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初中音乐教育教学论文摘要

发布时间:

初中音乐教育教学论文摘要

真是“双基”惹的祸吗?——关于中小学音乐“双基”教学的几点思考    【文章摘要】随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形势、教学观念的变化,以前倍受重视的音乐“双基”教学,在时下受到了诸多批评。文章由此引出了几点思考:  ①为落实“双基”而教“双基”,导致喧宾夺主,教学中心偏移。  ②以专业培养方式对待兴趣培养,导致定位过高,知识繁难。  ③固守传统、死搬模式,导致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收效低。  ①准确定位,摆正“双基”在音乐教学中的位置。  ②据实取材,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③因势利导,合理设计教学方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 双基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提起“双基”教学,恐怕所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再清楚不过了。它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简称,其内容包括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两个方面。在已往的几十年中,它在中国教育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倍受重视。音乐教学也不例外,基本乐理、视唱练耳、歌唱技巧等“双基”内容在教学中倍受“照顾”。然而,曾几何时,人们发现音乐课教学走进了一个令人迷惘的怪圈:音乐课得不到学生应有的喜爱和重视;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新《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标颁布以来,人们开始反思音乐课教学中的种种弊端。于是“双基”教学又成了人们批评的主要对象:“双基”教学使音乐课的特色得不到突出;“双基”教学扼杀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双基”教学是现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大“误区”……等等文章、言论接踵而来。  关于“双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教育学》中有这样一段陈述:基础知识是构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法则,它是一门学科的基本框架,有了这一框架,一门学科也就基本成形。技能,是指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顺利完成某种实际任务的能力,每一门学科中,都包含着一些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这些就是基本技能。  中小学音乐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而基础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各门学科的基本常识并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创造一个良好的基本条件。我们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终身喜欢音乐的人,无可否认,我们中小学生长大后肯定大多数不会从事专业音乐工作,但是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也需要具备一些最起码的音乐常识和技能,就像一个足球迷,他连什么叫越位;什么叫角球;什么是犯规都不知道,就无法真切地欣赏足球比赛,也就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球迷”。因此,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是一个音乐爱好者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小学音乐教育最终目的的必备条件。如果没有让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到应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那将会使他们遗憾终生。大学时我的老师曾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国留学生到国外留学,一天,几个外国同学拿着一份乐谱对他说:你会唱这首歌吗?由于这位留学生一点都不会识谱,因此,他老实地说:我不会。这几个学生骤然大笑起来,然后轻蔑地对他说:这是你们中国的国歌!这个留学生顿时感到无比的羞辱和愤怒,却又无言以对……是呀!搞恶作剧的外国学生固然可恶,但是,如果这位留学生稍有一点识谱能力也不会出现这种难堪,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耻辱,也是中国音乐教育的遗憾!  另外,从学生发展的角度上看,青少年时期是人类大脑及神经系统发展的重要时期:脑重量迅速增加;脑功能迅速发展;神经系统进一步完善。这一时期也是人们学习的最佳时期。那么在这一时期把握好音乐的“双基”教学的话,很多知识很容易形成记忆,很多基本技能训练在这一时期也比成年后更容易掌握。这就像孩子们学语言、练习阅读一样,如果错过这一黄金时期,今后就是花上成倍的时间来补学,也不一定有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 “双基”教学是需要的,也是必要的。它对于完成音乐教学,实现音乐教育目标以及学生的个人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任何教学内容,如果在教学中处理不当的话,即使其内容多么的好,意义多么的重要,都无法体现其真正的价值——音乐“双基”教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多年以来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等诸多原因,“双基”教学确实在某些方面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初步归纳了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为落实“双基”而教“双基”,导致喧宾夺主,教学中心偏移;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音乐教育的核心为审美。师生在音乐的“教”与“学”过程中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然后,在这基础上再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双基”)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音乐的审美上,教学过程中应更多的体现一些纯音乐的东西。

一、让学生走进音乐(1)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时代,音乐可以培养他们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一节生动有趣的音乐课能使学生从中受益匪浅,音乐的本生是固定的,如何能让音乐“活”起来,就在于老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 例如在教小学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在上课之前可以介绍一些歌曲的创作背景,然后老师可以在教唱这首歌曲之前有感情地配乐朗诵一遍,配合音乐的意境,加上有感情的朗诵,让学生融入其中,幻想着自己就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和月亮、云朵、晚风相依相伴的情景,能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歌曲中悲凉的氛围和旧社会痛苦的回忆。(2)趣味识谱 对于初学音乐的小学生来说,识谱是学习音乐的第一步。认识简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想把歌曲唱好,就必须对每个音的音高都熟悉。简谱是由7个阿拉伯数字——1、2、4、5、6、7,7个阿拉伯数字表示不同的音高,无论多复杂的乐曲,都是有这几个基本的阿拉伯数字组成,他们的唱名就是do、re、mi、fa、sol、la、si。因为小学生刚接触音乐,什么都不懂,理解起来比较麻烦,作为老师,应该用各种有趣的方法来帮助他们识谱。例如,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在黑板上画一棵树,用纸片做出水果的形状挂在黑板上,并在“水果”上面写出不同的音名,然后问学生喜欢吃哪种水果,去“树上”摘下来,并唱出卡片上的音符,老师在一旁可以纠正他们的音准。以此类推,可以适当的加深难度,通过这种由浅入深的趣味活动,能更好的开发学生的识谱能力。二、课堂必备的环节(1) 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音乐课本身就是要做到“寓教于乐”。传统的音乐课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如何能让音乐课不再死板,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配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只是在课上提提问题、唱唱歌,可想而知课堂的气氛会显得多么单调、乏味,这显然不是音乐教学的目的。在课堂上如何和学生玩音乐?以往的课堂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是课堂的主人,一味地给学生灌,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今天我们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老师应该走进学生中去和学生玩音乐,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重新唤起。(2) 在玩中学、学中玩 一些小游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也是一种手段,能更好的把学生引入课堂。要把游戏恰如其分、灵活自如地运用于教学中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天生好玩、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动手又动脑,摒弃了枯燥的教唱方法。如果想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起来,好的导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经常说到,没有好的开始就没有好的结束。作为导入过程的游戏,其作用是揭示课题,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这节课的求知欲望。比如在教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这就要利用到多媒体设备,老师在课前准备好蜗牛和黄鹂鸟的相关图片,课堂刚开始的时候,首先放映事先准备好的图片,问问学生们认不认识它们,然后就可以联系到这节课要教唱的曲目,通过这样的一个环节就可以更好的提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三、课后总结 教学反思对上好一堂音乐课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指老师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一堂优质的音乐课除了在课堂上的教学以外,恰如其分的总结也是不容忽视的。从一名普通的音乐老师到一名优秀的音乐老师离不开教学总结。课堂上,老师面对一群活泼好动的学生,无论课前怎样准备,也难以料到课堂上会发生的各种情况。所以老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反映做好记录,对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这就需要老师们记录下这些点点滴滴,并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完善。

初中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思考  【摘 要】本文是笔者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并参考部分音乐教学论文和专着而提炼的教学经验和构想。以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主题,以如何提高教师教的效率和学生学的效率两个方面为目标,较浅显的做了五个方面的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美育 激发兴趣 创新 效率  着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然而,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却遇到过不少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我的一个不能释怀的疑问,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或者是无聊的事,所以说,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那么究竟怎样提高与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经过久久的思索与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用创新和师爱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更加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在这门课上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都会受到制约。比方说很简单的自我介绍,新学期开学我接了一个刚入校的初一年级,走进教室看到的是一张张陌生的笑脸。“作自我介绍吧!”同学们一脸的没趣“哎,又是自我介绍。”我把我备课时设计的自我介绍形式介绍给大家,教室里顿时沸腾了,交头接耳、互相讨论,刚才失望的神情变得神采飞扬。自我介绍的活动是这样开展的:  主题:听着我的歌,让你了解我。  示范:我用《新年好》的旋律重换了歌词,加上相应的舞蹈动作,把我介绍给大家(其中包括我的姓名、爱好、以及对同学们的期望)。  构思: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介绍方案。  展现:按设计好的方案上台表演。  开始展现自我了,同学们载歌载舞,踊跃的想把自己推出介绍给大家。有一组同学是这样设计的:他采用了《字母歌》的旋律,由组长先自我介绍,组长再在组员的哼唱中舞着去一个一个的找成员,被找的学生站出来做自我介绍,都表演完了,全体成员齐唱一遍《字母歌》这支儿歌,他们整个过程都没有离开过此旋律。这个颇具创意的设计让大家赏心悦目,得到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教室里欢声迭起,掌声如雷,同学门的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就这样,时间在同学们的欢歌笑语中悄悄溜走,一堂具有创作意义的自我介绍课结束了。  通过这次别出心裁的自我介绍活动,不但老师、同学互相之间了解了,而且增进了师生感情。  二、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缺乏自信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予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如,在音乐课上,我非常重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多叫他回答几次问题,学了新歌让他第一个上讲台给同学们演唱并且给他简单的鼓励的话语:“你学的真快!我很喜欢你!真高兴你有如此表现!”等等。一些看似平淡的话语,但是用在这类同学的身上也许就给予了他们很大的鼓励,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不是老师轻视了他们而是自己没有把握机会,没有去很好的展现自己。并且班里的同学也会一视同仁地对待这些同学了。  三、通过赏析优秀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美可以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追求音乐美的欲望可以形成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意志。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艺术境界的想象,既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通过音乐欣赏来发展和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来发展和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和感受能力。学生在欣赏或演唱美的音乐作品时,头脑中会创造性地把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景象再现出来。所以,上课时应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按照各自的理解角度去分析,去描述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去联想其意境,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如欣赏古琴曲《流水》,学生可根据旋律的走向,说出自己所感悟到的流水的各种情境。有的学生描述的是:像一股清澈的山泉,从山崖上流淌下来,敲击着山石,发出了“叮咚,叮咚”的清脆响声,仿佛看到阳光下水流的晶莹剔透;有的学生描述的是:仿佛听到了大海的波涛,看到了小溪的潺潺水流,十六分音符的流动旋律,似山泉汇成江河,一泻千里,似山势激越,从容不迫地汇入大海。学生精彩纷呈的描述,表现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四、通过感受把学生领向参与的天地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必须抓住音乐的这一特征,充分发挥其功效。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无形中给学生传递了情感信息。比如在教学京剧的欣赏课时,我用抑扬顿挫的语气讲解了京剧是我国的民族艺术,是我国的国粹等有关京剧的知识,再播放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打渔杀家》的选段,导入新课后,接着讲解《智取威虎山》的锣鼓音及武场乐队中的打击乐器,并亲自为学生演奏各种锣鼓点,创设了锣鼓音的喧闹气氛,带给学生一个新鲜感,这样把他们带入了京剧音乐的境界,紧接着进行《智取威虎山》的学读,教师用杨子荣表演动作来说明每个锣鼓音的作用,让他们知道京剧锣鼓音主要是配合身段动作,烘托气氛等。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京剧音乐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热爱京剧艺术、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高尚情操。同时,提高了学生对不同形式的音乐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总之,初中音乐教育的成功与否,主要看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如何。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往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和感受音乐的活动中,去探索,去创新,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促进他们的想象力的发展,努力使兴趣成为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真正动力,使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更加显着,教学质量取得质的飞跃。

音乐教学论

一般一版面2200字符。

要求不高,是否需要发表?

关于初中音乐教学的论文摘要

用音乐手段引领学生进入音乐,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音乐课堂,这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音乐课堂一旦有了生命的活力,就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享受到音乐的美,尽兴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受到教育,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例如: 苏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这是一首描写傣族风情的儿童歌曲,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强烈兴趣,上课前我创设情境“老师今天带领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许多美丽的动物,你们看!这只动物美极了!现在老师来模仿它,同学们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动物?(我模仿孔雀的动作)学生们很快猜出是孔雀,这样的课堂导入,用动物来吸引学生”,从感性、体验入手,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引领学生用身体感觉音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体验,接下来,让全班学生听着《火车开了》以旅游的形式和老师一起跳起来,营造了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为整节课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二、开展游戏,活跃课堂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判趣味是狭窄的。但适合这一年龄段的歌曲教材共同特点是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等。许多教师针对这一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乐音化教学活动训练;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教学活动.我在进行《粉刷匠》这一课的教学中深深体会到“玩”的乐趣与意义:《粉刷匠》是一首极富有儿童情绪,而且朗朗上口的儿歌。我在这一课教学中,用 “开心”和“生气” 两个形象各异的小纸偶为线索进行了对歌曲的感受、体现和创作一系列活动。特别是当进行到歌表演和创作这一环节时,并不是使学生通过肢体做简单的律动,这只是停留在了较为浅薄的层次,而应引导学生在这样浓厚的表演氛围中进行更深的探究,从中得到更深的道理。所以学生学会基本的“粉刷房屋的本领”后,我扮成“开心”说:“同学们,你们都是勤劳的好学生!下面就让我们分工合作,把房屋彻底地粉刷一遍,让它更漂亮!好吗?”接着大伙开始分头商量什么干;这时教师引导:“谁来帮着粉刷窗户?”……“还有地面”……一下子同学们又活跃起来!通过这一次“刷房子”的劳动体验,学生们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并懂得了“劳动最光荣”;最后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总之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他们通过主动的“玩”,充分体验了音乐作品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培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了审美体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三:乐舞融合,以“动”激趣 设计教学过程时,针对低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和善模仿的特点, 采用了歌、舞、影视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手段。将感受音乐律动、熟悉音乐的旋律等知识技能通过愉快的舞蹈活动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玩”中快乐地接受音乐的熏陶,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激发。在关注音乐旋律的同时,通过简单的律动(有规律地拍手、跺脚)来关注节奏的变化,学生模仿。这时,拍手、跺脚的音响效果增加音乐欢快的气氛,让学生体验到音乐律动感和肢体结合的快乐,学生学习的热情沸腾起来。在简单律动这一块通过节奏把音乐和舞蹈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如《童年的小巴朗》是一首具有较强节奏感的歌曲,所以熟悉歌曲时通过拍手、跺脚等节奏律动为音乐伴奏,真是起到顺水推舟的作用。接着,学生表演邀请舞,使他们学会用音乐、舞蹈传递友情,了解新疆。深化了音乐的情感,把整节课推向高潮,学生的兴趣又一次被激活。在整堂课中运用乐舞相融进行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在实际教学中的落实.四创造条件,激活课堂演唱课学生比较喜欢上,时间久了总用琴伴奏,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我把卡拉ok引入课堂,找一些健康向上的歌曲让学生唱,由于卡拉ok既有画面,伴奏色彩也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高。往往是唱了一首又一首,用它来教唱歌曲学生们学的也非常快。有时我还给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来一个卡拉ok小小演唱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演唱水平。让学生从中得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现在一下子把学生推到前面,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那会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实在解决不了在请老师解决。在这里老师既是学习活动的领路人,又是一个普通的学习参与者。教师不以“权威”而自居。而是发扬民主,创设民主的教学气氛,杜绝了教师一言堂。由于学生的介入参与,因而课堂气氛也格外的活跃。而往往有的教师怕学生回答的问题不着边际,而不敢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的课堂教学没有完全正确的答案,也没有完全错误的答案。有对有错,甚至有意外,课堂教学才有波澜才会活起来。 音乐是深具魅力,充满启发的。在新课程理念下,让我们用与学生相同的眼光审视并完善自己的教学。那么我们的艺术课堂定会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我们的学生一定会个性得到张扬,人性得到回归,潜质与灵感得到充分绽放!

真是“双基”惹的祸吗?——关于中小学音乐“双基”教学的几点思考    【文章摘要】随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形势、教学观念的变化,以前倍受重视的音乐“双基”教学,在时下受到了诸多批评。文章由此引出了几点思考:  ①为落实“双基”而教“双基”,导致喧宾夺主,教学中心偏移。  ②以专业培养方式对待兴趣培养,导致定位过高,知识繁难。  ③固守传统、死搬模式,导致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收效低。  ①准确定位,摆正“双基”在音乐教学中的位置。  ②据实取材,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③因势利导,合理设计教学方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 双基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提起“双基”教学,恐怕所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再清楚不过了。它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简称,其内容包括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两个方面。在已往的几十年中,它在中国教育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倍受重视。音乐教学也不例外,基本乐理、视唱练耳、歌唱技巧等“双基”内容在教学中倍受“照顾”。然而,曾几何时,人们发现音乐课教学走进了一个令人迷惘的怪圈:音乐课得不到学生应有的喜爱和重视;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新《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标颁布以来,人们开始反思音乐课教学中的种种弊端。于是“双基”教学又成了人们批评的主要对象:“双基”教学使音乐课的特色得不到突出;“双基”教学扼杀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双基”教学是现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大“误区”……等等文章、言论接踵而来。  关于“双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教育学》中有这样一段陈述:基础知识是构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法则,它是一门学科的基本框架,有了这一框架,一门学科也就基本成形。技能,是指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顺利完成某种实际任务的能力,每一门学科中,都包含着一些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这些就是基本技能。  中小学音乐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而基础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各门学科的基本常识并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创造一个良好的基本条件。我们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终身喜欢音乐的人,无可否认,我们中小学生长大后肯定大多数不会从事专业音乐工作,但是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也需要具备一些最起码的音乐常识和技能,就像一个足球迷,他连什么叫越位;什么叫角球;什么是犯规都不知道,就无法真切地欣赏足球比赛,也就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球迷”。因此,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是一个音乐爱好者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小学音乐教育最终目的的必备条件。如果没有让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到应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那将会使他们遗憾终生。大学时我的老师曾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国留学生到国外留学,一天,几个外国同学拿着一份乐谱对他说:你会唱这首歌吗?由于这位留学生一点都不会识谱,因此,他老实地说:我不会。这几个学生骤然大笑起来,然后轻蔑地对他说:这是你们中国的国歌!这个留学生顿时感到无比的羞辱和愤怒,却又无言以对……是呀!搞恶作剧的外国学生固然可恶,但是,如果这位留学生稍有一点识谱能力也不会出现这种难堪,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耻辱,也是中国音乐教育的遗憾!  另外,从学生发展的角度上看,青少年时期是人类大脑及神经系统发展的重要时期:脑重量迅速增加;脑功能迅速发展;神经系统进一步完善。这一时期也是人们学习的最佳时期。那么在这一时期把握好音乐的“双基”教学的话,很多知识很容易形成记忆,很多基本技能训练在这一时期也比成年后更容易掌握。这就像孩子们学语言、练习阅读一样,如果错过这一黄金时期,今后就是花上成倍的时间来补学,也不一定有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 “双基”教学是需要的,也是必要的。它对于完成音乐教学,实现音乐教育目标以及学生的个人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任何教学内容,如果在教学中处理不当的话,即使其内容多么的好,意义多么的重要,都无法体现其真正的价值——音乐“双基”教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多年以来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等诸多原因,“双基”教学确实在某些方面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初步归纳了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为落实“双基”而教“双基”,导致喧宾夺主,教学中心偏移;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音乐教育的核心为审美。师生在音乐的“教”与“学”过程中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然后,在这基础上再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双基”)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音乐的审美上,教学过程中应更多的体现一些纯音乐的东西。

初中音乐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要求不高,是否需要发表?

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思考  【摘 要】本文是笔者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并参考部分音乐教学论文和专着而提炼的教学经验和构想。以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主题,以如何提高教师教的效率和学生学的效率两个方面为目标,较浅显的做了五个方面的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美育 激发兴趣 创新 效率  着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然而,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却遇到过不少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我的一个不能释怀的疑问,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或者是无聊的事,所以说,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那么究竟怎样提高与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经过久久的思索与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用创新和师爱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更加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在这门课上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都会受到制约。比方说很简单的自我介绍,新学期开学我接了一个刚入校的初一年级,走进教室看到的是一张张陌生的笑脸。“作自我介绍吧!”同学们一脸的没趣“哎,又是自我介绍。”我把我备课时设计的自我介绍形式介绍给大家,教室里顿时沸腾了,交头接耳、互相讨论,刚才失望的神情变得神采飞扬。自我介绍的活动是这样开展的:  主题:听着我的歌,让你了解我。  示范:我用《新年好》的旋律重换了歌词,加上相应的舞蹈动作,把我介绍给大家(其中包括我的姓名、爱好、以及对同学们的期望)。  构思: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介绍方案。  展现:按设计好的方案上台表演。  开始展现自我了,同学们载歌载舞,踊跃的想把自己推出介绍给大家。有一组同学是这样设计的:他采用了《字母歌》的旋律,由组长先自我介绍,组长再在组员的哼唱中舞着去一个一个的找成员,被找的学生站出来做自我介绍,都表演完了,全体成员齐唱一遍《字母歌》这支儿歌,他们整个过程都没有离开过此旋律。这个颇具创意的设计让大家赏心悦目,得到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教室里欢声迭起,掌声如雷,同学门的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就这样,时间在同学们的欢歌笑语中悄悄溜走,一堂具有创作意义的自我介绍课结束了。  通过这次别出心裁的自我介绍活动,不但老师、同学互相之间了解了,而且增进了师生感情。  二、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缺乏自信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予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如,在音乐课上,我非常重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多叫他回答几次问题,学了新歌让他第一个上讲台给同学们演唱并且给他简单的鼓励的话语:“你学的真快!我很喜欢你!真高兴你有如此表现!”等等。一些看似平淡的话语,但是用在这类同学的身上也许就给予了他们很大的鼓励,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不是老师轻视了他们而是自己没有把握机会,没有去很好的展现自己。并且班里的同学也会一视同仁地对待这些同学了。  三、通过赏析优秀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美可以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追求音乐美的欲望可以形成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意志。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艺术境界的想象,既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通过音乐欣赏来发展和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来发展和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和感受能力。学生在欣赏或演唱美的音乐作品时,头脑中会创造性地把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景象再现出来。所以,上课时应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按照各自的理解角度去分析,去描述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去联想其意境,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如欣赏古琴曲《流水》,学生可根据旋律的走向,说出自己所感悟到的流水的各种情境。有的学生描述的是:像一股清澈的山泉,从山崖上流淌下来,敲击着山石,发出了“叮咚,叮咚”的清脆响声,仿佛看到阳光下水流的晶莹剔透;有的学生描述的是:仿佛听到了大海的波涛,看到了小溪的潺潺水流,十六分音符的流动旋律,似山泉汇成江河,一泻千里,似山势激越,从容不迫地汇入大海。学生精彩纷呈的描述,表现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四、通过感受把学生领向参与的天地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必须抓住音乐的这一特征,充分发挥其功效。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无形中给学生传递了情感信息。比如在教学京剧的欣赏课时,我用抑扬顿挫的语气讲解了京剧是我国的民族艺术,是我国的国粹等有关京剧的知识,再播放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打渔杀家》的选段,导入新课后,接着讲解《智取威虎山》的锣鼓音及武场乐队中的打击乐器,并亲自为学生演奏各种锣鼓点,创设了锣鼓音的喧闹气氛,带给学生一个新鲜感,这样把他们带入了京剧音乐的境界,紧接着进行《智取威虎山》的学读,教师用杨子荣表演动作来说明每个锣鼓音的作用,让他们知道京剧锣鼓音主要是配合身段动作,烘托气氛等。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京剧音乐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热爱京剧艺术、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高尚情操。同时,提高了学生对不同形式的音乐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总之,初中音乐教育的成功与否,主要看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如何。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往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和感受音乐的活动中,去探索,去创新,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促进他们的想象力的发展,努力使兴趣成为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真正动力,使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更加显着,教学质量取得质的飞跃。

初中音乐教育教学论文题目

关于毕业论文选题,一般学校是会分配题目到院里,再由院里分给各个导师,导师再分给学生:也有直接院里的题目分给导师再到学生。这样的弊端会有些耽误时间,特别出现有些不负责任的导师就会很烦恼。当然自主选题也是可以的。有想法的学生有可能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想好题目,早早进行筹备中了。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要由导师分配题目。下面是一些音乐类的毕业论文题目,一起来看看。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表达 试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释析巴罗克(古典/浪漫)时期声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试论声乐教育的评价体系 怎样运用歌声传达情感 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演唱通俗歌曲 歌唱艺术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 论学校声乐人才培养方案如何适应社会要求 中国古代声乐没血发展初探 童声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声乐教学中应注意名族问题 歌唱心理调控在人声训练中的作用 民族声乐歌唱方法探析 美誉与音乐教育 试论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 音乐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合唱活动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高师音乐教育论 从普通高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音乐素质的培养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合唱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论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论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析理查斯特劳斯交响诗《唐吉坷德》中的引子的主题内涵 论赵元任声乐作品的民族性鱼延长表达以上就是关于音乐类毕业论文选题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本平台!

如果同学想让自己的论文题目变得更加新颖,可以试着将两个主题结合在一起。例如:1、人的身心不断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声音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论文与生物学或心理学有关,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探索音乐:  音乐有助于治疗各种身体、精神和心理障碍。  音乐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如记忆、注意力和集中力。  性格特征与音乐偏好之间的关系。 2、从人类文明的早期开始,音乐文化就是其发展不可替代的一个方面。如果你对音乐史或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感兴趣,可以研究:  音乐时代及其对公众观点的影响。  音乐潮流对公众行为的影响。3、技术对音乐创作、发展和传播的贡献。如果技术是你感兴趣的领域,可以选择下列主题: 数字录音技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歌手。  视频剪辑:视觉图像与声音。

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思考  【摘 要】本文是笔者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并参考部分音乐教学论文和专着而提炼的教学经验和构想。以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主题,以如何提高教师教的效率和学生学的效率两个方面为目标,较浅显的做了五个方面的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美育 激发兴趣 创新 效率  着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然而,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却遇到过不少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我的一个不能释怀的疑问,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或者是无聊的事,所以说,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那么究竟怎样提高与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经过久久的思索与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用创新和师爱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更加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在这门课上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都会受到制约。比方说很简单的自我介绍,新学期开学我接了一个刚入校的初一年级,走进教室看到的是一张张陌生的笑脸。“作自我介绍吧!”同学们一脸的没趣“哎,又是自我介绍。”我把我备课时设计的自我介绍形式介绍给大家,教室里顿时沸腾了,交头接耳、互相讨论,刚才失望的神情变得神采飞扬。自我介绍的活动是这样开展的:  主题:听着我的歌,让你了解我。  示范:我用《新年好》的旋律重换了歌词,加上相应的舞蹈动作,把我介绍给大家(其中包括我的姓名、爱好、以及对同学们的期望)。  构思: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介绍方案。  展现:按设计好的方案上台表演。  开始展现自我了,同学们载歌载舞,踊跃的想把自己推出介绍给大家。有一组同学是这样设计的:他采用了《字母歌》的旋律,由组长先自我介绍,组长再在组员的哼唱中舞着去一个一个的找成员,被找的学生站出来做自我介绍,都表演完了,全体成员齐唱一遍《字母歌》这支儿歌,他们整个过程都没有离开过此旋律。这个颇具创意的设计让大家赏心悦目,得到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教室里欢声迭起,掌声如雷,同学门的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就这样,时间在同学们的欢歌笑语中悄悄溜走,一堂具有创作意义的自我介绍课结束了。  通过这次别出心裁的自我介绍活动,不但老师、同学互相之间了解了,而且增进了师生感情。  二、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缺乏自信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予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如,在音乐课上,我非常重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多叫他回答几次问题,学了新歌让他第一个上讲台给同学们演唱并且给他简单的鼓励的话语:“你学的真快!我很喜欢你!真高兴你有如此表现!”等等。一些看似平淡的话语,但是用在这类同学的身上也许就给予了他们很大的鼓励,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不是老师轻视了他们而是自己没有把握机会,没有去很好的展现自己。并且班里的同学也会一视同仁地对待这些同学了。  三、通过赏析优秀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美可以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追求音乐美的欲望可以形成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意志。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艺术境界的想象,既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通过音乐欣赏来发展和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来发展和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和感受能力。学生在欣赏或演唱美的音乐作品时,头脑中会创造性地把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景象再现出来。所以,上课时应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按照各自的理解角度去分析,去描述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去联想其意境,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如欣赏古琴曲《流水》,学生可根据旋律的走向,说出自己所感悟到的流水的各种情境。有的学生描述的是:像一股清澈的山泉,从山崖上流淌下来,敲击着山石,发出了“叮咚,叮咚”的清脆响声,仿佛看到阳光下水流的晶莹剔透;有的学生描述的是:仿佛听到了大海的波涛,看到了小溪的潺潺水流,十六分音符的流动旋律,似山泉汇成江河,一泻千里,似山势激越,从容不迫地汇入大海。学生精彩纷呈的描述,表现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四、通过感受把学生领向参与的天地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必须抓住音乐的这一特征,充分发挥其功效。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无形中给学生传递了情感信息。比如在教学京剧的欣赏课时,我用抑扬顿挫的语气讲解了京剧是我国的民族艺术,是我国的国粹等有关京剧的知识,再播放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打渔杀家》的选段,导入新课后,接着讲解《智取威虎山》的锣鼓音及武场乐队中的打击乐器,并亲自为学生演奏各种锣鼓点,创设了锣鼓音的喧闹气氛,带给学生一个新鲜感,这样把他们带入了京剧音乐的境界,紧接着进行《智取威虎山》的学读,教师用杨子荣表演动作来说明每个锣鼓音的作用,让他们知道京剧锣鼓音主要是配合身段动作,烘托气氛等。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京剧音乐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热爱京剧艺术、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高尚情操。同时,提高了学生对不同形式的音乐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总之,初中音乐教育的成功与否,主要看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如何。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往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和感受音乐的活动中,去探索,去创新,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促进他们的想象力的发展,努力使兴趣成为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真正动力,使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更加显着,教学质量取得质的飞跃。

《试谈国剧京剧的艺术魅力》《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浅谈情绪在歌唱中的作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