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苏州博物馆参考文献有哪些

发布时间:

苏州博物馆参考文献有哪些

五节石函、铜如来佛像、铜质大金涂塔、铜十一面观音、秘色瓷莲花碗等。1、五节石函宋代的文物,1956年在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第三层发现。石函平面方形,下广上狭,分五节叠落而成,无雕刻,内原置铁函。1956年在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第三层发现。石函平面方形,下广上狭,分五节叠落而成,无雕刻,内原置铁函。顶部边长5厘米 底部边长27厘米 通高1厘米2、铜如来佛像此展品为宋代的金属器,1978年于瑞光寺塔第三层塔心的天宫中发现。高16厘米,佛像皆螺发肉髻,但在雕刻处理上各不相同。肩圆臂瘦削,胸肌结实,结跏跌坐于束腰莲花台上。3、铜质大金涂塔金涂塔为五代作品,于1978年4月于瑞光塔第三层塔心的窖穴中发现的。塔为四方形,可拆卸,整个塔大致可分五部分。从上到下分别为:塔刹、蕉叶形插角、塔身、铜盖及带有四面十六个罗汉像的须弥座,整个塔身雕刻系印度风格,各面刻有佛教故事,蕉叶形插角外侧共刻故事三十二则,内侧分立四大天王像。塔刹占全塔比例约三分之一,刹座为莲形覆钵,刹身刻有有相轮五重。4、铜十一面观音这组十一面观音像有相同的两尊,是从虎丘云岩寺塔中出土的。时代定为宋朝。十一面观音为六观音之一。在六道中主救度阿修罗道的一切众生,全称为十一面观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十一面观音标准像为头顶十面,其中上一面,中四面,下五面,并原有面相,共十一面,代表菩萨因地修行的十一个果位。两尊十一面观音像立于束腰莲花台,一脚向侧前略伸,呈步行的样子。观音身穿天衣,一条飘带轻轻搭在的施疗病印的右手上,左手持一宝瓶自然垂下。全身配有璎珞、耳珰、颈饰、胸饰、臂钏、腕钏等各种珠宝佩带装饰,一条珠链从项颈处斜长至足背,身后有供插装饰背光的小孔,但在出土的时候就不见其背光。5、秘色瓷莲花碗这件莲花碗是五代越窑秘色瓷精品,莲花碗由碗和盏托两部分组成。碗为直口深腹,外壁饰浮雕莲花三组,盏托的形状如豆。上部为翻口盘,刻划双钩仰莲两组,下部为向外撇的圈足,饰浮雕覆莲二组。该碗共由七组各种形态的莲花组成。瓷胎呈灰白色,胎质细腻致密,颗粒均匀纯净,托心平整,正中镂有一小圆孔直通器底,孔边刻“项记”窑工(作者)二字,施青釉,釉层厚且通体一致,光洁如玉,如宁静的湖水一般,清澈碧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州博物馆

贝聿铭:美籍华人,出生苏州名门,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老将苏州当作故乡,因为这里是贝氏家族根基所在。在苏州,贝老留下了自己的杰作——苏州博物馆,他还亲切地将其称为“我的小女儿”。2002年,贝聿铭接到设计苏州博物馆的邀请。当时,苏州博物馆的选址正面临争议,苏州是历史名城,古街、古桥星罗棋布,而平江路作为苏州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800年来始终保持河路并行的格局。要在此处建立博物馆,难度系数很高。不仅如此,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规划中,博物馆北侧还紧邻拙政园,南侧是一河之隔的狮子林,东侧是太平天国忠王府旧址,这几乎让所有设计师都无处下手。当时,许多园林专家出面,对选址提出质疑。有媒体报道时用“拆了世界文化遗产造苏州博物馆”等标题吸引眼球,还一度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面调查。贝聿铭的心情是复杂的,在苏州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建博物馆与厚重的历史沉淀比肩而邻,对于早已成名的他来说,挑战也是空前的。2002年春天,贝聿铭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苏州,实地考察了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经过三天的慎重考虑,最终接受设计邀请。贝聿铭曾就苏州博物馆的新馆的设计致信给吴良镛院士,在信中他指出:“苏州古城人文历史悠久,而苏州博物馆新馆地处古城之中,将是展现苏州人文历史的重要公共建筑。如何使建筑与周边之古城风貌协调?如何将二十一世纪的建筑与两千五百年的文明结合?这些都是我考虑最多的问题,这不仅事关苏州,且对中国建筑发展有现实意义。”贝聿铭还阐述了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理念:“我希望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能走一条真正的中、苏、新之路,三者缺一不可。”2002年5月,贝聿铭开始了新馆的概念设计。当年冬天,贝聿铭带着夫人再次来到苏州博物馆实地考察。苏州市相关部门特地安排昆剧《游园惊梦》在忠王府古戏台演出,贝老观看演出时兴致勃勃。也许正是这场演出激发了贝聿铭的灵感,经过大半年的设计,贝老完成了新馆的设计方案。贝聿铭设计了一座结合园林、本地传统建筑的现代化馆舍,把古建筑、新建筑和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展现出来。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忠王府、拙政园水乳相融,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展。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板块:中央大厅、主庭院和中央部分入口;西部是博物馆主展区;东部是博物馆次展区和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与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得益彰,十分和谐。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既符合历史建筑的环境要求,又有其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庭院空间、园林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城市机理还是空间布局都恰如其分。贝聿铭热爱几何之美。三角形、方形、菱形作为新馆的结构特征和造型元素,表现在建筑的细节之中。新馆建筑群现代几何形坡顶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斜坡屋顶建筑风格;入口处大厅的厅门由两个半圆造型组成,简洁得体又不失大方气度。新馆正门对面的步行街南侧,为河畔小广场。小广场两侧按“修旧如旧”原则修复的一组沿街古建筑古色古香,成为集工艺、茶楼、书画、小吃与一体的公共服务配套区。馆建筑与创新的园艺相互依托,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与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其中,最独特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的补园,新旧园景合为一体。最让贝老费心的是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的设计。主庭院东、西、南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与拙政园相邻,大约占到新馆面积的20%。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设计出的创意山水园,由八角凉亭、直曲小桥、片石假山、竹林、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的园林,又不脱离中国文人气息。苏州博物馆中有许多虚实结合的地方,这是外国设计师难以望其项背的。比如“留白”的手法,在水墨画中很常见,贝聿铭用到博物馆的设计上。他有意缩小新馆的建筑面积,而腾出一片庭院和水塘,在其上方的空间就是大片“留白”,与建筑物形成虚实对照。庭院造成的空间是“虚”,周围的建筑为“实”,整个空间在纵轴上形成了开阔的视野空间表现为“虚”,周围室内空间形态相对室外空间有表现为“实”。贝老有一句经典名言“让光线来做设计”。贝老借鉴了传统建筑的“老虎天窗”做法,将天窗开在屋顶的中间部位,自然光线透过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交织的光影,进入到博物馆活动区。光线经过调节产生的层次变化,与不同空间光线形成“虚与实相结合”的明暗对比。一座苏州博物馆,半部江南园林史。贝老不幸驾鹤西去,苏州博物馆成为其留给家乡的最后遗产。贝聿铭先生千古!参考文献:《如是东方》《贝聿铭全集》

《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中国古典园林史》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彭一刚 《风景园林设计》 王晓俊 《园冶》 计成 《说园》 陈丛周 不晓得可以

苏州博物馆是中国一级博物馆,目前文物藏品约三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就达二百三十多件,其中,顶级镇馆之宝当属 真珠舍利宝幢、秘色瓷莲花碗、七君子墨竹图、巨型犀角杯、居仁堂粉彩梅雀末代官窑瓷器。

苏州博物馆参考文献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1960年建立,2006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998年苏州两会期间,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建设苏州博物馆新馆。   2、1999年6月20日苏州市文化局向市委、市政府提交苏州博物馆新馆建设报告,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苏州博物馆。   3、1999年6月选址开始,选址、论证工作历时四年。   4、2001年6月我市文化、规划部门负责人应贝聿铭先生之邀赴京参加中国银行总行大厦竣工落成典礼,并受市政府委托,邀请贝聿铭先生担纲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   5、2002年4月30日贝聿铭率贝氏建筑事务所董事长贝礼中一行六人抵苏,与苏州市政府签订新馆设计协议,并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周干峙,文物专家罗哲文以及苏州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文博专家会晤,交换新馆设计意见,并实地踏勘现场。   6、2002年5月30日苏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苏州新馆项目立项。   2003年6月23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苏州博物馆新馆建设。   7、2003年8月6日-12日新馆设计方案向市民公示,公开征求市民意见。   8、2003年8月25日苏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新馆项目初步设计方案,确定概算33879.89万元。   9、2003年11月5日苏州博物馆新馆正式奠基,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主任章新胜,文化部副部长郑欣淼,江苏省省长梁保华,贝聿铭夫妇等出席奠基仪式。   10、2004年7月5日在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正式通过苏州博物馆新馆项目。   11、2005年5月6日-5月14日贝聿铭为苏博新馆建设第三次来到苏州,实地考察了新馆样板房,并最终确定了苏博新馆的建筑风格。   12、2006年4月25日至5月3日贝聿铭为苏博新馆建设第四次来到苏州,就新馆的内部装修及展品的陈列布置进行磋商。   13、2006年9月22日贝聿铭为苏博新馆建设第五次来到苏州,为新馆开馆前的准备工作作指导。   14、2006年10月6日苏州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东北街西首204号,紧靠临顿路它是现代化的博物馆,由国际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博物馆里有瓷器书画刺绣雕刻等文物,被分为四个常设展览,为吴中风雅吴塔国宝吴门书画和吴地遗珍还有一个特展厅。   首先,我走进了“吴中风雅”。一块块精雕细琢的玉进入了我的眼帘。瞧!那块玉多美啊!上面雕刻着牧童和黄牛,那牧童多么活泼可爱。我不禁想起了所见这首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我仿佛听到了牛在叫,牧童在吹笛,使我身临其境。看!那块玉巧妙地运用了绿莹莹的线条,雕刻着一个少女正在跳舞的形象。真是如诗如画,富有遐想。  其次,我参观了“吴塔国宝 ”。玻璃橱里有一只五代秘色瓷。这只五代秘色瓷器黄中带白,白中带青,光亮细泽,刻了一条条动人优美的花纹。这些大大小小的花纹连成一片片花瓣交错在一起,远远望去,没有任何瑕疵,使人们不禁啧啧赞叹。  接着,我参观了“吴门书画”。走进书画区,一阵墨香扑鼻而来,那一张张扇面上,写着毛笔字,有大有小,字迹遒劲潇洒,我看得简直入了迷。  最后,我又去了“吴地遗珍”。那里遗留下来的文物,非常珍贵,也非常神奇……  啊!苏州博物馆在无行中使我们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也丰富了我们的科学文化知识苏洲博物馆,下次我还要去好好地参观。

回答 苏州博物馆成立于1960年,馆址太平天国忠王府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保存完整的一组太平天国历史建筑物。 在建筑的构造上,玻璃、钢铁结构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由几何形态构成的坡顶,首先,屋顶之上立体几何形体的玻璃天窗设计独特。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老虎天窗的做法并进行改良,天窗开在了屋顶的中间部位,这样屋顶的立体几何形天窗和其下的斜坡屋面形成一个折角,呈现出三维造型效果,不仅解决了传统建筑在采光方面的实用性难题,更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建筑的屋面造型样式。 博物馆在形式上分为三部分。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花园;西部为展区苏州博物馆;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及行政管理功能等,该部分还将成为与忠王府连接的实际通道。忠王府将恢复成原貌。由于忠王府难以在现有的结构下提供合适的展览空间,它将被用作展示其丰富建筑遗产的橱窗以及那些通常无需高档展示空间的艺术品,诸如家具和雕塑等。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与博物馆花园之间。这个拥有八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诠释设计出来的,它是所有参观者的导向并为去博物馆所有展区提供通道。 更多5条 

苏州博物馆论文参考文献

我比较好奇的是,除了苏州火车站,还有什么地方受到贝聿铭苏州博物馆的影响了?对“苏州建筑装饰”的影响,这个影响范围是不是太夸张了?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艺术特点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空间处理独特,建筑材料考究和内部构思,及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线引入到室内。苏州博物馆在建筑的构造上,玻璃、钢铁结构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由几何形态构成的坡顶。屋顶之上立体几何形体的玻璃天窗设计独特。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老虎天窗的做法并进行改良,天窗开在了屋顶的中间部位,这样屋顶的立体几何形天窗和其下的斜坡屋面形成一个折角,呈现出三维造型效果。扩展资料苏州博物馆的建筑格局:苏州博物馆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花园;而西部为展区;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及行政管理功能等,该部分还成为与忠王府连接的实际通道。忠王府被用作展示其丰富建筑遗产的橱窗以及那些通常无需高档展示空间的艺术品,诸如家具和雕塑等。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与博物馆花园之间。这个拥有八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诠释设计出来的,它是所有参观者的导向并为去博物馆所有展区提供通道。由于地块的大小、高度的限制以及博物馆设计规划的要求,相当一部分的博物馆功能空间安排在地下室。游人可以通过室内荷花池上方的悬臂楼梯到达地下室。新石器时代和吴文化文物的展厅,影视厅、多功能厅、卫生间,藏品储藏库,各种行政管理和博物馆内部用房,机械设备用房、停车库以及装卸区域都安排在地下室。参考资料来源:苏州博物馆官网-苏州博物馆新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州博物馆

贝聿铭:美籍华人,出生苏州名门,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老将苏州当作故乡,因为这里是贝氏家族根基所在。在苏州,贝老留下了自己的杰作——苏州博物馆,他还亲切地将其称为“我的小女儿”。2002年,贝聿铭接到设计苏州博物馆的邀请。当时,苏州博物馆的选址正面临争议,苏州是历史名城,古街、古桥星罗棋布,而平江路作为苏州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800年来始终保持河路并行的格局。要在此处建立博物馆,难度系数很高。不仅如此,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规划中,博物馆北侧还紧邻拙政园,南侧是一河之隔的狮子林,东侧是太平天国忠王府旧址,这几乎让所有设计师都无处下手。当时,许多园林专家出面,对选址提出质疑。有媒体报道时用“拆了世界文化遗产造苏州博物馆”等标题吸引眼球,还一度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面调查。贝聿铭的心情是复杂的,在苏州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建博物馆与厚重的历史沉淀比肩而邻,对于早已成名的他来说,挑战也是空前的。2002年春天,贝聿铭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苏州,实地考察了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经过三天的慎重考虑,最终接受设计邀请。贝聿铭曾就苏州博物馆的新馆的设计致信给吴良镛院士,在信中他指出:“苏州古城人文历史悠久,而苏州博物馆新馆地处古城之中,将是展现苏州人文历史的重要公共建筑。如何使建筑与周边之古城风貌协调?如何将二十一世纪的建筑与两千五百年的文明结合?这些都是我考虑最多的问题,这不仅事关苏州,且对中国建筑发展有现实意义。”贝聿铭还阐述了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理念:“我希望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能走一条真正的中、苏、新之路,三者缺一不可。”2002年5月,贝聿铭开始了新馆的概念设计。当年冬天,贝聿铭带着夫人再次来到苏州博物馆实地考察。苏州市相关部门特地安排昆剧《游园惊梦》在忠王府古戏台演出,贝老观看演出时兴致勃勃。也许正是这场演出激发了贝聿铭的灵感,经过大半年的设计,贝老完成了新馆的设计方案。贝聿铭设计了一座结合园林、本地传统建筑的现代化馆舍,把古建筑、新建筑和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展现出来。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忠王府、拙政园水乳相融,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展。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板块:中央大厅、主庭院和中央部分入口;西部是博物馆主展区;东部是博物馆次展区和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与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得益彰,十分和谐。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既符合历史建筑的环境要求,又有其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庭院空间、园林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城市机理还是空间布局都恰如其分。贝聿铭热爱几何之美。三角形、方形、菱形作为新馆的结构特征和造型元素,表现在建筑的细节之中。新馆建筑群现代几何形坡顶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斜坡屋顶建筑风格;入口处大厅的厅门由两个半圆造型组成,简洁得体又不失大方气度。新馆正门对面的步行街南侧,为河畔小广场。小广场两侧按“修旧如旧”原则修复的一组沿街古建筑古色古香,成为集工艺、茶楼、书画、小吃与一体的公共服务配套区。馆建筑与创新的园艺相互依托,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与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其中,最独特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的补园,新旧园景合为一体。最让贝老费心的是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的设计。主庭院东、西、南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与拙政园相邻,大约占到新馆面积的20%。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设计出的创意山水园,由八角凉亭、直曲小桥、片石假山、竹林、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的园林,又不脱离中国文人气息。苏州博物馆中有许多虚实结合的地方,这是外国设计师难以望其项背的。比如“留白”的手法,在水墨画中很常见,贝聿铭用到博物馆的设计上。他有意缩小新馆的建筑面积,而腾出一片庭院和水塘,在其上方的空间就是大片“留白”,与建筑物形成虚实对照。庭院造成的空间是“虚”,周围的建筑为“实”,整个空间在纵轴上形成了开阔的视野空间表现为“虚”,周围室内空间形态相对室外空间有表现为“实”。贝老有一句经典名言“让光线来做设计”。贝老借鉴了传统建筑的“老虎天窗”做法,将天窗开在屋顶的中间部位,自然光线透过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交织的光影,进入到博物馆活动区。光线经过调节产生的层次变化,与不同空间光线形成“虚与实相结合”的明暗对比。一座苏州博物馆,半部江南园林史。贝老不幸驾鹤西去,苏州博物馆成为其留给家乡的最后遗产。贝聿铭先生千古!参考文献:《如是东方》《贝聿铭全集》

苏州博物馆议论文题目有哪些

参观苏州博物馆夏天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一样,热辣辣地烤着大地,我在家里热得有些受不了,虽然已经赤了上身,但是汗珠还是一颗一颗地冒出来,弄得身上滑溜溜的,像一条小泥鳅。爸爸看到了我的样子,神神秘秘地对我说:“阳阳,我们去一个既能长知识又能乘凉的好地方吧!”我好奇地问了爸爸,他告诉我:“那就是最近十分火热的活动-参观苏州博物馆。”我和爸爸穿了对付夏日的武装,去了苏州博物馆,还未到博物馆,远远望去只见那里人山人海,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着进入博物馆。过了一段时间,一排排黑白相间的现代化建筑群映入了我的眼帘,我们进了博物馆。我们最先来到了“夏日无上清凉,雪景绘画展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绘画挂在了墙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踏雪访友的雪景画。画上的大地盖上了厚厚的一层白雪,松树压弯了枝头,偶尔有白雪在往下掉落,一位大官骑着马,穿过小桥,去山上的好友那里游玩。看着看着,心中仿佛感到了阵阵清凉,那雪画得细腻的像真的一样,松树仿佛在风中摇晃,白雪莎莎地掉落,马儿好像在跑动,如此形象逼真的图画仿佛身临其境般的感觉。看着这样的画心中想起了自己以前学画的情景,真是相差甚远。过了画展馆,一路上还看了许多的展品,有各种时代的瓷器,有各种名族的风俗,有战争时期的武器,有现代建筑的假山,小桥,流水,有夏日乘凉的紫藤园,还有一个个时代的英雄人物。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你让我感受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让我看到了精致的展品,真不愧是苏州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呃!等我去过之后再告诉你!嘿嘿

今年暑假我们全家去了苏州, 我早就听说苏州是东方水城,到了之后我看到苏州城内到处都是小桥流水人家,真是名不虚传!百闻不如一见啊! 当晚我们决定先去夜游护城河,伴着徐徐的晚风,向着护城河进发,正巧我们赶上了8:00~9:00的船。上了船我坐在“二楼”,船徐徐开了,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新泗桥,新泗桥在霓虹灯的照射下显得十分优雅。桥的两旁是绿色地带,五光十色的灯照在树上,连树木都别有一番韵味:有翠绿色、金黄色、乳白色和蔚蓝色令人过目难忘。第二座桥叫做吴门桥它只有一个“洞”而且弧度很大,据导游说它是古代吴国人留下的旷世奇作啊!第三座桥是一个三个“洞”的桥,给我的第一眼印象就是很古老、比吴门桥还要老,其实它也是十座桥里最古老的一座叫做万年桥。还有一座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就是人民桥,它是现代人民留下的“奇迹”虽然它只有8个月的历史,但是却是十座桥里最漂亮,最别致的的一座。远远望去就像雄伟壮观的天安门,桥的下面有人们雕刻上去的画,雕工精细又别致。好看至极!旁边还挂着古香古色的灯笼,真是及古今文化于一身啊!随后我们还浏览了姑胥桥、南辕桥、干将桥等十座桥。真是美不胜收啊!其中还遇到了两座矮桥,那桥真的十分矮,路过时我们坐在‘二楼’的乘客必须低下头,在视觉上看好像抬头就要磕到似的,其实你只要坐在椅子上就不会被碰到。我们不仅看了十座桥还听到了苏州有名的民乐——‘评弹’,那声音犹如银铃一般清脆,真不愧是堪称为一绝!还有:万人码头、雕像“纤夫”、古城墙等等。 在游护城河的第二天我们就去了山塘街。那里的景色真是名不虚传。小桥、河流、人家,我仿佛置身于古时的某一个朝代,简直是人间仙境,不愧是“东方水城”。夜色山塘更是美丽,犹如画中一般,灯火辉煌。灯并不是指霓虹灯,而是指古人用的灯笼,山塘街建造的全是古时候用的平房,“它们”给山塘街又加了几分韵味啊!灯笼的颜色都是火红色我猜想应该是人们都希望自己今年的生意红红火火吧!尽管色调一致但比不显得单调,也许这就是神秘、美丽的山塘街吧! 苏州,东方的水城,简直令我无法忘怀啊!

博物馆论文参考文献

可以,只要你标明出处就行了,当然要是不确定的话,可以看下(新闻传播科学)期刊,看看他们的文献有没有引用新闻

陶立璠,樱井龙彦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论集北京:学苑出版社 向云驹论“文化空间”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刘红婴世界遗产精神北京:华夏出版社, 周耀林、王三山、倪婉主编世界遗产与中国国家遗产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刘红婴,王健民世界遗产概论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中国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相关范文:会展旅游发展路径及实例分析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会展旅游的特点及发展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会展旅游发展的路径。大中城市可以通过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提升城市旅游的整体实力、扩大旅游企业的积极作为、融合主题会展与主题旅游,从而达到会展拉动旅游、旅游促进会展的互动发展。 关键词:会展旅游 会展业 旅游业 商务和会展旅游是在国际上普遍被看好的前景广阔的旅游形态,国内外很多大中城市都专门设置了会展服务机构,积极发展会展旅游。如瑞士的日内瓦、德国的汉诺威、法国的巴黎、新加坡及我国的香港、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城市。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会展设施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会展旅游市场的重要性也将更加突出。 会展与会展旅游 会展业是集商品展示交易、经济技术合作、科学文化交流为一体,兼具信息咨询、招商引资、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商业贸易、旅游服务等多功能的一种新兴产业。通过会展活动,能带动巨大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提升城市品位和知名度,进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会展旅游正是在会议、展览、展销会、交易会、博览会等举办的前提下,延伸到旅游业的产物。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会展旅游也作出了各种界定,但目前仍未有统一的内涵。如以研究事件旅游而闻名的学者盖茨(GETZ)就认为,展览会、博览会、会议等商贸及会展事件是会展业(MEETING INDUSTRY)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有许多学者主张将会展旅游概念泛化。本文所讨论的会展旅游对应发达国家所指M、I、C、E细分事件旅游市场的概念,即Meetings(会议)、Incentices(奖励旅游)、Conventions(大会),Exhibitions(展览),并包括节日庆典和体育赛事为主题的节事(Events)在内的旅游形式。即会展旅游是指借助举办的各种类型的会议、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招商会、文化体育、科技交流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洽谈贸易,观光旅游,进行技术合作、信息沟通和文化交流,并带动交通、旅游、商贸等多项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旅游活动。 会展旅游的特点 尽管会展业和旅游业是两个独立的产业部门, 但是会展与旅游的相互介入是经济活动发展普遍联系的外在表征。会展业和旅游业同属于第三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举办会展不仅使当地的展览馆、饭店、餐饮服务业受益,而且对相关的电信、交通、购物、旅游服务以及城市市政建设,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事会展业是旅游有多元化战略之一,而会展业则可以利用旅游业提供的各种服务和资源,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一)会展对旅游的促进作用 会展本身具有行业性、产业性以及组办规模大等特点,这势必将吸引政府、民间组织的会展团、参观团、旅行社组织的观光团队。会展由于会议规格高,参会人员均是有较强消费能力的商务客人、较高文化素质客人,其消费档次、规模均比普通旅游者要高得多。一个大型或知名展会的举行,对本地旅游业中的酒店、旅行社、景区、旅游交通、购物均会产生较大的促进带动作用。同时,对于一般旅游团队或旅游者来说,若在旅游过程中恰逢举办会展,由于会展所带来的强烈的气氛,使其旅游情趣大增。会展旅游还具有时段不受气候和季节影响的特征,从而消除了观光旅游时段性明显的缺点。会展活动大多数安排在城市的旅游淡季,会展旅游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旅游设施和服务的使用率。会展为城市提供了一次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展示的良机。有利于带动城市功能的提升、增加城市的知名度,这些都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动了有利的环境。 (二)旅游对会展的辅助作用 无论从会展业的发展历史沿革,还是从会展的具体活动内容来看,旅游业所涉及的六大要素都与会展的举办形影相随。会展的构成要素及圆满完成所需的服务正是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优势。在会展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业为会展的举办提供相应服务,协助会展树立品牌,成为了会展旅游集约型发展趋向中关键的因素。会展的成功举办除了参会者的规模或专业性等因素之外,一定程度上还有赖于旅游业的参与程度。开展分工协作建立完善的利益共享机制是实现会展业接待专业化分工的前提。如果旅游企业与会展公司进行专业化分工,会展公司负责展会的招募、宣传、布展和会场内的组织管理工作,旅游企业则向参加商或参观者提供场外的“六要素”服务,各司其职,各取所长,通过专业化的服务令参展商、参观者和当地居民均感便利而满意,从而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和获得更多的、持久的支持,从而树立展会的品牌,使会展的带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最终形成以会展带动旅游、以旅游完善会展的互动互惠的发展新局面。 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是全球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会展旅游是旅游属性结合会展活动的特点而衍生出来的产品。优化会展业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建立新的发展模式、发展会展旅游是中国会展业、旅游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发展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 在会展业每年为全球带来的近3000亿美元收入中,中国却未能占到应有的市场份额。目前发展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关系呈现松散状态,发展水平仍停留在初级阶段。 管理层次上,大多数省份的会展活动(除个别会展发达的城市外)既没有明确统一的部门统一管理与规划,缺少专门管理机构的指导,主办者大都集中精力于申请、审批、接待事务,很少甚至没有考虑到同旅游部门的广泛合作以及对会展旅游的综合效应认识不足;经营层次上,由于多头管理、利润导向等局限性,政府在组织会展公司和旅游企业联合开展宣传促销时存在现实的困难;活动内容上,参展商、与会者及观展人员的主要目的局限于参加或观看会展,仅有很少一部分人自发的小规模的参与游览、购物或文娱活动;旅游部门提供给参展商及观众的服务主要是交通、住宿和餐饮,文娱表演、购物向导和游览活动组织等服务项目明显不足;综合效益上,会展活动给旅游企业带来的综合效益不够大(尽管带动了旅游业的吃、住、行三要素),旅游业内部各行业的收益很不平衡,住宿、餐饮、交通体现明显,获利较多;游览、购物、娱乐三要素未有效开发,获利较少,现有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城市及周边地区的景点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面对新的市场形势和发展环境,中国会展旅游必须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以迅速实现“规范化、集约化、品牌化、合作化”。为此,我国会展界和旅游界应相互促进,相互协作,共同构建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的优化模式。 发展会展旅游的实例分析 在中国,会展旅游也已经成为了一个主要细分市场。对于城市来说,发展会展旅游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下文就以长沙市发展会展旅游为例,作出分析。 (一)长沙发展会展旅游的基础 从长沙的经济发展水平、商贸发展水平来看,根据商务部的统计口径,2005年,长沙市实际利用外资突破9亿美元大关,到位外资规模居中西部省会城市第一,超过武汉和成都。消费市场方面,长沙通过会展的拉动以1%的增速,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亿元,跻身全国十强,初步实现了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的目标。 从区域交通条件、地理区位条件来看,长沙地处中国中南腹地,承东启西,是联系沿海发达地区与广大西部地区的桥梁,为中南地区重要的资金、技术、原材料集散地和交通枢纽。 从会展场馆设施状况、旅游业接待能力来看,就2005年,全年共举行217个会展活动,其中全国性会展有20多个,会展销售收入达到50多亿元。会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市拥有现代化、正规化的会展场馆四处,即湖南省展览馆、湖南国际会展中心、长沙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场馆总建筑面积达9万平方米,室内展厅面积9万平方米,标准展位总数4961个。展馆数量和室内展厅面积分别位居全国第4和第6位,具备了承接2000个标准展位以内,10万专业观众以上的各类会展项目的硬件能力。三星级以上酒店或相当于三星以上酒店一百余家,日接待能力超过十五万人次。先后成功举办了全国糖酒会,全国煤炭交易会,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等等一大批会展活动。2005年,长沙市接待国内旅游者248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55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2亿美元;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2亿元;旅游业新增值相当于全市GDP增加值的14%,旅游就业人数达10万人,成为长沙市第三产业的龙头。 从长沙的旅游资源、城市形象与城市旅游吸引力来看,长沙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和三国孙吴纪年简牍震惊中外,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传承久远。长沙是风光瑰丽的山水洲城,城内岳麓山巍然屹立,湘江水奔流不息,橘子州浮碧江心,山、水、洲、城浑然一体,使长沙充满了隽永的灵气和独特的魅力。城外有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灰汤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等旅游胜地。长沙市举办的全国和国际性会展活动较多,加强了与各地、各界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提升了长沙市的会展整体形象和城市知名度。长沙是一座蓬勃发展的会展新城,被高票评选为2005年新锐会展城市,并朝着最佳会展旅游城市迈进。 (二)会展旅游发展对策 政府的宏观指导。会展业在中国还是一项新兴的产业,而会展旅游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积极引导。政府应主要在产业规划、行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整体宣传等方面发挥宏观调控和行业指导作用。 会展活动不仅应体现在当时的轰动效应,更应考虑到长远效应,考虑到参加者对会展活动的整体印象,对各种服务的回味和展会品牌的树立。政府在产业规划、整合行业优势、城市整体宣传方面应该担负起重要的协调与促进作用,使会展部门应主动和旅游部门协作,开展联合促销,将展会、节庆、体育赛事与城市及周边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接待设施结合起来;或者将会展业纳入旅游部门统一管理、统一促销或联合管理、联合促销,或单独设置一个专门的会展营销与协调机构,这一机构必须与本城市及省内的主要的关联企业具有广泛联系,与全国和世界各地的重点关联企业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发挥起协调和沟通作用。专门负责会展节事和设施的销售。2003年7月,长沙在全国率先成立的属于市政府直接管辖的会展工作管理办公室对会展行业发挥了重要的管理、规划、协调和服务作用,但是会展旅游的规模化及专业化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协调二者的关系。正如评选中国最佳商务会展旅游城市中,城市会展销售工作的组织情况包括旅游局与饭店、会展设施及其他旅游设施经营者之间的协调,是否成立专门的会展局进行合作推销占30%的评分分值,这不仅是发展会展旅游的必要因素,同时也是会展旅游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 统一规划场馆建设与周边饭店的建设。在会展活动顺利展开过程中,具有合理布局的饭店服务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近年来,长沙市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交通设施发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地满足了会展业发展的要求。全市三星级以上宾馆有近100家,拥有标准床位近8万个。旅馆业和餐饮业总体上能满足举办各种类型会展项目的需要。但各展馆周边宾旅馆数量偏少,布局不合理,是会展主办方考察展馆时意见最大的一个方面。如国际影视会展中心只有五星级的高档服务酒店,中档酒店缺少,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地处城市南郊,周围很少有服务完善的酒店。湖南省展览馆、长沙市国际会展中心整体布局相对较好。政府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时应同时考虑会展和旅游的关联性及统一性,实现合理布局、整体规划。 城市的整体旅游实力。城市旅游产品多样化。会展城市起码应具有一般旅游城市的吸引力。在会展时间以外,城市应考虑提供可以观光的多样的旅游项目和可以使用的完善的休闲娱乐设施。参加会展的客人在闲暇时,同样喜欢进行其他的旅游活动,如购物、观光、休闲、娱乐活动等。而与会代表会常常偕同家人一同前往,在逗留期间从事常见各种旅游活动。如果旅游节庆、都市观光和休闲购物等能有效地穿插在会展活动中,从而为当地经济带来更大的综合效益。目前,长沙市可以提供的主要旅游项目有人文景观如马王堆汉墓、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天心阁旅游走廊、贾谊故居等及自然景观如橘子洲及其它江心洲屿、滨江城市风光。如果旅游产品本身不足,缺少吸引力,它限制了旅游业与会展业的联动效应充分发挥。因此,如何增加城市旅游吸引力,使城市旅游整体提升,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将是旅游行业应认真思考的如何发展会展旅游的重要问题。 除了会展企业继续开展大型展会以吸引观众外,旅游部门可考虑将具有本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场馆作为都市观光的一个重要目的地,以提高场馆的利用率。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是中国现代农业博览交易中心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国际影视会展中心也可以成为长沙都市观光的重要目的地。 城市旅游形象的宣传。科技是为传统的会展业和新兴的会展旅游业提供了一个可资利用的技术工具。因此,我们必须关注科技动态及会展业的发展趋势,寻找网络技术与传统会展业和现代会展旅游业的结合点,更加突出服务的必要性与快捷性,变网络技术的挑战为我们市场开拓的机遇,使双方相互补充,共同推进会展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由长沙市会展办和长沙市会展协会主办的长沙会展网,其中包括长沙概况、会展业基本情况、会展资讯、会展预告、会展管理、会展服务各个栏目,其中会展服务中还具体提供会展法规、会展场馆以及餐饮、购物、饭店、娱乐场所、交通与旅游指南等详细信息。可以说,长沙会展网是一个服务项目较完善的网站,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会展、旅游双效应的宣传作用,但是经过仔细分析,网站中为旅游服务的购物、娱乐场所、旅游指南中的介绍仍有需改进之处。 购物场所局限于一般的消费超市和百货大楼,而忽略了旅游定点商店,旅游纪念品上应着重介绍本地特色的产品如极具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的中国红瓷器、湘绣及菊花石。而娱乐仅仅停留在歌厅文化,其他休闲娱乐设施介绍太少,范围太小。考虑到会展旅游的综合效益中,网站对购、娱的因素介绍不够全面,缺少湖湘文化的特色。旅游资源的介绍较详尽,但缺少实用线路设计和景点内容介绍。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网络优势作好宣传和引导工作,同时利用发达的影视业的媒体宣传作用,在大型会展尤其是国家级会展和国际会展期间制作相应的专题旅游宣传片,带动旅游全面开花,树立会展旅游城市形象,使会展拉动经济的即时效应与长期效应完美结合。 旅游企业的积极作为。会展旅游的深度发展客观要求会展业与旅游业之间呈良好的对接关系状态,在会展期间旅游企业为参展人员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专业服务,在丰富了会展活动之余,旅游企业也获得了客观的收入及稳定的客源。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和势力得到了提升,旅游行业可以得到全面、持续地发展。这样良好的发展势头反过来会促进会展企业招徕业务,从而形成会展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循环。我们所提倡的会展旅游,不是让旅游企业去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而是让旅游企业发挥行业功能优势,为会展的举行提供相应的外围服务。因此, 旅游企业应积极为参展商、与会者和观众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服务,并因时因事,根据展会的特征调整服务内容,针对会展的主题、营销计划、服务接待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选择企业所能参与的部分;尽量将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与大型会议或展览结合起来。 如在长沙举行的各种大型会议或展览上,长沙市各旅游饭店及各旅行社利用完善的服务网络,设立各种服务专柜或专业部门,尽量为参展商、与会者及观众提供从交通、通讯、票务到购物的全方位服务。并且,旅游企业不要仅停留在机票、订房的差价上,而是应使自己的服务融入到整个会展活动中去,甚至细微到参展商的临时需求。旅游饭店应该利用会展的有利时机为获得稳定的客源提供优质服务,获得综合效益。同时,旅行社可以针对会展主题提供旅游线路设计及相关服务,在会展之余为与会者提供参观游览、娱乐购物等活动设计与服务,为他们介绍当地风景名胜与民俗风情等咨询与介绍。在长沙会展旅游的过程中,旅行社可以为与会者设计比较有代表性的同时考虑到场馆分布的旅游线路,如有以湖南省展览馆为基点楚湘文化大观游线路,即马王堆、简牍博物馆、天心阁、清水塘旅游文化步行街、第一师范、贾谊故居、岳麓书院、岳麓山、雷锋纪念馆、铜官窑,以国际影视会展中心为基点的现代城市风光游线路即金鹰文化城、世界之窗、湘江风光带、橘子洲;并整合周边县市旅游资源又兼具湖湘特色的线路,如浏阳河、浏阳烟花、大围山的名山名水风情游;长沙、曾国藩墓、韶山、花明楼、灰汤的名泉名人故里游;长沙、屈子祠、岳阳的楚湘文化游线路。 主题会展活动与主题旅游的融合。会展旅游还应选择具有特色的主题,通过旅游的强大吸引力来为会展提供更多的专业观展者和潜在顾客,同样会展也可通过举办强势品牌的展会为举办城市带来更多的旅游者。选择与城市旅游资源及特色相关联的主题会展将使会展和旅游凭借各自的优势互动发展。众所周知,云南昆明世界博览会对其城市旅游、会展旅游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研究表明1999年世界博览会提升了昆明旅游在全省和全国的地位,推进了昆明旅游目的地品牌化进程,是中国会展旅游发展史上的大事件之一。 借鉴昆明的成功经验,长沙市发展会展旅游应努力从会展活动中的大型会展如金鹰电视艺术节、浏阳国际烟花节、全国糖酒交易会、省农博会着手,尝试将主题会展活动与主题旅游结合,挖掘市场的深度。如金鹰电视艺术节与影视旅游产品、建立影视艺术中心、展示中国电影电视艺术文化结合,浏阳国际烟花节旅游与本地的旅游资源结合,开发生态旅游,在全国糖酒交易会、省农博会、茶文化节会展期间强调湖湘特色的旅游资源(如星沙的百里茶廊、长沙的白沙古井、宁乡的旅游资源),与休闲旅游、乡村旅游联姻,使传统的酒文化、茶文化与长沙周边的旅游特色整合。如长沙的烈士公园,是全国十大公园之一。烈士公园每年的游客近400万人次,每年成功举办灯展和车展,每次观展人数达三十余万人次。目前,长沙在尝试以“生态、文化、科技、现代园林”的烈士公园为阵地,斥资5亿元在二年内打造“国际生态会展”,让旅游者欣赏烈士公园的美景同时,还可以感受长沙国际生态会展的魅力。这样的思路将会展和旅游完全融合,从而将大大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旅游业具有聚集人气、繁荣市场、拉动消费、促进招商的强劲推动力,因而是长沙市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关键环节。旅游业在长沙市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与其他著名旅游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着力整合长沙市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产业开发建设,培育发展旅游新市场—会展旅游,构建内外对接的旅游网络,打造湖湘文化底蕴厚重和长沙特色鲜明的整体品牌,是为长沙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陆大道区位论及区域研究方法[M]科学出版社,1991 王春雷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的优化模式[J]旅游学刊,2002(2) 卞显红,黄震方关于发展会展旅游的初步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01,15(4) 马艳辉会展旅游:经济迅速腾飞的“丝绸之路”[J]现代企业,2000(12) 林越英对中国发展会展旅游的若干问题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2,17(4)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可以的。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扩展资料: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进行分类。由于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1、专题型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2、论辩型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3、综述型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4、综合型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