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港口物流论文2000字开头

发布时间:

港口物流论文2000字开头

我有成稿

港口物流,我肯定好的

港口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OK 简单!

z信遪个啊’【在现场评估;‘斯大林; 在巡在。

港口物流论文2000字

大连港(HK)日前宣布通过合资公司收购秦皇岛港集装箱码头两个泊位,持有15%权益。我们认为此项目有助于拓展公司在渤海湾地区的集装箱码头业务,且合作方中海码头与中海集团旗下航运公司关系紧密,有望为项目带来“港航一体化”的优势。但由于公司所持权益较低,估计盈利贡献有限,暂维持原盈利预测不变。公司目前仍面临多个在建或潜在收购项目,且未来有望收购母公司资产。上调目标价至50港元,等同08年NAV估值,对应2倍07年PE、3倍08年PE及4倍09年PE,重申“买入”评级。  合资收购秦皇岛港集装箱码头24#及25#泊位。公司上周五收市后宣布,持股34%的子公司大港集箱,已与秦皇岛港务集团及中海码头签署了合资合同,成立合资公司在河北省秦皇岛经营集装箱码头,三方持有权益分别为15%、55%和30%。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0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从秦皇岛港集团收购已安装在秦皇岛港24#和25#集装箱码头的设备资产,大港集箱将就此出资6000万元人民币。根据公告,合资公司预计于今年11月底前成立,对秦皇岛港24和25号集装箱码头的运作也将同时开始。  项目前景看好,但权益较低,盈利贡献有限。实际上,公司早于9月6日已公告签署了上述收购的框架协议。根据《中国水运报》消息,经河北省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站核定,秦皇岛港集装箱泊位改造项目疏浚工程已通过了验收,单位工程评定为优良,其中24#泊位水深0米,25#泊位水深为8米。我们认为此项目有助于公司拓展在中国渤海湾地区的集装箱码头业务,而且合作方中海码头与中海集团旗下航运公司关系紧密,有望为该项目带来“港航一体化”之优势。不过由于大港集箱所持权益较低,目前只有15%,估计对公司盈利贡献影响有限。  估计集装箱码头业务收入06-09年复合增长6%。由于估计上述秦皇岛港项目的盈利贡献较小,且未来运营情况仍有待观察,我们目前暂不加入计算而保持原有盈利预测。我们估计07年公司旗下码头集装箱吞吐量将可达400万TEU,06-09年预计年复合增长率达4%,按未来5年计也能保持约9%的增长速度。由于未来投产泊位主要以联营公司形式入账,06-09年集装箱码头业务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估计为6%。  估计油品/液体化工品码头业务收入06-09年复合增长2%。公司目前仍然是香港上市港口股中唯一受惠油品码头业务的公司。鉴于具备300万吨原油储备能力的国家四大石油战略储备基地之一选址大连港区,公司未来油料码头业务可望获得稳定增长。我们维持对公司油料码头及相关物流业务的乐观预测,估计公司油料码头整体吞吐量06-09年复合增长6%。另外自中石油去年签约长期租赁用募集资金建设的12个原油储罐中的其中6个后,公司曾表示剩余6个油罐今年底可如期完成。我们目前估计公司该类业务收入06-09年复合增长2%。  维持码头增值服务收入预测不变。公司早前表示07年将有4艘拖轮到港使用,并将通过调整派出拖轮市场不拘和增加租金等措施来拓展港外市场拖轮业务。我们维持该类业务原收入预测不变,估计06-09年复合增长0%。  预期06-09年核心EPS复合增长9%。考虑到秦皇岛港项目盈利贡献有限,且未来运营情况仍有待观察,暂时维持原盈利预测,估计公司07-09年EPS分别为234元、262元、314元。由于公司06年23亿元经营利润中包括首次公开发售时超额认购所产生的一次性利息收入09亿元,剔除此项干扰后,预计公司核心EPS06-09年复合增长9%。我们预期未来3年整个内地港口行业继续处于快速建设期,公司旗下的在建码头项目则于08-10年分步进入完工阶段,至2011年公司将步入整体收成期,预计06-11年期间核心EPS复合增长率可达8%。  未来有望收购母公司干散货码头。早前曾有媒体报道,公司目前正起草一份提案,希望从母公司获得部分资产注入。目前没有注资时间表信息,但可能注入的资产将大幅提升公司的运营情况。而大连港管理人士也曾表示,公司可能收购母公司合计吞吐量达1000万吨的两个干散货码头,拟购码头主要用于进口铁矿石和煤炭。目前收购事项尚未明朗,我们将对相关进展继续予以关注。  上调目标价至50港元,维持“买入”评级。大连港目前有多个在建或潜在收购项目,除了6个新保税油罐将于下半年投入使用增加盈利外,大窑湾三期集装箱项目已落实,曹妃甸油品化工品储罐码头项目已签下合作协定,另外公司还与大连中石油签下意向书拟在大连新港投建原油码头项目,加上未来有母公司注资预期,我们继续看好公司未来经营前景,估计公司08NAV估值为46港元。我们合并原12个月及长期目标价预测,并上调至50港元,相当于08年NAV估值不予以折让,对应2倍07年PE、3倍08年PE及4倍09年PE,维持“买入”评级。  -------------  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BPR)的概念于1990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迈克•哈默(Mkchael Hammer)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首次提出。业务流程再造即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从而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改善。通过对企业原有业务流程的重新塑造,包括进行相应的资源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企业将由以职能为中心的传统形态转变为以流程为中心的新型流程导向型企业,实现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集装箱码头业务流程再造即对码头业务流程进行再思考、再设计,通过人力资源与岗位结构调整,力求业务流程更加科学合理,从而达到作业效率更高,服务效果更好的目的。  集装箱码头传统业务流程通过设立各个职能岗位,各岗位通过分工来分别完成整个业务流程中本岗位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各岗位更多的是追求本岗位的效率与目标,协同合作等横向联系比较少。由于很少有人经历整个业务流程,因而鲜有人能独立地处理整体性流程管理问题,员工通常只对所在岗位负责,从而使各岗位冲突不可避免,出现问题时相互推委;由于码头业务流程涉及众多环节和人员,出错的几率增大;岗位全优却不是整体最优的1+1不大于2的现象比比皆是。  集装箱码头业务流程进行再造,我们试图打破现行岗位的硬性区分,加强岗位协同合作,彻底改变目前各岗位以本岗位规定职能为中心的工作模式,形成处理某项码头业务时,共同以该业务流程的顺畅高效执行为目标,而不是单一追求本岗位的细分目标,最终取得1+1>2的效果,企业则由以职能为中心转变为以流程为中心的新型流程导向型企业。  1 宁波港三期集装箱码头及现行业务流程模式  1 宁波港三期集装箱码头  宁波港北仑三期码头(即宁波港北仑第二集装箱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0月30日, 是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专业集装箱装卸运输公司, 位于北仑深水港区, 码头岸线总长1258米,前沿水深-5米,拥有4个设施一流的大型集装箱专用泊位,能接卸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年设计吞吐能力100万标准箱以上。配备有14台超巴拿马型的集装箱装卸桥和42台轮胎式龙门吊,其各种技术参数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集装箱码头计算机实时管理系统和现代化的专业集装箱码头配套设施设备;拥有104万平方米纵深的后方陆域。  公司自2001年3月1日投产以来,生产和经营得到了迅猛发展,建立了通往世界各大洲的集装箱航线网络,拥有欧洲、美西、美东、地中海、中东、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日本、香港等多条国际航线。从2004年9月份开始,公司实施了企在提高作业效率的M35工程,使平均船时效率有了迅速的提升,其中平均单机效率35自然箱/小时,干线船平均船时效率92自然箱/小时以上,大型船舶航次进出箱量在1000自然箱以上的平均船时效率120 自然箱/小时以上。2004年10月,被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评为10强集装箱码头公司和最佳效率的集装箱码头。  2 现行业务流程模式  集装箱码头业务基本分为装船、卸船、进箱、提箱、移箱五大块,其中就码头内部协作来讲,装卸船业务涉及到的岗位最多,流程环节也最多,是集装箱码头业务流程研究的主要部分。相对来讲,进箱、提箱、移箱流程环节较少,下文我们重点研究宁波港三期集装箱码头业务流程中装卸船流程的现状及其再造。  宁波港三期集装箱码头(以下简称三期)装卸船作业采用轮胎式龙门吊工艺系统(rubber-tired transtainer system)。码头前沿采用岸边集装箱装卸桥承担船舶的装卸作业,轮胎式龙门吊承担码头堆场的装卸和堆码作业,从码头前沿至堆场、堆场内箱区间的水平运输由集卡完成。  装卸船作业流程涉及到的主要岗位有船舶计划、船舶配载、堆场计划、当值控制与当值主管。按当前业务流程模式,各个岗位均有一套岗位工作标准,详细规定了岗位操作规程与工作要求。该模式细分并区分了业务流程中各个节点(即各岗位)的职能,以职能为中心的导向很容易使得各岗位各自为政,形成“各家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局面。  船舶计划员从船公司/船代及集团公司处获得船舶抵离锚地时间、靠离泊时间要求等信息,制定船舶具体靠泊计划。船舶计划员就船舶靠离泊安排与码头内部其他操作业务岗位(如堆场计划、船舶配载、当值控制)基本不联系。处于下达计划的“高高在上”的位置,其制定靠离泊计划的信息来源基本来自外部,与其他岗位脱节,有“计划经济”的色彩,不能体现码头实际的生产力。  在现行以职能为中心的流程模式下,船舶配载员按船公司预配及要求,结合当前既定堆场安排进行船舶配载。不难看出,船舶配载员主动性缺乏,沟通方仅有来自码头外部的船公司,亦是被动接受船公司配船要求,其与联系本应十分紧密的堆场计划员间却几乎没有联系,没有就船舶当前航次出口箱堆存安排与堆场计划岗位进行事前沟通,从而指导堆场安排,而是被动接受堆场安排。  堆场计划员也只按其岗位职能要求进行堆场安排,而不是与船舶配载员就各特定船舶特定航次进行事前针对性的个性化堆场安排。此种业务流程工作模式下,单从船舶配载岗位角度来讲,只要其遵循操作规程,配载结果在既定堆场堆存状况下肯定是最优或满意的;单从堆场计划岗位角度讲,亦可见其也是符合操作规程的,是达到岗位职能要求的。但整体而言,因为堆场计划员事先与船舶配载员没有就出口箱堆放条件进行沟通而按一般要求堆放,遇到严格的船舶配载要求时势必造成大量翻箱。  当前流程模式下,当值控制员严格按配载员就船舶的装卸船贝位分路进行装卸船控制,工作方法比较单一固定,能动性较差,与其他岗位间就业务操作流程没有沟通机制,长期处于单一执行工作状态,工作积极性不高。本应具体协调统领船舶计划员、船舶配载员、堆场计划员、当值控制员的当值主管岗位却因各个岗位均以各个岗位的职能要求为追求目标而很难进行统一协调,各个岗位都在按各自岗位规范要求做好份内事。本应处于沟通协调中心位置的当值主管因此种缺少沟通协作的流程模式而发挥不了其统一协调的作用。  目前,这种缺少沟通、没有整体意识的职能管理流程随着三期吞吐量的大幅增长明显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性,一种能够联合各个岗位,以最终有意义的整体目标为导向的业务流程成为解决当前码头业务流程管理及生产经营中出现问题的必需。  2 宁波港三期集装箱码头业务流程再造  对三期集装箱码头业务流程进行再造,首先要打破原来各个岗位各自为政,追求本岗位效率、目标的局面,对各个岗位及其整体结构进行重新定位。变原来岗位的平行分隔结构为循环联系的结构:  当值主管  船舶计划员 船舶配载员 堆场计划员 当值控制员  船舶靠泊计划 船舶配载 堆存安排 作业控制 效率监控  船舶装卸业务流程  图一:平行分隔型岗位结构图  船舶装卸业务流程  图二: 循环联系型岗位结构图  如图一所示,在平行分隔型岗位结构模式下,各个岗位分别按本岗位“岗位规程”工作,出现问题分别向各自主管汇报,分别对本岗位主管负责。而在图二的循环联系型岗位结构模式下,各个岗位在当值主管的统领协调下自由沟通、分工协作。闭合循环型结构将各个岗位整合为一整体,及时充分的沟通往往把问题的解决提前到计划的发出。而不是象原来那样事后追查原因,查找是哪个岗位出错。对岗位结构进行再造,就是力求建立如图二所示的整合型结构,信息自由流动于各个岗位之间,当值主管既是信息交流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一种民主自由的交流体制结构得以建立,体现了企业以人为本的思想。  岗位结构进行再定位、进行再造是码头业务流程再造的必要前提,建立了能够以流程为目标的岗位结构后,还要有科学的能够联动各个岗位的流程工作程序来指导规范各个岗位按流程整体最优的目标来履行各个岗位在业务流程中的职责。三期码头近来在以流程最优为目标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中,在业务流程工作程序的设计上,采用了能反映整个流程运作的信息载体在各个岗位间有序流动的思路,设计了能反映整船装卸作业流程的“单船作业计划指导书”。  “单船作业计划指导书”能解决原来业务流程模式下,没有统一的信息载体将各个岗位有机联系起来的状况。采用能够反映整个装卸船作业流程的“单船作业计划指导书”,各个岗位不但有了互相就流程执行情况进行沟通,审查流程环节推进情况的契机,更为重要的是流程的流动情况大家一目了然,造成流动不畅的瓶颈也很容易被发现。从而及时通过沟通协作解决,使得业务流程高效运行。  按三期对通过“单船作业计划指导书”串联各相关岗位的管理规定,该指导书有其有序的流程,也反映了实际装卸船的流程。该指导书由船舶计划员在指导书上反映计划思路后交由配载员,配载员按照计划要求对照集装箱船图分布安排好贝位作业顺序,确认重点作业路后交给当值主管,当值主管进行审定,最后交当值控制员执行计划,当值控制员发现作业过程中与计划不符或是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当值主管,由当值主管召集相关岗位解决。各个岗位的工作信息基本能反映到指导书上,成为有效沟通的手段。  船舶计划员可以从配载员反映的船舶积载信息中得知船舶装卸最多一路的装卸箱量,从当值控制员反映的策划信息中获得该船以往作业的效率情况,从而更为准确的制定靠离泊计划。堆场计划员则可以根据配载员对该航线船舶的配载要求对出口箱进行针对性安排,可以大大减少翻箱量。不管是当值控制,船舶计划,堆场计划,还是船舶配载、当值主管,各个岗位工作中需要的各种必要内部信息都可以通过纸面或是口头沟通交流得到。各个岗位的工作效果也直接反映到指导书上。对各个岗位的岗位工作要求由原来以各自岗位职能要求为中心变为以流程高效为中心,各个岗位则努力工作以减少本岗位成为阻塞流程顺畅进展的瓶颈的机率,最终使得装卸船效率更高,装卸流程更加顺畅。  综上,宁波港三期集装箱码头业务流程的再造包括了两方面:一方面为岗位结构的再造,即由原来的平行分隔结构变化为循环联系型结构,此举为岗位间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岗位间人员互相学习、为人员合理流动提供了科学机制。在船舶计划员,堆场计划员、配载员、当值控制员、当值主管形成的闭合岗位整体中,当值主管因处于中心位置而对整个流程都能有所了解,必然成为熟晓整个业务流程运作的管理者,对于人才的培养大有裨益。其他各个岗位人员在努力提高本岗位对流程贡献的同时,因其工作以流程最优为目标,必然大大强化他们的整体观念。在业务技能上,也因沟通协作而具有复合性。另一方面即为业务流程程序的再造,采用了 “单船作业计划指导书” 这一统一信息载体的有序流动将各个岗位有机联系起来。采用能够反映整个装卸船作业流程的“单船作业计划指导书”,各个岗位的工作目标由原来以各自岗位职能规程为目标转变为以整个装卸船流程为目标,各个岗位的业务亦由独立分开变为有机结合。  点评:该论文的题目称作“宁波港三期集装箱码头装卸船流程再造”好象更准确些,因为内容讲的就是装卸船业务流程。文章表述简洁,观点清晰。业务流程再造,体现的是管理创新,值得研究和推广。管理出效益,如果作者不只是从定性上介绍流程再造的成果,而且能有效益或效率方面的数字作为支持,那么,文章的价值就更高了。(本文获中国港口集装箱码头2006年高峰论坛“宁波港杯”论文竞赛优胜奖)

港口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OK 简单!

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  1、港口物流的功能地位  (1)经济贸易功能  港口从古至今一直历来都是境内外贸易的重要中转站,港口的出现大大便利了各种贸易的运输时间和缩短了运输的路程,带动了国家经济贸易往来的开展。随着海洋的优势的被发现,各个发达国家陆续把海洋港口作为经济贸易的重要窗口,并通过海洋开辟了一系列的殖民地。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现代化的港口便利了国家之间、区域之间贸易的开展,利用港口作为开展贸易的平台,大大提高了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了商业繁荣,进而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商贸进一步发展。  (2)综合服务功能  传统的港口主要是作为货物装卸基地和中转站,也就是把货物通过港口进行转运船舶运输或者通过船舶运输转运到其他运输方式的停靠点,通过港口的中转,实现货物的空间转移。  随着经济的发展,临海工业的发展,港口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使得一些原材料生产企业和产品运量大需要把港口作为水运条件的企业,直接把港口作为生产基地,进行原材料的配送,进而带动了港口所在城市工业的发展。同时通过港口还可以为港口所在城市提供旅游服务,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金融等各项业务的开展,现代化的港口已经成为工业、商业、旅游、运输、服务等各项服务于一体的大型服务场所。  (3)流通功能  目前,港口不仅仅是像传统的角色扮演货物储备和搬运的功能,更多的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能进行现代化的运输,仓储,利用现代化高效的配运方式对货物进行配送,开展现代化运输,将仓储、包装、保税、加工、销售、批发、展览、航运交易以及信息管理等涉及到多种环节的功能集成化,用供应链综合系统的功能整合从发货人到收货人的整个物流服务过程,使物流的"门-门"得到优化。现代化信息流必然带动港口资金流,也必然带来配套的金融服务要求的提升进而带动金融业的发展。还有其它的 你看看_htm

不知你是要港口的还是物流的,先看下面的是否用的上再说《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参考文献目录英文参考文献:[1] (美)鲍尔索克斯(Bowersox,DJ),克劳斯(Closs,DJ),库珀(Cooper,MB)著.马士华译注.供应链物流管理(英文版•原书第2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01[2] 姜阵剑,卢山,荆海鸥.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概论(双语)[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8[3] (美)Long D.国际物流:全球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06[4] Jack Brimley and Robert Love,A New Distance Function for Modeling Travel Distances in a Transportation Network[J],Transportation Science 26[5] John L.Gattorna Strategic Supply Chain Alignment [M].MPG Books Ltd,Bodmin,Cornwall,1998 [6] Silver, EA, Pyke, DF, Petersen, R.Inventory Management And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98[7] Martin Christopher.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trategies for Reducing Costs and Improving Services [M].Financial Times/Pitman Publishing,1994[8] Benjamin S Blanchard.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4th Edition) [M] Rentice Hall, 1992[9] James C Johnson, Donald F Wood.Contemporary Logistics(4th Edition) [M],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90[10] Donald Waters.Global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Planning[M] Boca Raton:CRC Press,1999[11] Igor H Ansoff.The New Corporate Strategy [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98[12] B Joseph PineⅡ.Mass Customization: The new Frontier in Business Competition [M]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4~15[13] John LGattorna.Strategic Supply Chain Alignment [M] MPG Books Ltd, Bodmin, Cornwall, 1998[14] Frank H Mossman, Paul Bankit,and Omar K Hfeltrich,Logistics Systems Analysis,reviewed[M]Washington , DC: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1979[15] V Daniel Hunt.Reengineering: Leveraging the 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M], Oliver Wight Publication,I1992[16] Martin Christopher.Logistics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reating value-adding networks (3rd Edition) [M] FT Press, February, 2005[17] David H Taylor.Global Cases in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 International Thomson Publishing Services, March 1997[18] Donald J Bowersox, David J Closs, MBixby Cooper.Supply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 (2Rev Ed edition) [M] McGraw Hill Higher Education, February 2006[19] Ronald H Ballou.Business Logistics/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Logware CD Package (5th edition) [M] Prentice Hall, September 2003[20] Donald Waters.Logistics: An Introduction 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 Palgrave Macmillan, January 2003[21] Ann Brewer, Kenneth J Button, David A Hensher.Handbook of Logistics and Supply-Chain Management [M] Pergamon, July 2001[22] Ronald H Ballou.Business Logistic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5th edition) [M] Prentice Hall, August 2003[23] John Mangan, Chandra Lalwani, Tim Butcher.Global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 Publisher: Wiley, June 2008[24] Andreas Klose, M Gracia Speranza, Luk N Van Wassenhove.Quantitative Approaches to Distribution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Lecture Notes in Economics and Mathematical Systems) [M] Springer, August 2002[25] Jonsson.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 McGraw Hill Higher Education , April 2008[26] John J Coyle, C John Langley, Brian Gibson, Robert A.Novack, Edward J B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 Logistics Perspective (8th edition) [M]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 March 2008中文参考文献:[1] 唐纳德•鲍尔索克斯,戴维•克劳斯著.林国龙等译.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2] (美)兰伯特,斯托克,埃拉姆著.张文杰,叶龙,刘秉镰译.物流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02[3] 何明珂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物流术语[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2001[4] (美)科伊尔,(美)巴蒂,(美)兰利著.文武等译.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视角(第7版)[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07[5] [英]泰勒,胡克等译.全球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案例[M].北京:中信出版社,11[6] (美)森尼尔•乔普瑞,彼得•梅因德尔.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与运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7] 赵林度.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 沈文,云俊,邓爱民编著.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9] 彭志忠.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10] 朱道立,龚国华,罗齐.物流和供应链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1] 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2] 马士华.新编供应链管理(21世纪工商管理系列教材).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01[13] (美)兰伯特,斯托克,埃拉姆著.物流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02[14] 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21世纪市场营销新知与案例丛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02[15] 齐二石,刘亮.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0[16] 宋华.物流成本与供应链绩效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01[17] 徐琪.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01[18] 徐剑,周晓晔,李贵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08[19] 霍桂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08[20] 张理.现代物流案例分析——21世纪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管理系列教材[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05[21] 胡继灵.供应链的合作与冲突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1[22] 刘南,赵成锋,陈远高.现代物流与经济发展理论、方法与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08[23] 张良卫,朱强.国际物流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01[24] 骆温平.第三方物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08[25] 王欣兰.现代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0[26] 施先亮,李伊松.供应链管理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09[27] 吴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01[28] 蒋长兵,吴承健.现代物流理论与供应链管理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2[29] 魏修建,姚峰.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十一五电子商务规划教材)[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04

港口物流论文2000字怎么写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物流作为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桥梁与纽带,并日益成为企业所看中的“第三利润源泉”。如何利用网络环境,借助电子商务全面提供物流服务质量,已成为物流业急需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物流概念 物流管理 利润 费用 一.引言 物流”概念最早产生于本世纪50年代的美国,其后几十年中得到迅猛的发展,涵义从单纯的“货物配送”发展到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的全方位管理,成为国际运输业中一种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给物流概念所下的定义是: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和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效率与效益而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这是目前被普遍认同的定义。 根据现代的物流概念,物流产业主要有四个主要分类,分别是: (1)硬件设施的物流业务,如经营货仓及码头; (2)运输基础的物流业务,如经营空运及海运等业务; (3)软件资讯基础的物流业务,设计电脑物流软件及管理手则给物流企业; (4)财务基础的物流企业,包括替运输公司进行报关等文件手续的企业。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主要有 4 个特点: (一)、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 (二)、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三)、以信息为中心; (四)、重效率更重效果。 以上四个特点为中心写吧!呵呵~

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  1、港口物流的功能地位  (1)经济贸易功能  港口从古至今一直历来都是境内外贸易的重要中转站,港口的出现大大便利了各种贸易的运输时间和缩短了运输的路程,带动了国家经济贸易往来的开展。随着海洋的优势的被发现,各个发达国家陆续把海洋港口作为经济贸易的重要窗口,并通过海洋开辟了一系列的殖民地。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现代化的港口便利了国家之间、区域之间贸易的开展,利用港口作为开展贸易的平台,大大提高了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了商业繁荣,进而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商贸进一步发展。  (2)综合服务功能  传统的港口主要是作为货物装卸基地和中转站,也就是把货物通过港口进行转运船舶运输或者通过船舶运输转运到其他运输方式的停靠点,通过港口的中转,实现货物的空间转移。  随着经济的发展,临海工业的发展,港口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使得一些原材料生产企业和产品运量大需要把港口作为水运条件的企业,直接把港口作为生产基地,进行原材料的配送,进而带动了港口所在城市工业的发展。同时通过港口还可以为港口所在城市提供旅游服务,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金融等各项业务的开展,现代化的港口已经成为工业、商业、旅游、运输、服务等各项服务于一体的大型服务场所。  (3)流通功能  目前,港口不仅仅是像传统的角色扮演货物储备和搬运的功能,更多的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能进行现代化的运输,仓储,利用现代化高效的配运方式对货物进行配送,开展现代化运输,将仓储、包装、保税、加工、销售、批发、展览、航运交易以及信息管理等涉及到多种环节的功能集成化,用供应链综合系统的功能整合从发货人到收货人的整个物流服务过程,使物流的"门-门"得到优化。现代化信息流必然带动港口资金流,也必然带来配套的金融服务要求的提升进而带动金融业的发展。还有其它的 你看看_htm

港口物流的论文有我很多的

z信遪个啊’【在现场评估;‘斯大林; 在巡在。

港口物流文献综述2000字

推荐你去淘宝的:翰林书店,这个店铺应该能下载到这类论文。我去下过,很及时的

自己写

港口物流的影响因素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条件港口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包括港口的地理位置和港口的自然条件。港口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交通地理、政治军事位置等)往往决定了港口在国家政治、军事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对港口产生持久、连续、并带有质的影响;自然条件包括港口所在区域的地质、水文、气候、水域面积、航道水深等,自然条件决定了港口的开发价值和规模,影响着港口的本质属性,这些自然条件在港口规划、建设、生产经营各方面时时影响着港口的生存和发展。社会经济基础条件港口腹地经济状况是港口物流形成的决定性条件。经济腹地的资源、工业基础、农业发展状况、外贸等制剂影响着港口物流结构、物流规模;港口所依托城市的状况也会产生同样的影响,是否有大城市和城市群为依托是促进港口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腹地交通条件是港口物流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成为港口的生命线;整个社会的科技和生产力水平影响和决定了港口的规模、性质、发展水平;历史和文化要素也处处影响着港口物流的发展。这些因素决定着港口物流的形成,并影响着区域内部的物流业发展水平。港口的基础设施设备条件港口的基础设施设备条件是港口进行物流处理的物质基础,基础设施设备包括港口锚地、港池、防波堤、护岸、航道、导航设施、码头岸线长度、泊位吨级、数量、库场面积和容量,装卸和运输机械、动力设备、供电、供水、通讯设备、港作船舶、港内铁路和道路等,这些要素体现着港口现实综合生产能力,影响着港口的未来发展,是港口存在的物质基础。完善的港口设施可以快速处理货物,提高港口工作效率,其完善程度影响着港口发展的规模,决定着港口在周围港口体系中的地位和经济腹地的范围,也就决定了港口以后的发展方向,并且也是与国际港口接轨的重要基础。周围港口体系竞争状况港口在海运和港口群体中的地位,直接影响着一个港口的兴衰和发展,港口物流量的大小与周围港口的体系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周围港口众多,必然造成港口之间的物流量竞争,并且各个港口的吞吐量和规模也决定了在港口体系中的物流量竞争份额。平行发展的港口体系例如环渤海地区港口体系可以使各港口在物流量之间存在大约固定并相差无几的百分比,极化发展的港口体系例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体系造成了以枢纽港为中心,其他港口成为喂给港或支线港,枢纽港占了物流量的绝大部分比例,而其他港口份额较少,造成各个港口物流发展的不平衡。港口的管理与综合服务水平同港口物流的硬环境相比,港口的软环境条件在港口物流的形成上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港口的管理主要包括港口管理体制、法规、信息化(EDI系统和条形码技术等):综合服务指港口的海关、卫检、商检、海事、船检、边防、医院、海事法庭、贸易、货代、船代、银行、修造船能力、海上救助、外轮供应、娱乐和生活服务设施等内容,这些要素集中体现着港口的综合管理服务能力、现实水平,影响着港口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全国范围甚至全球范围内的港口竞争已经从原来的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的竞争转移到了港口的综合服务水平的竞争上,而港口物流本身就是一种服务,班轮和货船、集装箱船队会首先考虑港口管理水平和软环境状况,以达到挂靠港时间短、服务质量高等要求。国家政策和国际环境国家经济政策的倾斜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港口物流的发展水平,国家政治政策也同样影响着港口的发展,例如厦门港由于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变化,其发展有起有落。港口往往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国家外贸的主要经由之路。港口的经济来往是全国性的和全球性的,与世界上其他港口有着紧密地经济贸易,所以港口物流量的很大一部分来自其他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开放政策、国内政治秩序、外交政策等一系列都会影响着与邻国的经济来往与规模,所以周围国家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也会对港口物流量的大小产生直接的影响。

不知你是要港口的还是物流的,先看下面的是否用的上再说《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参考文献目录英文参考文献:[1] (美)鲍尔索克斯(Bowersox,DJ),克劳斯(Closs,DJ),库珀(Cooper,MB)著.马士华译注.供应链物流管理(英文版•原书第2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01[2] 姜阵剑,卢山,荆海鸥.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概论(双语)[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8[3] (美)Long D.国际物流:全球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06[4] Jack Brimley and Robert Love,A New Distance Function for Modeling Travel Distances in a Transportation Network[J],Transportation Science 26[5] John L.Gattorna Strategic Supply Chain Alignment [M].MPG Books Ltd,Bodmin,Cornwall,1998 [6] Silver, EA, Pyke, DF, Petersen, R.Inventory Management And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98[7] Martin Christopher.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trategies for Reducing Costs and Improving Services [M].Financial Times/Pitman Publishing,1994[8] Benjamin S Blanchard.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4th Edition) [M] Rentice Hall, 1992[9] James C Johnson, Donald F Wood.Contemporary Logistics(4th Edition) [M],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90[10] Donald Waters.Global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Planning[M] Boca Raton:CRC Press,1999[11] Igor H Ansoff.The New Corporate Strategy [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98[12] B Joseph PineⅡ.Mass Customization: The new Frontier in Business Competition [M]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4~15[13] John LGattorna.Strategic Supply Chain Alignment [M] MPG Books Ltd, Bodmin, Cornwall, 1998[14] Frank H Mossman, Paul Bankit,and Omar K Hfeltrich,Logistics Systems Analysis,reviewed[M]Washington , DC: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1979[15] V Daniel Hunt.Reengineering: Leveraging the 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M], Oliver Wight Publication,I1992[16] Martin Christopher.Logistics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reating value-adding networks (3rd Edition) [M] FT Press, February, 2005[17] David H Taylor.Global Cases in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 International Thomson Publishing Services, March 1997[18] Donald J Bowersox, David J Closs, MBixby Cooper.Supply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 (2Rev Ed edition) [M] McGraw Hill Higher Education, February 2006[19] Ronald H Ballou.Business Logistics/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Logware CD Package (5th edition) [M] Prentice Hall, September 2003[20] Donald Waters.Logistics: An Introduction 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 Palgrave Macmillan, January 2003[21] Ann Brewer, Kenneth J Button, David A Hensher.Handbook of Logistics and Supply-Chain Management [M] Pergamon, July 2001[22] Ronald H Ballou.Business Logistic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5th edition) [M] Prentice Hall, August 2003[23] John Mangan, Chandra Lalwani, Tim Butcher.Global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 Publisher: Wiley, June 2008[24] Andreas Klose, M Gracia Speranza, Luk N Van Wassenhove.Quantitative Approaches to Distribution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Lecture Notes in Economics and Mathematical Systems) [M] Springer, August 2002[25] Jonsson.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 McGraw Hill Higher Education , April 2008[26] John J Coyle, C John Langley, Brian Gibson, Robert A.Novack, Edward J B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 Logistics Perspective (8th edition) [M]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 March 2008中文参考文献:[1] 唐纳德•鲍尔索克斯,戴维•克劳斯著.林国龙等译.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2] (美)兰伯特,斯托克,埃拉姆著.张文杰,叶龙,刘秉镰译.物流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02[3] 何明珂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物流术语[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2001[4] (美)科伊尔,(美)巴蒂,(美)兰利著.文武等译.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视角(第7版)[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07[5] [英]泰勒,胡克等译.全球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案例[M].北京:中信出版社,11[6] (美)森尼尔•乔普瑞,彼得•梅因德尔.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与运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7] 赵林度.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 沈文,云俊,邓爱民编著.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9] 彭志忠.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10] 朱道立,龚国华,罗齐.物流和供应链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1] 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2] 马士华.新编供应链管理(21世纪工商管理系列教材).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01[13] (美)兰伯特,斯托克,埃拉姆著.物流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02[14] 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21世纪市场营销新知与案例丛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02[15] 齐二石,刘亮.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0[16] 宋华.物流成本与供应链绩效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01[17] 徐琪.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01[18] 徐剑,周晓晔,李贵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08[19] 霍桂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08[20] 张理.现代物流案例分析——21世纪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管理系列教材[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05[21] 胡继灵.供应链的合作与冲突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1[22] 刘南,赵成锋,陈远高.现代物流与经济发展理论、方法与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08[23] 张良卫,朱强.国际物流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01[24] 骆温平.第三方物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08[25] 王欣兰.现代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0[26] 施先亮,李伊松.供应链管理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09[27] 吴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01[28] 蒋长兵,吴承健.现代物流理论与供应链管理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2[29] 魏修建,姚峰.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十一五电子商务规划教材)[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04

港口机械论文800字开头

数控技术和装备发展趋势及对策 装备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数控技术及装备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如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产业)的使能技术和最基本的装备。马克思曾经说过“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制造技术和装备就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数控技术又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最核心的技术。当今世界各国制造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此外世界上各工业发达国家还将数控技术及数控装备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资,不仅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而且在“高精尖”数控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和限制政策。总之,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业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即所谓的数字化装备,其技术范围覆盖很多领域:(1)机械制造技术;(2)信息处理、加工、传输技术;(3)自动控制技术;(4)伺服驱动技术;(5)传感器技术;(6)软件技术等。1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的趋势来看,其主要研究热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4]。1.1 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的新趋势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从EMO2001展会情况来看,高速加工中心进给速度可达80m/min,甚至更高,空运行速度可达100m/min左右。目前世界上许多汽车厂,包括我国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已经采用以高速加工中心组成的生产线部分替代组合机床。美国CINCINNATI公司的HyperMach机床进给速度最大达60m/min,快速为100m/min,加速度达2g,主轴转速已达60 000r/min。加工一薄壁飞机零件,只用30min,而同样的零件在一般高速铣床加工需3h,在普通铣床加工需8h;德国DMG公司的双主轴车床的主轴速度及加速度分别达12*!000r/mm和1g。在加工精度方面,近10年来,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到5μm,精密级加工中心则从3~5μm,提高到1~5μm,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米级(01μm)。在可靠性方面,国外数控装置的MTBF值已达6 000h以上,伺服系统的MTBF值达到30000h以上,表现出非常高的可靠性。为了实现高速、高精加工,与之配套的功能部件如电主轴、直线电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2 5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采用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1台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台3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5轴联动加工可比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5面加工机床)的发展。在EMO2001展会上,新日本工机的5面加工机床采用复合主轴头,可实现4个垂直平面的加工和任意角度的加工,使得5面加工和5轴加工可在同一台机床上实现,还可实现倾斜面和倒锥孔的加工。德国DMG公司展出DMUVoution系列加工中心,可在一次装夹下5面加工和5轴联动加工,可由CNC系统控制或CAD/CAM直接或间接控制。3 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为解决传统的数控系统封闭性和数控应用软件的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目前许多国家对开放式数控系统进行研究,如美国的NGC(The Next Generation Work-Station/Machine Control)、欧共体的OSACA(Open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Control within Automation Systems)、日本的OSEC(Open System Environment for Controller),中国的ONC(Open Numerical Control System)等。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之路。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面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通过改变、增加或剪裁结构对象(数控功能),形成系列化,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著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如在EMO2001展中,日本山崎马扎克(Mazak)公司展出的“CyberProduction Center”(智能生产控制中心,简称CPC);日本大隈(Okuma)机床公司展出“IT plaza”(信息技术广场,简称IT广场);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展出的Open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开放制造环境,简称OME)等,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4 重视新技术标准、规范的建立1 关于数控系统设计开发规范如前所述,开放式数控系统有更好的通用性、柔性、适应性、扩展性,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等国纷纷实施战略发展计划,并进行开放式体系结构数控系统规范(OMAC、OSACA、OSEC)的研究和制定,世界3个最大的经济体在短期内进行了几乎相同的科学计划和规范的制定,预示了数控技术的一个新的变革时期的来临。我国在2000年也开始进行中国的ONC数控系统的规范框架的研究和制定。

纺织机械的高端化推动了其对数字伺服控制系统的需求。为适应纺织行业电控设备伺服化的市场变化,需要开发智能程度高、兼容性好、控制功能完善的全数字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器。本文研究用于绣花机主轴的、兼容通用交流伺服电机和主控设备的驱动器,重点研究相关控制算法和驱动器的设计与实现。本文综述交流伺服系统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分析绣花机主轴伺服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和伺服系统的关键方案,对永磁同步电动机在不同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矢量控制的不同形式、系统调节器、SVPWM的设计、参数与转子惯量识别和电动机启动与制动等控制理论、算法和要点进行了研究。根据电机参数和系统控制要求,系统硬件电路设计采用功率板、控制板和键显板分板实现的方案。功率板由单相不控整流模块、IPM组成的主电路和辅助电源等组成;控制板以DSP (TMS320F2810)和CPLD为核心,配以辅助接口和通信单元实现系统控制功能;键显板采用单片机实现按键输入和LED显示。DSP控制软件主要分主程序、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和AD转换中断服务程序。主程序负责初始化和键显处理,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作为核心程序实现矢量控制算法、三闭环调节器设计和SVPWM信号发生,AD转换中断服务程序为系统保护功能提供基础之一。主轴伺服驱动器的调试分为硬件调试和系统调试。前者进行电压暂降或短时中断、电压变化、高温和安装平台振动条件下的单板和硬件总体调试;后者包括点动、拉杆、剪线、电机响应和针脚轨迹实验。综合分析调试结果可见,驱动器实现了主轴伺服系统的控制要求。

大连港(HK)日前宣布通过合资公司收购秦皇岛港集装箱码头两个泊位,持有15%权益。我们认为此项目有助于拓展公司在渤海湾地区的集装箱码头业务,且合作方中海码头与中海集团旗下航运公司关系紧密,有望为项目带来“港航一体化”的优势。但由于公司所持权益较低,估计盈利贡献有限,暂维持原盈利预测不变。公司目前仍面临多个在建或潜在收购项目,且未来有望收购母公司资产。上调目标价至50港元,等同08年NAV估值,对应2倍07年PE、3倍08年PE及4倍09年PE,重申“买入”评级。  合资收购秦皇岛港集装箱码头24#及25#泊位。公司上周五收市后宣布,持股34%的子公司大港集箱,已与秦皇岛港务集团及中海码头签署了合资合同,成立合资公司在河北省秦皇岛经营集装箱码头,三方持有权益分别为15%、55%和30%。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0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从秦皇岛港集团收购已安装在秦皇岛港24#和25#集装箱码头的设备资产,大港集箱将就此出资6000万元人民币。根据公告,合资公司预计于今年11月底前成立,对秦皇岛港24和25号集装箱码头的运作也将同时开始。  项目前景看好,但权益较低,盈利贡献有限。实际上,公司早于9月6日已公告签署了上述收购的框架协议。根据《中国水运报》消息,经河北省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站核定,秦皇岛港集装箱泊位改造项目疏浚工程已通过了验收,单位工程评定为优良,其中24#泊位水深0米,25#泊位水深为8米。我们认为此项目有助于公司拓展在中国渤海湾地区的集装箱码头业务,而且合作方中海码头与中海集团旗下航运公司关系紧密,有望为该项目带来“港航一体化”之优势。不过由于大港集箱所持权益较低,目前只有15%,估计对公司盈利贡献影响有限。  估计集装箱码头业务收入06-09年复合增长6%。由于估计上述秦皇岛港项目的盈利贡献较小,且未来运营情况仍有待观察,我们目前暂不加入计算而保持原有盈利预测。我们估计07年公司旗下码头集装箱吞吐量将可达400万TEU,06-09年预计年复合增长率达4%,按未来5年计也能保持约9%的增长速度。由于未来投产泊位主要以联营公司形式入账,06-09年集装箱码头业务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估计为6%。  估计油品/液体化工品码头业务收入06-09年复合增长2%。公司目前仍然是香港上市港口股中唯一受惠油品码头业务的公司。鉴于具备300万吨原油储备能力的国家四大石油战略储备基地之一选址大连港区,公司未来油料码头业务可望获得稳定增长。我们维持对公司油料码头及相关物流业务的乐观预测,估计公司油料码头整体吞吐量06-09年复合增长6%。另外自中石油去年签约长期租赁用募集资金建设的12个原油储罐中的其中6个后,公司曾表示剩余6个油罐今年底可如期完成。我们目前估计公司该类业务收入06-09年复合增长2%。  维持码头增值服务收入预测不变。公司早前表示07年将有4艘拖轮到港使用,并将通过调整派出拖轮市场不拘和增加租金等措施来拓展港外市场拖轮业务。我们维持该类业务原收入预测不变,估计06-09年复合增长0%。  预期06-09年核心EPS复合增长9%。考虑到秦皇岛港项目盈利贡献有限,且未来运营情况仍有待观察,暂时维持原盈利预测,估计公司07-09年EPS分别为234元、262元、314元。由于公司06年23亿元经营利润中包括首次公开发售时超额认购所产生的一次性利息收入09亿元,剔除此项干扰后,预计公司核心EPS06-09年复合增长9%。我们预期未来3年整个内地港口行业继续处于快速建设期,公司旗下的在建码头项目则于08-10年分步进入完工阶段,至2011年公司将步入整体收成期,预计06-11年期间核心EPS复合增长率可达8%。  未来有望收购母公司干散货码头。早前曾有媒体报道,公司目前正起草一份提案,希望从母公司获得部分资产注入。目前没有注资时间表信息,但可能注入的资产将大幅提升公司的运营情况。而大连港管理人士也曾表示,公司可能收购母公司合计吞吐量达1000万吨的两个干散货码头,拟购码头主要用于进口铁矿石和煤炭。目前收购事项尚未明朗,我们将对相关进展继续予以关注。  上调目标价至50港元,维持“买入”评级。大连港目前有多个在建或潜在收购项目,除了6个新保税油罐将于下半年投入使用增加盈利外,大窑湾三期集装箱项目已落实,曹妃甸油品化工品储罐码头项目已签下合作协定,另外公司还与大连中石油签下意向书拟在大连新港投建原油码头项目,加上未来有母公司注资预期,我们继续看好公司未来经营前景,估计公司08NAV估值为46港元。我们合并原12个月及长期目标价预测,并上调至50港元,相当于08年NAV估值不予以折让,对应2倍07年PE、3倍08年PE及4倍09年PE,维持“买入”评级。  -------------  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BPR)的概念于1990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迈克•哈默(Mkchael Hammer)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首次提出。业务流程再造即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从而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改善。通过对企业原有业务流程的重新塑造,包括进行相应的资源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企业将由以职能为中心的传统形态转变为以流程为中心的新型流程导向型企业,实现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集装箱码头业务流程再造即对码头业务流程进行再思考、再设计,通过人力资源与岗位结构调整,力求业务流程更加科学合理,从而达到作业效率更高,服务效果更好的目的。  集装箱码头传统业务流程通过设立各个职能岗位,各岗位通过分工来分别完成整个业务流程中本岗位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各岗位更多的是追求本岗位的效率与目标,协同合作等横向联系比较少。由于很少有人经历整个业务流程,因而鲜有人能独立地处理整体性流程管理问题,员工通常只对所在岗位负责,从而使各岗位冲突不可避免,出现问题时相互推委;由于码头业务流程涉及众多环节和人员,出错的几率增大;岗位全优却不是整体最优的1+1不大于2的现象比比皆是。  集装箱码头业务流程进行再造,我们试图打破现行岗位的硬性区分,加强岗位协同合作,彻底改变目前各岗位以本岗位规定职能为中心的工作模式,形成处理某项码头业务时,共同以该业务流程的顺畅高效执行为目标,而不是单一追求本岗位的细分目标,最终取得1+1>2的效果,企业则由以职能为中心转变为以流程为中心的新型流程导向型企业。  1 宁波港三期集装箱码头及现行业务流程模式  1 宁波港三期集装箱码头  宁波港北仑三期码头(即宁波港北仑第二集装箱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0月30日, 是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专业集装箱装卸运输公司, 位于北仑深水港区, 码头岸线总长1258米,前沿水深-5米,拥有4个设施一流的大型集装箱专用泊位,能接卸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年设计吞吐能力100万标准箱以上。配备有14台超巴拿马型的集装箱装卸桥和42台轮胎式龙门吊,其各种技术参数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集装箱码头计算机实时管理系统和现代化的专业集装箱码头配套设施设备;拥有104万平方米纵深的后方陆域。  公司自2001年3月1日投产以来,生产和经营得到了迅猛发展,建立了通往世界各大洲的集装箱航线网络,拥有欧洲、美西、美东、地中海、中东、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日本、香港等多条国际航线。从2004年9月份开始,公司实施了企在提高作业效率的M35工程,使平均船时效率有了迅速的提升,其中平均单机效率35自然箱/小时,干线船平均船时效率92自然箱/小时以上,大型船舶航次进出箱量在1000自然箱以上的平均船时效率120 自然箱/小时以上。2004年10月,被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评为10强集装箱码头公司和最佳效率的集装箱码头。  2 现行业务流程模式  集装箱码头业务基本分为装船、卸船、进箱、提箱、移箱五大块,其中就码头内部协作来讲,装卸船业务涉及到的岗位最多,流程环节也最多,是集装箱码头业务流程研究的主要部分。相对来讲,进箱、提箱、移箱流程环节较少,下文我们重点研究宁波港三期集装箱码头业务流程中装卸船流程的现状及其再造。  宁波港三期集装箱码头(以下简称三期)装卸船作业采用轮胎式龙门吊工艺系统(rubber-tired transtainer system)。码头前沿采用岸边集装箱装卸桥承担船舶的装卸作业,轮胎式龙门吊承担码头堆场的装卸和堆码作业,从码头前沿至堆场、堆场内箱区间的水平运输由集卡完成。  装卸船作业流程涉及到的主要岗位有船舶计划、船舶配载、堆场计划、当值控制与当值主管。按当前业务流程模式,各个岗位均有一套岗位工作标准,详细规定了岗位操作规程与工作要求。该模式细分并区分了业务流程中各个节点(即各岗位)的职能,以职能为中心的导向很容易使得各岗位各自为政,形成“各家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局面。  船舶计划员从船公司/船代及集团公司处获得船舶抵离锚地时间、靠离泊时间要求等信息,制定船舶具体靠泊计划。船舶计划员就船舶靠离泊安排与码头内部其他操作业务岗位(如堆场计划、船舶配载、当值控制)基本不联系。处于下达计划的“高高在上”的位置,其制定靠离泊计划的信息来源基本来自外部,与其他岗位脱节,有“计划经济”的色彩,不能体现码头实际的生产力。  在现行以职能为中心的流程模式下,船舶配载员按船公司预配及要求,结合当前既定堆场安排进行船舶配载。不难看出,船舶配载员主动性缺乏,沟通方仅有来自码头外部的船公司,亦是被动接受船公司配船要求,其与联系本应十分紧密的堆场计划员间却几乎没有联系,没有就船舶当前航次出口箱堆存安排与堆场计划岗位进行事前沟通,从而指导堆场安排,而是被动接受堆场安排。  堆场计划员也只按其岗位职能要求进行堆场安排,而不是与船舶配载员就各特定船舶特定航次进行事前针对性的个性化堆场安排。此种业务流程工作模式下,单从船舶配载岗位角度来讲,只要其遵循操作规程,配载结果在既定堆场堆存状况下肯定是最优或满意的;单从堆场计划岗位角度讲,亦可见其也是符合操作规程的,是达到岗位职能要求的。但整体而言,因为堆场计划员事先与船舶配载员没有就出口箱堆放条件进行沟通而按一般要求堆放,遇到严格的船舶配载要求时势必造成大量翻箱。  当前流程模式下,当值控制员严格按配载员就船舶的装卸船贝位分路进行装卸船控制,工作方法比较单一固定,能动性较差,与其他岗位间就业务操作流程没有沟通机制,长期处于单一执行工作状态,工作积极性不高。本应具体协调统领船舶计划员、船舶配载员、堆场计划员、当值控制员的当值主管岗位却因各个岗位均以各个岗位的职能要求为追求目标而很难进行统一协调,各个岗位都在按各自岗位规范要求做好份内事。本应处于沟通协调中心位置的当值主管因此种缺少沟通协作的流程模式而发挥不了其统一协调的作用。  目前,这种缺少沟通、没有整体意识的职能管理流程随着三期吞吐量的大幅增长明显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性,一种能够联合各个岗位,以最终有意义的整体目标为导向的业务流程成为解决当前码头业务流程管理及生产经营中出现问题的必需。  2 宁波港三期集装箱码头业务流程再造  对三期集装箱码头业务流程进行再造,首先要打破原来各个岗位各自为政,追求本岗位效率、目标的局面,对各个岗位及其整体结构进行重新定位。变原来岗位的平行分隔结构为循环联系的结构:  当值主管  船舶计划员 船舶配载员 堆场计划员 当值控制员  船舶靠泊计划 船舶配载 堆存安排 作业控制 效率监控  船舶装卸业务流程  图一:平行分隔型岗位结构图  船舶装卸业务流程  图二: 循环联系型岗位结构图  如图一所示,在平行分隔型岗位结构模式下,各个岗位分别按本岗位“岗位规程”工作,出现问题分别向各自主管汇报,分别对本岗位主管负责。而在图二的循环联系型岗位结构模式下,各个岗位在当值主管的统领协调下自由沟通、分工协作。闭合循环型结构将各个岗位整合为一整体,及时充分的沟通往往把问题的解决提前到计划的发出。而不是象原来那样事后追查原因,查找是哪个岗位出错。对岗位结构进行再造,就是力求建立如图二所示的整合型结构,信息自由流动于各个岗位之间,当值主管既是信息交流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一种民主自由的交流体制结构得以建立,体现了企业以人为本的思想。  岗位结构进行再定位、进行再造是码头业务流程再造的必要前提,建立了能够以流程为目标的岗位结构后,还要有科学的能够联动各个岗位的流程工作程序来指导规范各个岗位按流程整体最优的目标来履行各个岗位在业务流程中的职责。三期码头近来在以流程最优为目标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中,在业务流程工作程序的设计上,采用了能反映整个流程运作的信息载体在各个岗位间有序流动的思路,设计了能反映整船装卸作业流程的“单船作业计划指导书”。  “单船作业计划指导书”能解决原来业务流程模式下,没有统一的信息载体将各个岗位有机联系起来的状况。采用能够反映整个装卸船作业流程的“单船作业计划指导书”,各个岗位不但有了互相就流程执行情况进行沟通,审查流程环节推进情况的契机,更为重要的是流程的流动情况大家一目了然,造成流动不畅的瓶颈也很容易被发现。从而及时通过沟通协作解决,使得业务流程高效运行。  按三期对通过“单船作业计划指导书”串联各相关岗位的管理规定,该指导书有其有序的流程,也反映了实际装卸船的流程。该指导书由船舶计划员在指导书上反映计划思路后交由配载员,配载员按照计划要求对照集装箱船图分布安排好贝位作业顺序,确认重点作业路后交给当值主管,当值主管进行审定,最后交当值控制员执行计划,当值控制员发现作业过程中与计划不符或是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当值主管,由当值主管召集相关岗位解决。各个岗位的工作信息基本能反映到指导书上,成为有效沟通的手段。  船舶计划员可以从配载员反映的船舶积载信息中得知船舶装卸最多一路的装卸箱量,从当值控制员反映的策划信息中获得该船以往作业的效率情况,从而更为准确的制定靠离泊计划。堆场计划员则可以根据配载员对该航线船舶的配载要求对出口箱进行针对性安排,可以大大减少翻箱量。不管是当值控制,船舶计划,堆场计划,还是船舶配载、当值主管,各个岗位工作中需要的各种必要内部信息都可以通过纸面或是口头沟通交流得到。各个岗位的工作效果也直接反映到指导书上。对各个岗位的岗位工作要求由原来以各自岗位职能要求为中心变为以流程高效为中心,各个岗位则努力工作以减少本岗位成为阻塞流程顺畅进展的瓶颈的机率,最终使得装卸船效率更高,装卸流程更加顺畅。  综上,宁波港三期集装箱码头业务流程的再造包括了两方面:一方面为岗位结构的再造,即由原来的平行分隔结构变化为循环联系型结构,此举为岗位间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岗位间人员互相学习、为人员合理流动提供了科学机制。在船舶计划员,堆场计划员、配载员、当值控制员、当值主管形成的闭合岗位整体中,当值主管因处于中心位置而对整个流程都能有所了解,必然成为熟晓整个业务流程运作的管理者,对于人才的培养大有裨益。其他各个岗位人员在努力提高本岗位对流程贡献的同时,因其工作以流程最优为目标,必然大大强化他们的整体观念。在业务技能上,也因沟通协作而具有复合性。另一方面即为业务流程程序的再造,采用了 “单船作业计划指导书” 这一统一信息载体的有序流动将各个岗位有机联系起来。采用能够反映整个装卸船作业流程的“单船作业计划指导书”,各个岗位的工作目标由原来以各自岗位职能规程为目标转变为以整个装卸船流程为目标,各个岗位的业务亦由独立分开变为有机结合。  点评:该论文的题目称作“宁波港三期集装箱码头装卸船流程再造”好象更准确些,因为内容讲的就是装卸船业务流程。文章表述简洁,观点清晰。业务流程再造,体现的是管理创新,值得研究和推广。管理出效益,如果作者不只是从定性上介绍流程再造的成果,而且能有效益或效率方面的数字作为支持,那么,文章的价值就更高了。(本文获中国港口集装箱码头2006年高峰论坛“宁波港杯”论文竞赛优胜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