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英文化对比与翻译论文

发布时间:

中英文化对比与翻译论文

浅谈中英文化差异新教学大纲规定,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初步能力。英语考试也逐渐向这个方向靠拢。每种语言都背负着其民族的历史、文化。要谈到英语教学就不能回避中英文化的差异问题。(一)中英文化存在的一些差异一、从词汇的文化负载中看差异词汇中往往负载着许多文化内涵。如在中国虎代表的是百兽之王,词汇中常常出现将门虎子、虎踞龙蟠、虎虎生威等词语。但在英语中虎的地位被狮子所代替。如英国的别称以及前段时间播映的动画片《狮子王》。又如狗在中文中多含贬义:狗腿子、狗奴才等;而在英国文化中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再如力大如牛(译成:as strong as horse)、a busybody并非大忙人而是“好管闲事的人”、black tea并非黑茶而是红茶、黄色书刊不是yellow book而是dirty book……;因而如果根据字面直译就会闹出大笑话。二、从姓名及称谓中看差异1、结构形式上的差异我们知道,姓名由姓(Family name)与名(Given name)组成。英国人的排列方式是名(Given name)+姓(Family name)而中国人的却与之相反是姓(Family name)+名(Given name)。为什么会存在着这种差异呢?这与两个国家人民的价值观念有关。由于相较而言英国封建制度存在的时间较短,资本主义发展得较早,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的思想,崇尚以个人为中心深深地影响了英国人。因此这个国家的国民具有强烈的个体本位主义,反映在名字上就出现了名在前的形式。而我们中国具有漫长的封建历史,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强调中庸之道,反对个人主义。最重视的是家族的传承,体现的是一种群体本位主义。由此出现了将家族标识-姓放在前面而代表个人的名放在后的形式。2、姓氏使用的差异由于我国早在远古姓氏出于图腾,进入封建社会后常以出生地、封地、官职、封号等作为姓氏的来源,将姓作为一种荣誉。因此在姓氏的选择和使用上显得极为谨慎和谦恭。而英国人却在姓名的使用上充分显示了其自我、自由的特征。有人以职业为名,如:Cook库克(厨师);有人以家庭关系为名,如:Johnson约翰逊Jackson杰克逊;有人以天气、季节为名:Snow斯诺(雪)Frost梅弗罗斯特(霜)、Summer萨默(夏天);有人以圣经人物为名:Bible拜布尔(圣经);以长相为名:Strong斯特朗(强壮的)、Longfellow朗费罗(大个子);以神话人物为名:Apllo阿波罗(太阳神)、Hymen海门(婚姻之神)、Mars马尔斯(战神);以动、植物名称为名:Bull布尔(公牛)、Wolf沃尔夫(狼)Rose罗斯(玫瑰花);有的以日期为名:May梅(五月)、Sunday森迪(星期日);以物体名称为名:Stone斯通(石头)、House豪斯(房屋)等林林总总,形形色色,不论美丑。有姓驼背的、有姓坏蛋的、有姓胖、姓瘦的、有叫教堂,有叫灌木(Bush)的……因而我们在翻译英国人姓名时往往用音译而不用直译法。而在取名时又存在着一个更大的差异,那就是在中国社会中子孙及其他位卑者要避尊者讳,不能直呼长辈及位尊者的名讳。例如:唐太宗名李世民,结果观世音菩萨也被改名为观音菩萨;唐朝诗人白居易一生不咏海棠只是因为他的母亲名为海棠。而在英语国家长辈则以子孙使用自己的名字为荣,于是出现了类似查理一世、查理二世的称谓,以及爷孙同名的事来。3、称呼上的差异在非正式场合、平辈人中英两国人都喜欢相互以名字来称呼以示亲密。但在上下辈中的称呼上,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中国人中需要严守上下辈分的差别,对长辈要用尊称不能直呼其名;在英语国家中则不一定严格照此实行,在非正式场合中或双方关系较为密切的情况下,则常以名字来相互称呼,对父母、师长、领导、长辈等均是如此。常常出现对父母直呼其名的情况。在对亲戚的称呼中,中国人分得很细而英语国家则是较为粗略。例如:uncle一词的中文含义就有伯伯、叔叔、舅舅既有有血缘关系的也有无血缘关系的,是个统称。这与两个国家人民的家族观念有着很深的关系。此外,中国人喜欢以职务和身份来称呼,如王老师、老王等;而英语国家则不会如此,如王老师-M/Miss/Mrs Wang 而不叫Teacher Wang(但在我们初中人教版教材中就曾出现这种错误)。语言是一种工具,由于社会的发展必然出现一些新的词汇,而留心身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英语词汇是十分必要的。如:E-mail(电子邮件) teletext(图文电视)homepage(主页) mobile telephone(移动电话)……三、日常交谈规则习惯由于我们日常对语言的听说能力注重得还是不够,尤其是对某些词句在具体语境中如何运用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故而在实际运用中常常出现使用了一些句子无论是从语法角度来说还是从语言角度来说并没什么问题的句子但却与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不相符或是想当然地套用一些母语的语言形式即通常所说的Chinese English,犯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来。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例如:1、对赞扬和感谢的反应就存在着有趣的差异。中国人将自谦当作一种美德,因而在遇到外国人的赞扬与感谢时,外国人说:You did so 中国人的第一反应就是:Oh,或是Well,just so 而这一反应将引来赞美者的不快。正确的回答应是:Thank 2、电话的开场白上的差异Hello, this is May Is that Mary?这是英语中一个简单的电话开场白。中文意义为:您好,我是梅。你是玛丽吗?这里就不能简单地运用中文想当然地用上I am和Are you的句式。3、其他差异对于中国人来说纯粹属于自己的隐私似乎没有,而英国人却极为重视个人隐私。中国人见面喜欢问的年龄、收入、婚姻家庭状况等问题在英国人看来是让人极其恼火的事情。对于这种问题的答案往往是:It’s none of your (这不关你的事。)还有一些习惯用法。如:圣诞快乐应为Merry Christmas而不是Happy Christmas同样是快乐不能通用仅仅是因为习惯而已(初中英语沿海版教材中就曾出现这一错误)。当然,作为分析性语言的中文与作为综合性语言的英语在语法上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在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二)如何在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浅谈中英文化的差异的意义在于:由于存在差异,我们的母语-中文势必对我们学习英语产生一些负迁移作用,如何通过了解差异,在教学中 避免母语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做好以下两点工作:首先,在搞好英语日常教学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在教学中渗透一些交际文化背景。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辅助性的课外阅读,或组织英语原声电影、录像、VCD的观看,运用网络,通过一些有声的无声的,有形的无形的,字面的形象的社会文化内涵渗透到学生心中,让学生尽可能地触摸到最原汁原味的英语世界。其次,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练习机会。在课堂上用纯英语教学,创造一些英语听说氛围。通过创造模拟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实践,使学生身临其境反复练习,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增强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对能力。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忽视中英文化差异的教学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影响学生交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唯有注重提高学生对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背景、社会知识的了解,才能真正让学生在语言学习运用中立于不败之地。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

从中英文化差异角度看翻译等值论从中英文化差异角度看翻译等值论徐兴胜(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比如说“龙”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吉祥之物,因此,我们称自己是“龙的传人”,把希望子女成才说成:“望子成龙”。然而,几乎所有的汉英字典都把“龙”翻译成“dragon”。“龙”真的就是 “dragon”吗?综合几本英语词典对该词的解释,“dragon”为传说中的有翼、有巨爪、披鳞、喷火、蛇形的怪物。除“有翼”和“怪物”两项外,其余与中国人对龙形象的理解大同小异。然而 Brewer's Dictionary of Phrase and Fable 说:In Christian Art, the dragon symbolizes Satan or sin。撒切尔夫人有一年在保守党年会上谈过她的内阁政绩之后说:“but we have other dragons to kill”。可见该词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在英语中都是贬义的,拿来译中文的“龙”本来就不妥。那么音译成“(the)Long”怎么样?一来“dragon”已成定译,二来“Long”与英语固有的单词 Long(长)拼法相同,至少在英文中这样译是不合适的。笔者就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张家界有一家宾馆叫祥龙大酒店,其英文译名为“Dragon Hotel”。一位美国友人很是不解,于是询问,费了好一番解释才一知半解。由此可见,语言文化信息的客观规律是:文化共性与文化差异并存。……Sino-US English Teaching, J 2005, Volume 2, N6 (Serial N18) ISSN1539-8072, USA

论文翻译中译英

google翻译

有道,江户。。。

这么多就20分???

可以基本每个综合性大学毕业的时候都有这个要求的,我记得我们当时是要翻译的中文字数至少3000字。

论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ranslation and

翻译之所以困难,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一旦语言进入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还有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以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正是以上这些互变因素,英汉民族的语言文化体现出各自特有的民族色彩。

古文。毫不质疑的还有,外国翻译中国的龙是dragondragon是凶恶的猛龙,有飞蜥的意思而中国的龙,我不用说了吧

噢。。。最明显不就是对俗语,惯语等,时尚文化类的认识。无论翻译什么语言,如果对对方文化不了解就不能灵活生动翻译。你可考虑探讨*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譬如文法秩序,词汇由来等。*用现代中国一些普遍的时尚语,成语等举例,以字面翻译对照意译,再对照有文化深度的翻译(能够引用一句英文成语/俗语/时尚语来表达翻译)。观点成立后也可反过来用英译中。希望对楼主找眉目有帮助

论文翻译中译英网站

不是论文翻译网站有哪些的话这个多的很啊比如说那个百度翻译它的里面的内容就非常舒服九零

你好,个人用过editsprings不错,在这方面评价好,建议你试试,望采纳,谢谢。

有道等等谷歌翻译都是可以的,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有一定技巧啊,不要太直接

1:彩云小译适用场景:长篇文献很简洁干净的界面,让人看起来一目了然,直接将文档上传到网站,就可完成翻译。彩云小译翻译的结果有一个很大的特点:翻译结果直接嵌在英文下方!阅读非常方便!2:搜狗翻译适用场景:长篇文献这是搜狗出品的翻译工具。翻译结果可实现左右两边同步中英对照。惊喜的是,可直接下载Word格式的翻译结果,而且免费!意味着不满意的地方可以二次修改~还能选择输出格式,既可以是pdf格式也可以是word格式。3:百度翻译适用场景:长 / 短文献其实百度翻译的翻译结果还是很不错的,在做数学建模美赛的时候感觉这里的翻译还是很不错的,很多英文文献需要快速阅读就来这里翻译翻译。4:谷歌翻译谷歌翻译类似于百度翻译,都是很不错的翻译软件5:网页翻译适用场景:网页端英文翻译搜英文文献时网页全是英文,看着是不是很头疼?其实很多浏览器自带翻译功能,比如谷歌浏览器。只要点击网页右上角的「翻译此页」,立马就能得到中文页面~

论文中文翻译英文

会的。尤其是在关键词、关键数据是无法修改、挪移的情况下。文科类文章,可以用替换、诠释、转述等方法避免查重,但理科类就比较难了。因为理工科的数据是通过实验完成的,参数,变量,实验方法是固定的,很难移动修改,文科类,可以将自己的观点,思想在主要观点的思想基础上完善、添加,但总体结构无法改变,所以照样会被查重。翻译成英文,关键词还是那些,只不过转换了语言,依旧会被查重。况且现在国人英文水平很高。在云计算、大数据的时代,只有原创的才最有保障。

很可能会被查出来

将word翻译成英文档也有很多种方法,下面这种就比较简单,操作如下:*参考迅捷PDF在线转换器1、百度搜索迅捷PDF在线转换器,进入平台后,在“文档处理”中找到“word在线翻译”2、打开工具后,将需要翻译的word添加到工具中,然后在下面可以对翻译进行设置,选择需要翻译的格式,点击“开始翻译”3、待文件翻译完后,点击“立即下载”将翻译后的文件下载保存到自己的电脑中就可以了

word文档全文实时翻译,可以使用腾讯文档。亲测非常好用~1、可以自动识别语音,进行中英文翻译2、可全文实时翻译,1秒完成。边输入文字,边自动翻译。3、翻译准确率高具体使用操作:电脑登录腾讯文档网页版后,打开需要翻译的文档(或直接创建新文档),在菜单栏选择「智能工具」——「智能翻译」即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