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网络用语研究的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网络用语研究的文献综述

在任何研究中,文献综述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有助于研究人员缩小特定研究领域的知识范围,发现和检查最新的研究及其优缺点。因此,文献综述不仅有利于那些刚开始着手研究项目的研究人员,而且也造福那些希望随时关注最新发现的研究人员。开始撰写文献综述时,有几点需铭记于心。在这个信息图中,我们列出一份窍门清单,帮助研究人员撰写科学文献综述。

文献研究是研究发表的文献的一些情况,比如哪年发表等,文献综述是围绕一个主题,查阅很多文献后写的文章,文献检索是查阅文献。

特点不同:文献综述是开题报告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在于对文献的“综”和“述”,是针对某一专题参考的文献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而研究综述是哪些人从哪些方面开展了研究。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撰写文献综述注意事项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该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在搜集的文献中可能会出现观点雷同。 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研究文献文献研究文献结束地区这个区别的话,好像很难区别出来,都差不多

网络用语研究的文献综述怎么写

为什么写综述从一篇文献开始,看几篇相关文献整理出大致思路,找出一个切入点就开始实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还要看文献,针对不同问题有选择性的看。之后实验完成,整理成文章发表的时候,为了写前言部分而看一些文献。开题 - 实验 - 发表,每个步骤都要看文献,这是我的科研过程。但这些步骤里看文献是不全面的,从解决一个问题开始,到解决一个问题结束,涉及到的都是具体的文献。如果要对整个课题方向全面把握,写一篇综述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在做过较长时间的相关研究后,写综述文章有以下几个好处:大的方面,能够提高对整个课题方向的把握能力。通过详细的、全面的文献检索和阅读,可以对这个课题方向的发展脉络、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会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了解。其次,是对自己工作的总结升华。经过多年的相关研究,自己心中必定有不少思考和疑问,此时的大量阅读对自己的固有知识是一个归纳升华的过程。写完应该有顿悟之感。再次,对以后的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写完综述后,通过对整个课题方向的了解,知道了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地方还存在问题、哪些问题是热点、哪些是难啃的骨头,是制约课题发展的关键所在。这样设计以后的实验时就能有的放矢。小的方面,综述也是一篇文章呢。现在国内评估要看个人成果,综述也是一种发文章的方法。另一个方面,能够提高自己在同行中的地位。一般来讲,综述文章的引用次数相对研究文章高,因此也就扩大了自己在同行中的知名度。准备工作之文献检索在开始写综述之前,很重要的一个准备工作是文献检索。虽然经过 "开题 - 实验 - 发表" 三个阶段的阅读,可能存储有足够的知识点,这对你的实验有用,这还不够一个综述文章。综述文章要全面,要综合概况所评述的问题,因此,详尽的文献检索是十分有必要的。这里说的全面不是说把几十年的文章全部下载下来读一遍,这样工作量太大了,这是其一;其二,早期的文章可能已经被总结过了。因此,找几篇综述文章看看就可以了。此处的全面是指多换几个关键词检索和多换几个数据库检索。先说关键词,每个作者倾向的关键词不同,而且新兴领域还没有约定俗成的术语时,更需要多换几个关键词了。再说数据库,因为每个数据库收录的期刊都是不全面的,这里重要的检索工具必不可少。例如 Scopus、Pubmed、Web of Science 和 google Scholar,会收录比较全面的信息,但会比专门数据库晚(晚多长时间不清楚,Pubmed 会晚几个月,Scopus 更新快些)。还有两个小技巧来获得相关文献。一是所读文章中引用的文献,这个好理解,文后的参考文献就是。另一个是看哪篇文章引用了所读文章,这也是相关文献。像 Google Scholar 有一个引用次数,点开里面就可以看到哪篇文章引用了此篇文章。通过以上几个方法,才能找全相关的文献。准备工作之大量阅读找全文献后,下一步就开始读了。首先,没必要全部通读,这样耗时太长,工作量太大。但是,近两年的文章要通读。两年,对比较热的领域来说是一个合理的综述文章的时间点。这两年的文章要通读,重点读,也是综述的重点所在。不通读不足以知晓解决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不通读就写综述有点不负责任。两年前的文章没必要通读,因为,可以从近两年的文章中的前言部分读到对这些文章的评述,也可以从综述文章中获得相关信息。这些文章着重读摘要就可以了,还有就是对某一个问题针对性阅读。文献的阅读方法阅读上百篇文献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仅仅是浏览一遍,就只能留下一个大概印象,过一段时间或者说随着阅读文献的增多,这个模糊的印象也失去了。对知识点的记忆是写作和创作的基础,记不住怎么组织语言,即使是查,也不知道从几百篇文献上千页中哪里去查。我的导师教导我读书要辩证去读,在思考中记忆,不要在书上涂画。不否认这种方法适合聪明的大脑。我资质愚钝,试行几年之后,脑子里只有墨盒的味道,却没有文字,结果连我赖以凭借考上大学和研究生的写写划划也丢失了。对于我,更适合“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也适合我的德国同事们。他们把文献用 A4 纸打印出来,在重要的语句上用高亮笔划出。读完之后抄录到 A5 纸上,订到原来的文献上,作为精选。这个摘录是对你真正有用的知识点,其他大部分文章都是铺垫,或者是已经在你记忆中了。“高亮笔划出 + 读书笔记”能够有效的帮助记忆。这样读书虽然刚开始很慢,随着十几二十篇文献做下来,你的积累多了,后面的摘录就越来越少了。而且,你的阅读速度也越来越快了。因为人都是基于旧有的知识去领悟新知识。刚开始的时候,你的知识储备少,一篇文章的知识点难以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或者大脑中不能浮出有效的实例去解释,所以接收起来非常困难。而随着积累的增加,理解越来越容易,也理解越来越充分,速度也越来越快。阅读速度的增加一定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型的,这就是知识的马太效应。你的读书笔记需要分类,你的知识需要管理。这与其他知识的管理一样,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统。这得需要另辟一篇博文讨论,此处不再展开讨论。仅对文献的管理进行说明。文献的管理在下载了上百篇文献之后,文献的管路就成了一个问题。就像十个八个人的小公司,老板一个人可以兼职财务、人事、市场等多重角色,而上百上千人的大公司,其中任何一个角色,都足以让你忙的焦头烂额。这个时候,专业人士能够轻松处理让你手忙脚乱的杂事。对于文献管理,Endnote 就是这样一个专业人士,能够有效地把庞大的文献有效地组织起来,给你提供全面的信息,作者、期刊、年份、题目、卷期页码,以及摘要等信息。有些期刊在投稿时要求提供 DOI,Endnote 也能做到。Endnote 在文章编排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是综述写作、论文写作、书籍写作的必备(其他文献管理工具也不错,ReferenceManager,Biblioscape,NoteExpress 等)。它的使用方法见王超的《ENDNOTE 使用方法,常用!》。虽然电子版很方便,我还是倾向于阅读用纸版。一是看电脑屏幕时间长了,眼睛疼,大脑容易木化,陷于僵滞的状态;二是多动手,有助于记忆。在电脑屏幕上看时,仅仅使用一根手指头:是指双击打开或关闭和滚动滑轮翻页。除了食指,整个身体的其他部分都一动不动。眼睛慢慢变成像死鱼眼一样,拉直了视线,呈现出发呆的神态来。这种阅读方式不适合长时间大量阅读,偶尔查阅还行。我喜欢把文献打印出来,统一编号(跟 Endnote 一致,Endnote 中的 Label 可以添加编号)后打孔,放入活页文件夹。活页夹和打孔器见图片。这里也提一下活页文件夹。这种简单、灵活、有效的文件管理方式,我竟然在我整个求学过程中闻所未闻,未见任何同学使用过。大家都是打印出来,订书机一订就摞在桌头上。文件多了经常滑落下来洒一地。更难受的是管理,你不能把它码整齐,也不能随手取出想要的文献。直到在歌德学院学德语才第一次接触文件夹。当时报名时,一人发一个活页文件夹,教室里有打孔器。老师发下的材料自己打孔后放入。而且还可以用隔页分类存档不同内容的资料。方方正正的文件夹,往桌子上一放就能站住,文件再多也能排放整齐。在实验室里,导师应该给每个研究生配发活页夹供学生使用,方便学生。而且学生毕业后,可以把文件夹和打印的文件同时收回,留给后续的学生使用。从而,既利于科研又避免浪费。文章的架构文献的阅读是一个从“无可非议”、“似是而非”、“大是大非”到“无事生非”的过程。刚开始阅读,由于自己的知识有限,前几篇文章提出的方法和结果对自己都是全新的,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以评判其中的观点。因而,刚开始阅读时会对文章中的所有内容全盘接受,很难产生质疑的观点出来,对看的任何内容都是“无可非议”。等看过十篇八篇的文献之后,所了解的方法和观点较多了,有些可能观点相左,这是怀疑会跳出来,对所阅读的论点进行挑剔,却又不能凭借一两篇文章而确定某种方法完全胜过另一种方法。每种方法都各有千秋,从而达到“似是而非”的境界。只有看过足够量的文章之后,才能够做出完整的评价,所获得的优劣比较结果也有充足的论据。这时候就达到了一种“大是大非”的境界。综述文章,一部分是综合别人的工作,另一部分,还在于论述自己的观点。大是大非也还只是综合的一步,应该更进一步,通过对“大是大非”的把握,要能发现新的问题、新的优点或者缺点、提出改进方法,以及对未来工作和发展前景的建议和设想,更有甚者,跳出对原有实验细枝末节的讨论,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从原理上、方法论上和系统性上加以评价。这当然很难,故而,多数综述文章综而不述,让读者看完之后,对过去有些了解,对未来仍是茫然。当然,论述的越多,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越大。鲜明的例子是,赵立平历时两年增删二十多次才写出为未来 5-10 年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的文章,方知“述”之不易。如果阅读完成之后,能够达到“大是大非”的经济,即可提笔写作了。写作,要先搭框架,对所要综述的内容分门别类,不断细分。分的越细越好,至少要三级,三级标题下还可能有四级五级标题。这样做有以下好处:@框定要综述的问题,缩小范围。不要让自己的写作“随兴所至”而偏离了方向,失了重点。也容易分清主次,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不是写书,没有太多的篇幅去展宽全面的讨论,所以要限定自己综述的范围。@写作压力小。想到写一篇文章时,会联想到“写下至少五千文字和阅读一百篇文献”,一霎那压力倍增,而且不知道从何处入手。而细分之后,所要想的仅仅是对某个方法的某个参数进行讨论,只需一个小段落的文字。这样简单的多,可以立即完成,没有太大压力。@有条不紊。所有要讨论的问题列在那里,就像一个 TO-DO LIST,完成一项划去一项,一件一件来,有条不紊,进度非常直观。写作的小细节文章细分成一个一个小节之后,就可以动手完成每个小段落了。在这里有几个小技巧,非常有效。@注重写作的连贯性:写作最好是一气呵成,不要在写 A 问题时去思考 B 的问题。这里有两层意思,写作 A 问题时发现了对 B 问题有用的材料;另一层意思是,写作 A 问题时发现了 B 问题存在的错误、疏漏或者其他。这个时候,不要停下来,只需要用便签备注一下(我习惯使用 ONENOTE 做备注还收集材料),备注完之后,继续对 A 问题的写作,直到完成。再回过头来,整理 B 问题。@二次文献:为了论证一个结论,可以需要引用文章主题之外的文献,或者需要从文献引用的文献里去找论据,是谓二次文献。对文献中引用他人的数据有必要去查证,避免错引文献和错引数据。@图片处理:一是图片的版权,这个不用担心。你投到期刊,期刊的编辑会去搞定;二是图片的质量。从其他文献中摘取图片时,不要使用截屏的方法,这样图片的分辨率不够。应该用 PHOTOSHOP 打开 PDF 文件,对所需的图片进行裁剪,再另存为 TIFF/JPEG 格式。在 PPT 中绘制的图,千万不要用 PPT 的“图片另存为”功能,那个分离度太弱了。应该讲 PPT 另存为 PDF,然后用 PHOTOSHOP 处理。@参考文献的修改。前期写作的时候,必须使用 ENDNOTE 对插入 WORD 中的文献进行索引。如果文章已经成型,ENDNOTE 已经导出参考文献了,经过其他作者修改后,要增删参考文献。增删一个文献,其他文献的索引号都要变更。这个时候容易出错。我使用以下方法:对每个要改动的文献索引后加“*”标注;“*”后加上新的参考文献索引号;使用查找功能确认每个需要改动的文献都与“*”相连(应该出现两次,比如增加一个参考文献 121,122 应该有两个,121*122,122*123,即是 121 变为 122,122 变为 123);删除“*”和前面的索引号。改变完成。@英语句子,短句比长句好。被理解最重要,短句子容易理解,定语从句太多,能把人给绕晕了。文章的亮点一个篇文章,要有一些“干货”才能被更多地引用。因此在写作之前,看看你所下载的文章的被引用次数。哪个文章被引用次数最高?为什么?从个人引用文章的习惯看来,以下文章会被引用:@第一篇文章:本领域的开山之作,不引用没天理;@里程碑式文章:文章达到一个之最,最高、最大、最快等,或者突出的进展,是要引用的;@讨论的是核心问题。除此之外,我还喜欢引用有总结性结论的句子,比如某个技术的优点是。。。;和量化的句子,比如目前 70% 的文章采用了某方法。如果你的综述里能提供这些内容,必定会增加他引次数。前面三个干货,是研究型文章干的事,后面这两个也不容易。第一个要你自己概况总结,第二个要统计大量的数据。备注:这里把自己的一点经验拿出来与大家讨论,希望有经验的朋友多加指正,以冀对初次写综述的科研人员做个参考。

回答 您好鸭!很高兴能认识你并能为您解决问题,因为找资料和分析答案需要一定时间的请您耐心等待好吗,有答案我会第一时间给您回复的呢,希望您理解,请您稍等一会儿 文献综述是指作者在确定论文选题时,结合其他文献的观点、研究及发展的方向,最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还要根据自己对参考文献的认识,进行深入的、系统的、全面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文献综述的字数也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第一,必须是最新几年的,第二,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献综述引用不需要太多,根据各学院要求与自己的论文要求所定,一般为13篇左右。给大家看一下大概框架。 结尾部分也是总结部分,它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祝您生活愉快!同时觉得回复很满意的话可以给个赞,谢谢亲! 提问 一般结尾是多少个字 回答 结尾尽量控制在150个字左右差不多了呢 提问 一般这种参考文献在哪里找啊? 回答 知乎,还有各大回答的平台,浏览器,百度都可以找到 呢 提问 好的 拜拜 更多10条 

文献综述的写法如下:(1)先介绍该领域的研究意义。(2)再写该领域的研究背景和发展脉络。(3)之后写目前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及可能的原因。(4)然后写进一步的研究课题、发展方向概况。(5)最后可以加上一些自己的见解和感想。写文献综述注意事项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引用文献不过多。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

网络用语研究的文献综述如何写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文献综述是对论文选题研究现状的梳理,但并不仅仅是把文献进行简单的堆砌与罗列,而是需要在总结梳理别人研究的同时,对已有的研究做出评价,也就是说有述有评,这也是为什么文献综述也叫做文献述评的原因。

网络用语研究的文献综述近十年

网络语言及其影响 [内容摘要]语言是一种文化,一个民族要有文化前途,靠的是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词语用过了些并不可怕,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那才是真正的可悲。语汇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因此,在规定一定的规范的同时,要允许歧疑的存在,但更要积极吸收那些脱离当时的规范而能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展的成分。正确看待网络语言。[关键词]网络语言 文化 构成形式 宽容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脑已不再戴着神秘的面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与电脑打交道,并且电脑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着一种新生事物的诞生总会产生许多附带品,九十年代后期,电脑的附带品网络便像一场熊熊大火,蔓延了整个地球,似乎网络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网络的虚拟性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自由,因而赢得了无数人的青睐。网络的发展也产生了它的附带品——网络语言。高名凯先生说:“无疑地,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新的事物的产生或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人的思维活动所形成的概念的产生要求作为交际工具、思维工具的语言有所改变,有所发展。”网络语言由于它特殊的载体和它的现实虚拟性,使得网络用语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般语言所少有的特殊性和多元性。人们在这个虚拟世界中,除了使用那些规范的词语之外,还创造了许多只有经常上网的人才能理解的词语。一、网络语言的成因、构成形式和特征“如果青蛙只有一人嘲笑,恐龙的样子没人知道,如果面对孤独只有烟酒相伴,惟有齐参与,共分享,才能超越12亿倍的爽,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网恋、网聚狼的力量。”这是近来在网上颇为流行的网络搞笑篇。但是如果你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网络语言”的含义,你恐怕就不明白有什么搞笑之处。因为在聊天室里、BBS、OICQ上,大家把“青蛙”比作长得很丑的男人,把“恐龙”比作长得很丑的女人,而把“狼”比作在网上的坏人。诸如此类,在网络上产生且具有特殊含义的词汇就是网络用语。在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对“网络语言”提出了如下定义:“‘网语’是互联网的产物。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也应与现实生活中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有的人创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愤怒和不懂的‘网语’。大部分‘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语’中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完全是病句。但是在网络中,它却是深受网民喜爱的正宗语言。”网络语言的成因一是为了输入方便,上网是需要花钱的,而上网费是通过单位时间来计算的。如果一个人的打字速度快,那么无疑在单位时间内输入的内容也会较多,所以有的人为了提高速度难免会不顾“质量”,在输入的文字中带有错字、别字、怪字等。“在书面上,如果某人办一个杂志、一个版面,那时叫版主。在网上要讲求效率,可能会打错,上网要花钱,而且你就算有钱,你打得慢一些,对方可能就不搭理你了,所以一打出来,有可能就是‘斑竹’了。用就用着吧,后来一想又有道理,在古代就是竹子流泪,其实斑竹也是很辛苦的,聊天他也得陪着聊,这也是很形象的,挺好的。”(于根元) 网络语言形成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微软操作系统上多使用智能全拼输入系统。由于网上会使用五笔打字的人很少,所以大家普遍采用全拼输入,由于上面的字词有很多不是按照使用频率排列的,很多人就没有耐性保证打字的准确性,所以大量使用同音字代替,直到形成公认的新词汇。例如刚才提到的“斑竹”,有经验的人一定知道当你输入BANZHU时,首先显示的便是“斑竹”。“这个客观原因的深层次问题是由于汉字与电脑的瓶颈问题,汉字进入电脑并没有解决汉语能够在电脑上畅通无阻的问题。成千上万的汉字是无法与几十个字的音素文字相比的。电脑处理外语比处理汉字要快捷的多。因此,网络上出现五花八门的词语是目前必然会出现的问题。网络迫切要求人们设计出更加方便快捷的汉字处理软件。”网民的心理也是网络语言形成的一个原因。运用网络语言的主体是年轻大学生、中学生、技术人员等,这个群体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活泼好奇,充满了创新意识。网络语言不仅代表了高效率,而且充满着一种求新求变、不断突破陈规的潮流感和前卫感。这种充满创造、突破传统的语言自然而然流行于年轻人之间。网络语言的构成形式多种多样,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1、 语音谐音型。谐音型网络语言又可以分为数字型谐音和文字型谐音两种。 (1)数字型谐音:通常是指根据10个阿拉伯数字的发音,组合成为一系列简单易记、输入便捷的字词。比如:“7758”指“亲亲我吧”;“886”表示“BYE-BYE喽,再见”;“7456”表示“气死我了”,这是通过汉字的读音与数字的读音相近,由数字的读音来谐汉字的读音,来达到意到而速度快的效果。“7758”只需要敲打四个数字键即可完成,而“亲亲我吧”则需要敲打七到八下才能完成,在效率上远远落后于前者。又比如:“9494”表示“就是就是”;“8错”表示“不错”;“1314520”表示“一生一世我爱你”;“7456”表示“气死我了”,这一类谐音并不是通过普通话的读音来相谐的,而是根据方言来谐音的。在中国很多地方,特别是南方,S和SH是不分的,因此会出现以4谐SHI的现象。 (2)汉字型谐音:这种方式除了出于便捷输入的考虑外,更多的则具有调侃、幽默的意味。比如:“大虾”是“大侠”的谐音,指计算机高手;由于一些水平较高的电脑爱好者因长期沉迷于电脑而弯腰驼背,形似大虾,因而经“大侠”的谐音“大虾”的出现,凭空多了些诙谐幽默。还比如“板斧”是“版副”的谐音,“斑竹”“板猪”是“版主”的谐音。2、文字转义型。在网络上,网民给一些词语又增加了一些这些词语本身不具备的含义,但这些含义与词语的搭配又是非常形象的。例如“灌水”本指将水倒进或装进容器中,在网络上是说在聊天室或BBS上的发言随意写,是BBS上的常用词汇;“造砖”指用心写,指上帖者比较用心写的东西。一个好的BBS是即要有砖还要有水的。灌水和造砖对于活跃一个BBS各有千秋;“楼上楼下”是BBS上常用的词语,用来指上面的帖子和下面的帖子。3、符号象形型。网民们利用键盘上的各种符号加以排列组合,造出了许多全新的象形表达方式,或以形会意,或象形隐喻,其表意效果常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以“笑”作为例子,“:-”这是最普通的、最基本的一张笑脸,“:-D”表示非常高兴的张开嘴笑;“:-)”表示微笑“8-)”这是眼镜一族的专用笑脸;“;-)”指抛媚眼的笑;“1-D”哈哈的笑;“l-P”是捧腹大笑,此类网语还有:用“:-(”表示悲伤难过;“:-!”表示不屑一顾,等等。4、英汉简缩型。英汉简缩型多是英语常用词的缩写。使用这种缩语的网民多少知道一些常用英语。常见的英语缩略语有:AFAIK(as far as I know)据我所知;BTW(By the way)顺便问一下;JAM(Just a moment)等一会儿;CU(See you)再见;OIC(Oh,I see)哦,我明白了;R U THERE(Are you there?)你在那里吗?英语减缩型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用每个单词或词组的首字母来表示整句话,例如AFAIK、BTW、JAM;另一种是用字母和单词之间相近的读音来减缩单词或词组,例如CU、OIC、R U THERE,有时这两种方式会同时使用,例如CUL(See you later)再见。当然也有不少汉语缩略语,例如:“MM”即妹妹;“GG”哥哥;“BB”宝宝。这是利用汉语拼音中的声母来表示一个词。词语简缩以后,比起规范的汉语或英语其输入速度肯定是快了很多。通过对网络语言的类型的粗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网络语言与规范语言是有很大区别的。总体看来,网络语言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创造性。这一点上文的举例已经非常鲜明,在介绍符号象形型网络语言中,关于笑的例子估计读者已有所体会,对此不必做过多分析。网络语言中的奇思异想可谓多如牛毛,不胜枚举。也许网民们觉得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与现实生活中人们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挖空心思创造出令人感到新奇的网语,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2、 方便性。使用上的方便是上述三种类型的网络语言得以形成并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既可以提高交流速度,又可以节省输入的时间和上网的花费。3、娱乐性。网民上网的一个重要动机就是“找乐”,而网民在互动过程中形成别具一格的语言无疑增加了交流的乐趣,使上网成了一件轻松而又有趣的事情。反过来,众多网民在找乐的过程中,又创造了大量新鲜的网语,不断丰富着网络语言的词汇。4、不规范性。这是前三个特点的必然后果。从规范的汉语表达方式看,网络语言中汉字、数字、英文字母,以及文本符号混杂使用,怪字、错字、别字层出不穷,完全是病句。有关专家认为,这种语言随意性太大,不稳定,只是年轻人时髦的文字游戏。5、键盘特征性。利用计算机键盘上的特殊字符表情达意也是网络语言的一个特点。这种键盘表情符号的历史可追溯到1986年,日本一位网民在网络留言的尾端加上了一个“^_^”符号,像一个眯起眼在笑的人脸,至此这一表情开始风靡全球。受此启发,网民们创造出一系列有键盘特点的网络语言符号。键盘符号的运用使得在网络对话中电脑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个卡通式的形象,不仅更加传神,同时也体现了网络传播“超文本”的特点。6、主观性。网络语言更富于主观色彩,它无视传统语法,随心所欲,而且有越来越随意、越来越试图冲破束缚的倾向。一篇网络文章中有这样的句子:“只有爱上之后,才发现有点鸡肋。”“有点鸡肋”这种反常搭配善于从常用词语中翻出新意,是网络语言经常使用的手法。7、杂糅化。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把不同的民族语言杂糅在一起使用,在形式和表情达意上呈现了网络语言词汇的创新性、随意性和简便性。例如:“3Q”(THANK YOU)谢谢;“B4”(BEFORE)之前;“ME 2”(ME TOO)我也是,等等。8、形象性。我们刚才提到的键盘特征性能够体现网络语言的形象性,除此之外,网络语言的形象性还表现在一些形象的网络语言上。如把网民称为“网虫”,于是初级网民是“爬虫”,高级网民是“飞虫”,把“这样子”连为“酱紫”(受到港台腔的影响),既有视觉效果,又隐含了味觉效果。可以说,网络语言的这些特征与网民群体的社会学特征是相吻合的。根据以往的调查我们知道,网民中30岁以下的约占80%,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也在80%左右(见《社会》1999年第二期,汪勇刚《谁在网上》)。这足以说明网民这个群体的特征:一是年轻化,二是有文化。这些人思想活跃,喜欢新鲜事物,崇尚创新,而且不愿意承受现实生活中太多的束缚。另外,他们不仅在上网的时候使用这种语言,甚至在生活中,学习中也开始使用这些语言,特别是学生群体。二、网络语言对人的学习、生活的影响青少年学生是网虫一族的主要群体,在一些中小学,网络语言已经成为很多学生的口头禅,甚至在课堂上也经常听到学生在使用。网络语言究竟是新新人类的文字游戏,还是现代汉语的积极发展?社会各界人士对其有怎样的态度呢?1、 学生觉得有趣、时尚、方便。(1)一些学生说,语言的使用本来就应该不拘一格,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活泼幽默,用起来非常方便也很时髦,很受同学们的欢迎。谁要是在网上一本正经的和别人说话聊天会被人挖苦取笑的。(2)还有一些学生说,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其实和相声、小品一样,也是语言魅力的体现,很多畅销的网络小说如《第一次亲密接触》、《猪八戒日记》里充斥了“美眉”、“青蛙”这样的网络语言,读起来让人耳目一新,如果把这些词换成正统的表达,它的可读性就差很多。(3)一个有六年网龄的男生说:“我从高一就开始上QQ聊天,现在每天上网的时间都超过六小时。网络语言用惯了,生活中还真不好改。”(4)兰州某中学的一位初三的学生说,学生之间使用网络语言感到很亲切。老师虽然不赞成学生使用这种语言,但是自己仍然情不自禁的想写,因为觉得用这种语言写出来的东西,说出来的话很生动。(5)兰州某中学的一位高二的学生说,网络语言是一种以汉语语系为基础派生出来的适应高速运转的社会的一种语言,可以增加交流时的亲和力和新鲜感,但如果将其乱用,并脱离网络这一载体使用,将是对语言文字的亵渎。(6)兰州某中学的一位高三的学生说,网络语言很形象,很方便,而且很多符号在手机上也很适用,这为发短信带来了很多好处。2、老师认为网络语言冲击语文教学(1)兰州市某高级中学的一位语文教师说,因为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有学生在作文里会冷不丁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懂是什么意思。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用口语化的语言,可将学生的作文收上来一看,还是有些学生会使用诸如“酷毕”、“卡哇依”之类的词。他认为,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会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2)兰州某中学的一位语文老师说,学生面临考试、升学的压力,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如果一味使用网络语言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安全因素”。阅卷老师对网络语言一般都不会买帐,这样会影响他们的考试分数。(3)兰州市某中学语文老师说,我不鼓励学生用网络语言写作文。每次看到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都想去制止,因为它不符合语言规范。有时候,在人物对话中引用符合其身份的网络语言会给文章增色,这是一种语言活用,但不可滥用。3、家长认为网络语言使他们与孩子形成代沟(1)有位家长说在无意间发现女儿的日记中有这样的文字:“……没想到我最要好的朋友竟欺我,TMD,7456,我恨不得一脚TST。”这位家长看后不知所云,直到孩子给她解释了一番她才明白。她说:“这是什么话啊,日记本成了密码本,根本看不明白。看来我和孩子之间已经有了‘网络沟’。”(2)家住城关区的小楠在上小学的时候擅长写作文。入中学后,小楠开始迷上了网络。近日,老师在一次家长会上说小楠写的作文她有些看不懂,什么“PF”、“BT”、“4242”都用进去了。小楠的母亲翻开女儿的作文本一看,到处是老师用红笔写的圈圈,都是看不懂的网络语言。(3)也有家长认为,要让孩子不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就要让孩子们远离网络。可孩子们都反映,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利用网络可以获得很多知识,这令家长们左右为难。4、专家认为宽容比扼杀更重要(1)有关专家表示,网络语言也是一种语言实践,能在学生中间风靡,就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但是,如果用网络语言写出来的东西大部分人看不懂,影响了沟通,也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同时,家长和老师应该用宽容和理解的态度看待这一现象。(2)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汤吉夫认为,社会发展越快越迅猛,语言就会不断的被丰富被更新。对于出现的网络流行语言不能简单的判断对错,它进入人们生活需要一个逐步被接受的过程,因此对网络语言宽容比扼杀更重要。现在很多老师和家长会担心作文中大量使用网络语言会影响孩子的考试成绩,这种想法其实是不科学的。在我国大力提倡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是一个必然趋势,一些有鲜活生命力的语言将不再成为高考作文的禁忌。(3)厦门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朱冬亮认为,这些年轻人使用的是一种网络简约化交流方式,网络语言是这一群体的特定语言和代码。家长的担忧有一定的道理,值得语言学家关注,但目前还不能断定因为使用网络语言而使得代沟加深。(4)南京一位从事语言学教程的王教授说,在语言的长期发展中会出现一些新的词汇,有一部分有生命力,有一些会被淘汰,这些新出现的网络词汇中有些可能成为汉语的新词汇。。网络语言是年轻人的一种调侃语言,它也有个生命力的问题。对网络语言要有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对网络语言的出现不要大惊小怪,不要视为洪水猛兽,应当客观地来看待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将网络语言一棍子打死。网络语言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在一定的人群中得到了公认,目前也没有必要人为地去阻止它。比如说一些大众俚语、俗话就有很强的生命力,事实证明,这些语言对社会只有好处而没有弊端。倘若是些类似江湖黑话等不健康的语言,就应当坚决制止。三、对网络语言所持有的态度对于网络语言,专家们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不屑一顾到探讨研究的过程。网络语言词典的出现使人想到了1958年的文字改革,当时文字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简化汉字,使它更容易为广大人民掌握和使用,以便在广大人民中更多、更好、更快、更省的扫除文盲,普及和提高文化;推广普通话,以消除方言的隔阂,促进汉语的进一步统一,使我们的语言能够更好的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而今,白话文又在电脑网络和多媒体的激励下,派生出了新颖的网语,它的出现在语言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语言是一种文化,一个民族要有文化前途,靠的是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词语用过了些并不可怕,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那才是真正的可悲。语汇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因此,在规定一定的规范的同时,要允许歧疑的存在,但更要积极吸收那些脱离当时的规范而能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展的成分。在2001年12月举行的“全国汉语词汇规范问题学术探讨会”上,40多位专家学者的共识是:不能用一般词语规范的特点来要求新词汇。对待新词汇要宽容,要有“词汇保护”意识,也要有“品位”意识和“规范度”意识。具体到“网络语言”,专家认为网络词语是新词语中的另类,是否现在就去规范,以及如何去规范还有待时日。语言是不断发展,不断演变的,魏晋南北朝佛教语言大量被应用在汉语中,五四时期,大量西方语言的进入推动了今天白话文的形成。而网络语言是电脑是网络的衍生品,它是科技进步的一种表现,当然其中也有许多不文明的内容,因此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铂。网络兴起的时间毕竟还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符合语言规范的词语会留下来,而那些不符合规范的则会自然而然的淘汰掉。语言是时代的反映,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前网络时代的反映,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状态密切相关。复旦大学的顾晓鸣教授说:“网络语言及其书写方式正深刻的影响着当前年轻人的日常生活。本世纪初因广播电影和近代印刷术等传媒的普及而产生的白话文是语言史上最具革命性的。现在,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白话文又在电脑网络和多媒体的激励下,派生出了新颖的‘网语’及‘网话文’,它与新一代青少年的语言紧密相连,将成为新世纪的语言方式。”另外,网络语言在某些方面也符合汉语和语言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比如它通过谐音的方式的确使汉语从表形语言向表音语言迈出了一步,通过简略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文在电脑上输入速度上的一些不足。在日常生活和网络交流中,使用一些欠规范的但是生动的语言,并无大碍。正如一位作家所说的:“如果一个小学生写的作文中使用的一些网语同学们都看得懂,而只有老师看不懂,那大家都知道问题出在了谁的身上。”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正确规范的使用语言文字,但是并不应该坚决制止学生使用新鲜活泼文明的网语,而是应该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规范的用法,在什么样的场合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于根元说:“规范是要推动发展,限制了发展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对待网络语言我们不应该急着对它进行这样那样的规范,更不应该敌对,应该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在时间中淘金。[参考书目](1)高名凯 语言论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2)胡明扬 语言学概论 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3)于根元 中国网络语言词典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英文摘要]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vocabulary of the network is gradually coming into vogue and people is beginning to pay attention to Because of it’s peculiar expression, it has made a notable impact on traditional Therefore, we should properly guide it so that it can develop healthil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3)网络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相对劣势 尽管网上信息极大地丰富,但绝大多数的信息的第一来源仍是传统媒体。大量的社会信息,尤其是重大的新闻信息掌握在传统媒体手里,他们是主要的新闻原材料生产者和提供者。另一方面,对于网络媒体来说,组建自己的新闻采集队伍,不仅存在着政策方面的障碍,更重要的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支训练有素的网络记者队伍。另外,传统新闻规律、新闻实践、新闻经验、大众的认知度等等,都是网络新闻评论与传统媒体评论相比所欠缺的。 2 网络新闻评论的引导 新闻评论一个主要的功能就是引导舆论。网络新闻评论引导舆论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把以往传媒的发言权和审判权部分移交到人民手中,改变了以往传媒言论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舆论监督社会、公众监督舆论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了舆论监督权力的社会化、公开化、民主化。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一样,在新闻宣传中,都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我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切实贯彻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在引导方法上,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强化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 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就是根据大众传播的议题设置理论,有意识地设计论坛的话题和主题来引导舆论。而且,网络新闻评论与议题设置之间也是具有互动性的,网民的观点可以被网络媒体收集、编辑、发布,从而对设置的议题产生更深的影响,进一步引导舆论。 (2)利用网络媒体言论引导舆论 邹韬奋说过:“言论固然可以发生舆论的力量,但却不是一切言论都可以发生舆论的力量。只有根据正确的事实和公正判断的言论,才可能发生舆论的力量。”[4]由此可见,要引导舆论,必须用正确的、具有指导性的言论。网络论坛是网络言论的重要聚集地,因此,网络媒体应积极开设网络论坛,扩大论坛影响。论坛也要为网民提供正确的言论方向,对网民的意见,正确的要予以鼓励和支持,不正确的要积极引导和纠正。 (3)提供新闻报道引导舆论 用新闻报道来引导舆论,就是在言论栏目或者论坛中提供新的新闻事实,以引导舆论。网络媒体在选择新的新闻报道时,要巧妙的过滤、选择新闻事件,使其形成有利于自己一方的舆论倾向,也可以借助权威专家的观点,使舆论向自己一方倾斜。当出现不利于自己的舆论倾向时,应该及时加入一些其他的言论,以缓解不利局面,然后再积极进行方法和方式上的调整。 3 网络新闻评论的管理 对于网络新闻评论,如果不加规范地任由其紊乱无序的发展下去,会严重影响到社会的舆论环境,对国家、社会的安定和团结是极为不利的,因此,要对网络新闻评论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 (1)专门管理机构的组织管理 目前我国对互联网的管理,涉及到了多个国家部委,如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文化部等几部委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国务院还在1997年成立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互联网的重大问题,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等。 从行政学的角度来说,对某个问题介入的职能部门越多,管理起来就越复杂,还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管理的漏洞和混乱,出现职能执行上的重叠或者空白。因此就需要组织一个专门机构将所有这些管理职能组织起来统一管理。 (2)建立规范的互联网法规和制度 国家从2000年起,就相继出台了多部互联网管理法规,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等,对提供网络信息服务进行了一系列的限制和规范。但是,单靠这样一项行政性的规定、这样一个部门,仍然显得过于单薄。网络言论的管理涉及技术、内容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一个权威部门牵头,组织各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出一个更加系统的规范,并最终形成相关立法。 (3)网民的自我管理 在网络新闻评论尤其是网络论坛中,广大网民才是真正的主角,没有网民的积极参与,网络论坛将不称其为论坛,整个论坛的风气和氛围也是来自网民整体素质的高低。网民进行自我管理,就是网民的自我约束以及在网上讨论、发表意见时的方法、方式和尺度。论坛版主可以邀请论坛中人气旺、有水平、有管理能力的网民参与论坛的管理,这样也可以造就网民中的“意见领袖”。这种做法既可以活跃论坛,又可以提高网民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论坛的管理。 5 总结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我国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仍处在起步阶段。进一步提高网络新闻评论的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新闻网站是党和国家的重要舆论工具,网络新闻评论是党的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国际舆论竞争的重要力量。网络新闻评论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就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梅尔文·德弗勒大众传播绪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 [2] 金梦玉网络新闻务实[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3] 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4] 穆欣韬奋新闻工作文集[M]北京:新华出版社,

网络流行语研究的文献综述

网络语言及其影响 [内容摘要]语言是一种文化,一个民族要有文化前途,靠的是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词语用过了些并不可怕,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那才是真正的可悲。语汇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因此,在规定一定的规范的同时,要允许歧疑的存在,但更要积极吸收那些脱离当时的规范而能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展的成分。正确看待网络语言。[关键词]网络语言 文化 构成形式 宽容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脑已不再戴着神秘的面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与电脑打交道,并且电脑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着一种新生事物的诞生总会产生许多附带品,九十年代后期,电脑的附带品网络便像一场熊熊大火,蔓延了整个地球,似乎网络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网络的虚拟性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自由,因而赢得了无数人的青睐。网络的发展也产生了它的附带品——网络语言。高名凯先生说:“无疑地,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新的事物的产生或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人的思维活动所形成的概念的产生要求作为交际工具、思维工具的语言有所改变,有所发展。”网络语言由于它特殊的载体和它的现实虚拟性,使得网络用语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般语言所少有的特殊性和多元性。人们在这个虚拟世界中,除了使用那些规范的词语之外,还创造了许多只有经常上网的人才能理解的词语。一、网络语言的成因、构成形式和特征“如果青蛙只有一人嘲笑,恐龙的样子没人知道,如果面对孤独只有烟酒相伴,惟有齐参与,共分享,才能超越12亿倍的爽,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网恋、网聚狼的力量。”这是近来在网上颇为流行的网络搞笑篇。但是如果你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网络语言”的含义,你恐怕就不明白有什么搞笑之处。因为在聊天室里、BBS、OICQ上,大家把“青蛙”比作长得很丑的男人,把“恐龙”比作长得很丑的女人,而把“狼”比作在网上的坏人。诸如此类,在网络上产生且具有特殊含义的词汇就是网络用语。在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对“网络语言”提出了如下定义:“‘网语’是互联网的产物。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也应与现实生活中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有的人创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愤怒和不懂的‘网语’。大部分‘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语’中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完全是病句。但是在网络中,它却是深受网民喜爱的正宗语言。”网络语言的成因一是为了输入方便,上网是需要花钱的,而上网费是通过单位时间来计算的。如果一个人的打字速度快,那么无疑在单位时间内输入的内容也会较多,所以有的人为了提高速度难免会不顾“质量”,在输入的文字中带有错字、别字、怪字等。“在书面上,如果某人办一个杂志、一个版面,那时叫版主。在网上要讲求效率,可能会打错,上网要花钱,而且你就算有钱,你打得慢一些,对方可能就不搭理你了,所以一打出来,有可能就是‘斑竹’了。用就用着吧,后来一想又有道理,在古代就是竹子流泪,其实斑竹也是很辛苦的,聊天他也得陪着聊,这也是很形象的,挺好的。”(于根元) 网络语言形成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微软操作系统上多使用智能全拼输入系统。由于网上会使用五笔打字的人很少,所以大家普遍采用全拼输入,由于上面的字词有很多不是按照使用频率排列的,很多人就没有耐性保证打字的准确性,所以大量使用同音字代替,直到形成公认的新词汇。例如刚才提到的“斑竹”,有经验的人一定知道当你输入BANZHU时,首先显示的便是“斑竹”。“这个客观原因的深层次问题是由于汉字与电脑的瓶颈问题,汉字进入电脑并没有解决汉语能够在电脑上畅通无阻的问题。成千上万的汉字是无法与几十个字的音素文字相比的。电脑处理外语比处理汉字要快捷的多。因此,网络上出现五花八门的词语是目前必然会出现的问题。网络迫切要求人们设计出更加方便快捷的汉字处理软件。”网民的心理也是网络语言形成的一个原因。运用网络语言的主体是年轻大学生、中学生、技术人员等,这个群体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活泼好奇,充满了创新意识。网络语言不仅代表了高效率,而且充满着一种求新求变、不断突破陈规的潮流感和前卫感。这种充满创造、突破传统的语言自然而然流行于年轻人之间。网络语言的构成形式多种多样,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1、 语音谐音型。谐音型网络语言又可以分为数字型谐音和文字型谐音两种。 (1)数字型谐音:通常是指根据10个阿拉伯数字的发音,组合成为一系列简单易记、输入便捷的字词。比如:“7758”指“亲亲我吧”;“886”表示“BYE-BYE喽,再见”;“7456”表示“气死我了”,这是通过汉字的读音与数字的读音相近,由数字的读音来谐汉字的读音,来达到意到而速度快的效果。“7758”只需要敲打四个数字键即可完成,而“亲亲我吧”则需要敲打七到八下才能完成,在效率上远远落后于前者。又比如:“9494”表示“就是就是”;“8错”表示“不错”;“1314520”表示“一生一世我爱你”;“7456”表示“气死我了”,这一类谐音并不是通过普通话的读音来相谐的,而是根据方言来谐音的。在中国很多地方,特别是南方,S和SH是不分的,因此会出现以4谐SHI的现象。 (2)汉字型谐音:这种方式除了出于便捷输入的考虑外,更多的则具有调侃、幽默的意味。比如:“大虾”是“大侠”的谐音,指计算机高手;由于一些水平较高的电脑爱好者因长期沉迷于电脑而弯腰驼背,形似大虾,因而经“大侠”的谐音“大虾”的出现,凭空多了些诙谐幽默。还比如“板斧”是“版副”的谐音,“斑竹”“板猪”是“版主”的谐音。2、文字转义型。在网络上,网民给一些词语又增加了一些这些词语本身不具备的含义,但这些含义与词语的搭配又是非常形象的。例如“灌水”本指将水倒进或装进容器中,在网络上是说在聊天室或BBS上的发言随意写,是BBS上的常用词汇;“造砖”指用心写,指上帖者比较用心写的东西。一个好的BBS是即要有砖还要有水的。灌水和造砖对于活跃一个BBS各有千秋;“楼上楼下”是BBS上常用的词语,用来指上面的帖子和下面的帖子。3、符号象形型。网民们利用键盘上的各种符号加以排列组合,造出了许多全新的象形表达方式,或以形会意,或象形隐喻,其表意效果常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以“笑”作为例子,“:-”这是最普通的、最基本的一张笑脸,“:-D”表示非常高兴的张开嘴笑;“:-)”表示微笑“8-)”这是眼镜一族的专用笑脸;“;-)”指抛媚眼的笑;“1-D”哈哈的笑;“l-P”是捧腹大笑,此类网语还有:用“:-(”表示悲伤难过;“:-!”表示不屑一顾,等等。4、英汉简缩型。英汉简缩型多是英语常用词的缩写。使用这种缩语的网民多少知道一些常用英语。常见的英语缩略语有:AFAIK(as far as I know)据我所知;BTW(By the way)顺便问一下;JAM(Just a moment)等一会儿;CU(See you)再见;OIC(Oh,I see)哦,我明白了;R U THERE(Are you there?)你在那里吗?英语减缩型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用每个单词或词组的首字母来表示整句话,例如AFAIK、BTW、JAM;另一种是用字母和单词之间相近的读音来减缩单词或词组,例如CU、OIC、R U THERE,有时这两种方式会同时使用,例如CUL(See you later)再见。当然也有不少汉语缩略语,例如:“MM”即妹妹;“GG”哥哥;“BB”宝宝。这是利用汉语拼音中的声母来表示一个词。词语简缩以后,比起规范的汉语或英语其输入速度肯定是快了很多。通过对网络语言的类型的粗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网络语言与规范语言是有很大区别的。总体看来,网络语言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创造性。这一点上文的举例已经非常鲜明,在介绍符号象形型网络语言中,关于笑的例子估计读者已有所体会,对此不必做过多分析。网络语言中的奇思异想可谓多如牛毛,不胜枚举。也许网民们觉得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与现实生活中人们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挖空心思创造出令人感到新奇的网语,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2、 方便性。使用上的方便是上述三种类型的网络语言得以形成并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既可以提高交流速度,又可以节省输入的时间和上网的花费。3、娱乐性。网民上网的一个重要动机就是“找乐”,而网民在互动过程中形成别具一格的语言无疑增加了交流的乐趣,使上网成了一件轻松而又有趣的事情。反过来,众多网民在找乐的过程中,又创造了大量新鲜的网语,不断丰富着网络语言的词汇。4、不规范性。这是前三个特点的必然后果。从规范的汉语表达方式看,网络语言中汉字、数字、英文字母,以及文本符号混杂使用,怪字、错字、别字层出不穷,完全是病句。有关专家认为,这种语言随意性太大,不稳定,只是年轻人时髦的文字游戏。5、键盘特征性。利用计算机键盘上的特殊字符表情达意也是网络语言的一个特点。这种键盘表情符号的历史可追溯到1986年,日本一位网民在网络留言的尾端加上了一个“^_^”符号,像一个眯起眼在笑的人脸,至此这一表情开始风靡全球。受此启发,网民们创造出一系列有键盘特点的网络语言符号。键盘符号的运用使得在网络对话中电脑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个卡通式的形象,不仅更加传神,同时也体现了网络传播“超文本”的特点。6、主观性。网络语言更富于主观色彩,它无视传统语法,随心所欲,而且有越来越随意、越来越试图冲破束缚的倾向。一篇网络文章中有这样的句子:“只有爱上之后,才发现有点鸡肋。”“有点鸡肋”这种反常搭配善于从常用词语中翻出新意,是网络语言经常使用的手法。7、杂糅化。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把不同的民族语言杂糅在一起使用,在形式和表情达意上呈现了网络语言词汇的创新性、随意性和简便性。例如:“3Q”(THANK YOU)谢谢;“B4”(BEFORE)之前;“ME 2”(ME TOO)我也是,等等。8、形象性。我们刚才提到的键盘特征性能够体现网络语言的形象性,除此之外,网络语言的形象性还表现在一些形象的网络语言上。如把网民称为“网虫”,于是初级网民是“爬虫”,高级网民是“飞虫”,把“这样子”连为“酱紫”(受到港台腔的影响),既有视觉效果,又隐含了味觉效果。可以说,网络语言的这些特征与网民群体的社会学特征是相吻合的。根据以往的调查我们知道,网民中30岁以下的约占80%,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也在80%左右(见《社会》1999年第二期,汪勇刚《谁在网上》)。这足以说明网民这个群体的特征:一是年轻化,二是有文化。这些人思想活跃,喜欢新鲜事物,崇尚创新,而且不愿意承受现实生活中太多的束缚。另外,他们不仅在上网的时候使用这种语言,甚至在生活中,学习中也开始使用这些语言,特别是学生群体。二、网络语言对人的学习、生活的影响青少年学生是网虫一族的主要群体,在一些中小学,网络语言已经成为很多学生的口头禅,甚至在课堂上也经常听到学生在使用。网络语言究竟是新新人类的文字游戏,还是现代汉语的积极发展?社会各界人士对其有怎样的态度呢?1、 学生觉得有趣、时尚、方便。(1)一些学生说,语言的使用本来就应该不拘一格,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活泼幽默,用起来非常方便也很时髦,很受同学们的欢迎。谁要是在网上一本正经的和别人说话聊天会被人挖苦取笑的。(2)还有一些学生说,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其实和相声、小品一样,也是语言魅力的体现,很多畅销的网络小说如《第一次亲密接触》、《猪八戒日记》里充斥了“美眉”、“青蛙”这样的网络语言,读起来让人耳目一新,如果把这些词换成正统的表达,它的可读性就差很多。(3)一个有六年网龄的男生说:“我从高一就开始上QQ聊天,现在每天上网的时间都超过六小时。网络语言用惯了,生活中还真不好改。”(4)兰州某中学的一位初三的学生说,学生之间使用网络语言感到很亲切。老师虽然不赞成学生使用这种语言,但是自己仍然情不自禁的想写,因为觉得用这种语言写出来的东西,说出来的话很生动。(5)兰州某中学的一位高二的学生说,网络语言是一种以汉语语系为基础派生出来的适应高速运转的社会的一种语言,可以增加交流时的亲和力和新鲜感,但如果将其乱用,并脱离网络这一载体使用,将是对语言文字的亵渎。(6)兰州某中学的一位高三的学生说,网络语言很形象,很方便,而且很多符号在手机上也很适用,这为发短信带来了很多好处。2、老师认为网络语言冲击语文教学(1)兰州市某高级中学的一位语文教师说,因为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有学生在作文里会冷不丁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懂是什么意思。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用口语化的语言,可将学生的作文收上来一看,还是有些学生会使用诸如“酷毕”、“卡哇依”之类的词。他认为,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会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2)兰州某中学的一位语文老师说,学生面临考试、升学的压力,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如果一味使用网络语言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安全因素”。阅卷老师对网络语言一般都不会买帐,这样会影响他们的考试分数。(3)兰州市某中学语文老师说,我不鼓励学生用网络语言写作文。每次看到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都想去制止,因为它不符合语言规范。有时候,在人物对话中引用符合其身份的网络语言会给文章增色,这是一种语言活用,但不可滥用。3、家长认为网络语言使他们与孩子形成代沟(1)有位家长说在无意间发现女儿的日记中有这样的文字:“……没想到我最要好的朋友竟欺我,TMD,7456,我恨不得一脚TST。”这位家长看后不知所云,直到孩子给她解释了一番她才明白。她说:“这是什么话啊,日记本成了密码本,根本看不明白。看来我和孩子之间已经有了‘网络沟’。”(2)家住城关区的小楠在上小学的时候擅长写作文。入中学后,小楠开始迷上了网络。近日,老师在一次家长会上说小楠写的作文她有些看不懂,什么“PF”、“BT”、“4242”都用进去了。小楠的母亲翻开女儿的作文本一看,到处是老师用红笔写的圈圈,都是看不懂的网络语言。(3)也有家长认为,要让孩子不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就要让孩子们远离网络。可孩子们都反映,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利用网络可以获得很多知识,这令家长们左右为难。4、专家认为宽容比扼杀更重要(1)有关专家表示,网络语言也是一种语言实践,能在学生中间风靡,就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但是,如果用网络语言写出来的东西大部分人看不懂,影响了沟通,也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同时,家长和老师应该用宽容和理解的态度看待这一现象。(2)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汤吉夫认为,社会发展越快越迅猛,语言就会不断的被丰富被更新。对于出现的网络流行语言不能简单的判断对错,它进入人们生活需要一个逐步被接受的过程,因此对网络语言宽容比扼杀更重要。现在很多老师和家长会担心作文中大量使用网络语言会影响孩子的考试成绩,这种想法其实是不科学的。在我国大力提倡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是一个必然趋势,一些有鲜活生命力的语言将不再成为高考作文的禁忌。(3)厦门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朱冬亮认为,这些年轻人使用的是一种网络简约化交流方式,网络语言是这一群体的特定语言和代码。家长的担忧有一定的道理,值得语言学家关注,但目前还不能断定因为使用网络语言而使得代沟加深。(4)南京一位从事语言学教程的王教授说,在语言的长期发展中会出现一些新的词汇,有一部分有生命力,有一些会被淘汰,这些新出现的网络词汇中有些可能成为汉语的新词汇。。网络语言是年轻人的一种调侃语言,它也有个生命力的问题。对网络语言要有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对网络语言的出现不要大惊小怪,不要视为洪水猛兽,应当客观地来看待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将网络语言一棍子打死。网络语言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在一定的人群中得到了公认,目前也没有必要人为地去阻止它。比如说一些大众俚语、俗话就有很强的生命力,事实证明,这些语言对社会只有好处而没有弊端。倘若是些类似江湖黑话等不健康的语言,就应当坚决制止。三、对网络语言所持有的态度对于网络语言,专家们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不屑一顾到探讨研究的过程。网络语言词典的出现使人想到了1958年的文字改革,当时文字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简化汉字,使它更容易为广大人民掌握和使用,以便在广大人民中更多、更好、更快、更省的扫除文盲,普及和提高文化;推广普通话,以消除方言的隔阂,促进汉语的进一步统一,使我们的语言能够更好的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而今,白话文又在电脑网络和多媒体的激励下,派生出了新颖的网语,它的出现在语言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语言是一种文化,一个民族要有文化前途,靠的是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词语用过了些并不可怕,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那才是真正的可悲。语汇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因此,在规定一定的规范的同时,要允许歧疑的存在,但更要积极吸收那些脱离当时的规范而能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展的成分。在2001年12月举行的“全国汉语词汇规范问题学术探讨会”上,40多位专家学者的共识是:不能用一般词语规范的特点来要求新词汇。对待新词汇要宽容,要有“词汇保护”意识,也要有“品位”意识和“规范度”意识。具体到“网络语言”,专家认为网络词语是新词语中的另类,是否现在就去规范,以及如何去规范还有待时日。语言是不断发展,不断演变的,魏晋南北朝佛教语言大量被应用在汉语中,五四时期,大量西方语言的进入推动了今天白话文的形成。而网络语言是电脑是网络的衍生品,它是科技进步的一种表现,当然其中也有许多不文明的内容,因此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铂。网络兴起的时间毕竟还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符合语言规范的词语会留下来,而那些不符合规范的则会自然而然的淘汰掉。语言是时代的反映,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前网络时代的反映,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状态密切相关。复旦大学的顾晓鸣教授说:“网络语言及其书写方式正深刻的影响着当前年轻人的日常生活。本世纪初因广播电影和近代印刷术等传媒的普及而产生的白话文是语言史上最具革命性的。现在,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白话文又在电脑网络和多媒体的激励下,派生出了新颖的‘网语’及‘网话文’,它与新一代青少年的语言紧密相连,将成为新世纪的语言方式。”另外,网络语言在某些方面也符合汉语和语言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比如它通过谐音的方式的确使汉语从表形语言向表音语言迈出了一步,通过简略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文在电脑上输入速度上的一些不足。在日常生活和网络交流中,使用一些欠规范的但是生动的语言,并无大碍。正如一位作家所说的:“如果一个小学生写的作文中使用的一些网语同学们都看得懂,而只有老师看不懂,那大家都知道问题出在了谁的身上。”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正确规范的使用语言文字,但是并不应该坚决制止学生使用新鲜活泼文明的网语,而是应该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规范的用法,在什么样的场合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于根元说:“规范是要推动发展,限制了发展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对待网络语言我们不应该急着对它进行这样那样的规范,更不应该敌对,应该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在时间中淘金。[参考书目](1)高名凯 语言论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2)胡明扬 语言学概论 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3)于根元 中国网络语言词典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英文摘要]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vocabulary of the network is gradually coming into vogue and people is beginning to pay attention to Because of it’s peculiar expression, it has made a notable impact on traditional Therefore, we should properly guide it so that it can develop healthil

摘自论文天堂网随着网络交际的普及,网民越来越多,上网聊天及获取信息,已成为广大网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上的流行语亦日益丰富,成为网民们上网交流必用语,而且也逐渐走到网下,成为人们的口头禅等社会流行语,极大地影响着21世纪信息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网络语言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也一直是语言学的研究热点,早在几年前,国内就已经有许多语言研究者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2006年,“网络流行语”就已经作为词条被编入了百度百科并成为了网络“扫盲”的工具,而从2008年1月开始,几乎每月都有网友对该词条进行4到5次的内容补充和完善,不时推出“网络流行语大全”修订版,在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类整理、解释词义之外还附上了例句和图文并茂的“典故”出处。2008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网事2008》一书,由多年从事网络新闻采编工作、网络舆情汇集和分析工作、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王刚和张鸫主编。本书的第十三章是“网络雷词:撼倒一大片的流行语”。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网络流行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流行语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力?就此问题,本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使网络流行语健康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