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俄贸易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中俄贸易论文参考文献

需要的话 也可以给你呢。

中俄贸易结构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肯定对好

[1] 刘华芹 针对中俄贸易现状 调整对俄出口战略[J] 世界机电经贸信息 , 1997,(11) [2] 龚萍 中俄贸易能否驶入快车道[J] 时代经贸 , 2006,(04) [3] 支晓 俄罗斯市场风情[J] 中外鞋业 , 2003,(01) [4] 刘宝荣 大选后的中俄贸易前景[J] 黑龙江对外经贸 , 1996,(06) [5] 孙洪亮 中俄贸易现状及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市场的几点思考[J] 黑河学刊 , 1998,(01) [6] 隆国强 准确把握特殊性——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市场的战略思考[J] 国际贸易 , 2003,(02) [7] 邸阜生 关于发展中俄贸易的几点看法[J] 东欧中亚市场研究 , 1996,(08) [8] 陆健 开拓俄罗斯纺织服装市场[J] 纺织信息周刊 , 2005,(25) [9] 刘宝荣 中俄贸易何日再现辉煌[J] 国际贸易 , 1995,(08) [10] 吴承璘 抓住时机,加快发展新时期中俄贸易[J] 国际市场 , 2001,(07) (1)Marat Terterv 《与俄罗斯做生意》,刘鹏俊、赵海修译。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年版。(2)李传勋:《俄罗斯远东市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3)《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6年。(4)王奇编著:《二战后中苏(中俄)关系的演变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5)资中药主编:《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下卷),三联书店2000年版。(6)薛荣久主编:《世界贸易组织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7)冯绍雷著:《制度变迁与对外关系—1992年以来的俄罗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8)邵继勇主编:《国际贸易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9)伶建舟、王勇编著:《铁碗普京》,时事出版社2000年版。(10)娄芳著:《俄罗斯经济改革透视—从“休克疗法”到“国家发展战略”》,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1)【俄】阿尔弗雷德科·赫著:《出卖苏维埃帝国》,袭因、邹用九译,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l2)【俄】利斯·叶利钦著:《午夜日记—叶利钦自转》·曹鳗西、张俊翔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13)那日著:<<中国周边市场>>,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14)刘兴范、王新力、金德有主编:<<中俄经贸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年版。(15)赵维田著:《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16)Battler Alex著;张健荣译: 《The 21st century: the world without Russia》,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17) Terterov, Marat主编,吕博等译:《Do business with Russia》,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年版。(18) Kuchins, Andrew C 主编,沈建译:《俄罗斯在崛起吗?》, 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19)Вьюнов ЮА русский культурный архетип Страноведение россииМФлинта(20) Орлов АС и др Основы курса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МПростор(21) ПоляковаМО География Краткий курс МИзд"экзамен″

中国对外贸易论文参考文献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外贸体制的理论主要沿袭了前苏联计划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改革开放后,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理论大概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演进,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外贸体制的市场化程度已高度发达,并日益与国际接轨,外贸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应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相一致。 前 言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就改革而论,理论超前,实践滞后;就开放而言,理论滞后,实践超前。究其原因,开放领域中的改革力度不够,理论探索乏力,思想解放不足。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大的突破:突破外贸垄断论,逐步形成市场竞争的理论;突破国有外贸公司政企不分论,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公司理论;突破外贸的单一经营论,逐步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理论;突破单纯商品贸易论,形成商品贸易为主、服务贸易为辅的外贸理论;突破关税“无用论”,形成较为科学的关税理论;突破引进外资上的“卖国论”,形成较为系统的外资理论;突破“无债论”,形成完整的外债理论;突破汇率上的固定论,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理论;突破外援上的“无偿论”,形成了外援与外贸、外援与外向投资的挂钩理论;突破地区封锁论,形成开放“窗口”理论和“梯度”开放理论。本文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外贸领域的理论、政策与体制改革的演进过程进行回顾和梳理,探寻改革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及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中总结未来发展的思路与方向。 改革开放前中国外贸体制的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外贸体制的理论主要沿袭了前苏联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框架,即计划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该理论要求直接根据计划配置经济资源,以取代资本主义依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做法。此外,外贸体制中的国家垄断思想也是中国旧外贸体制的理论基础。在沿用列宁对外贸实行国家垄断思想的基础上,中国根据建国初国内的经济形势和特殊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决定对外贸实行国家专营,并在《共同纲领》中规定了“对外贸易的国家统制”。我国建立了由外贸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外贸各专业公司统一经营,实行指令性计划和统负盈亏的高度集中的对外贸易体制。这种外贸体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利于使中国在国际收支中避免出现逆差,达到保护民族幼稚工业、实现进口替代战略的目的。但是,该体制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主要是:一、独家经营,难以调动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统得过死,不利于外贸企业发挥自主经营的能力。三、统包盈亏,不利于外贸企业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经营之路,影响他们积极性的发挥。 改革开放后外贸体制改革理论的进展 改革的初始阶段(1978-1986年)——简政放权,政企分开。经过1979年一年的准备,中国外贸体制改革于1980年1月1日正式启动。简政放权是这一时期外贸体制改革的主旋律。首先,自1984年1月起,多数省份有权保留一定比例的外汇收入;1985年1月起,允许企业自己决定使用50%的留成外汇。其次,1984年1月,明确28种限制进口商品,允许一批机构无须经过经贸部就可进口非限制类商品。第三,1984年9月,通过外贸体制改革报告,内容包括“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实行外贸代理制”、“改革外贸计划体制”和“改革外贸财务体制”等。至此,高度集权的外贸总公司垄断全国外贸的局面已被打破,各省及下属外贸组织开始成为外贸活动的主力军。这一阶段,外贸体制改革虽然起步,但由于国家对外贸易仍实行统负盈亏,外贸企业财务软约束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因此由这种外贸“吃大锅饭”的根本问题派生出的一系列问题使改革任重而道远。 改革的第二阶段(1987-1990年)——外贸承包,财政包干。针对初级阶段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987年开始试行以3项指标为内容的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并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从1988年起在全国推行以省、市、自治区为主的外贸承包责任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自负盈亏、放开经营、工贸结合和推行代理制的外贸体制。通过建立和完善以汇率、税收等为主要杠杠的经济调节体系,推动外贸企业实现自负盈亏。实践证明,实行外贸承包责任制初步改变了责权利分离的状况,大大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了外贸的发展。第二阶段改革理论上的探讨,主要围绕外贸承包责任制的问题展开。外贸承包责任制,即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前提下,主要由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和外贸、工贸专业公司向国家实行各项经营承包(具体承包为出口收汇指标、出口换汇成本指标和财务盈亏指标3项指标)。 正如学者李雨时所说,外贸体制改革的方向,仅仅提外贸企业的自负盈亏和自主经营是不全面的。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看是参加国际交换的各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以货币形态反映出来的差异。中国出口产品发生亏损的终极原因在于生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低,而且中国在工资成本低廉方面的优势抵偿不了与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部门在劳动生产率上的差距。所以,应当明确提出出口生产企业首先要实现自负盈亏,并在此基础上使外贸企业逐步做到自负盈亏。 改革的第三个阶段(1991-1993年)——取消补贴,自负盈亏。国务院于1990年底决定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并于1991年开始实施。这次改革使中国外经贸易管理体制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外贸企业自负盈亏使出口的发展摆脱了国家财政状况的制约,企业自主经营有利于出口生产发展的长远规划,以保证国家外贸出口的稳定发展;这一改革使中国外贸体制在自负盈亏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更便于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也更适应国际贸易规范的要求。主要内容有以下五点:一、在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实行了外贸企业出口自负盈亏的改革,取消了国家对外贸出口的财政补贴,对出口总额、出口收汇、上缴外汇仍维持承包制,但改为一年一核承包指标。二、改变外汇留成办法,由过去按地区实行差别比例留成改为按大类商品实行统一比例留成。三、调整了出口商品的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缩减了配额和许可证管理商品的范围。从1992年起,基本上取消了进出口指令性计划,实行指导性的总量计划,允许绝大多数进出口商品放开经营,少数商品实行公开、透明的配额许可证管理。四、改革关税制度。1992年1月1日起,主动降低225个税目商品的进口关税率;1992年12月31日起调减3371个税目商品的进口关税率,使关税总水平下调3个百分点;1993年12月31日调减2998个税目的进口关税率,平均降税率为8%。五、深化外贸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推动外贸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同时,推动外贸企业开展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经营,形成若干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以外贸为龙头的贸工相结合的外向型企业集团。 这一轮外贸体制改革重点放在微观管理层的变革,它既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前一阶段简政放权道路的延续。在一系列改革措施中,有两项特别重要:一是取消国家财政对出口的补贴,按国际通行的做法由外贸企业综合运筹,自负盈亏;二是改变按地方实行不同外汇比例留成的做法,实行按不同商品大类统一比例留成制度。此后,中国外贸经营基本打破了“大锅饭”体制,外贸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改革的第四个阶段(1994-2002)——汇率并轨,宏观调控。主要内容有以下五点:一、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发挥汇率对外贸的重要调控作用。二、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完善对外贸易的宏观管理。加强和改善客观管理,即管方针、管政策、管规划、管监督,将对外贸易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强外贸经营的协调服务机制。三、加快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国有外贸企业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科学管理,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综合商社和设立监事会、内部职工持股等试点,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四、保持对外贸易政策在全国范围的统一性,增加透明度。这是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宏观要求,也是国际贸易规范之一。五、加强外贸经营的协调服务机制。进一步发挥进出口商会等中介机构的协调服务功能,逐步建立和完善外贸行业的律师、会计和审计事务所及咨询服务机制;加大对违法经营者的惩处力度。 学者佟家栋指出,从宏观方面分析,尽管国有外贸企业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政府的行政干预在逐渐弱化,但是,国有外贸作为政府的政策工具或政府附庸的地位仍然存在。在我们强调增强外贸企业经营活力让其自负盈亏时,在宏观上又否定了企业的自主权,否定了企业以获取最大限度为目标的运行机制。因此,外贸企业改革发展到今天,尚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方面要坚决割断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以期使外贸企业能够独立经营。另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外贸企业的股份制改革,通过股份制改造,使企业真正形成内在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及强烈的竞争意识。 加入世贸组织(WTO)后中国外贸政策及管理体制的变化。加入WTO使中国对外贸易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中国要履行加入WTO的各项承诺,削减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对现行外贸体制进行适应性调整,使其与WTO多边规则相适应;另一方面,要针对加入WTO的影响,做好相关应对工作,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扩大出口,合理调控进口,确保对外贸易的平稳运行。进口调控的原则是,要运用WTO允许的手段合理调控进口,努力实现进出口总量平衡,同时重在优化进口商品结构,更好地配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其重点:一是按照WTO规则完善进口管理的各项具体制度,包括配额、许可证、关税配额、国营贸易和质量安全卫生标准,为进口调控提供根本依据;二是建立健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公平贸易管理体制,加快建设进口预警体系,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过度进口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三是做好某些重要工农业产品的进口调控工作,加强跟踪,及时反馈,统筹应对。在优化进口结构方面要做到:一是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IT等高科技产业调整的机遇,加快引进高新技术和关键设备,促进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二是优先保证国内短缺原材料进口,满足国内生产需要,同时采取措施解决中国与部分发展中国家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三是对不会冲击国内的产业和企业,有利于增加海关税收的商品,适当增加进口。四是对搞重复建设和严重冲击国内市场的进口采取WTO允许的手段加以合理调控,减少不利影响。 2004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并相应完善出口退税管理办法,为中国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具体包括:统一各类企业外贸准入标准,让各类企业享有自主经营和平等竞争的权利;积极引导外贸代理制的发展;建立外贸诚信经营和退出机制;完善进出口商会体制。2007年后,中国进入加入WTO的后过渡期,除继续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外,已放开外贸经营权,大幅度地降低关税,取消进口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金融、商业、电信等服务业的开放不断扩大。利用外资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模式也逐步以全球为基点,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佳优化组合,以最适当成本,把最合适工作放在最合适的地方,这不仅仅是制造业,而且是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出坚实步伐,对外经济互利合作取得明显成效。 结 语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的更新,两者互为因果。一般而言,经济体制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标,前者服务和服从于后者,为后者所决定。即是说,选择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战略,就需要有什么样的经济体制,两者必须统一,否则,经济体制会影响经济发展,使战略目标难以实现。但是,经济体制对经济发展战略有反作用,可以制约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战略未作变更的情况下,经济体制可以作适当变动。建国后,我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决定了只能采取计划经济体制。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进口替代为主)——只能是高度集中的统制型体制。这种进口替代战略,在利用比较优势发展国民经济、克服过多的贸易壁垒发展生产力等方面,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有重点的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的确立,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传统的进口替代战略必须作出适当的调整。 通过对30年来的外贸体制改革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外贸的巨大进步可以从外贸体制的市场化程度以及与国际规则的接轨两方面进行管窥。体现为:一是对外贸易经营主体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经济经营格局;二是外商投资企业从无到有,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外商来华投资迅速增加,大批外商投资企业进入了经营期,外商投资成为外贸增长的主力,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增加,到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为7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9%:三是计划经济下的关税制度逐渐被打破,新的与国际贸易惯例相适应的关税制度逐步建立,税目设置和税率水平与世界的国际贸易规范更加接近,与国际市场对接的步伐加快。四是外汇管理制度由计划管理转向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尤其1994年的汇率并轨及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可兑换,取消外汇留成制和上交外汇任务,建立外汇指定银行间的外汇交易市场等改革措施,促进了对外贸易改革的进程。从我国已进行的改革来看,—个由市场调剂的、与国际接轨的、自由贸易的外贸体制必将最终形成。 中国外贸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毫无疑问地仍然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一致,即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失为一种在经济发展上最有效的经济体制。今后的中国外经贸管理体制改革应该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这个总趋势是历史的必然

李金林国际贸易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李溯婉多哈中止中国贸易摩擦将居高不下第一财经日报,李金林我国的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当代经济,2004(12)朱颖美国储蓄不足和全球储蓄过剩是美国贸易逆差产生的根本原因国际贸易问题,李晓“经济主义”时代的中日关系国际经济评论,3-4[1]胡锦涛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J]1当代贵州,2005,(11)1[2]瞿振元,李小云,王秀清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编写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Z],北京:新华出版社,[4]许兴文,许建明转型社会的乡村发展与政府效能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5]艾医卫,李健,唐美元提高乡镇行政效能的几点思考[J],乡镇建设,1999,(9)[6]任翔新形势下乡镇工作的难点和对策[J],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5,(3)[7]龚志兴加强党在农村执政能力建设的途径和方法[J],党建,2005,(10)[8]杜赞奇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谷祖莎贸易、环境与中国的选择[J],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6)[2]李慕菡,等我国国际贸易中污染产品的跨境转移[J],国际贸易问题,2005,(10)[3]程名望,等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内在化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3)[4]沈亚芳,应瑞瑶对外贸易、环境污染与政策调整[J],国际贸易问题,2005,(1)[5]马丽,等外商投资对地区资源环境影响的机制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3,(10)[6]邵宏华,等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J],世界经济,1996,(12)

[1]金雯飞,刁化功 浅谈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J] 现代经济探讨,2001,(12) [2]梁峰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 北方经济,2010,(3) [3]李宝杨 浅析GATS对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4) [4]蒋庚华,张曙霄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内部区域结构失衡问题分析[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5]李仲广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潜力惊人[J] 中国经贸,2011,(2) [6]李小牧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1985—2004年的国际收支分析[J] 国际贸易,2006,(10) [7]林贤瑛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及法律对策[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4) [8]齐述丽,俞会新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 对外经贸实务,2009,(2) [9]梁峰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10]王志伟 中美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及启示[J] 对外经贸实务,2009,(11) [11]王瑞 GATS对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影响的法律研究[D]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12]刘伟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产业竞争力研究[D]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13]曾宪梅,江河 GATS框架下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9) [14]马骊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入世承诺研究[D] 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15]余彬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16]孙夏 提升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D]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 [17]姜义茂,刘慧芳,李俊 中国旅游服务出口国际竞争力探析[J] 中国经贸,2006,(11) [18]王岩 浅析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19]赵冬东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林沛泉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1]阮德寿 越中旅游服务贸易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22]韩燕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分析[D] 兰州商学院: 兰州商学院, [23]谭鹏成 关于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流量变化的研究[D] 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 [24]陈科 贸易自由化下的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D]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25]肖小文 论CAFTA《服务贸易协议》与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J]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8,(11) [26]蒋庚华,张曙霄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内部区域结构失衡问题分析[A] 李小牧,钱建初中国商务出版社(China Commerce and Trade Press)[C]: 中国商务出版社(China Commerce and Trade Press),2010: [27]谭鹏成 入境旅游:基于福利恶化型增长视角的分析[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2) [28]陈昊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与服务贸易总协定[J] 沈阳大学学报,1997,(4) [29]何伟,江旸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策略分析[J]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 [30]周经,吕计跃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2008,(4) [31]陈科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力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9,(12) [32]李璐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D]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 [33]蒋庚华,张曙霄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地区差距与地区经济差距的关系[J] 经济问题,2011,(3) [34]汪志伟 GATS框架下中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立法完善[J] 黄山学院学报,2006,(6) [35]孙夏 提升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 [36]冯姝姝 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研究[J] 生态经济,2007,(10) [37]李小牧,宋玮玮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收支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生产力研究,2008,(23) [38]周经娟,万红光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39]张汉林,樊莹 景美更需服务好——服务贸易总协定与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J] 国际贸易,1997,(2) [40]梁峰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空间集聚特征分析[J] 经济论坛,2010,(3) [41]周广威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D]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42]史玉江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河北大学: 河北大学, [43]林贤瑛 WTO《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影响及法律对策[D]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44]文斐婧,王柏彬,逄忠臣 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6) [45]苏科五,李明星 中国与东盟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1990~2006[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46]冯建栋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及其前景与对策分析[J] 中国商贸,2011,(9) [47]李桂香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宜春学院学报,2011,(3) [48]曾兴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 才智,2009,(23) [49]王永玲,希冷洛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浅析[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50]徐军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其对策[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国际贸易论文文献参考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

我觉得一般的话,还是要去参考最近五年的,因为一般离得近的话,他的一些变化的趋势也不是特别的大的

估计自己乐意真一并的参考文献比不一定是最近五年的啊,只要只要对你有用的啊,觉得也可以观点观点观点好观点鑫耀这边回来是最近五年了

一般你可以直接去知网里搜相关领域的文章,里面很多参考文献,尤其是EI级别的文章,中英文参考文献都有,现成的。如果你还是找不到,可以百度搜下:普刊学术中心,也有很多参考文献讲解

中国政府网的商务部链接,商务部有文献下载。

对外贸易论文文献参考

李金林国际贸易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李溯婉多哈中止中国贸易摩擦将居高不下第一财经日报,李金林我国的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当代经济,2004(12)朱颖美国储蓄不足和全球储蓄过剩是美国贸易逆差产生的根本原因国际贸易问题,李晓“经济主义”时代的中日关系国际经济评论,3-4[1]胡锦涛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J]1当代贵州,2005,(11)1[2]瞿振元,李小云,王秀清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编写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Z],北京:新华出版社,[4]许兴文,许建明转型社会的乡村发展与政府效能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5]艾医卫,李健,唐美元提高乡镇行政效能的几点思考[J],乡镇建设,1999,(9)[6]任翔新形势下乡镇工作的难点和对策[J],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5,(3)[7]龚志兴加强党在农村执政能力建设的途径和方法[J],党建,2005,(10)[8]杜赞奇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谷祖莎贸易、环境与中国的选择[J],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6)[2]李慕菡,等我国国际贸易中污染产品的跨境转移[J],国际贸易问题,2005,(10)[3]程名望,等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内在化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3)[4]沈亚芳,应瑞瑶对外贸易、环境污染与政策调整[J],国际贸易问题,2005,(1)[5]马丽,等外商投资对地区资源环境影响的机制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3,(10)[6]邵宏华,等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J],世界经济,1996,(12)

摘要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问题为世界瞩目,2007年,我国出口额121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进口额95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下,出口增速有所回落,进口增速则比上年提高,进口与出口增速的差距较上年缩小。但因出口增长依然快于进口。加之以往进出口基数差距较大,2007年外贸顺差依然创下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巨额的贸易顺差一方面扩大了外汇储备规模,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巨额贸易顺差也加剧了贸易磨擦,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还预示着中国经济运行中内需不足的隐患等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通过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基本情况,结合近年来国内的进口贸易统计数据,采用定性、定量,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对外贸易进行分析及研究,着重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外贸问题存在的因素,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我国贸易政策调整的方向,合理调整进出口结构,努力平衡国际贸易收支,改善我国对外贸易条件等相关措施和建议。关键字:对外贸易;进出口;顺差;经济发展 论文字数较多,以下为论文大纲!第1章 绪论第2章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结合近年数据分析)(一)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二)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特点第3章 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顺差的原因)(一)贸易顺差的理论分析(二)对外贸易产生巨额顺差的外因(三)对外贸易产生巨额顺差的内因第4章 巨额对外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贸易顺差必要性(二)巨额的贸易顺差带来的弊端第5章 应对巨额贸易顺差的对策研究(一)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贸易结构调整(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三)适时调整外向型发展模式,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四)适时合理调整人民币汇率(五)合理引导外汇储备的使用(六)整顿和规范外贸秩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与服务(七)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参考文献:[1]中国经济贸易编辑委员会 2007年中国经济贸易年鉴[M] 北京:年鉴社,[2]李薇辉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浅析[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3]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2008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M]北京:科学出版社,[4]张鲁青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专业,[5] 张生玲,林永生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再认识[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4:10-[6]李捷1950—2005我国进口贸易发展的整体态势[J]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探索,2007,23(1):19-[7]翁曼莉我国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分析与应对[J]发展研究-对外开放2008,2:33-[8]刘丽进口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23(108):86-[9]陈文玲,王检贵关于我国进出口不平衡的问题认识及政策建议[J]财贸经济2006,7: 23-[10]刘燕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可以具体些哈,俺的成。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