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甘肃农业投稿要求

发布时间:

甘肃农业投稿要求

一般职业院校教授级的基本工资在2000到2500,不过这还不算教授每一天上课的工资,像刚进大学的老师上一节大课也就十几块钱,而教授则会是三十几块人民币,所以么,教授级的工资大概在5000左右的了。住房补助各院校因经济状况也会有所不同啦,如果院校每年招生的人数逐年上升,那教授和老师的住房补助也会相应的提高啦。

垃圾学报不是本校的学生就别发吧,不怎么样。

甘肃以古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地处黄河上游,在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处,位于东经92°13'—108°46'、北纬32°31'—42°57'之间,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土地面积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海拔在1000-3000米之间。地形呈狭长状,东西跨度1655公里,南北最宽处530公里。土地资源大体是三分山、三分草、两分沙、一分林、一分田。第六次人口普查,全省总人口5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87万人,占总人口的88%。甘肃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有54个少数民族,主要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族等,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全省辖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1528个乡镇。2010年,全省粮食总产达3万吨,肉类产量87万吨,禽蛋产量11万吨,奶类产量44万吨,人工种草留床面积2212万亩,天然草原围栏面积9530万亩。水产养殖面积4万亩,水产品产量23万吨。农机总动力达到1950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3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3425元。 全省特色优势产业基地面积2700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其中马铃薯播种面积1100万亩,产量1200万吨,玉米面积1300万亩,产量430万吨,苹果面积430万亩,产量200万吨,蔬菜580万亩,中药材250万亩。从总体上看,甘肃自然条件比较严酷,基础落后,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比较多,但发展特色农业的潜力较大。一是土地辽阔,但可利用面积比较少。全省耕地面积78万亩,其中旱地70%以上,水地不到三分之一,是典型的山地型高原地区。甘肃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现有天然草场69亿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其中高寒草甸类草场6413万亩,占全省草场面积的24%;草原类草场8593万亩,占32%;荒漠草场9410万亩,占35%。全省可利用草场总面积41亿亩。二是气候类型差异较大,日照比较充足。甘肃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总体上是气候干燥,气温日差较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山区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甘南1~7℃,陇南9~15℃。无霜期一般为48-228天。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多。河西走廊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区;陇南为1800~2300h,是日照最少的地区;陇中、陇东和甘南为2100~2700h。三是水资源贫乏,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全省人均水资源量115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7%。年均降水量只有302毫米,且时空和区域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从东南到西北递减,年蒸发量1000—3000毫米。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灾情也比较严重。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等。干旱是甘肃省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出现频率高,给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带来很大影响。按出现时间划分,影响甘肃省的干旱有春旱、春末夏初旱、伏旱和秋旱。大风和沙尘暴灾害也较重,大风日数每年有3~69天,沙尘暴日数为1~37天,大风和沙尘暴主要危害河西和陇中、陇东北部。此外,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也是不可忽视的气象灾害,各地每年均有发生。四是生物资源丰富。甘肃自然条件多样,农业栽培历史悠久,农作物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马铃薯、豆类、谷子、糜子、荞麦、高粱等30种;经济作物主要有油料、棉花、甜菜、中药材、水果、蔬菜、瓜类、烟叶等。全省共有各类畜禽品种65个,天祝白牦牛、靖远滩羊、河西白绒山羊、山丹马等品种在省内外享有盛誉,甘肃高山细毛羊、早胜肉牛、藏羊、牦牛等地方品种是甘肃畜牧业生产的主导品种。省内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五是农业生产地域差别较大。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是我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制种基地和高原夏菜基地;陇中、陇东旱作农业区,是我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洋芋、中药材、小杂粮、羊羔肉及肉牛生产基地;陇南地区是我省重要的特色农业基地;甘南及河西牧区是我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牛羊肉生产基地和细毛羊基地。“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农牧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农民持续增收这一中心任务,坚持按照“抓重点、强基础、保安全、促发展”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全省农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一)农民增收渠道逐步拓宽,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十一五”时期,全省各地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开辟新途径,拓展新领域,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启动实施了促农增收“六大行动”,使农民收入步入“快车道”。全省农民人均收入由2005年的1980元增加到2010年的3425元,年均增长6%,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明显提升。2010年,全省农牧渔业增加值达到599亿元;2010年全省粮食总产958万吨,连续7年增产,提前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较2005提高了4个百分点;肉蛋奶总产量9万吨,水产品产量23万吨,蔬菜总产量1145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22%、12%、32%,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均衡供应能力显著增强。(三)特色产业规模优势显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省级整合资金加大了对特色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马铃薯、草食畜、水果、蔬菜、中药材、制种业等重点产业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规模优势逐步形成。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农户的能力显著增强。(四)农业适用技术推广成效显著,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牛、羊、猪、鸡等畜禽良种化程度分别达到73%、77%、85%和95%;全膜双垄沟播、测土配方施肥、高效农田节水等一批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集成推广,促进了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比2005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特别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年度推广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年增产粮食150万吨以上。设施农业得到较快发展。草食畜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畜禽规模化养殖占全省总饲养量的40%;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基本建立,应急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高,畜、水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100%,蔬菜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五)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村综合改革取得新突破。动植物良种工程、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农村能源、退牧还草及游牧民定居工程等一大批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项目的实施,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农业综合执法试点逐步扩大,农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兽医、种子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稳步推进。“十二五”时期,我省将以建设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推全省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粮食总产达到并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人均占有量突破400公斤,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迈上6000元台阶;农业增加值跨越1000亿元,年均增长6%,进一步把甘肃建成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

甘肃农业学报投稿要求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竹子研究汇刊 中国森林病虫 林业资源管理 浙江林业科技 林业实用技术 S8 畜牧、动物医学:中国草地学报) 草地学报 动物营养学报 蚕业科学 黑龙江畜牧兽医 草业科学 中国家禽 动物医学进展 中国饲料 畜牧与兽医 饲料工业 中国畜牧杂志 饲料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S9 水产: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杂志 草业学报 中国草地(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 植物检疫 中国植保导刊 S6 园艺类核心期刊表 园艺学报 果树学报 中国蔬菜 北方园艺 食用菌学报 中国果树 中国食用菌 中国南方果树 S7 林业类核心期刊表 林业科学 林业科学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福建林学院学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蚕、蜂类核心期刊表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林学院学报 西北林学院学报 世界林业研究 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狩猎 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农作物类核心期刊表 作物学报 中国水稻科学 麦类作物学报 玉米科学 杂交水稻 棉花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大豆科学 种子 核农学报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中国棉花 作物杂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中国烟草科学 S4 植物保护类核心期刊表 植物病理学报 中国生物防治 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保护 农药 农药学学报 昆虫天敌(改名为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上海农业学报 中国农业学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S5农学:中国土壤与肥料) 生态环境 中国水土保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 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农业工程学报 灌溉排水学报 农业机械学报 节水灌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农机化研究 中国农机化 S 自然科学版 广东农业科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贵州农业科学 河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 农业基础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土壤学报 水土保持学报 土壤 土壤通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水土保持通报 水土保持研究 土壤肥料(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农业学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S 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中国农业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华北农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1、难发表,2、费用高。可发表在《现代农业科学》国家级、《农家之友》省级

甘肃农业投稿

甘肃农业期刊官网投稿要求

1、难发表,2、费用高。可发表在《现代农业科学》国家级、《农家之友》省级

期刊有很多,但是要看你是发表什么专业方向的论文,期刊杂志还有栏目分类,如果实在搞不清楚的话那就去找壹品优刊网发表论文吧,那里会告诉你你论文适合投什么样的期刊。

我知道有本oa期刊(农业科学),我之前是在他们汉斯出版社的公众号上联系的官方编辑投的稿

垃圾学报不是本校的学生就别发吧,不怎么样。

甘肃农业科学杂志投稿要求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竹子研究汇刊 中国森林病虫 林业资源管理 浙江林业科技 林业实用技术 S8 畜牧、动物医学:中国草地学报) 草地学报 动物营养学报 蚕业科学 黑龙江畜牧兽医 草业科学 中国家禽 动物医学进展 中国饲料 畜牧与兽医 饲料工业 中国畜牧杂志 饲料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S9 水产: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杂志 草业学报 中国草地(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 植物检疫 中国植保导刊 S6 园艺类核心期刊表 园艺学报 果树学报 中国蔬菜 北方园艺 食用菌学报 中国果树 中国食用菌 中国南方果树 S7 林业类核心期刊表 林业科学 林业科学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福建林学院学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蚕、蜂类核心期刊表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林学院学报 西北林学院学报 世界林业研究 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狩猎 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农作物类核心期刊表 作物学报 中国水稻科学 麦类作物学报 玉米科学 杂交水稻 棉花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大豆科学 种子 核农学报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中国棉花 作物杂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中国烟草科学 S4 植物保护类核心期刊表 植物病理学报 中国生物防治 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保护 农药 农药学学报 昆虫天敌(改名为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上海农业学报 中国农业学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S5农学:中国土壤与肥料) 生态环境 中国水土保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 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农业工程学报 灌溉排水学报 农业机械学报 节水灌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农机化研究 中国农机化 S 自然科学版 广东农业科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贵州农业科学 河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 农业基础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土壤学报 水土保持学报 土壤 土壤通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水土保持通报 水土保持研究 土壤肥料(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农业学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S 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中国农业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华北农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