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关于经济学的参考文献高中

发布时间:

关于经济学的参考文献高中

1776年,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以“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将绝对优势理论带入到了人们的视野,以此开创了比较优势理论的源头。他认为,如果按照各国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来进行国际分工,会使得各国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并且在对外贸易中能处于优势地位。1817年大卫·李嘉图将相对比较优势理论放在了一个更加宏观理论系统中进行阐述。他认为比较优势就是不同的国家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差异,相对比较优势理论一般被认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起点,标志着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建立,确定了其后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方向,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占据着主流的地位。20世纪30年代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俄林进一步扩展了比较优势学说。他们认为:各国要素禀赋不同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一个国家应该出口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发展至此,要素禀赋理论与绝对优势学说、相对比较优势理论被称之为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之后萨缪尔进一步完善了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被称之为现代比较优势理论。其主要原则为“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即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1] 卢孔标,李亚培 我国对外贸易对国内物价影响的实证分析[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05期  [2] 刘华,王仁祥 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问题思考[J] 特区经济 2007年04期  [3] 钱峻峰 谨防进出口贸易引发通货膨胀[J] 中国国情国力 2007年03期  [4] 张大路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22期  [5] 曹伟 中国经济增长、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 海南金融 2005年09期  [1] 林娟娟,王勋铭 甘肃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 消费导刊 2007年08期  [2] 张庆君 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01期  [3] 吴锦峰 基于FTD的湖北GDP增长实证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07年03期  [4] 戴德锋 甘肃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01期  [5] 陈淑芸,尉浩,马江波,王青志 天津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价格月刊 2007年02期  [6] 张冰,金戈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7年02期  [7] 王正儒 宁夏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04期  [8] 张洪峰 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咨询 2006年05期  [9] 张玉明,聂艳华 对外贸易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牵动作用分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03期  [10] 杨海水,赵大平,范方志 进、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比较[J] 统计与决策 2006年12期  [1] 唐海燕 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与风险度量[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06期  [2] 周帅,于淼,杨宜勇 我国价格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 中国物价 2008年09期  [3] 沈学桢,黄帅 美国经济下行变动对我国港口(对美)净出口的影响[J] 港口科技 2008年07期  [4] 陈丹丹,任保平 需求冲击与通货膨胀——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 当代财经 2008年06期  [5] 林剑平 中国历次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启示——基于货币因素和体制因素的双向视角[J] 世界经济情况 2008年06期  [6] 温浩 论贸易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 金融发展研究 2008年05期  [7] 周望军,葛建营,王小宁,侯守礼 价格传导问题综述及量化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02期  [8] 薛迎春 中国货币市场失衡与国际储备波动联系——基于1994年~2004年的实证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 2007年10期  [9] 程国平,方苏立 关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探讨[J] 商业时代 2007年26期  [10] 魏杰 探求流动性过剩的化解之道[J] 中国金融 2007年17期  [11] 熊仁宇 成本推动型通胀考验央行调控智慧[N]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 (013)  [1] 唐海燕著 中国对外贸易创新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2] 吴莹等著 中国进出口贸易预测与分析[M] 科学出版社, 2005  [3] (美)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DSachs),(美)费利普·拉雷恩(FarrainBLarrain)著,费方域等译 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 上海三联书店, 2004  [4] 范从来等著 通货紧缩国际传导机制研究[M] 人民出版社, 2003  [5] 李杰等编著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6] 程祖伟,韩玉军编著 国际贸易结算与信贷[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7] 唐海燕编著 国际贸易学[M]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1  [8] 李晓西著 现代通货膨胀理论比较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1] 乐平 2008年中国汇率大观[J] 中国自行车 2008年04期  [2] 党明灿 人民币币值高估或低估的标准分析[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05期  [3] 叶莉,郭继鸣 利率平价的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关系的实证研究[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3年02期  [4] 宋磊 浅析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因素[J] 硅谷 2008年16期  [5] 周义,李梦玄 我国汇市和股市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 科技与管理 2009年01期  [6] 任兆璋,宁忠忠 人民币汇率预期的ARCH效应分析[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12期  [7] 王颖 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05年03期  [8] 焦桂梅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J] 硅谷 2009年08期  [9] 张根能,张栓兴,扈文秀 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向美国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J]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09年04期  [10] 叶雪梅 通货膨胀与我国的银行信贷管理[J]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 1995年Z1期  [1] 毛海棠 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模型分析[J] 数学理论与应用 2009年02期  [2] 吴春明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03期  [3] 张大路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22期  [4] 林德峰,闫波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及对策[J] 山西科技 2007年01期  [5] 钱峻峰 谨防进出口贸易引发通货膨胀[J] 中国国情国力 2007年03期  [6] 刘华,卢孔标 进出口贸易与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J] 金融与经济 2007年10期  [7] 温浩 论贸易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 金融发展研究 2008年05期  [8] 吴昊明 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年16期  [9] 温浩,朱建勋 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J]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年08期

关于经济学的参考文献高中数学

如果想了解一些基本理论的话,我推荐: 1、完全竞争市场; 2、囚徒博弈; 3、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4、信息不对称与“柠檬”市场; 5、李嘉图模型。 基本都是某一个分支的经典理论。

高等微积分微积分(Calculus)是高等数学中研究函数的微分、积分以及有关概念和应用的数学分支。它是数学的一个基础学科。内容主要包括极限、微分学、积分学及其应用。微分学包括求导数的运算,是一套关于变化率的理论。它使得函数、速度、加速度和曲线的斜率等均可用一套通用的符号进行讨论。积分学,包括求积分的运算,为定义和计算面积、体积等提供一套通用的方法。 目录[隐藏]微积分的基本介绍 微积分的本质 微积分的基本方法 微积分学的建立 微积分的基本内容 一元微分 几何意义 多元微分 微积分的诞生及其重要意义 微积分优先权大争论 第二次数学危机及微积分逻辑上的严格化 18世纪的分析学 微积分的现代发展 《微积分》图书 内容简介 目录微积分的基本介绍 微积分的本质 微积分的基本方法 微积分学的建立 微积分的基本内容 一元微分 几何意义 多元微分 微积分的诞生及其重要意义 微积分优先权大争论 第二次数学危机及微积分逻辑上的严格化 18世纪的分析学 微积分的现代发展 《微积分》图书 内容简介 目录[编辑本段]微积分的基本介绍  微积分学基本定理指出,求不定积分与求导函数互为逆运算[把上下限代入不定积分即得到积分值,而微分则是导数值与自变量增量的乘积],这也是两种理论被统一成微积分学的原因。我们可以以两者中任意一者为起点来讨论微积分学,但是在教学中,微分学一般会先被引入。   微积分学是微分学和积分学的总称。它是一种数学思想,‘无限细分’就是微分,‘无限求和’就是积分。十七世纪后半叶,牛顿和莱布尼茨完成了许多数学家都参加过准备的工作,分别独立地建立了微积分学。他们建立微积分的出发点是直观的无穷小量,但是理论基础是不牢固的。因为“无限”的概念是无法用已经拥有的代数公式进行演算,所以,直到十九世纪,柯西和维尔斯特拉斯建立了极限理论,康托尔等建立了严格的实数理论,这门学科才得以严密化。   学习微积分学,首要的一步就是要理解到,“极限”引入的必要性:因为,代数是人们已经熟悉的概念,但是,代数无法处理“无限”的概念。所以,必须要利用代数处理代表无限的量,这时就精心构造了“极限”的概念。在“极限”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概念绕过了用一个数除以0的麻烦,相反引入了一个过程任意小量。就是说,除的数不是零,所以有意义,同时,这个小量可以取任意小,只要满足在德尔塔区间,都小于该任意小量,我们就说他的极限为该数——你可以认为这是投机取巧,但是,他的实用性证明,这样的定义还算比较完善,给出了正确推论的可能性。这个概念是成功的。   微积分是与实际应用联系着发展起来的,它在天文学、力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经济学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应用科学等多个分支中,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的发明更有助于这些应用的不断发展。   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小至粒子,大至宇宙,始终都在运动和变化着。因此在数学中引入了变量的概念后,就有可能把运动现象用数学来加以描述了。   由于函数概念的产生和运用的加深,也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一门新的数学分支就继解析几何之后产生了,这就是微积分学。微积分学这门学科在数学发展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它是继欧氏几何后,全部数学中的最大的一个创造。 [编辑本段]微积分的本质  【参考文献】 刘里鹏《从割圆术走向无穷小——揭秘微积分》,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1.用文字表述:    《从割圆术走向无穷小——揭秘微积分》封面增量无限趋近于零,割线无限趋近于切线,曲线无限趋近于直线,从而以直代曲,以线性化的方法解决非线性问题,这就是微积分理论的精髓所在。   2.用式子表示:    用式子表示微积分的本质 [编辑本段]微积分的基本方法  微积分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微分和积分是互逆的运算,微积分的精髓告诉我们我们之所以可以解决很多非线性问题,本质的原因在于我们化曲为直了,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非线性问题,那么解决这样的问题有没有统一的方法呢?   经过研究思考和总结,笔者认为,微积分的基本方法在于:先微分,后积分。   笔者所看到的是,现在的教材没有注意对这些基本问题的总结,基本上所有的教材每讲到积分时都还重复古人无限细分取极限的思想,讲到弧长时取极限,讲到面积时又取极限,最后用一个约等号打发过去。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听得看得满头雾水,而且很有牵强附会之嫌,其实懂得微积分的本质和基本方法后根本不需要再那么重复。 [编辑本段]微积分学的建立  从微积分成为一门学科来说,是在十七世纪,但是,微分和积分的思想在古代就已经产生了。   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在研究解决抛物弓形的面积、球和球冠面积、螺线下面积和旋转双曲体的体积的问题中,就隐含着近代积分学的思想。作为微分学基础的极限理论来说,早在古代以有比较清楚的论述。比如我国的庄周所著的《庄子》一书的“天下篇”中,记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三国时期的刘徽在他的割圆术中提到“割之弥细,所失弥小,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和体而无所失矣。”这些都是朴素的、也是很典型的极限概念。   到了十七世纪,有许多科学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成了促使微积分产生的因素。归结起来,大约有四种主要类型的问题:第一类是研究运动的时候直接出现的,也就是求即时速度的问题。第二类问题是求曲线的切线的问题。第三类问题是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第四类问题是求曲线长、曲线围成的面积、曲面围成的体积、物体的重心、一个体积相当大的物体作用于另一物体上的引力。   十七世纪的许多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都为解决上述几类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法国的费马、笛卡尔、罗伯瓦、笛沙格;英国的巴罗、瓦里士;德国的开普勒;意大利的卡瓦列利等人都提出许多很有建树的理论。为微积分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十七世纪下半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分别在自己的国度里独自研究和完成了微积分的创立工作,虽然这只是十分初步的工作。他们的最大功绩是把两个貌似毫不相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一个是切线问题(微分学的中心问题),一个是求积问题(积分学的中心问题)。   牛顿和莱布尼茨建立微积分的出发点是直观的无穷小量,因此这门学科早期也称为无穷小分析,这正是现在数学中分析学这一大分支名称的来源。牛顿研究微积分着重于从运动学来考虑,莱布尼茨却是侧重于几何学来考虑的。   牛顿在1671年写了《流数法和无穷级数》,这本书直到1736年才出版,它在这本书里指出,变量是由点、线、面的连续运动产生的,否定了以前自己认为的变量是无穷小元素的静止集合。他把连续变量叫做流动量,把这些流动量的导数叫做流数。牛顿在流数术中所提出的中心问题是:已知连续运动的路径,求给定时刻的速度(微分法);已知运动的速度求给定时间内经过的路程(积分法)。   德国的莱布尼茨是一个博才多学的学者,1684年,他发表了现在世界上认为是最早的微积分文献,这篇文章有一个很长而且很古怪的名字《一种求极大极小和切线的新方法,它也适用于分式和无理量,以及这种新方法的奇妙类型的计算》。就是这样一篇说理也颇含糊的文章,却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已含有现代的微分符号和基本微分法则。1686年,莱布尼茨发表了第一篇积分学的文献。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符号学者之一,他所创设的微积分符号,远远优于牛顿的符号,这对微积分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现在我们使用的微积分通用符号就是当时莱布尼茨精心选用的。   微积分学的创立,极大地推动了数学的发展,过去很多初等数学束手无策的问题,运用微积分,往往迎刃而解,显示出微积分学的非凡威力。   前面已经提到,一门科学的创立决不是某一个人的业绩,他必定是经过多少人的努力后,在积累了大量成果的基础上,最后由某个人或几个人总结完成的。微积分也是这样。   不幸的是,由于人们在欣赏微积分的宏伟功效之余,在提出谁是这门学科的创立者的时候,竟然引起了一场悍然大波,造成了欧洲大陆的数学家和英国数学家的长期对立。英国数学在一个时期里闭关锁国,囿于民族偏见,过于拘泥在牛顿的“流数术”中停步不前,因而数学发展整整落后了一百年。   其实,牛顿和莱布尼茨分别是自己独立研究,在大体上相近的时间里先后完成的。比较特殊的是牛顿创立微积分要比莱布尼茨早10年左右,但是正式公开发表微积分这一理论,莱布尼茨却要比牛顿发表早三年。他们的研究各有长处,也都各有短处。那时候,由于民族偏见,关于发明优先权的争论竟从1699年始延续了一百多年。   应该指出,这是和历史上任何一项重大理论的完成都要经历一段时间一样,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工作也都是很不完善的。他们在无穷和无穷小量这个问题上,其说不一,十分含糊。牛顿的无穷小量,有时候是零,有时候不是零而是有限的小量;莱布尼茨的也不能自圆其说。这些基础方面的缺陷,最终导致了第二次数学危机的产生。   直到19世纪初,法国科学学院的科学家以柯西为首,对微积分的理论进行了认真研究,建立了极限理论,后来又经过德国数学家维尔斯特拉斯进一步的严格化,使极限理论成为了微积分的坚定基础。才使微积分进一步的发展开来。   任何新兴的、具有无量前途的科学成就都吸引着广大的科学工作者。在微积分的历史上也闪烁着这样的一些明星:瑞士的雅科布·贝努利和他的兄弟约翰·贝努利、欧拉、法国的拉格朗日、柯西……   欧氏几何也好,上古和中世纪的代数学也好,都是一种常量数学,微积分才是真正的变量数学,是数学中的大革命。微积分是高等数学的主要分支,不只是局限在解决力学中的变速问题,它驰骋在近代和现代科学技术园地里,建立了数不清的丰功伟绩。 [编辑本段]微积分的基本内容  研究函数,从量的方面研究事物运动变化是微积分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叫做数学分析。   本来从广义上说,数学分析包括微积分、函数论等许多分支学科,但是现在一般已习惯于把数学分析和微积分等同起来,数学分析成了微积分的同义词,一提数学分析就知道是指微积分。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包括微分学和积分学。   微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极限理论、导数、微分等。   积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定积分、不定积分等。      微积分是与科学应用联系着发展起来的。最初,牛顿应用微积分学及微分方程对第谷浩瀚的天文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运算,得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进一步导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此后,微积分学成了推动近代数学发展强大的引擎,同时也极大的推动了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经济学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应用科学各个分支中的发展。并在这些学科中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的出现更有助于这些应用的不断发展。 [编辑本段]一元微分  定义: 设函数y = f(x)在某区间内有定义,x0及x0 + Δx在此区间内。如果函数的增量Δy = f(x0 + Δx) – f(x0)可表示为 Δy = AΔx + o(Δx)(其中A是不依赖于Δx的常数),而o(Δx)是比Δx高阶的无穷小,那么称函数f(x)在点x0是可微的,且AΔx称作函数在点x0相应于自变量增量Δx的微分,记作dy,即dy = AΔx。   通常把自变量x的增量 Δx称为自变量的微分,记作dx,即dx = Δx。于是函数y = f(x)的微分又可记作dy = f'(x)dx。函数的微分与自变量的微分之商等于该函数的导数。因此,导数也叫做微商。 [编辑本段]几何意义  设Δx是曲线y = f(x)上的点M的在横坐标上的增量,Δy是曲线在点M对应Δx在纵坐标上的增量,dy是曲线在点M的切线对应Δx在纵坐标上的增量。当|Δx|很小时,|Δy-dy|比|Δx|要小得多(高阶无穷小),因此在点M附近,我们可以用切线段来近似代替曲线段。 [编辑本段]多元微分  多元微分又叫全微分,是由两个自变量的偏导数相对应的一元微分的增量表示的。   ΔZ=A*ΔX+B*ΔY+ο(ρ)为函数Z在点(x、y)处的全增量,(其中A、B不依赖于ΔX和ΔY,而只与x、y有关,ρ=[(x∧2+y∧2)]∧(1\2),A*ΔX+B*ΔY即是Z在点的全微分。   总的来说,微分学的核心思想便是以直代曲,即在微小的邻域内,可以用一段切线段来代替曲线以简化计算过程。   积分有两种:定积分和不定积分。   定积分是微分的逆运算,即知道了函数的导函数,反求原函数。在应用上,定积分作用不仅如此,它被大量应用于求和,通俗的说是求曲边三角形的面积,这巧妙的求解方法是积分特殊的性质决定的。   一个函数的不定积分(亦称原函数)指另一族函数,这一族函数的导函数恰为前一函数。   其中:[F(x) + C]' = f(x)   一个实变函数在区间[a,b]上的定积分,是一个实数。它等于该函数的一个原函数在b的值减去在a的值。   定积分和不定积分的定义迥然不同,定积分是求图形的面积,即是求微元元素的累加和,而不定积分则是求其原函数,它们又为何通称为积分呢?这要靠牛顿和莱布尼茨的贡献了,把本来毫不相关的两个事物紧密的联系起来了。详见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一阶微分与高阶微分   函数一阶导数对应的微分称为一阶微分;   一阶微分的微分称为二阶微分;      n阶微分的微分称为(n+1)阶微分   即:d(n)y=f(n)(x)*dx^n (f(n)(x)指n阶导数,d(n)y指n阶微分,dx^n指dx的n次方)   含有未知函数yt=f(t)以及yt的差分Dyt, D2yt,…的函数方程,称为常差分方程(简称差分方程);出现在差分方程中的差分的最高阶数,称为差分方程的阶。n阶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F(t,yt,Dyt,…, Dnyt)=0,   其中F是t,yt, Dyt,…, Dnyt的已知函数,且Dnyt一定要在方程中出现。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函数值yt,yt+1,…的函数方程,称为(常)差分方程,出现在差分方程中未知函数下标的最大差,称为差分方程的阶。n阶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F(t,yt,yt+1,…,yt+n)=0,   其中F为t,yt,yt+1,…,yt+n的已知函数,且yt和yt+n一定要在差分方程中出现。   常微分方程与偏微分方程的总称。含自变量、未知函数和它的微商(或偏微商)的方程称为常(或偏)微分方程。未知函数为一元函数的微分方程,称为常微分方程。未知函数为多元函,从而出现多元函数的偏导数的方程,称为偏微分方程。 [编辑本段]微积分的诞生及其重要意义  微积分的诞生是继Euclid几何建立之后,数学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微积分诞生之前,人类基本上还处在农耕文明时期。解析几何的诞生是新时代到来的序曲,但还不是新时代的开端。它对旧数学作了总结,使代数与几何融为一体,并引发出变量的概念。变量,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为研究运动提供了基础   推导出大量的宇宙定律必须等待这样的时代的到来,准备好这方面的思想,产生像牛顿、莱布尼茨、拉普拉斯这样一批能够开创未来,为科学活动提供方法,指出方向的领袖,但也必须等待创立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微积分,没有微积分,推导宇宙定律是不可能的。在17世纪的天才们开发的所有知识宝库中,这一领域是最丰富的,微积分为创立许多新的学科提供了源泉。   微积分的建立是人类头脑最伟大的创造之一,一部微积分发展史,是人类一步一步顽强地认识客观事物的历史,是人类理性思维的结晶。它给出一整套的科学方法,开创了科学的新纪元,并因此加强与加深了数学的作用。恩格斯说:   “在一切理论成就中,未必再有什么像17世纪下半叶微积分的发现那样被看作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了。如果在某个地方我们看到人类精神的纯粹的和惟一的功绩,那就正是在这里。”   有了微积分,人类才有能力把握运动和过程。有了微积分,就有了工业革命,有了大工业生产,也就有了现代化的社会。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现代化交通工具都是微积分的直接后果。在微积分的帮助下,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牛顿用同一个公式来描述太阳对行星的作用,以及地球对它附近物体的作用。从最小的尘埃到最遥远的天体的运动行为。宇宙中没有哪一个角落不在这些定律的所包含范围内。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空前的飞跃,不仅具有伟大的科学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它强有力地证明了宇宙的数学设计,摧毁了笼罩在天体上的神秘主义、迷信和神学。一场空前巨大的、席卷近代世界的科学运动开始了。毫无疑问,微积分的发现是世界近代科学的开端。

1776年,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以“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将绝对优势理论带入到了人们的视野,以此开创了比较优势理论的源头。他认为,如果按照各国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来进行国际分工,会使得各国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并且在对外贸易中能处于优势地位。1817年大卫·李嘉图将相对比较优势理论放在了一个更加宏观理论系统中进行阐述。他认为比较优势就是不同的国家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差异,相对比较优势理论一般被认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起点,标志着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建立,确定了其后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方向,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占据着主流的地位。20世纪30年代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俄林进一步扩展了比较优势学说。他们认为:各国要素禀赋不同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一个国家应该出口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发展至此,要素禀赋理论与绝对优势学说、相对比较优势理论被称之为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之后萨缪尔进一步完善了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被称之为现代比较优势理论。其主要原则为“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即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关于经济发展的参考文献高中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1] 卢孔标,李亚培 我国对外贸易对国内物价影响的实证分析[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05期  [2] 刘华,王仁祥 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问题思考[J] 特区经济 2007年04期  [3] 钱峻峰 谨防进出口贸易引发通货膨胀[J] 中国国情国力 2007年03期  [4] 张大路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22期  [5] 曹伟 中国经济增长、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 海南金融 2005年09期  [1] 林娟娟,王勋铭 甘肃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 消费导刊 2007年08期  [2] 张庆君 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01期  [3] 吴锦峰 基于FTD的湖北GDP增长实证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07年03期  [4] 戴德锋 甘肃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01期  [5] 陈淑芸,尉浩,马江波,王青志 天津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价格月刊 2007年02期  [6] 张冰,金戈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7年02期  [7] 王正儒 宁夏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04期  [8] 张洪峰 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咨询 2006年05期  [9] 张玉明,聂艳华 对外贸易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牵动作用分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03期  [10] 杨海水,赵大平,范方志 进、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比较[J] 统计与决策 2006年12期  [1] 唐海燕 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与风险度量[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06期  [2] 周帅,于淼,杨宜勇 我国价格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 中国物价 2008年09期  [3] 沈学桢,黄帅 美国经济下行变动对我国港口(对美)净出口的影响[J] 港口科技 2008年07期  [4] 陈丹丹,任保平 需求冲击与通货膨胀——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 当代财经 2008年06期  [5] 林剑平 中国历次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启示——基于货币因素和体制因素的双向视角[J] 世界经济情况 2008年06期  [6] 温浩 论贸易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 金融发展研究 2008年05期  [7] 周望军,葛建营,王小宁,侯守礼 价格传导问题综述及量化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02期  [8] 薛迎春 中国货币市场失衡与国际储备波动联系——基于1994年~2004年的实证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 2007年10期  [9] 程国平,方苏立 关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探讨[J] 商业时代 2007年26期  [10] 魏杰 探求流动性过剩的化解之道[J] 中国金融 2007年17期  [11] 熊仁宇 成本推动型通胀考验央行调控智慧[N]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 (013)  [1] 唐海燕著 中国对外贸易创新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2] 吴莹等著 中国进出口贸易预测与分析[M] 科学出版社, 2005  [3] (美)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DSachs),(美)费利普·拉雷恩(FarrainBLarrain)著,费方域等译 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 上海三联书店, 2004  [4] 范从来等著 通货紧缩国际传导机制研究[M] 人民出版社, 2003  [5] 李杰等编著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6] 程祖伟,韩玉军编著 国际贸易结算与信贷[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7] 唐海燕编著 国际贸易学[M]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1  [8] 李晓西著 现代通货膨胀理论比较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1] 乐平 2008年中国汇率大观[J] 中国自行车 2008年04期  [2] 党明灿 人民币币值高估或低估的标准分析[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05期  [3] 叶莉,郭继鸣 利率平价的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关系的实证研究[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3年02期  [4] 宋磊 浅析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因素[J] 硅谷 2008年16期  [5] 周义,李梦玄 我国汇市和股市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 科技与管理 2009年01期  [6] 任兆璋,宁忠忠 人民币汇率预期的ARCH效应分析[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12期  [7] 王颖 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05年03期  [8] 焦桂梅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J] 硅谷 2009年08期  [9] 张根能,张栓兴,扈文秀 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向美国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J]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09年04期  [10] 叶雪梅 通货膨胀与我国的银行信贷管理[J]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 1995年Z1期  [1] 毛海棠 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模型分析[J] 数学理论与应用 2009年02期  [2] 吴春明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03期  [3] 张大路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22期  [4] 林德峰,闫波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及对策[J] 山西科技 2007年01期  [5] 钱峻峰 谨防进出口贸易引发通货膨胀[J] 中国国情国力 2007年03期  [6] 刘华,卢孔标 进出口贸易与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J] 金融与经济 2007年10期  [7] 温浩 论贸易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 金融发展研究 2008年05期  [8] 吴昊明 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年16期  [9] 温浩,朱建勋 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J]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年08期

[1] 舒沁沁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再思考[J] 新西部(下半月), 2009,(11) [2] 杨金凤 关于加速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 中国建设教育, 2006,(05) [3] 周园 以循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9,(11) [4]我国区域经济未来发展趋势[J] 现代焊接, 2009,(09) [5] 刘运动,宋守君 从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谈城市竞争力[J] 中国建设教育, 2007,(03) [6] 肖光荣 论区域经济发展观的新发展[J]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9,(05) [7] 王翔 城镇化发展问题与制度体系创新研究[J]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8] 朱允卫,阮建青 非农经济、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J] 国际学术动态, 2006,(01) [9] 沈锋 区域经济合作与西部经济发展研究[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09,(11) [10] 汪剑平,程启智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趋同和趋异及其制约因素[J] 求索, 2009,(10)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5 条 [1] 严汉平 西部经济发展中制度因素分析与制度创新主体角色定位及转换[D] 西北大学, 2004 [2] 李文星 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 四川大学, 2004 [3] 马克继 云南回族农商文化传统与经济变迁[D] 中央民族大学, 2005 [4] 沈月琴 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理和模式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5 [5] 梁志杰 联合补充库存问题的模型及算法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05 [6] 黄文芳 大城市郊区农村的价值研究[D] 复旦大学, 2005 [7] 杨筠 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 四川大学, 2005 [8] 吕勇斌 中小企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5 [9] 刘拓 中国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5 [10] 陈文福 西南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 四川大学, 2005 >>更多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54 条 [1] 仲雷 GIS支持下的安徽省区域发展均衡性分析[D] 安徽师范大学, 2004 [2] 赵全超 我国三大经济圈城市群能级分布研究[D] 天津大学, 2004 [3] 介小兵 陇南山区经济发展及其产业、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4 [4] 李燕 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4 [5] 林琳 区域人口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 大连理工大学, 2004 [6] 李玮娜 山东省旅游资源非优区及开发研究[D] 青岛大学, 2004 [7] 李晓萍 基于区间判断的AHP理论与应用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04 [8] 闫卫阳 城市体系空间布局的模型化与智能化方法研究[D] 武汉大学, 2004 [9] 杨忠臣 区域空间布局的理论与方法——以江苏省高淳县为例[D]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10] 胡丽 三峡库区小城镇资源集聚与配置途径研究[D] 重庆大学, 2004 >>更多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林奇胜 城市用地扩张控制的思考[A] 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 2007 [2] 马丽卿 浙江海洋旅游产业区位分析及空间重构[A] 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07 [3] 陈德广,乔卫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省际区域经济分异研究[A] 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 2008 [4] 薛领 海淀区主导产业选择与空间布局研究[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5] 肖春梅 论乌鲁木齐城市功能定位及其实现途径[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6] 刘镇 金融危机的反思与区域经济研究对象的再认识[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7] 阚兴龙 基于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东莞市为例[A] 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 2007 [8] 闫卫阳 第四章 城市体系分析与布局的理论模型[A] 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 2008 [9] 侯希望,舒华英,方旭 遗传算法在城市空间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研究[A] 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9 [10] 黄家骅 论非均质空间的经济分析[A]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 2009 麻烦采纳,谢谢!

当时收到了很多经济的底径干扰大飞到某一个特定区域的时候再做厂里的态势画面突然出现了红色的告警这句我们三十公里的地方有两架飞机正快速的向我们递

关于经济学的参考文献高中英语

如果你想要经济的参考文献的话,那么你可以去京东或者是淘宝上面去搜索,一般的京东或者淘宝上面都有这类的,参考文献你也可以去选择的去购买。

2008年的春天,世界经济形势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呈现融融暖意,相反,次贷危机愁云仍未消散,美国经济仍在低谷徘徊,并将拖累欧洲和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基础原材料,尤其是石油和农产品价格飙升不止,全球范围通胀压力显著上升。粮食问题和通货膨胀已对不少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构成不容忽视的威胁。从目前形势看,世界经济还需走过相当一段崎岖不平的道路。次贷危机:已接近尾声?次贷危机自从去年夏天大规模爆发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的信贷危机一直在扩散之中,其负面影响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由于美联储大手笔提供流动性,不断为金融机构慷慨输血,美国的一些大金融机构的危急形势已有所缓解。近期的美国股市开始走稳向上,金融市场开始显现些许活力。美国金融界的一些重量级人物表示,最糟糕的阶段可能就要过去。甚至有市场分析人士乐观地预计,次贷危机很快就要结束,美国经济在下半年将重拾升势,美元也将重新走强。不过,不容乐观的是,目前信贷市场的紧张局势并没有明显缓解,美国中小金融机构的问题在未来几个季度将要集中暴露。尤其是住房市场作为麻烦的源头,还远没有见底的迹象。最新数据显示,美国3月份单户型住宅销量下降5%,创1991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经济仍处于衰退的边缘,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仅为6%(按年率),房价仍持续下跌,这些都可能使其他信用产品出现问题,甚至使大量优质按揭进入负资产状态,从而对金融市场形成更猛烈的冲击。此外,在欧洲,由于经济周期落后于美国的原因,次贷危机的影响现在可能才刚刚展现。有专家预计,在可预见的几个月里,次贷危机对欧洲的冲击可能比美国还要严重。美国房地产的寒流已明显波及欧洲市场,英国、爱尔兰、西班牙等国的房地产市场在多年飙涨之后正开始下挫。欧洲经济已显现疲态,欧盟委员会进行的一项月度调查显示,欧元区4月份经济景气指数出人意料地大幅下挫,创2005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数据显示,德国、法国的商业景气指数4月份也创下200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美欧国家消费需求的下降,将影响日本和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尤其是美国超量提供流动性,美元不断贬值,推动基础商品价格上涨,新兴国家通胀压力陡然上升,经济稳定增长明显受到威胁。因此,可以说,在作为次贷危机风暴中心的美国金融市场,一些大金融机构或许可以长舒一口气,但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影响仍在发展之中,而且肯定要持续相当一段时期,只是影响有多严重还有待观察。油价和粮价:还要狂飙多久?伴随着次贷危机的发展,原油价格和粮食价格的持续攀升一再挑战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已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社会动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有关油价和粮价持续上升的原因,解释各种各样,且争议一直不断。关于油价上升的原因,西方比较流行的解释是: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经济增长强劲,对原油的需求增加;由于地缘政治、气候异常、采油成本上升以及产油国增产不积极等因素,原油生产能力难以增加;此外,美元贬值、原油市场的投机活动也对油价上升有推动作用。而事实上,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原油的比例仅在1/5左右,且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并不高,倒是各金融机构近年来纷纷进军商品交易业务使得石油市场变得更加深不可测。有分析人士指出,油价上涨,的确有供需面的因素,但其他因素起了很大作用。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许多投资者将资金转投石油等大宗商品,推动价格上升,进而又进一步鼓励了投机行为。近年全球粮食产量一直温和增长,并未出现严重的歉收,2007年达到创纪录的3亿吨。粮价上涨的原因有很多,如气候变化引起某些地区出现减产,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加剧了国际市场的供需矛盾,使粮价波动加大。甚至有人说粮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平提高,对肉类食品需求增加,需要消耗的粮食生产饲料。但原油价格上涨其实是更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油价上涨使化肥和柴油等价格上涨,提高了产粮成本;另一方面,油价上涨刺激了生物燃料的需求,要消耗玉米。有资料显示,本世纪以来,美国玉米工业消费逐年猛增,截至2007-2008年度,玉米工业消费的增量已达2469万吨水平,相当于整个东南亚玉米饲料消费总量(1540万吨)的60倍、欧盟27国整个饲料消费量(4819万吨)的33%。可以说,饲料消费的增减对玉米价格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各类投机行为无疑也是推动粮价上涨的生力军。必须看到的是,最近数十年来,美国和欧洲政府对农产品实行的大额补贴,已让许多国家在农业方面的投资无利可图,世界粮仓已从北非、东南亚等地转移到欧美等发达国家。粮价的上升,对发展中国家构成了实质性的冲击。尤其是国际油价和粮价定价权主要在美国,而高油价和高粮价对美国的冲击相对要小得多,只要美国的通胀压力还可以忍受,资金链不出问题,就不能指望美国会积极采取行动遏制油价和粮价的上涨,投机资金制造价格泡沫的黑手就不会停歇。中国经济:逆风起飞才有新辉煌美国为拯救次贷危机中的金融机构而采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美元泛滥和美元贬值,石油、农产品和贵金属价格在全球性的连锁反应中彼此借力不断被推高,引发全球范围的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现有经济结构下,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在维持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找到平衡点有相当大的难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能把外界压力转化为动力,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好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中国经济就能逆风起飞,迎来更为持久的新辉煌。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可能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也是最根本的,就是要从战略的高度,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营造良好的环境,改善收入分配结构,从根本上扩大消费。在对外贸易方面,更加注重质量,不以牺牲劳动力福利、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出口。促进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使第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更加协调合理。在目前情况下,要有效增加就业,产业结构的改善可能比经济增长速度更为重要。再者,切实加强对热钱的监管,结合我国国情稳妥有序地推进金融体系改革。根据有关数据,去年年底和今年以来,流入我国境内用于短期套利的热钱数量惊人,热钱一旦回流,必然会对经济正常运行产生巨大冲击。因此,加强对热钱的监管已是当务之急。此外,还要不断完善金融体系,科学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强抵御外来冲击的弹性。在执行从紧货币政策的同时,通过政策激励,拓宽民间投资渠道,鼓励和引导资金流入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缓解结构性流动性过剩。此外,要把发展农业提到更高的战略高度。近些年来,我国一直重视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目前不会出现粮食危机。尽管如此,当今世界出现的粮食危机还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农业产出占国家GDP的比例并不高,对解决就业问题作用似乎也不大,但其经济战略地位至关重要。要树立粮食安全国家大战略观,摒弃“只要有钱就能买到粮食”的政治幼稚观念;摒弃所谓“土地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短视观念。用新的思路、以更长远的眼光统筹城乡发展,在确保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前提下,切实保护耕地,有序推进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

Lin G C S, Yi F Urbanization of capital or capitalization on urban land? Land development and local public finance in urbanizing China[J] Urban Geography, 2011, 32(1): 50- Robalino J A Land conservation policies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who bears the burden of our environmental efforts?[J]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7, 12(4): 521-

关于经济的参考文献

- 中国经济增长的组织基础--经济组织创新 作者:迟兴臣,赵振华,任宏, 期刊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THE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JINAN MUNICIPAL COMMITTEE JINAN CITY COLLEGE OF ADMINISTRATION AND JINAN CITY ACADEMY OF SOCIALISM 2000年 第03期 - 中国农民收入增长思路: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视角 Rising Farmers' Income in China: From Angle of Farmers'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作者:江时强,张秀生, 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WUHAN UNIVERSITY JOURNAL(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2007年 第06期 -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作者:郭再欣, 期刊 新西部(下半月)NEW WEST 2007年 第11期 - 略论中国农业经济增长与现代化制度选择 China's Agriculture Growth and the System Choice 作者:王树春,王艳平, 期刊-核心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MODERN FINANCE AND ECONOMICS-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6年 第12期 - 创新渔业组织制度 推动渔业经济增长 作者:高健, 会议 2007首届中国渔业科技与经济高层论坛暨中国渔业经济专业委员会第一届技术交流大会2007首届中国渔业科技与经济高层论坛暨中国渔业经济专业委员会第一届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2007年 - 制度变迁理论与中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变革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 Theory and Rural Micro-Economic Organization Change in China 作者:梅德平, 期刊-核心期刊 江汉论坛JIANGHAN TRIBUNE 2003年 第06期 - 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路径探讨 作者:何广文, 会议 国际金融论坛第三届年会国际金融论坛第三届年会论文集 2006年 -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重在创新 The change of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depend on innovation 作者:匡国珍, 期刊-核心期刊 社会主义研究SOCIALISM STUDIES 2006年 第02期 - 企业成长为技术创新主体与经济的持续增长 The Growth of Enterprise, the Mainstay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the Sustainable Growth of Economy 作者:杨晓玲,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ANKAI JOURNAL(PHILOSOPHY,LITERATURE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2年 第06期

1.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2.迈克尔·托达罗:《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3.谭宗台主编:《发展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4.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5.杜海燕:《中国农村工业化研究》,中国物价出版社1992年版。6.刘迎秋、王建等;《中国经济成长:格局与机理》,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7.林毅夫:《制度、技术和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8.李建伟:“劳动力过剩条件下的经济增长”,载于《经济研究》1998年9期。9、卢文:《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发展》,载于《中国农村经济》1997年11期。10.王光伟:“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的现实思考”,载于《研究生论坛》,1989年博士生专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