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煤炭的高效利用论文摘要

发布时间:

煤炭的高效利用论文摘要

一、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工业的发展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占90%和80%以上,2004年煤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和7%。  (一)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取得显著成绩  1.煤炭产量持续增长  全国原煤产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6亿吨左右提高到2004年产量56亿吨,增长2倍多,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  2.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  大中型煤矿机械化水平、单产、单进、原煤工效,都逐年增高。建成了一批国际领先、高产高效矿井,初步建全了技术、设计、制造、培训比较完整的技术保障体系。  3.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政企分开迈出重大步伐,大多数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些企业开始了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业联合,煤、电、化、路、港、航产业链开始形成,一批劣势企业退出市场。  4.行业整体效益不断增加  在经历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后,2001年煤炭行业开始走出低谷,呈现恢复性增长。2002年后步入快速增长周期,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补贴后实现利润达418亿元。  (二)行业主要特点  1.煤炭是资源性行业  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煤矿的寿命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煤炭储量。我国大多数煤矿远离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社会负担重,经济基础差。地区条件不一,煤炭企业发展不平衡性在行业中十分突出。  2.煤炭是高危行业  因煤矿生产条件所限,从历史上看,在各国工业部门中,煤矿的事故死亡率是最高的。我国煤矿95%生产能力是井工开采。高瓦斯和双突矿井占全国煤矿矿井总量的1/3,90%矿井有煤尘爆炸危险性。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影响安全生产因素愈来愈多,条件愈来愈复杂。  3.煤炭是投资高风险行业  煤矿开采环节复杂,矿井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煤炭市场不确定因素多。因此,从建井到生产,经营风险大,多数煤炭企业产业结构上的问题影响了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和抗灾能力。  4.煤炭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做贡献的行业  煤炭属于初级产品,煤矿的效益向后续加工工业传递和辐射。单一的产品结构,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提高,我国煤炭开采的价值和效益体现在后续产业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煤炭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资源保障问题  我国煤炭品种齐全、资源比较丰富,但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可采储量和人均占有量较少,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严重制约煤炭资源的开发。  我国煤炭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秦岭、大别山以北,煤炭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7%,其中晋、陕、蒙三省(区)占全国的65%。  资源保证程度低。截止2000年末,我国尚未利用的精查储量约为600亿吨,目前可供大中型矿井利用的精查储量仅300亿吨左右。据估算,到2020年,煤炭精查储量需增加约1250亿吨。  当前我国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部分煤炭企业存在着"采厚弃薄"、"吃肥丢瘦"等浪费资源现象,全国煤矿平均资源回收率为30%~35%左右,资源富集地区的小型矿井资源回收率只有10%~15%。我国适合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整装煤田,随意被分割肢解现象严重。  (二)煤矿生产能力与技术结构问题  1.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低  全国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2%,除部分国有大矿之外,大多数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低,装备差,效率低。特别是乡镇煤矿,基本上是非机械化开采。  2004年乡镇煤矿产量仍占我国煤炭总产量的39%,在资源消耗和人员伤亡上,已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2.部分煤矿超能力生产  据调查分析,2003年国有煤矿的2亿吨产量中,属于超能力和无能力矿井生产的煤炭约为42亿吨,占国有煤矿产量的13%。煤矿超强度超能力生产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但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一是缩短煤矿开采年限,二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  3.大中型煤矿煤炭供给能力不足  据预测,我国现有生产煤矿和在建煤矿的合计生产能力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为7亿吨和7亿吨。要实现煤炭产需平衡,需要再建设一批新井和扩大现有煤矿的生产能力,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需要再增加生产能力5亿吨和1亿吨。  (三)行业结构与企业发展问题  1.煤炭产业集中度低  2004年我国前8家煤炭企业市场集中度为68%,远低于世界其它主要产煤国家。  2.煤炭企业负担过重  煤矿企业税负比1994年税制改革前提高了6个百分点;2003年,煤炭行业支出铁路建设基金约100多亿元;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办社会问题突出,地方政府接收困难,原国有重点煤矿办社会年净支出60亿元。  2004年末,原国有重点煤矿在职人员257万人,由于所在地区社会承受能力弱,难以减人提效。  部分煤矿资源枯竭,生产能力下降,生产成本上升,富余人员、工伤抚恤人员多,转产困难。  3.煤矿企业效益差、职工收入低  2004年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补贴前亏损面仍高达48%,补贴后仍有6%的企业亏损。2004年原国有重点煤矿在岗职工平均收入16812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煤矿安全与矿区环境治理问题  1.煤炭安全形势严峻  2004年煤矿共死亡6027人,百万吨死亡率为08,显著高于世界其它主要国家。如美国为03,波兰09;  大多数煤矿生产和安全技术装备落后,防灾抗灾能力差,重大、特大事故频繁发生。2004年共发生死亡10人以上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42起,死亡1008人。  2.矿区环境治理问题  矿井生产中排放的煤矸石约占原煤产量的8~10%,现已累计堆存煤矸石30多亿吨,占地超过15万亩。  矿区地面塌陷、煤田自燃火灾、部分煤矸石自燃、煤矿瓦斯排放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影响。  煤矿开采每年排出地下水约22亿立方米,我国西北部主要煤炭产区,煤炭开采加剧了水资源的匮乏,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井下煤层气年抽出量约100亿立方米,90%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五)煤炭运输与燃煤污染问题  1.煤炭运输制约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而煤炭消费重心在东南部,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格局,运输距离长,运输费用高,影响煤炭供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铁路运力不足的问题将长期存在;港口吞吐能力满足不了需要;公路长距离运输成本过高。  2.煤炭消费与环境保护问题  煤炭在利用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特别是煤炭的不合理利用,排放了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环境。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加,环境保护压力将越来越大。  我国酸雨覆盖区已扩大到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0%,SO2排放的75%以上来源于燃煤。2003年SO2排放总量增加至2158万吨,酸雨污染加重。  2003年燃煤总量增加,烟尘排放总量增加至1047万吨。  我国CO2排放量目前居世界第二位,CO2的排放约80%来自煤炭燃烧。  三、煤炭工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通过优化结构、合理开发利用,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给,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煤炭生产是高危险性和高风风险的行业,要把节约资源、保障安全和保护环境放在重要的位置,合理开发利用,以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给。煤炭行业必须淘汰技术落后的粗放型生产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国家应制定长远战略对煤炭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和利用。  优化行业结构。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仍然很低,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生产能力不足,必须抓好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是艰苦和危险的行业,必须改善行业的发展环境,以吸引投资和人才。  优化生产技术结构,进一步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煤炭工业。要搞好新井建设和现有矿井技术改造,建设高产高效矿井,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煤矿生产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要全面提高煤矿开采技术水平,支持大型煤炭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联合、重组方式改造中小煤矿;要逐步淘汰资源回收率低、安全条件差的落后生产技术,支持依法生产的小煤矿,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有序健康发展。  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煤炭及煤炭行业的竞争力。发展和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通过煤炭高效洁净利用技术,减少煤炭利用过程中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提高煤炭的竞争力;通过煤炭加工和转化延长煤炭产品的产业链,拓展煤炭市场。  (一)培育和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通过市场引导和政府推动,积极培育和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亿吨级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些企业集团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到60%以上,成为商品煤供应基地、出口煤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市场投资主体。  鼓励煤炭企业发展相关产业。支持煤电联营,鼓励煤炭与电力企业联合建立坑口电厂;支持煤炭企业与冶金、化工和建材行业实现上下游产业的联营。  (二)建设大型煤炭基地  根据国务院"重点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促进煤电联营,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煤炭骨干企业"的决策,结合煤炭开发布局,选择煤炭资源条件好,具有发展潜力的矿区作为大型煤炭基地。抓好基地内主要矿区的新井建设和现有矿井技术改造,提高大型煤炭基地产能比重。  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提高大中型煤矿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给。13个大型煤炭基地,现有煤矿生产能力8亿吨,预计2010年达到15亿吨,2020年达到18亿吨。  (三)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全面提高煤矿开采技术水平  大力发展综合机械化采掘技术,推进高产高效煤矿建设,实现煤矿高效、安全、洁净开采。建设一批大中型现代化矿井;对现有大中型矿井进行技术改造;联合改造小煤矿,全面提高煤矿开采技术水平和资源采出率。我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2%,小型煤矿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必须进行改革,要逐步淘汰和禁止非正规采煤方法和落后的采煤工艺,大力推广机械化采煤技术。  (四)建立煤矿安全长效机制  提高安全生产准入门槛。目前乡镇小煤矿产量仍占我国煤炭总产量的39%,乡镇小煤矿生产保障了我国煤炭需求的供给,但在资源消耗和人员伤亡上,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必须建立严格的煤炭开采准入制度,逐步淘汰安全条件差的落后煤矿。  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国家继续对煤炭行业特别是煤矿安全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重点支持大中型煤矿技术改造。在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的基础上,严格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加大煤矿安全生产设施投入。  加大监察执法力度。加强对各类煤矿的安全监察,依法惩处违法违规现象,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在2010年前,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力争从2004年的08降到5以下,其中大型煤矿为4以下。  (五)加强煤炭开发的资源保障  增加煤炭资源勘查投入。要建设大型煤矿和煤炭基地,应为煤炭资源勘探的投入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资源管理。资源勘探开发登记、矿业权设置必须符合煤炭开发规划和矿区总体规划。国家要控制大型矿区勘查开发规划的审批。  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制定可行的管理措施和经济政策,激励企业珍惜煤炭资源,不断提高资源回收率。  (六)大力开发和推广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可使煤炭成为高效和比较洁净利用的燃料,是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包括四个部分,即煤炭加工技术、燃烧技术、煤炭转化技术和开发利用中的污染控制技术。  中国已成为世界煤炭焦化生产、消费及贸易大国。通过气化、液化等转化技术,生产替代石油的发动机燃料和化工产品,如乙烯、丙烯等。大力发展现代化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改变我国终端能源的消费结构,减少煤炭直接燃烧造成的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保障能源供给和安全。  (七)资源综合开发与环境保护  开发煤层气资源。依托资源和政策优势,当前以地面开发与煤矿井下瓦斯抽放相结合,实现煤层气开发产业化,变废为宝、变害为利。  做好水资源保护与矿井水利用,矿区土地复垦与环境保护,控制煤矸石的产出量,提高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  (八)关注煤炭行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1.提高煤炭运输能力  加快铁路运煤通道建设,提高煤炭运输能力;放开铁路运输价格,取消计划内外双重价格;尽快取消铁路建设基金。  2.切实减轻煤炭企业税收负担  借鉴国外主要采煤国家经验,制定符合煤炭工业发展规律的税收政策体系,公平税负。按照国务院1994年确定的"既要建立新的增值税机制,又要照顾煤炭行业的实际困难,不增加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税负水平,保持1993年35%的税负的原则",调整煤炭税收政策。  3.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加快企业主辅分离,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做好煤矿及矿区人员的再就业工作。  4.建立和完善煤矿准入和退出机制  规范煤矿准入标准,建立和完善勘探开发资质认证制度,提高资源开发、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准入门槛,减少煤矿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  坚决关闭开采方式落后和不符合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严厉打击非法开采现象,保障安全生产。  解决煤矿衰老报废的转产、人员安置等问题,鼓励和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替代产业,为其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5.科学界定煤炭产业地位  参照国际的有关做法,可将煤炭行业划入第一产业范围,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与其产业地位相适应的财政、税收、金融、投资政策。  6.建立煤炭价格形成机制  政府应考虑煤炭资源、环境治理、煤矿安全、煤矿衰老报废等成本因素,制定合理的煤炭指导价格;鼓励煤炭企业积极与发电企业协商确定电煤价格,签订中长期合作协议。  7.稳定煤炭进出口政策  要从有利于煤炭工业长远发展出发,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依据资源和市场需求,调整煤炭产品的进出口结构,加强出口煤基地建设,稳定出口份额。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工业原料。煤炭产业是我国基础能源产业。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能源消费大幅增加,拉动煤炭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2003年以来,全国煤炭产量以年均2亿吨的速度增长,且煤炭生产越来越向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集中,矿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煤炭产业作为资源开采型行业,位于产业链的最前端。发展以煤为主的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是充分挖掘煤炭和与煤共伴生资源潜力,实现资源综合开发、高效利用,有效降低煤炭资源开发强度,从源头上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或控制污染物排放的重要途径,也是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煤炭清洁生产,保护环境的重大战略措施。“十一五”以来,煤炭行业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积极推进煤炭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初步统计,2009年我国原煤入洗量达14亿吨,入洗率达9%;已建成煤矸石及煤矿瓦斯综合电厂总装机容量2500万千瓦,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5%;矿井水复用率达67%;原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万元产值平均能耗较2005年下降了8%;原煤生产平均综合能耗下降了15%。但也必须看到,煤炭行业仍然面临着结构不合理、原煤入洗率低、生产方式粗放、节能减排机制不完善、标准不健全、能源利用效率低等突出矛盾和问题,节能减排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今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也是做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准备之年。煤炭行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精神,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道路;必须坚持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努力推进煤炭工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一是树立科学产能理念,加强煤炭需求侧管理,维护煤炭总量基本平衡。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监测体系,开展行业预警研究,引导煤炭企业科学组织生产。综合考虑全国煤炭消费布局、资源开发条件、科技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容量、灾害防治能力、运输条件等多重因素,科学合理确定产能规模和资源开发强度,既要保障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煤炭供应,又要防止煤炭产量严重过剩,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和有效的供给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重点加大主要耗煤行业的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耗能高、效率低、污染严重的小机组、小高炉、小化工等落后产能,支持发展大型、低煤耗和节能环保发电机组;推广干熄焦、余热、废气等二次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鼓励发展大型煤化工和煤炭转化技术;鼓励按煤炭品种、用途对口消费,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效率;控制炼焦用煤、优质无烟煤、优质化工用煤作为动力煤直接燃烧,充分发挥资源价值和挖掘资源利用潜力,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二是加大煤炭结构调整力度,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行业节能减排。坚持以资源整合为抓手,着力推进煤炭工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提高煤炭生产效率,有效减小环境损害。认真总结近年来煤炭资源整合、小煤矿治理整顿的经验,支持大型煤炭企业和具有资源开发潜力、基础设施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好的煤矿为整合主体,开展煤矿技术改造,实现矿井生产现代化、系统控制自动化、综合管理信息化。以规模化生产和现代化管理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降低生产过程能耗;以大基地和大集团的发展方式,提高煤炭资源集约开发效益,加大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投入,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矿区。大力发展以煤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从源头上促进节能减排。加大政策支持与扶持力度,鼓励原煤全部入洗(选),控制原煤长距离运输和直接燃烧,逐步推行按商品煤计量,统筹考虑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大型坑口电厂建设及煤焦化工产业发展,建立具有产业链发展特点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煤炭生产规划要与下游产业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合理布局,促进资源消耗“减量化”,废物利用“资源化”,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鼓励煤炭与煤层气共采、煤矸石和矿井水综合利用,实现煤与共伴生资源在产业链条上“再利用、再循环”,促进节能减排。三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提高节能减排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企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专职管理、节能计量、环境能源检测机构,配齐专职工作人员,明确责任和任务,健全节能减排管理制度,规范企业能源管理。鼓励企业根据区域资源条件、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积极发展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循环经济产业和新兴产业,延长并拓展煤炭产业价值链。在大型矿区或煤炭集中开采区域,推动以煤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发展产业集群,实现集聚生产、集约发展,园区物流、能源流、技术集成,信息与基础设施共享,集中治污,提高能源、水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支持大型煤矿配套建设洗煤厂,推广应用先进的煤炭洗选加工装备和技术工艺,鼓励煤矿原煤全部入洗(选),按市场需要、用户需求生产适销对路产品。推动企业建设区域性配煤中心,发展煤炭物流产业。结合市场发展趋势,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消化现代化煤化工技术和工艺,建设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具有规模效益的现代煤化工和循环经济骨干项目,推进煤炭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与优化。鼓励企业综合开发利用煤和与煤伴生资源,支持高瓦斯、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煤矿实现煤与瓦斯共采,提高瓦斯的抽采利用率;以发电、生产建材、回填复垦及无害化处理为重点,鼓励发展煤矸石电厂、煤矸石制建材等高附加值的煤矸石、煤泥、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和产品;以净化处理和达标排放为重点,实现矿井水资源化利用。四是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自主创新,为煤炭行业节能减排提供技术保障。进一步推动大型煤矿高产高效成套设备和辅助运输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加快复杂地质条件、薄煤层和难采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的攻关,提高矿井机械化水平和开采效率。推广煤矿井下高等级供电、变频和电子调速等先进技术。鼓励企业优先采用资源回收率高的煤炭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促进高效干法选煤、节水型选煤、水煤浆技术与装备的研发,组织大型筛选和洗煤关键技术的攻关,提高煤矿洗选加工整体科技水平。研究制定煤矿节能减排技术标准体系,完善淘汰能耗高、技术落后的装备和产品目录。组织开展煤矿生产技术水平、安全保障能力、能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估,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能源消耗高、产品附加值低、环境污染严重的煤矿多种经营项目。五是积极推进煤炭清洁生产与高效利用,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煤炭清洁生产与高效利用涉及从煤炭生产、加工、储运、转化和利用的全过程,是一个从资源开发到终端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条。要进一步加强煤炭产业链协调发展政策和机制研究,推进煤炭上下游产业集约化发展;研究建立适合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和消费特点的,以资源开发为龙头,相关产业合理布局,资源综合利用,资源、环境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加大政策扶持与约束机制建设力度,鼓励发展煤炭绿色开采技术,优化矿井开拓布局,减少井巷工程量。推广矸石井下充填新工艺,发展矸石充填技术,减少矸石排放。严格执行煤矿瓦斯“先抽后采”规定,提高瓦斯抽采利用率。发展保水开采技术,合理保护矿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鼓励煤矸石、煤泥、瓦斯等综合利用电厂建设,支持采用高效洁净发电技术和装备。研究制定和完善煤矿区土地复垦技术标准,鼓励煤炭企业加大环境治理投入,美化矿区生态环境。六是加强行业节能减排宣传、教育,表彰奖励先进、加强监督,增强从业人员节能减排意识。煤炭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广泛开展以发展煤炭循环经济产业、促进节能减排为主旨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具有煤炭产业特点的节能、降耗和环保知识,进一步增强节能减排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矿区建设及绿色企业建设,开展煤炭行业节能减排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活动,推进煤炭行业节能减排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媒体监督作用,并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企业业绩考核和行业评先树优的基本条件,在全行业逐渐形成以节能减排为荣的良好氛围。

煤炭的高效利用论文摘要部分

使煤得到充分利用的方法:1、将煤粉碎,使它充分燃烧,充分利用其燃烧产生的热量;2、将煤燃烧后产生的废物转化成别的化工产品,如硫酸、亚硫酸;3、通过隔绝空气高温对煤分馏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等,焦炭和焦炉煤气可以做燃料,热值高,而且污染很小。其中,煤焦油是一种含有多种重要化工原料的资源,可以提取香精,尼龙等。这样煤就得到了综合利用,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一)2000年我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1995年的97吨标准煤下降到77吨标准煤,累计节约和少用4亿吨标准煤,节约的能源价值约660亿元,节约和少用能源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硫800万吨,二氧化碳8亿吨。预计今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由去年的77吨标准煤下降到65吨标准煤,节约和少用7000万吨标准煤。过去2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以年均4-5%的增长支持了国民经济年均8-9%的增长速度,实现了经济发展所需能源一半靠开发,一半靠节约的宏观目标。节能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我国每年排放的煤矸石中,有3000多万吨热值在6276kJ/kg以上,可作沸腾炉燃料用于发电,全国已有2000多台沸腾炉,每年可节约大量优质煤。鹤岗、本溪等地还用煤矸石制造煤气,回收能源。 (三)、天然气生产和供应成本远低于煤制气成本,采用天然气作城市燃气可以使城市不再兴建投资高、占地多、运行维护费用高、污染严重的煤制气厂,有利于扭转城市煤气亏损局面以及减少财政补贴。以上海市为例,城市煤气政府每立方米补贴3元,按此计算 2005 年城市燃气可减少财政补贴18亿元。 天然气利用的热效率高,可以节约能源 利用天然气的效率高于煤炭,按2005年的天然气需求量测算,比利用煤炭节约能源折合约454万吨标煤。若每吨标煤按300元计算,则当年节约燃料费用5 亿元。 作为清洁能源,利用天然气可节约大量污染治理费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75%左右。煤炭在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均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危害,例如土地破坏、地下水资源破坏与污染、煤矸石污染、运输污染、大气污染等。 (四)、据有关资料显示,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2万亿桶,可供人类开采时间不超过95年。在2050年之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煤炭。其后在2250到2500年之间,煤炭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面临枯竭。 (五)、统计显示,2004年与1990年相比,全国每万元GDP能耗下降45%,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7亿吨标准煤,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

你有题目么亲?有其他要求么?你自己可以按照下面的方式来完成: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望采纳。论文不 找会写怎么 我办才好?

1、煤炭液化把固态状态的煤炭通过化学加工,使其转化为液体产品(液态烃类燃料,如汽油、柴油等产品或化工原料)的技术。煤炭通过液化可将硫等有害元素以及灰分脱除,得到洁净的二次能源,对优化终端能源结构、解决石油短缺、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煤干馏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煤的干馏是属于化学变化。按加热终温的不同,可分为三种:900~1100℃为高温干馏,即焦化;700~900℃为中温干馏;500~600℃为低温干馏。3、煤炭气化以煤、半焦或焦炭为原料,以空气、富氧、水蒸气、二氧化碳或氢气为气化介质,使煤经过部分氧化和还原反应,将其在所含碳、氢等物质转化成为一氧化碳、氢、甲烷等可燃组分为主的气体产物的多相反应过程。对此气体产品进行进一步加工,可制得其它气体、液体燃烧料或化工产品。经气化,煤的潜热将尽可能多地变为煤气的潜热。扩展资料煤的液化方法主要分为煤的直接液化和煤的间接液化两大类。煤直接液化煤在氢气和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加氢裂化转变为液体燃料的过程称为煤炭直接液化。裂化是一种使烃类分子分裂为几个较小分子的反应过程。因煤直接液化过程主要采用加氢手段,故又称煤的加氢液化法。煤间接液化间接液化是以煤为原料,先气化制成合成气,然后,通过催化剂作用将合成气转化成烃类燃料、醇类燃料和化学品的过程。煤炭气化后生成的可燃性气体经燃烧后只会生成水、二氧化碳,大大减轻了煤炭利用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可以说是未来煤炭洁净利用的技术基础。煤炭的气化过程只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大部分碳都转化成可燃性气体,大大提高了煤炭的利用效率。煤炭的气化产物煤气在电力生产、城市供暖、液体燃料、化工原料合成等方面可以得到广泛利用,煤炭资源随之可以得到有效的充分利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炭气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干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炭液化

煤炭的高效利用论文摘要写什么

论述了主要含煤盆地和井字型构造格局的形成,在此基础上进行煤炭地质分区与勘查开发地质条件对比;通过煤炭资源与煤类分布图以及资源量统计论述了煤炭资源空间、数量和煤类分布特征;在构建勘查开发程度计算公式基础上对当前煤炭资源的勘查开发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结合煤炭资源的分布特征圈定了相应的潜力区块;通过煤炭资源产消的历史分析开展了对于未来煤炭资源的供需预测以及综合保障能力分析,最后指出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初步建议。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1)含煤盆地经历了漫长的构造演化,形成了大陆区井字型构造格局,奠定了煤炭地质井型分区的基本格架;构造应力场性质分异是导致东西部主要含煤盆地的盆地类型、煤系宏观构造变形、勘查开发地质条件分异的根本控制因素;(2)太行以东断陷型含煤盆地面临巨厚新生界覆盖、断裂发育、高地温、高地压、高水压等问题,地质条件复杂;中西部坳陷型含煤盆地煤系埋藏浅,盆内变形微弱,地质条件简单,但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就瓦斯而言多数矿井勘查开发条件差;(3)煤炭资源西多东少、北富南贫,而水资源东部多、西部少、南部多、北部少,山区多、平原少。煤炭资源与水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均呈明显逆向分布;各赋煤区煤炭资源的多寡与构造演化过程中作为长期稳定构造单元的古板块的分布及组成各赋煤区构造单元的多少具有某种对应关系,以华北、塔里木、扬子等大规模稳定古板块内部蕴含的煤炭资源量往往较大。(4)我国煤炭资源煤类齐全,从褐煤、低变质烟煤到无烟煤均有分布,但分布严重不均;(5)勘查开发程度定量分析表明:浅部勘查程度表现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开发程度表现为东高西低,南北分布特征不明显;蒙东、晋陕蒙宁、云贵川渝、北疆四分区以及神东、蒙东、晋北、晋中、陕北、新疆、云贵七大基地的资源前景无论在当前还是未来较长时期内均属较优之列;(6)未来煤炭资源产消均呈上凸式增长,2020年、2030年、2050年煤炭需求量分别为39亿吨、40亿吨和42亿吨左右,产能有能力与需求保持同步增长;煤炭进口量增加更有可能侧重于弥补某些特殊工业用途或优质煤炭资源的缺口上;总体上煤炭资源勘查开发保障能力较强。(7)未来东部地区勘查工作应侧重深部、大型推覆体之下以及老矿区外围煤炭地质精细勘查,同时注重煤层瓦斯与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中西部在加强对于空白区和预测资源勘查力度的同时,加强对于保有尚未利用资源的勘查力度,提高勘探详查比例,形成资源梯级结构;(8)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在宏观和微观上均表现为战略西移,提出保护与减轻东部,稳定开发中部,加快开发西部的开发布局战略。 [1] 唐卫国,蒋星祥,汤亚平 湖南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J] 中国矿业 2012(01) [2] 邱增果,孟运平,廖家隆,王可新,丁磊 江苏省煤炭资源保障程度及勘查研究[J] 中国煤炭地质 2011(10) [3] 程爱国,宁树正,袁同兴 中国煤炭资源综合区划研究[J] 中国煤炭地质 2011(08) [4] 张瑞胜 浅谈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现状[J] 科技风 2011(07) [5] 王双明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和构造控煤作用[J] 地质通报 2011(04) [6] 黄文辉,敖卫华,翁成敏,肖秀玲,刘大锰,唐修义,陈萍,赵志根,万欢,FINKELMAN B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煤的煤岩特征及成因分析[J] 现代地质 2010(06) [7] 朱春俊,王延斌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煤系地层成煤特征分析[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0(06) [8] 李鑫,庄新国,周继兵,汪洪,马小平 准东煤田中部矿区西山窑组巨厚煤层煤相分析[J] 地质科技情报 2010(05) [9] 易同生 贵州省煤炭资源勘查与开发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中国煤炭 2010(06) [10] 陈武,李云峰 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 能源技术经济 2010(05)

浅议煤矿煤层的开采技术  摘要:由于煤层的自然条件和采用的机械不同,完成回采工作各工序的方法也就不同,并且在进行的顺序、时间和空间上必须有规律地加以安排和配合。这种在采煤工作面内按照一定顺序完成各项工序的方法及其配合,称为采煤工艺。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回采工作各项工序的过程,称为采煤工艺过程。  关键词:开发技术 煤炭工艺 煤炭  一、煤炭开采的主要形式  (一)井下采煤  井下采煤的顺序。对于倾角10°以上的煤层一般分水平开采,每一水平又分为若干采区,先在第一水平依次开采各采区煤层,采完后再转移至下一水平。开采近水平煤层时,先将煤层划分为几个盘区,立井于井田中心到达煤层后,先采靠近井筒的盘区,再采较远的盘区。如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煤层,先采第一水平最上面煤层,再自上而下采另外煤层,采完后向第二水平转移。  按落煤技术方法,地下采煤有机械落煤、爆破落煤和水力落煤三种,前二者称为旱采,后者称为水采,我国水采矿井仅占57%。旱采包括壁式采煤法和柱式采煤法,以前者为主。壁式采煤法工作面长,一般100~200 m,可以容纳功率大,生产能力高的采煤机械,因而产量大,效率高。柱式采煤法工作面短,一般6~30 m,由于工作面短,顶板易维护,从而减少了支护费用,主要缺点是回采率低。  (二)露天采煤  移走煤层上覆的岩石及覆盖物,使煤敞露地表而进行开采称为露天开采,其中移去土岩的过程称为剥离,采出煤炭的过程称为采煤。露天采煤通常将井田划分为若干水平分层,自上而下逐层开采,在空间上形成阶梯状。  其主要生产环节:首先用穿孔爆破并用机械将岩煤预先松动破碎,然后用采掘设备将岩煤由整体中采出,并装入运输设备,运往指定地点,将运输设备中的剥离物按程序排放于堆放场;将煤炭卸在洗煤厂或其他卸矿点。  主要优缺点  优点为生产空间不受限制,可采用大型机械设备,矿山规模大,劳动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建设速度快。另外,资源回采率可达90%以上,资源利用合理,而且劳动条件好,安全有保证,死亡率仅为地下采煤的1/30左右。  主要缺点是占用土地多,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而且生产过程需受地形及气候条件的制约。在资源方面,对煤赋存条件要求较严,只宜在埋藏浅,煤层厚度大的矿区采用。  二、采煤方法与工艺  在发展现代采煤工艺的同时,继续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工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采煤工艺理论。我国长壁采煤方法已趋成熟,放顶煤采煤的应用在不断扩展,应用水平和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提高,急倾斜、不稳定、地质构造复杂等难采煤层采煤方法和工艺的研究有很大空间,主要方向是改善作业 条件,提高单产和机械化水平。  (一)开采技术  开发煤矿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建设生产高度集中、高可靠性的高产高效矿井开采技术。以 提高工作面单产和生产集中化为核心,以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研究开发各种条件下 的高效能、高可靠性的采煤装备和工艺,简单、高效、可靠的生产系统和开采布置,生产过 程监控与科学管理等相互配套的成套开采技术,发展各种矿井煤层条件下的采煤机械化,进一步改进工艺和装备,提高应用水平和扩大应用范围,提高采煤机械化的程度和水平。  (二)解决难题  开发“浅埋深、硬顶板、硬煤层高产高效现代开采成套技术”,主要解决以下技术难题。  硬顶板控制技术,研究埋深浅、地压小的硬厚顶板控制技术,主要通过岩层定向水力 压裂、倾斜深孔爆破等顶板快速处理技术,使直接顶能随采随冒,提高顶煤回收率,且基本 顶能按一定步距垮落,既有利于顶煤破碎,又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硬厚顶煤控制技术,研究开发埋深浅、支承压力小条件硬厚顶煤的快速处理技术,包括高压 注水压裂技术和顶煤深孔预爆破处理技术,使顶煤体能随采随冒,提高其回收率。  顶煤冒放性差、块度大的综放开采成套设备配套技术,研制既有利于顶煤破碎和顶板控制, 又有利于放顶煤的新型液压支架,合理确定后部输送机能力。 两硬条件下放顶煤开采快速推进技术,研究合适的综放开采回采工艺,优化工序,缩短放煤 时间,提高工作面的推进度,实现高产高效。5~5m宽煤巷锚杆支护技术,通过宽煤巷锚 杆支护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有利于综采配套设备的大功率和重型化,有助于连续采煤机 的应用,促进工作面的高产高效。  (三)缓倾斜薄煤层长壁开采  主要研究开发:体积小、功率大、高可靠性的薄煤层采煤机 、刨煤机;研制适合刨煤机综采的液压支架;研究开发薄煤层工作面的总体配套技术和高效开采技术。  (四)缓倾斜厚煤层一次采全厚大采高长壁综采  应进一步加强完善支架结构及强度,加 强 支架防倒、防滑、防止顶梁焊缝开裂和四连杆变形、防止严重损坏千斤顶措施等的研究,提高支架的可靠性,缩小其与中厚煤层(采高3m左右)高产高效指标的差距。  (五)各种综采高产高效综采设备保障系统  要实现高产高效,就要提高开机率,对“支架—围岩”系统、采运设备进行监控。今后研究的重点是:通过电液控制阀组操纵支架和改善“支架—围岩”系统控制,进一步完善液压信息、支架位态、顶板状态、支护质量信息的自动采集系统;乳化液泵站及液压系统运行状态的检测诊断;采煤机在线与离线相结合的“油 —磨屑”监测和温度、电信号的监测;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全面状态监控。  三、主要的开采技术  (一)深矿井开采技术  深矿井开采的关键技术是:煤层开采的矿压控制、冲击地压防治、瓦斯和热害治理及深井通风、井巷布置等;需要攻关研究的是:深井围岩状态和应力场及分布状态的特征;深井作业场所工作环境的变化;深井巷道(特别是软岩巷道)快速掘进与支护技术与装备;深井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与监测监控技术;深矿井高产高效开采有关配套技术;深矿井开采热害治理技术与装备。  (二)“三下”采煤技术  提高数值模拟计算和相似材料模拟等,深入研究开采上覆岩层运动和地表下陷规律,研究满足地表、建筑物、地下水资源保护需要的合理的开采系统和优化参数,发展沉降控制理念和关键技术,包括用地表废料向垮落法工作面采空区充填的系统;研究与应用各种充填技术和组合充填技术,村庄房屋加固改造重建技术,适于村庄保护的开采技术;研究近水体开采的开采设计,工艺参数优化和装备,提出煤炭开采与煤炭城市和谐统一的开采沉陷控制、开采村庄下压煤、土地复垦和矿井水资源化等关键技术。  (三)优化巷道布置,减少矸石排放的开采技术  改进、完善现有采煤方法和开采布置,以实现开采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研究开发煤矿地质条件开采巷道布置及工艺技术评价体系专家系统,实现开采方法、开采布置与煤层地质条件的最优匹配。  实行全煤巷布置单一煤层开采,矸石基本不运出地面,生产系统要减化,同时实现中采与中掘同走发展,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的经验的同时,重点研究高产高效矿井,开拓部署与巷道布置系统的优化,减化巷道布置,优化采区及工作面参数,研究单一煤层集中开拓,集中准备、集中回采的关键技术,大幅度降低岩巷掘进率,多开煤巷,减少出矸率;研究矸石在井下直接处理、作为充填材料的技术,既是减少污染的一项有利措施,又减化了生产系统,有利于高产高效集中化开采,应加紧研究。  采煤方法和工艺的进步和完善始终是采矿学科发展的主题。采煤工艺的发展将带动煤炭开采各环节的变革,现代采煤工艺的发展方向是高产、高效、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基本途径是使采煤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研究开发强力、高效、安全、可靠、耐用、智能化的采 煤设备和生产监控系统,改进和完善采煤工艺。

全文下载,参考一下吧煤矸石的污染危害与综合利用途径分析_file/pdf我国煤矸石资源化再生利用途径的分析

煤炭的高效利用论文摘要怎么写

经化学方法将煤炭转换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或半产品,而后进一步加工成化工、能源产品的工业。  包括焦化、电石化学、煤气化等。随着世界石油资源不断减少,煤化工有着广阔的前景。  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  主要包括煤的气化 、液化 、干馏,以及焦油加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  在煤化工可利用的生产技术中,炼焦是应用最早的工艺,并且至今仍然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煤的气化在煤化工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于生产各种气体燃料,是洁净的能源,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保护;煤气化生产的合成气是合成液体燃料等多种产品的原料。  煤直接液化,即煤高压加氢液化,可以生产人造石油和化学产品。在石油短缺时,煤的液化产品将替代目前的天然石油。  煤化工开始于18世纪后半叶,19世纪形成了完整的煤化工体系。进入20世纪,许多以农林产品为原料的有机化学品多改为以煤为原料生产,煤化工成为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石油化工发展迅速,很多化学品的生产又从以煤为原料转移到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从而削弱了煤化工在化学工业中的地位。煤中有机质的化学结构,是以芳香族为主的稠环为单元核心,由桥键互相连接,并带有各种官能团的大分子结构,通过热加工和催化加工,可以使煤转化为各种燃料和化工产品。焦化是应用最早且至今仍然是最重要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制取冶金用焦炭 ,同时副产煤气和苯、甲苯、二甲苯、萘等芳烃。煤气化在煤化工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用于生产城市煤气及各种燃料气 ,也用于生产合成气 ;煤低温干馏、煤直接液化及煤间接液化等过程主要生产液体燃料。

论述了主要含煤盆地和井字型构造格局的形成,在此基础上进行煤炭地质分区与勘查开发地质条件对比;通过煤炭资源与煤类分布图以及资源量统计论述了煤炭资源空间、数量和煤类分布特征;在构建勘查开发程度计算公式基础上对当前煤炭资源的勘查开发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结合煤炭资源的分布特征圈定了相应的潜力区块;通过煤炭资源产消的历史分析开展了对于未来煤炭资源的供需预测以及综合保障能力分析,最后指出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初步建议。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1)含煤盆地经历了漫长的构造演化,形成了大陆区井字型构造格局,奠定了煤炭地质井型分区的基本格架;构造应力场性质分异是导致东西部主要含煤盆地的盆地类型、煤系宏观构造变形、勘查开发地质条件分异的根本控制因素;(2)太行以东断陷型含煤盆地面临巨厚新生界覆盖、断裂发育、高地温、高地压、高水压等问题,地质条件复杂;中西部坳陷型含煤盆地煤系埋藏浅,盆内变形微弱,地质条件简单,但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就瓦斯而言多数矿井勘查开发条件差;(3)煤炭资源西多东少、北富南贫,而水资源东部多、西部少、南部多、北部少,山区多、平原少。煤炭资源与水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均呈明显逆向分布;各赋煤区煤炭资源的多寡与构造演化过程中作为长期稳定构造单元的古板块的分布及组成各赋煤区构造单元的多少具有某种对应关系,以华北、塔里木、扬子等大规模稳定古板块内部蕴含的煤炭资源量往往较大。(4)我国煤炭资源煤类齐全,从褐煤、低变质烟煤到无烟煤均有分布,但分布严重不均;(5)勘查开发程度定量分析表明:浅部勘查程度表现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开发程度表现为东高西低,南北分布特征不明显;蒙东、晋陕蒙宁、云贵川渝、北疆四分区以及神东、蒙东、晋北、晋中、陕北、新疆、云贵七大基地的资源前景无论在当前还是未来较长时期内均属较优之列;(6)未来煤炭资源产消均呈上凸式增长,2020年、2030年、2050年煤炭需求量分别为39亿吨、40亿吨和42亿吨左右,产能有能力与需求保持同步增长;煤炭进口量增加更有可能侧重于弥补某些特殊工业用途或优质煤炭资源的缺口上;总体上煤炭资源勘查开发保障能力较强。(7)未来东部地区勘查工作应侧重深部、大型推覆体之下以及老矿区外围煤炭地质精细勘查,同时注重煤层瓦斯与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中西部在加强对于空白区和预测资源勘查力度的同时,加强对于保有尚未利用资源的勘查力度,提高勘探详查比例,形成资源梯级结构;(8)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在宏观和微观上均表现为战略西移,提出保护与减轻东部,稳定开发中部,加快开发西部的开发布局战略。 [1] 唐卫国,蒋星祥,汤亚平 湖南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J] 中国矿业 2012(01) [2] 邱增果,孟运平,廖家隆,王可新,丁磊 江苏省煤炭资源保障程度及勘查研究[J] 中国煤炭地质 2011(10) [3] 程爱国,宁树正,袁同兴 中国煤炭资源综合区划研究[J] 中国煤炭地质 2011(08) [4] 张瑞胜 浅谈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现状[J] 科技风 2011(07) [5] 王双明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和构造控煤作用[J] 地质通报 2011(04) [6] 黄文辉,敖卫华,翁成敏,肖秀玲,刘大锰,唐修义,陈萍,赵志根,万欢,FINKELMAN B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煤的煤岩特征及成因分析[J] 现代地质 2010(06) [7] 朱春俊,王延斌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煤系地层成煤特征分析[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0(06) [8] 李鑫,庄新国,周继兵,汪洪,马小平 准东煤田中部矿区西山窑组巨厚煤层煤相分析[J] 地质科技情报 2010(05) [9] 易同生 贵州省煤炭资源勘查与开发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中国煤炭 2010(06) [10] 陈武,李云峰 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 能源技术经济 2010(05)

这个专业比较小众,写点具体的技术就可以了。之前我写的《显微组分对大同煤加工和转化影响的研究》,还是文方网的帮忙,很快就通过了大武口洗煤厂金能分厂粗煤泥洗选工艺改造与优化设计研究“2+2”模式煤泥水工艺在淮北选煤厂应用研究煤基能化联产系统集成优化与评价方法新型浮选工艺系统的研究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朔州市为例大直径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在动力煤选煤厂的应用研究乡村权威与村庄整合——基于晋西南某村的研究东胜—神府煤的煤质特征与转化特性——兼论中国动力煤的岩相特征颗粒级配优化及界面改性提高褐煤成浆浓度的研究内蒙古中部褐煤资源开发及区域效应研究柔性设计工艺在恒源煤电选煤厂应用研究低阶烟煤中低温热解及热解产物研究淮南煤的结构与反应性研究基于石油焦的浆体燃料制备及特性研究基于DEA模型的煤炭产业链效率评价研究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应用研究

煤炭的高效利用论文

一)2000年我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1995年的97吨标准煤下降到77吨标准煤,累计节约和少用4亿吨标准煤,节约的能源价值约660亿元,节约和少用能源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硫800万吨,二氧化碳8亿吨。预计今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由去年的77吨标准煤下降到65吨标准煤,节约和少用7000万吨标准煤。过去2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以年均4-5%的增长支持了国民经济年均8-9%的增长速度,实现了经济发展所需能源一半靠开发,一半靠节约的宏观目标。节能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我国每年排放的煤矸石中,有3000多万吨热值在6276kJ/kg以上,可作沸腾炉燃料用于发电,全国已有2000多台沸腾炉,每年可节约大量优质煤。鹤岗、本溪等地还用煤矸石制造煤气,回收能源。 (三)、天然气生产和供应成本远低于煤制气成本,采用天然气作城市燃气可以使城市不再兴建投资高、占地多、运行维护费用高、污染严重的煤制气厂,有利于扭转城市煤气亏损局面以及减少财政补贴。以上海市为例,城市煤气政府每立方米补贴3元,按此计算 2005 年城市燃气可减少财政补贴18亿元。 天然气利用的热效率高,可以节约能源 利用天然气的效率高于煤炭,按2005年的天然气需求量测算,比利用煤炭节约能源折合约454万吨标煤。若每吨标煤按300元计算,则当年节约燃料费用5 亿元。 作为清洁能源,利用天然气可节约大量污染治理费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75%左右。煤炭在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均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危害,例如土地破坏、地下水资源破坏与污染、煤矸石污染、运输污染、大气污染等。 (四)、据有关资料显示,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2万亿桶,可供人类开采时间不超过95年。在2050年之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煤炭。其后在2250到2500年之间,煤炭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面临枯竭。 (五)、统计显示,2004年与1990年相比,全国每万元GDP能耗下降45%,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7亿吨标准煤,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

一、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工业的发展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占90%和80%以上,2004年煤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和7%。  (一)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取得显著成绩  1.煤炭产量持续增长  全国原煤产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6亿吨左右提高到2004年产量56亿吨,增长2倍多,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  2.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  大中型煤矿机械化水平、单产、单进、原煤工效,都逐年增高。建成了一批国际领先、高产高效矿井,初步建全了技术、设计、制造、培训比较完整的技术保障体系。  3.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政企分开迈出重大步伐,大多数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些企业开始了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业联合,煤、电、化、路、港、航产业链开始形成,一批劣势企业退出市场。  4.行业整体效益不断增加  在经历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后,2001年煤炭行业开始走出低谷,呈现恢复性增长。2002年后步入快速增长周期,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补贴后实现利润达418亿元。  (二)行业主要特点  1.煤炭是资源性行业  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煤矿的寿命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煤炭储量。我国大多数煤矿远离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社会负担重,经济基础差。地区条件不一,煤炭企业发展不平衡性在行业中十分突出。  2.煤炭是高危行业  因煤矿生产条件所限,从历史上看,在各国工业部门中,煤矿的事故死亡率是最高的。我国煤矿95%生产能力是井工开采。高瓦斯和双突矿井占全国煤矿矿井总量的1/3,90%矿井有煤尘爆炸危险性。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影响安全生产因素愈来愈多,条件愈来愈复杂。  3.煤炭是投资高风险行业  煤矿开采环节复杂,矿井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煤炭市场不确定因素多。因此,从建井到生产,经营风险大,多数煤炭企业产业结构上的问题影响了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和抗灾能力。  4.煤炭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做贡献的行业  煤炭属于初级产品,煤矿的效益向后续加工工业传递和辐射。单一的产品结构,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提高,我国煤炭开采的价值和效益体现在后续产业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煤炭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资源保障问题  我国煤炭品种齐全、资源比较丰富,但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可采储量和人均占有量较少,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严重制约煤炭资源的开发。  我国煤炭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秦岭、大别山以北,煤炭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7%,其中晋、陕、蒙三省(区)占全国的65%。  资源保证程度低。截止2000年末,我国尚未利用的精查储量约为600亿吨,目前可供大中型矿井利用的精查储量仅300亿吨左右。据估算,到2020年,煤炭精查储量需增加约1250亿吨。  当前我国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部分煤炭企业存在着"采厚弃薄"、"吃肥丢瘦"等浪费资源现象,全国煤矿平均资源回收率为30%~35%左右,资源富集地区的小型矿井资源回收率只有10%~15%。我国适合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整装煤田,随意被分割肢解现象严重。  (二)煤矿生产能力与技术结构问题  1.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低  全国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2%,除部分国有大矿之外,大多数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低,装备差,效率低。特别是乡镇煤矿,基本上是非机械化开采。  2004年乡镇煤矿产量仍占我国煤炭总产量的39%,在资源消耗和人员伤亡上,已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2.部分煤矿超能力生产  据调查分析,2003年国有煤矿的2亿吨产量中,属于超能力和无能力矿井生产的煤炭约为42亿吨,占国有煤矿产量的13%。煤矿超强度超能力生产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但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一是缩短煤矿开采年限,二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  3.大中型煤矿煤炭供给能力不足  据预测,我国现有生产煤矿和在建煤矿的合计生产能力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为7亿吨和7亿吨。要实现煤炭产需平衡,需要再建设一批新井和扩大现有煤矿的生产能力,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需要再增加生产能力5亿吨和1亿吨。  (三)行业结构与企业发展问题  1.煤炭产业集中度低  2004年我国前8家煤炭企业市场集中度为68%,远低于世界其它主要产煤国家。  2.煤炭企业负担过重  煤矿企业税负比1994年税制改革前提高了6个百分点;2003年,煤炭行业支出铁路建设基金约100多亿元;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办社会问题突出,地方政府接收困难,原国有重点煤矿办社会年净支出60亿元。  2004年末,原国有重点煤矿在职人员257万人,由于所在地区社会承受能力弱,难以减人提效。  部分煤矿资源枯竭,生产能力下降,生产成本上升,富余人员、工伤抚恤人员多,转产困难。  3.煤矿企业效益差、职工收入低  2004年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补贴前亏损面仍高达48%,补贴后仍有6%的企业亏损。2004年原国有重点煤矿在岗职工平均收入16812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煤矿安全与矿区环境治理问题  1.煤炭安全形势严峻  2004年煤矿共死亡6027人,百万吨死亡率为08,显著高于世界其它主要国家。如美国为03,波兰09;  大多数煤矿生产和安全技术装备落后,防灾抗灾能力差,重大、特大事故频繁发生。2004年共发生死亡10人以上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42起,死亡1008人。  2.矿区环境治理问题  矿井生产中排放的煤矸石约占原煤产量的8~10%,现已累计堆存煤矸石30多亿吨,占地超过15万亩。  矿区地面塌陷、煤田自燃火灾、部分煤矸石自燃、煤矿瓦斯排放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影响。  煤矿开采每年排出地下水约22亿立方米,我国西北部主要煤炭产区,煤炭开采加剧了水资源的匮乏,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井下煤层气年抽出量约100亿立方米,90%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五)煤炭运输与燃煤污染问题  1.煤炭运输制约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而煤炭消费重心在东南部,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格局,运输距离长,运输费用高,影响煤炭供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铁路运力不足的问题将长期存在;港口吞吐能力满足不了需要;公路长距离运输成本过高。  2.煤炭消费与环境保护问题  煤炭在利用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特别是煤炭的不合理利用,排放了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环境。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加,环境保护压力将越来越大。  我国酸雨覆盖区已扩大到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0%,SO2排放的75%以上来源于燃煤。2003年SO2排放总量增加至2158万吨,酸雨污染加重。  2003年燃煤总量增加,烟尘排放总量增加至1047万吨。  我国CO2排放量目前居世界第二位,CO2的排放约80%来自煤炭燃烧。  三、煤炭工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通过优化结构、合理开发利用,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给,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煤炭生产是高危险性和高风风险的行业,要把节约资源、保障安全和保护环境放在重要的位置,合理开发利用,以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给。煤炭行业必须淘汰技术落后的粗放型生产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国家应制定长远战略对煤炭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和利用。  优化行业结构。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仍然很低,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生产能力不足,必须抓好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是艰苦和危险的行业,必须改善行业的发展环境,以吸引投资和人才。  优化生产技术结构,进一步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煤炭工业。要搞好新井建设和现有矿井技术改造,建设高产高效矿井,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煤矿生产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要全面提高煤矿开采技术水平,支持大型煤炭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联合、重组方式改造中小煤矿;要逐步淘汰资源回收率低、安全条件差的落后生产技术,支持依法生产的小煤矿,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有序健康发展。  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煤炭及煤炭行业的竞争力。发展和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通过煤炭高效洁净利用技术,减少煤炭利用过程中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提高煤炭的竞争力;通过煤炭加工和转化延长煤炭产品的产业链,拓展煤炭市场。  (一)培育和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通过市场引导和政府推动,积极培育和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亿吨级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些企业集团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到60%以上,成为商品煤供应基地、出口煤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市场投资主体。  鼓励煤炭企业发展相关产业。支持煤电联营,鼓励煤炭与电力企业联合建立坑口电厂;支持煤炭企业与冶金、化工和建材行业实现上下游产业的联营。  (二)建设大型煤炭基地  根据国务院"重点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促进煤电联营,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煤炭骨干企业"的决策,结合煤炭开发布局,选择煤炭资源条件好,具有发展潜力的矿区作为大型煤炭基地。抓好基地内主要矿区的新井建设和现有矿井技术改造,提高大型煤炭基地产能比重。  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提高大中型煤矿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给。13个大型煤炭基地,现有煤矿生产能力8亿吨,预计2010年达到15亿吨,2020年达到18亿吨。  (三)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全面提高煤矿开采技术水平  大力发展综合机械化采掘技术,推进高产高效煤矿建设,实现煤矿高效、安全、洁净开采。建设一批大中型现代化矿井;对现有大中型矿井进行技术改造;联合改造小煤矿,全面提高煤矿开采技术水平和资源采出率。我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2%,小型煤矿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必须进行改革,要逐步淘汰和禁止非正规采煤方法和落后的采煤工艺,大力推广机械化采煤技术。  (四)建立煤矿安全长效机制  提高安全生产准入门槛。目前乡镇小煤矿产量仍占我国煤炭总产量的39%,乡镇小煤矿生产保障了我国煤炭需求的供给,但在资源消耗和人员伤亡上,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必须建立严格的煤炭开采准入制度,逐步淘汰安全条件差的落后煤矿。  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国家继续对煤炭行业特别是煤矿安全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重点支持大中型煤矿技术改造。在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的基础上,严格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加大煤矿安全生产设施投入。  加大监察执法力度。加强对各类煤矿的安全监察,依法惩处违法违规现象,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在2010年前,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力争从2004年的08降到5以下,其中大型煤矿为4以下。  (五)加强煤炭开发的资源保障  增加煤炭资源勘查投入。要建设大型煤矿和煤炭基地,应为煤炭资源勘探的投入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资源管理。资源勘探开发登记、矿业权设置必须符合煤炭开发规划和矿区总体规划。国家要控制大型矿区勘查开发规划的审批。  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制定可行的管理措施和经济政策,激励企业珍惜煤炭资源,不断提高资源回收率。  (六)大力开发和推广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可使煤炭成为高效和比较洁净利用的燃料,是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包括四个部分,即煤炭加工技术、燃烧技术、煤炭转化技术和开发利用中的污染控制技术。  中国已成为世界煤炭焦化生产、消费及贸易大国。通过气化、液化等转化技术,生产替代石油的发动机燃料和化工产品,如乙烯、丙烯等。大力发展现代化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改变我国终端能源的消费结构,减少煤炭直接燃烧造成的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保障能源供给和安全。  (七)资源综合开发与环境保护  开发煤层气资源。依托资源和政策优势,当前以地面开发与煤矿井下瓦斯抽放相结合,实现煤层气开发产业化,变废为宝、变害为利。  做好水资源保护与矿井水利用,矿区土地复垦与环境保护,控制煤矸石的产出量,提高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  (八)关注煤炭行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1.提高煤炭运输能力  加快铁路运煤通道建设,提高煤炭运输能力;放开铁路运输价格,取消计划内外双重价格;尽快取消铁路建设基金。  2.切实减轻煤炭企业税收负担  借鉴国外主要采煤国家经验,制定符合煤炭工业发展规律的税收政策体系,公平税负。按照国务院1994年确定的"既要建立新的增值税机制,又要照顾煤炭行业的实际困难,不增加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税负水平,保持1993年35%的税负的原则",调整煤炭税收政策。  3.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加快企业主辅分离,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做好煤矿及矿区人员的再就业工作。  4.建立和完善煤矿准入和退出机制  规范煤矿准入标准,建立和完善勘探开发资质认证制度,提高资源开发、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准入门槛,减少煤矿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  坚决关闭开采方式落后和不符合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严厉打击非法开采现象,保障安全生产。  解决煤矿衰老报废的转产、人员安置等问题,鼓励和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替代产业,为其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5.科学界定煤炭产业地位  参照国际的有关做法,可将煤炭行业划入第一产业范围,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与其产业地位相适应的财政、税收、金融、投资政策。  6.建立煤炭价格形成机制  政府应考虑煤炭资源、环境治理、煤矿安全、煤矿衰老报废等成本因素,制定合理的煤炭指导价格;鼓励煤炭企业积极与发电企业协商确定电煤价格,签订中长期合作协议。  7.稳定煤炭进出口政策  要从有利于煤炭工业长远发展出发,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依据资源和市场需求,调整煤炭产品的进出口结构,加强出口煤基地建设,稳定出口份额。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工业原料。煤炭产业是我国基础能源产业。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能源消费大幅增加,拉动煤炭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2003年以来,全国煤炭产量以年均2亿吨的速度增长,且煤炭生产越来越向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集中,矿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煤炭产业作为资源开采型行业,位于产业链的最前端。发展以煤为主的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是充分挖掘煤炭和与煤共伴生资源潜力,实现资源综合开发、高效利用,有效降低煤炭资源开发强度,从源头上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或控制污染物排放的重要途径,也是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煤炭清洁生产,保护环境的重大战略措施。“十一五”以来,煤炭行业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积极推进煤炭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初步统计,2009年我国原煤入洗量达14亿吨,入洗率达9%;已建成煤矸石及煤矿瓦斯综合电厂总装机容量2500万千瓦,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5%;矿井水复用率达67%;原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万元产值平均能耗较2005年下降了8%;原煤生产平均综合能耗下降了15%。但也必须看到,煤炭行业仍然面临着结构不合理、原煤入洗率低、生产方式粗放、节能减排机制不完善、标准不健全、能源利用效率低等突出矛盾和问题,节能减排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今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也是做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准备之年。煤炭行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精神,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道路;必须坚持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努力推进煤炭工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一是树立科学产能理念,加强煤炭需求侧管理,维护煤炭总量基本平衡。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监测体系,开展行业预警研究,引导煤炭企业科学组织生产。综合考虑全国煤炭消费布局、资源开发条件、科技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容量、灾害防治能力、运输条件等多重因素,科学合理确定产能规模和资源开发强度,既要保障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煤炭供应,又要防止煤炭产量严重过剩,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和有效的供给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重点加大主要耗煤行业的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耗能高、效率低、污染严重的小机组、小高炉、小化工等落后产能,支持发展大型、低煤耗和节能环保发电机组;推广干熄焦、余热、废气等二次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鼓励发展大型煤化工和煤炭转化技术;鼓励按煤炭品种、用途对口消费,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效率;控制炼焦用煤、优质无烟煤、优质化工用煤作为动力煤直接燃烧,充分发挥资源价值和挖掘资源利用潜力,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二是加大煤炭结构调整力度,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行业节能减排。坚持以资源整合为抓手,着力推进煤炭工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提高煤炭生产效率,有效减小环境损害。认真总结近年来煤炭资源整合、小煤矿治理整顿的经验,支持大型煤炭企业和具有资源开发潜力、基础设施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好的煤矿为整合主体,开展煤矿技术改造,实现矿井生产现代化、系统控制自动化、综合管理信息化。以规模化生产和现代化管理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降低生产过程能耗;以大基地和大集团的发展方式,提高煤炭资源集约开发效益,加大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投入,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矿区。大力发展以煤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从源头上促进节能减排。加大政策支持与扶持力度,鼓励原煤全部入洗(选),控制原煤长距离运输和直接燃烧,逐步推行按商品煤计量,统筹考虑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大型坑口电厂建设及煤焦化工产业发展,建立具有产业链发展特点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煤炭生产规划要与下游产业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合理布局,促进资源消耗“减量化”,废物利用“资源化”,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鼓励煤炭与煤层气共采、煤矸石和矿井水综合利用,实现煤与共伴生资源在产业链条上“再利用、再循环”,促进节能减排。三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提高节能减排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企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专职管理、节能计量、环境能源检测机构,配齐专职工作人员,明确责任和任务,健全节能减排管理制度,规范企业能源管理。鼓励企业根据区域资源条件、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积极发展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循环经济产业和新兴产业,延长并拓展煤炭产业价值链。在大型矿区或煤炭集中开采区域,推动以煤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发展产业集群,实现集聚生产、集约发展,园区物流、能源流、技术集成,信息与基础设施共享,集中治污,提高能源、水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支持大型煤矿配套建设洗煤厂,推广应用先进的煤炭洗选加工装备和技术工艺,鼓励煤矿原煤全部入洗(选),按市场需要、用户需求生产适销对路产品。推动企业建设区域性配煤中心,发展煤炭物流产业。结合市场发展趋势,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消化现代化煤化工技术和工艺,建设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具有规模效益的现代煤化工和循环经济骨干项目,推进煤炭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与优化。鼓励企业综合开发利用煤和与煤伴生资源,支持高瓦斯、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煤矿实现煤与瓦斯共采,提高瓦斯的抽采利用率;以发电、生产建材、回填复垦及无害化处理为重点,鼓励发展煤矸石电厂、煤矸石制建材等高附加值的煤矸石、煤泥、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和产品;以净化处理和达标排放为重点,实现矿井水资源化利用。四是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自主创新,为煤炭行业节能减排提供技术保障。进一步推动大型煤矿高产高效成套设备和辅助运输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加快复杂地质条件、薄煤层和难采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的攻关,提高矿井机械化水平和开采效率。推广煤矿井下高等级供电、变频和电子调速等先进技术。鼓励企业优先采用资源回收率高的煤炭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促进高效干法选煤、节水型选煤、水煤浆技术与装备的研发,组织大型筛选和洗煤关键技术的攻关,提高煤矿洗选加工整体科技水平。研究制定煤矿节能减排技术标准体系,完善淘汰能耗高、技术落后的装备和产品目录。组织开展煤矿生产技术水平、安全保障能力、能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估,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能源消耗高、产品附加值低、环境污染严重的煤矿多种经营项目。五是积极推进煤炭清洁生产与高效利用,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煤炭清洁生产与高效利用涉及从煤炭生产、加工、储运、转化和利用的全过程,是一个从资源开发到终端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条。要进一步加强煤炭产业链协调发展政策和机制研究,推进煤炭上下游产业集约化发展;研究建立适合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和消费特点的,以资源开发为龙头,相关产业合理布局,资源综合利用,资源、环境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加大政策扶持与约束机制建设力度,鼓励发展煤炭绿色开采技术,优化矿井开拓布局,减少井巷工程量。推广矸石井下充填新工艺,发展矸石充填技术,减少矸石排放。严格执行煤矿瓦斯“先抽后采”规定,提高瓦斯抽采利用率。发展保水开采技术,合理保护矿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鼓励煤矸石、煤泥、瓦斯等综合利用电厂建设,支持采用高效洁净发电技术和装备。研究制定和完善煤矿区土地复垦技术标准,鼓励煤炭企业加大环境治理投入,美化矿区生态环境。六是加强行业节能减排宣传、教育,表彰奖励先进、加强监督,增强从业人员节能减排意识。煤炭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广泛开展以发展煤炭循环经济产业、促进节能减排为主旨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具有煤炭产业特点的节能、降耗和环保知识,进一步增强节能减排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矿区建设及绿色企业建设,开展煤炭行业节能减排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活动,推进煤炭行业节能减排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媒体监督作用,并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企业业绩考核和行业评先树优的基本条件,在全行业逐渐形成以节能减排为荣的良好氛围。

煤是含有很多成分的混合物,是一中重要的资源,只把它做燃料燃烧掉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煤通过隔绝空气高温分馏可以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等,焦炭和焦炉煤气可以做燃料,热值高,而且污染很小;煤焦油是一种含有多种重要化工原料的资源,可以提取香精,制炸药、尼龙等。这样煤就得到了综合利用,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