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哪里找啊

发布时间: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哪里找啊

应该不是吧~个人感觉武汉科技大学的科研水平没到那个程度~

刊名: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主办:武汉科技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9-3699CN:42-1596/C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1999本学报作为武汉科技大学的学术“窗口”,及时发表该校师生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界及社会对武汉科技大学的了解,学报以社会效益为首位,努力扩大武汉科技大学在全国冶金行业的影响力。本学报坚持质量是刊物发展生命线的理念,严格执行三审制度,不收人情稿,不收关系稿,以学术质量高低作为取舍稿件的惟一标准,注重学术水平和编辑、出版质量,加强管理,不断完善,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本刊办刊严谨,欢迎广大学者和专家对本刊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共同为促进学术交流和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服务。

CNKI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哪里找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是由武汉科技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创刊于1975年,原名为《武汉钢铁学院学报》、《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以前以季刊形式出版,2006年起以双月刊形式出版。本学报国际刊号为ISSN 1674-3644,国内统一刊号为CN 42-1608/N,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外发行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代理。

CNKI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哪里找到

刊名: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主办:武汉科技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9-3699CN:42-1596/C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1999本学报作为武汉科技大学的学术“窗口”,及时发表该校师生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界及社会对武汉科技大学的了解,学报以社会效益为首位,努力扩大武汉科技大学在全国冶金行业的影响力。本学报坚持质量是刊物发展生命线的理念,严格执行三审制度,不收人情稿,不收关系稿,以学术质量高低作为取舍稿件的惟一标准,注重学术水平和编辑、出版质量,加强管理,不断完善,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本刊办刊严谨,欢迎广大学者和专家对本刊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共同为促进学术交流和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服务。

中美教子的不同之处: 横向激励与纵向发展 中国的儿童教育,表扬与批评为惯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喜欢采用横向比较法,如利用小红笔、小红旗、排名次表等方式鼓励孩子,看谁表现好。当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时常常采取表扬其他孩子,以其他孩子做榜样的方式。美国教师则不同,一般对孩子不表扬也不批评,理由是:批评了你的孩子会刺激你的孩子,表扬了你的孩子会刺激其他的孩子,他们注重儿童自身的纵向发展而避免对儿童进行相互比较。 集体精神与发展个体 中国人强调个人服从集体,个体要与集体保持一致,如果出现不一致则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美国人强调个性差异,教师总是根据孩子不同的个性与能力安排活动。目的是为了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个体。 稳重听话与活泼好动 中国人在评价孩子的性情时,“稳重听话”是一大优点,“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已在国人中形成共识。学校教育强调秩序井然,用各种规章来约束孩子的行为。美国人喜欢孩子富有孩子气,小学和幼儿园的课堂上允许孩子随便说话,甚至相互打闹,美国人总觉得中国孩子在课堂上太死板,没有生气。 强调自制与突出自主 中国教师总是鼓励孩子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专门做好某一件事,以期培养儿童的恒心、耐心,他们多强调儿童自我意识的社会性发展,多引导儿童逐步学会适应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而美国教师常常鼓励孩子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从事多项活动,以期培养孩子的灵活性、创造性,多注重儿童自我意识自然发展,多鼓励儿童自由且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肯定结果与重视过程 中国人重结果与技能的掌握;无论学习什么,为求学深学透,无论干什么,力求完美无缺。美国人重过程与能力的增减,他们注重孩子的参与意识,孩子们自由选择的机会多,教师还极力鼓励孩子自由发挥、自由创造,以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概括地说,中国人力图使儿童发现社会存在,创造环境使儿童学会怎样长大成人,儿童是被动的,富有可塑性的,重在成人的帮助指导下成长。美国人力图使儿童能真正作为孩子,儿童是主动的,富有创造的,自我实现是儿童自身的自然与发展,成人只需提供有利的条件即可。 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 今天,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而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是人才培养的竞争。我们知道,人才培养的首要阵地是家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的竞争是父母育儿能力的竞争。所以,世界各国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育工程中,都很重视家庭教育这一环节。虽然家庭教育在我国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的极大关注,但是时至今日,我国不少家庭的教育仍存在着误区,它甚至成为一种顽疾,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一代良好素质的形成。因此,借鉴其他国家在家庭教育中有价值的实践,对走出我国家庭教育的误区将有很好的启发和警醒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相关方面的比较,分析形成两国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进而提出对我国家庭教育改革的启示。我们不能断言美国家庭培养的人就是理想中的现代人,但他们国家家庭教育中的合理成分;恰恰是我国家庭教育所缺乏的。因此,美国家庭教育的一些实践,能为我国家庭教育的改革提供借鉴。 一、中美家庭教育的结果比较 不同的教育目的、内容和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育结果。我们可从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结果的比较中略见一斑: 一般而言,美国的儿童、少年从小就表现出以下特点:性格倾向积极,遇事镇定沉着,能与人和谐相处,开朗、胆大,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敢想、敢做,具有创新精神;自立能力强,社会活动能力强,有作为社会成员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他们18岁开始不依靠家庭,多数打工补贴自身的消费需用;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头脑,他们从小就参与“当家理财”,学会一些推销、与顾客沟通的能力等“经营之道”,实践使他们深知钱来之不易,从而养成了精打细算、勤俭度日的习惯。一句话,美国孩子的特点就是非智因素成熟,能力强,能较为顺利地适应社会。 而中国的儿童、少年,乃至大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亚于美国孩子,但是往往在性格上表现出消极倾向:做事被动、胆怯,依赖性强,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自立意识,不太会“当家理财”,独立生活能力差。一句话,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中国孩子的这些个性和特点,恐怕是与我国倾向于“学历教育”有很大关联,父母希望孩子躲在学校这座象牙塔里寒窗苦读,不让孩子在风云变幻的社会里摸爬滚打。 现代社会更能接纳哪一种教育结果呢?社会发展的动因是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要求人性的充分解放。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将越来越关怀人性的发展,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所以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有活力的、全面的人。显然,美国家庭教育更能培养个性张扬、有创造力、生存力的“人”,而中国家庭教育培养的是“守规矩”、“会读书”的所谓的“才”。这是中国家庭与学校“合作”进行“应试教育”的结果,这种教育的结果将严重影响我国青少年的身心素质。因此,中国家庭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二、中美家庭教育的过程比较 从家庭教育的结果反观家庭教育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家庭教育虽然是非制度化的教育,父母的素质也参差不齐,但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同学校教育一样,也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其中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家庭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归宿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都是依据目的确定的。 1、教育目的的比较 家庭教育目的制约了家庭教育的方向,决定其总体效果,所以家庭教育目的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决定中美两国家庭教育差异的根本原因。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家庭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一旦目的确定,教育内容、方式都据之选择。那么,美国和中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或者两国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有什么差异呢? 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这个目的的期望值不高。“社会人”不是一种飘渺的理想,而是一个平实、易操作而又宽泛的要求。所以美国父母能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把子女个性中积极的成分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让子女实现自我价值,就算达到目的,也并不追求一些功利性的目标如高学历、好职业,但事实上,这样的教育却产生许多“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应,天才产生在不经意中。另外,在这个目的的指引下,确实能培养子女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存的能力。看看各个阶段的美国孩子:他们从小就独立睡;当会行走时,就自己玩耍,很少父母抱着玩;再大些时,就有自己的空间,房间内的摆设、布置和清理全由小孩负责;他们从小就做些力所能及的有偿服务,如做清洁、帮人看小孩、送报纸等,到了高中或大学后就勒工俭学,换取生活费。 相比之下,我国的家庭教育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首先,这个目的的期望值高,而且功利性强,因为“有出息”、“好职业”、“顺境”不是一个一般的目的,较难实现。出于这个目的,中国父母特别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专心、安静地坐下来读书、学艺,却忽视孩子的天分,限制他们的创造力,结果为了培养所谓的“人才”反而扼杀了天才,产生许多“有心栽花花不发”的效应。而且由于很少考虑孩子的性格、社会适应能力、公民意识等问题,即使学业成绩好,将来也未必能顺利地立足社会,有时候,还会使父母的期望完全落空。 2、教育内容的比较 有什么样的教育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内容。美国家庭教育内容丰富,注意让孩子在体力、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上获得和谐发展,可称之为“素质教育”。在促进体力的增强上,重视开展幼儿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如在庭院里荡秋千,野外远足等;在认知的发展上,重视训练孩子的各种感官,注意开拓孩子的文化、审美视野,孩子的学习兴趣,如父母到图书馆借阅图书或学习时,喜欢带上孩子,让其受周围环境的熏陶,萌发学习的愿望;在社会性的培养上,教育孩子自我服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要求孩子学会具有与同伴合作、分享、互助的行为;在情感的陶冶上,指导孩子欣赏音乐、美术、舞蹈、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如带孩子到美术馆、博物馆观看各种展品,鼓励孩子参加艺术创作活动,让孩子亲身接触、体验大自然的奥秘,如带孩子到森林公园旅游,海浪中游泳、攀登岩壁等。 中国的家庭教育内容虽然也可以分为德、智、体、美几方面,但往往是当孩子进入了学龄期(有的甚至在学龄前期)就开始将智育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使得教育内容出现不平衡的倾向。在体育上,中国的家庭保证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营养,保护孩子的安全,注意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与美国对比起来,这种教育是一种防御性的、静态的、消极的保护,温室培育起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在智育上,向孩子传授知识、技能,如为孩子购置各种知识性、趣味性的读物,训练孩子朗读、书写、计算等技能,当孩子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后,家庭教育出现学校化倾向,父母监督学习、检查作业、购买习题集、实行题海战,应付永无休止的考试;在美育上,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一技之长”的重要性,因而盲目培养孩子特殊艺术才能,如把孩子送入绘画班、歌舞班学习,聘请家庭教师教孩子学拉小提琴、学弹电子琴等,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一方面无视孩子的兴趣,另一方面由于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往往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而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相比之下,美国的家庭教育内容相对丰富和科学,而我国家庭教育的内容狭窄,不够科学。比如家庭教育中的体育,中国的父母往往比较在意孩子的体形、体态这些体育中低层次的内容,重视保证孩子的营养、注意疾病预防,却容易忽略体能锻炼,孩子的户外运动少,多呆在家里看电视,肥胖症增多。智能可以分为实能和潜能,实能即实际能力,即你知道什么,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我国家庭教育忽略的是技能,如动手能力、协调能力、生活技能、劳动技能、工作技能等等,而美国在社会性的培养上特别重视这些技能,在他们看来,这些技能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我国的家庭教育在智育上忽略了一部分实能的同时,更加忽略的是潜能,潜能分为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表面上我国父母很重视知识的学习,空际上只注重认知能力中的低层次部分,这部分可以应付考试,但始终不能构成未来社会的创造力量。《全国青少年创造培养系列社会调查》中问,如果发现孩子在拆装闹钟,家长会有什么反应。40%的家长对孩子“训斥”、“警告”,48%的家长以“不耐烦”、“不屑于”或“敷衍”的方式对待,可见我国父母对创造力培养的认识还需要提高。相比之下,美国家长在认知发展上就注意培养孩子的多方面兴趣爱好,重视对创新精神的培养,美国许多专家不主张过早地让孩子死记硬背一些他们并不理解的知识。孩子放学回家后,中国父母问孩子的第一句话多是:“老师教你的知识记住了吗?”,“今天得了多少分?”,而美国父母第一句则问:“今天你向老师提了什么问题?”,“今天的课有意思吗?”。这就反映了中美父母对智能的不同理解。 3、教育方式的比较 家庭教育方式是父母完成教育内容的具体措施和手段,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和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风格习惯、历史背景紧密联系,而且受教育目的制约。反过来,能不能恰当地选择并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关系到家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内容的完成。 一般而言,美国家庭以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为主,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人权,把孩子当作是一个独立的和平等的家庭成员相待,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而中国家庭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相对欠缺,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与父母平等的人来尊重。 美国家庭民主的教育方式表现在:(1)孩子在家里有发言权、参与权,美国父母鼓励孩子“保留意见”、“固执”、“不听话”,允许孩子“不听话”主要是指思维上的“不听话”,据美国心理学家托伦斯研究发现,创造力高的孩子特点之一就是淘气、处世固执。(2)美国孩子有选择权,美国父母在孩子的认知能力有了初步发展时,就很重视让孩子自己去进行选择,作出决定,他们可以选择游戏、图书,长大了自己选择朋友,自己选择职业、自己选择婚姻对象、结婚时间。美国父母不会代替孩子选择,他们主要是引导孩子怎样进行选择,或者站在孩子的身后,给孩子信心,鼓励孩子“用你的眼睛去观察”。(3)美国父母如朋友,他们可以平等的交流,关系比较密切。(4)美国父母尊重孩子的隐私。 中国家庭的教育方式表现在:(1)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较少有发言权、参与权、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守规矩、服劝导、不要有异见。正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中国的教育制度从小把他们训练得十分驯服,从小灌输要听大人的话的思想,不允许有独立见解,更不允许像爱因斯坦自称的‘离经叛道’,这种教育方式只能培养出守业型人才”,“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2)中国孩子的选择权、自主权较小,许多事情都按父母的意愿去办或由父母包办代替。(3)中国父母在家庭里往往以权威出现,因此与孩子的距离较远。(4)中国孩子的隐私常常受到侵害,书包被搜查,日记被偷看,行动被跟踪。 美国父母主张开放式教育:(1)重视实际锻炼,强调在实践中培养孩子,而不是说教。美国人认为,凡是孩子的事情都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高认识、积累经验、掌握技术、增强能力、培养兴趣特长,增强自信心和责任心。可以说,美国父母“给孩子开门的钥匙”而不是“替孩子开门”。(2)看重玩耍游戏,美国人认为玩才是孩子这个年龄段最重要的事。在美国,孩子进行各项兴趣活动、体育活动的时间都比较充裕,活动场所到处都有。父母经常利用节假日、周末带领孩子外出游玩,在玩的过程中开发智能如感知、想象、判断、推理和人的交际和情绪的调节等。 中国父母多是封闭式教育:(1)以说教为主,轻视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读书,连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都由父母包办,导致许多中国孩子学了许多知识都没用,走上社会后就什么也不会。(2)户外活动少,因为中国孩子从早到晚有学不完的功课做不完的作业,被功课压得喘不过气来;有时即使想活动一下也很难找到好场地。 民主的教育方式表现为一种宽松教育,优点很多:首先,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宽松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在高压下孩子的创造精神将受到压抑,只有在平和、愉悦的家庭氛围中才能激发孩子对知识的兴趣。而创造宽松的环境,必须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其次,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培养。孩子在家有发言权、参与权、选择权以后,主动性强、自主意识强、胆子大、有自信心和责任心。另外,亲情关系和睦使孩子愿意把秘密告诉父母,父母也理解孩子的情感世界,这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而专制的教育方式表现为一种管束教育,压抑创造性,束缚了个性的发展。 三、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分析 同是现代社会,同样有重视家庭教育的父母,为什么美国家庭教育和中国家庭教育有以上的差异?综合来看,造成不同教育的原因是: 首先,历史背景的差异。 美国是一个历史比较短的移民国家,旧有的思想文化保留得很少,在多元文化、思想价值观的影响下,能够较快地接受新的思想和文化,发展的约束较少,因此,他们更多的具有冒险和创新精神。而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同时所受旧有的约束也较多,特别是封建小农意识长期的影响太深,文化价值观上多是比较内敛和保守的,缺少冒险精神和创造意识,顺从、听话教育被从小就灌输着,相对而言,在整体上也缺少一种接受新思想的环境。 其次,经济形态的差异。 美国生产力先进,商品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生存压力小,而且美国是个“能力社会”,用人机制健全,劳动力流通自由,跳槽机会多,所以美国人择业观开放,职业选择面宽。美国父母认为孩子将来只要能在社会上立足生存,职业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当然要合法)。另外,“商品经济使生产关系总处于躁动不安的变化之中”,职业更换不断,所以父母不企求子女一生顺境。因此,美国父母的教育目的重在育“人”,更为宏观、宽泛,以不变应万变。而中国经济落后,生存压力大,是个“学历社会”,行业流动性差,所以中国人往往把一生的幸福都压在某种职业上,选择面窄。中国父母认为学业成绩好,找到好工作,求得一生安稳,是一个人最好的出路。因此,中国父母的教育目的重在成“才”(“才”就是学业成绩优秀,能考上好学校,能获得高学历)。 再次,社会条件的差异。 美国经济条件好,社会养老保障健全。父母不认为养儿就是为了防老,自己老了可以进养老院,无后顾之忧。因而把孩子培养到18岁,并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有责任心和同情心的人就算尽到了自己的义务,完成了养育孩子的任务,孩子将来的路如何走,全靠他自己去奋斗,将来能否光宗耀祖升官发财,父母考虑并不多。而中国则由于经济条件比较差,社会养老保障不健全和一些旧有的观念问题,对孩子的教育从个人养老或个人荣誉面子角度考虑得比较多,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来看待,要孩子知恩图报,因而在教养的方式和方法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不少家长把打骂孩子看作是家庭内部私事,任何人无权干涉,更谈不上法律约束了。 最后,文化传统的差异。 1、价值取向不同 美国人重个性,价值取向是以个人为本的个体主义,注重个人利益,崇尚个人发展,实现自我,这是美国文化核心。美国一个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民主的社会,每个公民习惯地琢磨一个很小的目标,那就是他自己。在家庭中,个人是本位,个体具有最高价值,不依赖他人存在,独立于家庭关系中。所以在美国家庭中,父母倾向于把自身与孩子看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自我”包括父母自我和子女自我。首先,子女自我价值的实现显然要尊重子女的意愿、兴趣和爱好,因人而异,美国父母比较重个人生活享受,平时决不会为了孩子而放弃去听音乐会、看电影、跳舞或约会。 中国人讲共性,有整体至上的价值观,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中国人认为人的确立方式是在“二人”对立关系中生成的。从古至今,“自我”这个概念总是与他人相伴而生,个人的价值只有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才得以体现。在中国家庭中,父母丧失自我,也不尊重子女的自我,我国父母丧失自我的表现就是存在严重的“亲子一体感”,父母把孩子视为自身价值的延续,将孩子作为自己生活的全部和人生的希望,具有和孩子不可分割的一体化感觉。这样父母会以自己的意志替代孩子的兴趣,站在成人的角度设计孩子的未来,所以中国父母的期望相对于孩子的能力是过高的。 美国重个性,中国讲共性的价值取向是有其经济背景的。美国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充满活力的商品经济过早排斥了自然经济,独占鳌头近百年。个人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相对独立,个人只有提高自我、扩展自我,才能在商品经济竞争中立足和发展,所以养成了重视自我的传统。而中国自然经济延续数千年,中国人习惯性地束缚在土地上,个人失去了独立发展的条件,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也未能让中国人摆脱依赖性。个人的发展常需要“走关系”,对个人的评价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进行的,所以喜欢融入集体,以免被孤立。 2、思维风格不同 美国人是理性主义,美国的家庭教育推崇以理性的基本原则对待家庭成员和家庭事务。美国父母多是把抚养教育孩子的义务,与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一样看待,这是超越个人的立场,而不是完全从家庭本身或父母自身的利益来看待家庭教育。既然他们认为抚育子女是义务,也就不图养儿防老,不图回报,自己老了进养老院是一个人应有的归宿(当然,这些中国人视为不道德的做法源于美国的社会保障机制和文化习惯)。 中国人是情意至上,我国的家庭教育以人伦为基础,以情感情理为法则,来处理家庭人际关系。我国父母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从个人养老或个人荣誉面子角度考虑子女教育,在无微不至的父母爱怜中隐含着较为浓厚的“投桃报李”的私情。由此说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情远胜于美国,往往把家庭教育目的功利化。 四、结语 本文是对中美两国家庭教育作一般性的比较,两国家庭教育中肯定存在着个别的特殊性,而且,事实上与中国比较,美国家庭教育中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比如过于放任造成儿童青少年诸多社会问题;过于理性,使孩子对赡养老人的责任感较为缺乏;过于重视“乐学”,使得儿童青少年学习水平下降等)。显然,本文并不是要全盘肯定美国的家庭教育,也不是要全盘否定中国的家庭教育。笔者试图通过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分析,引发对我国的家庭教育的改革思路: 1、教育目的——变“成才”教育为“成人”教育。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从总体而言,美国家庭的教育目的,更能产生创新人才,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不可否认,我国的家庭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中出现了误区,教育目的短期化、功利化,扼杀了不少天才。要改变现状,需要家庭内外的努力。宏观上讲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竞争的加强,人们择业观的开放,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将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而这种综合素质事实上就是最基本的“成人”教育。将“成人”作为家庭教育的目的,就会使我国的家庭教育走出误区,使得青少年的成长更切合自身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2、教育内容——变“片面”教育为“全面”教育,目前的家庭教育,由于教育目的是“成才”教育,造成在教育内容方面的误区就是智育压倒一切。这样的教育,会使孩子片面、畸形地发展,成为只会“死读书”人,这样的人将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因此,确立了“成人”教育的目的,在家庭中,父母应当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要提高综合素质,就必然要变片面的教育为全面的教育,尤其不能忽略潜能、道德、性情的培育。 3、教育方式——变“管束”教育为“宽松”教育,变“封闭”教育为“开放”教育。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往往权威大于民主,这样的教育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现代社会应该提倡“宽松”教育、“开放”教育。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哪里找

1,行走在边缘(独著,文化文学评论,19,8万字),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8,122,膝盖下的思想(独著,文化随笔),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1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独著,文学评论集),南海出版公司,2001,64,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译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35,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论稿第1卷(专著),南海出版公司,2002,66,现象学与审美现象(独著,文艺美学译文、论文集),2004年3月7,闲话女人——迷你男权主义(文化随笔),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6月8,晚清民族主义与文学转型,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 1,论文学作品的艺术本体(硕士毕业论文 1988)载《南开文学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82,当代中长篇小说名著赏析(撰写专论1万字),海峡文艺出版社 1991年4月3,中国武侠小说鉴赏词典(撰写词条1万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2,24,初中语文课文阅读鉴赏100篇(撰写文章12篇),南海出版公司,2000年4月5,乡村哲学的神话(撰写评论1篇),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36,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女性(第一作者),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7,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洋女体(第一作者),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8,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泳装人体(第一作者),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9,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长江名胜(第一作者),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10,前苏联《星火》插图(第一作者),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11,世界百年老桥写真(第一作者),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12,民国人物写真(第一编纂者),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1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洋楼与民俗(第一编纂者),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14,(海南建省15周年文学作品选集)阳光地带·文学评论卷(主编),海南出版社,2003年6月15,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参与撰写其中一章),海南出版社,2003年10月16,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编撰者),2005年3月 1,十七年小说流派刍论 兰州学刊 1985,22,纯美的艺术 小说评论 1986,23,文学是主体精神的表现 当代文艺探索 1987,24,寻根文学论 江海学刊 1987,35,从艺术真实的结构看现实主义的发展 江淮论坛 1987,26,西方古典表现说探微 商邱师专学报 1987,37,试说文学本体论 文艺报 1987,11,148,文艺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文论报,1987,12,29,文学:面对金钱的惶惑与抉择 天津文学 1989,110,试论汉代诗解释学 江淮论坛 1989,311,现象学美学:范围的界定(译文) 当代电影 1989,3 12,游向海外的黄土诗魂 文艺报 1989,8,513,试说艺术本体 文论报 1989,10,1514,风俗小说:审美的反思 文学自由谈 1990,115,从武侠说开去 传奇百家 1990,116,笑不起来的文学 天津日报 1990,3,1917,写情三说 文学自由谈 1990,418,扎一个针眼看骆驼 天津文学 1990,719,文学研究中的心理主义与心理学(译文) 文论月刊 1990,5罗曼 尹加登著20,为伊消得人憔悴 天津文学 1990,821,艺术经济学的基本原则 (译文) 当代电影 1990,3——《大英百科全书》艺术词条中的一部分22,都市电影的审美属性 艺术家 1990,323,牛对琴说 文论月刊 1990,1224,神追汉唐风韵 文艺学习 1991,225,商业艺术面面观 文艺学习 1991,326,艺术价值、审美价值与经济价值 上海文论 1991,427,论组合小说 河北文学 1991,528,他们的自信异彩纷呈 小说家 1991,629,新生代的大检阅 小说评论 1991,430,难得通俗 文学自由谈 1992,131,时装模特研究 当代电影 1993,132,知识源考:中国人的现代观(译文) 天涯 1996,3 33,人的自救与诗的再生 文学自由谈 1996,434,文化度量衡 天涯 1997,235,且说辜鸿铭 书屋 1997,136,文学也需要异中求同 文论报 1997,4,137,“化外之民”与“酒囊饭袋” 文论报 1997,10,3038,杨度悲剧的余味 书屋 1997,339,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 作家报 1998,1,2940,二十世纪这个概念 文论报 1998,4,3041,文化即差异,差异乃人为 中华读书报 1998,5,642,精魂一点是自由 文学自由谈 1998,143,胡适春秋里的公羊谷梁 书屋 1998,144,何来现实主义,而且冲击波? 天津文学 1998,245,韩东们的姿态 文论报 1998,11,1246,所谓儒商 方法 1998,347,名人意识与借光自照 今日名流 1998,148,文化与金融资本(译文) 天涯 1998,3 49,毒潮叙思录 天涯 1998,450,经典与流行互相靠拢?(译文,署名邯之) 天涯 1998,451,论外遇(译文) 天涯 1998,5 52,两栖人生——蒋子丹访谈录 作家 1999,253,跳出小天地 走向大世界 当代作家评论 1999,254,信口雌黄韩石山 文学自由谈 1999,255,艺与商——韩家英访谈录 艺术家 1999,356,一种稀缺的心灵生活 文学自由谈,2000,257,柯云路综合症 东方文化,2000,358,生态环境与丛林法则 书屋,2000,559,哈维尔:一部六幕政治悲剧(译文) 天涯,2000,560,生态伦理之我见 黄河,2000,661,开放性文本与文学教学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362,王朔的勇气从哪里来? 书屋,2001,263,美国的罗可可马克思主义(译文) 天涯,2001,264,迦陵词心赋绝唱 海南师院学报,2001,265,爱情悲剧与中美关系 新东方,2001,366,成功女孩的启示 文化广场,2001,467,关于散文 文学自由谈,2001,368,艺术外 天涯,2002,169,常识比理论重要,现象比规律真实 海南日报,2002,5,1970,我所体会的陈寅恪 海南日报,2002,5,2571,民族主义简论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4、672,骨感,肉感与美感 天涯,2003,273,长江今昔 书屋,2003,374,岳飞的当代意义 东方文化,2003,375,老桥漫说, 书屋,2003,976,散文批评的理论问题, 海南师院学报,2003,6。77,文化大革命:神权政治下的国家罪错,当代中国研究,2003年秋季号78,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 当代中国研究,2004年春季号79,中国语境中的文本分析, 郑州大学学报,2004,580,人造美女的伦理问题, 天涯,2005,381,因误读而虚构的派别之争, 书屋,2006,682,近代思想文化语境中的醒狮形象,南开学报,2006,483,编辑的权力——文化生产中媒介的主导作用,收入孙绍先主编《文学艺术与媒介关系研究》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83,晚清的革命暴力与文学, 天涯,2006,584,底层叙事与批评伦理, 江汉大学学报,2006,585,晚清官僚民族主义简论, 天津社会科学,2006,6 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论稿(海南省教育厅项目)当代海南散文概观(海南省社会科学项目)韩少功研究(海南省社会科学项目)

孩子,你是什么专业的?江大不一样的学院考研率是不一样的,化环学院的考研率是全校最高的,当然专业也是比较苦的,如果你们专业有着考研的优良传统,那么你以后考研就会相对容易一些,基本上研究生导师带过这个学校的学生,只要没什么矛盾,他会愿意再带相同学校的,毕竟学术背景他是了解的,这也是一类比二类好的原因之一。你问这里好不好,一个二本学校,能够好到哪里去呢?生活条件算是过得去,就是学校外面没有传说中的热闹。大学主要都是靠自己的,老师上课,基础课还好一点,专业课多的是难得完全不知所云的,都要靠你自己去图书馆找资料,二本比一本差就差在没有学习气氛上,基本上在寝室是不能学习的,不过图书馆条件还好,夏天开空调,冬天有暖气,现在又不让占位子了,还不错吧,教室也都是随便进的,化环学院天热了晚上还开放有空调的教室。只要你有目标,在哪里都会成功的,现在的状况只是暂时的,江大也有人考上清华北大,也有人考出国,大学最重要的就在于你的态度和你选择的人生。

考研确定学校是最头痛的时候之一,总是感觉一团糟,很难做出最好的或者说是自己最满意的选择,总是患得患失,纠结犹豫半天,还感觉没法静下来安心复习。下面我就来和大家详细分享一下江汉大学考研的具体难度。一、学校综合介绍1江汉大学招生基本信息解读江汉大学(Jianghan University),简称江大,位于湖北武汉,实行湖北省、武汉市共建,以武汉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省属综合性大学,省、市重点建设大学。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湖北省首批学分制改革试点高校、“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双万计划”等。江汉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81年的原江汉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创办于1952年的原武汉教育学院、创办于1958年的原武汉市职工医学院。2000年,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888年的武汉市卫生学校并入筹建期间的新江汉大学。2001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四校合并基础上组建新的江汉大学。2009年3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整体并入江汉大学。2002年6月,学校整体搬迁到国家级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截至2019年6月,学校拥有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涉及60个二级学科(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艺术等10大学科门类,具有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资格。有1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省级)、2个省优势特色学科群、5个省重点学科(含培育)、13个市重点学科、4个省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值得一提的是,江汉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入选了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而且,江汉大学的研究生奖助学金还是非常可观的。2江汉大学本年度录取分数线与国家线对比图再看2020年考研国家线总体趋势图考研一共13大学科门类,总体走向参差不齐,但依旧有规律可循。2020考研的国家线走势分为三种: 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持平。 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上升。 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下降。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计算出国家线的两个极限值,也就是上涨分数最多的学科和下降分数最多的学科。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持平有3个:文学、管理学、享受少数民族照顾的考生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上升的有5个:哲学(+5分)、法学(+5分)、教育学(+6分)、艺术学(+7分)、体育学(+7分)。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下降的有9个:经济学(-2)、历史学(-1)、理学(-2)、工学(-6)、农学(-2)、医学(-5)、军事学(-5)、工学照顾专业(-6)、中医照顾专业(-5)。国家线的两个极限值出现在如下两个专业:上涨极限值(+7分),艺术学和体育学。下降极限值工学(-6)和工学照顾专业(-6)。一般而言,本学科国家线和去年相比持平,意味着去年和今年的报名人数和考试难度总体无大变化。本学科国家线和去年相比上涨,意味着去年和今年的报名人数和考试难度有所增长(具体原因要视本学科特点而言,请关注官网发布的2020年分类学科报告综述。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英才大道。历史沿革:1912年,黄兴、宋教仁等在武汉筹建江汉大学。1914年1月,江汉大学被强行解散。1978年,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后,江汉大学复校。1980年,武汉大学(汉口分校)、华中工学院(汉口分院)、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汉口分院、武汉工学院(汉口分院)合并组建原江汉大学。1982年,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武汉市财贸干部学校并入原江汉大学。1999年,原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教育学院、武汉职工医学院组建为新的江汉大学。2000年,武汉卫生学校并入江汉大学。2003年,武汉市第二师范学校并入江汉大学。2009年3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整体并入江汉大学。江汉大学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原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职工医学院、武汉教育学院等高校合并组建的一所公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实行湖北省、武汉市共建,以武汉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省、市重点建设大学。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总占地面积为2114亩,校舍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有专任教师1066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591人。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

大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在哪里找啊

没用,内部期刊没大用!

有账号能够看文章的情况下,打开知网,切换到电脑版,搜索文章名,红字HTML在线阅读,点进去上方就有信息

知网(CNKI),用检索方法,并不一定能得到的。举例来说,用文献检索已经找到文献如下:[1]马佩 四论悖论的本质──复张建军教授[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4:27-这是 CAJ-CD 格式引文。再换到自定义格式,文献输出自定义时加上“卷”的输出,仍然可能没有结果。但是,如果下载全文,即能打开全文的话,在页眉上还是可以看到的。例如上文的第39卷第4期。只是这种方法,已经要全文付费了,至少是首页付费。

很多期刊是没有主页的:基本2个途径,一是从手头上或图书馆已出版的刊物上找投稿联系方式,二是从中国知网 或万维书刊网中输入刊物名称,点开后找到投稿邮箱等。推荐万维书刊网,很好,不是中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