的影响时说:“童年时代读过太多的科普书,尼查耶夫的《元素的故事》、叶永烈的《燃烧以后》、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把这些东西都写出来,恐怕一天也写不完。在所有这些读物中最能让我心情激动的,却是郭以实写的一本科幻小册子《在科学世界里》。”

中医外治杂志第一任主编是谁啊

出版人李清霞,北京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编辑。 历任主编 第一任主编 许慈文 曾任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第三任主编 王占军 第四任主编杜廼芳1994年4月起任主编,2010年获得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人称号。第五任主编 徐凡2009年起任主编,北京大学心理学学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硕士,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你们都说完了我能说什么呀。。。

主要贡献:蔡和森是第一个提出“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人。蔡和森系统阐述了有关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组织原则。他还与向警予、周恩来、赵世炎、邓小平、李富春等一起筹建中国共产党旅欧的早期组织,是党的创始人之一。蔡和森明确指出,要发展中国革命,必须成立共产党。蔡和森认为:一、这个党必须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作战部”。二、这个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三、这个党必须采取彻底革命的方法,反对改良主义。彻底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发动工农群众夺取政权,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四、这个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五、这个党必须有铁的纪律。在国共合作中,蔡和森支持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但强调应保存党的独立性。蔡和森提出建立农民武装的问题,指出“农民运动之武装的形式”的重要性,并标明工农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新动力”、“台柱子”,只有依靠工农阶级才能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蔡和森强调必须注重革命武装问题,根本问题在武装农民起来。并把工作中心放在发展工农运动,扩大工农武装,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对反动派坚决进行反击。在“八七会议”上,蔡和森与毛泽东等同志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并且在会上作了自我批评。蔡和森坚决主张发动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同时提议毛泽东参加中央政治局。1918年,蔡和森和毛泽东等人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成立新民学会,这是五四运动前成立最早的革命团体之一。1925年,领导了五卅运动。蔡和森在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兼任教授,综合整理出版了《社会进化史》一书,这部书运用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及达尔文的社会进化论来论证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宣传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是中国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写成的第一部社会发展史,是此类著作的奠基之作。简介:蔡和森(1895—1931),字润寰,号泽膺,湖南省双峰县永丰镇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蔡和森同志是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央委员,第三、四届中央局委员,第五、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担任过中共中央代理秘书长、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共两广省委书记。1895年3月,蔡和森出生于上海,后随母亲回到家乡湖南双峰。1913年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期间,同毛泽东等人一起组织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10月,蔡和森从法国归来,在中共三大、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局委员,参与中央领导工作。并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随后又兼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31年,蔡和森在组织广州地下工人运动时遭叛徒出卖被捕,牺牲在广州军政监狱,终年36岁。2009年9月14日,蔡和森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臧克家(臧克家)

中医外治杂志第一任主编是哪位

姚期智姚期智(AndrewChi-ChihYao,1946年12月24日-),美籍华人,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2000年图灵奖得主,目前是清华大学教授。潘云鹤(1946年11月4日—),中国人工智能和计算机图形学专家,出生于浙江省杭州,现任浙江大学校长,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主要成果潘云鹤是中国智能CAD领域的开拓者,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了构图、色彩等多类知识表达问题,实现艺术图案设计自动推理。在真实感图形描绘、光照模型和空间感色彩模型等方面均有创新。这些成果主要应用于纺织印染设计,甚至被用于敦煌艺术的复原和保护。李未(1943年6月8日-),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2年开始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与力学系,1983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获博士学位,曾任英国科学与工程委员会、纽卡瑟大学和爱丁堡大学计算机系高级研究员,欧洲共同体发展信息战略计划(ESPRIT)及德国不莱梅大学教授级研究员,德国萨尔大学(Zuse)客座教授。1986年任教授,并被批准为博士导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与科学理论以及因特网应用研究,研究领域包括并发程序设计语言语义理论、软件开发方法、人工智能基础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辅助设计技术。王安(1920年2月7日-1990年3月24日),计算机专家,出生于上海;13岁考取了极负盛名的省立上海中学;16岁又以入学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走进了交通大学。他在磁芯存储器领域的发明专利共有34项之多,并成立自己的公司。夏培肃(1923年7月28日—)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先行者,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23年7月28日生于四川重庆,原籍四川江津。1941年考入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系。1945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5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从1952年开始从事电子计算机的研究、设计和试制,是中国最早从事电子计算机的科研人员。她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书,为中国计算机科技界培养了大批人才。1950年代设计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960年代开始在高速计算机的研究和设计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果。曾经创《计算机学报》,并创国际性期刊《Journalof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计算机科技杂志),担任第一任主编。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她和丈夫杨立铭为一对院士夫妇;杨立铭,理论物理学家,毕业于中央大学工学院机械系,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长。袁亚湘,男,1960年1月出生于中国湖南资兴。袁亚湘十八岁考上湘潭大学,四年后考上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研究生,师从冯康教授。1982年11月起在剑桥大学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系攻读博士,师从MJDPOWELL教授。1986年获博士学位。1985年10月至1988年9月在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姆学院工作(Rutherfordresearchfellow),1988年回到中国在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袁亚湘的专业:计算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研究方向:最优化计算方法。陈仕元计算机科学家、宇航研究专家。194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后赴美学,获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曾任西雅图大学教授、兰德公司研究员、波音公司太空飞行研究中心总裁。徐家福(1925年11月18日—)中国计算机软件学先驱,中国计算机科学奠基人之一。江苏南京人。194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7年至1959年去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1981年起任南京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培养出中国第一位计算机软件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

主要研究方向:1、中药新剂型、新技术2、中药新产品(化妆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开发学术任职:中华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药制药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 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 理事代表论文:刘强,陈兴兴,孙学刚,喻毅,吕志平白芥子促进黄芩苷透皮吸收的研究中医外治杂志,2005, 14(4): 8-93、刘强,陈兴兴,孙学刚,黄辉球,陈志良甘草黄酮对荷瘤(S180)小鼠免疫细胞数量的影响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12): 904-906代表学术专著:1、《军事药学》,2004,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药食两用中药应用手册》,2006,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在研课题:1、《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穴位贴敷透皮给药机理研究》,2010-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万元2、《制糖工业废弃物甘蔗渣的高值化利用技术-甘蔗渣多糖的综合利用开发研究》,2010-2012,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项目,30万元3、《芷冰鼻腔给药生物粘附干粉剂的临床前研究》,2008-2010,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3万元。目前可支配总经费:100万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