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惠州小惠同学投稿怎么投

发布时间:

惠州小惠同学投稿怎么投

你要向哪个杂志社投稿?会有杂志社联系的方式,可以把你的邮件打包过去,发电子邮件给他

上百度,找网站签约。

投稿的话,看你具体是找线上媒体还是线下杂志了。如果你是想投杂志的话,你可以去买本当期的杂志,一般杂志后面都会留联系方式;如果是想投线上的公众号的话,可以联系他们公众号的客服,一般都会有留投稿方式。实在找不到,也可以去官方微博私信,都可以试试哦

网上投比较现实,尤其是《儿童文学》。至于地址《西安晚报》想必你手头就有,《儿童文学》和《西安晚报》上都会看在自己的网址及编辑地址的,也没什么特别注意的事项,一般要自留稿底,但万不可同时投稿,除非一家不采纳。

惠州日报怎么投稿

在报纸的最上面或者下面都会有写的。LZ 仔细看一下又或者打114电话查询

江北文化一路29号惠州报业集团编辑部,邮编615003,电话:07522831892 惠州日报社、东江时报都在这里。

惠州学院学报怎么样投稿

一般吧

1.《走出自然——从苏轼的山水诗看自然诗化的走向及其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10000字。 2.《对传统士大夫人格的超越——论苏轼黄州时期的思想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10000字。 3.《论苏轼岭海时期的思想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10000字。 4.《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取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10000字。《金庸小说与民族文化本体的重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10000字。《苏轼、朱熹文艺观之比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10000字。 《“侠客行”专栏(共十篇)》,《中华工商时报》,1994年6月,30000字。《“古道酣歌”(共七篇)》,《雅周末》,1996年11月,15000字。《山东作家群的道德意识》,《雅周末》,1996年12月,3000字。 《“三统”与文化保守主义》,《雅周末》,1996年10月,3000字。《〈聊斋志异〉中的道德宿命意识》,《雅周末》,1996年11月,3000字。《大俗大雅,至幻至真》,《雅周末》,1996年10月,3000字。《孔子仁学与现代人》,《中国文化报》,1998年2月,3000字。《挥之不去的文化理想——谈山东作家群的道德意识》,《中国文化报》,1998年4月,3000字。《传统事功精神的新开展》,《人文杂志》,1998年第4期,4000字。 《试论汉赋之美的本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9000字。《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中国水利报》,1998年11月,4000字。《六朝骈文的美质美态》,《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8000字。《金庸小说的文化价值》,《东方学》(韩国),1999年1月,5000字。《百年文学》,《北京晚报·世纪导刊》,1999年1月,12000字。《骈文之美辨正》,《论衡》,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20000字。《试谈中国禁毁小说的概况及禁毁因由》,《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8000字。《试论唐、宋古文运动的成因及特质》,《东方学》(韩国),1999年12月,20000字。《唐宋意识形态的嬗变与宋词繁荣的文化动因》,《中国文学的文化思考》,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年3月,21000字。 《中国古代散文中“文”、“道”观念演变之考辨》,《东方学》(韩国),2000年12月,25000字。《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光明日报》,2001年4月,3200字。《论原始儒家的伦理思想对于建构普世伦理的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8000字。《武打、武侠、无赖》,《人民日报》,2001年12月,1200字。《“金庸”不是神话,学术不能“随感”——对陈冲批评的回应》,《文学自由谈》,2002年第2期,3500字。《从〈东坡易传〉看苏轼文艺思想的基本特征——兼与朱熹文艺思想相比较》,《文学评论》,2002年第2期,14600字。《试论“三苏”蜀学的思想特征》,《福建论坛》,2002年第3期,11000字。《苏轼的山水诗与自然诗化的走向》,《文学前沿》(第五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12000字。 《试谈金庸小说对于建构民族文学的启示》,《2000年北京金庸小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21000字。《再答陈冲》,《文学自由谈》,2002年第6期,3500字。《从〈东坡易传〉看苏轼的情本论思想》,《福建论坛》,2004年第2期,7000字。《〈东坡易传〉与苏轼的文艺观》,《中国第十二届苏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8月,15000字。 《古人苏、辛词百则评阐释》,《中国苏轼研究》(第一辑),学苑出版社,2004年8月,13000字。《武侠小说与文学雅俗之分的文化机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5年7月复印,5000字。《东坡易传与传统事功精神》,《中国苏轼研究》(第二辑),学苑出版社,2005年7月,9000字。《诗词“文化欣赏”举隅》,《惠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11年第4期复印,7900字。《“发愤以抒情”到“诗是穷人物”——屈原、苏轼诗学精神内在联系之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第5期,10000字。《〈毗陵易传〉的思想理论特征》,《苏东坡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1月。11000字。《苏轼诗文悲剧意识的特质》,《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2期,6500字。《论化时间为空间的诗词之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7月,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11年第7期复印,7000字。《“向死而生”:先秦儒道哲学立论方式辨正——兼与海德格尔的“为死而在”比较》,《中国人大学报》,2012年3月,14700字。 《孔子思想中的“自足性”》,《光明日报》,2012年7月,3000字。《文化视野下的诗词之美》,《紫光阁》,2013年第5期,7000字。《金庸小说的悲剧意识》,《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第4期,6500字。主要专著1、《隐士与解脱》,作家出版社,1996年12月,12万字。2、《陆游诗选注》,大连出版社,1997年1月,30万字。3、《苏轼词选注》,大连出版社,1998年1月,27万字。4、《古道酣歌》,海天出版社,1998年12月,13万字。5、《中国文学的历史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50万字。(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7万字。) 6、《文学与文化的张力》,学林出版社,2002年5月,5万字。7、《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32万字,获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优秀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8、《苏轼的哲学观与文艺观》,学苑出版社,2003年5月,47万字,获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修订版,学苑出版社,2004年4月,6万字) 9、《唐诗宋词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8万字。(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8万字。)10、《国学之光——近代国学大师论著选读》,冷成金、沈广斌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37万字。

惠州学院学报投稿

惠州学院位于全国文明城市、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惠州,是珠江三角洲核心城市之一,南临南海大亚湾,毗邻广州、东莞、深圳、香港,是广东省省属公办综合性本科大学。学院办学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校园青山环抱,浓荫匝地,现代建筑错落有致。占地总面积 1亩,校舍建筑面积43 万平方米,绿化面积 1 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 70% ,连年被惠州市授予 “ 花园式单位 ” 的称号。学院还先后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东西部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真维斯大学生助学基金项目实施先进单位、广东省高校综合治理先进学校、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信息化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院拥有教学仪器设备 47万元,馆藏图书 85万册,其中电子图书 5 万册。招生范围包括全国17个省(区、直辖市),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4305人,成人类学生 6090 人。现有教职工939人,专任教师692人,其中教授(正高)85人,副教授(副高)183人,博士80人,硕士299 人,高级职称的教师 268人。 学院现有电子科学系、服装系、化学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经济管理系、建筑与土木工程系、旅游系、美术系、数学系、生命科学系、体育系、外语系、音乐系、中文系、政治法律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 16 个系、部。另设有成人教育学院、建筑规划设计院、高等教育研究室及“苏轼寓惠研究所”、“东江文化研究所”等17个研究所。学院公开发行《惠州学院学报》学术期刊。 学院开设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审计学、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地理科学、艺术设计、美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园林、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英语、日语、音乐学、音乐表演、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对外汉语、行政管理、法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 42 个本科专业和会计、服装设计(高专) 、服装工程(高职) 、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商务日语、音乐教育、体育教育、法律事务、文秘(涉外秘书)、园林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应用化工技术、美术教育、计算机教育、英语教育等23个专科专业。涵盖理、工、农、文、法、经、史、管、教育等九个学科门类。兴办高等教育30年,学院已向社会输送了 60000余名本专科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院拥有现代化图书馆;装备先进的实验室及数字语音室91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教师技能训练中心1个(在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教育技术中心;广东省教科网惠州地区汇接中心、体育馆、游泳跳水馆等基础设施;130多个教学实践基地。近年来,学院加大国际化办学力度,目前已于7所国外大学建立合作项目。学院致力于立足惠州、面向广东,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力争把学院办成一所特色鲜明、有较大影响的应用型本科大学。

一般吧

惠州学院学报怎么样投稿的

惠州学院还不错~~~惠州这城市环境好,空气也好,人也不错~~~~

还可以

惠州只有一家期刊社,《惠州学院学报》,那个小地方没有其他的正式杂志社或者编辑部了。

科研项目:2006年至2011年9月,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33项、厅市级项目159项、横向项目178项;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4项。科研成果:2006年至2011年9月,累计出版专著86部,参编著作87部,发表于核心期刊论文1140篇;专利申请19项,授权14项;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惠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和三等奖4项;惠州市哲学与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9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35项;惠州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项。科研机构(16个):惠州学院珠三角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惠州学院岭南迁谪文化与诗学研究所、惠州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惠州学院东江文化研究所、惠州学院应用语言学与语感研究所、惠州学院视觉文化研究所、惠州学院体育科学研究所、惠州学院东江流域音乐文化研究所、惠州学院服装研究所、惠州学院化工技术开发中心、惠州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惠州学院数学及其应用研究所、惠州学院电子研究所、惠州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惠州学院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惠州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研究所。学术品牌:东江大讲堂。公开发行学术期刊:《惠州学院学报》。(图册图书馆的参考资料: ) 到2010年6月,馆藏总量(含电子文献)达180多万册(件),其中各类印刷型文献约6万册,电子图书65万多万册,引进和自建大型数据库近30个。建成了万兆主干、百兆至桌面的高速局域网,使用先进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并加入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广东图书馆网等文献保障体系,形成了便利的分布式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建、共知与共享。 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21000平方米,拥有10个大型的书库(阅览室),阅览座位2000多个。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构建灵活开放的服务格局,除了设立多媒体阅览室、自主语言学习中心、小型放映厅、小型研讨室等服务设施外,还配有独立的研修室,供有承担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或重大科研项目的教职工以及代表学校参加各种竞赛的学生使用。采用先进的门禁管理系统,实行藏、借、阅、网一体化的管理与服务模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