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民族研究投稿

发布时间:

民族研究投稿

综合类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 单科类 马列*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党史*党建 《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 哲学 《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 经济理论 《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 应用经济 《金融研究》、《会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农业经济问题》、《财贸经济》 统计学 《统计研究》 政治学 《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 法学 《法学研究》,《中国法学》 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心理学报》 人口学 《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研究》 民族问题研究 《民族研究》、《世界民族》 国际问题研究 《国际问题研究》、《现代国际关系》 中国历史 《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世界经济与政治》 考古学 《考古》、《考古学报》 宗教学 《世界宗教研究》 中国文学 《文学评论》、《文学遗产》 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评论》、《国外文学》 语言学 《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 新闻与传播学 《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 图书情报文献 《中国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 体育学 《体育科学》 教育学 《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 管理学 《管理世界》 艺术学 《文艺研究》

本刊主要刊发民族问题研究类成果,欢迎与本刊所设栏目相对应的具有学术性、原创性、前  沿性、创新性,具有独到见解的高质量论文,特别是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或省部级课题的研究成果。  按照学术期刊的规范化要求,来稿须附有2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3个关键词;说明性  的注释请以脚注形式放在页下;参考文献请按规范格式置于文尾;具体可参照本刊最新编发的论  文。来稿还需提供姓名、作者简介、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件等,以便联系。  本刊主要接收电子文稿,实行以学术价值为依据、符合国际学术期刊惯例的双向匿名审  稿制度。在投稿三个月后未接到刊用通知者,可自行处理。所有稿件恕不退还。  本刊实行优稿优酬。稿件一经发表,即寄赠稿费和当期样刊。为适应期刊数字化的需  要,本刊已被收入多个数据库,其著作权使用费随稿费一并发放。不愿意收入的作者,请在来  稿中注明。  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编辑加工。不愿意删改的作者,请在来稿中注明。  本刊反对一稿多投、一稿多发、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一经发现,即将该作者列入  本刊谨慎用稿人员名单。  本刊为季刊,每季末月中旬出版。来稿请直接发至本刊电子信箱勿寄个人转递,以免辗转贻误。

贵州民族研究投稿

贵州有游记投稿的刊物吗?

C95民族学 民族研究;广西民族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世界民族黑龙江民族丛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民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贵州民族研究;回族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青海民族研究;满族研究 Q95/98动物学/人类学 ;昆虫学报;动物学研究;动物分类学报;兽类学报;动物学杂志;应用昆虫学报;昆虫分类学报;人类学学报;四川动物

如果哥们连有哪些刊物都不清楚,估计投稿录用的可能性不大啊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西北民族研究投稿

中文核心又叫北大核心北核各几年都在变动的,所以需要发表什么方向的刊物,该刊物是否是核心期刊,可以实时的进行查询 查询网址如 知网、万方、维普、之类的。但是只要是核心期刊知网都会收录的。所以一般都是在知网查询就可以了。

如果哥们连有哪些刊物都不清楚,估计投稿录用的可能性不大啊

中国的核心主要七大类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研究方向:中日祭祀演剧,唐宋道教史,中国民间信仰。开设课程:道教研究,古代戏曲专题研究《红楼梦》与中国宗教文化。出版专著:独立撰写:1.《为神性加注:唐宋叶法善崇拜的造成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2. 《唐诗地图》,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2010年10月再版。3. 《金庸地图》,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唐诗地图——90个唐诗经典场景》,台北:如何出版社,2004年。5. 《永乐大点-20年目睹之时尚标签》,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0年。合作著作:1.黎志添、游子安、吴真著:《香港道教历史源流及其现代转型》(香港:中华书局,2010)。2 梁德华、吴真、陈凯风著:《道·醮—漫天舞动的道教崇拜》(香港:香港道教联合会,2007)。 黎志添、游子安、吴真(等)著:《香港道堂科仪历史与传承》(香港:中华书局,2007)。译著:1、田仲一成著,吴真校:《古典南戏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2、田仲一成著,布和译,吴真校译:《中国戏剧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学术论文(均为独撰)外文类 吴真:《招魂と施食:敦煌孟姜女物语における宗教救済》,《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第160册,2011年11月,页103-140。2.WU Zhen, “The Tale of Meng Jiangnv: Its Salvation Theme and Ritual Function”, Memoirsof the Research Department of the Toyo Bunko,N69(2011):19-中文类2012年a 《敦煌孟姜女变文与招魂祭祀》,《北京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页136-142。b 《近二十年日本道教文学研究综述》,《武汉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页75-81。c 《唐代道教文学史刍议》,《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页86-2011年a 《钟敬文在日本的文学活动与民俗研修》,《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3期,页118-132。b 《敦煌孟姜女曲子的写本情境》,《民俗研究》2011年第3期,页179-194。2010年a 《唐代社会关于道士法术的集体文学想像》,《武汉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页294-299。b 《清明祭祖节俗的城市化进程――以香港“清明思亲法会”为中心》,《西北民族研究》2010年第1期,页171-177。c 《西王母背后的唐代社会与唐代女性》,《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页25-27。2009年a 《罗天大醮与水浒英雄排座次》,《读书》2009年第7期,页153-159。b 《从封建迷信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信仰的合法性历程》,中国社科院国情咨询报告《中国宗教报告(200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页161-180。c 《道教修道生活的忠与孝》,《现代哲学》2009年第4期,页111-116。《人大复印资料·宗教》2009年第6期全文转载《地方道教如何作为田野?》,《宗教人类学》第一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页420-425。2008 年a 《民间神歌的女神叙事与功能——以粤西地区冼夫人神歌为例》,《文学评论》2008年第5期,页117-122。b 《宗教仪式与灾后心理治疗》,《读书》2008年第8期,页26-28。c 《民间信仰研究三十年》,《民俗研究》2008年04期,页40-54。d 《唐代致拜君亲论争中沉默的道团》,孙昌武、陈洪主编:《宗教思想史论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页137-146。e 《浙南叶氏道教世家的道法传统》,《上海道教》2008年第3期,页12-15。f 《从杜光庭六篇罗天醮词看早期罗天大醮形态》,《中国道教》2008年第2期。g 《中国节典之旅》,《出版广角》2008年第4期,页58-59。h 《唐玄宗投龙简》等11条目录,收录于《书斋与道场:道教文物》(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8)。2007 年a 《从六朝故事看道教与佛教进入地方社会的不同策略》,《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宗教》2007年第5期全文转载b 《罗天大醮的科仪沿革》,台湾《道教月刊》2007年第11期,页14-18。c 《香港道堂科仪文本15种校点》,《香港道堂科仪历史与传承》(香港:中华书局,2007),页235-309。2006 年a 《降蛇--佛道相争的叙事策略》,《民族艺术》第1期,页61-68。b 《香港的世故生活》,《作品》2006年第1期,页18-21。2005 年《科技手段对村落祭祀演剧形式的重构》,《香港戏曲的现况与前瞻》(香港:中华书局,2005),页385-400。2004年《中国最后一个探花的五代传奇》,《新华文摘》2004年第4期全文转载,页99-101。2002年a 《刘文龙故事述考—以潮州出土《刘希必金钗记》为中心》,《汕头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页88-92。b 《刘文龙故事及其戏曲的流变》,《现代社会与民俗文化传统》(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页271-278。2001年a 《红黑脸谱的民俗意义与形成》,《民俗学刊》第1辑(澳门:澳门出版社,2001),页141-150。b 《红黑脸谱与戏曲类型化的形成》,《民族艺术》2001年第3期,页129-140。2000 年  《潮剧童伶制探源》,《文艺研究》2000年第2期,页52-57。

民族文学研究投稿

你投稿的这些期刊,很一般的。并且费用也不低。建议投稿一些学报,能增加你的分量。或者投稿核心期刊。如果有一点帮助,请及时采纳。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遗产丰富,历代文人对其中的个别篇章作过深入的研究。在少数民族中,也有不少文艺理论方面的研究著作。但是关于少数民族文学的全面研究,还是一个薄弱环节。1958年,“少数民族文学”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60年代,一些民族的文学史得以出版。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工作的真正起步,是文化大革命以后。1978年召开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教材编写及学术讨论会,会后,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1979年6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成立。1980年建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出版研究季刊《民族文学研究》。从80年代开始,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①研究队伍不断扩大。主要力量分布在三条战线,一是各省、区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机构;二是各省区的民间文艺研究会;三是全国文科高校,特别是民族院校。各条战线都有一批专业人才。②研究课题不断深入。领域和选题不断扩大,并向纵深发展。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的前提下,研究方法不断改进。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受到重视。结构主义方法、系统论方法等,也为研究者所尝试。③产生一批理论研究成果。首先是各民族文学史和文学概况的编写进展很快。毛星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记述中国55个少数民族文学的大型专著。此外,集中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成果的专著和论文集尚有《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论》、《民族民间文学基础理论》、《傣族诗歌发展初探》、《歌海漫记》、《壮族歌谣概论》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引起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的注意。

【发现】很适合你投稿哦!

您可以投稿一些国家级的文章 投稿要求只要是文章原创性合格 还有就是切勿一稿多投 您可以投稿到这个邮箱里

青海民族研究投稿

我有96种核心期刊,要发论文的话,我可以帮你

影像志与“青海学”交叉研究探讨:青海民族研究 2012年第4期塔尔寺六族宗教信仰的历史与现状考察: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黄河上游汉人社会的文化传承与变迁——贵德“家族团拜”的文化透视:中国人类学评论2011年第26期费孝通对甘青民族社会发展的考察与构想: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第1期 第二作者“王化”家族——基于对西祁土司的历史考察:青海民族研究 2010年第4期拉卜楞的神山与圣水 ——安多扎西祺地区自然生态的文化阐释 中国民族学 2010年第6辑 第二作者塔尔寺与塔尔寺六族研究状况述要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多元文化视阈中青海藏人的农牧业生产及习惯法规范述略 :青海师大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卓尼嘉波(土司)与卓尼文化生态实践 青海师大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藏传佛教寺院僧人养老模式研究:以塔尔寺为例 北方民族大学 2009年第3期文化变迁研究与“深描”: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第二作者灯影戏作为文化传承载体在民间场域中的实现——以青海湟中光明灯影社为例: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2008年 第3期民族志与文学文本的创作——以《三水故事》为例青海民族研究 2008年 第3期社会转型期贵德汉族生计方式的多元化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前佛教时期卓尼宗教信仰和生态文化述论西北民族研究年 第2期2008青海农区藏人婚俗文化变迁调查分析 宁夏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贵德汉族学风传统调查研究 青海师专学报 2007第3期贵德汉族节庆民俗变迁研究 西北第二民院学报 2007年第3期神圣与世俗间的信仰之旅——贵德汉族信仰习俗调查研究青海社会科学 2006第5期贵德社火的文化人类学分析 攀登 2005年第2期虔信与热情—热贡六月会论析 青海民族研究 2004年第1期为青春美文作一些辩护 社会科学战线 2001年5月论唐诗中的青春气息 科教论文集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5月阅读《尘埃落定》 科教论文集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5月庄子人生哲学思想浅析 青海师专学报 2000年第2期参著:《内地旅行者眼中的拉卜楞》第一章 第四节(丁明德与拉卜楞的现代初等教育)甘肃民族出版社 2010年11月。《卓尼生态文化》第五章(卓尼的神山圣水)、第六章(藏传佛教在卓尼的兴衰演变与卓尼生态文化实践)甘肃民族出版社 2007年8月。专著:贡本与贡本措周——塔尔寺与塔尔寺六族供施关系演变研究 民族出版社 2012年3月版写文化之后的“互文”实验——个体经验史的诗性记录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9年8月版参与并完成的课题:1、2011年7月-今,参与“青海少数民族儿童电脑学习” 福特项目。2、2011年5月至今,参与国家民委课题“青海省双语教学问题研究”。3、2010年12月-2011年6月,参与完成“边玩边学——青海少数民族儿童电脑学汉语”福特项目。4、2008年8月-2010年,参与完成政府委托项目“拉卜楞历史文化遗存”,发表论文1篇。5、2007年12月-2007年8月,参与完成政府委托项目“卓尼生态文化及影视人类学纪录片”,发表论文2篇,撰写已出版著作《卓尼生态文化》的第五、六章。6、2006年7月-2006年12月,参与完成校级课题“青海藏族习惯规则调查”,发表论文2篇。7、2004年至2005年3月,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西北民俗资料数据库——青海文献资料”的建立和制作,总计5万余字。主持课题: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藏汉蒙边缘地区宗教信仰与社会秩序研究》高层次人才项目:《主体功能区建设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青海贵德为例》2011年: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办重点项目:《青海省民族教育领域双语教学问题研究》2010年:服务国家战略项目:《青藏高原民族文化根系研究及图像实践》,已递交结项申请。获奖情况:2011年获青海民族大学年度考核优秀奖。2011年获得青海省省级小岛奖励金。《“王化”家族——基于对西祁土司的历史考察》获青海民族大学2010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民族志与文学文本的创作》、《前佛教时期卓尼宗教信仰和生态文化述论》获青海民族大学2008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

《青海民族研究》于1989年创刊,是由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主办的民族学类综合性国家级核心学术期刊。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青海社会科学》、《青海师范大学学报》、《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兽类学报》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