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海洋学报影响因子怎么查询

发布时间:

海洋学报影响因子怎么查询

1、目前外文期刊的影响因子用JCR检索。中文的用中国知网。2、主要查找办法:(1)、JCR查询外文期刊影响因子,可使用外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的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其中JCR Science Edition用于查询自然科学类期刊,JCR Social Sciences Edition用于查询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它隶属于汤森路透集团。该网站需要授权才可访问,需要用大学代理账号。(2)、SCI期刊数据库查询中文期刊的影响因子,可使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联合推出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万锦堃主编,科学出版社)。SCI的影响因子一般于每年的6月份公布,由汤森路透统计发布,此为最准确的官方版本,其他网站均以此为版本,只作为参考意义,并非100%准确。PubMed中文网旗下的SCI期刊数据库也可以查询期刊近十年的影响因子及变化曲线,期刊覆盖领域。(3)、MedSCIMedSCI也可查询期刊的影响因子,数据来自网友上传。扩展资料:1、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2、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3、影响因子并非一个最客观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标准。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对于一些综合类,或者大项的研究领域来说,因为研究的领域广所以引用率也比较高。比如,生物,和化学类的期刊,这类期刊一般情况下就比较容易有较高的影响力。4、影响因子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其学术质量的优劣,但影响因子与学术质量间并非呈线性正比关系,比如不能说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一定优于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影响因子不具有这种对学术质量进行精确定量评价的功能。5、国内部分科研机构,在进行科研绩效考评时常以累计影响因子或单篇影响因子达到多少作为量化标准,有的研究人员可能因影响因子差1分而不能晋升职称或评定奖金等,这种做法绝对是不可取的。6、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缩写IF)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创始人尤金·加菲得(Eugene Garfield)在1960年代创立,其后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自1975年以来,每年定期发布于"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7、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以1992年的某一期刊影响因子为例,IF(1992年) = A / B。其中,A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数;B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数。

,将你的杂志名称输入里面OK

看你学校订的是什么数据库了 Web of Science —— 改版以后版面布局很清晰,影响因子,引用和被引清清楚楚 Scopus —— 国际上最大的学术期刊出版集团 Elsevier 的数据库, 当然也包括非 Elsevier 的期刊数据,非常好用, 可惜许多学校都没买。 以上两个数据库现在都支持多字段 Refine 功能,可以从大到小的迅速缩小检索结果集,换句话说就是可以从比较少的几个关键词开始,根据结果一步步地缩小范围

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以1992年的某一期刊影响因子为例,IF(1992年) = A / B其中,A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数;B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数。影响许多著名学术期刊会在其网站上注明期刊的影响因子,以表明在对应学科的影响力。如,美国化学会志、Oncogene等。中国大陆各大高校(如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都以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作为评判研究生毕业的主要标准。以1992年为例,计算某期刊在该年的影响因子:X=以1992年为基点、某期刊于1990和1991年在1992年全部被引用之论文总次数Y=以1992年为基点、某期刊1990和1991年全部论文发文量的总和IF1992年 =(X(1990年,1991年) / Y(1990年,1991年))扩展资料:影响因子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两个指标。复合影响因子是指以期刊综合统计源文献、硕士学位论文统计源文献和会议论文统计源文献为复合统计源文献计算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是综合影响因子,主要指文学与科学的融合。它是从科技期刊和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综合统计文献来源计算而来的两者都是基于统计年度的总被引用次数与前两年发表的期刊的总被引用次数之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影响因子

海洋学报影响因子查询

马泽忠1、2 张孝成1 廖和平3(重庆市土地勘测规划院,重庆,400020;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后勤工程学院,重庆,400201;西南大学,重庆,400060)摘要:本文以南岸区为例,根据人口预测模型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预测城镇建设用地需求规模;通过指标因子网格(Grid)空间模拟,采用综合指数法求取网格综合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指数;以地理事物相近相似原理,以城镇建设用地需求规模为控制,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支持,通过网格合并预测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研究表明,采用基于综合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指数计算机自动获取建设用地范围边界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土地主管部门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布局提供决策支持。关键词:网格;适宜性指数;空间模拟;南岸区;重庆市1 研究区域概况南岸区位于重庆市都市圈内,地处长江以南,介于东经 106°31′~106°48′、北纬29°27′~29°38′之间,全区面积08km2。2004年全区总人口526787人,其中农村人口占76%,城镇人口占24 %,人口密度为2020 人/km2。南岸区地貌属川东平行岭谷的一部分,在区境内自西向东有四条背斜和三条向斜,背斜成山,向斜则形成以丘陵为主的谷地,构成了本区低山、丘陵、平坝的地貌组合特征。全区最高海拔681 m;最低海拔157m,相对高差524m。2004年末农用地总面积19h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83%;建设用地总面积18h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3%。其中,城市用地54hm2,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67%;建制镇用地03hm2,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18%;农村居民点用地45hm2,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71%;独立工矿用地13hm2,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26%;特殊用地25hm2,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18%;交通运输用地面积59hm2,占建设用地面积的98%;未利用地总面积94h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84%。南岸区2004年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中,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比重为83∶33∶84,以农用地为主。2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测算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大小应与人口规模、产业规模、经济规模相适应,同时还受土地利用条件、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因此,预测城镇用地规模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规模适度,不可贪大求全,致使城市无限制膨胀,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考虑到区域经济发展受许多非确定因素的影响,预测城镇发展空间时也应适当超前,留有余地,增强预测结果的可操作性。城镇建设用地应走内涵挖潜和适度外延扩大相结合的集约型道路,必须首先挖掘各种闲置土地和利用不充分、不合理的土地用于城镇建设;城镇空间的扩展,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1 人口预测人口预测的方法一般有指数增长法、回归预测法、逻辑斯第函数预测法、人口年龄推算法等,根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程,一般采用指数增长法进行人口预测,预测公式如下:P=P0 (1 +K)n +nΔP (1)式中,P为规划目标年的总人口数;P0 为规划基期年的总人口;K为规划期人口自然增长率;n为规划年限;ΔP为规划期间平均每年人口机械增长数。根据统计数据,南岸区历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左右,到2010年,南岸区的人口增长速度不会产生大的波动,因此取K=6‰。由于南岸区社会发展迅速,人口机械增长速度较大,根据多种统计数据,近年机械人口增长速度保持在82093人/年,因此到2010年,南岸区人口数量将达到1024420人。2 城镇人口预测2004年南岸区总人口526787人,城镇化率为24%,城镇人口406883人。根据统计数据,南岸区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6‰,通过农转非、区外人口迁入等形式,每年增加城镇人口 68171 人,依公式(1)计算 406883×(1 +6‰)6 +6×98171=819629,预计2010城镇化率将达到00%,通过历年城市水平现行模拟预测所得到的结果为60%,大致相似,因此本次研究取2010年南岸区城市化水平为00%。3 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建设用地需求量的定量预测方法通常有趋势预测法、回归预测法和定额指标预测法。趋势预测法是根据土地的实际需求量随时间的变动规律来外推今后的土地需求量,通常以时间t为自变量,土地需求量为因变量建立趋势线方程,其一般形式为 。趋势线方程通常有直线方程、二次曲线方程和指数方程。回归预测法是根据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其他变量的已知值来推断预测变量的值,是通过表明两个或几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式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因此,应用回归预测法同时需要两组时间顺序相同、相互关系密切的时间序列。定额指标法是一种简便、准确的预测方法,主要是运用城市人口预测结果,以部颁人均用地限额为定额指标计算用地需求量。根据南岸区建设的实际和集约用地要求,在选用指标级别时,尽量选用较为宽松的人均用地指标。1 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南岸区现状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指标2004年为32m2/人,本研究选用城镇建设人均用地规划指标2010年为87m2/人,能够满足城镇发展需要。2 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819629 人×87 (m2/人)/10000=77hm2,规划新增加城镇建设用地面积 Sc为93hm2。3 建设用地扩展范围预测城镇用地总体布局就是在城镇性质、规模以及规划期间主要的建设项目和有关总体规划的经济技术指标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在城镇用地评价和选择的基础上,对规划期内城镇布局形式和各项建设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制定出科学的用地布局方案。本次研究通过指标因子网格(Grid)空间模拟,采用综合指数法求取网格综合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指数;以地理事物相近相似原理,以城镇建设用地需求规模为控制,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支持,通过网格合并预测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1 建设用地扩展范围影响因素建设用地的选择就是依据城镇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和城镇用地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合理的确定城镇的具体位置和建设用地扩展范围。影响建设用地扩展范围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貌条件 地貌条件影响城镇的分布位置、平面结构和空间布局,同时不同的地貌条件还影响各项建筑物的用地布置和工程设施的建设。主要参考指标包括地表破碎度、坡度、地貌部位、地貌类型等。(2)地质水文条件 由于地质构造和土层的自然堆积情况不一,因而对建筑物的承载能力造成差异;不同的水文条件影响城镇的发展规模和安全问题。主要参考指标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降水、河网密度,河流洪水位等。(3)社会经济条件 城镇用地规模和扩展范围必须从城镇用地布局现状出发,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城镇用地功能组织及城镇景观建设的要求,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因此影响城镇建设用地布局和扩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如下社会经济条件:区域现状路网密度、区域规划路网密度、现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影响度、土地利用类型、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等。2 建设用地扩展范围预测方法建设用地扩展范围预测首先将研究区域在一定尺度下进行网格划分,针对不同的网格进行城镇用地适宜性评价,形成区域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其次,以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为控制,采用基于网格数据处理技术的计算机自动搜索方法获取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范围。3 建设用地扩展范围预测结果1 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确定研究区域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和各指标权重,如表1。表1 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权重值应用地理信息用空间数据模拟方法,以地面100 m 网格精度将各评价指标在研究区域内进行连续分布模拟,得到区域标准化后指标数据在研究区域内的连续分布值,如图1为研究区内地表破碎度模拟。应用综合指数法对研究区域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以地面分辨率为100 m 网格单元进行综合评价,每一网格单元适宜性综合指数计算公式为:图1 地表破碎度模拟 (图中值越高,破碎度越大)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式中,Pi为第i个网格单元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综合指数;Vj 为各项指标权重;X′j为各网格单元评价 j 项指标标准化后分值,m 为指标项数;n 为流域内所划分的网格单元个数即CELL 的个数。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学运算,得到南岸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综合指数分布图(图2)。图2 南岸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综合指数分布2 预测结果以地理事物相近相似原理为基础,应用VB6集成开发环境和ESRI公司的Arc Objects组件系列开发自动分区程序模块,分区的计算机编程实现流程如图3。图3 确定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范围算法流程图(1)确定城镇建设用地地块的最小面积 Smin,凡是小于Smin的地块应当被合并。(2)以评价单元为最小的合并对象,将其合并到邻域内最相似的适宜性类型区,如果邻域内有多个相似的地块,则合并到其中面积最大的地块内。最后将合并对象以评价单元面积的整数倍进行增加,直到城镇建设用地最小的地块面积都不小于Smin时,且总面积为预测需增加的建设用地时,中止循环并输出区域城镇建设用地分区图(图4)。由图可知,南岸区未来城市发展重点在长生桥镇,南山和东部区域应作为生态保护区,不适宜城市发展,这与传统方法所作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一致。在城镇建设用地扩展方向上,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南岸区主要向北发展,重点发展中部,兼顾小城镇规模,在发展茶园新城区的同时,必须给各建制镇预留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图4 南岸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范围预测结果4 结论通过研究可得到如下结论:(1)应用空间数据模拟技术,可以直观地表达间断地理现象的区域空间分布趋势,为数学模型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2)采用基于网格数据处理技术的计算机自动搜索方法获取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范围,为土地利用规划中划定城镇建设用地及其他用地类型范围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技术支撑,使规划中建设用地的布局更科学、合理。(3)通过本项研究,将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有机地忸结合起来,为未来土地利用规划在方法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参考文献Martin ROn the urbanization of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2,(68):435~442Thomas WMcDDefining the“urban”in urbanization and health:a factor analysis SocialScience&Medicine,2001,(53):55~70MSde AThe influence of urbanization on natural radiation levels in anomalou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adioactivity,2002,(63):65~75Chan Ho JEffect of land use and urbanization on hydrochemistry and contamination of groundwater from Taejon Korea,Journal of Hydrology,2001,(253):194~210陈新,杨波GIS 在港口规划建设管理中的应用模型海洋技术,2005,24 (4):98~103李宁,郑新奇耕地资源非农转化定量预测模型资源科学,2005,27 (6):46~53周兴AHP 法在广西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中的应用,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 (3):8~15

海洋渔业《海洋渔业》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主管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水产学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快捷分类:农业水产和渔业 农业科技出版发行:上海  季刊  A4期刊刊号:1004-2490, 31-1341/S创刊时间:1979  影响因子 141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外公开发行刊物,综合因子为:617,被北大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收录。大连海洋大学学报主要刊登内容为水生生物、生物技术、水产增养殖与病害防治、海洋生态与环境、海洋渔业、渔船设计与制造等学科的研究论文。主管主办:辽宁省教育厅  大连海洋大学快捷分类:农业水产和渔业 农业科技出版发行:辽宁  双月刊  A4期刊刊号:2095-1388, 21-1575/S创刊时间:1980  影响因子 617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海洋渔业,渔业资源,水产增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与船舶工程,渔业机械与仪器,航海技术及海洋科学与水产科学基础研究等及与学校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综述等,主管主办:浙江省教育厅  浙江海洋学院快捷分类:农业农业综合 农业科技出版发行:浙江  双月刊  A4期刊刊号:1008-830X, 33-1238/P创刊时间:1982  影响因子 385审稿时间:3-6个月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美国ISI(科学信息研究所)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生物学上,国际期刊的影响因子达到3-4已经很不错了,国内的核心期刊都很少被SCI收录,即使收录了也很少达到这个因子。至于国内期刊的影响因子怎么算,价值有多大,这个很少关注。

胡佶,王江涛,四环素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31(2):320-324 (SCI收录)吕桂才,赵卫红,王江涛,平行因子分析在赤潮藻滤液三维荧光光谱特征提取中的应用,分析化学,2010,38(8):1144-1150 (SCI收录)金晓晓,王江涛,白洁,壳聚糖与肉桂醛的缩合反应制备席夫碱及其抑菌活性研究,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0,24(4):645-650 (EI收录)王江涛,谭丽菊,张文浩,连子如,青岛近海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多氯联笨和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和分布特征,环境科学,2010,31(11):2713-2722周昕,王江涛,谭丽菊,赵志超,胶州湾某水域蛤蜊(Ruditapes philippinarum)、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中的雌激素含量,生态毒理学报,2010,5(1):123-129刘岩,汤永佐,王江涛,沉积物与土壤有机质化学发光分析技术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2):112-117刘岩,朱苹,谭丽菊,王江涛,利用发光技术测量海水总有机碳(TOC)技术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3):123-126连子如 王江涛,东海原甲藻和海洋异养细菌对磷酸盐的竞争吸收,水生生物学报,2010,34(3):663-668齐红菊,王江涛,王昭玉,利用Fv/Fm检测锥状施克里普藻N和P限制的局限,生态学报,2010,30(8):2049-田充,王江涛,腐殖酸在海水/矿物界面上的吸附行为,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0,40(2):63-67梁成菊,王江涛,谭丽菊,青岛近海夏冬季颗粒有机碳的分布特征,海洋环境科学,2010,29(1):12-16郑宇,王江涛,五种海洋微藻脂肪酸存在形式的初步研究,海洋环境科学,2010,29(1):66-69张文浩,王江涛,谭丽菊,山东半岛南部近海海水及动物石油烃污染状况。海洋环境科学,2010,29(3):378-381宋兴良,王江涛,张哲,多环芳烃蒽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中间产物分析。海洋环境科学,2010,29(6):815-818吕桂才,张哲,王江涛,谭丽菊,山东南部近海沉积物中碳、氮、磷的分布特征。海洋科学,2010,34(9):1-4李月,谭丽菊,王江涛,山东半岛南部近海表层海水中镉、铅、汞、砷的时空变化,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0,40(9)增刊:179-184孙书勤,王江涛,孙宝维,5种海洋微藻细胞膜与细胞内脂肪酸组成分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0,40(9)增刊:191-196金晓晓,王江涛,白洁 对氨基苯甲酰壳聚糖的制备和抗菌活性,武汉大学学报,2009,55(3):305-金晓晓,王江涛,白洁 壳聚糖与柠檬酫综合反应产席夫碱及其抗菌活性,化工进展,2009,28(11):2014-2018金晓晓,王江涛,白洁 山梨酰壳聚糖的制备和抗菌活性,食品工业科技,2009,30(5):103-105周昕,王江涛,赵志超,谭丽菊 表面改性的C1 8硅胶吸附剂萃取水中的雌激素。中国海洋大学学报,39(2):323~326赵霞,谭丽菊,王江涛,曹婧 山东近海溶解态无机营养盐的分布特征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9,39(4):799-804曹婧,张传松,王江涛 2006年春季东海近海海域赤潮高发区溶解态营养盐的时空分布。海洋环境科学,2009,28(6):643-647赵卫红,崔鑫,王江涛 赤潮水体中胶体物质对赤潮异弯藻和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生态学报,2009,29(2):573-580

海洋学报影响因子怎么查

1、目前外文期刊的影响因子用JCR检索。中文的用中国知网。2、主要查找办法:(1)、JCR查询外文期刊影响因子,可使用外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的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其中JCR Science Edition用于查询自然科学类期刊,JCR Social Sciences Edition用于查询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它隶属于汤森路透集团。该网站需要授权才可访问,需要用大学代理账号。(2)、SCI期刊数据库查询中文期刊的影响因子,可使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联合推出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万锦堃主编,科学出版社)。SCI的影响因子一般于每年的6月份公布,由汤森路透统计发布,此为最准确的官方版本,其他网站均以此为版本,只作为参考意义,并非100%准确。PubMed中文网旗下的SCI期刊数据库也可以查询期刊近十年的影响因子及变化曲线,期刊覆盖领域。(3)、MedSCIMedSCI也可查询期刊的影响因子,数据来自网友上传。扩展资料:1、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2、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3、影响因子并非一个最客观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标准。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对于一些综合类,或者大项的研究领域来说,因为研究的领域广所以引用率也比较高。比如,生物,和化学类的期刊,这类期刊一般情况下就比较容易有较高的影响力。4、影响因子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其学术质量的优劣,但影响因子与学术质量间并非呈线性正比关系,比如不能说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一定优于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影响因子不具有这种对学术质量进行精确定量评价的功能。5、国内部分科研机构,在进行科研绩效考评时常以累计影响因子或单篇影响因子达到多少作为量化标准,有的研究人员可能因影响因子差1分而不能晋升职称或评定奖金等,这种做法绝对是不可取的。6、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缩写IF)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创始人尤金·加菲得(Eugene Garfield)在1960年代创立,其后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自1975年以来,每年定期发布于"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7、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以1992年的某一期刊影响因子为例,IF(1992年) = A / B。其中,A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数;B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数。

通过知网或百度学术查找自己文章的期刊名字,输入文章名后会显示期刊名字。引用高质量的文章对发表论文具有重要的影响,SCI论文正是所有论文的极为重要的一种论文,影响因子是对高质量文章的一种评价形式,影响因子越高代表其文章的含金量越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影响因子是指期刊的影响因子,并不代表文章的质量,不过能在期刊上发表,这也说明其文章质量是经过期刊的认可的。决定影响因子大小的因素现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1)论文因素,如论文的出版时滞、论文长度、类型及合作者数等。(2)期刊因素,如期刊大小(发表论文数)、类型等。(3)学科因素,如不同学科的期刊数目、平均参考文献数、引证半衰期等都会对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产生影响。(4)检索系统因素,如参与统计的期刊来源、引文条目的统计范围等。(5)名人效应的影响。

这个需要系统的,全面的,正规平台来操作了。

百度上进入学报主页,就会有滚动的新闻,看见获奖情况或者影响因子就点;或者主页面就有获奖情况;实在还不行,直接在百度上搜那个学报的影响因子。希望对你有帮助

海洋学报影响因子怎么查询不到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美国ISI(科学信息研究所)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生物学上,国际期刊的影响因子达到3-4已经很不错了,国内的核心期刊都很少被SCI收录,即使收录了也很少达到这个因子。至于国内期刊的影响因子怎么算,价值有多大,这个很少关注。

自己学校的学生好投一些 但审稿特别慢

参考自己高考分数和上一年的最低分海大录取分。

千万别投海大学报,审稿太慢,影响因子还不高,编辑根本不给催稿,经常一篇中文都要等半年多。。。活生生的例子。。。

海洋学报影响因子怎么查询不了

SCI是一个索引,其下分很多学科门类,不同学科有各自的刊物,具可分类查询,每个刊物都有其侧重。

生物和医学类期刊影响因子算很高的,cell之类的可以到三四十。想物理、化学类到十几就算国际领先水平了。3-4也不算烂,但也不算好,一般学校里博士发3-4的文章就可以毕业了。

我国被SCI检索的期刊名称 2005-12-5 1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MMM英文版) 2 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 3 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 4 代数集刊(英文版) 5 地球物理学报 6 地质学报、土壤圈(英文版) 7 分析化学 8 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 9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0 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文版) 11 高分子科学(英文版) 12 高分子学报 13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14 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 15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中文) 16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中文) 17 化学学报 18 计算数学(英文版) 19 结构化学 20 科学通报(英文版) 21 理论物理通讯(英文版) 22 力学学报(英文版) 23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4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25 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英文版) 26 世界胃肠病学杂志(英文版) 27 数学年刊B辑(英文版) 28 数学物理学报(英文版) 29 数学学报(英文版) 30 无机材料学报 31 无机化学学报 32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材料科学英文版) 33 物理化学学报 34 物理学报 35 物理学报—海外版 36 稀土学报(英文版) 37 稀有金属(英文版) 38 稀有金属与材料工程 39 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 40 有机化学 41 植物学报(英文) 42 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 43 中国化学(英文版) 44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 45 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 46 中国科学A辑(英文版) 47 中国科学B辑(英文版) 48 中国科学C辑(英文版) 49 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 50 中国科学E辑(英文版) 51 中国文学(英文版) 52 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 53 中国药理学报 54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55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56 自然科学进展(英文版)

水生生物学报,海洋科学,动物学报,水产学报1、动物学报生物学领域的权威杂志,虽然在80年代中期被踢出SCI,目前尚未恢复,但是感觉动物学报比某些SCI杂志还难投中,而且修改特别细致,本人前年的一篇文章,一来二去在编辑部和本人之间往返了6次,耗时1年2个月才发表。如果做水生海洋的战友的文章偏重生态、生理和行为学方面,不妨试试动物学报,但是实用性太强的文章是不可能被接受的。目前动物学报的英文稿开始增多,希望它能早日回到SCI的怀抱。2、水生生物学报水生生物学的权威杂志,但是往年很多国内高校的相关学者对其颇有微词,原因是该杂志几乎成为武汉水生所的所刊,1期刊物往往绝大部分是水生所的文章,而外部的文章发表不仅难,而且发表周期太长。我们实验室有过一篇文章等2年多才发表的记录,从此基本不投该刊物。近年来该刊水生所一统天下的局面有所改观,发表周期也有所缩短,希望它能早日呈现百花齐放之胜景。3、水产学报水产类杂志的一级学报,也是目前较为活跃,文章档次上升很快的一个杂志,倒退10年,水产学报与水生生物学报尚不能相提并论,目前水产学报已经成为水产研究领域的前沿杂志,已经与水生生物学报并驾齐驱,而且与水生生物学报相比,水产学报发表周期短,是广大学生战友发表高档次中文文章的好杂志。目前我们实验室如果有中文佳作,一般都投往水产学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