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瑞士sci期刊

发布时间:

瑞士sci期刊

Computer-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英国ISSN: 0010-4485, 1968年创刊,全年1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73,2005年EI收录122篇。主要发表计算机辅助设计开发和应用方面的论文和评论,涉及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建筑营造、电子工程、化学工程、海洋工程、模拟、数控、几何制图等方面。兼载会议报告和书评。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农用计算机与电子设备》荷兰ISSN: 0168-1699, 1986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42SCI 2005年影响因子802,2005年EI收录83篇。刊载计算机及电子仪器与控制设备在农业(包括园艺、林业、畜牧业)研究、开发及生产中应用方面的论文和札记。Cryogenics《低温学》英国ISSN: 0011-2275, 196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762,2005年EI收录97篇。刊载低温工程学和低温物理学,包括应用超导电性、低温电子学等方面的原始研究论文和研究进展评论。兼载技术札记、会议报告、书评和消息报道。Displays《显示》英国ISSN:0141-9382,1979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947,2005年EI收录27篇。刊载电子显示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论文、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50评论、书评和技术札记,介绍显示技术的最新研究发展和利用实况,报道新进展、新产品以及会议消息。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图像与视觉计算》荷兰ISSN:0262-8856,1983年创刊,全年1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383,2005年EI收录107篇。刊载对电视摄像、X射线装置、电子显微镜、超声传感等图像的判读、分析和处理方面的研究论文,涉及机器人遥控、资源遥测、生产监控、音像播送以及在医学、冶金学、天文学方面的应用等。Materials Today《当今材料》英国ISSN:1369-7021,1998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EI收录期刊,2005年EI收录102篇。发表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新闻、评论、通信、热点报道文章和相关政策,涉及材料化学、电子与光电子材料、高分子与新结构材料等。Mechatronics《机械电子学》英国ISSN:0957-4158,1991年创刊,全年10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679,2005年EI收录65篇。刊载研究机械电子学原理及其应用问题的论文。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微电子工程》荷兰ISSN:0167-9317,1983年创刊,全年20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347,2005年EI收录446篇。刊载与微电子元件生产、加工、检测有关的原材料、方法、工艺及设计方面新进展的论文和报告。Microelectronics Journal《微电子学杂志》英国ISSN:0026-2692,197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350,2005年EI收录232篇。刊载固体电子器件及材料的设计、生产、测试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及文摘。Microelectronics Reliability《微电子学可靠性》英国ISSN:0026-2714,1961年创刊,全年11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129SCI 2005年影响因子724,2005年EI收录286篇。刊载可靠性理论和应用微型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工艺和试验等方面的研究论文。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传感器与执行机构,A辑:物理传感器》瑞士ISSN:0924-4247,1980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363,2005年EI收录449篇。刊载物理传感器的相关结构、电子接口、传感系统、材料及技术等方面的原始论文及特邀评论。Solid-State Electronics《固体电子学》英国ISSN:0038-1101,196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47,2005年EI收录305篇。刊载应用固体物理学研究论文,涉及晶体管理论与设计、晶体生长与处理、电子器件加工工艺、固体电池、铁氧体等。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远距通信与信息学》英国ISSN:0736-5853,1984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EI收录期刊,2005年EI收录24篇。刊载远距通信和信息科学在商业、工业、政府、教育等领域应用的研究论文与评论,涉及电子学、计算机图像处理、语言合成、声音识别、卫星电视、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问题。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Emerging Technologies《运输研究C部分:新兴技术》英国ISSN:0968-090X,1993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651,2005年EI收录24篇。刊载工程、计算机科学、电子学、控制系统和电信等领域新兴技术在运输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控制、管理、保养和优化中的应用与开发方面的研究论文。

瑞士sci期刊中国认可吗

肯定是SCI 了!

sci论文含金量是毋庸置疑的,sci是国际知名三大检索工具之首,sci论文是学术界最顶尖的学术论文了,在国内外的认可度都是超高的,在国内一些行业的高级别职称评审中,sci论文是必备项,sci论文代表着晋升人员的科研能力,发表sci论文意味着晋升人员的科研能力已经达到国际顶尖水准。SCI是科学引文索引,通过论文的被引用频次等的统计,对学术期刊和科研成果进行多方位的评价研究,从而评判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单位、个人的科研产出绩效,来反映其在国际上的学术水平。因此,SCI是目前国际上被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SCI所收录期刊的内容主要涉及数、理、化、农、林、医、生物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选用刊物来源于40多个国家,50多种文字,其中主要的国家有美国、英国、荷兰、德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加拿大等,也收录部分中国刊物。sci论文是国际学术界的顶尖论文。你说你的学术水平在某一领域达到国际水平,却没有sci论文来证明,是缺少说服力的,是很难得到学术界圈内人士认可的。足见,sci论文地位之高。

综述:在SCI中,7500个学术期刊会被评估,根据其超过平均引文的比例来取优。这样将期刊限制在一定数量的行为不仅确保了SCI的标准质量,而且在国内由于大家对SCI会更加了解,因此含金量也会相对更高一些。不过,虽然Scopus是一个收录更为广泛的数据库,但这并不意味着Scopus所收录的期刊质量就不高哦!Scopus专门建立了独特的内容甄别委员会(Content Selection & Advisory Board,简称CSAB),CSAB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确保文献收录的公正性!而由于Scopus拥有大量的期刊和研究文章,它其实提供了更多SCI没有提供给新研究员们去发表的机会。所以Scopus的含金量是很高滴,而且现在Scopus在国内认可度也是在逐步提升。而EI——这个世界上最广泛、最完整的工程文献数据库,它提供了同行评审和索引出版物的真正整体和全球视图,这些出版物具有来自190个工程学科的来自77个国家的2000万条记录,每条记录都经过精心选择。通过使用EI,工程师可以确信信息是相关、完整、准确和高质量的。与EI相比,总体来说其和Scopus收录难度间的差别不会很大,只是EI更专注于工程领域文章的收录,而Scopus覆盖的领域面会比较广。Scopus认可度:Scopus在国内认可度还不高,目前中国比较倾向于SCI,而出国留学生或者在外国工作人士以及国外用户比较倾向于Scopus。相对而言,这2种检索工具的使用主要是以各国的具体指标、发展以及学校的要求等方面为准的。在未来,国内使用Scopus的频率也会越来越高。scopus是在2004年11月上线的数据库,只是近两年才开始高频率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用途]老师评职称、科研结项中用的比较少,主要还是SCI、EI、SSCI,这些老牌权威数据库检索。国外留学读研等比较认可的也有scopus数据库。在认可度方面,国内发SCI的会更多一些。[未来]SCI这些属于权威数据库,国内外的一些学术新研究都会首发到这些数据库收录的刊物上面。而scopus作为新起之秀,也开始慢慢占据一隅之地,未来是什么情况还不好说。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SCI、EI、SSCI等认可度不会降低,即便没有奖励,但依旧会是一二类期刊。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Scopus

瑞士sci期刊截止日期是当天吗

举个例子:论文提交的截止日期为11月27日,是指我在中国的11月27日23点之前提交都可以吗?还是11月26日23点之前?答:期刊所属地的11月28日零点之前提交。尽量早点提交吧,不要去挑战这个底线。一、SCI论文修改稿超过了截止日期该怎么办?1、第一SCI论文修改稿超过了截止日期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有时候是作者自己主观原因造成的,例如作者工作繁忙导致没有利用好时间,还有一些不可控的原因,例如近两年的新冠肺炎,很多作者论文的写作发表都受到了影响,特别是发表国际学术期刊论文的作者,影响更加明显,这种情况下返修超过时间是很常见的。2、第二既然出现了这种情况,不管你是因为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都不要太过担心,这时及时向杂志社说明超期的主要原因,基本上杂志社在这一点上不会难为作者,对于超期限的问题大多也都是予以理解的,但是也要注意,时间不要过于长,如果都过了大半年的话,那肯定就不好办了。3、第三在修改稿超期不算长的情况下,只要作者写一封邮件说明超期的原因,同时在提交上已经修改完毕的文章,及时返回杂志社一般都不会有什么问题,如果杂志社有申请延期发表的其他要求就按照杂志社要求的流程操作就行。二、SCI论文修改稿超过截止日期应对方法1、第一点要给编辑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们了解如果SCI论文修改稿超过截止日期,原则上相当于退稿。但是如果作者及时向编辑说明了情况和理由,可能是会被编辑部理解的,即超过截止日期提交的SCI修改稿也是被受理的,并不会因为延期被直接拒稿。2、第二点及时向编辑咨询解决方法。如果超过截止日期,也可能原因是期刊投稿系统关闭等客观原因造成的,这时需要作者向编辑解释情况,由他们妥善处理。由于作者的解决方式未必被编辑接受,最好是让编辑告诉你怎么做。3、第三点进行重新投稿发表。这点就是说既然超过了截止日期,就把SCI论文当作退稿处理。如果作者想要继续发表SCI论文,就需要重新开始,按照开始投稿的方式,重新走一遍流程。

可以的。sci修回截止日期包括当天。sci论文的修回日期是一个没有那么严格的日期,可以和编辑申请往后延长几个工作日。日期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rìqī,意思是约定的日子和时间,指发生某一事情的确定的日子或时期。《元史·郝经传》等均有相关记载。在使用Word和Excel起草的各类文件中,如果日期书写格式五花八门,不仅难看还容易和数据发生混淆,特别是报表中错写的日期不能立即参与计算,给统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瑞士型SCID

安眠药

有些重大疾病还需要外界因素控制,自然无法做到

自然免疫与人工免疫相比哪一种免疫的力量更为强大,答案自然是前者,因为自然免疫是进化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但是也会让人类付出沉重代价一一大量的人死亡。在一些人群中产生的自然抗御艾滋病的的免疫力就是人类从自然获得的财富,它也许是经过黑死病的磨难而获得的,但更有可能是经过天花的肆虐后人类从自然获得的对生命和健康的守护 神。 SARS疫苗进入人体实验阶段再次说明免疫这一原理在防御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当人类还无法寻找到一种有效药物来治愈某种凶险的疾病时,如SARS。当我们提及免疫的概念时,自然会出现自然免疫与人工免疫两种相似和相异的免疫过程和做法。那么,这两种免疫的区别何在? 免疫的种类和区别 免疫首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先天性免疫,二是获得性免疫。先天性是非特异性的,是机体与生俱来的维护健康的功能,这种免疫本能地对所有外来物质、病菌、异物等具有排异和吞噬作用,它包括体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细胞吞噬作用以及人体正常体液和组织中的抗菌物质。而获得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特异性,即对某一种疾病具有免疫作用,比如患了肝炎后对肝炎有免疫力,是在肝炎病原体刺激下机体内产生了抗肝炎的抗体,故而对肝炎有免疫力。 我们所说的自然免疫是获得性(特异性)免疫中的一种。在获得性免疫中可以分为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自动免疫又可以分两类,一是自然形成的,即感染患病后自然获得,称为自然免疫;二是人工诱导产生的,比如注射和服用各种疫苗,包括SARS疫苗,称为人工免疫。在被动免疫中也分两类。一是自然获得的,比如通过母体胎盘和母亲哺乳自然传递给胎儿免疫球蛋白,如免疫球蛋G(IgG)和免疫球蛋白A(IgA);二是人工免疫,分为注射同种或异种抗体,比如在SARS流行期注射痊愈者的血清(含有抗SARS的抗体),即为同种抗体,而注射感染了SARS的马的血清则是异种抗体。 所以,获得性免疫中无论是自动免疫还是被动免疫都包含两个方面,自然的免疫和人工的免疫。虽然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都可以有效地抗愈疾病,但对于两者功效的评定却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在进化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后者是人类道法自然而模仿的,所以前者的作用显然要强于后者。因此,自然免疫是进化赋予人类或生物的一种宝贵财富。今天,大量的疾病,比如鼠疫(黑死病)、天花、艾滋病等证明,人类在与这些疾病抗争过程中自然获得的免疫力可以通过基因变异遗传给后代,并形成了保护人类健康的强大力量,同时也为人类模仿这种自然的免疫力提供了线索,即找到最佳的人工免疫方式。 比如,在抗御艾滋病的斗争中,研究人员发现,不同的人种对艾滋病的抵抗力是不一样的,这便是在自然进化过程中人们所获得的自然免疫力有所不同的结果,也因此可以模仿自然免疫的方式研制出人工疫苗来抗御艾滋病,尽管现在这一进程十分缓慢。 自然免疫与人工免疫一个都不能少 基于免疫的大量事实,自然产生了一种观点,首先应珍惜人体可能获得的自然免疫力。比如,对个别有高度染病危险的儿童可以接种流感疫苗,但对健康儿童不必接种流感疫苗。因为,在流感疫苗能提供更为持久的保护之前,应当给予儿童以自然获取免疫力的机会,让他们享受自然免疫带来的好处。而且对流感的自然免疫力可以传递给后代,并能把免疫机制应用于以后由同一种但具有不同的表面抗原的病菌所引起的疾病。说实话,这个结论对于成年人和其他一些疾病也可能是适用的。 自然与人工相比,前者更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本性,而人工再怎么天衣无缝也不可能做到与自然所形成的鬼斧神工之功力相媲美。在今天,当自然与绿色、与环保与天然相联系时,人们更倾向于选择自然产生的事物和成果,在对抗疾病的免疫力方面也不例外。所以,相当多的人更愿意选择患病后自然获得的免疫力,即使在现代医学的发源地和发达地区,如欧美,人们也推崇的是自然免疫。 不过话又说回来,自然免疫虽然比人工免疫强大,但前者需要付出沉重代价,比如天花,要造成很多人的死亡之后才有可能获得。因此,在这个时候,为了保护生命,人类只能效法自然,用注射疫苗的人工免疫方法同样可以保护生命和维护健康。以流感为例,虽然一些研究人员推崇不给孩子注射流感疫苗而要让孩子患流感以获得自然免疫力,但是也有一个前提,以保护生命为第一价值。比如,健康儿童患的流感都是良性的,一般不致命,这时可以用患病的方法获得自然免疫力。反之,如果是致命性疾病,就应当提倡接种疫苗,即人工免疫。 所以,尽管自然免疫优于人工免疫,但在保护生命和健康面前,人类的态度应当是:一个都不能少。

提高免疫力的几个重点 hc360慧聪网医药行业频道 2003-06-05 09:45:24在这次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医学专家多次提到人的免疫力,目前推荐的许多药方都是针对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可以说免疫力强的人就不容易感染病毒,那么人们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呢? 在讲提高方法之前,我们不妨先做一下测试,看看自己是否需要提高免疫力: 用“是”或“否”回答下列问题: 你能经常从事体育运动吗? 冬天,你常常冻伤手脚吗? 你从不为琐碎小事而心绪不佳,哪怕一点点时间也能用于休息,是吗? 你一年不少于4次感冒,是吗? 有点毛病就得吃药,是吗? 你的食谱里包括大量的蔬菜和水果,冬天和春天还补充维生素,是吗? 你是个善于交际的人,有许多朋友,是吗? 你爱情很满意,家庭生活很幸福,是吗? 喜欢新鲜空气,经常散步,是吗? 你吸烟,是吗? 你时不时喝一小杯好酒,是吗? 你生活在城市里,是吗? 你很注意自己的体形,是吗? 经常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是吗? 你在一个大集体里工作,是吗? 每天你喝足够多的水,是吗? 你的工作很紧张,家务活也很繁重,是吗? 你多数时间是在温暖的房间里度过的,是吗? 现在,统计分数:如果1、3、6、7、8、9、11、13、16题的回答是“是”,得1分; 如果2、4、5、10、12、14、15、17、18题的回答是“否”,也得1分。 1-6分:可以说,你的免疫力为零,因此,经常得病。你需要免疫学专家的帮助,否则无法增强抵抗力。 7-12分:你的防卫系统有些问题,应尽快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多呼吸新鲜空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并补充多种维生素,每天早晨洗一个水温反差大的澡,这些小措施对增强免疫力十分有益。 13-18分:你的免疫力很强,疾病绕着你走,即使有点不舒服,也容易恢复。你关心自己的健康,精力充沛,很好! 人的免疫力主要指两种:非特异性免疫力和特异性免疫力,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措施,就要从这两方面进行。 一、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 非特异性免疫是指机体的皮肤、粘膜对病原体的阻挡作用,以及皮肤、粘膜所分泌的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及补体、溶菌酶、备解素、干扰素等物质对病原体的作用。 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的措施主要有:改善生活条件和营养条件,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二、增强特异性免疫力 特异性免疫力是指人体对某种病原体所具有的针对性的抵抗力,这种抵抗力是因人而宜的,也是因病而宜的。一般可通过预防接种、患传染病或隐性感染而获的这种抵抗力。可见,特异性免疫主要是在人出生后形成的,所以也叫后天免疫。 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最主要的是提高人的特异性免疫力,提高特异性免疫力的主要方法就是对人体进行预防接种。预防接种又叫人工免疫,是将各种人工制成的疫苗用人工方法接种到人体,使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从而抵御各种病原本的侵袭。 (一)预防接种的种类:分为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两类。 1、人工自动免疫:是将无毒性的病原体或类毒素制成的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其刺激人体自动地产生保护性抗体,以抵御病原体的侵袭。例如,给人体接种乙脑疫苗就是为了刺激人体产生乙脑病毒抗体,从而抵御乙脑病毒的侵袭。 2、人工被动免疫:是将制好的保护性抗体(即含抗体的血清或抗毒素)注射到人体内,使人体迅速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由于这样的抗体不是本人自动产生的,而是被动得到的,故称为“被动免疫”。如给人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丙种球蛋白等都属于人工被动免疫。 (二)预防接种的方法: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皮肤划痕法:如牛痘苗可用划痕法接种在上臂外侧中部。 2、皮下注射法:是将疫苗接种到上臂外侧的皮下。如接种乙脑疫苗、麻疹疫苗等均用皮下注射法,这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 3、肌肉注射法:是将丙种球蛋白、抗毒素等制剂进行臀部肌肉注射的方法。 4、口服法:口服法简便易行,易于接受和推广。最常见的口服疫苗是小儿麻痹糖丸活疫苗。 (三)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1、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制定接种计划,明确接种对象与人数,准备用品器材。 2、严格按规定执行,实行一人一针一管,防止交叉感染。 3、接种一般应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前1—2月内进行。同一时期尽量不要接种两种以上的疫苗,以免互相产生干扰作用,影响免疫效果。 4、有下列疾病时不宜进行预防接种:发热及患急性传染病时,严重的心血管、肝脏、肾脏疾病,活动性肺结核、糖尿病、甲亢以及妇女月经期、妊娠期和哺乳期。 (四)预防接种的反应和防治预防接种所用的免疫制剂是一种异体蛋白质,注射给人体后可使人体产生一定的反应,其中包括过敏反应以及局部的红、肿、热、痛等反应。 1、局部反应:接种后24小时内红肿直径小于2.5cm为弱反应,2.5—5.0cm为中反应,大于5cm为强反应。附近淋巴结可有肿大压痛,一般无须处理,适当休息后可恢复。 2、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食欲减退等,一般1—2天即可消失。体温低于37.5摄氏度为强反应。当反应严重,体温高达39—40摄氏度以上时,应进行对症处理。 3、异常反应:主要为晕厥和过敏性休克,一般少见。晕厥多在空腹、疲劳、精神紧张状态下接种时易发生。一旦出现晕厥,应立即让病人处于平卧位,保持安静,喂给糖水或温开水,同时可针刺人中、十宣等穴位,一般不需用药。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皮下或静脉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0ml。 预防过敏性休克应注意在用血清制品前先做过敏试验,阳性者可用脱敏法进行注射。有哮喘、荨麻疹、枯草热等过敏史者应慎用血清制品。 在日常生活里增加免疫力的方法主要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及适度的运动。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保持健康的四大基石,即平衡饮食、适度运动、规律生活和心情开朗。对于需要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人来说,平衡饮食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平衡饮食呢?这不只是吃饱一日三餐或是补充钙片、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等,而是全面均衡地提供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不如预防早”,全面均衡的营养是预防疾病侵袭的基础。如果说人体是一部高效率运作的机器,那么六大营养素就是组成各大部件的原材料。它们共同协作,渗透到每个系统和器官,包括防御系统和免疫器官。例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提供人体生长发育和工作学习所需的能量,而且还供给构成和修补身体中组织和细胞的材料,维生素和矿物质能调节机体平衡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当外界不良因素入侵时,人体及时调用这些原材料,合成抗体或加强代谢,帮助消除毒素,杀死病菌,提高免疫机制,维护机体的健康。 处于疾病康复期和中、老年龄段的人群,容易造成这些营养素消耗增加及代谢紊乱;而外界环境改变、工作学习压力增大,也会造成营养素缺乏或失去平衡。当原材料供给不足或供给不均衡时,机体无法及时合成抗病物质构成防御体系,病菌就很容易入侵人体,对健康构成威胁。因此任何人每天都应全面均衡的摄入这六大营养素,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抵抗外界环境变化对人体带来的影响,从容而健康地生活。 营养专家一致认为,全面均衡的营养能帮助提高机体免疫力。传统的煲汤或保健品补充单一蛋白质或维生素很难做到全面营养,容易造成营养素失衡。目前欧美非常盛行的方法是服用以优质蛋白为基质,配以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全面均衡营养配方,例如药店/商场里常见的“安素” “加营素”,等此类产品含有丰富蛋白质、抗氧化维生素、珍贵微量元素等30余种营养成分,保证人体均衡吸收所需六大营养素,从而帮助维持机体代谢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运动可以增加免疫力固然不错,但需要注意的是要科学的运动,特别是运动的强度。这其中中度及重度的运动可以增加免疫力,但是长久持续的运动却会降低免疫力,因为长久持续的运动会降低淋巴球的浓度、抑制自然杀手细胞的活性等有关免疫力的因子,免疫力一降低就会降低身体对于外来的细菌及病毒的抵抗力,就犹如打开了一扇窗让外面的不好的东西进入一样,如此一来就增加被感染的机率,引起各种疾病。 为什么长久持续的运动会降低免疫力呢?因为发现长久持续运动后,血浆中的麸胺酸浓度降低、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自由基及前列腺素会增加进而影响淋巴球的功能而降低了免疫力,所以如果在运动后能补充营养素也许能减少免疫力的降低,已经有实验证明如果在运动后补充麸胺酸、碳水化合物、抗氧化物及前列腺素抑制剂,能避免运动后所造成的免疫力降低。 如果你能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运动,相信你的免疫力一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就不太容易感染象非典这样的病毒,即使是感染上了也容易治疗和恢复。下面再介绍几种有效的提高免疫力的方法: 1.每天摄取200毫克维生素C 维生素C可以帮助你预防多种疾病,有一种治疗感冒的小偏方就是饮用热的橙汁。维生素C虽然存在于许多蔬菜水果中,但由于维生素C不耐热,在烹调中会丧失许多,所以每天额外补充一些维生素C是必要的。 2.每天摄取2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E 维生素E可以抗衰老,增强人体中的抗氧化剂,加强对病毒的抵抗能力。但是维生素E很难单独从食物中摄取,所以每天应该补充一些,最好与维生素C一起服用。 3.吃些人参 人参是中国传统的滋补佳品,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但是医学专家建议不要直接吃人参,而是每天吃两粒100毫克含有4%人参甘的胶囊。 4.每天饮酒不要超过一杯 酒精对人体的每一部分都产生消极的影响,即使喝葡萄酒可以降低胆固醇,也应该限制在每天一杯上,过量的饮用给血液和心脏等器官造成很大负担和破坏。 5.不要滥用抗生素 有些人盲目地认为抗生素可以包治百病,其实感冒多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并没有特别的疗效,只有确诊是由细菌感染所致时服用抗生素才有效。滥用抗生素不仅没用,还会破坏自身的免疫系统。 6.多喝鸡汤 鸡汤在全世界都被认为是治疗和预防感冒的最佳补品。鸡汤可以增加身体的热量,补充营养,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是冬季最理想的餐桌食品。 7.注射疫苗可以预防70%的流感病毒 在感冒流行的高峰期注射疫苗不失为一个选择。注射疫苗可以使你身体的免疫系统自动产生抗体,但并不是万事大吉了,也许你注射的是A型疫苗,而你偏偏被传染上了B型或C型病毒,所以还要小心。 8.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专家研究证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对抗压力,减少压力荷尔蒙,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并不是朋友越多越好,有时朋友也会成为一种压力。 9.让自己具备一些幽默细胞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开怀大笑能够刺激免疫功能,使免疫细胞变得更活跃。如果你觉得自己缺乏幽默细胞的话,不妨买些喜剧故事片、幽默漫画、相声磁带,或者与一些喜欢讲笑话的朋友在一起,让自己处于一个快乐的世界中,快乐是会传染的。 10.每天花5分钟做个白日梦 “白日梦”对人的心理和身体有好处。当你在脑子里想着最令你愉快的事情,想你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却又是你最渴望的事情的时候,细胞变得活跃,免疫细胞也随之增多。医学专家指出,经常做白日梦的人,压力减轻,免疫系统的损耗也随之降低。 11.相信自己永远是最好的 乐观的态度可以维持人体于一个最佳的状态,尤其是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所面临的压力很大,巨大的心理压力会导致对人体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的荷尔蒙成分增多,所以容易受到感冒或其它疾病的侵袭。 12.多参加休闲娱乐活动 音乐不仅是一种高雅的娱乐活动,也是治疗心理压力的一种好方法,现在已经出现了音乐治疗室。研究证明,经常出外与朋友一起参加休闲娱乐活动的人,心情愉快、开朗,通常也是长寿的人。

神经科学期刊瑞士

是《神经学报道》主要刊载些论文英文刊 属于医学杂志

简介:NEUROREPORT 杂志属于医学行业,“神经科学”子行业的偏低级别杂志中科院分区:本期刊属于医学类,4区 ,在神经科学领域算2流。

神经科学方向的期刊推荐neural plasticity,美国期刊neural plasticity(ISSN:2090-5904),创刊于1989年,创刊名为Journal of Neural Transplantation,后经历两次更名,1998年开始使用现在的名称,致力于发表与神经可塑性各个方面有关的文章,并特别强调其在行为和精神病理学中的功能意义,由著名出版社Hindawi出版,主编是美国健康科学西部大学的Michel Baudry教授。 1)收稿范围:神经可塑性是一门国际性的跨学科期刊,致力于发表与神经可塑性各个方面有关的文章,并特别强调其在行为和精神病理学中的功能意义。神经可塑性发表包括基础神经科学,行为神经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生物心理学和生物精神病学在内的所有相关学科的研究和评论文章。 2)刊文量:期刊的发文量并不大,最高时也不过300多篇,近三年整体发文量还是比较稳定,没有大幅度的变化。 3)影响因子:neural plasticity影响因子十分稳定,这些年一直维持着3分+的水平,2015-2019年的SCI影响因子分别为568、054、161、591、093。我们计算了现在的即时影响因子,02分,今年继续3分多。 4)审稿周期;我们从官网上给出的时间可以看到,从提交到最终接受只需要58天,这个速度是非常快的。同时,官网给出的接收率高达53%,相当友好! 5)版面费:作为一本开放获取期刊,作者只能选择OA,版面费2100美元,约合人民币13500元 回答参考资料

人类脑计划 1996年,以美国为首的神经信息学工作组建立,参与国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典、挪威、瑞士、澳大利亚、日本等19个国家,欧洲委员会 也作为正式成员参加。1997年人类脑计划在美国正式启动,美国20多家著名的大学和研究所参加了这个研究计划。2001年10月,我国成为参加此计划的 第20个成员国 至今也是20个。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