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文史哲杂志社社长

发布时间:

文史哲杂志社社长

老交易员赵华岗分享:如何成为一名专业的外汇交易员。

有的社长是兼杂志的法人代表、总体走向的制定者、总编辑等职务于一身,例如原来时尚的吴泓。也有的社长只是挂名,由于杂志刊号转租,只作为原刊号方的代表存在——说白了就是寄生的。编辑是负责杂志具体内容的啦。

文史哲杂志社

1951年5月1日《文史哲》创刊,初为双月刊。7月1日,童书业在第2期发表《中国封建制的开端及其特征》,提出了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西周的观点,在学术界拉开了旷日持久、影响深远的中国古史分期讨论的大幕。9月1日,赵俪生在第3期发表《武训当时鲁西北人民的大起义》。这是《文史哲》发表的第一篇农民战争史研究的论文。随后又发表大量农战史研究论文,使《文史哲》成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民战争史讨论中一个令人瞩目的中心。11月1日,李希凡在第4期发表《典型人物的创造》,这是《文史哲》最早发表的一篇在校学生的论文,也是李希凡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文史哲》善于“扶植小人物”的传统由此发端。 1952年3月1日,日知在第2期发表《与童书业先生论亚细亚生产方法问题》,提出有关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古代东方奴隶社会说”,引发学术界热烈讨论。7月1日,为配合思想改造运动,第4期发表了一组“思想改造”文章,标志着这一时期学术思想开始巨大的转型。11月1日,萧涤非在第6期发表《学习人民语言的诗人——杜甫》。这是《文史哲》发表的第一篇杜甫研究论文,其后,杜甫研究一直是《文史哲》关注的重点之一,成为刊发杜甫研究成果的一个主要园地。 从1953年第2期开始,《文史哲》改由山大学报委员会领导编辑出版,成为“山东大学学报之一”,不再是“同人刊物”。“文史哲杂志社”宣告“于二月一日结束”,编委会也进行了改组。1月1日,第1期发表杨向奎的《中国历史分期问题》和吴大琨的《论前资本主义地租的三种基本形态》,分别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殊经济形态说”和“过渡形态说”。 1954年杂志由双月刊改为月刊。1月1日,陆侃如在第1期发表《什么是中国文学史的主流》,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五四运动以来的文学的主流。4月1日,李希凡在第4期发表《略谈“水浒”评价问题——读张政烺先生的〈宋江考〉》,以初出茅庐的勇气对著名历史学家张政烺的《宋江考》一文进行了批评。5月1日,罗尔纲在第5期发表《与叶菲莫夫教授谈太平天国问题》,提出了国内史学界未曾有人提过的太平天国年代问题。7月1日,第7期开始连载陆侃如、冯沅君撰写的《中国文学史稿》,迄1955年第12期止,长达18期,被称为“学术期刊史上也是一个创举”。9月1日,李希凡、蓝翎在第9期发表《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在全国引发了一场《红楼梦》研究的大讨论、大争鸣。 1955年4月1日,《文史哲》第4期开始连载萧涤非长篇论文《杜甫研究》,“山大杜诗研究的地位一举奠定”。 1959年1月杂志停刊。1961年8月停刊两年的《文史哲》杂志复刊,由月刊改为双月刊,编辑部工作由刘健飞负责,刘健飞调回山大历史系后,由孙衷文接任,直至1966年停刊。1966年6月1日,《文史哲》第3期出版后再次停刊。1973年4月24日,毛泽东发出《关于恢复一些刊物的指示》:“有些刊物为什么不恢复,像《哲学研究》、《历史研究》,还有些学报?不要只是内部,可以公开。无非是两种:一是正确,一是错误。刊物一办,就有斗争,不可怕。” 随后,山东省革委会责成山东大学筹备《文史哲》复刊,并改为季刊,由刘光裕担任编辑部副主编,主持工作。。据刘光裕《1973年〈文史哲〉复刊的回忆》透露,这次复刊“是中央决定后通知学校的,并不是学校自己决定的”。1973年10月,《文史哲》复刊号发行,征订数高达令人吃惊的72万份,为全国所仅有。但由于纸张供应缺乏,只得限量发行,实际印刷24万份。 1974年春,孔繁由北京大学调入山东大学工作,任《文史哲》主编。1977年11月,陆侃如在《文史哲》第4期发表《与刘大杰论杜甫信》,对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一书用“儒法斗争”来贯穿中国古代文学史、尤其是曲解事实强把杜甫安排为法家的做法进行批驳。本期杂志还刊登了萧涤非《清算“四人帮”破坏毛主席关于批判继承的原则的罪行——评梁效〈杜甫的再评论〉》,对“四人帮”为了适应篡党夺权的需要、硬把所谓“儒法斗争”扩展到文学史领域、唆使他们的御用写作班子搞所谓“文艺史上的儒法斗争”进行批判。在《文史哲》上进行的“杜甫研究”讨论,被学界看作是“文革”后杜学复兴的标志。 1978年10月15日,第5期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胡福明撰写的《理论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以及华飞的《从实践的特点谈真理的标准》,展开“真理标准”讨论。此后,《文史哲》开始大幅度转换办刊方向,由政治斗争的工具复归学术本位,刊登了一批有着广泛影响的学术论文,办刊质量大为提高,逐渐恢复了“文革”前的声誉,对推动“新时期”学术复兴起了重要的作用。 1979年,《文史哲》从由限国内发行改为公开发行。4月25日,《文史哲》第2期发表了一组纪念“五四”的论文,庆祝“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从本期开始,《文史哲》开始出现英文目录,并开设了《文史哲》创刊以来的首个连续性专栏“现代美国文学研究”。 1981年,《文史哲》由双月出刊改为单月出刊,篇幅从每期80页增至104页,并从此固定了篇幅,不再像过去那样随意增减页码容量。1986年6月10日至11日,为纪念《文史哲》创刊35周年,《文史哲》编辑部和山东大学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联合在山东大学举办“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学术讨论会”。1987年1月24日,《文史哲》第1期部分篇目出现内容提要。

文学: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史学:比之历史学更加广泛深刻的史学。哲学: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为研究内容的科学。

台湾的出版社有:台湾商务印书馆、联经出版公司、皇冠出版社、三之三文化出版社、卫城出版、艺术家出版社、时报出版、东立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角川出版社、东贩出版社等。台湾采用西方社会制度,出版结社门槛较低,因此出版社较多。全台湾两千多万人口,其中注册的出版社四千多个,但实际运行的只有八百多个。扩展资料台湾省出版业在日本统治时期业相当落后,1949年,国民党政府撤到台湾时,全省仅有出版社100余家,期刊100余种。其后,出版业发展较快。1987年,全省出版机构约6200家,其中图书出版社2968家,有声出版社650家,余为报刊出版社和非盈利出版机构。1987年全省出版图书12010种(不含教科书和翻印书),期刊3177种、有声出版物1453种。全省70%以上的出版机构集中在台北市,小出版社居多,只有800余家图书出版社2年之内有书出版。年平均出书50种以上的中型图书出版社有22家,年平均出书100种以上的大型图书出版社是:台湾商务印书馆、联经出版公司、皇冠出版社等。全省出版社会科学书籍和刊物分别占全部书刊品种总数的80%和86%,因省内市场狭小及竞争激烈,书刊的售价低、销量小。除教科书和外国畅销书的中译本外,一般图书销量不超过2000册。期刊也因销量小,年停刊率在10%以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台湾出版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台湾省出版业

哲学研究杂志社社长

国信集团赵云龙:每个人的头脑里都藏着一座金矿 ——专访国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云龙他穿着正统老套的欧版西服,在约定的时间前往约定的地点与人会面。他说话慢条斯理,语调深沉,表情严肃而温和,眼睛却动得永远比嘴快,这使得他看上 去酷似一个彻头彻尾的长期从事哲学研究的老派知识分子。但他事实上一直从事着这个时代最为时髦的工作——信息产业。此刻他正忙着把自己的公司拿到英国去上 市,他说9月1日前,一切上市工作已然全部就绪了。这个开始体验全球化生活的中年男子看上去很享受在空中飞来飞去的生活,这使他总是愿意花功夫把自己保养 得很好,面色红润,发型抖擞。他习惯了气定神闲出现在他认为有必要出席的各种场合,宣讲布道,广结善缘。他彬彬有礼地与人握手,客客气气地给初次见面者一 一派发名片——他把自己的名字和很长很长的头衔印在了一张闪耀着金黄色光芒的金属卡片上。他被人称为“儒商”,喜欢与人谈论《孙子兵法》,这是他最喜欢的一本书,据说十几年中读了上千遍,几乎能全文背诵。“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 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与之生,可与之死,而不思危也……”他的社会头衔之一就是中国军事科学院孙子兵法研究会的理事。当然,他更乐意对人宣讲他的企业之道,不惮吐露自己的远大商业理想:“让国信集团的LOGO像 加油站一样遍及中国的每一个县乡,甚至在沙漠中任何一个有水源的地方,都能看到我们的品牌!”这个笃信“每个人的头脑里都藏着一座金矿”的知识分子,经常挂在嘴边的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玛丽亚·特蕾莎的一句名言:“人类之所以贫穷,不是因 为没有物质与财富,而是因为没有知识与信息;人类从大脑里开发出的黄金,比从矿产里挖出的黄金多千百倍。”而拥有11个子公司,业务遍及国内、香港地区并 涉及美国、泰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信集团——正是此人十多年来运用“头脑风暴,智慧掘金”的新经济产物。提起“赵云龙”,可能名不见经传;提起“国 信集团”,也许知之甚少;但提起“中国黄页”,则完全可以套用一句时下的行话:“地球人都知道!”一根电话线,联通全世界。国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云龙正是藉此成就了自己的商业梦……“要想帮助别人,首先强大自己”记者:国信集团正在谋求英、美两国同时上市,企业能做到今天的规模,您对当初的第一桶金有什么想法?赵云龙:我是1968年出生的,在鄂尔多斯的一个小镇上,属于内蒙古和陕西交界的地方。小时候家里的生活很是清贫,所以我比较自立。七八岁的时 候,看见别人下象棋,我也想拥有一副,但没钱买,心里真是渴望极了!怎么办?想来想去,有了个主意:拣废铜去卖钱。记得后来我靠东拼西凑拣来的废铜卖了8毛钱,我马上买了副7毛钱的象棋,哈哈,还剩1毛钱!这就是我做成的第一桩生意。我们那个小镇很偏僻,也很闭塞,大一点的、繁华一点的镇子在30里以外的 地方,我一有机会就去那里买书,回来看完后,再加几分钱卖给邻居们,这应该就是我赚到的第一桶金吧。这种小生意,赚钱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积累了一些最原始 的赚钱经验。我做生意的头脑属于从小使然。记者:这种经验在后来的生活中一直持续?赵云龙:我从少年时代起,就开始了漫长的外地求学生涯。在中国地质大学上学期间,我曾到一家美国公司去做营销,业绩还不错。1991年,大学毕 业后,我应聘到外企工作,加入世界五百强企业NCH公司,第二年就获得该公司华北地区销售产品奖第一名。随后,在大学时期的班主任老师指导下,我又进入中 国社会科学院,从事世界经济调研工作。社科院的环境很独特,帮助我丰富了学识,认识了许多大学者、名教授,自己的工作也做得很有气色,但也就是在这时候, 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一次较为深刻、全面的反省和认识。记者:得出了什么结论?赵云龙:要想帮助别人,首先强大自己。我觉得知识分子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以清贫标榜清高,一个人的人格独立、思想独立、学术独立,很多时候必须建 立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之上,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其一。其二,我又觉得,现代知识分子不能再仅仅抱持“独善其身”的传统理念,自己的所学所 得,除了靠个人的天赋与努力,还离不开社会的培养、国家的支持,所以应该学有所成,而且积极回报社会。我们拿什么来回报社会呢?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强大自 己,实现自立,然后,你才有力量去帮助别人,回馈社会。记者:那么,您的自强之路是如何迈步的呢?赵云龙:其时,正好赶上邓小平同志南巡发表讲话不久,中国的市场经济方兴未艾,人们被风起云涌的时代浪潮感召着,也为个人的理想抱负刺激着,大 环境与小气候都不错。我也不能置身事外,被一种少年时代即有的商业理想强烈地刺激着,彻夜难眠,所以我便决定投身商海,先投资了一个3万元的小文化公司, 慢慢摸索市场规律,小本经营着。记者:公司的经营从何契入?市场定位又是什么?赵云龙: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的电信业飞速发展,我看好这一前景,投资开设了新公司——北京国信名录信息咨询顾问有限公司,专门搜集各地 区、各行业的电话名录,将其整理成数据库,出版成书籍再卖给需要的客户。结合先前我在外企工作的经验,我提出了“电话营销”这一概念。为什么这么说呢?其 实,营销自古就有,从原始社会类人猿交换猎物或谷物,在那一刻地球上就产生了营销。营销是商品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人们对利益的正当追求,促成了产品 的多元化、财富的多元化。而以电话为手段进行产品销售,取代上门推销,则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电话作为沟通信息最为直接的信息工具,日益广泛应 用于社会各行业,自然也就成为商家普及产品推销的工具之一。一根电话线在空中亲密地将五湖四海连在一起,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由于我们的定位准确,能够 为企业提供明确的目标客户群,所以营销成功率大大提升,国信的事业发展也如日中天。其后,我们又注意到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又相继投资了电子商务等一系 列公司。企业发展到今天,国信集团旗下已拥有11个子公司,形成了以中国企业名录数据库系统、全国黄页电话号码本、中国电子图书馆、电子商务、软件研发、 图书出版销售、教育培训、房地产开发、网络等为一体的信息产业集团,业务遍及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并涉及美国、泰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才是企业的最好生产力,但忠为第一,才为第二”记者:创业艰难百战多,您的得失之道是什么?您认为企业最应恪守的原则又是什么?赵云龙:哪有创业不辛苦!创业初期,从资金、人员到办公环境等等,几乎所有问题我都面临过,一度倍感艰辛。然而这却不是最难忘的。最让我难忘的恰是在国信集团飞速发展的阶段,我们栽了一个大跟头。国信集团创立初期,因为我们的方向选得好,发展之快超乎我创业初期的想法。发展迅速,我们却没有及时调整方向,而是随着公司的飞速发展而快速膨 胀业务,整体呈现急速扩张之势。于是,公司的项目越来越多,合作伙伴也越来越多,流程随着也简化了很多。1996年,已经忙于应付各项业务的我们因为对一 些客户的资质条件审查不严,导致资金无法正常回笼,合作方对我们失去信誉,公司几乎陷入困境。如果舍掉几家分公司的话,也许还有生存的希望;但是,面对这 些都是自己亲手做起来的公司,砍掉哪个都很心痛啊!几经思忖,痛下决心,我到底还是舍掉了几家分公司,回收一部分资金又迅速投资到主营业务上。几个月后, 国信集团终于度过难关,走出了沼泽地。从那时开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企业的发展要稳步,太急于求成必然适得其反。而这次危机过后,我总是跟集团中层领导们强调:人才是企业的最好生产力,但企业人才“忠为第一,才为第二”。因为我们遭遇过诚信危机,以后在我 们的业务中面对客户,我们要加倍诚信,决不允许有任何欺诈行为。这已成为集团公司一条铁的纪律。公司发展到现在,几乎与每一位客户的合作都是圆满而愉快 的!记者:如果您招聘员工,您欣赏怎样的青年?赵云龙:还是那句话:人才是企业的最好生产力,但企业人才“忠为第一,才为第二”。国信集团会定期引进各类人才,还特别注重根据每个人的能力不 断进行人才优化组合,发挥每个人的最大潜能。我的一个原则是,不管你原来能力如何优秀,你只要来了国信集团,就必须先下基层锻炼,而这种锻炼全方位地给你 创造了很大的空间。每一个经过基层锻炼的人,从处理问题的能力上,都不同程度地获得了提高,独当一面,处理一些繁杂的问题也会变得如鱼得水。我还有一个观 点,企业一定要做到奖惩分明,说到做到。国信集团有一套很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功则奖,无功则罚,这样的管理制度为企业塑造了良好的竞争机制,使每一个 员工都具备了饱满的主人翁姿态,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提升了国信集团的企业凝聚力。总之,只要有利于企业发展,国信集团不拘一格,决不论资 排辈,每个人都有发展机会。记者:那么,您最喜欢的《孙子兵法》是否在您的商业生涯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赵云龙:现代信息产业的经营与管理,与古代哲学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典哲学思想能否对现代人的生活构成指导?中华民族古典军事思想如何传 承?现代人如何养成大智慧?如何用战略思想在商战中取胜?……这些一直是我在经营企业的同时全力参悟的问题。我认为《孙子兵法》这本书有极高的人生指导思 想和市场经济领域的实用主义思想,以及处世哲学的指导思想,我从中最获益的五个字是:智、信、仁、勇、严。我认为这五个字同样适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这五个 字是带兵的要领,而做企业也犹如带兵打仗,智慧、信任、对士兵的关爱、勇敢、严格律己律人,都是必须的条件。事实上,任何一场战役的胜利,一定不是因为将 军有多少雄才大略,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战争是人类竞争的最高层次,如果能体会战争中的斗智斗勇,必然是攻无不克的。不过,兵法只是一种增强你个人修养、智慧的哲学,而决不是你解决商场问题的具体策略。所以,在遇到商场问题时,我从不拿兵法中的道理去套例子。“对社会尽自己的责任,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哪怕每天只前进一步”记者:作为国信集团的灵魂人物,企业做大做强之后,也意味着您肩上的责任更重大。您的人生信条是什么?赵云龙:既做企业家,又做学者,这两点我一直在尽力做到。对我而言,我的每一点进步,国信集团的每一点成功,都离不开国家、社会的支持和培养,所以我一直是心怀感恩,力求对社会尽自己的责任,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一定要为社会做出优良的一流产品,哪怕每天只前进一步。我引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一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一个公民,不能老想着国家和社会能为你做什么?而应想你能为国家和社会贡献什么?”记者:那么,您领导下的国信集团这些年来在致力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在回报社会方面作了哪些努力呢?赵云龙:从我个人而言,做了好事,还说什么?但站在企业的角度,我愿意借此机会,表明我们国信集团的一个立场,即不管企业发展到哪一步,一定要心怀感恩,哪怕能力有限,也要尽最大可能回报社会。国信集团秉承“信息服务中国”这一理念,这些年来不断开发新的电子信息产品和电子图书馆软件产品,先后推出了《中国中小学实用图书馆》《中国企 业办公图书馆》《中国人民解放军·连队专用视听图书馆》《中国农业科技实用图书馆》等产品,尤其最近以来,国信集团正积极配合共青团中央有关部门,积极筹 建“希望工程图书馆”,希望能惠及更多的青少年人群。通过我们的电子图书软件研发,我们希望让普天下的中国人有书读!近年来,沙尘暴频繁出现,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全社会都在倡建绿色环保工程,国信集团也不能置身事外。我们已在内蒙古沙漠化严重地 带,斥巨资购买了荒漠土地多处,积极用于生态化园林建设。我们认为,国家绿化事业是母亲工程,是源源不断地向大地输送新鲜血液的产业,唯有发展生态园林产 业,才是维持人类需求,赋予大地,奉献自然,天人合一的产业。通过一、二期的植树造林,我们感到,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建立生态园林产业,可对几代人造 福,功德无量……封面故事: 身在联合国,心怀定国安邦之志题记近几年来,在联合国总部友好理事会和哥伦比亚大学战略发展委员会任职的赵云龙博士,一直刻苦研究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趋势。作为联合国友好理事会的负责人,他肩负着使命,不断地在培养着世界各地的领袖精英人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他身在联合国,更有着定国安邦的志向。赵先生熟读兵法,多谋善断,胸怀大志,每天都在严格地要求和完善自己的品行。他不仅在纽约这个藏龙卧虎之地,遍访高人,学习和探讨济世之学,治国之道,而且足迹遍布了四大洲的五十多个国家,向世界各地传送着他诠释的孙子兵法。丰富多彩的学,政,商生活 在信息闭塞的90年代,他选择了“非一般的路”。1991年大学本科毕业,并没有去相对慢节奏的事业编制单位的他,意外地去了外企做推销员。两年内走访了北京的大街小巷,并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93年,好学的他放弃了继续做推销员的职务,转而继续投入到学海,并进入了中国国家智囊机构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期间,他专注于世界经济政治,并为后来在从事世界经济、政治、科技发展预测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20世纪末,正值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高峰,他由于在社科院工作优秀调动到了国家信息产业部,担任信息资源办主任,结合过去与未来信息发展趋势,组建创立了《中国企业名录总集》数据库,并且出版中国几十个省的黄页和全国黄页,成为了名振一时的“中国黄页第一人”。在学术和政治界打拼了几年后,他看准时机,积极转投到商海,先后创办了10多家公司。在企业发展壮大之后,他又申请到中国政治大学经济法在职博士勤学,以实现个人的学术抱负。与传统的商人不同,赵先生的举手投足之间充满了儒雅的气质,这与他学,政,商相结合的理念是密不可分的。多年来,出版过杂志《企业家画报》和《中国教育管理论坛》,担任其杂志社社长,出版了《电话营销学》,《云龙诗词哲理》,《成功管理》,《孙子兵法在商战中的运动》等多本书籍,皆受到广泛好评。用兵法来经营企业“商场就是战场,兵谋即为商谋”,这句亘古不变的训言在赵云龙先生看来更是如此。多年在残酷商海摸爬滚打的经历,并未使这位儒商放弃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习。在最近的二十多年,他熟读千遍《孙子兵法》及注解,搜集兵法书籍数百种,积极钻研,攻克兵法。再加上对中国古代军事史,战争史的深厚造诣,他担任了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和中国古代军事史研究中心的特约研究员。通过长期对孙子兵法的研究,他学会从兵法的独特视角看待现代商业。他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用到企业的实际管理中,以身作则,落到实处的走访去了解同行业竞争者的情况,真正做到知己知彼。而兵法中的“全胜之道”作为兵法的核心指导思想,贯穿始末,其核心全胜思想与企业追求和客户共赢的局面不谋而合。在短短十二年间从最开始只有3万元注册资金的文化公司发展壮大为拥有11家子公司,数亿元资产的国信集团。这辉煌的成果与他孜孜不倦对兵法的探索是密不可分的。他在企业管理中穿插兵法思想,让兵法在商海应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容淡定,笑对人生商场如战场,在这样的销烟弥漫的无形战争中,赵先生褪去了传统商人尔虞我诈诸葛争霸的野心,至始至终秉承着“从容淡定,笑对人生”的豁达胸怀。1995年,公司方面规模赶不上集团扩张遇到行业的一些困难,在成功克服以后,转而投资矿产和房地产,40岁之前公司年创利近亿元。。潮起潮落,是每个商人必须经历的过程,倘若没有一颗淡泊名利的心,而只是一味的急于求成,被功利心熏陶,这样的人是无法成大器者。他临危不乱,认真反思,找出问题根源,对症下药,在关键时刻挽救企业,也成就了今天的国信集团。在日后的人生中,面对每天忙不完的工作,他也是从容应对,坚持晨练,博览群书,花各种功夫修养身心,相由心生,面色由内而外的红润,发型抖擞。怀才不遇时的苦闷 他,是幸运的。在邓小平同志南巡发表讲话不久,中国的市场方兴未艾,人们被风起云涌的时代浪潮感召,他家里人赶上了浪潮抓住机会,毅然决然的投身于商海。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从最初3万元资金的小公司,到如今上亿资产的国信集团,他家人也立下了汗马功劳。2004年,在人民大会堂上,他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策划专家”;2005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论坛专家评审委员会授予他:“全国百佳诚信人物”。2007年,被提名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极大地激励了他通过政治作为回报社会的想法。然而,种种荣誉和商业成功并没有助他在仕途之路一帆风顺。赵先生无时不在思考如何定国安邦,怎样服务于广大社会,兼济天下,为民族和国家多做出贡献。但在当今复杂的中国政治形势下,英雄很难施展才华,他也有了怀才不遇之时,心中的抱负无法全面施展。即便是这样,在他隐居到联合国后,仍然不忘追寻治国之道,心系祖国社会。虚心求学,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 赵先生是企业家,早期的电话营销发展模式开创了中国电话营销先河,为中国营销学说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了中国电话营销第一批企业。但他更是一位学者。“学者型商人”这几个字是对他最好的诠释。他时常穿着正统的欧式西服,说话慢条斯理,语调深沉,有着儒雅的谈吐气质,谦逊的态度。即便是成功后的赵云龙,始终秉承幼时虚心求学,不耻下问的传统儒家思想。短短十几年间,他走访了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广结良师益友,探讨沟通交流思想,在寻求世界经济发展的路上前行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名言在他身上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正是因为一贯以来积极的学习态度,他在中年从博士研究生班毕业,继而远赴重洋于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并任哥伦比亚亚太战略专家委员会主席。在卧虎藏龙人才辈出地纽约,他的虚怀若谷,真诚谦卑使他广交高人。他跟前哈佛大学教授陆惠风博士学习宗教哲学,跟中美友好协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肖云飞学习人性,跟著名企业家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探讨商业经济……还虚心地向留学的晚辈学习请教新鲜的事物,关心他们的想法和成长,实在难能可贵。他常常和他的朋友们促膝长谈,有时候聊得废寝忘食,有时候小酌助兴,有时赋诗相赠,可谓“笑谈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正是这样一种不断学习的精神,让他的思想充满活力,知识更加饱满。智者之志如诸葛,修身隐居联合国“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位集学,政,商三重于一体的智者以诸葛亮为镜子,观察自身,审视社会,既不单一地站在中国或者美国的立场,而是以国际公民的身份纵观全局忧国忧民。自加入联合国以来,他积极参与各项会议,细心聆听世界时事政策。他扎根于‘世界’的高度,从未忘记对社会的使命,担任过货币发展委员会主席,又任未来领袖精英培训项目总监,集思广益,回赠社会。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赋予了他独一不二的儒雅气质,遇事冷静脾气温性,与员工相处融洽。因为他明白作为一个智者,生气是解决问题最愚蠢的方式。他以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名言:“一个公民,不能老想着国家和社会能为你做什么?而应想到你能为国家和社会做什么?”作为最高人生追求,时刻鞭策着自己。与人交往中的利他精神 纵驰古今中外,人都在忙忙碌碌中执泥着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在纷繁的利益驱逐下,很多人如行尸走肉忘却了人生的真谛。而赵先生广交良缘,待友真诚,熟知他的人都知道,在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人生三种境界——利己损人,利己利人,损己利人,他把后两种作为自己的做事准则。因为熟知兵法,赵先生特别推崇兵法的共赢思想,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他不惜损害自己的利益,也要作对社会有利的事情。在经商中,总是把与朋友的共赢放在最首要的位置。在和朋友学子的交往中,他总积极为他们搭建合作的桥梁,寻找发展的机会,经常为他们慷慨解囊。他为人低调,很少参与公众场合宣传自己,而是把跟多的时间放在做实事做好事,他相信名不是说出来,而是做出来,有目共睹的。在哈佛大学中国论坛上,他坚持和同学们坐在一起,谦逊地聆听学习。我们与他前后多次洽谈约稿大致3个月时间,才最终得以敲定时间定稿。严于律己的苦行僧生活几十年的经商经历,不断地积累着赵云龙的财富,让他从贫穷的山村,迈入富足的生活。这样成功商人的典型经历并没有让他停滞不前,或是无止境地贪婪,而是去追求更高尚的精神文明的富足。当代的中国给了他掘金的机会,成就了他的事业,与此同时,他也不断地在思考着,如何把祖国赋予的这份成就以最大化的形式回报给社会。他先是在繁忙的公务中读取了MBA,有读了博士研究生班。在21世纪这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全球化大背景下,他做出了惊人的决定:主动放弃北京舒适奢华的生活,背井离乡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求学,过起清苦的生活。在求学期间,他以大米粥,方便面为主食,出门以公共交通为主,过着真正的苦行僧生活,这样他便把充裕的时间放在对学问的研究上,他总是乐呵呵地说道:“精神上的富足才能让他得到真正的满足感”。他坚信办大事,须真本事。在美国几年的生活他重拾小学时候学习的英文,从和餐厅的服务员交谈,到听职员的中英双语报告。如今的赵先生,已经能够流利地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做公开演讲。名校讲台,名家智论孙子兵法 作为学者的他,学以致用,学以授人。在赵先生留美做学问期间,闲暇之余,他在美国常春藤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开展孙子兵法专题研究讲座。其讲座内容涵盖了战争观,战争指导艺术,战略战术理论,军事理论。体系完整,思想深刻。他识时务,把兵法理论与当今世界热门的国际金融战略相结合,实战性的传授怎样把商场和兵法相结合。期间,他与学者学生们热烈互动,其生动而赋有哲理的语言深受广大学子的追捧,成为新一代“兵法大师”。他受到哥大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的特别邀请担任2011-2012换届选举大会监票人。把慈善和公益当成事业来做 慈善和公益是一种态度。常言道,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商途成功的赵云龙,从来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个世界公民应有的责任。许多年来,赵云龙一直把慈善和公益事业当成一份工作来做,并且乐在其中。如今,赵云龙在回顾当初投身商海的一句话——想要帮助别人,首先要强大自己。一种对社会、他人的帮助之心和责任之情始终伴随着他这些年人生事业的成长。用他的话来说,能够让更多的人生活的更好,让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是人生最大的成就感来源。从资助贫困儿童,到捐献学校;从四川地震灾后重建,到关爱残疾人慈善捐款;从关注内蒙古沙化,到参与全国性的环保组织;赵云龙的慈善公益行动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他每年都会从自己的收入里面拿出一大部分资金投入到持续的慈善和公益事业中。他常乐于助人,菩萨心肠,就连地铁的卖艺者,他都时常热心地去给十美元捐赠。 这份热诚,用他诗意的话来说,“社会养了我,我不能忘了回报社会、人民;地球养了我,我不能忘了保护地球、环境”。

老交易员赵华岗分享:如何成为一名专业的外汇交易员。

韩少功(男)(1953-)笔名少功、艄公等。湖南长沙人。1969年初中毕业后,下放汩罗县的农村插队。1974年调县文化馆工作,开始发表作品。执笔含有大量史料的传记《任弼时》(与甘征文合作)。1978年考入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月兰》在文坛崭露头角。1982年毕业后在湖南省总工会的杂志《主人翁》任编辑。1984年调作协湖南分会从事专业创作。到海南后1988年开始主编《海南纪实》杂志。1996年与同仁策划文人杂志《天涯》,任杂志社社长,发行后广受好评。 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等,文艺理论《面对神秘空阔的世界》。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因其标新立意的形式尝试引起各方争论。对传统文化心理的反思和批判是其创作的一个基本主题,他的《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分获1980、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他是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发表《文学的根》提出“寻根”的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比较著名的有《爸爸爸》、《女女女》等,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饱含深邃的哲学意蕴,在文坛产生很大影响。 在以韩少功为代表的一批“寻根文学”倡导者们看来,中国传统文化有“规范”和“不规范”之分,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中更多需要肯定和弘扬的是“不规范”的、存在于野史、传说、边地风俗以及道家思想和禅宗哲学中的文化精华,就如阿城在“三王”系列中所描述的;而对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被体制化了的“规范”文化,则持拒斥、否定、批判的态度。相对于“三王”系列对传统文化精华的痴迷,《爸爸爸》、《女女女》则以强烈的“寻根”意识,探寻文化规范对自由生命的制约,拷问“规范”状态下人类生命和人类文明由起源向末日退化的形态,从中发掘出人性中的惰性和冥顽不化的国民劣根性,也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批判。 韩少功的中篇小说《爸爸爸》以一种象征、寓言的方式,通过描写一个原始部落鸡头寨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一种封闭、凝滞、愚昧落后的民族文化形态。作品以白痴丙崽为主人公,通过对他的刻画,勾勒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某种畸形病态的思维方式,表达了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与批判。丙崽是一个“未老先衰”却又总也“长不大”的小老头,,外形奇怪猥琐,只会反复说两个词:“爸爸爸”和“x妈妈”。但这样一个缺少理性、语言不清、思维混乱的人物却得到了鸡头寨全体村民的顶礼膜拜,被视为阴阳二卦,尊“丙相公”、“丙大爷”、“丙仙”。于是,缺少正常思维的丙崽正显示了村人们愚昧而缺少理性的病态精神症状。在鸡头寨与鸡尾寨发生争战之后,大多数男人都死了,而丙崽却依然顽固地活了下来。这个永远长不大的形象,象征了顽固、丑恶、无理性的生命本性,而他那两句谶语般的口头禅,既包含了人类生命创造和延续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形态,具有个体生命与传统文化之间息息相通的神秘意味,同时它又暗含着传统文化中那种长期以来影响和制约人类文明进步的绝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亘久难变。 韩少功通过《爸爸爸》解剖了古老、封闭近乎原始状态的文化惰性,明显地表现了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批判的态度。韩少功基本上属于一个写实的作家,但由于他对楚巫文化和《离骚》浪漫传统的推崇,在他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审视民族劣根性的同时,以寓言、象征等艺术手段,重新复活了楚文化中光怪陆离、神秘瑰奇的神话意味,使文本涂抹上浪漫神秘的色彩,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与思考。我们说过,“寻根小说”大都采取一种貌似传统写实的叙述方式,《爸爸爸》用的却是类似荒诞的“寓言体”,可能是个例外。

现代哲学杂志社社长

百度

1993年,获“全军优秀教师”称号。1996年,获“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2001年,获总参兵种部“优秀党员”称号。2002年,获“全军院校育才奖金奖”。2006年,获湖州师范学院“优秀党员”称号。主要研究经历:主要从事哲学和伦理学、政治哲学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对自由、公平正义、人的本质和价值、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等问题有比较集中的和系统的研究。在《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现代哲学》、《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有近20篇论文被报刊复印资料等权威文摘报刊全文转载。出版《自爱论》(1989年)、《跳出历史的周期率——毛泽东与民主》(1993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论(大众读本)》(1995年)、《自由层次论》(1999年)、《威慑人类》(2002年)、《正义论经纬》(2007)等著作十余种。主编《千年军事回眸丛书》六本(2000年)。获全军院校政治理论优秀成果特别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总参院校政治理论优秀成果一等奖两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项。主持的研究项目:主要的研究成果:著作类:1.《自爱论》,华夏出版社,1989年7月。2.《跳出历史的周期率——毛泽东与民主》,中原农民出版社,1993年7月。3.《万里疆场任我行——贺龙兵法》,中原农民出版社,1995年7月。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论》(大众读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5.《自由层次论》,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6.《千年军事回眸丛书》(六本),主编,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7.《威慑人类》,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8.《正义论经纬》,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论文类:1.《论自由的诸心理因素》,《中州学刊》1988年第6期,《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1989年第3期全文转载2.《人被什么引向极端利己主义》,《社会科学报》140期,《新华文摘》1989年第3期转载。3.《政治自由新解》,《政治学研究》1989年第2期。4.《规律趋势人的活动》,《哲学研究》1989年第6期,1993年9月在全军院校第二次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中获三等奖,10在总参直属院校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5.《“社会关系的总和”不能囊括人的本质》,《社会科学报》165期,《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1989年第5期全文转载6.《论人道主义的平等观》,《社会主义研究》1989年第4期。7.《怎样理解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6期。8.《生产力与人》,《攀登》1991年第1期,《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1991年第3期全文转载。9.《论事物的双重本质》,《现代哲学》1991年第3期,《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1992年第1期全文转载。10.《要辩证地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东岳论丛》1991年第6期。11.《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初探》 《现代哲学》1992年第2期。12.《“爱有差等”与“爱无差等”辨析》,《复旦学报》1992年第5期。13.《联系范畴是贯穿辩证法的主线》,《东岳论从》1993年第1期。14.《论社会是人与自然的统一》,《现代哲学》1993年第4期。15.《人格自由论》,《江海学刊》1994年第1期,《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1994年第3期全文转载。16.《论自由的四大基本层次》,《东岳论丛》1994年第3期。17.《哲学:一个理想的世界》,《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1996年第3期全文转载。18.《社会发展与社会正义》,《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1997年第1期全文转载。19.《论交换的正义》,《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第4期,《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1998年第1期全文转载。20.《社会转型与婚姻道德》,《道德与文明》1997年第4期。21.《论邓小平新时期价值观的结构系统》,《现代哲学》1997年第2期。22.《邓小平对矛盾学说的运用和发展》,《求是》1998年第14期。23.《论自由与人的本质》,《人文杂志》199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9年第5期全文转载。24.《论矫正的正义》,《攀登》200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0年第7期全文转载。25.《马克思“有个性的个人”思想探析》,《探索》2002年第1期。26.《西方伦理学中的责任根据理论探析》,《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报刊复印资料·伦理学》2002年11月全文载转。27.《意志自由论与决定论关系辨析》,《江汉论坛》2002年第10期。28.《“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价值意蕴》,《探索》2003年第2期。29.《博爱观念的现代诠释》,《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第3期。30.《西方正义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03年第11期全文转载。31.《政治文明的结构分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复印报刊资料·中国政治》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32.《“世界历史”视镜中的社会主义》,《三峡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论丛》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33.《革命逻辑向执政逻辑转换的政治哲学分析》,《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2004年第4期全文转载。34.《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实践探要——再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论丛》2004年第4期全文转载。35.《论实践的三种类型和两个维度》,《江汉论坛》2005年第4期。36.《责任的伦理学分析》,《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报刊复印资料·伦理学》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37.《走向隐形化: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一种思路》,《求实》2006年第2期。38.《马克思主义正义观探要》,《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6期。39.《以正义精神塑造廉政文化》,《理论学刊》2007年第4期。40.《政治文明视野中的道德-法律关系》,《理论导刊》2007年第6期。41.《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探析》,《道德与文明》2007年第3期。获奖类:1.《规律、趋势、人的活动》获全军院校政治理论优秀成果三等奖(1993)。2.《规律、趋势、人的活动》获总参院校政治理论优秀成果一等奖(1993)。3.《规律、趋势、人的活动》获安徽省蚌埠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3)。4.《社会发展与社会正义》获安徽省蚌埠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8)。5.《自由层次论》获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1)。6.《自由层次论》获安徽省蚌埠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7.《自由层次论》获全军院校政治理论优秀成果二等奖(2003)。8.《自由层次论》获总参院校政治理论优秀成果一等奖(2003)。9.《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获全军院校政治理论优秀成果特别奖(2003)。

文史博览杂志社社长

刊名:国家人文历史National Humanity History曾用名:文史参考主管单位:人民日报社主办单位:人民日报社周期:半月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2095-5189CN:10-1110/K邮发代号:2-339创刊时间:2010单价:00定价:00作为人民日报社发行的文史类杂志,其权威性还是可以得到较高的保障的。杂志的订阅可以到当地邮政局,请工作人员给予订阅单填写后订阅,现在一般都允许破季订阅。国家人文历史的邮发代号为2-339。其他的历史类评价较好的杂志还有文博、看历史、文史博览、文史月刊、文史春秋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都在历史这个大命题下,但各杂志的偏重点是不一样的,因此最好是查询清楚后,确实是自己需要的再行订阅。查询可在当地邮政局查看期刊订阅黄页,有相关杂志的推荐介绍,也可网络搜索,进杂志社的官方主页进行观看后决定。

我认为还是你没有提到的《文史知识》比较好。

《文史博览》杂志是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性文史月刊,自1960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亲历、亲见、亲闻”为特色和视角,记录和反映我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人物故事及社会人生;追求内容的史实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的有机统一;发挥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除了《文史博览》文史版主刊之外,还办有《文史博览·人物》、《文史博览》理论版、《文史博览·电子杂志》和文博中国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