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基督教文献征集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

基督教文献征集在线阅读

[参考文献][1]东方兰论莎士比亚的《冬天的故事》[J]文学研究,1940,(5):[2]方平和莎士比亚交个朋友吧[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3]方平莎士比亚“天鹅之歌”—《暴风雨》赏析[J]名作欣赏,1995,(1):[4]郭华敏论《暴风雨》中的基督教隐喻系统[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5):110-113,[5]贺祥麟莎士比亚[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6]华泉坤 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5):46-52,[7]亢西民莎士比亚戏剧赏析辞典[Z]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8]李蕾《暴风雨》情节的深层隐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3(3):77-80,[9]彭镜禧发现莎士比亚—台湾莎学论述集[C]台湾:猫头鹰出版社,[10]邵旭东 王忠祥《暴风雨》的主题及其它[A]阮坤莎士比亚新论—武汉国际莎学研讨会论文集[C]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李伟民; 何处是安妥灵魂的精神家园——哈姆莱特形象认识辨析 [J];四川戏剧; 2003年06期姜桂栩; 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基督教文化视角检视 [J];文史哲; 2003年05期于凤保; 莎士比亚与基督教文化 [D];安徽大学; 2007年陈敦; 莎士比亚与基督教——从《威尼斯商人》说开去 [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05期李玉莲;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 [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1989年04期肖四新; 莎士比亚悲剧的宗教解读 [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05期王本朝; 论宗教文化对西方文学悲剧意识的影响 [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04期从丛; 再论哈姆莱特并非人文主义者 [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05期从丛; 论哈姆莱特并非人文主义者 [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01期赵晓梅; 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莎士比亚创作 [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01期王鹏;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忏悔母题 [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01期李伟昉; 莎士比亚与《圣经》 [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04期黄龙; 莎士比亚文艺观溯源 [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01期Frye, Roland Mushat; Shakespeare and Christian Doctrine [M];; 1963年李伟民; 莎士比亚研究——构筑起心灵的家园——兼评张冲的《莎士比亚专题研究》 [J];外语研究; 2007年02期李伟民; 艰难的进展与希望——近年来中国莎士比亚研究述评 [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年01期焦晓燕; 哈代小说与基督教文化 [D];南京师范大学; 2007年钱佼汝; 小写的后现代主义:点点滴滴[J]; 外国文学评论; 1991年04期; 60-65孙家琇; 莎士比亚的《一报还一报》[J]; 外国文学评论; 1991年04期; 72-80张冲; 当代西方莎士比亚变奏二十年(1965—1985)[J]; 外国文学评论; 1992年01期; 123-129王田葵; 试论拜伦诗歌“惊人的莎士比亚式的丰富多彩”——十九世纪欧美浪漫主义文学历程论(四)[J]; 零陵学院学报; 1990年04期; 66-73方平; 小精灵蒲克和莎士比亚的戏剧观——《仲夏夜之梦》研究[J];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01期; 93-99郑土生,肇星; 浅论莎士比亚的艺术特点[J];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01期; 100-106卞之琳; 了与不了:莎士比亚悲剧研究纪程——《莎士比亚悲剧论痕》前言[J];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01期; 107-110钱佼汝; 美国新派批评家乔纳森·卡勒和分解主义[J];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03期; 22-24乔纳森·卡勒,钱佼汝; 当前美国文学批评中争论的若干问题[J];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03期; 25-32朱虹; 禁闭在“角色”里的“疯女人”[J]; 外国文学评论; 1988年01期; 90-94汪义群; 莎士比亚宗教观初探 [J];外国文学评论; 1993年03期; 117-124张慧荣; 从《冬天的故事》看莎士比亚的中立女性观 [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03期; 64-66智慧的作用 [J];领导文萃; 1996年09期; 87再说莎士比亚何以成为莎士比亚 [J];外国文学评论; 2005年03期; 154-155阅读莎士比亚 [J];博览群书; 2004年12期; 70杜革非; 分析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第十八首(英文) [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02期; 24-25马太·阿纳德原,曲文敏; 《莎士比亚赞》 [J];河西学院学报; 1988年02期; 104-105天章; 西柏林世界莎士比亚大会 [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6年03期; 73-76许国璋; 莎士比亚十二赞 [J];外国文学; 1981年07期; 65-72萧莎; 莎士比亚何以成为莎士比亚? [J];外国文学评论; 2005年01期; 151-152孙丽丽; 从毁灭到拯救 [D];山东师范大学; 2003年厉彦花; 论厄普代克在《兔子,跑吧》中的宗教观 [D];山东师范大学; 2006年孙海西;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戏剧美学观比较 [D];山东大学; 2005年矫福军; 莎士比亚悲剧的思想意蕴 [D];吉林大学; 2004年宋艳;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地位 [D];安徽大学; 2005年黄凌; 《乌托邦》与圣经暨莫尔的宗教观 [D];河南大学; 2006年徐剑莹;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爱情故事 [D];安徽大学; 2006年王彦; 艾米莉·狄金森诗中的圣经原型 [D];河北师范大学; 2006年孙珍; 背弃与顿悟 [D];山东师范大学; 2004年董莉; 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管窥其诗学思想 [D];河北师范大学; 2006年陈茂庆; 戏剧中的梦幻 [D];华东师范大学; 2006年王志耕; 宗教文化语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 [D];北京师范大学; 2000年臧天婴; 莎士比亚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 [C]; 1997年陈少辉; 莎士比亚与司马迁死亡观比较 [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 [C]; 1997年桑迪欢; 卡夫卡的话语世界——从《城堡》看卡夫卡的语言特色和叙事结构 [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C]; 2002年裘克安; 莎士比亚日在中国 [N];人民日报; 2002年雷鸣; 莎士比亚经典的现代话题 [N];中国妇女报; 2004年洪蔚; 当莎士比亚遇上电影 [N];科学时报; 2004年许钧; “遭遇”莎士比亚 [N];中华读书报; 2002年书评人 马淑艳; 当莎士比亚戴上童话面具 [N];中国图书商报; 2007年〔英〕查尔斯·兰姆玛丽·兰姆; 原汁原味品莎翁 [N];光明日报; 2004年裘克安; 有关莎士比亚的一些事实 [N];光明日报; 2000年兰守亭; 被通俗化的莎士比亚 [N];中华读书报; 2004年易沉; 莎士比亚诗作的出版历程 [N];中华读书报; 2002年通讯员 杨英姿 记者 余传诗; 《读莎士比亚》:王元化88岁生日收到最可心的礼物 [N];中华读书报; 2007年

因为宗教被政治利用了,也就是说,这个翻译行为,是政府行为,而政府的目的,在于巩固统治(佛教)和更好的动员社会力量(基督教)。因此,这种翻译,没有盯上科学教育,而是盯上宗教。当然,也不全是如此,有些翻译行为就是盯上科学知识的。不过被我们忽略了,比如阿拉伯翻译了大量的东西方典籍,如日本从中国翻译了各种典籍,这些,也说不上先宗教后科学。但宗教文献翻译往往是为了改变价值观,因此,推理上,也可以说以宗教为先。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第十五世纪末至第十六世纪) 一: 现代国家的诞生 二: 文学、艺术和科学的革新 叁: 未能满足基督信徒期待的教会 四: 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的发迹 五: 宗教改革者百家争鸣的现象 六: 加尔文在法国 瑞士的改教运动 七: 欧洲宗教地理的新局面 第二章 天主教的改革(第十六至第十七世纪) 八: 天主教人士自教会内部的改革 九: 特里腾大公会议 十: 天主教的改革 反改革 十一: 十七世纪欧洲宗教政治局势 十二: 十七世纪初法国天主教圣贤辈出 十叁: 天主教徒生活的革新 十四: 教会内部的新冲突和新危机 十五: 杨森异端 十六: 法兰西主义 法国誓反教的命运 十七: 寂静主义所引发的神修问题 第叁章 向全世界传播福音(第十五至第十八世纪) 十八: 世界传教工作向欧洲外地传教初期的动机状况 十九: 殖民主义 基督信徒的良知 二十: 非洲的开教 二十一:南、北美洲的开教 二十二:圣方济各沙勿略赴印度日本传教 二十叁:中国、中南半岛和朝鲜的传教 二十四:欧洲眼中的传教工作及其危机 第四章 启蒙时代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会(第十八世纪) 二十五:十八世纪欧洲思想变化中的教会 二十六:在启蒙运动围剿中挣扎的教会 二十七:誓反教与东正教的复兴 二十八:法国大革命初期动荡中的教会 二十九:法国大革命逼教会走上苦路 叁十: 拿破仑与天主教会 叁十一:法国革命的遗产 第五章 欧洲与教会的重建及自由主义(1815年至1870年) 叁十二:法国的君王复位与教会的复兴 叁十叁:欧洲政局的改变与教会的新发展 叁十四:一八叁O年革命之风横扫欧洲 叁十五:拉梅奈与"前途"报 叁十六:一八四八年:法国昙花一现的兴奋 叁十七:梵一大公会议的政治与宗教背景 叁十八: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的召开 第六章 俗化现象,宗教的维护,多元主义(1870年至1939年间政治社会中的教会) 叁十九:从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结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的教会 四十: 法国天主教徒与第叁共和 四十一:法国走向政教分离 四十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後的教会 四十叁:公教进行会的诞生 四十四:天主教与意大利法西斯主义 四十五:天主教与德国纳粹主义 四十六:天主教与无神主义 第七章 普世性的基督信仰(1800年至1940年) 四十七:十九世纪传教复兴的背景 四十八:十九世纪传教工作的筹划 四十九:十九世纪的传教工作与殖民主义 五十: 十九世纪欧洲移民潮与传播福音 五十一:欧洲传教士再度前往东方传教 五十二:欧洲传教士再度前往非洲传教 五十叁:第一次世界大战後的传教工作 第八章 现代化的负担:面对经济社会、当代思潮和教派林立的基督徒 五十四:教会面对的新挑战 五十五:十九世纪的父劝主义与改革思想 五十六:天主教社会思想的诞生 五十七:天主教传统面对现代思潮的挑战 五十八:现代主义者的危机 五十九:教会对现代主义的谴责与修和 六十: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东正教与誓反教 六十一:非天主教基督信徒大公合一运动的诞生 六十二:天主教内部大公合一运动的困难 第九章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1939年至1958年) 六十叁:大战给基督信徒带来的灾难 六十四:庇护十二世教宗在战争中的缄默 六十五:战争使教会反省并趋於成熟 六十六:大战结束与冷战期间的欧洲教会 六十七:西方殖民地的独立与新兴的教会 六十八:牧灵工作与神学研究的活力 六十九:大公合一运动与神学的进展和危机 第十章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教会(1958年至1980年) 七十: 若望二十叁世与梵二大公会议的召开 七十一:若望二十叁世与梵二第一期大公会议 七十二:保禄六世续开并结束梵二大公会议 七十叁:梵二大公会议的後果 七十四:梵二大公会议带来的失望与希望 七十五:走在梵二大公会议所辟的路上 七十六:普世教会,地方教会,罗马教会

基督教早期文献选集在线阅读

《基督教的起源》([美国] 罗伯逊)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s6SmdcD_YfSNMv1m-WA 提取码: dec3     书名:基督教的起源作者:[美国] 罗伯逊译者:宋桂煌 译豆瓣评分:7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年份:1958-6页数:286内容简介:基督教的起源是不是像《圣经》所说的那样?人类是不是从一开始就崇拜上帝?耶稣基督是否实有其人?——本书用丰富的史料,力图以正确的观点来阐明这些问题。作者从人怎样创造了神说起,详细叙述早期基督教产生的各种社会根源。他认为早期基督教是古代腐朽的奴隶社会中的一种群众运动,而耶稣虽然可能真有其人,很多关于神话传说却是后人附会的。这是一本征引丰富的学术论著,但也可当作文化知识读物来读,使我们对基督教这一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金陵神学院托事部主持编译基督教历代名著,将基督教两千年来的重要典籍名著译成中文,本丛书指出两千年来那不能动摇的信仰所发出的力量,在人类生命中怎样工作,并将这种力量带给中国的读者。对中国基督徒思想与信仰的发展大有助益。本套丛书现包括《历代基督教信条》、《团契生活——潘霍华作品选》、《中世纪灵修文学选集》、《路德选集》、《基督教要义》、《基督教早期文献选集》、《奥古斯丁选集》、《人的本性与命运》等。

基督教文献征集活动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翻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纵观明清前后近两千年的翻译历史,佛教翻译与科技翻译之间的关系是存在的,有时在翻译方法和理论上都很突出。这一切都证明了翻译在中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在几个世纪中不断地发展和繁荣。中国学者翻译家在引进西方科学到中国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就注意比较西方科学和技术与中国传统的理论和实践。他们在吸收西方先进知识的同时,努力使其适应中国传统,更新国内实践以适应现代标准。与其他国家相比,汉语翻译有其自身的特点:早期对封建社会的翻译主要集中在佛教方面,与科技相关的翻译直到明清时期才被发现。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中,有四次翻译活动。第一波翻译浪潮始于佛教经典的翻译,它在翻译史上占据了长达千年的主导地位,对中国的宗教、哲学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永久的影响。第二次翻译浪潮始于明末,当时来自西方的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播天主教。第三次翻译活动始于《南京条约》的签订,以社会科学、军事科学和文学作品为主。第四次翻译活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中断了一段时间,但在70年代末恢复了势头。虽然最早的历史记录显示,中国在11世纪的翻译活动十分零星。直到六朝佛教传入中国,佛教僧侣才开始着手将佛教经典翻译成中文,关于翻译的严肃讨论才开始。第一波翻译活动一直延续到唐宋时期。佛教翻译活动有千年之久,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佛教翻译活动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束。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僧侣翻译家包括安世高、鸠摩罗集瓦、玄奘等。

伊丽莎白拜斯勒的祷文可以么??刚找了个酷拉皮卡祈祷文天上太阳,地上绿树, 我们的身体在大地诞生, 我们的灵魂来自于天上, 阳光及月亮照耀我们的四肢, 绿地滋润我们的身体, 将此身交给吹过大地的风, 感谢上天赐予奇迹与窟卢塔族土地, 愿我们的心灵能永保安康, 我愿能与所有同胞分享喜乐, 愿能与他们分担悲伤, 请您永远赞美窟卢塔族人民, 让我们以红色的火红眼为证。

信仰有多方面,可以是宗教,但不一定是宗教。西方的普遍社会价值观是以天主教、基督教为主体,弘扬善的积极的一面,唾弃自私自我的一面,是对自由主义的补充,不至于出现无法无天的境地,这时西方的核心价值。所以奥巴马选总统时也向大众表明他信仰是基督教,以争取大众的好感。我国的信仰被文革摧毁,西方的自由主义价值观长驱直入,造成现代人内心没有底线,无法抗拒自私自我的一面。所以,我国目前在重建道德体系,把传统信仰中好的一面和现代社会结合,甚至结合西方信仰好的价值观,重新塑造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人产生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内心有强大地道德底线,只有这样我国才能正真进入文明社会。

中国的翻译基本是跟进西方的,而西方社会受宗教,基本上是基督教影响,这与西方强烈的宗教背景有很大关联。我们看一下西方的文学作品、绘画艺术和音乐创作,大多基于对基督教的理解和认知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杰出人士都信奉基督教,其思想观念、作品都是有基督教风格。

基督教早期文献选集

1,基督教背景,早期基督教艺术 -10-9/htm3,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隶制国王“法老”的陵寝。埃及人把冥世看做是尘世生活的延续。受这种“来世观念”的影响,古埃及人活着的时候,就诚心备至、充满信心地为死后做准备。每一个有钱的埃及人都要忙着为自己准备坟墓,并用各种物品去装饰坟墓,以求死后获得永生

《基督教的起源》([美国] 罗伯逊)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s6SmdcD_YfSNMv1m-WA 提取码: dec3     书名:基督教的起源作者:[美国] 罗伯逊译者:宋桂煌 译豆瓣评分:7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年份:1958-6页数:286内容简介:基督教的起源是不是像《圣经》所说的那样?人类是不是从一开始就崇拜上帝?耶稣基督是否实有其人?——本书用丰富的史料,力图以正确的观点来阐明这些问题。作者从人怎样创造了神说起,详细叙述早期基督教产生的各种社会根源。他认为早期基督教是古代腐朽的奴隶社会中的一种群众运动,而耶稣虽然可能真有其人,很多关于神话传说却是后人附会的。这是一本征引丰富的学术论著,但也可当作文化知识读物来读,使我们对基督教这一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背景-10-9/htm早期基督教艺术

有一个牧羊人 在死海附近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了很多瓦罐。打开后发现了很多皮卷。上面是古文字,这一反现很快被一些学者知道。经研究发现这些古文字是最早的《圣经》因写在皮卷上,又发现在死海,故称之为:“死海古卷” 知道的不是很详细 呵呵。

辽东文献征略在线阅读下载

音乐: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茄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小说: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在明朝,首选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三言二拍(《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清代的《红楼梦》《儒林外史》《老残游记》《聊斋志异》等文学小说就是文学的一部分额,中国古典文学广义的指自先秦至清代末年的中国文学,包括作家、作品、文学事件,文体起源与发展历程,文学运动、流派,文学理论,作家作品的考据、研究等等。类似中国古代文学史。狭义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按文学史的习惯,可以划分为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金元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形式有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大量篇章脍炙人口。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一、类书的学术价值:1、保存资料:类书在编纂过程中大多直接采录原始文献。由于兵火水灾等因素,一些图书因此失传。由于类书中保存了有关资料,通过辑录佚文,往往能再现图书内容。由于在流传和翻刻中容易形成讹误,利用类书中保留的原始文献也有助于校勘异文。2、查考资料:类书按类编排,非常方便查考有关资料。综合性类书汇集各专题方面的资料,类似于百科辞典,从中可查找到事物起源、诗文典故、诗词文句、名物制度等资料。二、历史上的重要类书:1、《太平御览》,1000卷。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命李昉等人编修,历时八年而成。2、《册府元龟》,1000卷。王钦若、杨亿等辑。始于景德二年(1005年),历时八年于太中祥符六年即1013年修成。分31门,1104门。将历代事迹,自上古至五代,分门顺序排列。所采以史籍为主,间取经、子引文多整章整节,对宋以前史辑的校勘工作有较高价值。3、《山堂考索》一名《群书考索》,212卷。南宋章如愚私撰。共分46门,所引经史百家之书,都附有辑书人的断语。4、《玉海》,200卷。南宋王应麟私撰。分天文、地理、官制、食货等21门。5、《永乐大典》,22937卷,11095册,字数三亿七千万左右。明成祖永乐元年(公元1403)解缙编纂《文献大成》,次年竣工。永乐三年,再令重修,永乐六年修成,命名为《永乐大典》。该书集中图书八千余种,依洪武正韵将有关资料整编。6、《古今图书集成》。清康熙时陈梦雷等编。康熙四十五年书成,赐名《古今图书集成》。雍正时复命蒋廷锡等重新增删润色。原书分六编,三十四志,修订后的该书改为三十二典,6109部仍旧,共一万卷。

PDF电子版下载:网页链接

梁祝,四大名著,山海经,史记,四书五经,周易,三国志,资质通鉴,吕氏春秋,战国策…非常多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