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格式

电力系统可以写现场管理、施工管理或者具体的电力技术。当时也是不会,还是学长给的文方网,写的《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和备用优化研究》,非常专业

有,什么题目。?给我留言

电力系统自动化文献格式

是EI《电力系统自动化》(半月刊)为国际著名科学文献检索数据库——美国《工程索引》(EI)的核心期刊,被国内外11种著名文献数据库和文摘期刊收录。蝉联每届中国期刊界的最高奖—— “国家期刊奖” ,并多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的最高层面——双高(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2002年,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专项资助。2008年、2011年获首届、第二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殊荣。2009年获“新中国60年最有影响力的期刊”证书。2012年被评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2013年荣获“第三届中国政府出版奖”期刊奖,被评选为“百强报刊”,荣获“首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期刊”。专业范围:智能电网,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与控制,电力市场,电网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电力系统远动、通信、继电保护、信息管理,厂站自动化,绿色电力自动化,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理论、IT技术以及智能化仪器仪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主要栏目:专家论坛,特约专稿,综述,学术研究,研制与开发,工程应用,新技术新产品,讨论园地,信息动态等,以及针对行业技术发展和热点课题组织的各种专题研讨、专栏、专刊等。 《电力系统自动化》以“立足行业,鼓励创新,面向应用,促进电力工业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 主要面向电力行业从事科研、设计、运行、试验、制造、管理与营销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电力产品用户等, 既具有学术性和前瞻性,又注重实用性和导向性,同时也重视和鼓励来自科研、生产第一线的经验、改进和革新的技术交流。

在杂志网页上点击“过刊检索”,按年卷期找到论文,点击标题,下拉看附录like this :-/aeps/ch/reader/view_aspx?file_no=201209111&flag=1

[1]ROVITHAKIS G A Stable adaptive neuro-control design via Lyapunov function derivative estimation [ J ] Automatica, 2001 37 (8):1213- [2]王源,胡寿松,吴庆宪一类非线性系统的自组织模糊CMAC神经网络重构跟踪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3,20(1):70-(WANG Yuan, HU Shousong, WU Q Adaptive reconfigurable tracking control of a class of nonlinear systems based on self-organizing fuzzy CMAC neural networks [ J ]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 2003,20(1 ) :70 - )[3]LEWIS F L, YESILDIREK A, LIU K Multilayer neural net robot controller:structure and stability proofs [ J] 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 1996,7(2) :388 - [4]金波,俞亚新一种自适应CMAC神经元网络控制器及其在水轮调速器中的应用[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2,19(6):905-( JIN Bo, YU Y Adaptive CMAC controller for hydraulic turbine speed governor [ J ]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 2002, 19 (6):905 - )[5]CHEN F C, KHALIL H K Adaptive control of nonlinear systems using neural networks [J] Int J Control, 1992,55(6): 1299 - [6]牛玉刚,邹云,杨成梧基于神经网络的一类非线性系统自适应跟踪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1,18(3):461-( NIU Yugang, ZOU Yun, YANG C Neural network-based adaptive tracking control for a class of nonlinear systems [ J]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 2001,18 ( 3 ): 461 - )[7]李翔,陈增强,袁著祉非最小相位非线性系统的简单递归神经网络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1,18(3):456-(LI Xiang,CHEN Zengqiang, YUAN Z Simple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control for non-minimum phase nonlinear system [ J ] Control Theory &Application ,2001,18(3) :456 - )[8]CHEN S, BILLINGS S A, GRANT P M Recursive hybrid algorithm for nonlinear system identification using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tworks [J] Int J Control, 1992,55(5): 1050 - [9]BROWN M, HARRIS C J Neurofuzzy Adaptive Modeling and Control [M]Hertfordshire: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UK) Limited,[10]LIN C T, LEE G C S Neural Fuzzy Systems-A Neuro-fuzzy Synergism to Intelligent Systems [M]New York: Prentice Hall I ,A Simon & Schuster Company, [11]GE S S, LEE T H, HARRIS C J Adaptive Neural Network Control of Robotic Manipulators [ M]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12]孙富春,孙增圻,张钹机械手神经网络稳定自适应控制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SUN Fuchun, SUN Zengqi, ZHANG B Theory and Approaches for Stable Adaptive Control of Robotic Manipulators Using Neural Networks [M]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13]WIDROW B The original adaptive neural net broom-balancer[ C ]//Proc of IEEE Int Symposium on Circuits and S Piscataway,NJ:IEEE Press, 1987:351 - [14]ALBUS J SNew approach to manipulator control:the cerebellar model articulation controller (CMAC) [ J] J of Dynamics Systems,Measurement and Control, 1975,97 ( 3 ): 220 - [15]HOPFIELD J J, TANK D W Computing with neural circuits: A model [ J] Science, 1986,233:625 - [16]RUMELHART D E, MCCLELLAND J L 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 : Explorations in the Microstructure of Cognition [ 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7]WANG Jeen-Shing, LEE G C S Self-adaptive recurrent neuro-fuzzy control of an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 J ] IEEE Trans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2003,19 ( 2 ): 283 - [18]DIAO Yixin, PASSINO K M Adaptive neural/fuzzy control for interpolated nonlinear systems [ J ] IEEE Trans on Fuzzy Systems,2002,10(5) :582 - [19]达飞鹏,宋文忠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滑模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0:17(1):128-(DA Feipeng,SONG W Sliding mode control based on the fuzzy neural networks [ J ]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 2000,17(1):128- )[20]DENG Hui, SUN Fuchun, SUN Z Observer-based adaptive controller design of flexible manipulators using time-delay neurofuzzy networks [J] J of Intelligent and Robotic Systems,2002,34(34) :453 - [21]LIU Huaping, SUN Fuchun, HE Kezhong, et Controller design and stability analysis for fuzzy singularly perturbed systems [ J]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03,29(4) :494 - [22]胡寿松,周川,胡维礼基神经网络的模型跟随鲁棒自适应控制[J]自动化学报,2000,26(5):623-(HU Shousong, ZHOU Chuan, HU W Model-following robust adaptive control based on neural networks [ J ]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00,26(5) :623 - )[23]PARTRICIA Melin, OSCAR C Intelligent adaptive control of non-linear dynamical systems with a hybrid neuro-fuzzy-genetic approach [C]//Proc of IEEE Int Conf on Systems, Man, and C Piscataway,NJ: IEEE Press, 2001:1508 - [24]LEE Ching-hung,LIN Yu-hing,LAI Wei- Systems identification using type-2 fuzzy neural network (type-2 FNN) systems [C]//Proc of 2003 IEEE Int Symposium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in Robotics and A Piscataway, NJ: IEEE Press, 2003:1264 -[25]PARTRICIA M, OSCAR C A new method for adaptive model-based control of nonlinear plants using type-2 fuzzy logic and neural networks [C]//Proc of IEEE Int Conf on Fuzzy S Piscataway,NJ: IEEE Press, 2003: 420 - [26]MENDELAND J M, BOB John R I Type-2 fuzzy sets made simple [J] IEEE Trans on Fuzzy Systems,2002,10(2): 117 - [27]Ezhov A A, Khromov A G, Berman G P Analog quantum neuron for functions approximation [ C ]//Proc of Int Joint Conf on Neural N Piscataway,NJ: IEEE Press, 2001,2:1577 - [28]SANNER R M, SLOTINE J J E Stable adaptive control and recursive identification using radial Gaussian networks [ C ]//Proc of IEEE Conf on Decision and C Piscataway, NJ: IEEE Press,1991:2116-[29]POLYCARPOU M M, IOANNOU P S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nonlinear systems using neural network models: design and stability analysis EE-Report 91 - 09 - 01 [ R ]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Southem California, [30]SANCHEZ E N, BERNAL M A Adaptive recurrent neural control for nonlinear system tracking [ J ] 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and Cybernetics, Part B: Cybernetics, 2000,30( 6 ): 886 - [31]SUN Fuchun, LI HanXiong, LI L Robot discrete adaptive control based on dynamic inversion using dynamical neural networks [ J ]Automatica, 2002,38 ( 11 ): 1977 - [32]SANNER R M, SLOTINE J J E Structurally dynamic wavelet networks for the adaptive control of uncertain robotic systems [ C ]//Proc of the 34 th IEEE Conf on Decision and C Piscataway,NJ: IEEE Press, 1995: 2460 - [33]POLYCARPOU M M Stable adaptive neural control scheme for nonlinear systems [ J] IEEE Trans on Automatic Control, 1996,41(3) :447 - [34]SUN Fuchun, SUN Zengqi, WOO P Neural network-based adaptive controller design of robot manipulators with an observer [ J] 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 ,2001,12( 1 ) :54 - [35]NARENDRA K S, PARTHASARATHY K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dynamical systems using neural networks [ J ] 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 1990,1(1) :4 - [36]ROVITHAKIS G A Tracking control of multi - input affine nonlinear dynamical systems with unknown nonlinearities using dynamical neural networks [ J] 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Part B: Cybernetics, 1999,29(2): 179 - [37]GE S S, LI G Y, LEE T H Adaptive NN control for a class of strictfeedback discrete-time nonlinear systems [ J ] Automatica, 2003,39(5) :807 - [38]JAGANNATHAN S, LEWIS F L Multilayer discrete-time neural-net controller with guaranteed performance [ J ] 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 1996,7 ( 1 ): 107 - [39]SUN Fuchun, SUN Zengqi, WOO Pengyan, Stable neural networkbased adaptive control for sampled-data nonlinear systems [ J] 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 1998,9(5) :956 - [40]CHENG C M, REES N W Stability analysis of fuzzy multivariable systems: vector Lyapunov function approach [ J] IEE Proceeding of Control Theory, 1997,144(5) :403 - [41]SUN Fuchun, SUN Zengqi, FENG G An adaptive fuzzy controller based on sliding mode for robot manipulators [ J ] 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B: Cybernetics,1999,29(5) :661 - [42]TANAKA K, WANG H O Fuzzy Control Systems Design and Analysis-A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Approach [M]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 ,[43]TANIGUCHI T, TANAKA K, WANG H O Fuzzy descriptor systems and nonlinear model following control [ J ] IEEE Trans on Fuzzy Systems, 2000,8 (4): 442 - [44]WU S J, LIN C T Optimal fuzzy controller design: local concept [J] IEEE Trans on Fuzzy Systems,2000,8(2): 171 - [45]WU S J, LIN C T Discrete-time optimal fuzzy controller design:global concept approach [ J] IEEE Trans on Fuzzy Systems, 2002,10(1) :21 - [46]CAO S G, REES N W, FENG G H∞ control of uncertain fuzzy continuous - time systems [ J ] Fuzzy Sets and Systems, 2000,115 (2):171 -

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格式

是EI《电力系统自动化》(半月刊)为国际著名科学文献检索数据库——美国《工程索引》(EI)的核心期刊,被国内外11种著名文献数据库和文摘期刊收录。蝉联每届中国期刊界的最高奖—— “国家期刊奖” ,并多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的最高层面——双高(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2002年,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专项资助。2008年、2011年获首届、第二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殊荣。2009年获“新中国60年最有影响力的期刊”证书。2012年被评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2013年荣获“第三届中国政府出版奖”期刊奖,被评选为“百强报刊”,荣获“首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期刊”。专业范围:智能电网,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与控制,电力市场,电网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电力系统远动、通信、继电保护、信息管理,厂站自动化,绿色电力自动化,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理论、IT技术以及智能化仪器仪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主要栏目:专家论坛,特约专稿,综述,学术研究,研制与开发,工程应用,新技术新产品,讨论园地,信息动态等,以及针对行业技术发展和热点课题组织的各种专题研讨、专栏、专刊等。 《电力系统自动化》以“立足行业,鼓励创新,面向应用,促进电力工业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 主要面向电力行业从事科研、设计、运行、试验、制造、管理与营销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电力产品用户等, 既具有学术性和前瞻性,又注重实用性和导向性,同时也重视和鼓励来自科研、生产第一线的经验、改进和革新的技术交流。

已发行至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国外发行至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数十个国家,拥有大量国内外读者。《电力系统自动化》是国际著名科学文献检索数据库——美国《工程索引》(EI)的核心期刊,被国内外11种著名文献数据库和文摘期刊收录。1999年、2003年和2004年蝉联三届中国期刊界最高奖——首届、第二届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2001进入“中国期刊方阵”最高层面——双高(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2002年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资助的30种重点学术期刊之一。2002年以来,多次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8年荣获首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称号。

电力系统自动化投稿格式

直接终审就是被退稿了,过些时间就会显示已退稿返回修改意见,或者暂退稿,让大修后再重新投稿

必然用word。附加一句,这个杂志很不错。

恰恰相反,我认为原来是“评审中”,现在变成了“终审”,说明你的论文进入了下一个流程,也就是“从评审到终审”,证明有戏。既然进入了“终审”,我建议你再等等,稍安勿躁,祝好!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3000字体格式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业设计(东北电力大学毕业论文) 2009 年 03 月 19 日 星期四 16:22 论文主要内容包括 摘要 英文翻译 原始资料 计算书 说明书 参考文献 图纸 简单区域电力网络系统的一次或二次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第一章 设计依据 第二章 原始资料 第三章 接入系统设计 第四章 地方供电系统设计 第五章 主变选择(包括抽头选择或调整方式设计) 第六章 主接线设计(包括所用电设计) 第七章 短路电流计算 第八章 设备选择 第九章 继电保护配置 [正文]: 第一章设计依据 根据××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任务书 第二章原始资料 为了满足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经上级批准,决定新建 110KV 盐北变电所。 一. 设计资料 (一) 新建的盐北变电所各电压级负荷数据,回路,同时率等见表 3。 盐北变电所每年负荷增长率 5%,需考虑五年发展规划 变电所总负荷 s110=K 1(s35+s10) (1+5%) (二) 新建的盐北变电所,受电方案有两种: (1)从 110K 盐城东郊变受电距离 30KM(本课题做)(2)从 110KV 灌南变受电距离 35KM(本课题不 ; 做) ,电力系统接线图见图 1 (三) 电力系统,各厂、所、输电线等主设备技术参数见表 1、2、3、4、5。 (四) 其它原始资料: 所址:地形地势平坦、土址电阻率为 5×10 欧?厘米,所址高于百年一遇最高洪水位。所 址所在地气候,平均气温 15℃,最高气温 35℃,最低气温-15℃。 交通:紧靠国家二级公路,进所公路 4 公里。 水源:变电所附近有河流供方方便,水量充足。 二.设计内容 (一) 接入系统设计: 确定接入系统输电线路回路数及导线截面。 (二) 地区供电系统设计: 根据地区负荷性质及供电距离,确定供电线路数及导线截面。 (三)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及容量、型号、规格。 (四) 通过电压计算、选择主变分接头或调压方式。 (五) 根据所确定的主变方案和进出线回路数,通过技术分析、论证,确定待建变电所的 主接线。 (六) 确定待建变电所的所用电方案(所用变压器台数、型号、容量和自用电接线型式, 所用电负荷按 1%变电所容量计) 。 (七) 电气设备选择 1. 为选择电器设备和继电器保护整定需要,计算三相短路电流。 2. 选择变电所电气一次设备(断路器、隔离开关、PT、CT、母线、避雷器及中性点接地 设备) 。 (八) 继电保护 根据继电保护要求,确定变电所各元件继电保护配置。 [摘要]: 本设计说明书是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结合“电气设备”“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 、 、 力系统稳态分析”“继电保护”“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等有关书籍而制定的,是我 、 、 三年大学学习的总结。 三年中,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对我的学习生涯和社会实践生活有很大 的促进使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不仅思想上有了大的收获,知识上也有质的突破。 同时也注重于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与实际工作中 ,增强了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次设计的新建 110KV 变电所本着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充足的电能,最大限度地满足 用户的用电需要,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的原 则进行设计。是针对接入系统设计:确定接入系统输电线路回路数及导线截面。地区供电系 统设计: 根据地区负荷性质及供电距离, 确定供电线路数及导线截面。 通过技术、 经济比较, 确定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及容量、 型号、 规格。 通过电压计算、 选择主变分接头或调压方式。 根据所确定的主变方案和进出线回路数,通过技术分析、论证,确定待建变电所的主接线。 确定待建变电所的所用电方案(所用变压器台数、型号、容量和自用电接线型式,所用电负 荷按 1%变电所容量计) 。电气设备选择:为选择电器设备和继电器保护整定需要,计算三 相短路电流。选择变电所电气一次设备(断路器、隔离开关、PT、CT、母线、避雷器及中 性点接地设备) 。继电保护根据继电保护要求,确定变电所各元件继电保护配置。 Prolegomenon This design explains is basis of graduate design assignment book, combine bear on book that 《electric equipment》 、 《electric system steady condition analyzing》 、 《relay safeguard》 、 《electric engineering specialty enchiridion of graduate design》,this is my summarize of three years in university In three years, depend on teachers go to supervise, acquire many knowledge, promote me that learning 、 work and live, ceaseless challenge me and enrich me, not only my inwardly harvest and that go up Likewise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This time design of 110KV substation tenet that in order to afford ample electricity of country every department, ensure power supply, ensure power supply finer quality, and promote electric system This time design of running system design (fix on transmit electricity circuitry loops of running system and section of circuitry); fix on number that mains transformer of substation, and capability 、type、specification; compute voltage、choose tap place, compare economy and technology; fix on power supply blue print of substation; compute electrical current of three route short circuit ; choose electric equipment (breaker、seclusion switch、PT、CT、 generatrix、arrester、grounding equipment )and relay safeguard , fix on relay safeguard configure of [参考文献]: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参考资料》 水力电力出版社 《电力系统设计设备参考资料》 河海大学出版社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水力电力出版社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 水力电力出版社 《电力工程设计手册》 水力电力西北电力设计院 《发电厂电气部分》 水力电力出版社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水力电力出版社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及毕业参考资料》 中国电力出版社

①标题(Title)②署名(Authors)(包括单位及合作者)③摘要(Abstract)(包括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等)④引言(Introduction)⑤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⑥结果(Results)(包括图表及其注解等)⑦讨论(Discussion)(包括结论)⑧致谢(Acknowledgements)⑨参考文献(References)摘 要为方便读者概略了解论文内容,在论文的正文之前,用醒目字体刊印约200~250字左右的摘要,简述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等摘要力求精练,应反映全文的主要内容在摘要之下,根据内容选写3~8个关键词(Keywords),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编制或纳入电子计算机检索,尽可能用标准的 “主题词表”中的术语引 言亦称前言、导言或序言,是文章开头的一段短文,简要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指出研究方法和途径,亦包括这一研究的历史、现状、前人的方法、结果及见解,对自己的启发等引言对读者起到一定的定向作用,写引言切忌离题或公式化。在正文内首次出现不常用的英语术语缩写词时,应写明全称,并要有中文注释材料与方法材料部分应说明具体的实验观察对象,所用仪器和试剂的产地、型号及规格等,实验动物的来源、名称、种系、性别、体重及健康状况等在方法部分要着重介绍研究的对象与数据如何获得,使读者了解样本的代表性、组间可比性、指标与观测方法的精确性。详细写明实验步骤的细节,以便他人重复验证。生物学实验必须设立对照组结 果结果部分是论文的实质和精华,描述必须如实、具体和准确。把经过审核以后用统计学处理过的实验检测数据资料按照逻辑顺序在正文及图表中表达科学研究论文的结果多用3种形式,即表格、图及文字说明。表格应做到有表序和表题。图下应有图号图注,图中重要部位应有标志,应用原始的实验记录图或照片,不宜用复印件或影印件文字、数据和符号是表达科研成果和结论的重要手段。文字应简明、清楚和明确,多用数学式表达成果,正确运用各种符号,对不符合主观设想的数据和结论,应作客观的分析,不宜作过多的文字说明讨 论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理论上对实验和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解释、推论或预测等,或者应用自己和定论的实验根据进行讨论,阐述实验结果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讨论中要避免与实验结果无关的主观推断或不成熟的结论谢 词一部论著的写成,必然要得到多方面的帮助。对于在工作中给予帮助的人员(如参加过部分工作,承担过某些任务、提出过有益的建议或给予过某些指导的同志与集体等)。应在文章的开始或结尾部分书面致谢。致谢的言辞应该恳切,实事求是,而不是单纯的客套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的作用:①论证作者的论点,启发作者的思维;②同作者的实验结果相比较;③反映严肃的科学研究工作态度,亦为读者深入研究提供有关文献的线索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篇数不宜过多,论著类论文要求在10篇左右,综述类文章以20篇左右为宜所引文献均应是作者亲自查阅过的,并注意多引用权威性、专业性杂志近年发表的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列出时要按文献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编数码,依次列出完整的参考文献(书籍)写法应列出文献的作者(译文注明译者)、书名、页数、出版者、出版时间、版次等完整的参考文献(论文)写法应列出文献的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称、年/卷/期、起讫页数等、毕业论文格式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毕业论文中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论文附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 3、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 4、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5、论文格式的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 6、格式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 7、论文打印纸张规格:A4 210×297毫米。 8、在文件选项下的页面设置选项中,“字符数/行数”选使用默认字符数;页边距设为 上:3厘米;下:5厘米;左:8厘米;右:8厘米;装订线:8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页眉:8厘米;页脚8厘米。 9、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厘米,“间距”选0磅,“行距”选5倍,“特殊格式”选(无),“调整右缩进”选项为空,“根据页面设置确定行高格线”选项为空。 10、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xx大学xx学院xx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大多数的刊物,对论文的格式要求都差不多的,1,文稿应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  2,问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问题不多于20个汉字。  3,电子稿件必须采用Word格式随邮件的附件发送,题目下须注明作者姓名,单位,所在省市、邮编以及联系电话。并须注明:摘要,关键词。  4,文中如有参考文献,应依照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右上角标出,并在文中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标注出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名、引用文题名、出版单位以及出版日期。  5,来稿确保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文责自负。  6,论文发表后,一个作者赠1册杂志,2个或2个以上赠2本杂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