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经济学季刊审稿时间多长

发布时间:

经济学季刊审稿时间多长

劣币驱逐良币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或银子(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扩展资料: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的基础。因为如果交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或者真伪都十分了解,劣币持有者就很难将手中的劣币用出去,或者,即使能够用出去也只能按照劣币的“实际”而非“法定”价值与对方进行交易。但事实上,劣质的货币同优质货币一样都具有相同货币效益,即有破损的一块钱和崭新的一块钱购买力是相同的,所以有时这种现象也并非由信息不对称导致,而是自发性的好恶导致,其结果就是劣币逐渐增多,最终良币被淘汰掉。不对称信息理论的开创者是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乔治阿克洛夫,他因此而获得了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可是他的开创性论文《“柠檬”市场》(在英文中,次品俗称“柠檬”)曾经因为被认为“肤浅”,先后遭到三家权威的经济学刊物拒绝。几经周折,这篇论文才得以在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季刊》上发表,立刻引起巨大反响。"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一个古老的原理,它说的是铸币流通时代,在银和金同为本位货币的情况下,一国要为金币和银币之间规定价值比率,并按照这一比率无限制地自由买卖金银,金币和银币可以同时流通。由于金和银本身的价值是变动的,这种金属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动与两者兑换比率相对保持不变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使复本位制无法实现。比如说当金和银的兑换比率是1:15,当银由于银的开采成本降低而最后其价值降低时,人们就按上述比率用银兑换金,将其贮藏,最后使银充斥于货币流通,排斥了金。如果相反即银的价值上升而金的价值降低,人们就会用金按上述比例兑换银,将银贮藏,流通中就只会是金币。这就是说,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渐渐为人们所贮存离开流通市场,使得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这一现象最早被英国的财政大臣格雷欣(1533-1603)所发现,故称之为“格雷欣现象”。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劣币驱逐良币

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后来,人们用这一法则来泛指价值不高的东西会把价值较高的东西挤出流通领域,如盗版软件对正版软件的冲击等。除了商业和金融,其他领域其实也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比如,官场上,清官可能会受到贪官的排挤;医院里,拒收“红包”的医生被看成另类。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有效的约束体制,劣币驱逐良币、稗子战胜水稻就将大行其道,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扩展资料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或银子(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造铸局长提出,也称“格雷欣现象”(Gresham's Law),他观察:消费者保留储存成色高的货币(undebase money)(贵金属含量高),使用成色低的货币(debased money)进行市场交易、流通。金、银做为交换的产品在市场中的价格在产品的实用阶段与产品的生产效率成反比,也就是生产效率高的价格低。但货币比例的制定者无法认识到这两关系,也不会随着金、银生产效率的变化来改变兑换比例。有关于交换是生产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理论。人们在市场中用金、银做为交换中间工具,是为了提高交换效率,实际上等同于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因此人们就会在市场交换中留下生产效率低而价格高的产品,从而使自己的生产效率达到最大化。这就导致了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是生产效率高而价格低的产品。这与上面陈述的“比如说当金和银的兑换比率是1:15,当银由于银的开采成本降低而最后其价值降低时,人们就按上述比率用银兑换金,将其贮藏,”是一致的。因此劣币驱逐良币实际上是货币制定者在制定货币时无视市场规律而指定货币交换比例而产生的问题,只要保证市场货币定价的统一标准,供应与商品量匹配的货币,这种问题就不会发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劣币驱逐良币词条

《经济学(季刊)》刊号说明 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经济学(季刊)》获得连续出版物刊号,刊号为CN11-6010/F,国际刊号为 ISSN 2095-1086,自第10卷第1期(2010年10月)起执行。

经济学季刊审稿时间多长啊

很快普刊都靠版面费生存,稿件周转周期很快一般1至3个月就可以发表

呵呵,核心很难发,哪类都不短。

稿件都是需要评审的,只有优质的文章才可以被采用,一般是需要经过三审三校,具体的流程还是要根据杂志社的要求来进行安排,审稿时间从一周到六个月之间不等,也可以咨询壹品优刊网在线客服,希望有所帮助

普刊中也有特例,有一些不用交版面费且有稿费的杂志,审稿严格,甚至审稿都要3个月,用刊时间约3个月,他们普遍采用约稿;有一些普刊以赚钱为目的,周期甚至可以审稿一两分钟,刊发一个月内见刊。

经济学季刊审稿时间要求多长

呵呵,核心很难发,哪类都不短。

广东经济 商业故事 都是审稿快发表快的哦!

商业全球化,电子商务评论,金融,世界经济探索等,审稿时间大概在10到15天左右吧

核心期刊分两种,一种是中文核心期刊,一种是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审稿时间一般在1-3个月,3月后没收到回复,文章基本就被否决了,你可以自己处理你的论文了;科技核心期刊审稿时间一般在15-30天,1个月以后还没收到回复,就自行处理论文。中文核心期刊从投稿到录用,一般是6-12个月;科技核心期刊从投稿到录用,一般是3-6个月。最快也要3个月左右发表。

经济学季刊审稿时间多久

《经济学(季刊)》刊号说明 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经济学(季刊)》获得连续出版物刊号,刊号为CN11-6010/F,国际刊号为 ISSN 2095-1086,自第10卷第1期(2010年10月)起执行。

《房债》([美]阿蒂夫·迈恩(Atif Mian))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b2vz      书名:房债作者:[美]阿蒂夫·迈恩(Atif Mian)译者:何志强豆瓣评分:4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年份:2015-7页数:212内容简介:始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800万人失业,400万家庭流离失所。这与美国从2000年到2007年住房抵押贷款翻番真的只是时间上的巧合吗?作者认为,当然不是!正是住房债务的大幅提升导致了次贷危机、大衰退乃至欧债危机。《房债》利用大量关于2008年金融危机和住房债务的数据,提出了一个杠杆化损失的分析框架,以此框架重新检视了美国家庭债务,主要是住房债务,与金融危机的关系,批评了美国在危机时期采取的政策,并提出了如何防止下一次衰退的政策建议。近年来,中国房价居高不下,住房抵押贷款从无到有,大规模增加,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的声音不绝于耳,本书对分析、判断中国房价到底有没有泡沫,如何防止房地产贷款积累冲击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避免重蹈美国覆辙,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者简介:阿蒂夫·迈恩(Atif Mian),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和公共政策教授,威尔逊公共政策和金融学院Julis-Rabinowitz中心主任。他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数学和计算机双料硕士学位以及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并于2012年加入普林斯顿大学。擅长金融和宏观经济的交叉研究。阿米尔·苏非(Amir Sufi),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国民经济研究局研究员。他是《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经济学季刊》(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的审稿人。

经济学季刊审稿时间

Economic Journal(2),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3),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Journal of Korean Economy, International Game Theory Review, 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 Economic Journal,Journal of the Asia Pacific Economy, Journal of Developing Area,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Economic Modeling, Economics & Politics,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Asian-pacific Basin Finance Journal, China Economic Review,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 World Economy,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International Economic Journal, Economic Transition, 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Foreign Trade Studies, Japanese Economic Review 《经济研究》(15)、《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金融研究》、《南方经济》、《世界经济文汇》等

《房债》([美]阿蒂夫·迈恩(Atif Mian))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 密码:czyk    书名:房债作者:[美]阿蒂夫·迈恩(Atif Mian)译者:何志强豆瓣评分:4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年份:2015-7页数:212内容简介:始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800万人失业,400万家庭流离失所。这与美国从2000年到2007年住房抵押贷款翻番真的只是时间上的巧合吗?作者认为,当然不是!正是住房债务的大幅提升导致了次贷危机、大衰退乃至欧债危机。《房债》利用大量关于2008年金融危机和住房债务的数据,提出了一个杠杆化损失的分析框架,以此框架重新检视了美国家庭债务,主要是住房债务,与金融危机的关系,批评了美国在危机时期采取的政策,并提出了如何防止下一次衰退的政策建议。近年来,中国房价居高不下,住房抵押贷款从无到有,大规模增加,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的声音不绝于耳,本书对分析、判断中国房价到底有没有泡沫,如何防止房地产贷款积累冲击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避免重蹈美国覆辙,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者简介:阿蒂夫·迈恩(Atif Mian),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和公共政策教授,威尔逊公共政策和金融学院Julis-Rabinowitz中心主任。他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数学和计算机双料硕士学位以及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并于2012年加入普林斯顿大学。擅长金融和宏观经济的交叉研究。阿米尔·苏非(Amir Sufi),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国民经济研究局研究员。他是《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经济学季刊》(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的审稿人。

劣币驱逐良币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或银子(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扩展资料: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的基础。因为如果交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或者真伪都十分了解,劣币持有者就很难将手中的劣币用出去,或者,即使能够用出去也只能按照劣币的“实际”而非“法定”价值与对方进行交易。但事实上,劣质的货币同优质货币一样都具有相同货币效益,即有破损的一块钱和崭新的一块钱购买力是相同的,所以有时这种现象也并非由信息不对称导致,而是自发性的好恶导致,其结果就是劣币逐渐增多,最终良币被淘汰掉。不对称信息理论的开创者是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乔治阿克洛夫,他因此而获得了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可是他的开创性论文《“柠檬”市场》(在英文中,次品俗称“柠檬”)曾经因为被认为“肤浅”,先后遭到三家权威的经济学刊物拒绝。几经周折,这篇论文才得以在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季刊》上发表,立刻引起巨大反响。"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一个古老的原理,它说的是铸币流通时代,在银和金同为本位货币的情况下,一国要为金币和银币之间规定价值比率,并按照这一比率无限制地自由买卖金银,金币和银币可以同时流通。由于金和银本身的价值是变动的,这种金属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动与两者兑换比率相对保持不变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使复本位制无法实现。比如说当金和银的兑换比率是1:15,当银由于银的开采成本降低而最后其价值降低时,人们就按上述比率用银兑换金,将其贮藏,最后使银充斥于货币流通,排斥了金。如果相反即银的价值上升而金的价值降低,人们就会用金按上述比例兑换银,将银贮藏,流通中就只会是金币。这就是说,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渐渐为人们所贮存离开流通市场,使得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这一现象最早被英国的财政大臣格雷欣(1533-1603)所发现,故称之为“格雷欣现象”。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劣币驱逐良币

一般不要求提供原始数据。但如果你的数据是统计数据的话,要求标注数据来源;如果是调查问卷的话,需说明调查的时间、地点、问卷发放数量、回收数量、有效问卷数量和有效率;问卷也一般不用附后,但最好自己留存以备用(有些审稿人或读者会问询或索取副本)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