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案例

发布时间: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案例

推荐你一个网站,中国知网,有不少相关论文,都是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你自己上去检索关键词“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挑挑吧 近代学制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郑国民 文献来自: 小学语文教学 1996年 第1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近代学制中的小学语文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博士郑国民近代的语文教学是我国语文教育史上的过渡时期,无论是教学的目的、内容,还是教学的方法,都具有鲜明的二重性的特征,既保留着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传统,又逐渐增添了当时的特殊的社会发展阶段 被引用次数: 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书讯 文献来自: 小学语文教学 2003年 第1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00小学语文备课艺术00小学语文教学艺术00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00小学语文教学疑难答问13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 易昌波,王天白 文献来自: 江西教育 1981年 第1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要明确教学任务,切实搞好三年级语文教学的过渡。 1、由识字教学过渡到阅读教学。一,二年级识字是重点,三年级虽也有识字的任务,但重点已转到阅读上。语文教材取消了集中识字和给独立阅读课文全部注音的形式。因此,识字主要以学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文献来自: 四川教育 1980年 第08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这两点是和一二年级不同的。另外,由于学生已经学会查字典,在识字教学的教法上也应和一二年级有所区别,要加强查字典的训练,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1)读准字音课本中的所有生字都有注音,基础。11练中巩固汉语拼音的作业有{5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调查 丁炜 文献来自: 上海教育科研 2002年 第10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使u语交际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向成熟上诲右|盲n研2002年第10卿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调查@丁炜$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被引用次数: 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探讨 雷小芳 文献来自: 文教资料 2005年 第27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无定法,只要教师善于发现,注重引导,日常生活中识字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留心生活,你会有无尽的发现。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探讨@雷小芳$耒阳市红卫煤业公司子弟学校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吴爱宝 文献来自: 上海教育科研 1987年 第06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全面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发展,还有待于不断研究和完善。32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吴爱宝<正> 二年级阶段总结性考察是整个小语教学过程中一项关键性的评价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中日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比较 付宜红 文献来自: 小学语文教学 1997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二、中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具体内容上的不同首先,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总目标方面。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这样概括的:“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崔峦 文献来自: 小学语文教学 1997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语文教学应做的全部工作。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 充分发挥语文教学育人的作用。在强调语文工具性的时候,要防止出现淡化思想性、削弱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的偏向。2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散性思维训练 戴玉琴,赵海 文献来自: 教育科学研究 2002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散性思维训练@戴玉琴$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中学!高级教师100021 @赵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新课程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 姜迎雪,白先杰 文献来自: 吉林教育 2005年 第09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根据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达标模式,我们进行了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以语文第二册第14课《荷叶圆圆》第二课时为例。第一步,复习上节课认读的生字词。第二步,交待学习目标。这节课第一展示朗读课文的水平,第二展示写字的水平。然后教师出示课件《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之我见 卢松春 文献来自: 龙岩师专学报 1997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应以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核心,并以此为目的进行教学全过程的改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体现如下特点:一是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 王本中 文献来自: 电化教育研究 1996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各试验学校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教案及课堂教学实录资料。 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质最。通过教学试验,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都产生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由于学生对使用计算机很感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探源寻根 根深叶茂——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浅见 田本娜 文献来自: 课程教材教法 2004年 第10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总结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要根深叶茂 今天我们要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怎样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扎根传统,面向现代,形成根深叶茂的态势呢 继承并发展了传统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必须扎根传统,面向现代: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学习传统、发展语文教学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马关县举行小学二年级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竞赛 杨寿琼 文献来自: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05年 第09期 CAJ下载 PDF下载 马关县小学二年级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竞赛分别在城东学校、城西学校同时举行。这次竞赛有各乡镇、城区3校推荐出来的语文、数学各17位选手参加,观摩人数达600余人。此次竞赛呈现出3个显著特点:一是参赛教师的素质明显提高,尤 马关县举行小学二年级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竞赛$马关县教育局教研室@杨寿琼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原理(上) 田本娜 文献来自: 课程教材教法 2001年 第09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提高语文教学的创造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原理(上)$天津师范大学@田本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美国的小学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 吴忠豪 文献来自: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2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美国的小学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吴忠豪$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正> 一、美国小学的语文课程。 美国小学的课程一般分为语文、数学、社会学、科学、艺术(画图、音乐、舞蹈)、体育等。而用于语文课程的教学时间远远超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试论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戴佩瑶,徐文博 文献来自: 小学语文教学 1997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也是小学语文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四、语文教学评价与语文素质评价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和学生语文素质评价是一种新的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成绩考查方法,它对教育效用予以价值上的判断,是指导教学和推动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 能全面地、深层次地评价学生的语文素质试论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戴佩瑶@徐文博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小学二年级语文《一株紫丁香》片段教学案例比较 陆燕 文献来自: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4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这种教学效果与第一次的教学效果简直是天壤之别。小学二年级语文《一株紫丁香》片段教学案例比较@陆燕$江苏省海门市育才小学!226100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中韩两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比较 权瑚 文献来自: 课程教材教法 2001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对中韩两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作一大略的比较 ,以帮助大家了解韩国小学语文教学状况 ,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中国朋友提供一点参考资料?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D0%A1%D1%A7%D3%EF%CE%C4%C2%DB%CE%C4&lm=0&fr=search&ct=17&pn=0&tn=ikaslist&rn=10%D0%A1%D1%A7%D3%EF%CE%C4%C2%DB%CE%C4&lm=0&fr=search&ct=17&pn=0&tn=ikaslist&rn=10我不信这些还不够

回答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钒�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方淌Σ唤鲆�做好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坊挂�是学生的朋友管理者�范匝�生起榜样示范作用。 培养积极分子成为班集体核心�沸纬闪己玫陌喾绐方∪�班级规章制度�芳忧堪嗉冻9婀芾淼鹊取� 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付�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班主任应具有与学生沟通的能力�氛庥欣�于班级的管理。班级中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方淌Ρ匦刖弑赣氩煌�学生进行沟通的能力�分挥姓庋�才能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芬虿氖┙獭�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 “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芬惨�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因此�方淌υ诮萄е幸�充分利用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芬揽炕�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教师的期望或许会是将来学生发展的希望�诽乇鹗窃谔岢�赏识教育的时代�肺颐且�把这种爱的教育�烦渎�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推广开来�凡皇呛煤⒆有枰�赏识�范�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凡灰�因为学生的一点不足就将他彻底否定�范�要朝着让学生转不足为优点的方向努力。 更多3条 

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分析的书面形式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论文案例

嘻嘻,

里面有

回答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钒�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方淌Σ唤鲆�做好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坊挂�是学生的朋友管理者�范匝�生起榜样示范作用。 培养积极分子成为班集体核心�沸纬闪己玫陌喾绐方∪�班级规章制度�芳忧堪嗉冻9婀芾淼鹊取� 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付�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班主任应具有与学生沟通的能力�氛庥欣�于班级的管理。班级中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方淌Ρ匦刖弑赣氩煌�学生进行沟通的能力�分挥姓庋�才能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芬虿氖┙獭�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 “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芬惨�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因此�方淌υ诮萄е幸�充分利用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芬揽炕�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教师的期望或许会是将来学生发展的希望�诽乇鹗窃谔岢�赏识教育的时代�肺颐且�把这种爱的教育�烦渎�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推广开来�凡皇呛煤⒆有枰�赏识�范�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凡灰�因为学生的一点不足就将他彻底否定�范�要朝着让学生转不足为优点的方向努力。 更多3条 

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五 ·《献给老师的歌》活动课设计教, ·圆――创新作文课教案设计 九寨沟课堂教学案例反思,小学语文,语文课堂,语文教学设计,语文论文 2008年8月12日 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九寨沟 课堂教学案例反思等案例研究方面的教学参考资料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析--柳絮飞飞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Re: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圆圆(游客) 写得真好 by 圆圆(游客) 2007-7-4 23:48:33 小学语文教案论文_喇叭花小学语文教案论文为您提供最新免费的小学语文教案,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实录,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走向, ·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新思维 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0dom/m/kw/52219/html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论文

一、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 1、《草》: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师: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把诗背给妈妈听?(学生举手,老师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我当你妈妈,你现在背给我听好吗?想一想,到了家里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我女儿真能,老师刚交完就会背了。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 生:哥哥,今年天我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好吗? 师:那一首? 生:《草》。 师:噢,这首诗我也学过,它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白”字。我先背给你听:离离原上草,一岁…… 生:一岁一枯荣。 师:野火烧不尽,春……春……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记性好! 师:谁愿意背给奶奶听?你奶奶没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刚学的。 师:那么多花儿不写,干吗写草啊? 生:(一愣)嗯……是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他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是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你看俺孙女多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了!奶奶先你怎么大的时候,那有钱上学啊!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小朋友,放学回家就把这首《草》背给家里人听。 (激发学生兴趣,活泼而实在。学生背古诗,既是一个整体把握、复习巩固的过程,也是检测学习效果的过程。在背的过程中,学生的记忆、对古诗的理解以及展示、运用都有所顾及,而且每一轮引导都逐渐深入。问题: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写字能力及巩固?背诵的面——其他学生背的效果?时间——有人说是表演,玩花样!) 2、《可爱的草塘》:揭题-浏览课文-读,然后教师要求学生: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其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会草塘的可爱。(已经先入为主,后来读的时候果然体会不到,教师又花了很多时间才把调动了一点。应当自己体会,说对草塘的感觉,然后对照课文作者的感觉来学习。) 3、《只有一个地球》:教完课文后,要求学生根据下面几个方面写句子:“地球小而美、资源有限、资源可以再生、迁居无望、要保护地球”。引用者认为“学生们都完成了任务,学出了各式各样动人的句子,如: “啊,我爱美丽而壮观的一叶扁舟!” “地球,谢谢你赐给我们有限的资源!” “人类啊,不要再破坏资源了!” 甚至说:“看到这一个个诗一般的句子,怎能不让人佩服老师巧妙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在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学完了课文,还写这样的句子,是引导还是捆绑?学生是否一定认为“地球小而美”?“迁居无望”?人类都是破坏资源的吗?这时应让学生发挥更好) 4、 三年级作文课: (1)先从三段话中找出中心句。 (2)然后用“闷热”造句。 (3)在一个句子里同时用上闷热、冷饮两个词。 (4)用闷热、冷饮、青蛙三个词说一句话。引导学生有描述情景,到表达一个情节。学生到最后都知道应该写成:闷热的下午,我用妈妈给我买冷饮的一元钱买了一只大青蛙,归途上,我把它放回了大自然。 (5)写成作文:把闷热的下午写具体。听写六个词:太阳、风、树叶、知了、大黄狗、汗珠。用这六个词来表达“闷热的下午”的意思。学生都知道了应该写成:大黄狗爬在树荫下伸着舌头,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尽管我使劲的摇着扇子,可是额头上的汗珠仍然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一个劲往下滴。难怪妈妈直唠叨:这么些年,还没见过这样的鬼天气!”(表达模式化、虚构的合理化、生活的模拟化=作文背离生活。思维、个性不能自由发展,违背学习的规律和课程标准喜爱作文、自由表达的精神。还有就是教学生编假话、空话、套话。是20世纪80年代的作文序列化、系统化的复辟和倒退。培养的目标是一个模子里的学生,是机械化生产似的教学模式。结论—误人子弟!) 5、教师装傻现象解构。许多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往往会说:一定读得比老师好!连著名的特级教师也不例外。例如:于永正在《庐山的云雾》教学中,就说了好多次:我不敢和你(学生)比,要找一个学生代替他读。当然这样能让学生自豪一下,也有机会多读,确实把时间、空间都给了学生。一方面,这需要学生读的能力很强,容易把握,一般不能照搬;另一方面,教师形象贬值后,其的影响力大大削弱,其他方面言传身教的功效大打折扣,合作也是以不平等的态势出现。可谓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一位老师再指导口语交际《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时说:对于这个问题,我也很想知道好不好,我们一起来讨论好吗?如果一位教师连这都不知道,还用当教师吗?对教师的信任、兴趣没了,这难道不是更大的损失?不是重要教育资源的浪费? 6、《蚂蚁和蝈蝈》:学生读了几遍课文后,问:这一篇课文说什么呢?我们来学第一段。学生读第一段,学生评价“满头大汗”没读出来。教师学生分别示范,原来的学生再读,全班读。(点评:牵引学生。读了以后,就应当说说全文的意思。又逢开学第一段,因为教案设计了,非得这么做。但以读代讲,符合语文阅读课特点。注意学生反馈,落实语文能力。) 7、《漫谈沟通》:学生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理解沟通。然后,以问答大比拼的游戏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沟通方式的目的是什么?动物与人的不同方式比较是要提出什么观点?友好的工具就能沟通好吗?(而不是:你最喜欢什么沟通方式?你表演一下你最喜欢的沟通方式。) 结论:自主学习是需要的,但在自主学习时,教师引导一定要加强。而且要引导到真正有效的的语文学习上:语言文字的学习、好的学习习惯、想象和思维能力培养等。有一些“主体作用”不过是彩色的泡沫,活动形式很多,唯独学生写字不多,读书不多,思考不多。任何主体作用,都应是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语文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主体作用”。 二、个性化与共性 1、师生平等对话:《一夜的工作》 参与讨论:总理深受人民爱戴,从课文中能找出答案来吗? (学生说) 生:如果说总理关心人,为什么不像把作者的文件批了,让他先回家睡觉呢? (教师把球踢回给学生,有些学生说是刻意安排的。) 师:有些同学说,这是刻意安排的,总理是这样的人吗? 生:“我”是后来的,总理工作严谨,讲究先来后到。 生:新中国刚成立,总理日理万机,有许多重要文件等着总理批示。这个文件只是他自己的一个讲话稿,可能总理认为这不是十分重要,所以放在后面。 最后,老师让学生面对总理的工作画像,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心里话。 生:辛劳啊!无奈啊!被迫啊!(满堂大惊) 生:新中国刚成立,多少事情等着总理去处理,它不这样夜以继日地处理,行吗?这不是无奈吗?当时的中国,经历了那么多年的战争,国家肯定非常穷,作为一个国家的总理,怎么能铺张浪费呢?这不是形势所迫吗? (如果批评学生乱说,就没有了学生精彩的发言,也许这个学生因为这一节课改变了他的一生。) 2、一位教师教《落花生》,让学生画果实,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然后对比花生,突出“默默无闻”。(这是一种误导!画什么,未必就能突出“默默无闻”;而且这么比,赞扬了默默无闻,那就是贬低个性张扬。难道别的果实就不如落花生?画不如改为议、说或别的方式,不一定画了才能体验,也不要为了所谓综合性学习活动而画。必要的时候才用,用了就要有实效。) 3、一些老师喜欢在指导朗读时教:那里读大声,那里读轻声。 《问银河》:一个学生高声地读,一个学生轻声地读。一些学生发现了,有人就说读轻声不好。老师就问读高声的学生:为什么读高声?学生说:银河那么远,要读高声才听得见呀!问读轻声地学生为什么,学生说:银河出来时在晚上,我要轻轻的问,怕把它吵醒了!怕影响了别的星星休息。老师肯定了后者,但也没有否定前者。(一些教师指导朗读过于重技巧,忽略了个体的感受) 4、《识字 六》:记“虎”字,老师说:把“虑”的“心”换成“几”。学生的记字方法:有几只老虎在玩耍。然后放动画,按词串说有关动物故事,想象动物在做什么。在读的时候,还有些同学读不出快乐的感觉。老师读,然后让别的学生读,配上动作读。(问题在于许多学生没进入情境;还有个反馈的问题:没读好的学生,可能仍然没读好;配上动作是否一定能读好?规定每个人都作动作,是否新的形式主义和教师垄断?) 5、现在流行的两句话:你喜欢学那里(段、句)就学那里(段、句),你喜欢怎么学(读)就怎么学(读)!一方面用多则滥;另一方面,个性化张扬时却失去了共性!忽略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如一位老师教《棉花姑娘》(人教),要求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句)来学。到后面学完了,也是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来读。试想:学生在老师的权威下不敢不选,随着民主化自主学习的逐渐深入,学生如果敢于说:我那一段都不喜欢!那课怎么上?解决的办法不是自选课文,就是强制学生学了。(学生不喜欢的,想法让他喜欢;学生喜欢的,想法让他的喜欢表达出来,让他们互相感染。如果都不喜欢的,就让教师来传授、感染、熏陶吧!) 一位老师教《桂林山水》: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细细品读。在学生品读时,发现他们的选择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化倾向,女生大多品读写水的一段,他们喜欢漓江水的安静、清纯、柔美。男生大多选择写山的一段,因为他们更富于冒险精神。(桂林山水,明明是山清水秀,山水相依。硬要为了所谓个性化,把山水分开来理解,一方面割裂了原文的整体意境,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是支离破碎的,造成发展的畸形化。) 6、一个老师问我:自主学习、自由发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孩子的个性很强,以自我为中心,我们要求的课堂纪律、课堂秩序、行为习惯和平时要求不一样,和社会上的要求也不一样,怎么办?(任何教学都要有秩序,当然不能过于强调秩序。美国式无秩序教学已经尝到了苦果,我们不能再重蹈覆辙。教师既然是组织者、引导者,就要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建立适当的教学常规,对教学活动要有计划,对学生的活动在适当时候有一定的引导、约束。特别是在学生水平发展尚低的时候。) 7、一位老师教学生习作:写一种水果。据说没有相关的课文,学生不会写。学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学生仿写,就写得比较像。 (关键在于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回顾原有的生活体验,仅仅停留在模仿,有时可以学到一些技巧,但千篇一律,思维受限制,写不出好东西。) 7、《大自然的语言》: 师:预习了大自然的语言,都有谁在说话? (根据学生说的,课件出示:白云、蚂蚁、大雁、蝌蚪、大树。) 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请把你最喜欢的那节诗找出来,美美的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朗读) 师:好!下面我们设白云、蚂蚁、大雁、蝌蚪、大树五个合作小组,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诗来研究,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赏析】:教是引导步步深入,学生选择有的放矢,各自锁定钟情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体现着学生的兴趣爱好;或反映着学生的学习要求;或联系着学生的生活经验;这一选择,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趣,而且推动教学向纵深发展。 (教育和教学,是为培养人的,不是为让学生高兴的!学生喜欢的就学,不喜欢就不学!那科学探险那样艰难的事、危险的事谁来做?课程标准的要求怎么达到?怪不得现在生物、地理、勘探、农林这些学科根本没人报考!我们基础教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8、为了发展学生个性,一些教师给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选择去学习、探究或评价。如分A、B、C三级测试,如果给学生自主选择,他们往往选择了与自己水平不相适应的级别。如为了得分高,能做A级的选择了B级。这就不仅仅是教学的问题,因为个性的问题,往往涉及到心理学问题,但仅靠语言的鼓励往往是苍白无力的,应当在评价时有不同的政策。例如原来做C级题,能做到良好,现在做B级题,也能良好,那发展方面评价就要加分。原来做A级题,得良好,现在做C级题得优秀,发展性评价得分也不能加。 结论:学生个性化学习必须提倡,这是时代的要求!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应当全体学生都有一个基本的学习要求,就是社会培养的要求,就是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包括识字、朗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要求和社会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等。这就是共性的。否则,个性发展了,却不容于社会,不容于集体,不是教育的成功!三、基础与创新 1、《手术台就是阵地》:师:老师喜欢发言错的同学!练习选词填空: 连续—— 陆续—— 继续—— 由学生做、评、改正:连续— 陆续…… 继续—— 评: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创设宽松的气氛,让学生真正动脑、动手、动口。不但要乐于学习,还要敢于探索、勇于合作,充满自信。 2、《欢迎小雨点》:先理解感受小雨点,出示多媒体课件朗读,没读好。然后说雨点——表达对小雨点的喜欢画、唱(用生日歌的旋律)——想象小雨点落在那里。学生说:落在池塘里,消失了,落在花丛里,花儿开了;落在雨伞上,嘀嗒嘀嗒;落在头上,头发变黑了……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最后再读课文,还是没读好。(注重了活动,注重了想象和感悟、体验。但是,朗读、写字、表达的能力淡化了。这样的教学多了,语文会变得越来越虚。) 3、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贯彻《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重感悟”、“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就只要求学生读,对涉及到的一些语文知识不敢讲,淡化分段和概括大意,对重点段、重点句也不敢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无论什么课文都不敢进行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不是绝对不能,而是“不宜刻意”,不宜“系统、完整”。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的、集中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对于“感悟”,修订大纲是“感悟、积累、运用”,课程标准是“积累、感悟、运用。”可见,感悟并不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唯一的。) 4、《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新标准带来新理念——关于“师生平等对话”的实践与启示》由一个案例:“孙中山种了中华民国”。《小猫种鱼》的公开课尾声,教师让学生用“种”扩词,并说句话。学生说了学多句子:农民伯伯在田野里种花生;妈妈在山坡上种玉米;我和姐姐在花园里种花……”这时,一个学生说:老师,可不可以说种太阳!学生哄堂大笑。老师问:好孩子,可以,但你为什么这么说?学生说:不是有一首歌叫《种太阳》吗?“没错”,老师带头为这个学生鼓掌,“你能把这首歌唱给大家听吗?”学生边唱边跳。歌舞结束后,一个小女孩神气十足地说:“孙中山种了中华民国!”课堂上热闹起来,老师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把这个一鸣惊人的句子写在黑板上,然后介绍了孙中山的事迹。“小女孩激动不已,两腮绯红。孩子们似懂非懂,但在老师激昂情绪感染下,都陶醉的笑了,那笑,肉如一朵朵灿烂的鲜花,开在每个人的脸上,开到每个人的心里。” (创新是有了,但基础呢?如果连说话都不通,又谈何创新?创新,必须是在扎实的基础上才是合乎民族发展的需要。创新并不是第一位的语文素养,也不是最重要的语文素养,而只是语文素养的比较重要的一环。文化底蕴才是语文的核心!) 5、过去是教师主讲,学生听。现在是学生主讲(主要是尖子生),教师插话补充。许多教师不讲课文,而让学生海阔天空,说长道短,甚至大谈网上看到的新闻。仿佛教学的中心已经由教移到学上了,仿佛是课内向课外延伸。但是,读书的时间少了,思考的时间少了,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运用的时间也被挤掉了。对于学生收集信息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一定作用,但为什么不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去延伸、拓展呢? 6、由于不再提倡逐段讲解,一些课随意打乱文章顺序,而不进行梳理;任意肢解课文而不回归整体。有时突然冒出一个或几个句子让学生分析比较。(没有了语言环境和课文背景,语文的形象、情感、意境就没有了,也就大大削弱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教材和学生是第一资源!是最宝贵的学习资源! 7、中期评估:市里好学校学生朗读几乎都用喊。而郊区条件较差的学校则老老实实,读好书、写好字。虽然没有多媒体,老师也没有机会出去,但语文数学都学的扎扎实实。 结论:对于语文教育来说,创新是重要的,但绝不是最重要的!创新不能脱离基础,在基础学习中同样可以培养创新的意识。语文课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语文的本质是“文化”!语文的范畴是生活!杨再隋教授:“语文课就是让学生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学习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这就是语文课上的语文实践活动,白白的浪费时间去干些别的什么,而不在语文课上进行语文实践,这样的课能说是语文课吗? 四、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能提高学习效率,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是同样重要的。 1、《高大的皂荚树》:(1)自渎思考,提出问题;(2)分组解决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3)汇报,教师组织提炼问题,再讨论。 评:独立与合作,每个人都动了脑筋,有自己的思考;但是,又能够互相借鉴,互相促进。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指导紧密结合,保证了学习的效果。 2、读(说、演、写)给同桌听(看):读(说、演、写)给同桌听(看)的作用是什么?是交流、相互影响、相互评价,共同提高。仅仅读给同桌听,读完就完了,没有任何目标,是无效的合作。(四季) 3、合作学习的形式:以小组讨论为主。实际上讨论时,有些学生不发言,有时学生权威垄断发言权或误导其他学生思维。而且讨论在无序状态下,往往停留在表面或问题的某一点,既无法展开,也无法深入。 提防学生权威霸占课堂。由于生态平衡的关系,每个班总有一些特别活跃,特别聪明的学生。他们反应快,思维敏捷。往往回答问题抢先举手,想的也比别人快。所谓“叫得欢的小鸟先得食。”老师的注意力不由自主会被他们吸引,更多地关注他们,给他们机会。小组讨论,也是只有他们说话的份。儿童容易受榜样的影响,更有从众心理,有人先说,后来者纷纷跟上,思路就难以打开。这些人被称为“学生权威”!处理不好,大面积提高难以达到,合作学习也成为无效的合作。 (解决建议:这是一种惯性心理、从众心理。可以让他们带动其他学生学习,对他们的评价里,注重让他们玩更高程度发展,侧重他们“小老师”或“合作者”的作用。) 4、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三种层次) (1)自由讨论。 (2)分工:组长、主持人、中心发言人、记录人、展示人。 (3)大家提出问题,讨论筛选问题,分头研究问题的不同侧面,质疑问题,汇报、汇总。结论:合作与独立思考是并列的关系,有些时候需要合作学习,有些时候需要独立思考。是并列的关系,可以融合,互相促进。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小组讨论,要探索真正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五、探究体验和接受学习 1、许多教师反映:以读为本,整天只是读来读去,没有什么东西!强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语文课是不是只要读! (要区分开来看待:一些优美的、抒情的诗文,可以通过多读来体会、感悟。但不一定所有的课文都能这样,例如一些比较平白的文章、说明性文章、应用性文章等,也许默读、独立思考或查阅资料更有实效。强调要重感悟,是对前一阶段轻感悟,重分析的纠正。但感悟决不是唯一的,以读代讲也决不是语文最重要的、唯一的方式。语文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2、一位教师教完《小壁虎借尾巴》的主要内容后,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说其他动物的尾巴的作用。简笔画松鼠或其他动物,续编故事。(过多的、无关的活动妨碍语文学习!这里的处理要注意,重点应在续编故事,其他动物的尾巴作用和画尾巴,是多余的。关键在于现象小壁虎的尾巴长出来以后会怎么样?会发生什么事?其他动物尾巴和画尾巴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拓展知识,体验其他动物的尾巴的作用。但是这种体验不是语文课的任务!是自然课的任务!在语文课中是一种无效活动。如果在教学主要任务完成后,利用这个拓展活动来开展口语交际应当不错。) 3、《秋天到了》:叶子变成什么颜色?叶子怎么落下来? 画出来。学生没画完,老师叫起来:说停就停,那个停笔最快?然后进行说词:一片,一片片……又指导读“落”字:要读得又轻又慢,便做手势边读。(过多的接受变成灌输!环节太多,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组织活动有困难。为赶进度而没有完成的活动,除了浪费时间和削弱了老师的影响力之外,就是给学生许多的无奈。当时一个学生拿一张纸抛落,像落叶一样,教师没有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体验活动。那些乱七八糟的活动,不如改让学生美读,边读边想想落叶飘飘的样子。)(结论:体验是需要的,亲身的实践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有时是终生难忘的。而且在探索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探究精神、合作精神等培养,是其他学习方式不可替代的。但是,活动的安排要切合实际。一方面是教学的实际,教学内容能够安排、设计活动。促进教学的进程,帮助学生发展。另一方面符合学生实际,学生能做,乐做,做了能发展学科专长。过于强调综合性活动,没有学科特点,那就不是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五 ·《献给老师的歌》活动课设计教, ·圆――创新作文课教案设计 九寨沟课堂教学案例反思,小学语文,语文课堂,语文教学设计,语文论文 2008年8月12日 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九寨沟 课堂教学案例反思等案例研究方面的教学参考资料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析--柳絮飞飞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Re: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圆圆(游客) 写得真好 by 圆圆(游客) 2007-7-4 23:48:33 小学语文教案论文_喇叭花小学语文教案论文为您提供最新免费的小学语文教案,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实录,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走向, ·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新思维 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0dom/m/kw/52219/html

名师同步教学设计1——6年级全国小学语文新课标经典案例赏析3——4年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

嘻嘻,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案例论文范文

-4/html

%D0%A1%D1%A7%D3%EF%CE%C4%C2%DB%CE%C4&lm=0&fr=search&ct=17&pn=0&tn=ikaslist&rn=10%D0%A1%D1%A7%D3%EF%CE%C4%C2%DB%CE%C4&lm=0&fr=search&ct=17&pn=0&tn=ikaslist&rn=10我不信这些还不够

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分析的书面形式

充满原始力的举动。带了一窝云雀蛋回来 掠过教堂的墓地。孤影遥对你们众星,心中惊骇 汹涌河流,呼唤我,想在以后醒来哈哈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D0%A1%D1%A7%D3%EF%CE%C4%C2%DB%CE%C4&lm=0&fr=search&ct=17&pn=0&tn=ikaslist&rn=10%D0%A1%D1%A7%D3%EF%CE%C4%C2%DB%CE%C4&lm=0&fr=search&ct=17&pn=0&tn=ikaslist&rn=10我不信这些还不够

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五 ·《献给老师的歌》活动课设计教, ·圆――创新作文课教案设计 九寨沟课堂教学案例反思,小学语文,语文课堂,语文教学设计,语文论文 2008年8月12日 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九寨沟 课堂教学案例反思等案例研究方面的教学参考资料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析--柳絮飞飞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Re: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圆圆(游客) 写得真好 by 圆圆(游客) 2007-7-4 23:48:33 小学语文教案论文_喇叭花小学语文教案论文为您提供最新免费的小学语文教案,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实录,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走向, ·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新思维 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0dom/m/kw/52219/html

一、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 1、《草》: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师: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把诗背给妈妈听?(学生举手,老师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我当你妈妈,你现在背给我听好吗?想一想,到了家里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我女儿真能,老师刚交完就会背了。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 生:哥哥,今年天我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好吗? 师:那一首? 生:《草》。 师:噢,这首诗我也学过,它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白”字。我先背给你听:离离原上草,一岁…… 生:一岁一枯荣。 师:野火烧不尽,春……春……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记性好! 师:谁愿意背给奶奶听?你奶奶没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刚学的。 师:那么多花儿不写,干吗写草啊? 生:(一愣)嗯……是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他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是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你看俺孙女多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了!奶奶先你怎么大的时候,那有钱上学啊!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小朋友,放学回家就把这首《草》背给家里人听。 (激发学生兴趣,活泼而实在。学生背古诗,既是一个整体把握、复习巩固的过程,也是检测学习效果的过程。在背的过程中,学生的记忆、对古诗的理解以及展示、运用都有所顾及,而且每一轮引导都逐渐深入。问题: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写字能力及巩固?背诵的面——其他学生背的效果?时间——有人说是表演,玩花样!) 2、《可爱的草塘》:揭题-浏览课文-读,然后教师要求学生: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其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会草塘的可爱。(已经先入为主,后来读的时候果然体会不到,教师又花了很多时间才把调动了一点。应当自己体会,说对草塘的感觉,然后对照课文作者的感觉来学习。) 3、《只有一个地球》:教完课文后,要求学生根据下面几个方面写句子:“地球小而美、资源有限、资源可以再生、迁居无望、要保护地球”。引用者认为“学生们都完成了任务,学出了各式各样动人的句子,如: “啊,我爱美丽而壮观的一叶扁舟!” “地球,谢谢你赐给我们有限的资源!” “人类啊,不要再破坏资源了!” 甚至说:“看到这一个个诗一般的句子,怎能不让人佩服老师巧妙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在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学完了课文,还写这样的句子,是引导还是捆绑?学生是否一定认为“地球小而美”?“迁居无望”?人类都是破坏资源的吗?这时应让学生发挥更好) 4、 三年级作文课: (1)先从三段话中找出中心句。 (2)然后用“闷热”造句。 (3)在一个句子里同时用上闷热、冷饮两个词。 (4)用闷热、冷饮、青蛙三个词说一句话。引导学生有描述情景,到表达一个情节。学生到最后都知道应该写成:闷热的下午,我用妈妈给我买冷饮的一元钱买了一只大青蛙,归途上,我把它放回了大自然。 (5)写成作文:把闷热的下午写具体。听写六个词:太阳、风、树叶、知了、大黄狗、汗珠。用这六个词来表达“闷热的下午”的意思。学生都知道了应该写成:大黄狗爬在树荫下伸着舌头,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尽管我使劲的摇着扇子,可是额头上的汗珠仍然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一个劲往下滴。难怪妈妈直唠叨:这么些年,还没见过这样的鬼天气!”(表达模式化、虚构的合理化、生活的模拟化=作文背离生活。思维、个性不能自由发展,违背学习的规律和课程标准喜爱作文、自由表达的精神。还有就是教学生编假话、空话、套话。是20世纪80年代的作文序列化、系统化的复辟和倒退。培养的目标是一个模子里的学生,是机械化生产似的教学模式。结论—误人子弟!) 5、教师装傻现象解构。许多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往往会说:一定读得比老师好!连著名的特级教师也不例外。例如:于永正在《庐山的云雾》教学中,就说了好多次:我不敢和你(学生)比,要找一个学生代替他读。当然这样能让学生自豪一下,也有机会多读,确实把时间、空间都给了学生。一方面,这需要学生读的能力很强,容易把握,一般不能照搬;另一方面,教师形象贬值后,其的影响力大大削弱,其他方面言传身教的功效大打折扣,合作也是以不平等的态势出现。可谓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一位老师再指导口语交际《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时说:对于这个问题,我也很想知道好不好,我们一起来讨论好吗?如果一位教师连这都不知道,还用当教师吗?对教师的信任、兴趣没了,这难道不是更大的损失?不是重要教育资源的浪费? 6、《蚂蚁和蝈蝈》:学生读了几遍课文后,问:这一篇课文说什么呢?我们来学第一段。学生读第一段,学生评价“满头大汗”没读出来。教师学生分别示范,原来的学生再读,全班读。(点评:牵引学生。读了以后,就应当说说全文的意思。又逢开学第一段,因为教案设计了,非得这么做。但以读代讲,符合语文阅读课特点。注意学生反馈,落实语文能力。) 7、《漫谈沟通》:学生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理解沟通。然后,以问答大比拼的游戏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沟通方式的目的是什么?动物与人的不同方式比较是要提出什么观点?友好的工具就能沟通好吗?(而不是:你最喜欢什么沟通方式?你表演一下你最喜欢的沟通方式。) 结论:自主学习是需要的,但在自主学习时,教师引导一定要加强。而且要引导到真正有效的的语文学习上:语言文字的学习、好的学习习惯、想象和思维能力培养等。有一些“主体作用”不过是彩色的泡沫,活动形式很多,唯独学生写字不多,读书不多,思考不多。任何主体作用,都应是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语文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主体作用”。 二、个性化与共性 1、师生平等对话:《一夜的工作》 参与讨论:总理深受人民爱戴,从课文中能找出答案来吗? (学生说) 生:如果说总理关心人,为什么不像把作者的文件批了,让他先回家睡觉呢? (教师把球踢回给学生,有些学生说是刻意安排的。) 师:有些同学说,这是刻意安排的,总理是这样的人吗? 生:“我”是后来的,总理工作严谨,讲究先来后到。 生:新中国刚成立,总理日理万机,有许多重要文件等着总理批示。这个文件只是他自己的一个讲话稿,可能总理认为这不是十分重要,所以放在后面。 最后,老师让学生面对总理的工作画像,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心里话。 生:辛劳啊!无奈啊!被迫啊!(满堂大惊) 生:新中国刚成立,多少事情等着总理去处理,它不这样夜以继日地处理,行吗?这不是无奈吗?当时的中国,经历了那么多年的战争,国家肯定非常穷,作为一个国家的总理,怎么能铺张浪费呢?这不是形势所迫吗? (如果批评学生乱说,就没有了学生精彩的发言,也许这个学生因为这一节课改变了他的一生。) 2、一位教师教《落花生》,让学生画果实,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然后对比花生,突出“默默无闻”。(这是一种误导!画什么,未必就能突出“默默无闻”;而且这么比,赞扬了默默无闻,那就是贬低个性张扬。难道别的果实就不如落花生?画不如改为议、说或别的方式,不一定画了才能体验,也不要为了所谓综合性学习活动而画。必要的时候才用,用了就要有实效。) 3、一些老师喜欢在指导朗读时教:那里读大声,那里读轻声。 《问银河》:一个学生高声地读,一个学生轻声地读。一些学生发现了,有人就说读轻声不好。老师就问读高声的学生:为什么读高声?学生说:银河那么远,要读高声才听得见呀!问读轻声地学生为什么,学生说:银河出来时在晚上,我要轻轻的问,怕把它吵醒了!怕影响了别的星星休息。老师肯定了后者,但也没有否定前者。(一些教师指导朗读过于重技巧,忽略了个体的感受) 4、《识字 六》:记“虎”字,老师说:把“虑”的“心”换成“几”。学生的记字方法:有几只老虎在玩耍。然后放动画,按词串说有关动物故事,想象动物在做什么。在读的时候,还有些同学读不出快乐的感觉。老师读,然后让别的学生读,配上动作读。(问题在于许多学生没进入情境;还有个反馈的问题:没读好的学生,可能仍然没读好;配上动作是否一定能读好?规定每个人都作动作,是否新的形式主义和教师垄断?) 5、现在流行的两句话:你喜欢学那里(段、句)就学那里(段、句),你喜欢怎么学(读)就怎么学(读)!一方面用多则滥;另一方面,个性化张扬时却失去了共性!忽略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如一位老师教《棉花姑娘》(人教),要求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句)来学。到后面学完了,也是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来读。试想:学生在老师的权威下不敢不选,随着民主化自主学习的逐渐深入,学生如果敢于说:我那一段都不喜欢!那课怎么上?解决的办法不是自选课文,就是强制学生学了。(学生不喜欢的,想法让他喜欢;学生喜欢的,想法让他的喜欢表达出来,让他们互相感染。如果都不喜欢的,就让教师来传授、感染、熏陶吧!) 一位老师教《桂林山水》: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细细品读。在学生品读时,发现他们的选择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化倾向,女生大多品读写水的一段,他们喜欢漓江水的安静、清纯、柔美。男生大多选择写山的一段,因为他们更富于冒险精神。(桂林山水,明明是山清水秀,山水相依。硬要为了所谓个性化,把山水分开来理解,一方面割裂了原文的整体意境,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是支离破碎的,造成发展的畸形化。) 6、一个老师问我:自主学习、自由发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孩子的个性很强,以自我为中心,我们要求的课堂纪律、课堂秩序、行为习惯和平时要求不一样,和社会上的要求也不一样,怎么办?(任何教学都要有秩序,当然不能过于强调秩序。美国式无秩序教学已经尝到了苦果,我们不能再重蹈覆辙。教师既然是组织者、引导者,就要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建立适当的教学常规,对教学活动要有计划,对学生的活动在适当时候有一定的引导、约束。特别是在学生水平发展尚低的时候。) 7、一位老师教学生习作:写一种水果。据说没有相关的课文,学生不会写。学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学生仿写,就写得比较像。 (关键在于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回顾原有的生活体验,仅仅停留在模仿,有时可以学到一些技巧,但千篇一律,思维受限制,写不出好东西。) 7、《大自然的语言》: 师:预习了大自然的语言,都有谁在说话? (根据学生说的,课件出示:白云、蚂蚁、大雁、蝌蚪、大树。) 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请把你最喜欢的那节诗找出来,美美的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朗读) 师:好!下面我们设白云、蚂蚁、大雁、蝌蚪、大树五个合作小组,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诗来研究,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赏析】:教是引导步步深入,学生选择有的放矢,各自锁定钟情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体现着学生的兴趣爱好;或反映着学生的学习要求;或联系着学生的生活经验;这一选择,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趣,而且推动教学向纵深发展。 (教育和教学,是为培养人的,不是为让学生高兴的!学生喜欢的就学,不喜欢就不学!那科学探险那样艰难的事、危险的事谁来做?课程标准的要求怎么达到?怪不得现在生物、地理、勘探、农林这些学科根本没人报考!我们基础教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8、为了发展学生个性,一些教师给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选择去学习、探究或评价。如分A、B、C三级测试,如果给学生自主选择,他们往往选择了与自己水平不相适应的级别。如为了得分高,能做A级的选择了B级。这就不仅仅是教学的问题,因为个性的问题,往往涉及到心理学问题,但仅靠语言的鼓励往往是苍白无力的,应当在评价时有不同的政策。例如原来做C级题,能做到良好,现在做B级题,也能良好,那发展方面评价就要加分。原来做A级题,得良好,现在做C级题得优秀,发展性评价得分也不能加。 结论:学生个性化学习必须提倡,这是时代的要求!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应当全体学生都有一个基本的学习要求,就是社会培养的要求,就是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包括识字、朗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要求和社会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等。这就是共性的。否则,个性发展了,却不容于社会,不容于集体,不是教育的成功!三、基础与创新 1、《手术台就是阵地》:师:老师喜欢发言错的同学!练习选词填空: 连续—— 陆续—— 继续—— 由学生做、评、改正:连续— 陆续…… 继续—— 评: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创设宽松的气氛,让学生真正动脑、动手、动口。不但要乐于学习,还要敢于探索、勇于合作,充满自信。 2、《欢迎小雨点》:先理解感受小雨点,出示多媒体课件朗读,没读好。然后说雨点——表达对小雨点的喜欢画、唱(用生日歌的旋律)——想象小雨点落在那里。学生说:落在池塘里,消失了,落在花丛里,花儿开了;落在雨伞上,嘀嗒嘀嗒;落在头上,头发变黑了……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最后再读课文,还是没读好。(注重了活动,注重了想象和感悟、体验。但是,朗读、写字、表达的能力淡化了。这样的教学多了,语文会变得越来越虚。) 3、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贯彻《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重感悟”、“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就只要求学生读,对涉及到的一些语文知识不敢讲,淡化分段和概括大意,对重点段、重点句也不敢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无论什么课文都不敢进行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不是绝对不能,而是“不宜刻意”,不宜“系统、完整”。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的、集中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对于“感悟”,修订大纲是“感悟、积累、运用”,课程标准是“积累、感悟、运用。”可见,感悟并不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唯一的。) 4、《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新标准带来新理念——关于“师生平等对话”的实践与启示》由一个案例:“孙中山种了中华民国”。《小猫种鱼》的公开课尾声,教师让学生用“种”扩词,并说句话。学生说了学多句子:农民伯伯在田野里种花生;妈妈在山坡上种玉米;我和姐姐在花园里种花……”这时,一个学生说:老师,可不可以说种太阳!学生哄堂大笑。老师问:好孩子,可以,但你为什么这么说?学生说:不是有一首歌叫《种太阳》吗?“没错”,老师带头为这个学生鼓掌,“你能把这首歌唱给大家听吗?”学生边唱边跳。歌舞结束后,一个小女孩神气十足地说:“孙中山种了中华民国!”课堂上热闹起来,老师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把这个一鸣惊人的句子写在黑板上,然后介绍了孙中山的事迹。“小女孩激动不已,两腮绯红。孩子们似懂非懂,但在老师激昂情绪感染下,都陶醉的笑了,那笑,肉如一朵朵灿烂的鲜花,开在每个人的脸上,开到每个人的心里。” (创新是有了,但基础呢?如果连说话都不通,又谈何创新?创新,必须是在扎实的基础上才是合乎民族发展的需要。创新并不是第一位的语文素养,也不是最重要的语文素养,而只是语文素养的比较重要的一环。文化底蕴才是语文的核心!) 5、过去是教师主讲,学生听。现在是学生主讲(主要是尖子生),教师插话补充。许多教师不讲课文,而让学生海阔天空,说长道短,甚至大谈网上看到的新闻。仿佛教学的中心已经由教移到学上了,仿佛是课内向课外延伸。但是,读书的时间少了,思考的时间少了,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运用的时间也被挤掉了。对于学生收集信息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一定作用,但为什么不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去延伸、拓展呢? 6、由于不再提倡逐段讲解,一些课随意打乱文章顺序,而不进行梳理;任意肢解课文而不回归整体。有时突然冒出一个或几个句子让学生分析比较。(没有了语言环境和课文背景,语文的形象、情感、意境就没有了,也就大大削弱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教材和学生是第一资源!是最宝贵的学习资源! 7、中期评估:市里好学校学生朗读几乎都用喊。而郊区条件较差的学校则老老实实,读好书、写好字。虽然没有多媒体,老师也没有机会出去,但语文数学都学的扎扎实实。 结论:对于语文教育来说,创新是重要的,但绝不是最重要的!创新不能脱离基础,在基础学习中同样可以培养创新的意识。语文课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语文的本质是“文化”!语文的范畴是生活!杨再隋教授:“语文课就是让学生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学习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这就是语文课上的语文实践活动,白白的浪费时间去干些别的什么,而不在语文课上进行语文实践,这样的课能说是语文课吗? 四、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能提高学习效率,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是同样重要的。 1、《高大的皂荚树》:(1)自渎思考,提出问题;(2)分组解决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3)汇报,教师组织提炼问题,再讨论。 评:独立与合作,每个人都动了脑筋,有自己的思考;但是,又能够互相借鉴,互相促进。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指导紧密结合,保证了学习的效果。 2、读(说、演、写)给同桌听(看):读(说、演、写)给同桌听(看)的作用是什么?是交流、相互影响、相互评价,共同提高。仅仅读给同桌听,读完就完了,没有任何目标,是无效的合作。(四季) 3、合作学习的形式:以小组讨论为主。实际上讨论时,有些学生不发言,有时学生权威垄断发言权或误导其他学生思维。而且讨论在无序状态下,往往停留在表面或问题的某一点,既无法展开,也无法深入。 提防学生权威霸占课堂。由于生态平衡的关系,每个班总有一些特别活跃,特别聪明的学生。他们反应快,思维敏捷。往往回答问题抢先举手,想的也比别人快。所谓“叫得欢的小鸟先得食。”老师的注意力不由自主会被他们吸引,更多地关注他们,给他们机会。小组讨论,也是只有他们说话的份。儿童容易受榜样的影响,更有从众心理,有人先说,后来者纷纷跟上,思路就难以打开。这些人被称为“学生权威”!处理不好,大面积提高难以达到,合作学习也成为无效的合作。 (解决建议:这是一种惯性心理、从众心理。可以让他们带动其他学生学习,对他们的评价里,注重让他们玩更高程度发展,侧重他们“小老师”或“合作者”的作用。) 4、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三种层次) (1)自由讨论。 (2)分工:组长、主持人、中心发言人、记录人、展示人。 (3)大家提出问题,讨论筛选问题,分头研究问题的不同侧面,质疑问题,汇报、汇总。结论:合作与独立思考是并列的关系,有些时候需要合作学习,有些时候需要独立思考。是并列的关系,可以融合,互相促进。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小组讨论,要探索真正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五、探究体验和接受学习 1、许多教师反映:以读为本,整天只是读来读去,没有什么东西!强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语文课是不是只要读! (要区分开来看待:一些优美的、抒情的诗文,可以通过多读来体会、感悟。但不一定所有的课文都能这样,例如一些比较平白的文章、说明性文章、应用性文章等,也许默读、独立思考或查阅资料更有实效。强调要重感悟,是对前一阶段轻感悟,重分析的纠正。但感悟决不是唯一的,以读代讲也决不是语文最重要的、唯一的方式。语文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2、一位教师教完《小壁虎借尾巴》的主要内容后,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说其他动物的尾巴的作用。简笔画松鼠或其他动物,续编故事。(过多的、无关的活动妨碍语文学习!这里的处理要注意,重点应在续编故事,其他动物的尾巴作用和画尾巴,是多余的。关键在于现象小壁虎的尾巴长出来以后会怎么样?会发生什么事?其他动物尾巴和画尾巴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拓展知识,体验其他动物的尾巴的作用。但是这种体验不是语文课的任务!是自然课的任务!在语文课中是一种无效活动。如果在教学主要任务完成后,利用这个拓展活动来开展口语交际应当不错。) 3、《秋天到了》:叶子变成什么颜色?叶子怎么落下来? 画出来。学生没画完,老师叫起来:说停就停,那个停笔最快?然后进行说词:一片,一片片……又指导读“落”字:要读得又轻又慢,便做手势边读。(过多的接受变成灌输!环节太多,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组织活动有困难。为赶进度而没有完成的活动,除了浪费时间和削弱了老师的影响力之外,就是给学生许多的无奈。当时一个学生拿一张纸抛落,像落叶一样,教师没有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体验活动。那些乱七八糟的活动,不如改让学生美读,边读边想想落叶飘飘的样子。)(结论:体验是需要的,亲身的实践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有时是终生难忘的。而且在探索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探究精神、合作精神等培养,是其他学习方式不可替代的。但是,活动的安排要切合实际。一方面是教学的实际,教学内容能够安排、设计活动。促进教学的进程,帮助学生发展。另一方面符合学生实际,学生能做,乐做,做了能发展学科专长。过于强调综合性活动,没有学科特点,那就不是语文教学!)

里面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