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简历

发布时间: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简历

核心学术期刊1、《关注新时期文学与道德,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学评论》2000年第3期)2、《现代传媒对文学艺术的影响》(《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3、《赛伯空间中的当代文学艺术的命运》(《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第3期)4、《王朔现象及其理论意义》(《河南师大学报》2000年第5期)5、《艺术消费与广告的文化意味》(《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6、《论科技意识形态及其对艺术生产的影响》(《社会科学研究》2001第1期)7、《作为文学阵地的文学期刊》(《新疆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8、《市场语境下艺术的雅俗分化与融合》(《厦门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9、《面向文化:文艺理论的新转变》(《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10、《期刊的危机与突围》(《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12期)11、《意味深长的“沉默”》(《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第2期)12、《消费时代的文艺精神状况》(《人文杂志》2001年第3期)13、《中国稿酬制度的变迁》(《江汉论坛》2001年第4期)14、《大雅大俗的大众之歌》(《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15、《公案文学艺术魅力剪话》(河南师大学报》2001年第4期)16、《惊鸿一瞥:2000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湖北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17、《“树上的果子”与“自然的鲜活气息”》(《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18、《把理论还给历史》(《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19、《文学史理论反思:重写论、先验论与更替论》(《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第5期)20、《市场语境下工具理性的审美意义》(《文史哲》2002年第1期)21、《作为艺术的生产》(《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1期)22、《艺术生产论的当代意义》(《甘肃社会科学》2002,6)23、《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的研讨与探索》(《西南民族学院》2002,11)25《“中国学者对世界学术的贡献”》(《江西社会科学》2002,12)《2002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03卷)26、《一部值得珍视的著作》(《当代文坛》2003、1)27、《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当代意义论略》(《马列文论研究》第13辑)28、《瑞恰兹与〈文学批评原理〉》(《江汉论坛》2002,4)29、《从“客观快乐说”到“直观本质论”》(《江苏社会科学》2003,1)30、《关于文艺美学学科定位论争的回顾与反思》(《文艺争鸣》2002,6)31、《“火焰战争”与“文化垃圾” ——关于“网络文学”的几点不合时宜的想法》(《社会科学战线》2002,4)32、《市场经济下的文艺新观念漫议》(《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3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艺术生产》(《广西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34、《对“创造论”的彻底清算》(《广西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35、《电脑艺术的兴起和古典艺术的终结》(《右江民族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36、《期刊的转向与文学的命运》(《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37、《论“缺陷”在文艺创作中审美意义》(《南宁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38、《论艺术消费》(《宜州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39、《郭宏安等著〈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年卷)40、《金元浦著〈文学解释学〉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年卷)?? 41、《夏中义著〈新潮学案〉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年卷)42、《评周宪〈超越文学——文学的文化哲学思考〉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年卷)43、《论科技意识形态及其对艺术生产的意义》(《广西师大学报》2000年第2期)44、《“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的回顾与反思》(《求索》2001第4期)45、《作为产业的文学期刊》(《岱宗学刊》2000年第4期)46、《审美意识形态与艺术交往精神》(《河海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47、《精神生产者的市场境遇》(《荆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4期)48、《艺术生产论的发展及其当代意义》(《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年第3期)49、《1996-1997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文学年鉴》1998-1998卷)50、《1999-2000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00-2001卷)51、《市场经济与艺术生产》《河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52、《张健著〈清代诗学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53、《包忠文著〈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史〉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54、《钱中文著〈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55、《何西来、杜书瀛主编〈新时期文学与道德〉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56、《陈良运著〈周易与中国文学〉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57、《王立著〈中国文学主题学研究〉丛书三种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58、《薛永武著〈西方美学论稿〉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1年卷)59、《黄鸣奋著〈比特挑战缪斯:网络与艺术〉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1年卷)60、《周宪著〈崎岖的思路〉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1年卷)61、《张荣冀著〈流行艺术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1年卷)62、《走向艺术生产论》(《三峡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63、《现代传媒与艺术研究论纲》(《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第5期)64、《走向新世纪的文艺之思》(《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65、《现代传媒带来的审美观念的转型》(《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66、《文艺理论: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反思》(《滨州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67、《略论意识形态与艺术生产》(《殷都学刊》2001年第1期)68、《对缺陷美的几点思考》(《成都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69、《数码时代艺术剪话》(《走向新世纪的影视艺术》,文集,华艺出版社2001年版)70、《现代传媒与文学艺术》(《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71、《“审美之维”与“单向度的人”》(《荆州师院学报》2001年第3期)72、《“寄言出意”与“得意忘言”》(《中南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73、《中国期刊百年回顾》(《曲靖师院学报》2001年第4期)74、《“审美之维”与“单向度的人”》(《荆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4期)75、《十七世纪英国的幽默故事书》(《岱宗学刊》2001年第3期)76、《从头细品百年文论,长卷精绘理论风云》(《文学前沿》2001年第3期)77、《数字化生存状况下的艺术生产》(《阴山学刊》2001年第6期)78、《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山东农管干部学院学报》2001第4期)79、《“文学现代性”研究述评》(《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80、《网络时代的文学艺术》(《三峡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81、《简评〈文艺活动的审美维度〉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82、《简评〈艺术的哲学思考〉》,(《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83、《简评〈胡经之文丛〉》,(《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84、《简评〈明永乐至嘉靖初诗文观研究〉》,(《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85、《“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讨论会》,(《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86、《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文学与人研讨会》,(《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87、《2001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02卷)88、《文艺学术史:一项相当于金字塔的学术工程》(《南方文坛》2002年第1期)89、《论科技意识形态的文化意义》(《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90、《中心的边缘与边缘的中心》(《云梦学刊》2002年第5期)91、《以文本为中心的合理性及其局限》(《宝鸡文理学院》2002年第1期)92、《百年文艺学的“两次转型”》(《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2,3)93、《“请客赴宴”与“开店卖饭”:关于艺术生产与消费的思考》(《吉首大学》2002,2)94、《危机与出路:关于期刊市场命运的思考》(《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2,5)95 《绽放在悬崖上的花朵:人文社科学报的学术特色之我见》(《三峡大学学报》2002,6)96、《“审美泡沫”:文化消费意识与广告》(《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2,3)97、《珠积玉累成学问披沙拣金铸文章》(《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2,4)98、《对“诗与画”的审美复合的追求》(《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2002,11,29)99《中国当代文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编《文艺美学研究丛刊》第2辑)100《王文宏著〈厨川白村文艺思想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1《冯毓云著〈文艺学与方法论〉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2《童庆炳等著〈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3《汪正龙著〈文学意义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4《刘俐俐著〈隐秘的历史河流〉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5《姚文放著〈美学文艺学本体论〉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6《王杰著〈审美幻象与审美人类学〉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7《文学研究种的跨学科发展研讨会》,(《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8《“中国古代文体与文学理论”研讨会》,(《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09《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座谈会》,(《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10《“全球化语境与民族文化、文学的前景”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11、《文学批评“情采论”》(《东方丛刊》2003,1)112、《理论自觉的历史意义》(北师大编《文学理论学刊》第2辑)113、《2003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04卷)114、《文艺美学研究的进展》,(《中国美学年鉴》,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115、《全国“文论何为”学术研讨会》,(《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116、《汤学智著〈生命的环链〉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17、《林保全著〈马克思主义文艺审美论〉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118、《〈比较与超越——世纪之交中西文论比较研究〉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119、《〈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观照〉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120、《〈中国商贾小说史〉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121、《〈文学理论:文化阐释与学科形态〉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122、《〈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123、《“文论何为”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2004年第6期124、《克罗齐和直觉美学研究》(译文)《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7期125、《直逼中心的“边缘表达”》,《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126、《人本文学之中西比较》《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27、《身体缺席的精神盛宴?——关于网络文学的反思》,《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128、《努力开掘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意义——评邓新华著〈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观照〉》《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29、《从“生产论”视角看“审美意识形态”说《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130、《现代传媒革新与当代文艺命运》,《紫观阁》2006年第5期。131、“杜书瀛美学研究暨《价值美学》座谈会”召开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9-05-10 期刊 0 0132、从头细品百年文论 长卷精绘学术风云——《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讨论会纪要 陈定家 文学前沿 2001-06-15 133 文艺批评风格论 文学前沿 2002-11-15 期刊 0 5134 公民、数字媒介与全球化 马克·波斯特; 陈定家译 江西社会科学 2008-01-25 期刊 0 54135寻找网络时代的艺术“灵光” 陈定家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8-03-10 期刊 0 43136 市场与网络语境中的文学经典问题 陈定家 文学评论 2008-02-15 期刊 0 158137、超文本与互文性 陈定家等 社会科学辑刊 2008-05-15 期刊 0 89138 网络时代的文学“奇迹”——以《姑妄言》的“重现江湖”为例 陈定家 学习与探索 2008-11-15 期刊 0 16139市场与网络语境下的文学祛魅问题——以《浮士德》的改编与戏仿为例 陈定家 江西社会科学 2009-02-25 期刊 0140 努力开掘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意义——评邓新华著《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观照》 樊宝英; 陈定家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1-25 期刊 0 18141 从“生产论”视角看“审美意识形态”说 陈定家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26 期刊 2 72142 书籍的终结 罗伯特·库弗; 陈定家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02-26 期刊 0 15143“超文本”的兴起与网络时代的文学 陈定家 中国社会科学 2007-05-10 期刊 5 422144 推动美学从实践研究向关系研究的当代转型 陈定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2009-05-26 报纸 0 0145 加强网络文学研究和引导 陈定家 文艺报 2007-10-30 报纸 0 8146 把网络文学推向学术前沿 陈定家 文艺报 2008-05-06 报纸 0 6147 价值美学的新开拓 陈定家 人民日报 2008-10-16 报纸 0 13148 走向移动阅读的手机小说 陈定家 中国文化报 2009-01-02 报纸 0 3149 审美现象与美学价值 陈定家 人民日报 2009-04-14 报纸 0 12150虚构与人类生存 汪正龙 (南京大学) 陈定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图书商报 2003-11-28 报纸 0 6151中国近现代美学研究的可喜收获 陈定家 文艺报 2005-11-10 报纸152热点聚焦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2153 论著评介 《文艺活动的审美维度》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0154学术会议 《中国20世纪文学学术史》讨论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0155 学术会议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文学与人国际学术研讨会 陈定家; 付小悦 中国文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3156 研究综述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1/01/01 年鉴 0 7157 专题研究 文艺美学研究概况 陈定家 中国美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0158 探讨与争鸣 关于文艺美学学科定位的争论 陈定家 中国美学年鉴 2001/01/01 年鉴 0 2159 美学态势 文艺美学研究概观 陈定家 中国美学年鉴 2001/01/01 年鉴 0 1160 现状考察 关于“全球化与中国人文建设”的调查报告 高建平; 严平; 陈定家; 师亚惠; 张媛 中国文学年鉴 2004/01/01 年鉴 0 0161研究综述 文学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高建平 中国文学年鉴 2004/01/01 年鉴 0 4162 学术会议 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讨会暨全国报告文学理论家联谊会第二届年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4/01/01 年鉴 0 0163 学术会议 全国“文论何为”学术研讨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4/01/01 年鉴 0 0164 研究综述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3165 论著评介 《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66 论著评介 《文学意义研究》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67 论著评介 《美学文艺学本体论》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68 论著评介 《多维视野中的文学与美学》 钱中文;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68论著评介 《审美幻象与审美人类学》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0 论著评介 《文艺学与方法论》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1 论著评介 《厨川白村文艺思想研究》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172 学术会议 文学研究中的跨学科发展研讨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3 学术会议 “中国古代文体与文学理论”研讨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4 学术会议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座谈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5 学术会议 毛泽东文艺思想与中国现当代文艺家学术研讨会 文小平;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6学术会议 全国戏剧期刊与戏剧理论批评研讨会 文小平;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7 学术会议 “全球化语境与民族文化、文学的前景”国际学术讨论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3178 学术会议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苏比;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79 学术会议 审美与艺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 鲁文美;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80学术会议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与创新”学术讨论会 鲁文美;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3181 学术会议 “人民美学与现代性问题”研讨会 文小平;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82 学术会议 “美学、艺术与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 鲁文美;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1183 概况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0/01/01 年鉴 0 5184 新书评介 《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0/01/01 年鉴 0 0185 新书评介 《新时期文学与道德》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0/01/01 年鉴 0 0186 研究概况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1998/01/01 年鉴 0 3187美学态势 文艺美学研究的进展 陈定家 中国美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88 美学论文摘要 从“客观化快感”说到“直观本质”论——桑塔亚那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一瞥 陈定家 中国美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1189 论文摘要 从形象到拟像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6-01-01 年鉴 0 0190 论文摘要 论全球化语境下报告文学的文学性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8-01-01 年鉴 0 0191 学术会议 庆祝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创立20周年暨《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创刊20周年纪念研讨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7-01-diansnam 01 年鉴

1. 应当吸取文明戏堕落的教训 文艺评论通讯 1984年第1期2. 论王思玷小说的艺术特色 东岳论丛 1984年第3期3. 拜伦的《该隐》与鲁迅的《狂人日记》 苏州大学学报 1985年第2期  4. 拜伦的《海盗》与鲁迅的《孤独者》《铸剑》 湖北大学学报 1985年第6期  5. 论《该隐》对鲁迅思想的影响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4期  6. 鲁迅对中西文化发展模式的比较 文史哲 1986年第6期  7. 略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三个逻辑层次 当代文艺思潮 1986年第6期  8. 论中西比较文学 批评家 1986年第5期  9. 略论中国文化及其现代命运 东岳论丛 1986年第6期  10.严复的哲学认识论对鲁迅的影响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  11.古老中国的心声 山东文学 1986年第7期  12.个人与类略说 青年思想家 1987年第1期  13.当代中国文学的深化 文学评论家 1987年第2期  14.再谈文学与文化 批评家 1987年第5期  15.寻根文学的寻根 文学研究参考 1987年第11期  16.孔子、基督与中西文化 山东大学学报 1987年第1期  17.关于文学和文化的对话 文学评论家 1988年第2期  18.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危机 青年思想家 1989年第2期  19.论鲁迅的中西文化比较观 鲁迅研究 1989年第14辑  20.关于建立文学文化学批评的设想 文学评论家 1989年第3期  21.从中西文化比较看形式主义批评 文学评论家 1989年第3期  22.从中西民族性格的比较看太阳文学与月亮文学 文学评论家 1989年第3期  以上三篇为“青年评论家”小辑  23.试论拜伦对鲁迅的影响 中国比较文学 1989年第2期  24.失范后的现代文学研究 北方论丛 1989年第2期  25.鲁迅与中国文化传统 山东社会科学 1990年第4期  26.论文学的使命感 文学评论家 1990年第4期  27.略论中国文化对死亡的超越 东岳论丛 1991年第2期  28.艺术的悲剧精神与作家的逆境选择 文学评论家 1991年第1期  29.鲁迅、尼采与孔子、耶稣 鲁迅研究月刊 1991年第4期  30.论孔子对鲁迅的影响 齐鲁学刊 1991年第4期  31.胡适与中国的比较文学 山东社会科学 1992年第6期  32.生存的困境 文学评论家 1992年第4期  33.五四与文革:两个迥然相异的文化运动 法言(香港) 第二卷第五期  34.孔子论《诗》与鲁迅论《诗》 文史哲 1992年第1期  35.面对现代化:当代中国作家的双重选择 文学评论家 1992年第6期  36.关于戏曲及其现代化的思考 戏剧丛刊 1992年第5期  37.审美:中国文人的至境 文艺百家 1992年第3期  38.鲁迅与新文化运动新论 文艺理论研究 1992年第1期  39.不得已:为艺术而艺术 文学世界 1993年第1期  40.荒原上的野草:门外谈诗 黄河诗报 1993年第5期  41.鲁迅的艺术选择与文化选择 山东大学学报 1993年第2期  42.鲁迅与雪莱 外国文学评论 1993年第3期  43.论鲁迅“恶”的文学观及其渊源 齐鲁学刊 1993年第4期  44.鲁迅与萧伯纳 东岳论丛 1993年第2期  45.释圆圈:《阿Q正传》新探 百科知识 1993年第12期  46.中国本土与异域文化冲突的基本类型及其转换 中国比较文学 1993年第2期  47.摄取外来文化的一面镜子 中国比较文学 1994年第1期  48.不知死焉知生与不知生焉知死 百科知识 1994年第7期  49.鲁迅与辛亥革命 山东大学学报 1994年第4期  50.拜伦对鲁迅思想和创作的影响 鲁迅研究月刊 1994年第2期  51.世纪末话“主义” 天津社会科学 1994年第2期  52.鲁迅在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选择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  53.经典之我见 文学世界 1995年第1期  54.摄取文学的文化精魂 天津社会科学 1995年第3期  55.鲁迅与墨子 理论学刊 1995年第5期  56.中西诗学及其现代对话 东方丛刊 1995年第3辑  57.文学的五四精神及其沦丧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  58.文化的碰撞与认同 中外文化与文论 1996年第2辑  59.五四文学的西化方向及语法规则 中国比较文学 1996年第2期  60.对鲁迅文化的多维透视 当代学术信息 1997年第5期  61.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的文化冲突 文史哲 1998年第5期  62.文学与癌症 百科知识 1998年第4期  63.谈“消解” 文学世界 1998年第4期  64.“吃”与中国文化 百科知识 1998年第11期  65.秋风秋雨悼吾师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9年第1期  66.鲁迅:在医生和患者之间 山东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  67.继往开来泣吾师 鲁迅研究月刊 1999年第1期  68.五四:为民主政治扫清道路的伦理革命 东方文化 1999年第3期  69.走向世界文学的桥梁 文学评论 2000年第1期  70.新世纪现代文学史编撰的前景与方法 文学评论 2000年第4期  71.参与跨文化的文学对话 中国比较文学 2000年第2期  72.论鲁迅不用之用的文学观及其矛盾展开 东岳论丛 2000年第2期  73.鲁迅是表现主义者吗? 山东社会科学 2000年第3期  74.走向21世纪的鲁迅 鲁迅研究月刊 2000年第7期  75.巴金与基督教 中国比较文学 2000年第3期  76.论文学研究会理论倡导与文学创作的矛盾 天津社会科学 2000年第5期  77.一个温情的反异化神话 外国文学 2000年第5期  78.对“文革”文学的文化反思 东方文化 2000年第5期  79.不废江河万古流 齐鲁学刊 2000年第6期  80.重估鲁迅 鲁迅研究月刊 2000年第10期  81.后殖民语境中的东方文学选择 文史哲 2000年第6期  82.价值重建:面向21世纪的文学课题 河北学刊 2001年第4期  83.世风流俗的大雅之路 中国图书评论 2001年第5期  84.论中国古代人情小说的发展流变 山东大学学报 2001年第5期  85.是祸是福? 东方文化 2001年第5期  86.走向民间:20世纪中国文学启蒙精神的流变 山东社会科学 2001年第6期   胡风、路翎与鲁迅传统的正脉 鲁迅研究月刊 2001年第12期   中国传统诗学的现代价值 中国文化研究 2002年春之卷  89.中国文化中的文学与哲学 长江学术 2002年第1辑  90.论中西文化合壁的新文学传统 中国文化研究 2002年夏之卷  91.鲁迅改造国民性研究的出路 鲁迅研究月刊 2002年第5期  92.意象与Image的维度 中国比较文学 2002年第2期  93.鲁迅改造国民性的笨人策略 鲁迅研究月刊 2002年第9期  94.对20世纪文学研究中全盘西化现象的反思 文学评论 2002年第4期  95.对五四语言革命的再认识 齐鲁学刊 2002年第4期  96.鲁迅是阴冷阴毒的无赖吗 鲁迅研究月刊 2002年第12期   现代中国文学摄取外来文学的深层语法 中国现代文学(韩国) 第23号2002年12月   论鲁迅与屈原的深层精神联系 鲁迅研究月刊 2004年第6期  99.对20世纪中国文学西化追求的反思 南都学刊 2004年第2期   论梁实秋批判五四文学之得失 天津社会科学 2004年第4期   论梁实秋对文学批评学科的建构 江西社会科学 2004年第8期   面对左翼:梁实秋文学批评的演变 齐鲁学刊 2004年第5期  103.论梁实秋对中西文化的沟通 中国文化研究 2004年第3期   论梁实秋人性论的性质及其演变 理论学刊 2004年第12期  105.重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化价值 外国文学 2004年第6期   论鲁迅与梁实秋的论战及是非功过 鲁迅研究月刊 2004年第12期   论《雅舍小品》的审美风格及其在中国大陆的接受 江汉论坛 2005年第1期   论梁实秋的文体批评 山东社会科学 2005年第1期   梁实秋:慎言比较文学的比较文学家 东岳论坛 2005年第1期  110.梁实秋的当代文化魅力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  111.论梁实秋的文学跨学科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 2005年第2期   学科的由来、困惑与出路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5年第5期   关于弘扬鲁迅精神的随想 鲁迅研究月刊 2006年第4期  114.中西文化与文学的发展模式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   鲁迅:持续不断的文化魅力 鲁迅研究月刊 2007年第3期   走异路:为家乡所放逐 鲁迅研究月刊 2007年第4期   鲁迅小说不如张爱玲的吗? 理论学刊 2008年第3期  鲁迅传统的形成及其当代命运 社会科学战线 2008年第4期  119.鲁迅是革命家吗?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  中国文体意识的中和特征 湘潭大学学报 2008年第6期  新世纪的思想学术建构与生态批评 理论学刊 2009年第6期  季羡林:跨文化研究的典范 中国比较文学 2009年第4期  阿Q画圆圈与中西文化的发展模式 中国图书评论 2010年第10期,新华文摘 2011年第4期全文转载  论现代中国文学中的清华传统 文艺研究 2011年第1期  伯林批评理论的矛盾及文化身份的根源外国文学研究 2011年第1期  现代中国文学西化追求的经验教训 中国比较文学 2011年第1期  论中西文化的泛审美主义与泛科学主义 山东社会科学 2011年第2期  论钱钟书诗可以怨的合理性及限度 复旦学报 2011年第4期  儒家伦理的宗教功能及其文化作用 理论学刊 2012年第3期  文学与戏剧及影视关系新论 艺术评论 2012年第5期  论悲剧精神在中国现代文体转型中的错位 北京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  论中国文化的中和精神与分析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  近代、现代与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须重新划定 文艺研究 2012年第8期  世界文学的跨文化反思与学科重估 外国文学研究 2012年第4期  对孙景尧先生几个学术片段的追思 中国比较文学 2012年第4期  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一味趋新之教训的反思 扬州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  莫言获诺奖的现代意义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  鲁迅:颠覆既有文本形式的文体家 理论学刊 2013年第7期  鲁迅是谁?——文化身份的规定性与当代解读的片面性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  鲁迅价值再议 艺术评论 2014年第2期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意义世界的埋葬》,原载《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哲学的希望与希望的哲学》,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1年第4期《我读<老子>书的一些感想》,原载《道家文化研究》第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有人在思”》,原载《书法研究》1993年第3期《关于“文物”之哲思》,原载《哲学研究》1993年第7期《中西关于“形而上”问题方面的沟通》,原载《场与有——中外哲学的比较和融通》集刊(一),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论艺术的古典精神》,原载《哲学研究》1994年第12期《“画面”、“语言”和“诗”——读福柯的<这不是烟斗>》,原载《外国美学》集刊第10期,商务印书馆1994年10月版《漫谈庄子的“自由”观》,原载《道家文化研究》第八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希腊奥林帕斯山上诸神与希腊神话之古典精神》,原载《外国美学》第12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亚里士多德与形而上学之思想方式》,原载《自然哲学》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人”“有”一个“世界”“(存)在”》,原载《场与有——中外哲学的比较与融通》〈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1996年6月版《世纪的困惑》,原载《中国哲学史研究》1997年第1期《道教文化与现代“生”“死”观》,原载《中国文化》第14期《“哲学”如何“解构”“宗教”》,原载《哲学研究》1997年第7期《中国艺术之“形而上”意义》,原载《中国文化》第15~16期合刊《科学性思维方式视角中的柏拉图“理念论”》,原载《庆祝杨向奎先生教研六十年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论哲学的“创造性”——重谈德国古典哲学》,曾部分载于《开放时代>>2000年第1期《古典哲学的永恒魅力》,1999年10月7日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须得把握住“自己”》,原载《哲学研究》1999年第6期《哲学作为创造性的学问》,原载《哲学门》第一卷[2000]第2期《希腊哲学从宇宙论到伦理学的过渡》,原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2期《试读<大学>》,原载《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1期《我们为什么要读书》,2000年2月3日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做哲学的辛苦》,2000年8月14日于北京《与新生谈学习哲学》,2000年12月9日整理成文《“哲学”“活在”法国》,原载《哲学研究》2001年第3期《从康德到列维纳斯》,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第4期《斯宾诺莎哲学的历史意义——再读斯宾诺莎的<伦理学>》,2002年8月16日北京《哲学的三种境界》,2003年9月21日于北京《我的父亲梅兰芳》续集序,2004年3月16日于北京《哲学的“未来”观念》,2004年11月16日北京

1. 应当吸取文明戏堕落的教训 文艺评论通讯 1984年第1期2. 论王思玷小说的艺术特色 东岳论丛 1984年第3期3. 拜伦的《该隐》与鲁迅的《狂人日记》 苏州大学学报 1985年第2期  4. 拜伦的《海盗》与鲁迅的《孤独者》《铸剑》 湖北大学学报 1985年第6期  5. 论《该隐》对鲁迅思想的影响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4期  6. 鲁迅对中西文化发展模式的比较 文史哲 1986年第6期  7. 略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三个逻辑层次 当代文艺思潮 1986年第6期  8. 论中西比较文学 批评家 1986年第5期  9. 略论中国文化及其现代命运 东岳论丛 1986年第6期  10.严复的哲学认识论对鲁迅的影响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  11.古老中国的心声 山东文学 1986年第7期  12.个人与类略说 青年思想家 1987年第1期  13.当代中国文学的深化 文学评论家 1987年第2期  14.再谈文学与文化 批评家 1987年第5期  15.寻根文学的寻根 文学研究参考 1987年第11期  16.孔子、基督与中西文化 山东大学学报 1987年第1期  17.关于文学和文化的对话 文学评论家 1988年第2期  18.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危机 青年思想家 1989年第2期  19.论鲁迅的中西文化比较观 鲁迅研究 1989年第14辑  20.关于建立文学文化学批评的设想 文学评论家 1989年第3期  21.从中西文化比较看形式主义批评 文学评论家 1989年第3期  22.从中西民族性格的比较看太阳文学与月亮文学 文学评论家 1989年第3期  以上三篇为“青年评论家”小辑  23.试论拜伦对鲁迅的影响 中国比较文学 1989年第2期  24.失范后的现代文学研究 北方论丛 1989年第2期  25.鲁迅与中国文化传统 山东社会科学 1990年第4期  26.论文学的使命感 文学评论家 1990年第4期  27.略论中国文化对死亡的超越 东岳论丛 1991年第2期  28.艺术的悲剧精神与作家的逆境选择 文学评论家 1991年第1期  29.鲁迅、尼采与孔子、耶稣 鲁迅研究月刊 1991年第4期  30.论孔子对鲁迅的影响 齐鲁学刊 1991年第4期  31.胡适与中国的比较文学 山东社会科学 1992年第6期  32.生存的困境 文学评论家 1992年第4期  33.五四与文革:两个迥然相异的文化运动 法言(香港) 第二卷第五期  34.孔子论《诗》与鲁迅论《诗》 文史哲 1992年第1期  35.面对现代化:当代中国作家的双重选择 文学评论家 1992年第6期  36.关于戏曲及其现代化的思考 戏剧丛刊 1992年第5期  37.审美:中国文人的至境 文艺百家 1992年第3期  38.鲁迅与新文化运动新论 文艺理论研究 1992年第1期  39.不得已:为艺术而艺术 文学世界 1993年第1期  40.荒原上的野草:门外谈诗 黄河诗报 1993年第5期  41.鲁迅的艺术选择与文化选择 山东大学学报 1993年第2期  42.鲁迅与雪莱 外国文学评论 1993年第3期  43.论鲁迅“恶”的文学观及其渊源 齐鲁学刊 1993年第4期  44.鲁迅与萧伯纳 东岳论丛 1993年第2期  45.释圆圈:《阿Q正传》新探 百科知识 1993年第12期  46.中国本土与异域文化冲突的基本类型及其转换 中国比较文学 1993年第2期  47.摄取外来文化的一面镜子 中国比较文学 1994年第1期  48.不知死焉知生与不知生焉知死 百科知识 1994年第7期  49.鲁迅与辛亥革命 山东大学学报 1994年第4期  50.拜伦对鲁迅思想和创作的影响 鲁迅研究月刊 1994年第2期  51.世纪末话“主义” 天津社会科学 1994年第2期  52.鲁迅在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选择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  53.经典之我见 文学世界 1995年第1期  54.摄取文学的文化精魂 天津社会科学 1995年第3期  55.鲁迅与墨子 理论学刊 1995年第5期  56.中西诗学及其现代对话 东方丛刊 1995年第3辑  57.文学的五四精神及其沦丧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  58.文化的碰撞与认同 中外文化与文论 1996年第2辑  59.五四文学的西化方向及语法规则 中国比较文学 1996年第2期  60.对鲁迅文化的多维透视 当代学术信息 1997年第5期  61.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的文化冲突 文史哲 1998年第5期  62.文学与癌症 百科知识 1998年第4期  63.谈“消解” 文学世界 1998年第4期  64.“吃”与中国文化 百科知识 1998年第11期  65.秋风秋雨悼吾师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9年第1期  66.鲁迅:在医生和患者之间 山东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  67.继往开来泣吾师 鲁迅研究月刊 1999年第1期  68.五四:为民主政治扫清道路的伦理革命 东方文化 1999年第3期  69.走向世界文学的桥梁 文学评论 2000年第1期  70.新世纪现代文学史编撰的前景与方法 文学评论 2000年第4期  71.参与跨文化的文学对话 中国比较文学 2000年第2期  72.论鲁迅不用之用的文学观及其矛盾展开 东岳论丛 2000年第2期  73.鲁迅是表现主义者吗? 山东社会科学 2000年第3期  74.走向21世纪的鲁迅 鲁迅研究月刊 2000年第7期  75.巴金与基督教 中国比较文学 2000年第3期  76.论文学研究会理论倡导与文学创作的矛盾 天津社会科学 2000年第5期  77.一个温情的反异化神话 外国文学 2000年第5期  78.对“文革”文学的文化反思 东方文化 2000年第5期  79.不废江河万古流 齐鲁学刊 2000年第6期  80.重估鲁迅 鲁迅研究月刊 2000年第10期  81.后殖民语境中的东方文学选择 文史哲 2000年第6期  82.价值重建:面向21世纪的文学课题 河北学刊 2001年第4期  83.世风流俗的大雅之路 中国图书评论 2001年第5期  84.论中国古代人情小说的发展流变 山东大学学报 2001年第5期  85.是祸是福? 东方文化 2001年第5期  86.走向民间:20世纪中国文学启蒙精神的流变 山东社会科学 2001年第6期   胡风、路翎与鲁迅传统的正脉 鲁迅研究月刊 2001年第12期   中国传统诗学的现代价值 中国文化研究 2002年春之卷  89.中国文化中的文学与哲学 长江学术 2002年第1辑  90.论中西文化合壁的新文学传统 中国文化研究 2002年夏之卷  91.鲁迅改造国民性研究的出路 鲁迅研究月刊 2002年第5期  92.意象与Image的维度 中国比较文学 2002年第2期  93.鲁迅改造国民性的笨人策略 鲁迅研究月刊 2002年第9期  94.对20世纪文学研究中全盘西化现象的反思 文学评论 2002年第4期  95.对五四语言革命的再认识 齐鲁学刊 2002年第4期  96.鲁迅是阴冷阴毒的无赖吗 鲁迅研究月刊 2002年第12期   现代中国文学摄取外来文学的深层语法 中国现代文学(韩国) 第23号2002年12月   论鲁迅与屈原的深层精神联系 鲁迅研究月刊 2004年第6期  99.对20世纪中国文学西化追求的反思 南都学刊 2004年第2期   论梁实秋批判五四文学之得失 天津社会科学 2004年第4期   论梁实秋对文学批评学科的建构 江西社会科学 2004年第8期   面对左翼:梁实秋文学批评的演变 齐鲁学刊 2004年第5期  103.论梁实秋对中西文化的沟通 中国文化研究 2004年第3期   论梁实秋人性论的性质及其演变 理论学刊 2004年第12期  105.重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化价值 外国文学 2004年第6期   论鲁迅与梁实秋的论战及是非功过 鲁迅研究月刊 2004年第12期   论《雅舍小品》的审美风格及其在中国大陆的接受 江汉论坛 2005年第1期   论梁实秋的文体批评 山东社会科学 2005年第1期   梁实秋:慎言比较文学的比较文学家 东岳论坛 2005年第1期  110.梁实秋的当代文化魅力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  111.论梁实秋的文学跨学科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 2005年第2期   学科的由来、困惑与出路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5年第5期   关于弘扬鲁迅精神的随想 鲁迅研究月刊 2006年第4期  114.中西文化与文学的发展模式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   鲁迅:持续不断的文化魅力 鲁迅研究月刊 2007年第3期   走异路:为家乡所放逐 鲁迅研究月刊 2007年第4期   鲁迅小说不如张爱玲的吗? 理论学刊 2008年第3期  鲁迅传统的形成及其当代命运 社会科学战线 2008年第4期  119.鲁迅是革命家吗?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  中国文体意识的中和特征 湘潭大学学报 2008年第6期  新世纪的思想学术建构与生态批评 理论学刊 2009年第6期  季羡林:跨文化研究的典范 中国比较文学 2009年第4期  阿Q画圆圈与中西文化的发展模式 中国图书评论 2010年第10期,新华文摘 2011年第4期全文转载  论现代中国文学中的清华传统 文艺研究 2011年第1期  伯林批评理论的矛盾及文化身份的根源外国文学研究 2011年第1期  现代中国文学西化追求的经验教训 中国比较文学 2011年第1期  论中西文化的泛审美主义与泛科学主义 山东社会科学 2011年第2期  论钱钟书诗可以怨的合理性及限度 复旦学报 2011年第4期  儒家伦理的宗教功能及其文化作用 理论学刊 2012年第3期  文学与戏剧及影视关系新论 艺术评论 2012年第5期  论悲剧精神在中国现代文体转型中的错位 北京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  论中国文化的中和精神与分析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  近代、现代与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须重新划定 文艺研究 2012年第8期  世界文学的跨文化反思与学科重估 外国文学研究 2012年第4期  对孙景尧先生几个学术片段的追思 中国比较文学 2012年第4期  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一味趋新之教训的反思 扬州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  莫言获诺奖的现代意义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  鲁迅:颠覆既有文本形式的文体家 理论学刊 2013年第7期  鲁迅是谁?——文化身份的规定性与当代解读的片面性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  鲁迅价值再议 艺术评论 2014年第2期

让我来吧,但是请那些滚一边去。

我这里可以帮你代发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可以发8月!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简历

不是的,其仅在2008和2011版是核心,2007年度应该是属于2004版范围。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复合影响因子:765 综合影响因子:241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The Journal of Shangha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主办: 上海行政学院周期: 双月出版地:上海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9-3176CN: 31-1815/C邮发代号: 4-666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上海行政学院学报创刊时间:2000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简历

简单抽取重要内容

2004 年 3 月 《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发表于《山东行政学院学报》,获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 年 3 月《美感教育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发表于《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获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 年 3 月《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心理学运用》发表于《中国学校教育研究 》2005 年 1 月《声乐教学中的体会 --- 对立、统一、和谐》发表于《中国高校教育研究》2005 年 2 月《初学阶段的声乐教学探析》发表于《中外教育科学 》2005 年 2 月《浅谈声乐演唱中语言的情感表现》发表于《中国学校教育与科研》2005 年 4 月《浅谈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发表于《中外教育纵横》2005 年 6 月《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略》发表于《中国成人教育》,获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德州学院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5 年 7 月《数字化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发表于《德州学院学报》2005 年 7 月《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想象调控》发表于《德州学院学报》2005 年 7 月《浅谈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发表于《中华教育纵横 》2005 年 8 月《浅谈声乐演唱者的二度创作》发表于《教育教学文论萃选》2005 年 9 月《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调控探微》发表于《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年 10 月《浅谈声乐演唱二度创作的三个阶段》发表于《德州学院学报 》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行为科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人的一生中,需要层次理论相当于半程马拉松。他说的是拿得起,人生更需要放得下。面临生存,我们拿得起的太少。面对死亡我们放不下的太多。这就是人生的烦恼。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简历

期刊/期刊社查询机构名称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单位地址 无 刊号 12-1284/D 联系电话 无 类别 期刊 主管单位 天津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 天津行政学院 语种 未知语言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及本书(第二、三版)编写分工 (以撰写章节先后为序)姜明安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监察学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行政法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行政法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年版)、《行政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行政执法研究》(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主要论文有:《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法律控制》(载《法学研究》1993年第1期)、《行政的现代化与行政程序制度》(载《中外法学》1998年第1期)、《新世纪行政法发展的走向》(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1期)、《行政的“疆域”与行政法的功能》(载《求是学刊》2002年第3期)、《公众参与与行政法治》(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2期)等。 撰写本书第1—10章,负责全书的审稿、统稿。 叶必丰法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行政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初版、2003年修订版)、《行政法的人文精神》(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应申请行政行为判解》(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行政行为的效力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行政规范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主要论文有:《论行政行为的公定力》(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5期)、《行政行为确定力研究》(载《中国法学》1996年第3期)、《现代行政行为的理念》(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6期)、《行政规范法律地位的制度论证》(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5期)等。 撰写本书第11—13章。 杨建顺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1980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82年赴日留学,1986年毕业于筑波大学,获社会科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一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一桥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93年回国后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主要著作有:《日本行政法通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等,译著有:《日本行政法》(南博方著,合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行政法》(盐野宏著,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等;主要论文有:《规制行政与行政责任》(载《中国法学》1996年第2期)、《论行政法的特点》(载《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年第3期)和《行政裁量的运作及其监督》(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1期)等。 撰写本书第14—15章。 章剑生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行政程序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行政程序法比较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行政诉讼法基本理论》(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版)、《行政监督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行政程序法基本理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主要论文有:《判决重作具体行政行为》(载《法学研究》1996年第6期)、《行政行为说明理由》(载《法学研究》1998年第3期)、《有关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2期)、《现代行政诉讼的成因与功能分析》(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1期)、《现代行政法基本原则之重构》(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等。 撰写本书第16—17、19—22章。 于安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法学教授,任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政策科学研究会理事,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协议与行政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德国行政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WTO协定国内实施读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政府采购制度的发展与立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降低政府规制——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行政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主要论文有:《WTO协定的国内实施问题》(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3期)、《WTO政府采购协定的几个问题》(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2期)、《加入世贸组织与政府职能转变的法律问题》(载《求是》2002年第24期)、《中国对反倾销措施的司法审查》(载《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制定紧急状态法的基本问题》(载《法学杂志》2004年第4期)等。 撰写本书第18章。 王宝明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教授,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青少年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宪法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斯拉丘斯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主要著作有:《行政程序与行政诉讼》(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行政法学论纲》(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合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读本》(合著,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等;主要论文有:《行政立法评述》(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美国行政机关与美国宪法实施的监督》(载《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第1期)、《行政程序立法论纲》(载《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中国公务员立法的合理取向》(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与政府的因应》(载《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等。 撰写本书第23、28、31—32章。 江必新法学博士,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行政诉讼法疑难问题探讨》(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国家赔偿法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行政诉讼制度之发展》(金城出版社2001年版)、《WTO与行政法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WTO与司法审查》(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主要论文有:《论行政诉讼中的司法变更权》(载《法学研究》1988年第6期)、《国家赔偿法价值论》(载《法学杂志》1994年第4期)、《司法解释对行政法学理论的发展》(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4期)、《先地方后中央:中国行政程序立法的一种思路》(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2期)、《紧急状态与行政法治》(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2期)等。 撰写本书第24、30章。 刘恒经济学博士,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行政法学研究会总干事。主要著作有:《公安行政复议导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行政救济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外资并购行为与政府规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行政行为法律适用判解》(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主要论文有:《试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权》(载《法商研究》1995年第2期)、《论行政立法权》(载《法学评论》1995年第4期)、《行政诉权面临的若干问题及对策》(载《学术研究》1997年第1期)、《略论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法律规制途径》(载《现代法学》1998年第2期)、《政府信息公开立法问题探析》(载《中山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等。 撰写本书第25—27、29章。 湛中乐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政策科学研究会理事。主要著作有:《环境行政法》(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年版)、《公安行政法》(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1994年版)、《高等教育与行政诉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法治国家与行政法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主要论文有:《论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载《中国法学》1992年第2期)、《论完善我国的行政立法程序》(载《中国法学》1994年第3期)、《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及其司法运用》(载《行政法学研究》2002年第5期)、《中国加入WTO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载《中外法学》2003年第2期)、《行政过程论》(载《行政法论丛》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等。 撰写本书第33、37—38章。 薛刚凌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家组委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政策科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国家赔偿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行政诉权研究》(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变迁时代的行政法思考》(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行政组织法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主要论文有:《行政主体之再思考》(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2期)、《行政诉讼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载《政法论坛》2003年第2期)等。 撰写本书第34—36章。

是的,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