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动画发展简史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中国动画发展简史论文题目

论国外大型动画制作公司的流水线应用 重拾东方帝国的星辉——论中国元素在动画片中 动作表现性格——浅谈中国动画动作设计的方向 美国与日本的恐怖漫画分析

动画作为一门艺术,原创力是其生存发展的首要条件,目前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并不理想,原创力的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树立原创意识外,还应该从把握动画作为一门艺术的本质、超越对民族特色的机械追求、把握大胆想象与适度夸张的平衡及坚定动画创作者作为艺术家的操守四个方面狠下工夫,使动画创作回归艺术的本性,获得原创性。当我们向美日等动画大国取经得道,不仅要学习他们发展动画的具体经验,更应学习那种执著不懈的原创精神。

国内动画市场前景分析

以前的中国动画片因为没有同类作品,所以大家觉得那时的中国动画片做的超级棒。但随着许多国外经典动画片的引入,中国动画片因只顾抄袭毫无创新而坠入了低谷:抄袭国外经典动画,剧情和人物动作进展慢,特效制作呆板,没有类似俄罗斯的《开心球》里的带讽刺的语言(对小朋友的语文提高有帮助),要么做成教育片,要么就是内容幼稚或打打杀杀,毫无意义。中国的动画片制作者们开始变得幼稚起来,只顾着吸引低龄儿童,而忘了成年人们的感受。所以家家户户都时常传出这样的话:“儿子,不要看这个幼稚的动画片!”唉!我想这样的动画片如果传入外国会不会影响国家的脸面?鄙视中国动画片!!!

中国动画发展简史论文

中国动画发展史1926年-1949年的中国动画世界第一部动画诞生的1906年,而中国由万氏兄弟制作的首部国产人画合演影片《大闹画室》诞生于1926年,1935年,中国制作了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白雪公主》影响,标志中国动画水平接近世界领先水平的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问世,这在世界电影史上是继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为新中国动画的发展揭开序幕。1950年-1965年的中国动画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直到文革前都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尽管当时动画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高,但是在这十多年里其数量和质量都是相当高的。最初一两年里只能制作出一两部动画片,到了60年代每年可以生产十多部动画片。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无论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都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1966年-1977年的中国动画提到中国动画的历史,文革这段时期固然是不可回避的,由于政治影响,1966到1971这六年时间里中国动画片零产量,之后的几年,形势虽然有了一点点好转,但是1972到1977年间每年勉强也只有2-4部动画出炉,就这样停滞了十一年,造成了中国动画元气大伤。1978至现今的中国动画 这段时期还是有不少的精品,1983年的《天书奇谭》、1986-1987年的《葫芦兄弟》、1984-1987年的《黑猫警长》、1979-1988年的《阿凡提的故事》、1989-1992年的《舒克和贝塔》、1990-1994年的《魔方大厦》等,都是非常精彩的动画。

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是诞生在1926年,1935年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都是万氏四兄弟的作品,不过,这些动画都没有引起大家注意,真正在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的,是1941年上映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53年,我们拍摄出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在1954年的木偶片《小梅的梦》里,真人和木偶第一次同时出现在了一部片子里。而1956年的木偶片《神笔》,在国际上获得了儿童娱乐片一等奖,这是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到1955年,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问世,1958年,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这为我国的美术片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之后,在1960年,令全世界惊叹的“水墨动画”横空出世啦。代表作品就是《小蝌蚪找妈妈》还有《牧笛》,然后是中国动画的巅峰之作——《大闹天宫》,另外,这个时期著名的动画还有《小鲤鱼跳龙门》,《骄傲的将军》,《渔童》、《孔雀公主》等等等等……但是,文革的十年动乱,使黄金时期的中国动画落进了低谷,虽然后期也出了几部作品,但题材比较受限制。而且,这段时期对中国动画造成的最大冲击,是对人才的摧残,这场劫难使中国动画在未来的发展,整整缺失了一代人……甚至可以推测,现在动画的低潮状态,除了受外来动画的影响,也有那个时候造成的人才缺失的原因。  文革之后,中国动画又迎来了一个复兴时期,被称为中国动画的白银时代。《哪吒闹海》就出现在这个时期除了它之外,像充满智慧的《阿凡提》,简洁幽默的《三个和尚》,还有水墨动画《鹿铃》,风格古雅的《南郭先生》,毛茸茸的剪纸片《猴子捞月》,水墨风格剪纸片《鹬蚌相争》,幽默有哲理的《崂山道士》,还有《孔雀的焰火》、《小熊猫学木匠》《假如我是武松》《天书奇谭》《除夕的故事》《水鹿》《女娲补天》,还有优美感人的《雪孩子》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1985年——1995年的中国动画  时光机进入了85年,在85年到95年这十年间,也是80后接触国产动画最多的时间,这十年,应该说是咱们中国动画的一个转折时期,可惜不是好的转折。这段时间呢,咱们的国产动画也出现了一些好作品,这里面,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些动画系列片,比如《葫芦兄弟》,这部动画不论情节、色彩,还有明显的中国风格,都给80后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啊。另外还有《邋遢大王奇遇记》、《舒克和贝塔》,到现在还是经典。这段时间的单集动画里值得一提的是《山水情》和《不射之射》,这些动画就不像刚才那些系列片普及面那么广了……这些非著名的优秀动画里,《山水情》在国内外获得了多项大奖,但是,它也被称为中国水墨动画的绝唱,因为这个时候,这种精工细作的电影动画已经开始走向衰落,慢慢地开始走向了后来的学院派,而产业化模式制作的外国动画片已经开始冲击国产动画市场。从85年开始,有很多中外合资的动画公司进入了中国,大批动画人才都被这些公司挖角了。而相对的,还有很多外国动画却在这个时候低价卖入了中国市场。《变形金刚》、《花仙子》、《OZ国历险记》《铁臂阿童木》,这些动画大多题材新颖,想象奇特,色彩鲜明,受到了中国观众的欢迎——  说起这95年以后的动画,唉,确实很难让人骄傲啊,这段时间里,国产动画开始有了粗制滥造,内容幼稚这些问题,而相比之下,进口动画可以说是势不可挡啊,什么圣斗士、忍者神龟、加上后来网络的发达,国外的动画几乎可以同步地进入国内。。

动画这门综合艺术自诞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动画”的概念经历了无数次分离与融合,但动画始终是融合了技术与艺术的双重性质,给全世界的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它是一种没有国界的世界通用的语言,是世界文化的缩影。 中国动画曾经无比辉煌,但是经过70多年的大起大落,现在已远不如世界其他的动画强国。党的十五大之后国家开始出台政策大力扶持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先后建立杭州、常州、深圳、吉林、长沙等国家动漫基地,生产大量动画片。发展到今天,中国动画的确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网络联系着世界,当今中国的动画片受众大多还是依靠网络接受日本和欧美动画强国的洗脑,中国动画片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依旧甚微。 创新是创作的灵魂 中国的动画创作从创始初期就积极开拓,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讲述儿童喜爱的故事,寓教于乐。但这样却形成了一个误区:动画片大多都针对低龄儿童,缺乏青少年尤其是青年喜爱的动画作品,留下了市场空缺。而相比之下的美国、日本动画片在创作上思维活跃,题材丰富,并且老少皆宜,日本更是“全民动画”,每个年龄阶层的人都有合适的动画作品。这些中高年龄层的作品就全数进入中国国内市场,占领了空白。 美国动画电影不论是迪斯尼还是PIXAR、梦工厂都善于吸收世界文化,过去经典传颂的埃及题材的《埃及王子》、希腊题材的《大力神》、阿拉伯题材的《阿拉丁》、中国题材的《花木兰》暂且不表,就说2008年暑假轰动的梦工厂三维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就足以吸引全球人的眼光。 功夫和熊猫都是中国的国宝,二者的结合无疑是典型的中国风。片中宏大的中国风背景音乐配上宏伟精彩流畅的武打场面、诙谐幽默的故事设计、各具特点的造型,虽然是绝对的喜剧,却看得不少人潸然泪下。是感动吗?是在感叹,为什么如此好片,竟然不是国人自己创作的!而在感叹的同时反省、修正自身创作的不足,对中国动画的复兴大有裨益。突破思维定势,转化观念。中国动画片创作一直秉承“寓教于乐”的宗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化意义被过分强调,失去了动画娱乐的前提。教化思想下动画片大多一副严肃的面孔,大人不看,小孩更加不喜欢。而日本动画片实行市场分级制度,有适合各个年龄和阶层的作品,同时还有深刻的社会思想包含其中,观众在看故事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解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 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动画片既是对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传统的发展和创造。《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人物,从电影、电视到动画,这一形象可谓深入人心,就连《宝莲灯》里都免不了要把这一形象搬出来。中国动画学会的徽标也是这只“国民猴”。但这么多年来关于孙悟空并未有过任何造型和故事上的突破,永远是那身黄色的衣服、红黄两色的金箍棒,千年下来,从熟悉到腻味。日本根据中国古典文学改编的漫画《最游记》因其疯狂的颠覆、吸引人的剧情、曲折的情感和深刻的生活哲理,瞬间就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迷恋,甚至有不少人因为《最游记》这部漫画才去阅读《西游记》原著。 在世界风靡中国风的当今,2008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更把中国推向了世界,我们动画创作人在继承中国千年传统文化的时候,更应该对过去进行颠覆和再造,这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使得动画艺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技术与艺术相结合。随着CG技术的不断进步,神奇的电脑科技给动画艺术带来令人咋舌的感官表现,强烈震撼了人们的视觉神经。在一些关于中国动画发展方向的讨论上,总是会有人问到“我们应该保留艺术的发展,还是要完善技术支持”,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技术和艺术缺一不可,齐头并进。只有先进的技术才能丰富艺术表现,更高的艺术需要更高超的技术来完成。现在世界动画逐渐跨越传统动画的一些障碍,迈向无纸动画的领域,不仅三维动画,技术的发展使得二维动画也摆脱了纸张的限制,在CG的世界中畅游。 但我们必须避免两个误区:一是技术运用不要超过动画艺术表现本身,为炫技而技术;二是避免对迪斯尼和日本动画的过度模仿。《宝莲灯》里的小猴子明显带有迪斯尼的幽默,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的《围棋少年》则带有日本动画片《棋魂》的影子。 期望有一天,中国的动画片就是“中国”的。 发掘市场是当务之急 在世界动画发展史上,动画更多是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的。美国动画在创始初期就很快进入产业化操作,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而日本的动画与漫画结合的产业文化还被称为“伟大的发明”,成为日本一大经济命脉。 中国的动画创作艺术性很强,但市场意识却十分薄弱。发掘中国的动画市场是当务之急。中国动画的市场是巨大的,其路径在于艺术创作和市场相结合,艺术与商业相结合,完善中国动画的产业链,建立完整的产业运作,形成由中国特色的动画领域。 市场化操作。首先,改变制作体系。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聚集一批“热血”创作者,小作坊制作,不盈利靠国家支助。动画具有

中国动画发展简史论文范文

三个和尚,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黑猫警长,天书奇谈,葫芦娃,哈哈哈

以前的中国动画片因为没有同类作品,所以大家觉得那时的中国动画片做的超级棒。但随着许多国外经典动画片的引入,中国动画片因只顾抄袭毫无创新而坠入了低谷:抄袭国外经典动画,剧情和人物动作进展慢,特效制作呆板,没有类似俄罗斯的《开心球》里的带讽刺的语言(对小朋友的语文提高有帮助),要么做成教育片,要么就是内容幼稚或打打杀杀,毫无意义。中国的动画片制作者们开始变得幼稚起来,只顾着吸引低龄儿童,而忘了成年人们的感受。所以家家户户都时常传出这样的话:“儿子,不要看这个幼稚的动画片!”唉!我想这样的动画片如果传入外国会不会影响国家的脸面?鄙视中国动画片!!!

中国动画诞生于1926年。万氏三兄弟拍摄出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后期的《铁扇公主》《大闹天宫》等享誉世界的作品,对日本初代的动画大师手冢治虫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中国动画发展简史论文摘要

动画这门综合艺术自诞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动画”的概念经历了无数次分离与融合,但动画始终是融合了技术与艺术的双重性质,给全世界的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它是一种没有国界的世界通用的语言,是世界文化的缩影。 中国动画曾经无比辉煌,但是经过70多年的大起大落,现在已远不如世界其他的动画强国。党的十五大之后国家开始出台政策大力扶持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先后建立杭州、常州、深圳、吉林、长沙等国家动漫基地,生产大量动画片。发展到今天,中国动画的确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网络联系着世界,当今中国的动画片受众大多还是依靠网络接受日本和欧美动画强国的洗脑,中国动画片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依旧甚微。 创新是创作的灵魂 中国的动画创作从创始初期就积极开拓,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讲述儿童喜爱的故事,寓教于乐。但这样却形成了一个误区:动画片大多都针对低龄儿童,缺乏青少年尤其是青年喜爱的动画作品,留下了市场空缺。而相比之下的美国、日本动画片在创作上思维活跃,题材丰富,并且老少皆宜,日本更是“全民动画”,每个年龄阶层的人都有合适的动画作品。这些中高年龄层的作品就全数进入中国国内市场,占领了空白。 美国动画电影不论是迪斯尼还是PIXAR、梦工厂都善于吸收世界文化,过去经典传颂的埃及题材的《埃及王子》、希腊题材的《大力神》、阿拉伯题材的《阿拉丁》、中国题材的《花木兰》暂且不表,就说2008年暑假轰动的梦工厂三维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就足以吸引全球人的眼光。 功夫和熊猫都是中国的国宝,二者的结合无疑是典型的中国风。片中宏大的中国风背景音乐配上宏伟精彩流畅的武打场面、诙谐幽默的故事设计、各具特点的造型,虽然是绝对的喜剧,却看得不少人潸然泪下。是感动吗?是在感叹,为什么如此好片,竟然不是国人自己创作的!而在感叹的同时反省、修正自身创作的不足,对中国动画的复兴大有裨益。突破思维定势,转化观念。中国动画片创作一直秉承“寓教于乐”的宗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化意义被过分强调,失去了动画娱乐的前提。教化思想下动画片大多一副严肃的面孔,大人不看,小孩更加不喜欢。而日本动画片实行市场分级制度,有适合各个年龄和阶层的作品,同时还有深刻的社会思想包含其中,观众在看故事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解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 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动画片既是对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传统的发展和创造。《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人物,从电影、电视到动画,这一形象可谓深入人心,就连《宝莲灯》里都免不了要把这一形象搬出来。中国动画学会的徽标也是这只“国民猴”。但这么多年来关于孙悟空并未有过任何造型和故事上的突破,永远是那身黄色的衣服、红黄两色的金箍棒,千年下来,从熟悉到腻味。日本根据中国古典文学改编的漫画《最游记》因其疯狂的颠覆、吸引人的剧情、曲折的情感和深刻的生活哲理,瞬间就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迷恋,甚至有不少人因为《最游记》这部漫画才去阅读《西游记》原著。 在世界风靡中国风的当今,2008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更把中国推向了世界,我们动画创作人在继承中国千年传统文化的时候,更应该对过去进行颠覆和再造,这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使得动画艺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技术与艺术相结合。随着CG技术的不断进步,神奇的电脑科技给动画艺术带来令人咋舌的感官表现,强烈震撼了人们的视觉神经。在一些关于中国动画发展方向的讨论上,总是会有人问到“我们应该保留艺术的发展,还是要完善技术支持”,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技术和艺术缺一不可,齐头并进。只有先进的技术才能丰富艺术表现,更高的艺术需要更高超的技术来完成。现在世界动画逐渐跨越传统动画的一些障碍,迈向无纸动画的领域,不仅三维动画,技术的发展使得二维动画也摆脱了纸张的限制,在CG的世界中畅游。 但我们必须避免两个误区:一是技术运用不要超过动画艺术表现本身,为炫技而技术;二是避免对迪斯尼和日本动画的过度模仿。《宝莲灯》里的小猴子明显带有迪斯尼的幽默,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的《围棋少年》则带有日本动画片《棋魂》的影子。 期望有一天,中国的动画片就是“中国”的。 发掘市场是当务之急 在世界动画发展史上,动画更多是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的。美国动画在创始初期就很快进入产业化操作,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而日本的动画与漫画结合的产业文化还被称为“伟大的发明”,成为日本一大经济命脉。 中国的动画创作艺术性很强,但市场意识却十分薄弱。发掘中国的动画市场是当务之急。中国动画的市场是巨大的,其路径在于艺术创作和市场相结合,艺术与商业相结合,完善中国动画的产业链,建立完整的产业运作,形成由中国特色的动画领域。 市场化操作。首先,改变制作体系。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聚集一批“热血”创作者,小作坊制作,不盈利靠国家支助。动画具有

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是诞生在1926年,1935年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都是万氏四兄弟的作品,不过,这些动画都没有引起大家注意,真正在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的,是1941年上映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53年,我们拍摄出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在1954年的木偶片《小梅的梦》里,真人和木偶第一次同时出现在了一部片子里。而1956年的木偶片《神笔》,在国际上获得了儿童娱乐片一等奖,这是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到1955年,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问世,1958年,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这为我国的美术片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之后,在1960年,令全世界惊叹的“水墨动画”横空出世啦。代表作品就是《小蝌蚪找妈妈》还有《牧笛》,然后是中国动画的巅峰之作——《大闹天宫》,另外,这个时期著名的动画还有《小鲤鱼跳龙门》,《骄傲的将军》,《渔童》、《孔雀公主》等等等等……但是,文革的十年动乱,使黄金时期的中国动画落进了低谷,虽然后期也出了几部作品,但题材比较受限制。而且,这段时期对中国动画造成的最大冲击,是对人才的摧残,这场劫难使中国动画在未来的发展,整整缺失了一代人……甚至可以推测,现在动画的低潮状态,除了受外来动画的影响,也有那个时候造成的人才缺失的原因。  文革之后,中国动画又迎来了一个复兴时期,被称为中国动画的白银时代。《哪吒闹海》就出现在这个时期除了它之外,像充满智慧的《阿凡提》,简洁幽默的《三个和尚》,还有水墨动画《鹿铃》,风格古雅的《南郭先生》,毛茸茸的剪纸片《猴子捞月》,水墨风格剪纸片《鹬蚌相争》,幽默有哲理的《崂山道士》,还有《孔雀的焰火》、《小熊猫学木匠》《假如我是武松》《天书奇谭》《除夕的故事》《水鹿》《女娲补天》,还有优美感人的《雪孩子》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1985年——1995年的中国动画  时光机进入了85年,在85年到95年这十年间,也是80后接触国产动画最多的时间,这十年,应该说是咱们中国动画的一个转折时期,可惜不是好的转折。这段时间呢,咱们的国产动画也出现了一些好作品,这里面,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些动画系列片,比如《葫芦兄弟》,这部动画不论情节、色彩,还有明显的中国风格,都给80后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啊。另外还有《邋遢大王奇遇记》、《舒克和贝塔》,到现在还是经典。这段时间的单集动画里值得一提的是《山水情》和《不射之射》,这些动画就不像刚才那些系列片普及面那么广了……这些非著名的优秀动画里,《山水情》在国内外获得了多项大奖,但是,它也被称为中国水墨动画的绝唱,因为这个时候,这种精工细作的电影动画已经开始走向衰落,慢慢地开始走向了后来的学院派,而产业化模式制作的外国动画片已经开始冲击国产动画市场。从85年开始,有很多中外合资的动画公司进入了中国,大批动画人才都被这些公司挖角了。而相对的,还有很多外国动画却在这个时候低价卖入了中国市场。《变形金刚》、《花仙子》、《OZ国历险记》《铁臂阿童木》,这些动画大多题材新颖,想象奇特,色彩鲜明,受到了中国观众的欢迎——  说起这95年以后的动画,唉,确实很难让人骄傲啊,这段时间里,国产动画开始有了粗制滥造,内容幼稚这些问题,而相比之下,进口动画可以说是势不可挡啊,什么圣斗士、忍者神龟、加上后来网络的发达,国外的动画几乎可以同步地进入国内。。

中国动画发展史1926年-1949年的中国动画世界第一部动画诞生的1906年,而中国由万氏兄弟制作的首部国产人画合演影片《大闹画室》诞生于1926年,1935年,中国制作了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白雪公主》影响,标志中国动画水平接近世界领先水平的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问世,这在世界电影史上是继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为新中国动画的发展揭开序幕。1950年-1965年的中国动画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直到文革前都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尽管当时动画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高,但是在这十多年里其数量和质量都是相当高的。最初一两年里只能制作出一两部动画片,到了60年代每年可以生产十多部动画片。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无论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都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1966年-1977年的中国动画提到中国动画的历史,文革这段时期固然是不可回避的,由于政治影响,1966到1971这六年时间里中国动画片零产量,之后的几年,形势虽然有了一点点好转,但是1972到1977年间每年勉强也只有2-4部动画出炉,就这样停滞了十一年,造成了中国动画元气大伤。1978至现今的中国动画 这段时期还是有不少的精品,1983年的《天书奇谭》、1986-1987年的《葫芦兄弟》、1984-1987年的《黑猫警长》、1979-1988年的《阿凡提的故事》、1989-1992年的《舒克和贝塔》、1990-1994年的《魔方大厦》等,都是非常精彩的动画。

中国动画发展史论文

万氏兄弟早期动画作品 对后世动画作品的影响 以动画片里孙悟空形象来探究它的设计思想等等,你要哪种?

中国的动画电影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如果说,一部解放前的中国电影史在相当程度上约等于上海电影史。那么也可以说,一部解放前的中国动画电影史也约等于万氏兄弟的动画创业史。万氏兄弟是中国动画片的开拓者、中国动画片之父。从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到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到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这些中国动画电影的里程碑都是由万氏兄弟创造并见证,饱含着他们辛勤的汗水和无尽的心血。中国的动画电影其实比故事片更早跻身于世界影坛,国际舆论曾盛赞中国的动画电影具有独树一帜的民族风格,并将它称为“中国学派”,而这个学派的开创者,正是中国动画电影的鼻祖——万氏四兄弟。中国动画史上的万氏兄弟,作为一个家族创作团体。最初由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和万涤寰四个亲兄弟组成,人称“万氏四弟兄”,1937年以后,由于兄弟四人积极参加抗日战争,委托涤寰在后方照顾兄弟四人的家眷,这也就是“万氏三兄弟”的由来。  万氏兄弟不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第一部黑自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而且创作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巅峰之作——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他们既是动画艺术的奠基者。也是开创者,在中国动画艺术史上,他们占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位。      一、崎岖探索    由于受到父母的影响,四兄弟从小就爱涂涂画画,迷恋母亲的手影游戏和皮影戏。四人陆续从美专毕业后,任职于上海商务印书馆的美术部和影戏部。上世纪二十年代。西方动画片传入中国,佛莱西兄弟的《大力水手》引起了四兄弟的兴趣。他们曾写信去美国、法国询问动画的制作过程,却没有得到回音,这反而激起了他们钻研的决心。中国动画的兴起虽然晚于西方国家,但在动画创作的技术方面,万氏弟兄几人却没能站在西方国家这些巨人的肩膀上。因为“动画电影技术垄断在人家手里”,致使他们“所选择的动画艺术道路从一开始就是十分崎岖曲折的”。  万氏兄弟白手起家、节衣缩食,开始试验电影动画。试验是艰苦的。走马灯、皮影戏、活动西洋镜等都成了万氏兄弟们研究的对象,但屡试屡败。万氏兄弟凭着非常有限的电影制作常识以及对洋动画的揣摩,以及一台从旧货摊上买来的经过改装的“安赖蒙”旧摄影机。经过几年的实践以及千百次失败的考验后,终于在一个夜晚。在那间租下来的不足七平米的亭子间狭小的墙壁上映出了动画影像。万籁鸣后来回忆到。“我们兄弟几个分工。又在一本厚簿子的边角上你画老鼠,我画猫,一口气画了几十页猫捉老鼠的图画,猫是猫的动作,老鼠是老鼠的动作,我们故意把猫和老鼠之间的距离越画越近,最后一页画的是老鼠伏在猫的爪下,一动也不敢动。……在迅速下落的画页边角里,我们清楚地看到画稿上的猫和老鼠都活了,只见猫儿飞快地追捕老鼠,老鼠拼命地逃跑。越追越近,最后猫儿一跃而上。老鼠倒在猫儿的爪下。这可真是天大的发现,是个真正的奇迹,那个晚上是我和弟弟们一生中很值得纪念的一个晚上,……我们经过多年探索,终于发现了动画电影的秘密。”  这些制作动画的关键在今天对动画略知一二的学生来说都是十分简单的问题,在20年代初期却成了长期困扰兄弟几人的大问题。随后万氏兄弟们又为拍摄影片的运动镜头而改造了摄影机,为了使单张的画稿能够位置准确以减少画面的晃动而使用了定位钉。万氏兄弟们的积极探索与创新,无疑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开创做了众多细致的准备工作。同时也在影片实验过程中进一步积累了“制作动画影片的原始经验和极为朴素的动画理论”。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理论对今日我们的动画工作者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初露锋芒    1922年万氏兄弟将动画广告片《舒震东式华文打字机》拍摄成功,这部后来被万籁鸣称为“丑陋可笑”的动画广告片,便是中国美术片的雏形。自此,万氏兄弟迈上了他们动画生涯的漫漫长途。1926年,万氏兄弟摄制成功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27年他们又绘制了《一封书信寄回来》。内容是小纸人把画家寄出去的信的地址改了,信又寄了回来,弄得画家哭笑不得;1930年,《纸人捣乱记》诞生了,这是万氏兄弟们创作的我国第一部动画短片。  这三部动画片均是模仿当时欧美动画片真人和动画相结合的方法制作的,这些影片在现在看来,情节简单,质量粗糙,但影片的制作方法既省钱又能快速出片。对处于战乱时期。人力、物力财力严重不足情况下的,萌芽状态中的我国动画电影,是最适合不过的办法了。这几部动画片在上海陆续上映后,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万氏兄弟的动画制作开始从探索阶段推进到试制阶段。  在抗日救亡的热潮中的30年代,万氏兄弟受到左翼电影的影响,创作题材逐渐广阔起来。创作的动画片一类是抗日爱国宣传片,多以“抵制日货、救亡图存”为内容。如《同胞《速醒》、《精诚团结》、《国货年》、《勿忘国耻》、《血钱》等;还有以反帝、反封建为题材的宣传片如《狗侦探》、《民族痛史》、《新潮》、《航空救国》等。其中的《民族痛史》于1934年获国民政府部、教育部奖状,这是我国第一部获政府奖的动画片。另一类是根据寓言故事改编的动画片,如《飞来祸》、《龟兔赛跑》、《蝗虫与蚂蚁》等。这些动画短片的内容大都与时代脉搏比较合拍,艺术上也不断前进,由真人和动画合成转变到了全用动画表情达意。  在“欧美搞动画工作的人继续对我们实行技术封锁,有着有声动画的资料一点都找不到”的情况下,1935年,万氏兄弟成功地解决了动画片的声、光、画合成的难题,拍摄了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骆驼献舞》的制作成功,标志着我国动画片进入了有声时代,这是一次质的飞跃。由于声音的加入,使动画片在当时外国资本的压榨和欧美电影的冲击中存活下来,它对于今后中国动画的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    三、惊人之作    1939年,美国迪斯尼卡通名片《白雪公主》正在上海放映,国人竞相观看,上座历久不衰,创造了空前的票房价值。这件事对万氏兄弟震动很大——难道我们中国就不能拍出这样的作品来?他们决心拍一部高质量的动画长片为国争光。  万籁鸣和万古蟾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根据《西游记》中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片断,绘制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在周观武所著的《民国影坛风云录》中提到,这部动画片先后由100多人参加绘制,完成了近两万张画稿,历时一年半,终于完成了长达7600余尺的成片。可放映80分钟。影片中孙悟空的72变,铁扇公主的种种妖法。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此片还将中国的山水画搬上银幕,第一次让静止的山水动起来,并吸收了中国戏曲艺术造型的特点,赋于每个重要角色以鲜明的个性特征,使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此片也是首次将孙悟空形象搬上银幕,也是首次在黑白胶片中将火焰染成红色,突出“火”的效果。影片在国内和东南亚上映时轰动一时,获得了极大的票房收益。可见,“本土公主”并不逊于“洋公主”,这是继美国的《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艺术片,是中国也是亚洲的第一部动画片长片。  20世纪50年代。《铁扇公主》在日本东京上映时,观众们反响十分热烈,日本动漫界的鼻祖手冢治虫正是在看过中国动画始祖万籁鸣的《铁扇公主》之后,放弃了医生的职业,拿起了画笔,这也才有了后来的《铁臂阿童木》。  值得一提的是,该片中“人民大众起来争取最后胜利”这句鼓舞抗日斗争的话,放映时被当时敌伪的电检机关强行剪去了。但此片后来还是遭到日本军部的禁演,据说日本人也看出了《铁扇公主》的深层寓意,小松次浦刊登于昭和51年(1978年)的文章可证实这一点,文章写道:“……一看就能清楚,地地道道,这是一个体现反抗精神的作品。粗暴地蹂躏中国的日本军遭到了中国人民齐心协力的痛击,这部影片的意图是一清二楚的。”  “从那时上海这个孤岛的险恶形势来看,我们这样的创作意图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的。……如果日本人有所察觉,我很可能是死无葬身之地。”主创者万籁鸣后来回忆到,但毋庸置疑,艺术家的这种爱国主义热情和执著,赢得的是从那时起延续至今的掌声与尊敬。    四、鸿篇巨制    将《西游记》中《大闹天宫》这部分制成动画一直是万籁鸣的梦想,尤其是《铁扇公主》大获成功时,但直到近二十年后,身为上海美术制片厂导演的万籁鸣才实现了夙愿。1964年《大闹天宫》 由几十位画家历时四年绘制画稿十五万四千多帧图画而完成。该片胶片长达3140米,放映时间117分钟。  影片在剧情处理上推翻原著孙悟空的悲剧处置,把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的结尾改成了倒戈天宫大胜。导演万籁鸣在谈剧本改编的时候说:“……我自幼对这一情节愤愤不平。经反复研究,我们决意大胆地将这部分全部删除,改为孙悟空踢翻八卦炉,拿起金箍棒,打上灵霄宝殿,几乎使玉帝坐不成宝座,这样就使孙悟空的形象格外的丰满和完整。”这种大刀阔斧的改动,使得动画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尖锐冲突,突出地表现了孙悟空敢做敢当、机智乐观、大胆反抗天威神权的无畏精神,同时也暴露和讽刺了玉帝、龙王、天神天将们的飞扬跋扈和昏庸无能。  《大闹天宫》从中国古代铜器漆器等出土文物、敦煌壁画、民间年画、庙堂艺术等方面汲取了丰富养料,主题鲜明、深刻,基调明朗、昂扬,大量借鉴了民间绘画和民间木刻的特点。洋溢着一种浓重、华美的民族风格,就像中国民间的喜庆乐曲一样,给人以欢快、活跃、热烈的情绪。  影片问世后,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轰动。影片荣获第22届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年度杰出电影,以及第二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在内的多个奖项,可谓是“中国学派”的巅峰之作。当时的法国《世界报》称赞道“《大闹天宫》不但具有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艺术所做不到的,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著名影评家凯恩·拉斯金评论“这部影片可以和《圣经》中的神话故事以及希腊的民间传说媲美。它们同样是充满了无穷的独创性,迷人的事件、英雄式的行为和卓越的妙趣。影片通过杰出的美术设计,而成为一部拥有强烈感染力的作品。影片的导演万籁鸣在现代动画电影史中的地位,通过该片应该得到国际性的承认。”当时,被尊为“日本漫画之神”的手冢治虫也专程赶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向“中国动画片之父”万籁鸣拜师学艺。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闹天宫》在中国传统艺术的继承和民族化道路的攀登上达到了一个高峰。该片不仅成为“中国学派”的扛鼎之作,至今仍被视为衡量中国美术片的标准。迄今为止,这部由万籁鸣导演的杰作已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放映,创美术片出口的最高纪录。美猴王已成为世界亿万人民喜爱的艺术典型,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巨大荣誉。    五、综论    纵观万氏兄弟的创作历程与作品。我们可总结两点特点:  1、紧跟时代脉搏。发挥社会教益  中国文化自古就有“诗言志”、“文以载道”的传统,中国动画在中国整体文化背景下也相应重视作品思想内涵,形成了自觉追求“寓教于乐”的特征。万籁鸣回顾道:“动画片一在中国出现,题材上就与西方的分道扬镳了。在苦难的中国,我们没有时间开玩笑。要让同胞觉醒起来,我们拍摄了反映受压榨的劳苦人民的生活和激发中国人民抵御日本侵略的20余部短片。因而形成中国美术片与外国动画迥然不同的特色,我们为了明确的教化作用而强调鲜明的创意,在某种程度上忽略应有的含蓄。幽默与娱乐性。这是优势,但客观上对我们后来的发展形成一定局限。”  回顾抗日战争时期,万氏动画片多为抗日爱国宣传片,以“抵制日货、救亡图存”为内容,如《同胞速醒》、《精诚团结》、《国货年》、《勿忘国耻》、《血钱》等,相比今日一些缺乏时代精神、无病呻吟、毫无意义的动画电视片、影片。万氏动画是以民族化为魂魄建立起来的,主旨明确,充满激情,令人振奋,是时代强有力的音符,如40年代的《铁扇公主》就曾以纯真的民族形式弘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唤起了万众一心的抗日热情。  但与此同时,我们须明晰“寓教于乐”是动画影片的宗旨。若在这一过程中,教化方式简单粗糙、同类教义一味颠来倒去,或者“教化”意义被过分强调,动画是无论如何让人乐不起来的,而我们的动画艺术便将丧失娱乐性而走向僵化的说教,这也就是万老所提到的发展中的“局限”所在。  2、坚持走民族化道路  从二十年代我国动画艺术的空白期一路走来,尽管在技术手段上十分简陋,也没有任何外来的技术援助,万氏兄弟仅凭着满腔热情和不懈的钻研精神,克服了众多困难。创造了许多经典大作。虽受美国动画的启发,但在人物造型和动作设计上就注重探索民族风格。强调走民族传统道路。  1936年万籁鸣先生写过一篇《闲话卡通》的文章,文中说道,“要使中国动画事业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必须在自己民族传统土壤里生根。”万氏兄弟们深刻认识到,动画这种舶来品只有真正深入到民族精神本体,输入本民族的血液,彻底摆脱西方影响,标新立异地发展自己的风格,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他们以超前的技术意识和东方特有的想像力,将属于中国的神话以动画的方式搬上银幕,以一部《铁扇公主》确立了东西方动画电影的明显分野。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万氏兄弟在20年后,完成了更为宏大的作品《大闹天宫》,其中的民族风格和东方幽默将原著追求自由独立的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成为影响后世多年的不朽经典。从此,中国动画片便在世界动画影视长廊里占据了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中国学派”也为世人所知,并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  的确,自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到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到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中国动画的确有过无比的辉煌,但成就却只属于遥远的过去。1991年以来,中国动画已经22年与国际奖项无缘,中国动画片发展到现在陷入了一片沉寂。在我们身边充斥的多是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片,生活用品、印刷品当中流行的更多是加菲猫、史努比、樱桃小丸子等外来卡通形象,国产动画无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今日掌握着先进的动画技术手段的我们,该如何重现中国动画昔日的辉煌,如何诠释全球经济一体化下民族化的含义?如何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动画发展的道路?  客观而言,当前的动画发展,需要的是与时代性思考相结合并协同风格形式的现代性开拓。这是现在国产动画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此时,我们更应溯本求源。冷静思索前辈艺术家——万氏兄弟的探索历程,并从中获得启发。寻找到答案。

万氏兄弟与中国动画的要求是什么有吗、任务呢

以前的中国动画片因为没有同类作品,所以大家觉得那时的中国动画片做的超级棒。但随着许多国外经典动画片的引入,中国动画片因只顾抄袭毫无创新而坠入了低谷:抄袭国外经典动画,剧情和人物动作进展慢,特效制作呆板,没有类似俄罗斯的《开心球》里的带讽刺的语言(对小朋友的语文提高有帮助),要么做成教育片,要么就是内容幼稚或打打杀杀,毫无意义。中国的动画片制作者们开始变得幼稚起来,只顾着吸引低龄儿童,而忘了成年人们的感受。所以家家户户都时常传出这样的话:“儿子,不要看这个幼稚的动画片!”唉!我想这样的动画片如果传入外国会不会影响国家的脸面?鄙视中国动画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