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四川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啊

发布时间:

四川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啊

国际大学网络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卫生部肝胆肠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科协副主席四川省医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主编《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副主编《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国内镜杂志》副主编《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副主编《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编委《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委《实用肿瘤杂志》编委等 从事胰腺疾病及胰腺移植研究工作20余年,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课题,在胰腺炎病理机制及治疗方面,从早期胰腺微循环改变,小肠隐凹素和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粘着蛋白的表达,肠内营养支持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胰腺移植方面,进行了急性排斥反应分子生物学诊断,协同信号阻断,CTLA-41g基因导入及CTLA-41g与抗CD40LIg联合基因导入对免疫豁免影响的研究。研究取得巨大进展,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胰腺微循环的基础应用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已培养博士、硕士生多名。正进一步深入探讨胰腺移植的可行性,进行猪胰肾联合移植模型的改进工作。 [1] 曹鸿峰,张肇达,刘续宝成人网膜囊内淋巴管瘤1例四川医学,2005,26(3)[2] 贾鹏辉,张肇达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微循环的改变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5,12(1)[3] 唐勇,张肇达,李建水,李敬东,魏永刚外伤性脾破裂216例临床分析华西医学,2004,19(3)[4] 李全生,张肇达,刘续宝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华西医学,2004,19(2)[5] 李建水,张肇达,唐勇,侯明勇,魏江涛新型同种异体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建立与评价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21(5)[6] 唐勇,张肇达,魏江涛,侯明勇,李建水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改进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5(6)[7] 伍晓汀,张肇达,赵小菲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4,11(3)[8] 田伯乐,张肇达,刘续宝遗传性胰腺炎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进展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3,10(6)[9] 刘续宝,张肇达慢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3,10(6)[10] 李全生,张肇达,陈晓理实验性胰腺炎小鼠小肠隐凹素-4 mRNA表达变化的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4(1)[11] 韩方海,张肇达,伍晓汀改良Welch手术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前切术中的应用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3,6(3)[12] 唐诗彬,张肇达,蒋俊明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粘着蛋白的表达及中药对其的影响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3,20(4)[13] 韩方海,张肇达,伍晓汀支撑捆扎法回肠Pouch-直肠肌鞘内肛管--期吻合术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3,10(1)[14] 唐诗彬,张肇达,蒋俊明中药WPY对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白细胞肌动蛋白的作用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4(1)[15] 唐诗彬,张肇达,李全生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腹腔大出血(附13例分析)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3,9(3)[16] 胡伟明,张肇达,董高宏胰腺感染的外科治疗华西医学,2002,17(1)[17] 张肇达,田伯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2,8(2)[18] 韩方海,张肇达,伍晓汀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2,11(11)[19] 田伯乐,张肇达,胡伟明Peutz-Jeghers综合征的诊治(附11例报告)四川医学,2002,23(1)[20] 贾鹏辉,张肇达,周总光WPY对小鼠实验性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微循环改变的影响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2(1)[21] 李全生,张肇达小肠隐凹素的研究进展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1,8(6)[22] 田伯乐,张肇达,彭其芳一期阑尾切除盲肠造瘘治疗结肠癌引起的闭袢性肠梗阻2例报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1,8(1)[23] 田伯乐,张肇达,胡伟明胰腺良性微小肿瘤的定位诊断(附12例报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1,8(6)[24] 韩方海,张肇达,董高宏直肠癌术中盆腔大出血的预防和处理外科理论与实践,2001,6(1)[25] 胡伟明,张肇达,田伯乐经后上腰腹膜后引流及灌洗治疗胰腺感染性坏死20例体会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1,8(6)

《四川大学学报》由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和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组成。《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学校之一——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大16开本。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啊

基础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其它 四川省自然科学质量一级期刊四川省高校优秀学报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四川师范大学主编:赵仕林ISSN:1001-8395CN:51-1295/N地址: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邮政编码:610066

1980年考入南充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历史系读本科,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4年7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重庆市一所县级重点中学任高中历史教师。1988年9月再次考入四川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师从著名历史教育学家吴景贤教授,攻读历史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吴景贤教授早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曾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担任首届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为改革开放以来历史学科教学论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贡献。吴先生治学严谨,著述颇丰。有幸成为吴景贤先生的关门弟子,并在先生的安排下,在学期间曾到北京访学,亲自聆听了苏寿桐、赵恒烈、于友西、孙恭恂、臧嵘、王宏志、吕达、叶小兵、赵亚夫等名家的授课和教诲,受益匪浅。1991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获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7月分配到四川师范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现在四川师范大学主要从事从事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中国文化史、历史教育史、历史实践教学以及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饭店管理、旅游教育学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任教四川师范大学期间,负责主持部(省)级科研项目6项,主研部(省)级科研课题9项。主要有:教育部《师范院校文科历史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主持)、四川省教育厅《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课程模式研究》(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委托项目《历史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实验研究》(主持)、四川省教育厅《高中历史新课程师资培训研究》(主持)、四川师大校厅级科研项目《中学历史课程内容改革与高师对策》(主持)、四川师大校厅级重大研究项目《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与教师培训研究》(主持)、国家“八五”教科重点课题《农村普通中小学课程改革与实验》(主研)、教育部《历史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规格和课程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主研)、教育部《面向21世纪(中学历史教学概论)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主研)、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主研)等。任教四川师范大学期间,出版、合著学术著作近20部。主要有:《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历史课程教材教法新探》(主编、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历史研究性学习论》(独著、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新教材疑难问题研究与解决(初中历史)》(副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副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世界历史教学案例及点评》(副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合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新编历史教学论》(合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走向未来的农村中学教育研究》(合著、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参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基础教育研究》(参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参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教育实习教案精选》(下册)(参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历史教学案例及点评》(参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全国优秀历史教学案例选》(参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学历史教学法》(第三版)(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等。任教四川师范大学期间,曾在《历史教学》(CSSCI、核心期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CSSCI、核心期刊)、《西南师范大学学报》(CSSCI、核心期刊)、《历史教学问题》(CSSCI、核心期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CSSCI、核心期刊)、《中小学教材教学》、《四川师范学院学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学科教育探索》、《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要代表作有:《史学的社会功能与历史课程设置》、《试论农村初中地方课程的建设》、《我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20年回顾与评析》、《高中历史选修模块与教师选课指导》、《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改革述评》、《社会公德意识培育与历史教育三论》、《从选修课的设置谈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让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学记〉教与学探微》、《革命根据地学校历史课程设置与改革述论》、《民国时期学校历史教育变革研究》、《面向21世纪中学历史教师培养模式研究》、《新课程与研究型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论教师专业背景下的高师历史教育实习》等,其中部分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全文转载,或被收录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丛书 (历史学分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任教四川师范大学期间,领衔申报并一举中标的四川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主要有:《四川省基础教育新课程省级培训初中历史教师培训项目》(2004年)、《四川省民族地区高中历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2007年)、《四川省省级骨干初中历史教师、省级农村骨干初中历史教师培训项目》(2008年)、《四川省省级骨干高中历史教师、省级农村骨干高中历史教师培训项目》(2008)、《四川省送教下乡培训农村教师(初中历史)项目》(2008年)。任教四川师范大学期间,所获得的部分荣誉奖项如下:合著的《走向未来的农村中学教育研究》一书,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成果二等奖;所撰写的论文《历史教材教法课程内容的构建与实践》获四川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荣获“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评建工作先进个人”、四川师范大学“首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导师”称号。多次被评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实习“优秀指导教师”等。陈辉教授的有关情况详见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历史课程网”以及国家211工程学校华南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学历史教学》2008年第8期封二“名师简介”。

四川大学学报主编是谁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是国家教育部主管, 四川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 主要刊登四川大学理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具有创造性价值的研究论文、快报和综合评述, 包括数学, 物理学, 化学和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以及无线电电子学, 计算机科学, 核科学与技术, 生物工程, 光电技术及材料科学等新兴学科和高新技术学科的内容 读者对象是国内外有关的教学、科学工作者以及研究生和大学生。本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积极参与国内外交流, 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繁荣学术研究,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努力提高学术水平, 为教学、科研服务,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经济振兴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贡献她创刊于1955年, 经1966年停刊, 1975年再复刊, 1995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她是全国高校中创刊较早的学报之一 1990年以前, 本刊一直由我国资深院士柯召教授担任, 现任主编为中科院院士刘应明教授 自1955年创刊以来, 本学报刊登的研究论文等近4000篇, 对促进四川大学学术队伍的成长, 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学发展, 都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 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 近年来无论是学术水平, 还是编辑印刷质量都有稳步提高, 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位居全国同类期刊前列在国内, 已被《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长期列为指定的收录对象;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引文索引》从创刊起就将本学报列为自然科学综合类及数学类的源刊之一, 并一直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在国外, 本学报被美国《数学评论》,《最新数学出版物》及《化学文摘》, 德国的《数学文摘》和俄《文摘杂志》等收录和评论 还被美国国会图书馆, 美国自然博物馆, 康乃尔大学, 英国大英图书馆, 英国大英科技图书馆, 日本名古屋大学, 堪培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 法国巴黎大学等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和大学列为馆藏期刊 国家“双效”期刊四川省十佳科技期刊,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1995,1999)四川省科技优秀期刊一等奖(1996,2000)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汉语拼音名称:Si Chuan Da Xue Xue Bao (Zi Ran Ke Xue Ban)期刊外文名称: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刊期:双月刊创办日期:1955年主管部门:教育部主办单位:四川大学主编:刘应明副主编:陈向荣(常务)责任编辑:李富河, 白林含, 周兴旺, 伍少梅编务:杜小蓉编辑出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邮政编码: 610064国内统一刊号:CN 51-1595/N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0-6756国内总发行:四川省成都市邮政局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订购处:全国各地邮政局国内邮发代号:62-127国际邮发代号:BM5974国内定价:00元/本

基础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其它 四川省自然科学质量一级期刊四川省高校优秀学报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四川师范大学主编:赵仕林ISSN:1001-8395CN:51-1295/N地址: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邮政编码:610066

刘应明主要从事拓扑学与不确定性(主要是模糊性)数学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刘应明在邻近构造这类基本拓扑结构上有深入的发现,奠定了格上拓扑学有点化流派的基础,并在嵌入理论、紧化理论、Hahn-Dieudonne 插入定理格值化等难题上都实现了突破,将大数学家Ehresmann倡导的格上拓扑学推进到新阶段。在代数拓扑方面解决了 Whitehead 关于CW复形问题。在一般拓扑的仿紧理论中也屡有建树。他还解决了 Domain 理论中的LawsonMisdove等问题,在与拓扑相关的代数与序问题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在多元函数的简单逼近问题方面给出了一类函数的经典哥氏表示的简捷逼近式,实现了真正的降维,引起了国际上多值逻辑与人工智能专家的很大兴趣,且具有重要意义。 拓扑学在拓扑学领域,1975年,刘应明首创一种与传统概念不同的Fuzzy邻近构造,使这类基本拓扑结构的建立和继后诸如Hahn-Dieudonne定理格值化等困难问题的解决上实现了突破,奠定了格上拓扑有点化流派基础,把大数学家Ehresmann倡导的格上拓扑推向新阶段。随着深入的分析研究,他又综取有点化与无点化两家之长,在嵌入理论、度量化理论、紧化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并写出了一系列论文。他还在不分明拓扑学中相关的代数与序结构研究中取得高水平成果,成为同行中“代数化流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开辟了崭新的研究方向”,“赋予不分明拓扑以新的生命”。对他的成果,已故院士江泽涵、关肇直等评审为“深化了我们对数学基本概念的认识,奠定了不分明拓扑有点化流派的基础,是国际水平工作”。”苏联《数学进展》认为他的有点化流派“克服了传统的严重障碍”。美国权威杂志《数学评论》对此多次撰文,认为“解决了重要问题”。模糊性处理刘应明另一个突破是模糊性处理领域。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从日本地铁运行、家电生产到德国西门子炉窑控制,发达国家业已形成模糊技术产业。为了跟上世界先进水平,刘应明埋头攻关。他与同事首先成功解决了降维问题。在研究中,他摒弃了“简单表示”的思路,改用“简单逼近”的方法,得出了十分简单的表示式,而且可以达到任何事先指定的精度,实现了真正的降维。这项成果在专家系统的“组合证据”处理以及模糊类隶属函数的确定等重要问题中发挥了重要运用。他从层次入手,得出各层次之间拓扑结构的深刻结果,成功解决了格值狄奥多列插入问题。这是一种决定映射的全新方法。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除在国内外重要数学刊物上发表外,还在日、俄等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赞誉。 序号  1刘应明、蒲保明,不分明拓扑学Ⅰ-不分明点的邻近构造与Moore-Smith收敛,四川大学学 报,1977,(1):31~50。2刘应明,一类包含弱仿紧空间与次仿紧空间的拓扑空间,数学学报,1977,20(3):212~ 214。〔全文发表于四川大学学报,1978,(2、3):25~36〕3刘应明,弱拓扑多面体Ⅰ:顶点星形覆盖与仿紧性,四川大学学报,1978,(2):37~44。4刘应明,CW复形可乘的一个充要条件,数学学报,1978,21(2):171~175。5刘应明、刘立榆,附贴空间的度量化,数学学报,1979,22(2):241~244。〔全文发表于 四川大学学报,1980,(3):45~50〕6Liu Yingming,Pu Baoming,Fuzzy Topology Ⅰ:Neighborhood Structure of a Fuzzy Point and MooreSmith Convergence,JMath AnalAppl,1980,76:571~7Liu Yingming,Pu Baoming,Fuzzy Topology Ⅱ:Product and Quotient Spaces,JMathAnalAppl,1980,77:20~8刘应明,不分明拓扑空间中紧性与Тихонов定理,数学学报,1981,24(2):260~ 268。9Liu Yingming,Intersection Operation on Unionpreserving Mappings in Completely Distributive Lattices,JMathAnalAppl,1981,84(1):249~10Liu Yingming,Inverse Operation on Unionpreserving Mappings in Lattices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Fuzzy Uniform Spaces,Proc12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Multiplevalued Logic,1982,Paris,IEEE,280~288[中文稿:格上保 并映射类的逆运算及其在Fuzzy一致空间中的应用,模糊数学,1981,(2):21~28]11Liu Yingming,A Generation of Fuzzy Category and Constructions of Invertible Elements in the Fuzzy Category,MMGupta & ESanchez,E,Fuzzy Information and Decision Processes,North-Holland,1982:117~12刘应明主编,拓扑学文选三卷(外文本),上海光华出版社,1983。13刘应明,不分明StoneCech紧化,数学学报,1983,26(4):507~512。[英文摘要:On Fuzzy StoneCech Compactifications,Kexue Tongbao,7:799]14Liu Yingming,Pointwise Characterization of Complete Regularity and Imbedding Theorem in Fuzzy Topological Spaces,Scientia Sinica,Series A,1983, 26:138~147[中文稿:不分明拓扑空间中完全正则性的点式刻划与嵌入定理,中国科学,A 辑,1982,(8):675~682]15刘应明,Fuzzy 集论中邻属关系分析,数学年刊,1984,5A(4):481~486。[英文 稿:Ananalysis on Fuzzy Membership Relation in Fuzzy Set Theory,ESanchez,E,Fuzzy Information,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and Decision Analysis,Pergamon,1984:115~122]16Liu Yingming,Some Properties of Convex Fuzzy Sets,JMathAnalAppl,1985,111:119~17Liu Yingming,Fuzzy Metrization-An Applicaiton of Imbedding Theory,JBezdek,E,Analysis of Fuzzy Information,VolI:Mathematics & Logic,CRC,1987,14:203~18刘应明,关于Fuzzy收敛类,数学进展,16(2):195~198。19刘应明、罗懋康,诱导空间与不分明Stone-Cech紧化,中国科学,1987,30(4):359~ 368。[英文稿:Induced Spaces and Fuzzy StoneCech Compactification,Sientia Sinica,SerA,1987,(30):1034~1044]。20刘应明、任平,模糊数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21刘应明、罗懋康,不分明紧化中的预序关系,数学学报,1988,31(4):433~442。22刘应明、蒲保明,一般拓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23Liu Yingming,Luo Maokang,Fuzzy Stone-Cech Compactifications and the Largest Tychonoff Compactifications,Chinese Annof Math,1989,10B:74~24刘应明,模糊信息处理专刊(英文,刘应明为第一主编),北荷兰公司出版,1990。25Liu Yingming,Li Zhongfu,An Approach to the Management of Uncertainty in Expert Systems,Analysis and Management of Uncertainty:Theory and Applications,EdsBMAyyub,Elsevier,Amsterdam,1991,133~26Liu Yingming,Luo Mao Kang,Lattice-valued Hahn-DieudonneTong Insertion Theorem and Stratification Structure,Top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1992, 45:173~27Liu Yingming,Zhang Dexue,A Localic L-fuzzy Modification of Topological Spaces,Fuzzy Sets and Systems,1993,55:1~28Liu Yingming,Fuzzy Topology,Stratifications and Category Theory,Between Mind and Computer,World Scientific P,1993:183~29Liu Yingming,Some Aspects of Fuzzy Topology,ProcFirst Asia Fuzzy Systems Symp,Singapore,1993:574~30Liu Yingming,Li Zhongfu,Approximate Representation of a Class of Associative Functions by a Monotone L-place Function and Addition,Science in China,SerA,1994,37(7):769~779[中文版:用单个一元单调函数与加法近似表示一类 可结合函数,中国科学,A辑,1993,23(12):1245~1253]31刘应明、张德学,分配格的L-fuzzy拓扑表示与L-fuzzy理想,数学年刊,1994,A15 (1):59~68。32Liu Yingming,Zhang Dexue,L-fuzzy Modification of Completely Distributive Lattices,MathNachr,1994,168:79~33刘应明、梁基华,Fuzzy拓扑学—层次结构和点式处理,数学进展,1994,23(4):304~ 321。34Liu Yingming,Luo Maokang,TD Property and Spatial Sublocales,MathASinica,New Ser,1995,11(3):324~35Liu Yingming,Zhang Dexue,A Class of Weakly Induced Space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Theory of Imbedding,in Fuzzy Logic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Engineering,Information Science and Intelligent Systems,Eds:Bien and Min,Kluwer Publ,Netherland,1995:305~36刘应明,Fuzzy 拓扑学与格上拓扑学,自然科学进展,1995,5(5):517~520。[英文版 :Fuzzy Topology and Topology on Lattices,Progresses in Natural Science,1996, 6(2):129~133]37Liu Yingming,Liang Jihua,Solutions to Two Problems of Lawson and Mislove,Topology Appl,1996,69:153~38刘应明,Fuzzy 拓扑在中国,中国数学会60年,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3:192~206。39Liu Yingming,Inverse Limits in the Category of Locales,Science in China,1998,41(5):476~482(with He Wei) [中文版:中国科学,1998,28(4):321~ 327]40Liu Yingming,Luo Maokang,Fuzzy Topology,World Scientitic PublCoPteLtd,Singapore,41Liu Yingming,He Wei,Steenrods Theorem for Locales,MathProcCabridge PhilSoc,1998,124(2):305~42刘应明,模糊性处理理论与应用,科技进展与学科发展,上册,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3Liu Yingming,Some Aspects of Fuzzy Topology,Southeast Asian Bulletin of Math,1999,23:61~44刘应明、梁基华,Domain理论与拓扑,数学进展,1999,28(2):97~104。45Liu Yingming,Zhang Dexue,Lowen Spaces,JMathAnalAppl,2000,241:30~46Liu Yingming,Zhang Dexue,Level Filter Characterization of Fuzzy Neighborhood System,Northeast Jof Maty,2000,16:238~47Liu Yingming,Zhang Dexue,Luo Maokang,Some Categorical Aspects of Fuzzy Topology,JMathAnalAppl,2000,251:649~48刘应明、寇辉,Domian 投射空间的连续性,数学年刊,2000,21A(5):579~584。49刘应明、任平,模糊性——精确性的另一半,院士科普书系,清华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 出版社,2000。

四川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呀

国际大学网络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卫生部肝胆肠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科协副主席四川省医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主编《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副主编《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国内镜杂志》副主编《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副主编《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编委《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委《实用肿瘤杂志》编委等 从事胰腺疾病及胰腺移植研究工作20余年,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课题,在胰腺炎病理机制及治疗方面,从早期胰腺微循环改变,小肠隐凹素和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粘着蛋白的表达,肠内营养支持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胰腺移植方面,进行了急性排斥反应分子生物学诊断,协同信号阻断,CTLA-41g基因导入及CTLA-41g与抗CD40LIg联合基因导入对免疫豁免影响的研究。研究取得巨大进展,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胰腺微循环的基础应用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已培养博士、硕士生多名。正进一步深入探讨胰腺移植的可行性,进行猪胰肾联合移植模型的改进工作。 [1] 曹鸿峰,张肇达,刘续宝成人网膜囊内淋巴管瘤1例四川医学,2005,26(3)[2] 贾鹏辉,张肇达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微循环的改变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5,12(1)[3] 唐勇,张肇达,李建水,李敬东,魏永刚外伤性脾破裂216例临床分析华西医学,2004,19(3)[4] 李全生,张肇达,刘续宝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华西医学,2004,19(2)[5] 李建水,张肇达,唐勇,侯明勇,魏江涛新型同种异体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建立与评价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21(5)[6] 唐勇,张肇达,魏江涛,侯明勇,李建水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改进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5(6)[7] 伍晓汀,张肇达,赵小菲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4,11(3)[8] 田伯乐,张肇达,刘续宝遗传性胰腺炎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进展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3,10(6)[9] 刘续宝,张肇达慢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3,10(6)[10] 李全生,张肇达,陈晓理实验性胰腺炎小鼠小肠隐凹素-4 mRNA表达变化的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4(1)[11] 韩方海,张肇达,伍晓汀改良Welch手术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前切术中的应用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3,6(3)[12] 唐诗彬,张肇达,蒋俊明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粘着蛋白的表达及中药对其的影响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3,20(4)[13] 韩方海,张肇达,伍晓汀支撑捆扎法回肠Pouch-直肠肌鞘内肛管--期吻合术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3,10(1)[14] 唐诗彬,张肇达,蒋俊明中药WPY对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白细胞肌动蛋白的作用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4(1)[15] 唐诗彬,张肇达,李全生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腹腔大出血(附13例分析)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3,9(3)[16] 胡伟明,张肇达,董高宏胰腺感染的外科治疗华西医学,2002,17(1)[17] 张肇达,田伯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2,8(2)[18] 韩方海,张肇达,伍晓汀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2,11(11)[19] 田伯乐,张肇达,胡伟明Peutz-Jeghers综合征的诊治(附11例报告)四川医学,2002,23(1)[20] 贾鹏辉,张肇达,周总光WPY对小鼠实验性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微循环改变的影响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2(1)[21] 李全生,张肇达小肠隐凹素的研究进展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1,8(6)[22] 田伯乐,张肇达,彭其芳一期阑尾切除盲肠造瘘治疗结肠癌引起的闭袢性肠梗阻2例报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1,8(1)[23] 田伯乐,张肇达,胡伟明胰腺良性微小肿瘤的定位诊断(附12例报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1,8(6)[24] 韩方海,张肇达,董高宏直肠癌术中盆腔大出血的预防和处理外科理论与实践,2001,6(1)[25] 胡伟明,张肇达,田伯乐经后上腰腹膜后引流及灌洗治疗胰腺感染性坏死20例体会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1,8(6)

《四川大学学报》由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和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组成。《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学校之一——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大16开本。

不认识

四川医学杂志主编是谁啊

因学术技术贡献1999年被评为省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肿瘤学首批),2004年被评为省政府科学学术技术带头人,2007年评为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并担负我省肿瘤学髙评工作及卫生肿瘤学学术技术带头人评审工作 ,2008年被聘为四川省政府学术技术评审专家;1999-至今为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人。25年来一直从事放射肿瘤学的临床一线工作,即开始参加学科的病房、门诊组建工作,并先后担任放射肿瘤疗科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党支部书记、院长助理等职,自1990年起担任科主任即通过勤奋努力使我省该学科的建设发生了根本变化,使全省在放射肿瘤的治疗水平在西部突起,并在学术、技术上缩短了与发达地区差距,使该学科治疗技术很快在短时间内达到了国内先进的水平,名符其实的在西部肿瘤治疗上起到牵头作用,1998年使我院该学科被评为四川省唯一的放射肿瘤学重点学科,并在2003年经验收达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在20余年来工作中始终满负荷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并具有令人敬佩的忘我精神,为了提高自身素质除刻苦学习外,在临床工作上不计时间,不闹报酬,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人性化服务,认真分析、总结临床实践经验,在年度职业及工休假中仅有少数休息,而更多是坚持一线工作。多年来在医院临床科室中始终保持收治病人数与床位使用率、病人满意度的第一, 由于附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从而使我省该专业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医院组建初期因临床服务需要,在1988年己获得‘中法学习班’培训资格培训3个月时而中断学习,服从院内事业需要(回院作科主任学术助理)无悔的为病人服务,1992年因该同志良好的职业、政治素质而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20余年职业道德素质获得病人、社会一致好评,从未发生医疗投诉,己成为我省该领域为社会公认的青年临床肿瘤专家,并多次被评为院内先进工作者及优秀党员,2004年被省工会评为省‘技术创新能手’、省卫生厅直属单位‘优秀共产党员’,1998年当选四川第十届青联委员。除临床工作外尚主持及主研省科委、省卫生厅课题9项。80年代后期率先在国内开展“高剂量全自动后装治疗机结合体外放射治疗鼻咽癌”方法学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首先提出了“鼻咽癌腔内联合体外放疗的7点剂量计算法”,科学而精确地阐明了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分布与效应的关系。该方法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介绍并在《中华放射肿瘤》及荷兰《brachytherapy J Activity》发表,获得国际上的一致好评,并于1990年北京首届国际近距离放疗会议上获论文二等奖,1993年美国“Am J Clin Oncol”的reviwe向全球同行进行了介绍和推荐,并被列为鼻咽癌腔内治疗的经典方法之一。国内外各专业杂志文献引用达30余次,《肿瘤治疗新理论新技术》《鼻咽癌的研究》《近距离腔内治疗原理与实践》等书中有关鼻咽癌章节均引用并推荐该方法。1995年17届亚洲肿瘤大会上刘泰福教授将其作为中国鼻咽癌治疗成就之一介绍,同年获四川省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同时在鼻咽癌诊断学和立体放射治疗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成绩。其中提出鼻咽癌CT分期部份意见被1992年全国福州大会采用并参予制定了今天我国使用的“福州92分期”;体外放射结合三维立体定向放射(SRS、X光刀)后程加量治疗鼻咽癌的方法学基础研究,首次提出“多圆形准直器组合物理方式”及临床适应症及方法,并在《中国医学物理》《四川医学》上发表,通过鉴定而获得2003年成都市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及医院科技工作创新一等奖,其疗效己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食管癌低剂量辐射生物效应研究”探讨临床低剂量辐射脾对放疗病人的生物调节作用,首次提出了食道癌基因放疗的放射肿瘤学概念先后在《四川医学》《临床肿瘤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数篇,成果获成都市2004年科技三等奖。对鼻咽癌研究己使我地区大量病人受益,“鼻咽癌中、晚期病例前瞻性放化综合治疗研究”经历了10年实践己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其成果在《中华放射肿瘤》论文发表,其方法为加拿大学者在2003ASTRO(美国)大会发言介绍,被法国学者选定为唯一国内材料供循证研究的材料。有关研究己使鼻咽癌远期生存提高,使我省在该疾病治疗达国际水平。2000年参加国家863计划“三锥适形放疗图像分折研究”的“鼻咽癌”部分,在共同努力下其主持单位“中科院大恒医疗”己在产业化中应用,并取得了与国际产业化的竞争力,并为整体顶目实施作出了贡献。2005年主持开题的“精确放疗一体化网络平台研究”获卫生部重点科研课题顶目(WKJ2005-3-006)除此之外,“中晚期肺癌非常规分割放疗及放疗敏感性和预后因素”中关于敏感性测试临床应用方法结果相继在《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等杂志发表,并获四川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除此之外在主研的省科委重点课题“鼻咽癌调强放疗生物靶区”研究的初期结果己显示综合治疗该病的更大优势苗头,其研究成果获2004年度医院科技创新一等奖,临床科研报告待发表。从事临床工作中先后在肿瘤治疗经济分析、CT/MRI图像分析、鼻咽癌临床应用等研究上相继国内外各种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均属省级以上刊物,其中25篇为核心期刊论文。并合著、参编学术著作4部,其中3部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四川省科技出版社出版,先后多次赴欧、美、澳大利亚、香港、日本等国和我国台湾省进行学术交流和报告,并于1997、1998、2002年分别担任第四届中华放射肿瘤年会大会“头颈部肿瘤”分会主席、第三届世界放疗大会(ICRO)“肿瘤近距离治疗会议”副主席,第二届鼻咽癌治疗大会主持人,第五届近距离放疗全国大会学委会委员及主持人,第五届全国CSCO大会组委会委员,并担任卫生部主持的放射肿瘤诊治规范及操作技术规范的编辑工作,并顺利完成,并在2004年获人民卫生出版社“鼻咽癌”著作主编立项,目前正在组织编写中。教学上共计带教进修医师数达100余人次,并主持西南地区大型肿瘤设备上岗教育(西南地区),先后在1999-2005主讲《放射肿瘤进展、鼻咽癌、肺癌治疗进展》等。2001年以来长期主持西北地区大型肿瘤设备上岗教育授课答疑,并聘为国家考试中心‘大型医疗设备’上岗出题专家。并长期在全省及地区长期负责教学会诊、授课等任务,并多次组织地区会议提高地区肿瘤发展水平,并支持我省多家肿瘤中心的筹备及技术建设工作,同时也被聘为全国、省、市的医疗鉴定专家,为我省及西南地区医疗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因学术造诣自1999年以来先后多次被华西医科大学、中山医大、成都中医药大学、昆明医学院、沪洲医学院聘为肿瘤学、放射肿瘤学硕士答辩委员、博士论文评阅人。2003年被沪洲医学院聘为肿瘤放疗、肿瘤综合治疗硕士导师,并于1999年主持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放射肿瘤学科研而获得该项目支助。肿瘤预防与治疗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国神经肿瘤杂志编委四川医学编委实用医院临床医学编委西部医学编委中德临床肿瘤学编委中华放射肿瘤学编委

张肇达?? 叫这名字的很多阿,名人也有几个,你需要的是哪个?

李幼平,1949年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循证医学中心、The Chinese Cochrane Centre、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中心/教研室主任。1983、1986年先后获得华西医科大学医学学士、硕士学位。1992—1996年在美国Pittsburgh大学Starzle器官移植研究所从事移植免疫研究。1996年回国,领导创建卫生部移植工程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并获教育部创新团队;与国外专家联合主编国内第一本中外合著《移植免疫生物学》专著,主编国内第一本《移植免疫生物学》研究生教材;领导创建国内第一个移植科学与工程学新兴交叉学科;国内最早开设“移植免疫生物学”研究生课程和国家级继教课程,招收移植免疫研究生。先后负责移植免疫方向和异种异植方向国家973二级、三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二级课题和面上课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卫生部项目等15项,经费900余万元;近5年在国内外杂志上共发表论文70余篇。1996年起,领导创办卫生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Chinese Cochrane Center、教育部循证医学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和中国循证医学杂志,并任主任和主编。领导创办国内第一个循证医学(EBM)新兴交叉学科,最早招收EBM研究生。主编国内第一本循证医学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二版已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领导主办教育部第一~第三届全国EBM骨干师资培训班;组织编写国内第一套循证医学丛书,翻译Cochrane系统评价摘要精萃。创办并承办第一、第二届、第四届亚太地区EBM研讨会并任中方主席。先后负责CMB、AusAid、 WHO、卫生部、药监局、科技部EBM研究、建设项目15项,经费700余万元。出版EBM专著、丛书、译著17部。近5年发表文章:SCI收录7篇(通讯作者5篇)、Medline收录5篇(通讯作者4篇)、俄罗斯文摘收录70余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仅统计述评、论著)。2002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她的领导下,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在学科建设、梯队建设、平台建设和知名度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成为我国循证医学的发源地、学术制高点、国际接点和人才培养基地,其整体综合实力在国内占有绝对优势,并有相当国际影响。卫生部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是在与世界前沿的学术竞争中跟进最快、差距最小的少数学科领域之一”。她本人也因此成为卫生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两届指导委员会成员、Cochrane 协作网第四届指导委员会成员、第13和14届WHO基本药物目录评审委员会委员和国际振兴学院医学行动(ICRAM)工作组(20人)成员(均为中国唯一代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