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发布时间: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不是核心,只是省内刊物

【王昌耀】  昌耀先生虽然不是青海人,但是他的大半生都在青海度过,他的很多作品也都是在青海完成的。(ps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昌耀先生的妻子是青海省湟源县的一位藏族女人。)  昌耀先生很有名,就不再介绍了。  详细资料  【王歌行】  王歌行 男1931年3月生。青海省西宁市人。中共党员。编审。毕业于青海师范学校高师部。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历任青海文协创作组组长、《青海文艺》、《青海湖》文学杂志主编、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青海分会副主席、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所长、青海省文联委员等职。全国第三、四次文代会代表。现为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井石】  原名孙胜年,号煮字坊主。 1953年9月出生于青海省湟源县一个叫纳隆的山沟里。1970年毕业于湟源中学(现一中),1973年毕业于青海省卫生学校。197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1年改行做文学刊物编辑和文学创作工作。历任海西州文联副主席、《瀚海潮》文学期刊主编、《青海湖》文学月刊编辑部主任、常务副总编等职。现为青海省文联委员、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青海省花儿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专职作家。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青海江河源文化研究会理事、青海省政府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青海昆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2001年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著有长篇小说《麻尼台》、《金梦劫》,散文集《花海采风录》(合集),散文随笔<煮字坊笔记1>, <煮字坊笔记2>, 中篇小说集《湟水谣》,<古堡的主人们>等,长篇纪实文学<故乡故事>, 电视连续剧剧本《寻常百姓家》(5集,已录制播出),电影<龙城正月>等。 1991年获庄重文文学奖,2000、2005年、2009年三次获青海省优秀文学奖。    【白渔】  四川富顺人。1958年毕业于四川教育学院数学系。历任青海燃料局地质处技术员,青海煤田132队地质物探技术员及项目负责人,《青海湖》文学诗歌编辑,《三十年诗选》主编,青海省作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荣誉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青海省政协常委。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朱奇】  原名朱纪舜。湖南湘乡人。中共党员。1950年肄业于湖南省湘乡县第二中学。1950年报考西北军区文化干部招聘团,志愿参军。1957年转业到青海省文联;历任《青海湖》杂志编辑,青海省作家协会专业文学创作员、秘书长、常务副主席、主席、荣誉主席。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委会名誉委员。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诗集《春华初集》(合著)、《巨流之源》,散文集《草原秋色》、《雪山温泉》、《到黄河源头去》、《唐蕃古道之旅》、《泰国萍踪》、《高原,我梦中的地方》、《朱奇抒情散文选》、《野牦牛出没的地方》等。组诗《草原》1956年兰州军区文艺评奖中获优秀作品奖;散文《锡铁山抒怀》获青海省庆祝建国35周年优秀作品奖,散文集《高原,我梦中的地方》获青海省庆祝建国40周年优秀作品奖,《朱奇抒情散文选》获青海省庆祝建国45周年优秀作品奖。    【陈士濂】  陈士濂,男,浙江浦江人,中共党员,1939年生,1953年入杭州师范学习,1956年入杭州大学中文系。1959年赴青海,先后在青海广播文工团、民族歌舞剧团、话剧团任二胡演奏员、创作员。1983年调任青海省文联副主席兼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是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青海省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常委。著有长篇小说《樟树王遗事》,小说集《琪美》、《西天的诱惑》,童话集《白唇鹿青青》及影视文学剧本《出门挣钱的人》、《寻常百姓家》,话剧剧本《洛赛日》、《铁桥活佛》等。    【龙仁青】  龙仁青,男,当代青年作家。 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这里也是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的家园)。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详见   【马学功】  青海循化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历任青海人民出版社文艺室编辑,青海省文联《青海湖》文学月刊社诗歌散文组负责人,青海作家协会副主席。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家园的颂辞与挽歌》,组诗《撒拉风情》、《默读乡村》等。  _00  【阎瑶莲】  山东德州人。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艺理论进修班。1949年北京华北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西安中共中央西北局党校文工室工作,1953年响应号召自愿赴青海省文联工作,创办《青海湖》文学月刊,历任《青海湖》编辑、副主编、主编,编审。省文联党组成员,第二届青海作家协会常务理事,青海省作家协会第三届顾问,青海省文联第三届荣誉委员,中国新文学学会第三届理事。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话剧剧本《上火线》(合作),散文集《秋声集》,散文《西宁之秋》、《相识在北戴河》、《雪花静悄悄》、《寄自高原的祝福》等。  _00  【小为】  小为,原名李晓伟,陕西咸阳人。中共党员。1987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70年应征入伍,历任青海军区独立师及武警青海总队战士、班长、连长、营长,宣传处副处长、处长,青海电视台主任、编导。青海文联第三、四届委员,青海作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皇脉》,小说集《野性谷》,报告文学集《高墙·电网·女囚》,长篇纪实文学《昆仑殇》长篇文化研究类学术散文《昆仑山:探寻西王母古国》,长篇纪实文学《流放大西北》电视片《走进大地艺术》、《魂归可可西里》等。  _00  【黄明】  黄明,男,六十年代出生于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祖籍山东文登。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业余文学创伤,累积发表文学作品百余篇(首)。作品曾获首届青海省青年文学奖、中央电视台’99电视诗歌散文全国展播二等奖等。1985年12月至2003年5月在格尔木市文联工作,先后任副主席、主席一职。2003年5月有调入青海省作家协会工作,任副秘书长,《青海作家》执行副主编。现工作单位青海省文联。  【真子】  真子,原名李玉真,出生于重庆市,1968年毕业于建材部重庆建专,为了爱情和理想要求分配到青海高原的柴达木,从此成了西部女人,直至50岁退休定居北京。先后在青海茫崖石棉矿、青海油田工作,曾当过矿工、电影放映员、宣传干事、编辑部主任、文协常务副主席,在地方上兼任敦煌文学创作研究学会常务副主席,《敦煌》杂志常务副主编。1987年2月加入青海作家协会。曾在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鲁迅文学院、青海文学院学习。1980年秋开始创作,主要写西部女性,发表作品近200万字,数十篇作品收入全国各类文集,近期收入花城出版社“西部女作家写西部散文精编”《西部的柔情》中。著有小说集《西部故事》(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散文集《西部柔情》(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年)。  详见   【应宗奎】  应宗奎 男,1933年1月生。笔名:运生。四川省泸州市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青海教育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图书馆长、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中国写作学会二、三届理事、常务理事。青海写作学会会长、名誉会长。青海作家协会会员。现已退休。1987年参加《普通写作学》、《应用写作学》的编写工作。1989年参加《普通写作学教程》的编写工作,担任编委。1989年参加编写《中国写作学大辞典》    【马光星】  马光星 男,1953年11月11日出生于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土族。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1976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汉语文系后留校任教,讲授民间文学课程。1985年调入青海省文联,任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现任省文联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4年),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1979年加入),青海省文联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984年2月加入),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文坛了望》主编,兼任《中国土族》杂志副总编,中国西部文学传播中心客座教授,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现任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职称为文学创作二级。主要作品:《塔尔寺的传说》(合著);《中国各民族宗教神话大词典》;《果洛·朝霞如火》;《青海风俗简志》;《小白兔智斗百兽王》;《土族文学史》;《青海当代文学50年》;(青海作家作品研究、合著;《人神狂欢——黄河上游民间傩》;《西海文探》等在有关报刊杂志上发表文艺评论、民族文化研究论文共50余篇,60多万字。 因在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组织联络等工作中表现突出,于1989年和1991年获文化部、国家民委、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表彰奖励。共撰写民俗、民间文学、评论等论文共40多万字,出版《土族婚礼歌》、《塔尔寺的传说》(合著)、报告文学集《果洛·朝霞如火》(合编)、《土族文学史》等书,《小白兔智斗百兽王》一书获1998年青海省“五个一文化工程”奖。并为《中国各民族宗教神话大词典》等大型辞书撰稿。�    【董生龙】  董生龙,著名作家,笔名钱稹,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青海作家协会主席,兼《青海湖》文学月刊主编、《牧笛》杂志总编辑。著有诗集、小说集、报告文学集、电视剧等7部;作品曾多次获省人民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作品提名奖和省“五个一”工程奖、省哲学社会科学奖。诗作被译为英文、塞尔维亚文、罗马尼亚文、藏文、蒙古文出版。陕西乾县人。199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69年参加工作,历任青海省柴达木汽车修理厂工人,中共海西州宣传部科长及副部长、州文联主席及《瀚海潮》杂志主编、州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青海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委员,《青海湖》杂志副主编,《牧笛》杂志主编。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柴达木》(配画)、《草原的风,飘去》,小说集《金黄色的光线》,报告文学集《江海风采》等。电视剧剧本《魂归可可西里》获中宣部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提名奖、青海省第二届五个一工程奖,《爱我青海五字歌》获青海省第三届五个一工程奖,《青海省优势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获1996年全省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青海省社会科学课题研究三等奖。    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 ~O(∩_∩)O~

贾伟,男,回族,1972年11月生。2001年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专业民族史,2009年在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攻读民族学博士。研究方向:民族学和民族史。现为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承担专门史与少数民族史硕士点研究生的教学工作。青海省中青年科技骨干教师。先后在《民族研究》、《新疆大学学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民族教育研究》、《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学院学报》、《青海社会科学》、《民族论坛》等核心和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参编著作多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8项。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不是核心,只是省内刊物

《探索者的道路》,《当代文艺思潮》,1983年第4期《孟浩然交游补考》,《西北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诗之比较》,《西北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孟浩然事迹新考》,《唐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1辑《王维、孟浩然诗地名考辨》,《西北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论中国艺术史上的审丑意识》,《人文杂志》1990年第3期《姓名与中华神秘文化关系初探》(与人合作),《西北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论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自然特征》(与人合作),《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1期(《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91年辑转载)《从“辞”与“理”及其关系看李贺的诗歌创作》,《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论唐诗的意境呈示》,《西北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稻米流脂粟米白”考索》,《杜甫研究学刊》,1992年第3期《论唐诗的时空观念》,《唐代文学研究》,1993年总第4辑《李白诗文的鸟类意象》,《文学遗产》,1994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8期、《唐代文学研究年鉴》93-94年合辑转载)《〈全唐诗〉校读札记》,《文献》,1994年第2期《柳宗元婚配与子女考》,《西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和谐与冲突——从文化学看中西方审美情趣的差异》,《西北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山水之变——论先秦至唐代自然美观念的嬗变》,《西北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美学》1996年第2期转载)《中唐五窦生卒年新考》,《文献》,1996年第2期《原侠》,《西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论唐代园林别业与文学的关系》,《陕西师大学报》,1996年第2期《〈大学语文〉自学方法谈》,《中国考试》,1996年-1997年(自考专号)《中唐窦叔向家族贯望新证》,《唐代文学研究》,1997年总第7辑《唐代园林别业杂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2期《论唐代关中士族的家族教育》,《西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家庭教育》1998年第8期转载)《评邓国光著〈韩愈文统探微〉》,《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春之卷《评房日晰著〈唐诗比较论〉》,《西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紫藤园的文化视野》,《西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范碑所述李白世系的谱谍学问题》,《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辑《释“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杜甫研究学刊》,1999第1期《唐代园林别业与文人隐逸的关系(上)》,《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唐代园林别业与文人隐逸的关系(下)》,《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论唐诗的空白艺术》,《全国第十二届中华诗词研讨会论文集》,《中华诗词》1999年增刊《敦煌文献所见关中姓望史料钩沉》,《文献》,1999年第1期《唐代关中的文学士族》,《文学遗产》,1999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9期转载)《从士族郡望看牛李党争的分野》,《历史研究》,1999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0年第1期转载),又载《唐代文学研究》,1999年总第8辑《苏绰文体改革新说》,《文史哲》,1999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3期转载)《〈皇唐玉牒〉编撰者之重新检讨》,台北《故宫学术季刊》1999年第3期《从人地关系看唐代关中的地域文学》,《西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又刊于《三秦论坛》,1999年第4期《李白作品中的“梦”——从〈梦游天姥吟留别〉出发的考察》,《中国李白研究》,1998-1999年集《“关中郡姓”辨析》,《历史研究》,2000年第5期《李白作品中的园林文化》,《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唐人叠石小考》,《霍松林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必须有陈元魁啊!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级别

不是核心,只是省内刊物

【王昌耀】  昌耀先生虽然不是青海人,但是他的大半生都在青海度过,他的很多作品也都是在青海完成的。(ps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昌耀先生的妻子是青海省湟源县的一位藏族女人。)  昌耀先生很有名,就不再介绍了。  详细资料  【王歌行】  王歌行 男1931年3月生。青海省西宁市人。中共党员。编审。毕业于青海师范学校高师部。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历任青海文协创作组组长、《青海文艺》、《青海湖》文学杂志主编、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青海分会副主席、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所长、青海省文联委员等职。全国第三、四次文代会代表。现为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井石】  原名孙胜年,号煮字坊主。 1953年9月出生于青海省湟源县一个叫纳隆的山沟里。1970年毕业于湟源中学(现一中),1973年毕业于青海省卫生学校。197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1年改行做文学刊物编辑和文学创作工作。历任海西州文联副主席、《瀚海潮》文学期刊主编、《青海湖》文学月刊编辑部主任、常务副总编等职。现为青海省文联委员、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青海省花儿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专职作家。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青海江河源文化研究会理事、青海省政府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青海昆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2001年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著有长篇小说《麻尼台》、《金梦劫》,散文集《花海采风录》(合集),散文随笔<煮字坊笔记1>, <煮字坊笔记2>, 中篇小说集《湟水谣》,<古堡的主人们>等,长篇纪实文学<故乡故事>, 电视连续剧剧本《寻常百姓家》(5集,已录制播出),电影<龙城正月>等。 1991年获庄重文文学奖,2000、2005年、2009年三次获青海省优秀文学奖。    【白渔】  四川富顺人。1958年毕业于四川教育学院数学系。历任青海燃料局地质处技术员,青海煤田132队地质物探技术员及项目负责人,《青海湖》文学诗歌编辑,《三十年诗选》主编,青海省作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荣誉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青海省政协常委。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朱奇】  原名朱纪舜。湖南湘乡人。中共党员。1950年肄业于湖南省湘乡县第二中学。1950年报考西北军区文化干部招聘团,志愿参军。1957年转业到青海省文联;历任《青海湖》杂志编辑,青海省作家协会专业文学创作员、秘书长、常务副主席、主席、荣誉主席。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委会名誉委员。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诗集《春华初集》(合著)、《巨流之源》,散文集《草原秋色》、《雪山温泉》、《到黄河源头去》、《唐蕃古道之旅》、《泰国萍踪》、《高原,我梦中的地方》、《朱奇抒情散文选》、《野牦牛出没的地方》等。组诗《草原》1956年兰州军区文艺评奖中获优秀作品奖;散文《锡铁山抒怀》获青海省庆祝建国35周年优秀作品奖,散文集《高原,我梦中的地方》获青海省庆祝建国40周年优秀作品奖,《朱奇抒情散文选》获青海省庆祝建国45周年优秀作品奖。    【陈士濂】  陈士濂,男,浙江浦江人,中共党员,1939年生,1953年入杭州师范学习,1956年入杭州大学中文系。1959年赴青海,先后在青海广播文工团、民族歌舞剧团、话剧团任二胡演奏员、创作员。1983年调任青海省文联副主席兼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是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青海省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常委。著有长篇小说《樟树王遗事》,小说集《琪美》、《西天的诱惑》,童话集《白唇鹿青青》及影视文学剧本《出门挣钱的人》、《寻常百姓家》,话剧剧本《洛赛日》、《铁桥活佛》等。    【龙仁青】  龙仁青,男,当代青年作家。 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这里也是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的家园)。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详见   【马学功】  青海循化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历任青海人民出版社文艺室编辑,青海省文联《青海湖》文学月刊社诗歌散文组负责人,青海作家协会副主席。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家园的颂辞与挽歌》,组诗《撒拉风情》、《默读乡村》等。  _00  【阎瑶莲】  山东德州人。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艺理论进修班。1949年北京华北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西安中共中央西北局党校文工室工作,1953年响应号召自愿赴青海省文联工作,创办《青海湖》文学月刊,历任《青海湖》编辑、副主编、主编,编审。省文联党组成员,第二届青海作家协会常务理事,青海省作家协会第三届顾问,青海省文联第三届荣誉委员,中国新文学学会第三届理事。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话剧剧本《上火线》(合作),散文集《秋声集》,散文《西宁之秋》、《相识在北戴河》、《雪花静悄悄》、《寄自高原的祝福》等。  _00  【小为】  小为,原名李晓伟,陕西咸阳人。中共党员。1987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70年应征入伍,历任青海军区独立师及武警青海总队战士、班长、连长、营长,宣传处副处长、处长,青海电视台主任、编导。青海文联第三、四届委员,青海作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皇脉》,小说集《野性谷》,报告文学集《高墙·电网·女囚》,长篇纪实文学《昆仑殇》长篇文化研究类学术散文《昆仑山:探寻西王母古国》,长篇纪实文学《流放大西北》电视片《走进大地艺术》、《魂归可可西里》等。  _00  【黄明】  黄明,男,六十年代出生于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祖籍山东文登。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业余文学创伤,累积发表文学作品百余篇(首)。作品曾获首届青海省青年文学奖、中央电视台’99电视诗歌散文全国展播二等奖等。1985年12月至2003年5月在格尔木市文联工作,先后任副主席、主席一职。2003年5月有调入青海省作家协会工作,任副秘书长,《青海作家》执行副主编。现工作单位青海省文联。  【真子】  真子,原名李玉真,出生于重庆市,1968年毕业于建材部重庆建专,为了爱情和理想要求分配到青海高原的柴达木,从此成了西部女人,直至50岁退休定居北京。先后在青海茫崖石棉矿、青海油田工作,曾当过矿工、电影放映员、宣传干事、编辑部主任、文协常务副主席,在地方上兼任敦煌文学创作研究学会常务副主席,《敦煌》杂志常务副主编。1987年2月加入青海作家协会。曾在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鲁迅文学院、青海文学院学习。1980年秋开始创作,主要写西部女性,发表作品近200万字,数十篇作品收入全国各类文集,近期收入花城出版社“西部女作家写西部散文精编”《西部的柔情》中。著有小说集《西部故事》(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散文集《西部柔情》(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年)。  详见   【应宗奎】  应宗奎 男,1933年1月生。笔名:运生。四川省泸州市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青海教育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图书馆长、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中国写作学会二、三届理事、常务理事。青海写作学会会长、名誉会长。青海作家协会会员。现已退休。1987年参加《普通写作学》、《应用写作学》的编写工作。1989年参加《普通写作学教程》的编写工作,担任编委。1989年参加编写《中国写作学大辞典》    【马光星】  马光星 男,1953年11月11日出生于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土族。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1976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汉语文系后留校任教,讲授民间文学课程。1985年调入青海省文联,任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现任省文联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4年),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1979年加入),青海省文联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984年2月加入),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文坛了望》主编,兼任《中国土族》杂志副总编,中国西部文学传播中心客座教授,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现任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职称为文学创作二级。主要作品:《塔尔寺的传说》(合著);《中国各民族宗教神话大词典》;《果洛·朝霞如火》;《青海风俗简志》;《小白兔智斗百兽王》;《土族文学史》;《青海当代文学50年》;(青海作家作品研究、合著;《人神狂欢——黄河上游民间傩》;《西海文探》等在有关报刊杂志上发表文艺评论、民族文化研究论文共50余篇,60多万字。 因在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组织联络等工作中表现突出,于1989年和1991年获文化部、国家民委、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表彰奖励。共撰写民俗、民间文学、评论等论文共40多万字,出版《土族婚礼歌》、《塔尔寺的传说》(合著)、报告文学集《果洛·朝霞如火》(合编)、《土族文学史》等书,《小白兔智斗百兽王》一书获1998年青海省“五个一文化工程”奖。并为《中国各民族宗教神话大词典》等大型辞书撰稿。�    【董生龙】  董生龙,著名作家,笔名钱稹,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青海作家协会主席,兼《青海湖》文学月刊主编、《牧笛》杂志总编辑。著有诗集、小说集、报告文学集、电视剧等7部;作品曾多次获省人民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作品提名奖和省“五个一”工程奖、省哲学社会科学奖。诗作被译为英文、塞尔维亚文、罗马尼亚文、藏文、蒙古文出版。陕西乾县人。199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69年参加工作,历任青海省柴达木汽车修理厂工人,中共海西州宣传部科长及副部长、州文联主席及《瀚海潮》杂志主编、州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青海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委员,《青海湖》杂志副主编,《牧笛》杂志主编。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柴达木》(配画)、《草原的风,飘去》,小说集《金黄色的光线》,报告文学集《江海风采》等。电视剧剧本《魂归可可西里》获中宣部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提名奖、青海省第二届五个一工程奖,《爱我青海五字歌》获青海省第三届五个一工程奖,《青海省优势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获1996年全省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青海省社会科学课题研究三等奖。    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 ~O(∩_∩)O~

现任总编:周跃敏,男,1958年7月生,江苏省苏州市人,高级编辑。1982年2月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新华日报社工作,先后任新华日报体育记者,扬子晚报文体部副主任、第一新闻部主任、经济新闻部主任,扬子晚报编委兼经济新闻部主任,扬子晚报副总编辑,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2006年6月,任新华日报社总编辑、党委副书记。原总编:周正荣同志:1995年7月—2006年6月任总编辑1997年7月—2006年6月任党委书记2001年8月—2006年6月任董事长2006年6月13日卸任。2002年12月,新华日报在整合原有版面的基础上,由10—12版增加到16个版 。这是自1995年以来的第三次改版。这是新华日报自1995年以来第三次改版。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青海师范大学学报青海社会科学青海教育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影像志与“青海学”交叉研究探讨:青海民族研究 2012年第4期塔尔寺六族宗教信仰的历史与现状考察: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黄河上游汉人社会的文化传承与变迁——贵德“家族团拜”的文化透视:中国人类学评论2011年第26期费孝通对甘青民族社会发展的考察与构想: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第1期 第二作者“王化”家族——基于对西祁土司的历史考察:青海民族研究 2010年第4期拉卜楞的神山与圣水 ——安多扎西祺地区自然生态的文化阐释 中国民族学 2010年第6辑 第二作者塔尔寺与塔尔寺六族研究状况述要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多元文化视阈中青海藏人的农牧业生产及习惯法规范述略 :青海师大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卓尼嘉波(土司)与卓尼文化生态实践 青海师大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藏传佛教寺院僧人养老模式研究:以塔尔寺为例 北方民族大学 2009年第3期文化变迁研究与“深描”: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第二作者灯影戏作为文化传承载体在民间场域中的实现——以青海湟中光明灯影社为例: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2008年 第3期民族志与文学文本的创作——以《三水故事》为例青海民族研究 2008年 第3期社会转型期贵德汉族生计方式的多元化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前佛教时期卓尼宗教信仰和生态文化述论西北民族研究年 第2期2008青海农区藏人婚俗文化变迁调查分析 宁夏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贵德汉族学风传统调查研究 青海师专学报 2007第3期贵德汉族节庆民俗变迁研究 西北第二民院学报 2007年第3期神圣与世俗间的信仰之旅——贵德汉族信仰习俗调查研究青海社会科学 2006第5期贵德社火的文化人类学分析 攀登 2005年第2期虔信与热情—热贡六月会论析 青海民族研究 2004年第1期为青春美文作一些辩护 社会科学战线 2001年5月论唐诗中的青春气息 科教论文集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5月阅读《尘埃落定》 科教论文集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5月庄子人生哲学思想浅析 青海师专学报 2000年第2期参著:《内地旅行者眼中的拉卜楞》第一章 第四节(丁明德与拉卜楞的现代初等教育)甘肃民族出版社 2010年11月。《卓尼生态文化》第五章(卓尼的神山圣水)、第六章(藏传佛教在卓尼的兴衰演变与卓尼生态文化实践)甘肃民族出版社 2007年8月。专著:贡本与贡本措周——塔尔寺与塔尔寺六族供施关系演变研究 民族出版社 2012年3月版写文化之后的“互文”实验——个体经验史的诗性记录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9年8月版参与并完成的课题:1、2011年7月-今,参与“青海少数民族儿童电脑学习” 福特项目。2、2011年5月至今,参与国家民委课题“青海省双语教学问题研究”。3、2010年12月-2011年6月,参与完成“边玩边学——青海少数民族儿童电脑学汉语”福特项目。4、2008年8月-2010年,参与完成政府委托项目“拉卜楞历史文化遗存”,发表论文1篇。5、2007年12月-2007年8月,参与完成政府委托项目“卓尼生态文化及影视人类学纪录片”,发表论文2篇,撰写已出版著作《卓尼生态文化》的第五、六章。6、2006年7月-2006年12月,参与完成校级课题“青海藏族习惯规则调查”,发表论文2篇。7、2004年至2005年3月,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西北民俗资料数据库——青海文献资料”的建立和制作,总计5万余字。主持课题: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藏汉蒙边缘地区宗教信仰与社会秩序研究》高层次人才项目:《主体功能区建设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青海贵德为例》2011年: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办重点项目:《青海省民族教育领域双语教学问题研究》2010年:服务国家战略项目:《青藏高原民族文化根系研究及图像实践》,已递交结项申请。获奖情况:2011年获青海民族大学年度考核优秀奖。2011年获得青海省省级小岛奖励金。《“王化”家族——基于对西祁土司的历史考察》获青海民族大学2010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民族志与文学文本的创作》、《前佛教时期卓尼宗教信仰和生态文化述论》获青海民族大学2008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

青海医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青海大学医学院建院四十多年来 ,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格局,具有鲜明地方、民族特色的医科院校。2012年,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中医学系、藏医学系、公共卫生系、药学系等五系 20 个本科专业或专业方向和基础医学部、公共学科部、高原医学研究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寄生虫病研究所、图书馆、成人教育学院和附属医院。高原医学、藏医学、地方病学等特色专业在全国医药院校中享有较高声誉 , 已成为西北地区一所具有高原区位优势和民族特色的医科院校。学院占地 140 亩,图书馆藏书 19 万册。《青海大学医学院学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学院现有教职工 1900 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1700 人,专兼职教师 290多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 360 多人。学院及附院拥有国家级和省级专家 25 人。附属医院设有床位 1080 张,是青海省首家三级甲等医院。青海省创伤急救中心、青海省皮肤病研究所、青海省肿瘤研究中心、青海省烧伤研究中心、青海省医学影像中心设在该院。地址:中国 青海省西宁市昆仑路 16 号 。

方伟岗,1957年11月出生于上海。1982、1985和1991年分别获北京医科大学学士、病理学专业硕士及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科研部副部长,医学部科研处处长,病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子病理学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肿瘤研究中心副主任。目前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五届学部委员,教育部“高校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生命科学规划组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及中华医学青年奖评审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国际癌转移研究协会(MRS)会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中国肺癌杂志》常务编委,《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副主编,《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编辑部主任。河南省肿瘤病理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兼职教授,青海医学院客座教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