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研究进展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研究进展论文题目

接上面没有记录的标本是没有科学价值的。 4 培养学生的标本制作能力 1 保证压制标本的质量要指导学生做好药用植物标本,最初压制时,必须使标本舒展,叶片应有正面和反面两种叶子,为今后制作药用植物的腊叶标本做好准备。 2 开展标本展评在实习阶段,应组织学生随时进行采集制作标本的讲评话动,指导学生科学采集标本。野外实习结束后,可以进行以学生、小组或班级为单位的标本展评话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 留存优秀标本把学生野外实习作为教学科研的一部分。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采集、制作一批高质量药用植物标本,也可以选择学生制作精良的标本,充实学校的标本室和教学科研素材。3 建立自由开放型实验室,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药用植物学的主要培教学目标是讲授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通过反复实践是很难掌握的。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有限的课堂教授和实践时间内达不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为此,根据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我们进行实验改革,提出了自由开放型实验室的教学理念,在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的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初步尝试。自由开放型实验室的含义:其一是指一个单元的实验内容在一段时间内向学生自由开放,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学习、实践,给学生提供学习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其二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自由,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验项目、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实施开放式探究,促使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自由开放型实验主要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一般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向学生开放两个星期,指定一位教师或实验员在实验室值班。这段时间主要是让学生进行自由探究学习,教师一般不给予辅导,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设计、操作、得出结果。但实验准备所需用的仪器、药材标本、试剂要有充分的余地,比教学目标要求所规定的内容尽可能多,让学生自由选择,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自由的空间[7, 8]。总之,从当今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药用植物学试验教学、野外实习和自由开放型实验室的实施,有利于本门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乃至他们今后的发展均有促进作用。只有教会求学者会学,求学者能学,才能开拓,才能创新。参考文献:[ 1 ] 孙 敏,邓洪平,王明书,等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28(5): [ 2 ] 孙 敏,王彦涵,王明书,等高师植物学实验教学中的科学索质教育探讨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J]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 3 ] 郁 达,卢祥云,吴金男,等加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2, 21(1): [ 4 ] 黄宝康,张朝晖药用植物学野外教学的几点体会[J]药学教育,2001, 17(1): [ 5 ] 王丽红,刘 娟,郑淑琴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综述[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4, 27(5): [ 6 ] 叶创兴,廖家遗,廖文波,等从严要求,提高生物学野外实习的质量,打好生物学专业学生宽广的基础[ 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 21(5): [ 7 ] 周效思,孙毅东,李明娟,等自由开放型实验室的构思与实践[J]高教研究, 2006, 24(15): [ 8 ] 张济生对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认识[J]高等教育工程研究,2001(2): 我这是从CAJ上复制下来的,又把附件发你QQ邮箱里了,你下载CAJ软件就可以看了

(肖培根)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为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各种有效措施,达到保证供应和合理利用此项资源防治疾病的目的。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即:如何有效地利用已供药用的植物资源,例如通过资源扩大、保护和促进其再生能力,改变或创造种质特性,不断提高产量和质量等方法手段,使之能充分满足医疗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调查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不断地发现新的以及治疗价值更高的药用植物,使此项资源得以不断丰富和充实。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更好地为人民保健事业服务。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从科研角度讲,可包括下述的一些内容。一、区系调查、总结及规划某地区人们所使用药用植物的种类总和,形成了该地区的药用植物区系。内容包括种类、蕴藏量、生产量、生态因子、更新途径、利用前途等,并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规划,是做好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基础。在调查中,除了面上的调查外,还应突出重点,注意那些经济价值和医疗价值较大的种类,注意挖掘该地区内药用植物的独到使用经验(如民间秘方、验方等),为新药开发创造良好条件。二、野生资源的保护及更新通过调查,对一些野生资源数量较大的重要种类(例如甘草、黄芩、刺五加、穿龙薯芋等),需要采用人工保护措施及制订政策,促进这些药用植物的繁殖和更新能力,防止有繁衍能力的个体大量覆灭和生长地点生态环境的骤然破坏,可采取合理和有计划地采收、分片轮流封山以保证个体的恢复与发展,采用人工措施扩大个体的繁殖系数等。总起来说,这些技术措施应纳入地区的总体规划中去,以保证其顺利实施。三、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及栽培这是资源开发利用中保证资源数量及质量的最有效的一项措施。一批重要中药,例如人参、三七、黄连、当归、附子等,通过人工栽培,已逐步满足需求。近年来,通过摸清天麻的生活史和蜜环菌、共生萌发菌间的共生规律,使野生天麻的引种变为家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对重要进口南药白豆蔻在我国云南、海南的引种驯化和大量栽培,已取得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尚有一些重要野生药用植物如肉苁蓉、锁阳、猪苓等,需要对它们的生活史、生物学特性、生态条件等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促进人工大量栽培能够取得成功。四、药用资源的扩大与利用目前较广泛采用的方法,是以能代表该植物疗效的主要有效成分或部分作为指标,从亲缘相近而且资源丰富的植物类群去扩大资源,或从扩大药用部位着手使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前者如从进口药的同科属相近的国产植物中,通过植物、生药、化学、药理以及临床等多学科的比较研究,已成功地从我国植物区系中找到了安息香、马钱子、沉香、胡黄连、大风子、蛇根木等进口药的国产资源。又如对生产激素的甾体原料植物,以薯蓣皂甙元等甾体皂甙元为指标,从我国植物区系中,找到薯蓣属(Dioscorea)根茎组(SStenophora)多种植物的根茎含有高含量的甾体皂甙元,其中盾叶薯蓣(Dzingiberensis)的含量为05—15%,穿龙薯蓣(Dipponica)为36—60%,三角叶薯蓣(Ddeltoidea)为80—40%,均可作为制造激素类药物的理想原料。这方面的需求也促进了对药用类群的深入研究,如对莨菪类、人参属、乌头属、大黄属、丹参属、元胡属、细辛属等的研究。扩大药用部位和药用植物原料的综合利用,使资源能够物尽其用。前者如已开展从利用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的钩扩大利用到茎,从仅利用砂仁(Amomum villosum)的果实扩大利用到叶以提制砂仁挥发油。后者如对山莨菪(Scopolia tangutica),已开始综合利用阿托品、东莨菪碱、樟柳碱、后马托品及红古豆碱等多种成分;细叶小檗(Berberis poiretii)除利用小檗碱(berberine)外,也已开始利用另一种含量很高的成分——小檗胺(berbamine)。五、通过半合成途径来扩大药用资源这是资源利用中比较年轻但却具有广阔前途的领域。一是用有机合成的方法,将植物中的某一成分改变为需要的药物。如元胡(Corydalis yanhusuo)中含镇痛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仅1—2%,如从黄藤(Fibraurea recisa)的茎提出巴马汀,再经氢化为延胡索乙素则可大大提高生产量并降低成本。二是用有机合成并结合药理和临床,改造植物中某些有效成分的结构,以获得高效、低毒或生物利用度更高的药物。如从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中提取的丹参酮ⅡA,经过磺化后,可以大大增加水溶性,从而可获得更好疗效。又如秋水仙碱(colchicine)经氢氧化铵水解得到秋水仙酰胺(colchicine amide),毒性降低,抗癌谱更广而且安全范围也较大。六、资源开发中生物技术的应用例如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是用植物的组织或细胞,通过无菌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经诱导分化成完整的植株或产生有效成分的方法。由于它具有生长迅速、生产周期短,而且可以采用工业化的大生产,所以日益受到重视。贵重中药人参和常用中药紫草等,通过组织培养,已能获得较大数量的人参皂甙及紫草素等,可望进入实际大生产的实用阶段。通过采用快速繁殖、细胞融合、杂交选育等生物技术,将能产生许多疗效更好、毒副作用更小而且产量和质量都较传统生产方法高得多的药用植物新品种。我国在生物新技术的应用方面,起步稍晚,但这个领域将有十分光明的前景。七、药用植物资源的二级开发当我们采用生物及农业的方法将药用植物个体的产量和质量获得大幅度增长的一级开发取得成功后,必须同步积极开展以工业手段为主的二级开发,促使药用原料植物和药材能再次加工制造为适宜的成药、药品或其它制成品(如保健食品、保健饮料及美容品等)。八、新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研究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便是要从本地的植物区系中,不断去发现具有卓效的新药用植物资源。我国是使用中草药历史悠久的国家,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传统药物学方面的知识,有计划地调查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并采用多学科、现代科学手段加以发扬、提高,这不但对开发药用植物资源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创造我国的新医药学也有重大价值。这方面我国已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例如通过系统研究生长在青藏高原的藏药山莨菪(Scopolia tangutica),发现了两种新药山莨菪碱(anisodamine)和樟柳碱(anisodine)。它们除了具有明显的抗胆碱作用外,最近还发现具有良好的促进微循环方面的作用,已广泛地在临床上使用。我国长白山区民间一位老农使用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的冬芽驱除绦虫,疗效很好,经系统研究后,挖掘出驱绦作用很好的新药——鹤草酚(Agrimophol)。又如从我国传统抗疟中药青蒿(Artemisia annua)中研制出一种抗疟有效成分和新药青蒿素,具有很好的抗疟效果,受到了国际上的重视。九、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的基础工作这方面除了需建立药用植物标本馆、药用植物园以及药用植物数据库等工作外,还应特别强调对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因为种质的损失是不可挽回的,同时它又是未来育种工作所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特别是珍贵中药材,不少是属于濒危种或渐危种,因此必须加强各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在这方面的工作,如建立药用植物种子库和基因库等。十、药用植物亲缘学在资源开发中的应用为了更有效地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需要用多学科综合手段和基础理论指导,药用植物亲缘学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它的主要任务是探索某一植物群中的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之间存在的内在规律,用以指导今后的实践。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研究进展论文

(肖培根)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为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各种有效措施,达到保证供应和合理利用此项资源防治疾病的目的。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即:如何有效地利用已供药用的植物资源,例如通过资源扩大、保护和促进其再生能力,改变或创造种质特性,不断提高产量和质量等方法手段,使之能充分满足医疗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调查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不断地发现新的以及治疗价值更高的药用植物,使此项资源得以不断丰富和充实。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更好地为人民保健事业服务。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从科研角度讲,可包括下述的一些内容。一、区系调查、总结及规划某地区人们所使用药用植物的种类总和,形成了该地区的药用植物区系。内容包括种类、蕴藏量、生产量、生态因子、更新途径、利用前途等,并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规划,是做好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基础。在调查中,除了面上的调查外,还应突出重点,注意那些经济价值和医疗价值较大的种类,注意挖掘该地区内药用植物的独到使用经验(如民间秘方、验方等),为新药开发创造良好条件。二、野生资源的保护及更新通过调查,对一些野生资源数量较大的重要种类(例如甘草、黄芩、刺五加、穿龙薯芋等),需要采用人工保护措施及制订政策,促进这些药用植物的繁殖和更新能力,防止有繁衍能力的个体大量覆灭和生长地点生态环境的骤然破坏,可采取合理和有计划地采收、分片轮流封山以保证个体的恢复与发展,采用人工措施扩大个体的繁殖系数等。总起来说,这些技术措施应纳入地区的总体规划中去,以保证其顺利实施。三、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及栽培这是资源开发利用中保证资源数量及质量的最有效的一项措施。一批重要中药,例如人参、三七、黄连、当归、附子等,通过人工栽培,已逐步满足需求。近年来,通过摸清天麻的生活史和蜜环菌、共生萌发菌间的共生规律,使野生天麻的引种变为家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对重要进口南药白豆蔻在我国云南、海南的引种驯化和大量栽培,已取得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尚有一些重要野生药用植物如肉苁蓉、锁阳、猪苓等,需要对它们的生活史、生物学特性、生态条件等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促进人工大量栽培能够取得成功。四、药用资源的扩大与利用目前较广泛采用的方法,是以能代表该植物疗效的主要有效成分或部分作为指标,从亲缘相近而且资源丰富的植物类群去扩大资源,或从扩大药用部位着手使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前者如从进口药的同科属相近的国产植物中,通过植物、生药、化学、药理以及临床等多学科的比较研究,已成功地从我国植物区系中找到了安息香、马钱子、沉香、胡黄连、大风子、蛇根木等进口药的国产资源。又如对生产激素的甾体原料植物,以薯蓣皂甙元等甾体皂甙元为指标,从我国植物区系中,找到薯蓣属(Dioscorea)根茎组(SStenophora)多种植物的根茎含有高含量的甾体皂甙元,其中盾叶薯蓣(Dzingiberensis)的含量为05—15%,穿龙薯蓣(Dipponica)为36—60%,三角叶薯蓣(Ddeltoidea)为80—40%,均可作为制造激素类药物的理想原料。这方面的需求也促进了对药用类群的深入研究,如对莨菪类、人参属、乌头属、大黄属、丹参属、元胡属、细辛属等的研究。扩大药用部位和药用植物原料的综合利用,使资源能够物尽其用。前者如已开展从利用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的钩扩大利用到茎,从仅利用砂仁(Amomum villosum)的果实扩大利用到叶以提制砂仁挥发油。后者如对山莨菪(Scopolia tangutica),已开始综合利用阿托品、东莨菪碱、樟柳碱、后马托品及红古豆碱等多种成分;细叶小檗(Berberis poiretii)除利用小檗碱(berberine)外,也已开始利用另一种含量很高的成分——小檗胺(berbamine)。五、通过半合成途径来扩大药用资源这是资源利用中比较年轻但却具有广阔前途的领域。一是用有机合成的方法,将植物中的某一成分改变为需要的药物。如元胡(Corydalis yanhusuo)中含镇痛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仅1—2%,如从黄藤(Fibraurea recisa)的茎提出巴马汀,再经氢化为延胡索乙素则可大大提高生产量并降低成本。二是用有机合成并结合药理和临床,改造植物中某些有效成分的结构,以获得高效、低毒或生物利用度更高的药物。如从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中提取的丹参酮ⅡA,经过磺化后,可以大大增加水溶性,从而可获得更好疗效。又如秋水仙碱(colchicine)经氢氧化铵水解得到秋水仙酰胺(colchicine amide),毒性降低,抗癌谱更广而且安全范围也较大。六、资源开发中生物技术的应用例如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是用植物的组织或细胞,通过无菌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经诱导分化成完整的植株或产生有效成分的方法。由于它具有生长迅速、生产周期短,而且可以采用工业化的大生产,所以日益受到重视。贵重中药人参和常用中药紫草等,通过组织培养,已能获得较大数量的人参皂甙及紫草素等,可望进入实际大生产的实用阶段。通过采用快速繁殖、细胞融合、杂交选育等生物技术,将能产生许多疗效更好、毒副作用更小而且产量和质量都较传统生产方法高得多的药用植物新品种。我国在生物新技术的应用方面,起步稍晚,但这个领域将有十分光明的前景。七、药用植物资源的二级开发当我们采用生物及农业的方法将药用植物个体的产量和质量获得大幅度增长的一级开发取得成功后,必须同步积极开展以工业手段为主的二级开发,促使药用原料植物和药材能再次加工制造为适宜的成药、药品或其它制成品(如保健食品、保健饮料及美容品等)。八、新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研究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便是要从本地的植物区系中,不断去发现具有卓效的新药用植物资源。我国是使用中草药历史悠久的国家,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传统药物学方面的知识,有计划地调查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并采用多学科、现代科学手段加以发扬、提高,这不但对开发药用植物资源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创造我国的新医药学也有重大价值。这方面我国已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例如通过系统研究生长在青藏高原的藏药山莨菪(Scopolia tangutica),发现了两种新药山莨菪碱(anisodamine)和樟柳碱(anisodine)。它们除了具有明显的抗胆碱作用外,最近还发现具有良好的促进微循环方面的作用,已广泛地在临床上使用。我国长白山区民间一位老农使用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的冬芽驱除绦虫,疗效很好,经系统研究后,挖掘出驱绦作用很好的新药——鹤草酚(Agrimophol)。又如从我国传统抗疟中药青蒿(Artemisia annua)中研制出一种抗疟有效成分和新药青蒿素,具有很好的抗疟效果,受到了国际上的重视。九、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的基础工作这方面除了需建立药用植物标本馆、药用植物园以及药用植物数据库等工作外,还应特别强调对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因为种质的损失是不可挽回的,同时它又是未来育种工作所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特别是珍贵中药材,不少是属于濒危种或渐危种,因此必须加强各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在这方面的工作,如建立药用植物种子库和基因库等。十、药用植物亲缘学在资源开发中的应用为了更有效地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需要用多学科综合手段和基础理论指导,药用植物亲缘学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它的主要任务是探索某一植物群中的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之间存在的内在规律,用以指导今后的实践。

细胞工程在高效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方面有何优势  细胞工程作为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已经渗入到生物工程的各个方面,成为必不可少的配套技术。在农林、园艺和医学等领域中,细胞工程正在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  1、粮食与蔬菜生产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进行作物育种,是迄今人类受益最多的一个方面。中国在这一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以花药单倍体育种途径,培育出的水稻品种或品系有近百个,小麦有30个左右。其中河南省农科院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具有抗倒伏、抗锈病、抗白粉病等优良性状。  在常规的杂交育种中,育成一个新品种一般需要8~10年,而用细胞工程技术对杂种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可大大缩短育种周期,一般提前2~3年,而且有利优良性状的筛选。前面已介绍过的微繁殖技术,在农业生产上也有广泛的用途,其技术比较成熟,并已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例如,中国已解决了马铃薯的退化问题,日本麒麟公司已能在1000升容器中大量培养无病毒微型马铃薯块茎作为种薯,实现种薯生产的自动化。通过植物体细胞的遗传变异,筛选各种有经济意义的突变体,为创造种质资源和新品种的选育发挥了作用。现已选育出优质的番茄、抗寒的亚麻、以及水稻、小麦、玉米等新品系。有希望通过这一技术改良作物的品质,使它更适合人类的营养需求。  蔬菜是人类膳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为人体提供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蔬菜通常以种子、块根、块茎、插扦或分根等传统方式进行繁殖,化费成本低。但是,在引种与繁育、品种的种性提纯与复壮、育种过程的某些中间环节,植物细胞工程技术仍大有作为。例如,从国外引进蔬菜新品种,最初往往只有几粒种子或很少量的块根、块茎等。要进行大规模的种植,必须先大量增殖,这就可应用微繁殖技术,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扩大群体。在常规育种过程中,也可应用原生质体或单倍体培养技术,快速繁殖后代,简化制种程序。另外,还可结合植物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蔬菜品种。  2、园林花卉  在果树、林木生产实践中应用细胞工程技术主要是微繁殖和去病毒技术。几乎所有的果树都患有病毒病,而且多是通过营养体繁殖代代相传的。用去病毒试管苗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病毒病的侵害,恢复种性并加速繁殖速度。目前,香蕉、柑橘、山楂、葡萄、桃、梨、荔枝、龙眼、核桃等十余种果树的试管苗去病毒技术,已基本成熟。香蕉去病毒试管苗的微繁殖技术已成为产业化商品化的先例之一。因为香蕉是三倍体植物,必须通过无性繁殖延续后代,传统方法一般采用芽繁殖,感病严重,繁殖率低;而采用去病毒的微繁殖技术不仅改进了品质,亩产量约提高30%~50%,很容易被蕉农接受。  近年来,对经济林木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也受到很大的重视。采用这一技术可比常规方法提前数年进行大面积种植。特别是有些林木的种子休眠期很长,常规育种十分费时。据不完全统计,现已研究成功的林木植物试管苗已达百余种,如松属、桉树属、杨属中的许多种,还有泡桐、槐树、银杏、茶、棕榈、咖啡、椰子树等。其中桉树、杨树和花旗松等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澳大利亚已实现桉树试管苗造林,用幼芽培养每年可繁殖40万株。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使现代花卉生产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960年,科学家首次利用微繁殖技术将兰花的愈伤组织培养成植株后,很快形成了以组织培养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化生产体系——兰花工业。现在,世界兰花市场上有150多种产品,其中大部分都是用快速微繁殖技术得到的试管苗。从此,市场供应摆脱了气候、地理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限制。至今,已报道的花卉试管苗有360余种。已投入商业化生产的有几十种。中国对康乃馨、月季、唐昌蒲、菊花、非洲紫罗兰等品种的研究较为成熟,有的也已商品化,并有大量产品销往港澳及东南亚地区。  3、临床医学与药物  自1975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首次获得单克隆抗体以来,许多人类无能为力的病毒性疾病遇到了克星。用单克隆抗体可以检测出多种病毒中非常细微的株间差异,鉴定细菌的种型和亚种。这些都是传统血清法或动物免疫法所做不到的,而且诊断异常准确,误诊率大大降低。例如,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单克隆抗体,其灵敏度比当前最佳的抗血清还要高100倍,能检测出抗血清的60%的假阴性。  近年来,应用单克隆抗体可以检查出某些还尚无临床表现的极小肿瘤病灶,检测心肌梗死的部位和面积,这为有效的治疗提供方便。单克隆抗体并已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主要是针对一些还没有特效药的病毒性疾病,尤其适用于抵抗力差的儿童。人们正在研究“生物导弹”——单克隆抗体作载体携带药物,使药物准确地到达癌细胞,以避免化疗或放射疗法把正常细胞与癌细胞一同杀死的副作用。  单克隆抗体可以精确地检测排卵期。新一代免疫避孕药也在研制之中,其基本原理是用精子,卵透明带或早期胚胎来制备单克隆抗体,将它们注入妇女体内,人体就会产生对精子的免疫反应,从而起到避孕作用。人类体外受精技术的日趋成熟,使人类对生育活动有了较大的选择余地,促进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也为不孕症患者或不宜生育的人带来福音。  生物药品主要有各种疫苗、菌苗、抗生素、生物活性物质,抗体等,是生物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或分泌物。过去制备疫苗是从动物组织中提取,得到的产量低而且很费时。现在,通过培养、诱变等细胞工程或细胞融合途径,不仅大大提高了效率,还能制备出多价菌苗,可以同时抵御两种以上的病原菌的侵害。用同样的手段,也可培养出能在培养条件下长期生长、分裂并能分泌某种激素的细胞系。1982年美国科学家用诱变和细胞杂交手段,获得了可以持续分泌干扰素的体外培养细胞系,现已走向应用。  4、繁育优良品种  目前,人工受精、胚胎移植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生产。精液和胚胎的液氮超低温(-196摄氏度)保存技术的综合使用,使优良公畜、禽的交配数与交配范围大为扩展,并且突破了动物交配的季节限制。另外,可以从优良母畜或公畜中分离出卵细胞与精子,在体外受精,然后再将人工控制的新型受精卵种植到种质较差的母畜子宫内,繁殖优良新个体。综合利用各项技术,如胚胎分割技术、核移植细胞融合技术、显微操作技术等,在细胞水平改造卵细胞,有可能创造出高产奶牛、瘦肉型猪等新品种。特别是干细胞的建立,更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论文题目

接上面没有记录的标本是没有科学价值的。 4 培养学生的标本制作能力 1 保证压制标本的质量要指导学生做好药用植物标本,最初压制时,必须使标本舒展,叶片应有正面和反面两种叶子,为今后制作药用植物的腊叶标本做好准备。 2 开展标本展评在实习阶段,应组织学生随时进行采集制作标本的讲评话动,指导学生科学采集标本。野外实习结束后,可以进行以学生、小组或班级为单位的标本展评话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 留存优秀标本把学生野外实习作为教学科研的一部分。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采集、制作一批高质量药用植物标本,也可以选择学生制作精良的标本,充实学校的标本室和教学科研素材。3 建立自由开放型实验室,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药用植物学的主要培教学目标是讲授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通过反复实践是很难掌握的。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有限的课堂教授和实践时间内达不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为此,根据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我们进行实验改革,提出了自由开放型实验室的教学理念,在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的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初步尝试。自由开放型实验室的含义:其一是指一个单元的实验内容在一段时间内向学生自由开放,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学习、实践,给学生提供学习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其二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自由,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验项目、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实施开放式探究,促使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自由开放型实验主要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一般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向学生开放两个星期,指定一位教师或实验员在实验室值班。这段时间主要是让学生进行自由探究学习,教师一般不给予辅导,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设计、操作、得出结果。但实验准备所需用的仪器、药材标本、试剂要有充分的余地,比教学目标要求所规定的内容尽可能多,让学生自由选择,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自由的空间[7, 8]。总之,从当今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药用植物学试验教学、野外实习和自由开放型实验室的实施,有利于本门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乃至他们今后的发展均有促进作用。只有教会求学者会学,求学者能学,才能开拓,才能创新。参考文献:[ 1 ] 孙 敏,邓洪平,王明书,等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28(5): [ 2 ] 孙 敏,王彦涵,王明书,等高师植物学实验教学中的科学索质教育探讨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J]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 3 ] 郁 达,卢祥云,吴金男,等加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2, 21(1): [ 4 ] 黄宝康,张朝晖药用植物学野外教学的几点体会[J]药学教育,2001, 17(1): [ 5 ] 王丽红,刘 娟,郑淑琴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综述[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4, 27(5): [ 6 ] 叶创兴,廖家遗,廖文波,等从严要求,提高生物学野外实习的质量,打好生物学专业学生宽广的基础[ 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 21(5): [ 7 ] 周效思,孙毅东,李明娟,等自由开放型实验室的构思与实践[J]高教研究, 2006, 24(15): [ 8 ] 张济生对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认识[J]高等教育工程研究,2001(2): 我这是从CAJ上复制下来的,又把附件发你QQ邮箱里了,你下载CAJ软件就可以看了

生药学在生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重要意义 【摘要】生药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生药资源的学科,通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学科理论知识来研究生药的基源、有效成分、生产采制以及对生药进行鉴定等。促进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扩大药源,更好的造福人类。 【关键词】药用植物 生药学 资源 指纹图谱 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包括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学科。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药物学知识,汇集成众多本草著作,是今天中药科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现在生药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和资料库[5]。对这些宝贵的遗产和财富,应结合现代生药学所运用的科学技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具有显著疗效。野生丹参资源已不能满足药材市场的需求,目前丹参多为栽培,其栽培面积日益扩大。通过选取丹参根和根茎做水溶性蛋白质的凝胶电泳分析,以观察各地野生品种和栽培品种所含蛋白品种所含蛋白质的差别[1]。从而比较野生品种和栽培品种的要效的差别,有助于扩大药源。 3.生药学在前沿医学研究中的作用 目前国际上在生药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是十分频繁。在攻克癌症的斗争中,在生药学方面的研究也取得很好的成果。于2002 年7 月召开的全美第43 届生药学年会代表了全球生药学研究的新趋势。现任职美北卡大学药学院天然产物实验室的美籍华人教授———李博士做了题为“从天然产物先导物设计和发现新药的现行进展”报告。该实验室的总体研究方向就是已经发现和正在发展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及其结构类似物作为临床治疗药物。源自天然中草药的传统中医药学是一个研制有效化疗剂新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一种代号为GL2331 的半合成表鬼臼吡喃葡萄糖甙,是天然产物鬼臼毒素被人工设计合成和研发的,目前作为抗癌药正在进行Ⅱ期临床试验。这些先导化合物及其它研究产生的先导化合物已经证明无论是作为深入一步的修饰模板,或是在作用机理研究手段方面,将在新药设计和研制方面极有价值[3]。 4.生药学在药物资源保护方面的作用 药用植物资源对于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中医药及民族医药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药用植物资源的丰富,一方面会为中医药及民族医药事业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资源储备。另一方面,也为它们进行不断的科研开发及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当前,部分地区在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方面,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药用植物资源自身的生态增长规律,出现了过度利用、盲目开发等不合理的现象,因而导致了大量药用植被生态被破坏的严重问题。从植物学、生态学理论角度来看,外界干扰会对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动态产生影响;但是外界干扰并非必然破坏生态系统,它主要取决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作用频率、持续时间及干扰范围等因素。 有时适度干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够增加植物多样性、促进植被更新,其结果可能会促进生态系统趋向稳定 基于这种理论,我们有必要对人类干扰植物资源的活动开展相应深入的生态学研究,以期得出相关的科学结论,进而指导对于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做到既保持生态平衡,又能够合理利用,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4]。 结语 药用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通过生药学方面的研究,将更好的开发药用资源,扩大资源储备量,同时对药用资源的保护方面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促进药用资源的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1.赵华英,李允尧等不同产地不同丹参品种的蛋白电泳观察,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年6 月第40 卷第3 期。 2.彭素琴,刘郁林,金银花研究进展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 年第六期 3.杨顺楷,生药学的最新动态(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精细与专用 化学品,2003 年第23 期 :6—7 4.石 莎,周宜君,冯 莎,冯金朝,我国西北地区药用植物多样性,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年2 月第15 卷第1 期 5.阎玉凝。对中药生药学重点学科内涵外延的探讨,中医教育ECM 第24 卷,2005年5月第3 期,42—43 6 赵君峰,白志川,中药材金银花的生药学与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 9---11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现状分析论文

靠,难道又碰到校友了。。。。。。。。。。。。

不知道

广西药用植物园是广西唯一从事中草药引种、驯化、保存和栽培研究的科研单位,目前已引种栽培药用植物4000多种,保存药用植物腊叶标本12000多份,药材和浸泡标本2000多份,药用植物图片10000多份,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种植药用植物品种最多的专业性药用植物园,被誉为“亚洲第一药园”。已建成旅游科普园和种质保存园共1450亩的活体保存园,其中旅游科普园包括“立体的《本草纲目》”草部展区、广西特产药物区、药物疗效分类区、木本药物区、藤本药物区、荫生药物区、珍稀濒危药物区以及民族药物区等8个展区;种质保存园已建成引种驯化圃、繁育圃、自然分类园、木兰园、茶园、姜园、中国药典区、外来药用植物区等10个功能区和专类园。 广西药用植物园已经成为我国中草药资源(包括民族药资源)的重要保存基地,被国家、自治区和南宁市确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广西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南宁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南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科建设和科研围绕资源保护,广西药用植物园以药用植物资源学、栽培学、生态学及化学为重点学科,主要开展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保存、良种繁育、规范化栽培及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建园以来共承担药用植物研究与开发项目101项,其中国家攻关课题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技部课题7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5项,自治区卫生厅课题27项,自治区科技厅课题51多项,其它各类课题6项。取得科研成果29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17项(次),发表各级论文著作300多篇(本)。建园和资源保护2001年以来,在卫生厅大力支持下,在缪剑华主任提出的立体的《本草纲目》建园指导思想指导下,广西药用植物园的建园和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以前只有约400亩的标本园,现在已建成旅游科普园和种质保存园共1450亩的两个活体保存园,其中旅游科普园包括“立体的《本草纲目》”草部展区、广西特产药物区、药物疗效分类区、木本药物区、藤本药物区、荫生药物区、珍稀濒危药物区以及民族药物区等8个展区;种质保存园已建成引种驯化圃、繁育圃、自然分类园、木兰园、茶园、姜园、中国药典区、外来药用植物区等10个功能区和专类园。资源保护由2000年保存活体药物标本2500多种,增加到现在的4000多种。科研能力建设和科研课题广西药用植物园的科研能力建设在近5年来得到了迅速加强。2004年从国家发改委获得了国家现代中药产业化重大专项“广西大宗地道及濒危稀缺药材GAP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国家发改委资助1000万元。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将于2006年底建成药用植物栽培室、植保室、真菌室、土化室、组培室、生物技术中心、种质研究室、分子生物研究室、天然产物研究室、药理室、广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中心、广西中药材良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实验中心共7000多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土建施工,并将配备总值近5000万元的仪器设备,其中包括600M的核磁共振仪。2004年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和人事厅授予“广西中药材良种繁育人才小高地”,被自治区科技厅授予广西科技创新金源单位。2006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博士后工作站。 因科研能力建设的加强,承担的各级科研课题迅速增加。目前在研课题共41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项,自治区级课题38项,在研课题经费643万元。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现状论文题目

接上面没有记录的标本是没有科学价值的。 4 培养学生的标本制作能力 1 保证压制标本的质量要指导学生做好药用植物标本,最初压制时,必须使标本舒展,叶片应有正面和反面两种叶子,为今后制作药用植物的腊叶标本做好准备。 2 开展标本展评在实习阶段,应组织学生随时进行采集制作标本的讲评话动,指导学生科学采集标本。野外实习结束后,可以进行以学生、小组或班级为单位的标本展评话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 留存优秀标本把学生野外实习作为教学科研的一部分。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采集、制作一批高质量药用植物标本,也可以选择学生制作精良的标本,充实学校的标本室和教学科研素材。3 建立自由开放型实验室,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药用植物学的主要培教学目标是讲授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通过反复实践是很难掌握的。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有限的课堂教授和实践时间内达不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为此,根据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我们进行实验改革,提出了自由开放型实验室的教学理念,在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的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初步尝试。自由开放型实验室的含义:其一是指一个单元的实验内容在一段时间内向学生自由开放,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学习、实践,给学生提供学习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其二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自由,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验项目、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实施开放式探究,促使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自由开放型实验主要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一般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向学生开放两个星期,指定一位教师或实验员在实验室值班。这段时间主要是让学生进行自由探究学习,教师一般不给予辅导,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设计、操作、得出结果。但实验准备所需用的仪器、药材标本、试剂要有充分的余地,比教学目标要求所规定的内容尽可能多,让学生自由选择,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自由的空间[7, 8]。总之,从当今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药用植物学试验教学、野外实习和自由开放型实验室的实施,有利于本门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乃至他们今后的发展均有促进作用。只有教会求学者会学,求学者能学,才能开拓,才能创新。参考文献:[ 1 ] 孙 敏,邓洪平,王明书,等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28(5): [ 2 ] 孙 敏,王彦涵,王明书,等高师植物学实验教学中的科学索质教育探讨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J]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 3 ] 郁 达,卢祥云,吴金男,等加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2, 21(1): [ 4 ] 黄宝康,张朝晖药用植物学野外教学的几点体会[J]药学教育,2001, 17(1): [ 5 ] 王丽红,刘 娟,郑淑琴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综述[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4, 27(5): [ 6 ] 叶创兴,廖家遗,廖文波,等从严要求,提高生物学野外实习的质量,打好生物学专业学生宽广的基础[ 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 21(5): [ 7 ] 周效思,孙毅东,李明娟,等自由开放型实验室的构思与实践[J]高教研究, 2006, 24(15): [ 8 ] 张济生对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认识[J]高等教育工程研究,2001(2): 我这是从CAJ上复制下来的,又把附件发你QQ邮箱里了,你下载CAJ软件就可以看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