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新闻学论文题目沉浸式

发布时间:

新闻学论文题目沉浸式

具体的要求是什么呢

新闻学也是包含很多方面的吧,要看你想了解哪些方面的来说,不然范围太广对你是不利的。还有就是你如果要找范围,你可以根据你的方向去网上搜索下,应该有很多的。在这之前你必须要有方向,否则就会跟无头苍蝇一样的。

学术堂整理了一些新颖并好写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网络大电影的题材类型研究  2、手机媒体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3、自媒体如何避免虚假新闻  4、VR技术为传统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5、传统媒体客户端“失连”重接和盈利解困  6、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文化的传播  7、电视社交互动:发展脉络与演进特征  8、自媒体品牌构建的传播策略  9、社交媒体时代“长尾”自媒体的营销  10、基于SNA的北京政务微博信息共享分析  11、从CIS视角看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  12、智能推荐:传媒大数据应用的突破点  13、农业信息的移动网络出版现状与策略  14、纯网综艺兴起原因探析  15、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大电影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论文题目

吴能友 段威武 蔡秋蓉摘要 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冰川-海洋环境标志,为典型的冰海沉积物。本文通过43个站位表层和柱状沉积物的粒度、成分、结构构造、微体古生物、石英颗粒表面结构等特征综合分析,对研究区的冰海沉积物类型及其分区和沉积环境进行初步研究,并讨论间冰期/高水位和冰期/低水位的沉积模式。冰海沉积物可分为残副冰碛物和混合副冰碛物两类;不同类型的冰海沉积物有着不同的介质条件和相应的生物组合,反映一定的沉积环境,研究区现代冰海沉积物类型可分为7个特征明显不同的区域;间冰期/高水位和冰期/低水位的沉积模式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受控于全球气候演变和岸线轮廓、海底地形及水文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制约。关键词冰海沉积环境 沉积模式 布兰斯菲尔德海峡 南极1 前言南极大陆边缘沉积的最主要特征之一是受冰川影响十分强烈,冰川作用不仅直接塑造了沉积特性,而且通过海流作用对海底沉积物进行不断地改造。冰海沉积物是由冰川筏运入海的冰碛物经消融而下沉,与海洋沉积物相混合,再经同生或后生海洋营力不同程度改造后的产物。Anderson等(1980)综合不同学者意见将冰海沉积物定义为:由冰川和海洋作用叠加堆积于海底,经历冰川、冰架或有关水流搬运的沉积物,其中含有冰川、冰筏带来的未经分选、粒径大小各异的岩石物质。因此,冰海沉积物是一种混杂沉积物,在粒度、成分、结构、构造等方面兼备冰川与海洋的双重成因特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位于南极南设得兰群岛与南极半岛之间,地理位置为61°30′~64°00′S、62°00′~54°30′W,属于高纬度亚南极区,临近南极大陆,是一种典型的冰海沉积环境(Jeffers,1988;Jeffers等,1991),为研究构造活动盆地冰海沉积作用和冰期、间冰期沉积模式的理想场所之一。1990~1991年南大洋夏季,中国第七次南极考察队原地质矿产部“海洋四号”船在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进行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在海峡不同地貌单元——岛架、岛坡、海槽、陆坡、陆架采集了43个站位的表层和柱状沉积物样品。本文根据表层和柱状沉积物的粒度类型、成分、结构构造、微体古生物、石英颗粒表面结构等特征综合分析,初步研究布兰斯菲尔德海峡的冰海沉积物类型、沉积环境及其分区,并探讨高水位/间冰期和低水位/冰期的沉积模式。2 现代沉积学背景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每年有6个月(6~11月,南极冬季)被冰雪覆盖,另外6个月(12月至次年5月,南极夏季)为冰雪融化季节,是沉积物搬运和沉积的活跃时期。实际上,研究区是南极半岛西北部海域中受不同水团控制、地形多样的复杂海区。因受岛屿和地形的影响,布兰斯菲尔德海峡的夏季水团和环流分布异常复杂。海峡中除局地效应外,还有三种不同性质的水侵入,影响海峡的水文状况。它们是低温、盐度稍高的威德尔海表层水、来自别林斯高晋海的夏季表层水和靠近南极半岛的低温别林斯高晋海夏季表层水(羊天柱等,1989)。其中前两种水团是影响海峡内水文状况的主要成分。海峡内的水体流动主要以北东向为主。南极绕极深层水可部分地到达海峡的西部,进入海峡后呈变性深层暖水,温度要高、盐度稍大,但水平环流分析表明,这种文化似乎不会改变海峡内流动的总趋势,而只会改变局部区域流的大小。海峡内按海域主要可分为:海峡北部、海峡南部和海峡中央,三者的温盐特性有较大差异。海峡北部是以别林斯高晋海表层水为主要成分,呈高温、低盐特性;海峡南部以威德尔海水为主体,呈低温、高盐特性;而海峡中央的底层水,为一盐度稍高的冷水团。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是一个狭长的大型水下槽地,总体为北北东向延伸,其东北端转为北东东向,长约400km,最大宽度(麦克斯韦尔湾至南极半岛)为100km。南侧南极半岛是南极大陆往北伸长的呈S型的半岛;北侧南设得兰群岛由史密斯岛、洛岛、斯诺岛、欺岛、利文斯顿岛、格林威治岛、罗伯特岛、纳尔逊岛、乔治王岛等北东向链状排列的岛屿组成在海峡中形成多个天然峡湾,如利文斯顿湾、马克斯韦尔湾等。海底从东北、西南两侧向中间倾斜。北侧分布着狭窄的岛架和岛坡,南侧分布着较为宽阔的陆架和陆坡,中部为海槽。南北两侧和东西两端的海底地形相差悬殊,呈不对称状,北陡南缓,西高东低。北部1000m等深线接近岸边,岛架的宽度不足5km,南部相对较平缓,水深较浅,南极半岛陆架宽达45km。大致以60°W经线为界,研究区分为东北和西南两部分。东北段地形走向为北东东—南西西,长约360km,最大水深2784m,它是海槽的主体部分,海底从东北、西南两侧向中部呈阶梯状下降,南北两侧地形明显不对称,北陡而南缓。西北坡平均坡降为(84~192)×10-3(4°50′~10°54′);东南坡平均坡降为(38~81)×10-3(2°10′~4°40′)。该段次级地形则呈北北西—南南东向排列,诸如两侧槽坡上各岛屿之间的小海峡及海底谷等。西南段水深较浅,绝大部分水深小于1000m,地形变化较复杂。地形走向仍以北东—南西向为主,北西—南东向次之。岛架和陆架、岛坡和陆坡,乃至底部沟槽呈网格状相交。总体来看,该区地形从浅至深呈阶梯状下降,即由宽窄不一的陆架和岛坡到较为宽阔的台地,到台地边缘地形又变陡,直到最深初又转为平缓的洼地。从地形地貌特征来看,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实际上为一海槽,并可划分为三个次海槽:北部次海槽、中部次海槽和南部次海槽。北部海槽的水最深,最深处达2784m。南部次海槽的水深最浅,小于1000m。3 冰海沉积物类型根据表层和柱状沉积物特征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沉积物的陆源碎屑和火山物质绝大部分来自无地表径流的南极半岛和南设得兰群岛(王光宇等,1996)。南极半岛和南设得兰群岛基岩岩性复杂,主要由中、新生代的火山岩和变质岩组成,基岩不断遭受冰川的冻融、刻蚀和研磨,冰筏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入海,在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形成冰海沉积物。根据表层和柱状沉积物的类型、粒度、成分、微体古生物、石英颗粒表面结构等特征综合分析,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冰川-海洋环境标志,为典型的冰海沉积产物。由于环境要素的差别,不同区域可以出现特征各异的冰海沉积物类型。Harland(1966)通过南大洋冰海沉积物的系统研究,将冰海沉积物分为正冰碛物(orthotill)和副冰碛物(paratill)。前者系搁浅冰架融化后沉积的产物,特点是缺乏分选、无层理、不含海洋生物化石以及几乎未受底流的改造;而后者则指冰架或冰山、浮冰融化后所形成的沉积物,主要特点是沉积颗粒经受过不同程度的海流改造,并含丰富的海洋生物化石。Anderson等(1977,1980)通过威德尔海和罗斯海冰海沉积物的研究,以及根据砾、砂和泥的含量变化、沉积物粒度参数、层理、有孔虫相对丰度,将副冰碛物进一步划分为以细粒泥、粉砂组分为主的混合副冰碛物(compound paratill)和以砂砾为主的残副冰碛物(residual paratill)。根据表层沉积物和柱状沉积物特征,参考Harland(1966)、Anderson等(1977,1980)提出的标准,布兰斯菲尔德海峡的冰海沉积物可分为残副冰碛物和混合副冰碛物两类。表1为研究区冰海沉积物的分类特征。残副冰碛物以砂砾为主,粉砂次之,泥含量很低,粗细分一般分选好,细组分分选差,主要分布于南部陆架-上陆坡、东部陆架、北部岛架-岛坡区,硅藻含量相对丰富,有孔虫和放射虫含量较低,有孔虫以硅质壳为主;混合冰碛物以粉砂和泥为主,砂砾含量很低,细组分分选好,粗组分反之,主要分布在中央海槽-南部下陆坡、南设得兰群岛海湾和海峡西南部陆架区,硅藻含量相对丰富。由表1可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的残副冰碛物、混合副冰碛物的粒度组成和特征与Anderson等(1980)所论述的稍有差异。根据研究区表层和柱状沉积物的粒度组成特征,残副冰碛物可进一步划分为基本缺乏粉砂、泥和含粉砂、泥两类;混合副冰碛物又可分为含砂砾与基本缺乏砂砾两种。表1 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冰海沉积物分类特征4 现代冰海沉积物类型分区和沉积环境冰海沉积物的类型分区主要受岸线轮廓、海底地形及水文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制约。不同类型的冰海沉积物有着不同的介质条件和相应的生物组合,反映特定的沉积环境。图1展示了布兰斯菲尔德海峡现代冰海沉积物类型的分布情况。图1 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冰海沉积物类型分布图F1 Type distribution of glacial-marine deposits in the Bransfield Strait,Antarctica根据表层沉积物特征,将布兰斯菲尔德海峡现代冰海沉积物类型分区、沉积物基本特征和所反映的沉积环境简述如下。残副冰碛物沉积区(Ⅰ)ⅠA区:位于南部陆架-上陆坡环境。沉积物以砂砾为主,含少量泥和粉砂,分选差。组分中玄武岩岩屑含量高,火山玻璃含量较低,重矿物以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和磁铁矿为主,粘土矿物以伊利石含量高于其他区域、蒙脱石含量低于其他区域为特征,表明陆源碎屑物质主要来自南极半岛西部。石英颗粒表面擦痕、撞击坑发育,部分已明显磨损圆化。硅藻和硅质壳有孔虫发育。本区临近南极半岛,搬运介质显然以冰川和冰筏为主,同时受到威德尔海冷水支流的强烈影响,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强。ⅠB区:位于海峡西北岛架-岛坡带和纳尔逊岛与罗伯特岛之间区域,北侧发育开放性海湾,为一种无或弱屏障环境。沉积物以砂砾为主,基本缺乏泥和粉砂,分选差。组分岩屑和火山玻璃含量高,重矿物以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和磁铁矿为主,粘土矿物蒙脱石含量高,硅藻以深水组合为主,有孔虫以硅质壳、钙质壳和胶结壳混合组合为特征,石英颗粒机械作用结构特征清晰,表明陆源碎屑物质主要来自其北侧岛屿,水动力能量较高,后期海流改造作用较强。ⅠC区:位于海峡东部,为一种无屏障开放性海洋环境。沉积物以砂砾为主,基本缺乏泥和粉砂,表层沉积物薄或缺失,分选性差,岩屑含量高且成分复杂,重矿物成分复杂,除常见的不稳定矿物外,还含较多的石榴子石、金红石和锆石,说明物源复杂,海流改造作用强烈,与本区可能是南极底层水流和威德尔海水流流经处,或者是一个高密度寒冷水团有关。混合副冰碛物沉积区(Ⅱ)ⅡA区:位于海峡中央海槽和南部下陆坡环境。沉积物以硅藻软泥或硅质泥粉砂为主,无砾石,主要由硅藻为主的生物硅质组分、陆源石英粉砂和火山物质三种成分组成,硅藻质量分数>30%,最高达70%,说明海流冲刷作用相对较弱,沉积环境较为稳定,少量陆源物质来自南极半岛和南设得兰群岛。ⅡB区:位于乔治王岛—纳尔逊岛格林威治岛一线以南岛架-岛坡带,北侧发育半封闭海湾与峡湾。沉积物以泥和粉砂为主,含少量砂砾。重矿物以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和磁铁矿为主,硅藻以深水组合为主,钙质壳有孔虫有一定的地位,见低等植物根茎,说明控制沉积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冰川,海流为次。据Kin等(1991)研究,马克斯韦尔湾为典型的冰川U型谷,谷底中部深500m,其中全新世沉积具有季节性纹泥层,为典型的冰海沉积。ⅡC区:位于海峡西南部陆架-陆坡区。据黄惠玉等(1989)、林澄清等(1989)研究,该区沉积物为以泥和粉砂为主的混合副冰碛物。火山喷出物沉积区(Ⅲ)位于海峡西侧欺岛附近,为岛架环境。沉积物以火山碎屑物质(包括砾、砂和粉砂粒级)为主,火山玻璃质量分数高达72%~80%,物源显然与1969~1971年欺岛海底火山活动有关,当然也不能排除南设得兰群岛的火山碎屑物质来源,并受到冰筏和海流的改造作用。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残副冰碛物和混合副冰碛物的分界,在海峡南部大致相当于上、下陆坡的分界,水深为700~800m;而其北界变化较大,在无开放性海湾地带,分界线相当于海冰带的前滨至滨外区,在有开放性海湾岛架-岛坡带,分界线接近岛坡下缘。5 沉积模式探讨1 高水位/间冰期的沉积模式根据布兰斯菲尔德海峡现代冰海沉积物类型分区和沉积环境,综合高水位/间冰期的沉积模式如表2,并阐述如下:间冰期,海流侵蚀冲刷了水深小于约250m的陆架-上陆坡区(浅滩和台地),产生主要由冰筏粗碎屑和火山砾组成的残副冰碛物沉积作用;在水深更大区域,海流对沉积作用的影响明显减弱,主要发生源自浅滩和台地上侵蚀作用的砂、粉砂沉积作用,沉积物往往是泥质砂和砂质泥,且随着水深的增大而逐渐变细(图1,表2)。在深水区沉积物中,冰筏产生的细-中砾仍然存在,但组成比例比浅水区低得多。在较陡的陆坡、岛坡上,沉积物重力流沉积作用普遍存在,产生近源沉积相;粗碎屑颗粒再沉积重新组合为砾石和粗砂(Jeffers,1988;Jeffers等,1991)。表2 布兰斯菲尔德海峡高水位/间冰期沉积模式在中央海槽和南部下陆坡区(通常称为布兰斯菲尔德盆地的底部),沉积物主要由三种组分构成:最主要的为硅质生物组分,通常为硅藻;陆源碎屑组分,主要为石英质粉砂在陆坡底部最为丰富;火山碎屑组分(包括火山灰),往往来源于邻近海底和陆地火山喷发,以沉积物中的浸染层和独立的火山灰层(有时达数厘米厚)出现。典型的盆底沉积物为含火山灰的硅质泥和软泥。火山岛屿、海山和轴向火山脊(可能为弧后扩张中心)产生沉积物的次级坡向迁移作用,堆积了火山碎屑沉积物(如欺岛附近的火山喷出物沉积区Ⅲ)。盆底轴向火山脊可作为盆地内沉积物横向迁移的屏障(Jeffers等,1991),因此,来自南设得兰群岛的火山碎屑组分往往与盆底的火山碎屑、硅质碎屑组分相分隔。南设得兰群岛的海湾和岬角及其南侧的海底峡谷向邻近盆底输送了大量南设得兰群岛上的火山碎屑沉积物,形成扇形沉积区:相反,南极半岛陆架上的沟槽似乎并没有为盆底输送大量的陆源碎屑沉积物(Jeffers,1988;Jeffers等,1991),南极半岛下陆坡上同样沉积了硅质泥和软泥。柱状沉积物中出现间冰期的粗碎屑组分,可能是由陆架-陆坡上的沟槽沉积物滑塌堆积作用产生。南部陆架-上陆坡的残副冰碛物说明,南极半岛上的冰川似乎未产生大量的细颗粒沉积物或冰融水,输送细颗粒组分至其北侧的海底沉积。2 低水位/冰期的沉积模式由于柱状沉积物取样数量和测试分析资料的限制,本文无法勾绘出冰期冰海沉积物的类型分区。现根据柱状沉积物特征和地震剖面资料,综合收集到的国外文献,将低水位/冰期的沉积模式归纳如表3,并简单探讨如下:表3 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低水位/冰期的沉积模式冰盛期,南极半岛陆架和南设得兰群岛岛架(台地)为席地冰盖所覆盖。在南设得兰群岛岛架,冰盖席地线大致位于现代海平面以下200~375m水深之间(Anderson,1989);而推测南极半岛陆架上可能存在更厚的冰盖,席地线大致可达陆架外缘,陆架上的沟槽也许为席地冰盖所覆盖。地震记录显示,南极半岛陆架沟槽前缘存在沉积物楔状体,并可能达到750m水深,形成一个水深更大的台地。假如南极半岛的陆架一直为冰盖所覆盖,那么这些沉积体系可能将继续接受沉积。由此可见,在陆架、岛架浅水台地区,主要发生冰川侵蚀作用和砂砾等粗碎屑的沉积作用,而南设得兰群岛的海湾、岬角区遭受冰川作用的强烈侵蚀,粗碎屑沉积物向海方向迁移;在陆坡区,以陆架区侵蚀而来的沉积物前积于缺乏沟、槽的区域为特征;在中央海槽和南部下陆坡区(盆底),深海生物沉积作用明显减弱,局部存在浊积层。地震资料显示,在盆底现代深海沉积地层之下具有一套超覆层序,解释为浊积层,是一种槽谷口的前积沉积,其成因可能始于滑塌、滑坡和碎屑流。参考文献王光宇,陈邦彦,张国祯,段威武,陈圣源等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区地质——“海洋四号”船南极地质地球物理科学考察成果北京:地质出版社,129页羊天柱,赵金山,许建平南设得兰群岛邻近海域夏季的水团与环流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编,中国第一届南大洋考察学术讨论会论文专集(南极科学考察论文集,第六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13页林澄清,郑连福南极半岛西北海域沉积物类型及沉积作用特点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编,中国第一届南大洋考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南极科学考察论文集,第六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378~385页黄惠玉,王慧中,吴邦毓吴振南,张兆祥,葛建平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周缘的海滨沉积特征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编,中国第一届南大洋考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南极科学考察论文集,第六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366~377页Anderson J BSedimentation on the west Antarctic continental Antarctic Geoscience,Symposium on Antarctic Geology and GMadison Wisconsin,USA,1003~Anderson J B,Kurtz D,Domack E WBalshaw K MAntarctic glacial marine Journalof Geology,399~Anderson J BAntarctica's glacial Glacial-marine Sedimentation(Short Course in Geology),28th IGC,Eby Anderson J B and Molnia B F,AGU,Washington DC11~Harland W BThe defini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ilis and TEarth S2,225~Jeffers J DTectonics and Sedimentary Evolution of the Bransfield Basin,Antarctica,MA Rice University,Houston,TXJeffers J D,Anderson J B,Lawver L AEvolution of the Bransfield Basin,Antarctic PIn:Thomson M R ACrame J A,Thomson J W,,Geologjcal Evolution of Antarctica,C am bridge University Press,C481~Kim Won Hyung,Kim Mi-Ock,Park Byong-KDiatoms in the Holocene sediments of the Maxwell Bay,King George Island,AKoreal Journal of Polar Research,2(1)159~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SEDIMENTATION MODEL OF THE BRANSFIELD STRAIT,ANTARCTICAWu Nengyou,Duan Weiwu and Cai Qiurong(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Guangzhou 510760)AbstractBransfield Strait,located in the high-latitudes of sub-Antarctica,is an actively-spreading back-arc basin and the ideal area for study of the marine-glacial sedimentation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of the AThe types of marine-glacial sediment and their distribution on Bransfiled Strait,Antarctica since Late Pleistocene were inferred based upon various data such as the lithology,composition,microbiological thanatocoenoses and surface texture of quartz gra in of 43-site samples of superficial and core sediments recovered during HY4-901 cruise,1990~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above,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nd depositional models during the high-stand water(interglacial stage)and low-stand water(glacial stage)were preliminarily The marine-glacial sediments may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residual paratill and compound The different types of marine-glacial sediment that show the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re of the various medium conditions,lithology·composition and microbiological The present marine-glacial sediments may be divided into 7 These data h ave provided us with an opportunity to examine the marine-glacial sedimentation models for a tectonically active basin in glacial and interglacial In addition to obvious tectonic and glacial influences,the sedimentation models emphasize the influence of eustatic changes on Key words:marine-glacial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edimentation model,Bransfield Strait,Antarctica注释

华北地区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由于中条、吕梁等陆岛的存在,导致吕梁山以东广大地区成为古陆边缘沉积区和相关相带的空间展布;吕梁山以西,因毗连秦岭和祁连海槽,故以台地边缘和盆地沉积区为主。下古生界沉积相的划分及沉积特征见图1-3-2。古陆边缘沉积区古陆边缘沉积区和碳酸盐台地沉积区是本区沉积类型的基本特征,前者根据其沉积岩的岩石类型、层理及结构、构造特点,生物组合及其他标志,可分成潮坪相和近岸浅滩相;后者又可分为局限海、台地浅滩和开阔海等微相。古陆边缘沉积区主要指沿古陆、古岛边缘分布的潮汐作用带。此带具有海水极浅,有时暴露,蒸发作用强,盐度高不宜于生物繁衍,间歇性水流能量弱,并常接受来自古陆剥蚀区的陆源砂、泥物质以及席状藻普遍发育等特点。常形成泥、粉晶白云岩,叠层藻白云岩,膏质白云岩,泥质或云质条带泥晶灰岩和竹叶状灰岩等,并常夹有粉砂岩、页岩。多具薄层、页状或微细纹层构造,石灰岩中不溶组分偏多。岩石颜色普遍具强氧化或氧化色,其中的颗粒(如砾屑)常有氧化边。有时伴有异地生物屑和砂屑、球粒等。化石少,组合单一,在潮汐流作用下,扁平砾石和生物屑多呈定向或叠瓦状、扇状、菊花状或涡流状排列。干裂、膏盐假晶、雨痕、岩溶角砾、鸟眼、帐篷等浅水标志及爬痕、垂直潜穴等构造较普遍发育。淡水渗流作用形成的渗流砂、重力胶结和溶蚀等成岩标志均较常见。根据沉积部位、海水盐度、水体能量及沉积物性质可进一步划分微相。(1)潮坪相包括潮上带、潮间带及潮上、潮间潟湖环境,有时也包括部分浅潮下带。潮上环境最靠近古陆边缘,只有风暴高潮可以淹没的地带。平缓的潮上坪在干旱炎热气候下由强蒸发引起的“毛细管浓缩作用”常形成泥、粉晶白云岩,泥晶泥质白云岩或藻席白云岩,并构成云坪亚相。当有大量陆源物质混入时,可形成泥云坪、砂云坪,甚至泥坪亚相。潮间及部分浅潮下环境除具潮坪相常见的沉积特征外,泥质或云质条带泥晶灰岩为此带典型微相,有时其中夹有潮道或潮池沉积,其微相以竹叶状灰岩为主。总之,潮坪环境是以紧邻古陆、岛屿,时而暴露,时而被极浅水淹没,介质能量主要来自潮汐作用而具间歇性,缺乏有利生物繁衍条件,微相组合简单为基本特点,空间上随古陆边缘地貌条件而呈宽窄不一的展布。潮坪相的识别与圈定是判定古陆位置和剥蚀程度的主要依据,因此,在华北地台东部潮坪相极为发育的广大地区,其研究意义甚为重要。早寒武世海侵初期,古陆边缘沉积区较为发育。华北东部的南部及北部、东北部主要为碎屑、粘土岩组合,靠近东部西侧的陆岛或水下隆起区则以潮上云坪、灰云坪为主。淮北的猴家山组和郑州一带的辛集组是最早出现的潮坪沉积,因为海侵刚刚开始,这些相带正处于淮阳古陆北侧,故以含磷石英砂岩、砾岩、粉砂岩和泥岩为主,但在鲁南、鲁西南则为碳酸盐潮坪沉积,并以泥质灰岩、准同生白云岩、角砾云岩、紫色页岩等为主。长治、林县、范县、枣庄一带为潮上和上潮间泥云坪亚相,总厚度33~70m以上,岩石中少见生物碎屑,具纹层、干裂、鸟眼和变形层理等指相构造。在沛县发育了膏质云坪,石膏层占10%以上。至馒头、毛庄期海侵范围加大,波及全区,潮坪亚相继而广为发育,东部各区以紫、紫红色粉砂质页岩和钙质页岩为主,夹薄层泥晶灰岩。徐庄期至凤山期在鄂尔多斯古隆起以东广大地区内,仍不时出现潮坪沉积,如东部早、中徐庄期继承了潮坪环境,从山海关往西经唐山、京西、曲阳至峰峰和聊古1井、古2井、东1井、大1井等钻孔揭露的平原区以及济南、皖北等地均以潮上及潮间带为主,局部为潮下带沉积。在鄂尔多斯古隆起东缘文水、沁源以西地区,在柳林、离石残留岛屿控制下,自馒头期至上寒武世,接受了大量陆源粗粒碎屑后发育了含砂泥云坪,其中临县泥云坪中泥云岩占60%以上。临县、离石、中阳以西亦沉积了60%以上的潮上含砂泥质泥晶白云岩。地台东部凤山组由泥质条带泥晶灰岩和钙质页岩组成的韵律性沉积也是潮间带沉积的典型产物。图1-3-2 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沉积相的划分及其主要特征示意图潮坪环境下,沉积多由海退沉积序列组成。如平顺、峰峰一带下奥陶统冶里组-亮甲山组厚度为178~411m,主要为灰黄色细、粉晶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角砾白云岩夹少量竹叶白云岩,堂邑地区则有石膏夹层,岩石层面上多角形干裂发育,层间角砾构造、鸟眼构造、膏盐铸模多见,化石及虫迹稀少,应属典型潮上带沉积。曲阳、登封及鲁西等地冶里组由中、薄层云斑泥晶灰岩、含球粒泥晶灰岩、生屑泥晶灰岩、竹叶泥晶灰岩、泥质条带泥晶灰岩及页岩夹层组成,岩层局部见冲刷、干裂、鸟眼、虫孔及石膏假晶等构造,生屑则以三叶虫、海百合、介形虫、腹足类及骨针等常见,但含量不高。这套微相构成了潮下至潮间带的潮坪沉积组合。亮甲山组由中、厚层含燧石的生物泥晶灰岩、泥质条带泥晶灰岩演变为云质条带灰岩和泥晶白云岩或角砾泥晶白云岩。这一微相组合显示了潮下带至潮上带的海退沉积韵律。如偏关-岐山泥云坪由含燧石的细晶、粉晶白云岩组成,是冶里组潮坪环境持续发展而形成的继承性云坪。下马家沟组底部(旧称贾汪组)在华北地台东部许多地区都由底部含砾的褐黄色泥粉晶白云岩和浅灰色泥晶灰岩组成,岩石中微细纹层、干裂、鸟眼和石膏假晶等浅水、暴露标志极常见,生物碎屑则较罕见,应属潮上泥、云坪亚相。在离石、河津、辉县一带及昔阳-五台、韩城-蒙阴、濮阳、邯郸、阳泉、徐淮等地,均有云坪或泥云坪分布。各地准同生白云岩的陆源物质含量不一,徐州、登封等地可高达30%。中、上马家沟组在淮阳古陆北侧,在五台、鲁西古隆起周围,均有由薄层泥晶灰岩,云豹斑泥晶灰岩和泥、粉晶白云岩组成的潮坪沉积。潮上坪和潮间坪中的一些洼地,易于在退潮后积水,涨潮时得到补给,从而形成潮上、潮间潟湖环境。在古陆边缘沉积区如有浅滩、堤坝存在,则在滩坝后侧多伴有潟湖出现。潮坪洼地规模较小,介质能量低,多为典型静水沉积。早寒武世砂、泥坪中的白云岩和泥质泥晶灰岩,以及云坪、灰云坪中的粉砂质页岩、粉砂岩可能为咸化或淡化潟湖产物。规模较大的滩后潟湖,由于滨岸滩坝的阻隔,海水循环不畅,水体能量很弱,生物稀少,水体深度与地形起伏有关,水体较深时可有潮下沉积。由于咸化海水回流渗透,可形成潟湖环境下的泥粉晶白云岩、球粒泥、粉晶白云岩和膏盐类岩石。由于潮坪环境和台地浅滩发育,而空间上潟湖环境又依附于上述两种环境,故地台上潮坪相展布的地区以及滨岸滩坝后侧和台地浅滩间均可有此类潟湖环境沉积产物出现。台地东部馒头组紫色粉砂质页岩、夹泥晶白云岩,在广大地域内含石盐假晶,个别地区有膏盐,在一些短距离内地层厚度及岩相变化较大的地区,如山东济南,河北石门寨等地,应属潟湖沉积。奥陶纪潮坪沉积相中局部亦有石膏层,例如临清坳陷的东1井、聊古1井、堂古1井及峰峰地区均有石膏层,聊古1井亮甲山组有三层石膏分布,因此,这一带应以潮间潟湖与局限海交替沉积为主,间或有潮上环境出现。长治-邯郸冶里组泥、云坪西部的临汾膏云坪和东部聊城膏云坪的出现,说明了泥云坪高地两侧低洼潮间或潮上潟湖的存在。这两个潟湖潮坪沉积区一直延续到上马家沟时期,其沉积岩系中石膏层含量达50%以上。总之,潮上、潮间潟湖环境产物多分布于潮坪沉积相中,其展布范围和厚度一般小于潮坪沉积产物,但其微相组合和沉积相标志远较潮坪相清晰。(2)滨岸浅滩相该相位于古陆边缘沉积区外侧,多居潮间作用带,局部可延伸至浅水潮下带中。滨岸浅滩环境具有潮汐流较通畅,但水体能量间歇性较弱,水浅而盐度正常,有适量异地生物碎屑沉积,分选不完全,常有暴露标志。其微相组合则以竹叶灰岩、条带泥晶灰岩或球粒泥晶灰岩为主,有时亦有少量粉砂岩或页岩。竹叶灰岩是以扁平砾屑为主并伴有三叶虫、海百合等生物碎屑和少量砂屑、球粒等组成的颗粒灰岩,由泥晶填隙,有时可有少量亮晶。扁平砾屑主要来自潮下和潮间带先期干裂的泥晶灰岩经短距离搬运、再沉积而成,遇有风暴时,常形成扁平砾屑直立,或呈放射状或菊花状排列的砾屑灰岩与代表好天气的泥晶灰岩互层的韵律性沉积,此类薄层砾屑灰岩夹层或透镜体实际上是风暴流产物。条带灰岩与泥晶灰岩中可见对称波痕、水平层理、泥裂、虫孔等构造。早在辛集期,地台东部地区就已具有潮间低能滩的性质,如京西、唐山一带厚达40~90m的府君山组中的颗粒泥晶云质灰岩较发育,徐州大北望猴家山组中厚度大于10m的颗粒泥晶云质灰岩,两者颗粒类型均以砾屑、砂屑,三叶虫、棘皮类、腹足类等生物屑为主,含少量陆源砂,颗粒具一定磨圆分选,总含量为28%~37%,灰泥填隙。徐庄中、晚期太原、明水、东明、沛县、平顶山等地含放射鲕、云质鲕和晶粒鲕,粒间常见三叶虫碎片和陆源砂,颗粒一般含量为10%~16%,局部鲕粒夹层可达40%左右。明显而常见暴露标志,大气淡水渗透成岩的表现及包心菜状叠层石的偶尔出现和陆源泥、砂的普遍存在表明了其滨岸、浅水的潮间带环境。京西、宿县等地徐庄组岩性与之类似,但砾屑含量有所增加,颗粒总量为7%~20%不等,交错层、干裂和虫迹等标志亦较多见。崮山组、长山组内此类沉积较发育,唐山、京西、五台以及山东境内的长山组主要由泥质灰岩、泥质条带泥晶灰岩夹大量竹叶状灰岩组成,竹叶状砾屑多具氧化圈、含量高,定向或杂乱排列。砾屑间含三叶虫等生物屑和少量鲕粒、石英砂、亮晶或泥晶填隙。泥晶灰岩中有干裂、垂直虫孔,偶见对称波痕。条带灰岩常过渡为断续条带、链状灰岩,有时可形成“准竹叶”泥晶灰岩。这种构造虽曾被解释为成岩压实破碎,但仔细观察则不难发现碎屑仍有错位和近距离移位,它们是在水动力条件不足或作用时间持续性差的间歇弱动荡水中形成的,因此,“准竹叶”状构造的普遍存在恰恰反映了近岸潮汐低能浅滩沉积环境的基本特点。在这一相带中常有柱状和半球状叠层石发育,叠层柱高一般不超过20cm,柱宽仅数厘米,柱间为同心或晶粒鲕、砂屑和三叶虫碎屑等(图1-3-3)。图1-3-3 北京西山下苇甸崮山组中的柱状叠层石早奥陶世的大面积海侵,导致滨岸浅滩向台地浅滩转化。怀远运动后,马家沟海侵初期,准同生白云岩较普遍地发育于全区。根据1987年华北石油局等单位以颗粒含量10%为准滩界限勾划出的几个准滩,其颗粒以藻屑、砂、砾屑及核形石为主,就其与潮汐云坪的关系而言,准滩应为潮间低能浅水沉积物。此类低颗粒量碳酸盐岩能否作为水体具一定能量的水下浅滩或滨岸潮间浅滩沉积环境的微相,还值得讨论,总的看来,由于奥陶纪是继寒武纪以来华北地台的最大海侵期,加之地台本身长期剥蚀、夷平,致使全区滨岸浅滩环境分异不明显也是可以理解的。碳酸盐台地沉积区这一沉积区是与古陆边缘沉积区紧相毗邻的广阔陆棚内侧,与浅海盆地多有台地边缘相区相隔。其沉积界面大都在低潮面和浪基面之间,个别直达氧化还原界面附近。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潮下带,海底地形和水体深度均有较大变化。水深可由数米至数十米,但一般不超过百米。海水盐度正常,低洼处略有增高,生物较为常见,水体能量则介于较弱至中等之间,并以潮下低能为主。这一沉积区在华北地台甚为发育,据其水下地貌-海水通畅状态、水体深浅和能量大小可将其细分为局限滩间海、开阔滩间海和台地浅滩等环境。(1)局限滩间海(局限海)随海底地形变化,常因浅滩遮挡、相对低洼而形成局限滩间海沉积环境。其中海水虽与广海相通,但循环受阻,持续低能,盐度稍高,不利于广海生物发育,化石种类少。主要岩石为泥晶灰岩、球粒泥晶灰岩、泥质条带泥晶灰岩、云斑泥晶灰岩及准同生后白云岩等,其基本特点为缺乏高能颗粒。岩石中常见生物碎屑则多为广盐性生物。当这一沉积区受滨岸滩坝或水下隆起封闭时,可因盐度激增形成白云岩为主的潟湖沉积。地台东、北部府君山晚期局限海较为发育,山海关、唐山、京西至易县,府君山组厚度由150m递减为15m,其上部地层均以灰、深灰色中—厚层云斑泥晶灰岩、泥晶云质灰岩为主,北京地区常见少量球粒泥晶灰岩,岩石均具水平层理,生物稀少,陆源物含量不超过10%。莒县地区则以云斑泥晶灰岩、粉砂质页岩和白云岩为主。任丘古2井,聊古1井及峰峰地区则为薄层泥晶灰岩与页岩互层。张夏组以台地浅滩与滩间海沉积环境为主,滩间海如受多滩围阻则为局限海环境。如京西、大同等地张夏组下部,唐山和易县上部虽均属张夏组,但其岩石及普遍具有的高能颗粒含量低,生物单一,水平层理、层面罕见冲刷痕遗迹,偶含少量球粒,虫迹不发育等特点,均反映受古陆、水下隆起或台地浅滩遮挡的局限海环境。下奥陶统,华北地台虽可据岩性划分为以准同生后白云岩为主的南区和以泥晶灰岩、生物泥晶灰岩、云斑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和含燧石条带或结核的灰岩或粉晶白云岩为主的北区,以及本次工作区以外的西区,但大部分白云岩均为准同生后交代白云岩,其原岩岩性多为生物泥晶灰岩、球粒泥晶灰岩,故唐山、曲阳、京西及峰峰等地和聊城一带均为局限台地沉积。中奥陶世的广泛海侵,使局限海多与广海连通,地台东部南北岩性分异为白云岩和石灰岩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岩性组合更为复杂的浅水沉积环境。如曲阳任2井、古2井一带及鲁西地区下马家沟组沉积的泥晶灰岩夹泥灰岩、白云岩多具水平层理,并含三叶虫、海百合、头足类等化石碎屑,底部常见冲刷构造,应为局限海与陆棚海交替沉积。工作区以外的西部,马家沟早期受乌兰格尔、阿拉善、庆阳和延安古陆的阻隔,属典型局限海沉积。(2)开阔滩间海(开阔海)指地台中部或外侧开阔地区及台地与外海畅通的广阔浅水区。由于华北地台以发育台地浅滩为特征,所以浅滩间的开阔浅水台地可称为开阔滩间海。其沉积界面多位于低潮面与浪基面之间,盐度正常,水深一般为数米至数十米,具中等能量。以颗粒灰岩、含颗粒灰岩及泥晶泥质灰岩为主,时含页岩及粉砂岩夹层。岩石中颗粒类型较单一,偶有内碎屑、鲕粒等高能颗粒。化石较为丰富,可有介形虫、软体动物、棘皮动物、三叶虫和腕足类。其中窄盐性生物相对含量少。层理以水平层理多见,偶有斜层理。小型单柱、半球状叠层构造偶有出现,水平虫孔及生物搅动构造常见。地台东部毛庄、徐庄期某些厚层段的泥岩夹粉砂岩、海绿石细砂岩及砂质石灰岩具弱还原色,并含较多的海相化石,可能属于开阔海非清水沉积。燕辽地区和徐淮等地,本组地层中夹藻屑泥晶灰岩、生物屑泥晶灰岩、海绿石泥晶砂质灰岩和瘤状泥晶灰岩也应是开阔海的产物。中寒武纪张夏期海侵达到高潮,水下隆起多成浅滩,滩间海环境较为发育。其特点是鲕粒含量普遍小于30%,岩石多以深灰色生物泥晶灰岩为主,浅海生物含量较丰富,粘土岩含量变化较大等特征。如曲阳、任丘及山西某些地区张夏组的某些岩段,以生物泥晶灰岩或藻屑泥晶灰岩为主,多含10%以上的粘土夹层,鲕粒小于20%,岩石中有机质含量较高。早奥陶世,地台北部的唐山及京西地区以灰色厚层生物泥晶灰岩、条带泥晶灰岩夹不具氧化边的竹叶状砾屑或砂屑泥晶灰岩为主。岩石中常见三叶虫、头足类、腹足类、棘皮类、腕足类等化石,时见水平虫孔,为典型开阔海沉积。徐州-郑州一带开阔海沉积以夹黄绿色或灰绿色页岩为特征;平原区如任丘、港59井、古2井一带,除生物泥晶灰岩外,尚有条带泥晶灰岩、含燧石结核白云岩与其互层,颗粒石灰岩较少发育;在鲁西、莱芜一带白云岩中有腕足类、棘皮类、苔藓类等广海生物碎屑,水平层理及虫孔发育,为开阔海与水下竹叶滩沉积。下马家沟组在唐山、京西、曲阳、任丘等地均以泥晶灰岩为主,间有云质灰岩、泥灰岩等,化石以腕足类、棘皮类、头足类为常见,水平层理发育,为开阔海与局限海交替沉积。上马家沟组上部开阔海以生物泥晶灰岩、含燧石泥晶灰岩、云斑泥晶灰岩为典型组合,生物以头足类为主。峰峰组上部的泥晶灰岩含较多正常海化石,但仅残存于峰峰和鲁西等地。总之,华北东部开阔海多受水下浅滩控制,呈滩间海展布;工作区外的地台西部,多受古陆、古隆起或台地前缘相带阻隔而分布在其后,纵向上多与浅滩、局限海交替出现,空间上多绕古隆起带呈半环状分布,东部工作区内则大致呈带状或不规则等轴状展布。(3)台地浅滩华北地台上有许多大小不一,形态不同的水下隆起。这些地区多处于浪基面之上,水体浅,长期遭受中等能量海水的作用,使之成为滩相沉积环境,并形成孤立于台地中的浅滩。台地浅滩主要为潮下高能带沉积,亮晶鲕粒灰岩,亮晶砂屑灰岩和亮晶生屑灰岩或亮晶核形石、藻屑灰岩较常见。粒序层理、交错层理,柱状、掌状叠层石时有发现。流水波痕、冰雹痕、鲕铸模、重力胶结等成岩现象均甚发育。图1-3-4 地台东部寒武系沉积模式华北东部徐庄期,在北京、曲阳、任丘、莒县等地均有厚层鲕粒灰岩分布,表明水下浅滩环境已间歇性出现。至张夏期,鲕滩分布较广,自唐山、京西、曲阳至峰峰等地,鲕粒灰岩产出部位各异,从而反映纵向上随地壳升降,浅滩间歇性发育和横向上,相带有规律展布(图1-3-4)。此外,环吕梁陆岛的河津、洪洞、昔阳、平鲁等地,以及地台南部的徐淮、嵩山、洛阳等地,均有点状浅滩出现。在黄骅、济阳、任丘坳陷等掩盖区,经钻井揭露亦有点滩发育,如港59井、堂2井等均为岩性稳定的厚层亮晶鲕粒灰岩。张夏期广泛发育浅水高能滩环境,滩间多局限海或开阔海环境。浅滩环境稳定,鲕灰岩单层厚度大,水体能量高,多以亮晶鲕或豆粒灰岩为主,竹叶砾屑滩或砂屑滩少见。浅水鲕滩易出露水面之上,在山东张夏、徐淮和峰峰等地均在张夏组厚层块状鲕粒灰岩内部发现暴露标志。大气淡水淋溶和淡水胶结等成岩标志也常见。冶里期浅滩主要为竹叶状砾屑灰岩,据冯增昭所倡导的单因素定量统计综合分析方法,以组颗粒含量15%为依据,曲阳、津塘、鲁中和莒县均为浅滩。竹叶灰岩或白云岩中,砾屑含量多>50%,填隙物以灰泥为主,亮晶不时出现。砾屑多不具氧化边,呈扁平状,磨圆好,分选中等,砾间常见砂屑、生屑。水体一般浅,盐度正常。中奥陶世第二次大规模海侵,导致沉积环境以云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为主,有时虽夹竹叶灰岩,但厚度较小,横向不稳定,已基本不具浅滩沉积特点。在工作区外的地台西部,在鄂尔多斯古隆起、秦岭祁连海槽和淮阳古陆控制下,沉积区狭窄,台地浅滩沉积不甚典型,而台地边缘斜坡相和盆地相较发育。鄂尔多斯古隆起以东的华北地台东部,台地边缘相和盆地相不典型。

论文题目新闻学

简单给你说一下吧,结合自己的经验写得,没查什么网上资料。第一,要选自己感觉学的比较好或者比较感兴趣的选,这样你才会有东西可写,答辩的时候也会应答自如。第二,选题要从小处着手,从小及大比较好写,如果一上来就选个很大的选题,结果你会发现越写越空泛,最后无话可说。比如最简单的,你分析新闻的特点,虽然可写的内容很多,但是容易写得很散乱,没有条理。但你就“及时性”一点来分析,再发散到其他的特点,横向,纵向比较,举例,就会很容易写。第三,最好选别人选的不多的选题,尽量求新,就算有一点点独创性的概念被你提出也好。因为越大众化的选题,网上的资源越多,越容易被认定为抄袭。有独创性的选题,哪怕论证的,阐述的并不是很好,也更容易被导师所接受。第四,要想写起来容易,就选容易举例的选题,怕字数不够,就多举例,再结合选题进行例子分析就好了。下面整理了十五个好写的新闻论文选题,大家可以进行参考:  1、发展新闻广播的现实意义  2、我国新闻队伍中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缺失和复位  3、邹韬奋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探讨  4、中西新闻评论风格之比较  5、论“八卦”新闻在新闻中的地位和价值  6、论新闻标题的诗化效应  7、新闻失实的原因和新闻失实的防范  8、论都市报新闻与党委机关报新闻的区别  9、论新闻媒体的负功能  10、论新闻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11、论新闻评论的人文精神  12、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现实意义  13、 当代新闻编辑的思维特征  14、试论增强新闻可读性的业务手段  15、网络新闻采写原则和方法的宏观研究

例如直播、新媒体、自媒体、短视频、网红、网红经济、突发新闻报道、热点新闻事件(当年比较热议的事件)等等,从这些方面选择就可以了。

选题的技巧其实都是通用的,如是否创新……这样, 你去参考下(新闻传播科学)吧,看看别人的,然后找下自己的写作灵感

新闻学专业论文选题数码影像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当前新闻摄影记者工作状况调查与研究新闻摄影记者职业特点研究新闻摄影的内容与形式研究当代政治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体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文化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教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试析报纸发行量的信息不对称性浅论报纸发行定价与发行量的辨证关系对《环球时报》经营模式的一些思考地市级党报的广告经营初探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图片论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探析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盈利模式探析我国动画产业发展思路探析中国媒介购买公司发展历程探究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分析“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细节对导语写作的重要性探析我国党报生存策略分析梁启超新闻思想对当今传媒的启示中外讣闻报道的对比分析从"超级女声"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位从"制播分离"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我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梁启超(或其他名报人)办报思想研究网络新闻目前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试论时评的发展脉络及趋势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改革研究中国电脑游戏产业运营前景探析博客现象研究中国网络知识产权现象及前景分析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比较分析网络作品版权保护问题研究中国网络电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网络流媒体技术发展研究报纸媒体受众心理研究电视媒体受众心理研究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媒体受众心理的比较研究针对受众的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人特征的传播效果研究论我国农村文化市场的构建与培育对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专业频道细分化与反细分化的竞争对策研究论我国传媒集团的产业与发展对策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论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报纸经济报道的可读性研究科技报道中存在的非科学现象研究《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研究论网络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新时期典型报道发展研究国内报纸新闻报道中的女性歧视问题研究党报营销的问题与对策专业期刊营销的问题与对策电视栏目营销的问题与对策"超级女声"营销得失论试析经济新闻的"物化"与"人化"谈新闻采写中的人本理念试析解读新闻中的"解"论工作通讯的"研究性"趋势新闻发现与综合新闻工作报道与时政新闻电视新闻评论的媒介特征与体裁特征试析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看点"与品位谈文学期刊的时尚趋势论后发都市报竞争战略传媒发展与媒介经营管理人才大众化报刊的定价策略分析频道品牌战略与电视发展网上消费群体和购买行为分析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与整合论采访的技巧评析新闻娱乐化现象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艺术新时期新闻评论的文风

新闻学论文题目

首先跟学术堂来了解一下新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的思路:  1、莫选理论研究,选题套案例  对于本科生而言,选纯理论题材要慎之又慎,因受理论基础、知识体系、阅读背景、思辨能力等因素限制,理论研究论文要么写得隔靴搔痒,要么自己把自己绕晕,结果不知所云。  建议死扣一个理论知识点,结合当前热点案例展开分析,既有鲜明的案例,又能集中力量主攻一点:即将一个理论点与案例融合,不至于被理论绕晕。  例:  基于[ 议程设置理论]的XX事件舆论传播研究  以XX事件舆论一边倒现象为例论艺人媒介形象的重要性  莫选硕大题目,要大题化小  遇到任何一个选题方向(往往是很大的一个方向),都最好不要直接就开写,一定要把题目细化到自己可以很容易下笔的层次,比如选题方向为[自媒体],如果写的题目是[自媒体现状研究]那就太大了,基本上可以写一本书了,并且关键词太模糊,如何进行细化呢?  例: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自媒体内容生产创新研究  基于高校微信公众号联盟的自媒体互动协作机制研究  莫选陌生领域,向偏好倾斜  选题一定要选择自己熟悉、喜欢或者有一定积累基础的方向或题目,选择不了解的方向和领域就是直接挖了个坑埋自己。同样以[自媒体]选题领域为例,比如你擅长的是电影,那么你就可以写:电影类微信公众号软文的写作手法研究——以XX为例  莫选生疏领域,向资历倾斜  选自己有一定实践经历的领域或选题,更有利于写出原创和真实的观点,选择生疏领域基本上只能从头开始研究,劳动量大;或者只能直接粘贴编辑,危险系数太高。同样以[自媒体]选题领域为例,比如你恰好在某微信公众号实习,那么你就可以直接就这个公众号进行案例分析和研究,甚至可以直接分析其优劣,还根本不需要靠任何理论点。  莫选老旧题目,向热点倾斜  莫选老掉牙的选题,比如新闻真实性、新闻娱乐化、真人秀等已经很老旧或写滥了的选题或领域,这种选题方法太容易拾人牙慧,且答辩时会被问得很惨。建议选择近半年的热点新闻事件进行专题研究,热点传播现象进行案例研究,或者传媒业的热点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比如:数据新闻、众包新闻、在线直播、媒介生态、网络综艺等。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新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常规的选题方向有哪些:  纸媒方向  (1)报纸新闻的语言要求,(2)新闻标题,(3)晚报“早”出现象,(4)都市类报纸的娱乐化倾向,(5) 都市类报纸的“价格战”,(6)都市新闻的叙事,(7)版面编排,(8)新闻策划,(9)深度报道,(10)经济新闻,(11)法制新闻,(12)新闻时评,(13)报纸广告,(14)记者的职业道德,(15)媒体的社会责任,(16)报纸的新闻舆论监督,(17)隐性采访,(18)新闻摄影,(19)虚假新闻,(20)有偿新闻,(21)娱乐新闻,(22)炒作新闻,(23)新闻故事化,(24)典型报道,(25)漫画新闻,(26)厚报与薄报,(27)新闻自由,(28)独家新闻与独家报道,(29)报纸新闻的“同质化”,(30)细节对导语写作的重要性探析,(31) ,新闻采写中的人本理念,(32)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电视方向  (1)电视新闻语言,(2)说新闻与播新闻,(3)电视民生新闻,(4)电视方言播报,(5)电视娱乐节目的生存之道,(6)主持人的风格,(7)电视画面,(8)同期声,(9)摄像,(10)电视广告,(11)隐性采访,(12)媒体的社会责任,(13)虚假新闻,(14)有偿新闻,(15)娱乐新闻,(16)炒作新闻,(17)电视专题片,(18)电视媒体竞争,(19)“新闻电视剧”,(20)电视专业化频道,(21)移动电视,(22)电视传媒与公共空间,(23)电视新闻现场直播,(24)电视批评报道,(25) 电视节目的互动意识,(26)电视产业化,(27)电视节目的品牌化运作,(28)电视人的职业精神,(29)电视体育新闻报道,(30)新闻频道,(31)电视调查栏目,(32)新闻与经营,(33)电视剧与经营,(34)专业频道细分化与反细分化 ,(35) 制播分离,(36)频道品牌战略与电视发展,(37)论方言电视节目 ,(38)电影的色调创作;  网络方向  (1) 网站分析,(2)网络新闻特性,(3)网络新闻的真实性,(4)网络新闻的标题制作,(5)网络新闻写作技巧,(6)网络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7)网络电视,(8)网络电台,(9)网络侵权,(10)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11)微博、微信(公众号),(12)网络直播,(13)网络新闻的采写权,(14) 网络广告,(15)虚假新闻,(16)有偿新闻,(17)娱乐新闻,(18)炒作新闻,(19)网络伦理,(20)网络新闻变革,(21)网络媒体可持续性发展,(22)网络环境受众分化,(23)商业网站新闻运作,(24)网络新闻竞争力,(24)数字杂志,(25)网络游戏,(26)网络传播与社会生活,(27)网络新闻专题,(28)网络传播中的人际传播;  广播方向  (1) 广播发展趋向,(2)广播新闻的采写特点,(3)广播广告,(4)交通广播,(5)数字广播,(6)广播热线,(7)广播新闻的互动;  基础理论  (1)议程设置理论,(2)沉默的螺旋,(3)受众分析,(4)传播效果分析,(5)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6)文化帝国主义,(7)传播学方法论学派,(8)传播符号,(9)群体压力;  交叉学科  (1)公益广告,(2)媒介生态,(3) 受众心理,(5)媒介公关,(6)危机传播,(6)媒介形象塑造,(7)影视剧中的媒体人形象,(8)网络文学传播,(9)民俗传播,(10)戏曲传播,(11)传媒教育,(12)影视传播;  最后我们了解一下新闻学专业热点选题领域有哪些:  内容生产与内容创业  在线直播与移动直播  新闻特稿IP化  短视频传播  VR虚拟现实  人工智能与新闻机器人  突发新闻报道  IP开发与运作  数据新闻  粉丝经济  网络综艺  媒体从业人员现状  传媒人离职创业现状  网络舆论场与管理

个人认为,论文的选题应注意这么几点:选择自己的专业领域或熟悉的领域进行选题,这样你才有话可说且得心应手。论点要新颖,要有自己的观点,并且观点必须明确,不可含糊不清。作为新闻学,可以写当下的热点啊。

我可以帮你的,需要的话见信请留言

这两个网站上有很多,都是新闻学的

新闻学论文题目最新

简单给你说一下吧,结合自己的经验写得,没查什么网上资料。第一,要选自己感觉学的比较好或者比较感兴趣的选,这样你才会有东西可写,答辩的时候也会应答自如。第二,选题要从小处着手,从小及大比较好写,如果一上来就选个很大的选题,结果你会发现越写越空泛,最后无话可说。比如最简单的,你分析新闻的特点,虽然可写的内容很多,但是容易写得很散乱,没有条理。但你就“及时性”一点来分析,再发散到其他的特点,横向,纵向比较,举例,就会很容易写。第三,最好选别人选的不多的选题,尽量求新,就算有一点点独创性的概念被你提出也好。因为越大众化的选题,网上的资源越多,越容易被认定为抄袭。有独创性的选题,哪怕论证的,阐述的并不是很好,也更容易被导师所接受。第四,要想写起来容易,就选容易举例的选题,怕字数不够,就多举例,再结合选题进行例子分析就好了。下面整理了十五个好写的新闻论文选题,大家可以进行参考:  1、发展新闻广播的现实意义  2、我国新闻队伍中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缺失和复位  3、邹韬奋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探讨  4、中西新闻评论风格之比较  5、论“八卦”新闻在新闻中的地位和价值  6、论新闻标题的诗化效应  7、新闻失实的原因和新闻失实的防范  8、论都市报新闻与党委机关报新闻的区别  9、论新闻媒体的负功能  10、论新闻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11、论新闻评论的人文精神  12、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现实意义  13、 当代新闻编辑的思维特征  14、试论增强新闻可读性的业务手段  15、网络新闻采写原则和方法的宏观研究

1、互联网新闻聚合传播对版权的影响及其对策  2、外国媒体在华官方微博传播研究  3、电视民生新闻对文化共同体的建构  4、新时期对日外宣期刊的报道研究  5、新媒体背景下新华社新闻报道的创新研究  6、延安时期党中央机关报新闻传播业务思想研究  7、移动新闻客户端的新闻直播研究  8、大数据时代网络媒体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模式研究  9、休闲体育旅游新闻传播优化策略研究  10、媒介融合下CCTV-5《体育新闻》栏目现状研究  11、我国数据新闻教学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12、微信热点新闻研究  13、自媒体新闻传播伦理失范问题探究  14、新浪网体育新闻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  15、网络热点事件新闻报道话语分析  以上十五个新闻学论文选题由学术堂最新整理提供。

个人认为,论文的选题应注意这么几点:选择自己的专业领域或熟悉的领域进行选题,这样你才有话可说且得心应手。论点要新颖,要有自己的观点,并且观点必须明确,不可含糊不清。作为新闻学,可以写当下的热点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