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高电压技术论文方向除了绝缘子覆冰还有什么研究的问题

发布时间:

高电压技术论文方向除了绝缘子覆冰还有什么研究的问题

电力电子、电力系统自动化、高电压、电机电器、电工理论

电气工程下设5个二级学科,分别为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5个学科的研究领域自成一体,各有所长,发展势头强劲,是近年来考研的热点学科。电机与电器电机与电器的研究领域包括:电力系统中的大型发电机、电动机,有着广泛应用的中小型电机。前者侧重于运行分析、建模仿真及监测诊断,后者侧重于理论分析、设计方法及现代节能控制技术。就电力工业本身而言,电机就是发电厂和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它在机器制造业和轻、重型制造工业中应用广泛。可以说,只要涉及电机的场所都能看到该学科的研究成果。教育专家分析:该专业毕业生可在电力系统相关单位从事大型电机运行分析、监测控制或故障诊断等相关技术工作,也可在其他行业从事电机设计及运行控制和节能技术开发工作,还可在相关科研单位、高等学校从事科研及教学工作,或从事与电机及其运行控制相关的管理工作。高电压与绝缘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主要运用于:电力系统防雷保护设计、绝缘子在线监测、防污闪、水果保鲜、真空断路器设计、脉冲储能技术及军工产品等,其研究内容与多个学科交叉,如脉冲与等离子方向、超导技术方向、自动化方向等。教育专家分析:该专业毕业生可在电力系统、电工制造和技术物理等领域从事高电压、强电流技术、绝缘技术、放电应用技术、过电压防护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或成为从事设计、制造、运行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如今,高电压这一传统专业又创新意,显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可谓“老树发新枝”。但是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相比,该专业相对冷门,竞争强度不大,录取比例接近1:1。传统高电压技术是一门试验型学科,理论与实践在研究工作中占有相当比例。但是近年来高压专业有向基础理论研究和计算机模拟仿真方向发展的趋势,试验平台的建设离不开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自动化方面的专业知识。建议考生在复试准备时注重对“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工程基础”、“继电保护”等课程的学习,这些知识与将来的研究和工作密切相关。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生产的全过程(包括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其研究内容衍生的各项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发电厂、变压器、输电线路和配电装置中,涉及控制、优化、经济、稳定等多项指标。除了涉及电气工程相关知识外,该专业对自动化、测量、计算机、通信等技术也有较高要求。教育分析:该专业是目前电气工程相关学科中研究生报考最热门的一个,竞争比较激烈,特别是该学科优势明显的院校,录取比例更低。建议报考该专业的考生在备考阶段,除多掌握一些电气工程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多加掌握对电路理论、控制理论、信号与系统理论等基础理论。

答:高电压技术研究的内容相当广泛,主要有下列四个方面: (2)过电压问题的研究。电力设备除了承受交流或直流工作电压的作用外,还会遇到雷电过电压和内部过电压的作用,过电压对电力设备的绝缘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就需要研究过电压的发生和变化规律,以及防止过电压引起事故的技术措施。 (3)高电压试验与测量技术的研究。为了研究绝缘和过电压问题,就必须进行各种高电压试验,因而就必须研究试验的方法、测量技术以及研制各种高电压测试设备。 (4)电瓷防污闪问题的研究。

高压与绝缘技术的论文

本学科主要其研究方向为:脉冲功率及应用技术、电磁脉冲防护技术、高频高压电源技术、特殊条件下电介质结构与材料绝缘特性、放电等离子体及其应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是电气工程的二级学科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以设备绝缘状态为基础,涉及气体击穿、固体/液体击穿、气体放电等离子体、局放、沿面放电等多个方向。该专业就业方向主要分布在网省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设计院以及省市级电力公司,就业率历来较高。简介:电气工程作为一级学科,包括五个二级学科: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共有六所高等院校的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被评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包括: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其中,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均为“985工程”院校,该二级学科在国内享有盛誉的高校有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其中重庆大学的高压是重庆大学的王牌专业,拥有输配电装备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11~2012年中国研究生报告分专业评估排名中获得唯一的5★级殊荣;西安交通大学是老牌的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强校,拥有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是电气工程的二级学科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以设备绝缘状态为基础,涉及气体放电、等离子、局放、闪络等多个方向。该专业就业方向主要分布在网省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设计院以及省市级电力公司,就业率历来较高。“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其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电力系统接地技术,电力设备绝缘技术与绝缘材料,气体放电理论及其应用,电力设备在线监测与状态维修,高电压新技术(脉冲功率技术,等离子体应用等等)电气工程作为一级学科,包括五个二级学科: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文献

出版信息 书名:高电压技术书号:ISBN 978-7-301-14461-9作者:马永翔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版次:1开本:16开装订:平字数:390 千字页数:268定价:¥00出版日期:2009-01-04丛书名:21世纪全国本科院校电气信息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介绍与高电压有关的气体、液体、固体介质放电过程、绝缘特性及影响放电的因素;高电压下的绝缘特点、绝缘方法及沿面放电;交直流高压等的产生方法、原理、装置及对电压的测量;雷电过电压产生及防护等内容。同以往的教材相比,本教材与有以下特色:1) 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增加实物照片,删减部分理论推导过程,可读性强;2) 兼顾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尽可能面向不同需求的读者,达到学以致用;3) 易于引导和教学。 图书目录 第1章 气体的绝缘强度第2章 液体和固体介质的绝缘强度第3章 电气设备的绝缘试验第4章 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第5章 雷电及防雷保护装置第6章 电力系统防雷第7章 电力系统弱电系统防雷保护第8章 操作过电压及其防护 基本信息 作 者:吴广宁 主编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6-1版 次:1页 数:263字 数:391000 印刷时间:2007-6-1开 本:纸 张:胶版纸 印 次:I S B N:978711 1213611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国家精品课程“ 高电压技术”的配套教材。全书分为3篇,共9章,除了传统高电压技术内容如气体、液体和固体的绝缘特性以及过电压防护与绝缘配合等内容外,还编入了大量的高压试验与绝缘监测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绝缘的预防性试验、电气绝缘的高电压试验、电气绝缘的在线监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介绍了特高压方面的最新发展。本书可以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其他电类专业的教材,还可供电力、电工以及其他领域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工作者参考。 图书目录 前言绪论第1篇 电介质的电气强度第1章 气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1.1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1.1 带电质点的产生1.2 带电质点的消失1.3 电子崩与汤逊理论1.4 巴申定律及其适用范围1.5 不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1.2 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1.1 持续作用电压下的击穿1.2 雷电冲击电压下的击穿1.3 操作冲击电压下空气的绝缘特性1.4 大气条件对气体击穿的影响1.5 提高气体击穿电压的措施3 固体绝缘表面的气体沿面放电1.1 界面电场的分布1.2 均匀电场中的沿面放电1.3 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沿面故电1.4 绝缘子的污秽放电1.5 提高沿面放电电压的措施习题与思考题第2章 液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2.1 液体电介质的极化与损耗2.1 液体电介质的介电常数2.2 液体电介质的损耗2.2 液体电介质的电导2.1 液体电介质的离子电导2.2 液体电介质的电泳电导与华尔屯定律2.3 液体电介质在强电场下的电导2.3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2.1 高度纯净去气液体电介质的电击穿理论2.2 含气纯净液体电介质的气泡击穿理论2.3 工程纯液体电介质的杂质击穿习题与思考题第3章 固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3.1 固体电介质的极化与损耗3.1 固体电介质的介电常数3.2 固体电介质的损耗3.2 固体电介质的电导3.1 固体电介质的离子电导3.2 固体电介质的电子电导3.3 固体电介质的表面电导3.3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3.1 固体电介质的热击穿3.2 固体电介质的电击穿3.3 不均匀电介质的击穿习题与思考题第2篇 电气绝缘与高电压试验第4章 绝缘的预防性试验4.1 绝缘电阻、吸收比与泄漏电流的测量4.1 绝缘电阻与吸收比的测量4.2 泄漏电流的测量4.3 目前常用的绝缘电阻测试方法4.2 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量4.1 西林电桥测量法的基本原理4.2 西林电桥测量法的电磁干扰4.3 西林电桥测量法的其他影响 因素4.3 局部放电的测量4.1 局部放电测量的基础4.2 局部放电测量的脉冲电流法4.3 局部放电测量的非电检测法4.4 绝缘油性能检测4.1 绝缘油的电气试验4.2 油中溶解气体的气相色谱分析3 绝缘油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习题与思考题第5章 电气绝缘高电压试验5.1 工频高电压试验5.1 工频高电压的产生5.2 工频高电压的测量5.3 绝缘的工频耐压试验5.2 直流高电压试验5.1 直流高电压的产生5.2 直流工频高电压的测量5.3 绝缘的直流耐压试验5.3 冲击高电压试验5.1 冲击高电压的产生5.2 冲击高电压的测量5.3 绝缘的冲击耐压试验习题与思考题第6章 电气绝缘在线检测6.1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在线检测6.1 绝缘故障与油中溶解气体6.2 油中溶解气体的在线检测6.3 油中气体分析与故障诊断6.2 局部放电在线检测6.1 局部放电的在线检测系统6.2 局部放电分析与故障诊断6.3 介质损耗角正切的在线检测6.1 高压电桥法6.2 相位差法6.3 全数字测量法习题与思考题第3篇 过电压防护与绝缘配合第7章 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7.1 均匀无损单导线上的波过程7.1 波传播的物理概念7.2 波动方程及解7.3 波速和波阻抗7.4 前行波和反行波7.2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7.1 线路末端的折射、反射7.2 集中参数等效电路(彼德逊法则)7.3 波的多次折射、反射7.3 波在多导线系统中的传播7.4 波在传播中的衰减与畸变7.1 线路电阻和绝缘电导的影响7.2 冲击电晕的影响7.5 绕组中的波过程7.1 变压器绕组中的波过程7.2 旋转电机绕组中的波过程习题与思考题第8章 雷电过电压及其防护8.1 雷电放电和雷电过电压1 雷云的形成8.2 雷电放电过程8.3 有关的雷电参数8.4 雷电过电压的形成8.2 防雷保护设备8.1 避雷针防雷原理及保护范围8.2 避雷线防雷原理及保护范围8.3 避雷器工作原理及常用种类8.3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8.1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8.2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雷保护8.4 接地的基本概念及原理8.1 接地概念及分类8.2 接地电阻、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8.3 接地和接零保护习题与思考题第9章 操作过电压与绝缘配合9.1 切除空载线路过电压9.1 产生原理9.2 影响因素和降压措施9.2 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9.1 发展过程9.2 影响因素和降压措施9.3 切除空载变压器过电压9.1 发展过程9.2 影响因素和限制措施9.4 断续电弧接地过电压9.1 发展过程9.2 防护措施9.5 绝缘配合9.1 绝缘配合的原则与方法9.2 变电站电气设备绝缘水平的确定9.3 架空输电线路绝缘水平的确定习题与思考题附录附表1 普通阀式避雷器的电气特性附表2 电站用磁吹阀式避雷器(FCZ系列)的电气特性附表3 保护旋转电机用磁吹阀式避雷器(FCD系列)的电气特性附表4 典型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电气特性(GB 11032-2000)参考文献

您好!首先应把工程电磁学复习好,因为这门课程很多的计算和基本概念都是围绕电磁学来的;另外,请注意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除此之外,在有条件的高校可能会开设相关的试验,珍惜实践的机会。最后,若想在这方面有较深的造诣,要多读国外相关领域的文献,而且就高电压与绝缘这个方向来说,里面也有很多分支,有做绝缘材料的,有研究接地的,也有做绝缘子和气体放电的的,甚至有研究超导和等离子体的。兴趣+方法+努力=成功!

多留新才是关键!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期刊

电工技术核心期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工技术学报电网技术电池电源技术高电压技术电工电能新技术中国电力继电器(改名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电力自动化设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电力电子技术高压电器微特电机电化学电机与控制学报华北电力大学学报变压器微电机电气传动磁性材料及器件电机与控制应用华东电力绝缘材料低压电器电瓷避雷器蓄电池电气应用大电机技术电测与仪表照明工程学报。

电工技术核心期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工技术学报 电网技术 电池 电源技术 高电压技术 电工电能新技术 中国电力 继电器(改名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电力自动化设备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电力电子技术 高压电器 微特电机 电化学 电机与控制学报

出版信息 书名:高电压技术书号:ISBN 978-7-301-14461-9作者:马永翔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版次:1开本:16开装订:平字数:390 千字页数:268定价:¥00出版日期:2009-01-04丛书名:21世纪全国本科院校电气信息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介绍与高电压有关的气体、液体、固体介质放电过程、绝缘特性及影响放电的因素;高电压下的绝缘特点、绝缘方法及沿面放电;交直流高压等的产生方法、原理、装置及对电压的测量;雷电过电压产生及防护等内容。同以往的教材相比,本教材与有以下特色:1) 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增加实物照片,删减部分理论推导过程,可读性强;2) 兼顾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尽可能面向不同需求的读者,达到学以致用;3) 易于引导和教学。 图书目录 第1章 气体的绝缘强度第2章 液体和固体介质的绝缘强度第3章 电气设备的绝缘试验第4章 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第5章 雷电及防雷保护装置第6章 电力系统防雷第7章 电力系统弱电系统防雷保护第8章 操作过电压及其防护 基本信息 作 者:吴广宁 主编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6-1版 次:1页 数:263字 数:391000 印刷时间:2007-6-1开 本:纸 张:胶版纸 印 次:I S B N:978711 1213611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国家精品课程“ 高电压技术”的配套教材。全书分为3篇,共9章,除了传统高电压技术内容如气体、液体和固体的绝缘特性以及过电压防护与绝缘配合等内容外,还编入了大量的高压试验与绝缘监测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绝缘的预防性试验、电气绝缘的高电压试验、电气绝缘的在线监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介绍了特高压方面的最新发展。本书可以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其他电类专业的教材,还可供电力、电工以及其他领域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工作者参考。 图书目录 前言绪论第1篇 电介质的电气强度第1章 气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1.1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1.1 带电质点的产生1.2 带电质点的消失1.3 电子崩与汤逊理论1.4 巴申定律及其适用范围1.5 不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1.2 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1.1 持续作用电压下的击穿1.2 雷电冲击电压下的击穿1.3 操作冲击电压下空气的绝缘特性1.4 大气条件对气体击穿的影响1.5 提高气体击穿电压的措施3 固体绝缘表面的气体沿面放电1.1 界面电场的分布1.2 均匀电场中的沿面放电1.3 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沿面故电1.4 绝缘子的污秽放电1.5 提高沿面放电电压的措施习题与思考题第2章 液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2.1 液体电介质的极化与损耗2.1 液体电介质的介电常数2.2 液体电介质的损耗2.2 液体电介质的电导2.1 液体电介质的离子电导2.2 液体电介质的电泳电导与华尔屯定律2.3 液体电介质在强电场下的电导2.3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2.1 高度纯净去气液体电介质的电击穿理论2.2 含气纯净液体电介质的气泡击穿理论2.3 工程纯液体电介质的杂质击穿习题与思考题第3章 固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3.1 固体电介质的极化与损耗3.1 固体电介质的介电常数3.2 固体电介质的损耗3.2 固体电介质的电导3.1 固体电介质的离子电导3.2 固体电介质的电子电导3.3 固体电介质的表面电导3.3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3.1 固体电介质的热击穿3.2 固体电介质的电击穿3.3 不均匀电介质的击穿习题与思考题第2篇 电气绝缘与高电压试验第4章 绝缘的预防性试验4.1 绝缘电阻、吸收比与泄漏电流的测量4.1 绝缘电阻与吸收比的测量4.2 泄漏电流的测量4.3 目前常用的绝缘电阻测试方法4.2 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量4.1 西林电桥测量法的基本原理4.2 西林电桥测量法的电磁干扰4.3 西林电桥测量法的其他影响 因素4.3 局部放电的测量4.1 局部放电测量的基础4.2 局部放电测量的脉冲电流法4.3 局部放电测量的非电检测法4.4 绝缘油性能检测4.1 绝缘油的电气试验4.2 油中溶解气体的气相色谱分析3 绝缘油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习题与思考题第5章 电气绝缘高电压试验5.1 工频高电压试验5.1 工频高电压的产生5.2 工频高电压的测量5.3 绝缘的工频耐压试验5.2 直流高电压试验5.1 直流高电压的产生5.2 直流工频高电压的测量5.3 绝缘的直流耐压试验5.3 冲击高电压试验5.1 冲击高电压的产生5.2 冲击高电压的测量5.3 绝缘的冲击耐压试验习题与思考题第6章 电气绝缘在线检测6.1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在线检测6.1 绝缘故障与油中溶解气体6.2 油中溶解气体的在线检测6.3 油中气体分析与故障诊断6.2 局部放电在线检测6.1 局部放电的在线检测系统6.2 局部放电分析与故障诊断6.3 介质损耗角正切的在线检测6.1 高压电桥法6.2 相位差法6.3 全数字测量法习题与思考题第3篇 过电压防护与绝缘配合第7章 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7.1 均匀无损单导线上的波过程7.1 波传播的物理概念7.2 波动方程及解7.3 波速和波阻抗7.4 前行波和反行波7.2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7.1 线路末端的折射、反射7.2 集中参数等效电路(彼德逊法则)7.3 波的多次折射、反射7.3 波在多导线系统中的传播7.4 波在传播中的衰减与畸变7.1 线路电阻和绝缘电导的影响7.2 冲击电晕的影响7.5 绕组中的波过程7.1 变压器绕组中的波过程7.2 旋转电机绕组中的波过程习题与思考题第8章 雷电过电压及其防护8.1 雷电放电和雷电过电压1 雷云的形成8.2 雷电放电过程8.3 有关的雷电参数8.4 雷电过电压的形成8.2 防雷保护设备8.1 避雷针防雷原理及保护范围8.2 避雷线防雷原理及保护范围8.3 避雷器工作原理及常用种类8.3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8.1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8.2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雷保护8.4 接地的基本概念及原理8.1 接地概念及分类8.2 接地电阻、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8.3 接地和接零保护习题与思考题第9章 操作过电压与绝缘配合9.1 切除空载线路过电压9.1 产生原理9.2 影响因素和降压措施9.2 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9.1 发展过程9.2 影响因素和降压措施9.3 切除空载变压器过电压9.1 发展过程9.2 影响因素和限制措施9.4 断续电弧接地过电压9.1 发展过程9.2 防护措施9.5 绝缘配合9.1 绝缘配合的原则与方法9.2 变电站电气设备绝缘水平的确定9.3 架空输电线路绝缘水平的确定习题与思考题附录附表1 普通阀式避雷器的电气特性附表2 电站用磁吹阀式避雷器(FCZ系列)的电气特性附表3 保护旋转电机用磁吹阀式避雷器(FCD系列)的电气特性附表4 典型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电气特性(GB 11032-2000)参考文献

电工技术核心期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工技术学报电网技术电池电源技术高电压技术电工电能新技术中国电力继电器(改名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电力自动化设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电力电子技术高压电器微特电机电化学电机与控制学报华北电力大学学报变压器微电机电气传动磁性材料及器件电机与控制应用华东电力绝缘材料低压电器电瓷避雷器蓄电池电气应用大电机技术电测与仪表照明工程学报。

高电压与绝缘论文

我想我们是一个学校的还是一个专业的, 因为我也在找答案

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编辑词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是一级学科电气工程的五个二级学科之一,本科和博士生的专业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硕士研究生就读电气工程所属的5个二级学科之一  电气工程 代号0808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代号00802  080801电机与电器  080803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08080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08080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学制:2年--3年。  授予学位:工学硕士。  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所设置的方向  东北电力大学  01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0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控制   03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04 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   05 FACTS 及直流输电   06 电力系统分析与仿真   07 电力市场   08 电能质量分析与监测   09 综合自动化与继电保护   华北电力大学  0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02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  03电力经济分析  04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  05智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06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07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08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诊断  3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方向  (1)智能保护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对电力系统电保护的新原理进行了研究,将国内外最新的人工智能、模糊理论、综合自动控制理论、自适应理论、网络通信、微机新技术等应用于新型继电保护装置中,使得新型继电保护装置具有智能控制的特点,大大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水平。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多年研究,研制的分层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能够适用于35kv~500kv各种电压等级变电站。微机保护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电力市场理论与技术  基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电力市场发展的需要和电力工业技术经济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了电力市场的运营模式,深入探讨并明确了运营流程中各步骤的具体规则;提出了适合我国现阶段电力市场运营模式的期货交易(年、月、日发电计划)、转运服务等模块的具体数学模型和算法,紧紧围绕当前我国模拟电力市场运营中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  (3)电力系统实时仿真系统  对电力负荷动态特性监测、电力系统实时仿真建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引进了加拿大teqsim公司生产的电力系统数字模拟实时仿真系统,建成了全国高校第一家具备混合实时仿真环境的实验室。该仿真系统不仅可进行多种电力系统的稳态及暂态实验,提供大量实验数据,并可和多种控制装置构成闭环系统,协助科研人员进行新装置的测试,从而为研究智能保护及灵活输电系统的控制策略提供了一流的实验条件。  (4)电力系统运行人员培训仿真系统  电力系统运行人员培训仿真系统是针对我国电力企业职工岗位培训的迫切要求,将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最新成果和传统的电力系统分析理论相结合,利用专家系统、智能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进行电力系统知识教学、培训的一种强有力手段。本系统设计新颖,并合理配置软件资源分布,教、学员台在软件系统结构上耦合性很少,且系统硬件扩充简单方便,因此学员台理论上可无限扩充。  (5)配电网自动化  在中低压网络数字电子载波ndlc、配网的模型及高级应用软件pas、地理信息与配网scada一体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其中,ndlc采用了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高了载波接收灵敏度,解决了载波正在配电网上应用的衰耗、干扰、路由等技术难题;高级应用软件pas将输电网ems的理论算法与配网实际结合起来,采用了最新国际标准iec61850、61970cim公共信息模型;采用配网递归虚拟流算法进行潮流计算;应用人工智能灰色神经元算法进行负荷预测。  (6)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  对在线测量技术、实时相角测量、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理论与技术、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电力系统振荡机理及抑制方法、发电机跟踪同期技术、非线性励磁和调速控制、潮流计算的收敛性、电网调度自动化仿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基于柔性数据收集与监控的电网故障诊断和恢复控制策略、电网故障诊断理论与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非线性理论、软计算理论和小波理论在电力系统应用方面,以及在电力市场条件下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的新理论、新模型、新算法和新的实现手段进行了研究。  (7)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结合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了将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逻辑以及进化理论应用到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运行分析、警报处理、故障诊断、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实用研究。在上述实用软件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的研究,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的智能化水平。。  (8)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开展了电力电子装置控制理论和控制算法、各种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行为和作用、灵活交流输电系统、直流输电的微机控制技术、动态无功补偿技术、有源电力滤波技术、大容量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和新型储能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9)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通过将传感器技术、光纤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以及模式识别技术等结合起来,针对电气设备绝缘监测方法和故障诊断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基础研究,开发了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电容型设备和直流系统等主要电气设备的监控系统,全面提高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  4 设置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生专业的高校及排名  1 清华大学 A+   2 西安交通大学 A   3 重庆大学  4 华中科技大学 A   5 西南交通大学  6 天津大学 A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