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是谁当

发布时间:

现代实用医学编辑部主任是谁当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是谁当

看你们发什么类型的了,医学类的论文发表价格比较贵吧好像,之前我们学校医学院的一个研究生就发了几篇,还比较不错错。你要找一个好的编辑才是最重要的。加油,如果你有需要,我就去帮你问问他。采纳采纳!!

首先,医学论文分普刊,核心期刊。核心又分,科技核心和中文核心。另外,需要纠正期刊并没有所谓的好投难投的区分,这实际上是大家一种错误的理解。可能有些人觉得好中,有的人觉得难中。其实是自己文章本身的原因和选刊的原因。其次,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一本核心版面页数越多自然收录的概率就会越大。例如,旬刊,半月刊肯定要比月刊双月刊收录的多一些。医学论文发表,影响的因素有很多,第一是本身文章质量要过关,第二是杂志社审稿,收录要快,第三是自己的科研背景要满足杂志社的条件。详细的医学论文发表经验优助医学更为擅长。

医学论文杂志普刊:《医学前沿》 《医师在线》 《临床医药文献》《实用妇科内分泌》《全科口腔医学》《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等核心:《四川中医》 《中医学报》 这些都是不错的刊物朋友你是评职称用吗?  现在咱们国内,学术已经沦落为商品了,学术买卖已经见怪不怪了,基本上交上版面费就给你发表。这一点其实我也很无语但是,论文还是要发表,因为论文发表已经是刚性需求。发表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  第一,先考虑你发表论文的用途,评中职,还是高职。中职一般发表省级以上就可以,高职就需要有国家级的了,甚至核心期刊。毕业论文的话,还是根据学校的要求了。  第二,考虑价格方面,省级 国家级 核心价格都不一样,但是咱们也不能一再追求低价格,网上假刊太多,小心占小便宜吃大亏,了几百快无所谓,主要是耽搁了事情,评职称一年就一次(要找可以用支付宝付款的)。  第三,时间问题,刊物确定好了 一定要确定下(新闻出版总署)是否能查到。然后就是时间,一般杂志从定稿到出刊都得需要1个月,赶上高峰期3月都有可能,如果对方什么都答应你,今天给稿子明天邮递给你刊物,这个肯定是假刊的。  第四,价格方面,这个不好说,杂志种类太多,没法完全根据省级 国家级来判断价格,核心期刊的话 悬殊很大。  最后祝你成功,这是我发表论文的经验,我帮我同事也发表了一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现代实用医学编辑部主任是谁

陈峥嵘,骨科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骨关节肿瘤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关节镜培训中心主任,曾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创伤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创伤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外科、骨科、手外科学会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矫形外科学会会员(SICOT),国际脊柱微创学会会员。《中华创伤杂志》副总编辑,《国外医学-骨科分册》编委,《中国法医学》等杂志编委。参加《实用外科学》、《临床外科学》、《脊柱创伤外科学》、《实用骨科手册》、《现代骨科学》等十余本医学专著的编写,担任大型专著《周围神经损伤基础与临床研究》、《内窥镜学》《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的副主编。

妇产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福建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微创医学研究所所长,国家卫生部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主任,卫生部医政司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卫生部医管司内镜临床诊疗质量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督查委员会副主任、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务委员(经自然腔道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腔镜学组委员、华东妇科腔镜学组副组长,中国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微创医学专家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福建省医学会理事,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创学分会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内镜医学》及《中国妇科肿瘤学》专著编辑委员会编委,《中国内镜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中国计划生育与妇产科杂志》编委。除对阴道镜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外,目前个人完成宫、腹腔镜手术2多万例,还完成了全国首例经宫颈纤维输卵管镜术,福建省首例完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TLH)、腹腔镜下盆底修复术、阴道成形术及腹腔镜下妇科恶性肿瘤的根治术。曾经荣获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技奖、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上海医学会优秀论文奖、中国内镜杂志优秀作者奖。于2005-2006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内镜医师最高奖“恩德思国际内镜奖”, 2008年被国际妇科内镜医师协会(ISGE)授予终身会员称号。2009年中国内镜杰出领袖奖。

你好,大脑供血不足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05年~) 美国心脏病学院专科会员(2005年~) 心律学会会员(2006年4月~)4.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2006年~)5.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任委员(1999~2008)6.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2006年6月~)7.中华医学会北京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理事9.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2006年11月~)10.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会员主任委员11.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2.中国老年学会心脑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07年7月~)13.北京市健康教育协会会长14.中华心脏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副主任委员15.北美心脏起搏电生理学会委员16.中国介入心脏病学研究会常委兼秘书17.亚太介入心脏病学学会顾问18.世界起搏电生理委员会委员19.北美心脏起搏电生理学会海外培训中心主任20.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21.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22.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3.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24.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理事会理事25.中华心血管病学会介入心脏病学组委员26.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27.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28.北京市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29.首都医科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30.北京医科大学教授31.中国行为医学科学编委会特邀顾问32.EditorBoard,JournalofClinicalElectrocardiology33.MemberoftheInternationalEditorialBoardfortheEuropeanHeartJournal34.TheInternationalSocietyforHolterandNoninvasiveElectrocadiology委员35.JournaloftheHongKongCollegeofCardiology杂志国际编委顾问36.Asian-PacificSocietyofInterventionalCardiology杂志编委37.JournalofInterventionalCardiacElectrophysiology编委38.《欧洲心脏病杂志》国际编委会委员39.《欧洲心脏杂志》中文版副主编40.《中国医药导刊》主编41.《中国心血管病杂志》主编42.全国高等高等学校医学研究生规划教材主编43.全国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卫生部规划教材《内科学》统编教材5、6、7版编委44.全国高等教育《内科学》统编教材副主编45.《临床荟萃杂志》常务副总编46.《中国医刊》编委会主任委员47.《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副总编、委员48.中国介入心脏病》副主编49.《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委会顾问50.《中华医学杂志》副总编51.《美国医学会(JAMA)中文版》副总编辑,执行总编 《国际循环》总编辑5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委、副主编54.《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副主编55.《健康世界杂志》编委、副总编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57.《临床心电图学杂志》编委58.《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编委59.《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60.国际华夏医学会顾问、《华夏医药》编委、名誉总编61.《中国医疗》杂志社名誉顾问62.《心电学杂志》第五届编委63.《中华实用医药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64.《中国循证医学》编委65.《中国社区医师》杂志副总编66.《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编委、副总编67.《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编委68.《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社编辑委员会编委69.《医学研究杂志》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编委71.《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72.《中国药物警戒杂志》编委73.《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编委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编委75.《家庭护士》杂志名誉总编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是谁

熊瑛,女,毕业于泸州医学院和四川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四川省呼吸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现代实用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免疫变态反应和哮喘杂志编委。泸医学报评审专家。曾任四川省非典防治专家组成员、泸州市非典防治专家组组长。曾荣获中组部、四川省委、泸州市委抗击非典“优秀共产党员”和中国女医师巾帼建功立业“先进个人”称号、获泸州市、学院“优秀教师”称号。

现任世界军事齿科学会主席、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口腔医学会修复专业学会副主任委员、国际牙科研究会(IADR)中国分会主席、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牙科学院客座教授、日本大阪齿科大学名誉教授、国际颌面缺损修复学会理事、全军口腔医学专业学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口腔医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管理学会口腔医院分会主任委员等职,《实用口腔医学杂志》主编、《中国口腔医学年鉴》、《华西口腔医学杂志》、《上海口腔医学杂志》、《中国口腔医学信息》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等7杂志编委等,2004年获国际牙医学院院士称号,是我国在国际修复学界有影响口腔医学专家之一。

石中宝璋 人中骐骥古代齐鲁因杏坛弦歌、稷下先生等的流风余韵,故有苏辙“我生本西南,为学慕齐鲁”这般感慨;至近代新式教育西风东渐,山东出现了“中国最老的大学”——齐鲁大学。齐鲁大学“尤以医科见长”;齐大医学院培养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医生和医药学家,侯宝璋是济济多士中的杰出代表。幼年侯宝璋的文化启蒙是私塾先生。侯宝璋少时即心怀桑弧蓬矢,立志做大事。他作别家人,独自步行至怀远,索性到当地一所慈善机构:教会办的民康医院化验室帮工学技,一面谋生一面学习。境遇的驱使竟使侯宝璋与医学结下不解缘,并郑重选择了自己一生的医学生涯。侯宝璋卓尔不群的品行和求知若渴的精神,使民康医院负责人大为感动,决定由医院留用并保送他入含美学校学习。毕业后又被保送至南京金陵大学预备班。在金陵大学期间,侯宝璋因参加学潮与若干同学一起被校方列入开除名单,但校方宣布:若认罪悔过,便可复学。侯宝璋是有不屈不侮、敢作敢当骨气的;他坚持认为申张正义,维护公理,清白无辜,没有罪过;宁肯失学也不违心伏“罪”。因此被校方开除。侯宝璋义无反顾地再一次回到民康医院化验室。他白天勤恳工作,深夜发愤自学,朝乾夕惕,夙夜匪懈。1916年由民康医院借给侯宝璋少量的钱,再一次保送他入学至北平协和医学校,之后入齐鲁大学医学院学习。被褐怀玉的侯宝璋勤勉奋励,品学兼优,而生活方面则含辛茹苦,自律简朴,夏天只有一件背心,晚上洗净凉干白天穿;冬天也只有一件薄被,别人送来衣物,他概婉言谢绝。1919年5月巴黎和会丧权辱国的消息传来,侯宝璋如切肤之痛,义愤填膺,5月4日,北京学生集会抗议并游行示威。济南学生迅速声援。侯宝璋积极参加了齐鲁大学“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学生游行示威请愿活动,激情投身“五四”爱国运动。1920年,侯宝璋以秀出班行的成绩和人品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并留校工作。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吞并东北又入侵华北,长城战争爆发。侯宝璋迅即组织战地救护医疗队,自报奋勇、不顾危险亲自奔赴喜峰口等战区支援军民抗日工作,救治伤病人员。1937年“7.7事变”后,侯宝璋随齐鲁大学迁校蓉城,他虽为国民政府教育部特聘教授,但生活甚为清苦;在抗战困难时期,侯宝璋尽其可能从经济上帮助困难学生,有时是隐名向困难学生提供学费,使他们得以继续学业。1938年正为抗日战争动荡和艰苦阶段,侯宝璋以公而忘私和献身医学的精神亲赴贵阳,参加贵阳医学院筹建并担任病理学科研教学工作。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东南亚各国相继沦陷,大批华人子弟背井离乡,流亡各地。侯宝璋热心奔走有关慈善机构,负责与教会合作安置了大批青年到大后方就读。道远知骥,世伪知贤。侯宝璋为人休声美誉,守身如玉。老舍初到成都及从美国回北京经香港均住侯宝璋家中;老舍作品在美国出版事宜的信函、汇款,都是从美国寄给香港大学侯宝璋,再由他转北京老舍收。医学翘楚 学科巨擘病理学是研究病因、发病过程及病变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我国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南宋时期宋慈的《洗冤集录》等对病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中医与西医病理学二千多年中按照各自模式发展。近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病理学在中国的发轫肇始于西医学的东渐西被。1934年,侯宝璋著由中华医学会编译部出版的《实用病理组织学》是中国病理学的肇端之作,是近现代科学意义上中国病理学的嚆矢。由R.W.Raven主编癌百科全书二卷中肝癌病理学一章为侯宝璋专著;他与英国肝病理学权威Cameron教授合著《病理学专论》系列的《胆汁性肝硬变》专著于1961年在伦敦出版。侯宝璋对中华分支睾吸虫与二级胆管性肝癌关系研究、肝汁性肝硬变研究、绒毛膜癌研究、鼻咽癌研究、黑热病研究及中国医学史研究等都有重要的学术贡献。1941年,侯宝璋发现一例来自山区的黑热病患儿,便两次在暑期翻山越岭,路远迢迢到四川西北部地区实地调查、研究黑热病传染媒介白蛉子的分布和利什曼原虫感染流行病学。在抗日战争极端困难条件下,侯宝璋以坚持开展科学研究的执著精神,为齐鲁大学医学院倡导学术风气做出了榜样。他的研究成果见诸美、英、日本等病理学杂志。侯宝璋的学术成就使他在国际病理学界享有盛名和声誉。1948年,侯宝璋接受英国政府教育部聘请出任香港大学二战结束复校后第一任中国籍的病理学教授兼病理学系主任;1958年他被选为伦敦肿瘤学会第七届委员会执行委员;1960年当选东京第二届国际防癌会议主席团成员; 1961年香港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他被推荐为英国皇家学会病理学会终身委员;他是美国病理学会会员;香港当局医务部病理学顾问。1963年1月26日,从香港回到北京的侯宝璋出席全国科学技术协会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受到了刘少奇、邓小平、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国家主席刘少奇首先与侯宝璋亲切握手致意。一同受到接见的其他著名科学家还有竺可桢、吴有训、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黄家驷等。1964年12月27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宋庆龄等亲切接见了侯宝璋等出席全国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各位委员。1967年,侯宝璋逝世后,CANCER癌杂志、英国医学杂志(Brit.Med.J.)等均在显著位置发表了悼念文章。学贯中西 一代宗工“尔将识真理,真理必释尔”;“齐鲁雄藩泱泱大风”,“汲外存中”,“灌输新知发扬科学”,“为国造英雄”,齐大校训校歌营造了那个时代——齐大医学院黉门学人科学救国的精神和为国成才立业的氛围。1921年齐鲁大学成立医学编译部,医学院各科教授、主任兼任编译委员会委员。刚毕业留校工作一年的侯宝璋崭露头角,作为青年教师中佼佼者参加了医学编译部工作;是年4月齐大医学院创办《齐鲁医刊》,侯宝璋兼任编辑。该刊是现代医学的渊薮和《中华医学杂志》的前身,声迄四海,影响甚大。1926年,侯宝璋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继之赴德国柏林大学,在Ludwig Pick教授指导下进行病理学的深造和研究;1932年齐大学报改版更名为《齐大季刊》,侯宝璋兼任编辑委员会委员,为六编委之一;1934年,侯宝璋获罗氏基金资助赴伦敦大学热带病研究所留学并进行研究工作。回国后任齐鲁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系教授、主任。1946年第二次世纪大战结束后,他接到美国国务院的邀请,赴美国讲学;1947年又应英国文化委员会的邀请,赴英国讲学。侯宝璋还是一位杰出的国学学者,尤其对中国医史研究前无古人,自成一家。开西医学之风后,能用现代医学病理学科学观研究中国医史著述斐然的学者,惟侯宝璋斗南一人。他医史研究的一项工作是在卷帙浩繁的历代文献中搜寻有关疾病的记载和描述,黄卷青灯,博观经典,进而用现代医学作出科学结论。如《为司马相如的病下一诊断(中国糖尿病史)》(1942),侯宝璋研究了文献记载的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的病状,认为司马相如身患糖尿病。他还把历代著名诗人描写疟疾病状的诗辑录成册,独辟先河,开物成务。侯宝璋有关中国医学史研究的论文和《实用病理组织学》专著现珍藏陈列于香港医学博物馆展览厅、山东大学博物馆第二展厅等处。侯宝璋是一位文理贯通、博学多才的病理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他与齐鲁大学文学院诸教授时相过从,攀今览古,成金兰之契,如老舍、顾颉刚、钱穆、吴金鼎、商承祚等。他善于以医学切磋文学艺术,又以文化研究医学。科学与艺术的相互鉴借和沟通使侯宝璋还与关山月、黎雄才、赵望云等成为笙磬同音、心照神交,彼此汲取精神创作营养的契友。关山月曾在《羊城晚报》撰文道:“侯宝璋教授善于从画面构思和笔法上提出独到的见解,而使画家从中获益良多。”1986年,关山月为“侯老逝世二十周年”赋诗一首,“怀念侯宝璋教授”:“乱世逢知己,蓉城谊最亲。多才为世重,濡沫见情真。博学兼迷画,崇文更爱人。春晴思故旧,闻笛倍伤神。”吟诗思人,兹情兹意,可见侯宝璋的博学多才、崇文爱人不仅在医学界,而且在文化界所确立的地位。侯宝璋以经师人师、道业出众闻名。他善于把“博学、慎思、审问、明辨、笃行”的教育思想精湛地融会于教学之中,而俾众受用终生。他精通中国古典文学,就某种复杂的病理理论和现象,他可以驾轻就熟地用一、二句谚语、典故加以精辟概括,画龙点睛,揭示真谛,使学生豁然开朗,触类旁通,深为师生称道。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成都华西坝,南京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金女大)、齐鲁大学以及燕京大学集聚同一校园上课。一天下课前一二分钟,侯宝璋忽来兴致,笑对学生说:我有一联,请君试对,上联为:“金男大,金女大,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齐大非偶。”学生们击节称赏,凝思默虑。此事被《新民报》记者披露公开征对,便有几则应征联相对。“校名联”诸类俯拾即是,病理学家侯宝璋深厚文化功力略见一斑。如珪如璋 赤心报国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齐大医学院及齐鲁医院在当时国内规模可观;各学院教授工作、生活条件优越,安居乐业。校方就是否迁校问题举棋不定。齐大董事长孔祥熙主张:为了国家利益和抗日大局,也为齐鲁大学的荣誉,齐大应迁校四川。当时包括侯宝璋在内的齐大医学院诸位教授已接到有关医院、大学的邀请,或留守济南,不随学校入川。大搬迁,蜀道难,教学科研医疗生活条件毫无保障地迁徙办学将何等艰辛。侯玉璋却毅然决然地在抗日战争那极端艰难困苦的非常时期与齐鲁大学同在。他负责组织齐大医学院师生和重要设备仪器标本的转移工作,与大家患难与共、同甘共苦。威望素著、令闻嘉誉的侯宝璋对齐大医学院师生确实起到了稳定、凝聚人心的中流砥柱作用,他作为著名教授入川也对齐大医学院的学术地位起到了维护和加强的作用。抗日战争胜利后,侯宝璋应邀赴美国、英国讲学。美国及台湾学术机构和大学向他发出了聘请,但他均未应允,他选择了香港大学。1949年10月1日,中国四万万五千万同胞从此站立起来,侯宝璋欢欣鼓舞,他心系北京。1952年,侯宝璋将次子侯健存由香港大学送回内地工作,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医学卫生建设事业。1955年,侯宝璋组织香港大学英籍教授代表团访问了北京,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总理接待 盛德懿范1957年,侯宝璋第二次到北京参加了第一届中华全国病理学会成立大会和中华医学会年会,并作学术报告。翌年,经侯宝璋安排促成国际著名病理学家、肿瘤病理学权威韦礼士教授(Prof.R.A.Willis)访华。在1960年前后,应国家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的邀请,侯宝璋第三次赴内地进行病理学学术合作与交流活动。1962年,正值国家暂时困难时期,侯宝璋由英国管辖地区香港回到社会主义祖国北京。为了排除敌对势力的阻挠和台湾特务的加害,绝对保证侯宝璋的生命安全,周恩来总理亲自作了缜密周到的安排;侯健存从英国回国协助;由新华社香港分社和内地专人负责。侯氏父子是在夜间由海路护送至澳门,并得到澳门知名人士马万祺等亲自臂助,经拱北海关进入内地。在侯宝璋未安全顺利进入内地前,新华社香港分社将周恩来总理已亲自签署的任命侯宝璋为北京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的电稿暂作保密。侯宝璋的归来对海外侨胞和国际医学界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广泛的影响。侯宝璋抵广州后受到陶铸、张治中等热烈欢迎和接待。他在接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通讯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将余生贡献给祖国”。回到北京后,周恩来、邓颖超接见了侯宝璋及家人,并在中南海西花厅设家宴款待。陈毅、童小鹏、费彝民在座。周恩来尊称侯宝璋为“侯老”;总理说:“侯老,对你们在这个困难时期回来,我十分饮佩!”“我们闭关自守多年,对外面科技发展、进步很少了解,侯老这次回来可以引进医学新科技,引进人才。”侯宝璋归来时为我国订购了一批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带回了多年收集的珍贵的实验标本及数百份图片资料;他一手建立起了当时国内先进的分子病理学实验室。侯宝璋参加社会活动中也包括了文学艺术欣赏与收藏。老舍曾为侯宝璋赠诗一首:“余钱买字画,斗室傲云烟;心悦为珍品,神游乐自然。”又题道:“幼我兄与予有同嗜,余钱辄换字画,悦心则取,不以真伪年代多自萦绕。”侯宝璋对祖国文化遗产爱护备至,竭尽所能?省吃俭用?收藏了大量流散海外的陶瓷、书画、善本古籍等珍贵文物。他从香港回北京后将其钟爱之物先后分五批尽赠国家故宫博物院珍藏。倾其有而付出,又倾其有贡献祖国,这就是侯宝璋这位杰出爱国知识分子贻厥后人的盛德懿范。

现代实用医学编辑部主任是谁呀

现任总编:周跃敏,男,1958年7月生,江苏省苏州市人,高级编辑。1982年2月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新华日报社工作,先后任新华日报体育记者,扬子晚报文体部副主任、第一新闻部主任、经济新闻部主任,扬子晚报编委兼经济新闻部主任,扬子晚报副总编辑,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2006年6月,任新华日报社总编辑、党委副书记。原总编:周正荣同志:1995年7月—2006年6月任总编辑1997年7月—2006年6月任党委书记2001年8月—2006年6月任董事长2006年6月13日卸任。2002年12月,新华日报在整合原有版面的基础上,由10—12版增加到16个版 。这是自1995年以来的第三次改版。这是新华日报自1995年以来第三次改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