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河南大学science有几篇

发布时间:

河南大学science有几篇

写论文依靠的是严谨的学术精神与深入其中的专业技能,没有任何其他捷径。论文造假迟早有一天会被扒出来。

“高分论文必须是原创的。当然,这还不够。这一观点清晰而批判。整个结构顺畅,防止了抄袭格式标准。这些是构成高分论文的主要因素。”各种研究方法的应用。这代表着当原始论文研究没必要研究方法,可以使用多种研究方法使论文更具深度和说服力。普遍用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访谈、案例研究、实证研究、SWOT分析等。近年来,中国许多学术领域都出现了假论文,但数学研究曾被视为一门不可能是假的学科,因为它很容易被同行测试。有很多问题,例如重复剽窃,仿造同行评议,虚构作者等等。“有人说数学界是纯洁的,但事实上,剽窃现象不仅在今天,而且在国内外都一直存在。穷人按照顺序接受一切,抄袭整段,很容易被抓住。他们用很高的手段把别人的想法带到自己的文章中,但是专家们一眼就知道这是剽窃。它们从浅到深。论文写作主要是获取论文写作经验,初步掌握论文写作方法,为将来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学的头两年,我基本上听讲座、看书,并接受以前的知识;写论文不是听讲座、读书、记笔记和总结前人的知识,而是要求自己用前人的知识解决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学生问老师的主要应该是指导科研和写论文的方法,而不是要求老师讲述所有关于这个问题的材料、知识和论点。一方面,教师不可能对他们的同学所学的所有课题都进行研究,他们都得出完美解决问题的结论;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不可能培养和训练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我们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可以免除教师的责任,教师可以让他们走。毫无疑问,教师应该在学生写论文的整个过程中给予具体的方法指导。

刊名: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河南大学周期:双月主 编:乔家君编辑部主任:程遂营 副主编:张敬来 编辑出版:《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出版地:河南省开封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3-4978CN:41-1100/N邮发代号:36-27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34《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是河南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她源自1934年创刊的《河南大学学报》,历经沧桑之变,停刊复创,几易刊名,始终以活跃学术思想为宗旨,立足河大,面向社会,报道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弘扬科学精神、展现学者风范,推动科学技术研究,为社会精神文明和经济建设服务。1934年4月,为进一步推动学术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及时反映学校最新科研成果,河南大学创办了综合性学术刊物——《河南大学学报》。同年,《河南大学学报》在出版3期后因战乱等故停刊。解放后,河南大学复校,后更名为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大学学报》获得新生。1956年11月,复刊更名为《开封师院学报》;1971年增出自然科学专辑;1975年文理分刊,《开封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正式出版。1979年8月,因学校易名,《开封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名为《河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并发展成为公开发行的季刊;1984年5月,随校名恢复更名为《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设有“数学”、“现代物理学与材料科学”、“化学化工”、“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建筑结构与环境”和“自然资源学”等栏目,面向科技界、教育界刊载专业学术论文、综述报告和科研成果报道,是河南大学对外交流科研学术成果的重要园地。 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干福熹院士,山 仑院士,李吉均院士,孙九林院士,邹广田院士,陆启铿院士,侯 洵院士,郭柏灵院士,薛群基院士主任:宋纯鹏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圣彦,马建华,万师强,孔云峰,孔德志,王天泽,王 华, 王超杰,刘先省,乔家君,陈咏梅,杜祖亮,李起升,李 捷,李登峰,李锁平,宋纯鹏,张伟风,张治军,尚富德,武相军,郑逢斌,赵建军,郭立俊,顾玉宗,秦耀辰,鲍 鹏,薛冬峰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德国数学文摘(ZMATH)中国期刊网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河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3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ISSN 1003—4978/CN41—1100/ N。双月刊,逢单月16号出版。本刊立足本校,面向社会,主要刊登有关数学、现代物理与材料科学、化学与化工、地理环境与资源开发、生命科学、自动化基础理论与信息技术、建筑环境与结构、科学技术研究等学科的有创新性内容,数据翔实,表述规范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其来稿要求如下 : 文稿务求主题鲜明、数据可靠、评价客观;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无产权争议;作者的署名及顺序由作者自定,所有署名作者需对文稿署名认可。 文稿书写格式按照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撰写。包括题名、作者、作者工作单位、地址(城市名、邮编) 、中文摘要、关键词(3~8 个)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英文题名、作者姓名(汉语拼音) 、英文工作单位和地址、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投稿在篇首页地脚处注明收稿日期、论文资助基金项目、基金编号;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 ) 、性别、籍贯、民族(汉族可略) 、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具体格式请参照近期学报。 题名 应以简明、确切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偏正结构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征性内容,一般不超过20 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并应在题名中避免使用非公知的缩写词、字符、代号。 摘要 应完整准确的浓缩论文的内容,包含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要素,并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不分段,不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序号。一般200~300 字。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基本一致。 正文 各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例如1 , 1, 1, 1,一般不超过4级,均左顶格编排。 图和表 应精选和科学设计,具有自明性,切忌与文字重复表述。图大小要适中,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标注完整;照片要求图像清晰,反差适宜,剪裁得当。表设计格式采用3线表,表目明确。图、表内容要与正文一致。图(表)要求英文图(表)题。 量和单位 使用法定计量单位,量名称及单位名称、符号、数字等应符合国家标准,书写规范化,并注明外文字母的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角标。 参考文献 应为公开发表的文章(未公开发表的重要资料必要时可列在当页地脚),并按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号,并在正文中引用的相应位置右上角,用[ ]加序号标出。在文末著录格式为:期刊:[序号] 作者名.文献名[J ].期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专著:[序号] 作者名.文献名[M].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论文集:[序号] 作者名.文献名[C].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名.文献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出版年. 文稿著作权除《著作权法》的规定外,属于作者,本刊在征得作者同意的前提下,可对文稿进行修改。 本刊已加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作者著作权使用费和本刊稿酬一次付给。 在投稿时注明联系电话、电子信箱、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 凡投本刊的稿件,请勿一稿多投。经本刊通知作者修改的稿件,一般已被录用,将按本刊编排计划刊出。

6月15日,德国独立科学记者其主办的科学新闻网站发布了中国数学领域涉嫌论文批量造假的报道。通过学术打假人的梳理,目前共有65篇论文涉嫌造假,77位署名作者分别来自中国44所高校,其中包括不少“985”“211”院校,也有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还有一位作者来自湖南职业技术铁道建筑系。近年来国内多个学术领域被曝出论文造假,但数学研究因容易被同行检验,一度被视为不太可能造假的学科。这次涉嫌批量造假的数学论文存在大量反复抄袭、伪造同行评议、虚构论文作者等问题,目前已有21篇被撤稿。“有人说数学圈纯净,但其实抄袭的现象也一直存在,不是今天才有的,国内国外都有,不高明的人照单全收、整段抄袭,很容易被抓出来,手段高的把别人的想法拿来放进自己的文章,但专家一看就晓得,这是抄袭的。”菲尔兹奖得主、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分析说。其实,坚持学术诚信的理由只有一个:如果每个人都不坚守底线,如果每个人都造假,那么这个学术圈就完了,这个社会就完了!山雨欲来风满楼。越是在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时候,越是要牢筑信念的城墙,守住诚信的阵地。 所以我们要踏踏实实干工作,老老实实搞研究,每天进步一点点,看似要比那些“走捷径者”落后一些,也可能会损失很多短期利益,但是,我们对得起自己做人的良心,对得起自己的初心。 虽然此次曝光了数学界的学术论文造假现象,但在各个领域都存在学术造假现象。因此我们要始终守住自己的诚信,不要因为一时的急功近利打破自己的底线。

河南师范大学science有几篇

学院注重教学质量,积极开展教学改革。1995年以来承担教育部和省级教改项目15项,6项成果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4门基础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每年有一半左右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2003年达到60%。每年的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中的大部分考取国内外的博士研究生。我院培养的研究生李文杰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明了世界上最小的微型电池,并在美国Science杂志上发表论文,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我院毕业生王瑾晔、张锁江从国外学成归来,成为中科院百人计划的青年专家。 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与科研条件。化学实验大楼建筑面积为11000平方米,设有实验室和科研室150多个。拥有核磁共振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色-质联用仪、离子色谱仪等大型精密仪器100多台(套)。资料室藏书达3万多册,中外文期刊340多种。自50年代起,该院就在李俊甫、卢锦梭等知名教授的带领下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中国化学会编著的《中国化学五十年》一书中列举了我院80年代以前在溶液化学、量热学、电化学、电分析和配位化学等研究领域做出的成果。近年来,我院的科研工作又上了新的台阶。1995年以来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10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国家新药基金项目2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教委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4项。每年发表论文近百篇,被SCI收录论文的数量逐年上升,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检索,1996年至2001年每年收录篇数均名列全国师范院校化学系前5名,1999年排在第2位。

我们来看一个2017年的数据,2017年Nature发表论文803篇,Science702篇,Cell327篇。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全世界2013年已经有780万名研究人员,目前保守估计1000万。假设Nature/Science/Cell上面2017年文章每片都来自不同课题组的话(有不少牛课题组一年发好几篇),比率大概是018%,也就是平均一万名研究人员里能有8个人发CNS。2018年清华北大河南录取405人,考生3万人,录取率041%。从数字概念来说,比在2018拥有近百万高考考生的河南考上清华北大的难读还要大两倍。发一篇正刊这是十分厉害的一件事,如果同系列一个课题组发了3篇,那就是厉害厉害超级厉害的事,至少从一年发表自然科学顶尖学术文献上来说,这足以排在全国前1%

河南大学首篇science

刊名: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河南大学周期:双月主 编:乔家君编辑部主任:程遂营 副主编:张敬来 编辑出版:《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出版地:河南省开封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3-4978CN:41-1100/N邮发代号:36-27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34《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是河南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她源自1934年创刊的《河南大学学报》,历经沧桑之变,停刊复创,几易刊名,始终以活跃学术思想为宗旨,立足河大,面向社会,报道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弘扬科学精神、展现学者风范,推动科学技术研究,为社会精神文明和经济建设服务。1934年4月,为进一步推动学术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及时反映学校最新科研成果,河南大学创办了综合性学术刊物——《河南大学学报》。同年,《河南大学学报》在出版3期后因战乱等故停刊。解放后,河南大学复校,后更名为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大学学报》获得新生。1956年11月,复刊更名为《开封师院学报》;1971年增出自然科学专辑;1975年文理分刊,《开封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正式出版。1979年8月,因学校易名,《开封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名为《河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并发展成为公开发行的季刊;1984年5月,随校名恢复更名为《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设有“数学”、“现代物理学与材料科学”、“化学化工”、“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建筑结构与环境”和“自然资源学”等栏目,面向科技界、教育界刊载专业学术论文、综述报告和科研成果报道,是河南大学对外交流科研学术成果的重要园地。 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干福熹院士,山 仑院士,李吉均院士,孙九林院士,邹广田院士,陆启铿院士,侯 洵院士,郭柏灵院士,薛群基院士主任:宋纯鹏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圣彦,马建华,万师强,孔云峰,孔德志,王天泽,王 华, 王超杰,刘先省,乔家君,陈咏梅,杜祖亮,李起升,李 捷,李登峰,李锁平,宋纯鹏,张伟风,张治军,尚富德,武相军,郑逢斌,赵建军,郭立俊,顾玉宗,秦耀辰,鲍 鹏,薛冬峰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德国数学文摘(ZMATH)中国期刊网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河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3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ISSN 1003—4978/CN41—1100/ N。双月刊,逢单月16号出版。本刊立足本校,面向社会,主要刊登有关数学、现代物理与材料科学、化学与化工、地理环境与资源开发、生命科学、自动化基础理论与信息技术、建筑环境与结构、科学技术研究等学科的有创新性内容,数据翔实,表述规范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其来稿要求如下 : 文稿务求主题鲜明、数据可靠、评价客观;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无产权争议;作者的署名及顺序由作者自定,所有署名作者需对文稿署名认可。 文稿书写格式按照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撰写。包括题名、作者、作者工作单位、地址(城市名、邮编) 、中文摘要、关键词(3~8 个)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英文题名、作者姓名(汉语拼音) 、英文工作单位和地址、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投稿在篇首页地脚处注明收稿日期、论文资助基金项目、基金编号;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 ) 、性别、籍贯、民族(汉族可略) 、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具体格式请参照近期学报。 题名 应以简明、确切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偏正结构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征性内容,一般不超过20 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并应在题名中避免使用非公知的缩写词、字符、代号。 摘要 应完整准确的浓缩论文的内容,包含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要素,并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不分段,不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序号。一般200~300 字。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基本一致。 正文 各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例如1 , 1, 1, 1,一般不超过4级,均左顶格编排。 图和表 应精选和科学设计,具有自明性,切忌与文字重复表述。图大小要适中,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标注完整;照片要求图像清晰,反差适宜,剪裁得当。表设计格式采用3线表,表目明确。图、表内容要与正文一致。图(表)要求英文图(表)题。 量和单位 使用法定计量单位,量名称及单位名称、符号、数字等应符合国家标准,书写规范化,并注明外文字母的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角标。 参考文献 应为公开发表的文章(未公开发表的重要资料必要时可列在当页地脚),并按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号,并在正文中引用的相应位置右上角,用[ ]加序号标出。在文末著录格式为:期刊:[序号] 作者名.文献名[J ].期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专著:[序号] 作者名.文献名[M].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论文集:[序号] 作者名.文献名[C].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名.文献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出版年. 文稿著作权除《著作权法》的规定外,属于作者,本刊在征得作者同意的前提下,可对文稿进行修改。 本刊已加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作者著作权使用费和本刊稿酬一次付给。 在投稿时注明联系电话、电子信箱、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 凡投本刊的稿件,请勿一稿多投。经本刊通知作者修改的稿件,一般已被录用,将按本刊编排计划刊出。

河南大学的生物科学专业还不错。河南大学(Henan University),简称“河大”,主校区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9月,河南大学有4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39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3个,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农、教育、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招生专业共计有138个,分别为化学、应用化学、临床医学、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应用心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旅游管理、生物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具体更多完整招生专业请看下表。河南大学招生专业一览表序号 专业1 (040201)体育教育2 (130206)舞蹈编导(体育舞蹈)3 (130304)戏剧影视文学4 (130305)广播电视编导5 (130309)播音与主持艺术6 (130201)音乐表演(合唱指挥-钢琴)7 (130201)音乐表演(合唱指挥-声乐)8 (130201)音乐表演(器乐方向)9 (130201)音乐表演(声乐方向)10 (130202)音乐学11 (130203)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12 (130206)舞蹈编导13 (130301)表演(民族歌剧)-音乐类14 (130301)表演(戏剧戏曲)-表演类15 (130310)动画16 (130401)美术学17 (130402)绘画18 (130404)摄影19 (130405)书法学20 (1305)设计学类21 (1303H)播音与主持艺术(中白)22 (1305H)环境设计(中俄)23 (1305H)视觉传达设计(中俄)24 (0201)经济学类25 (0203)金融学类26 (020401)国际经济与贸易27 (030101)法学28 (0501)中国语言文学类29 (050201)英语30 (0503)新闻传播学类31 (020305)金融数学32 (0701)数学类33 (071201)统计学34 (071001)生物科学35 (0705)地理科学类36 (0703)化学类37 (0401)教育学类38 (0711)心理学类39 (070201)物理学40 (081001)土木工程41 (100201)临床医学42 (1007)药学类43 (0809)计算机类44 (120203)会计学45 (1204)公共管理类46 (0201)经济学类47 (020201)财政学48 (0203)金融学类49 (020401)国际经济与贸易50 (030101)法学51 (0501)中国语言文学类52 (050201)英语53 (050202)俄语54 (050203)德语55 (050204)法语56 (050207)日语57 (050261)翻译58 (0503)新闻传播学类59 (020305)金融数学60 (0701)数学类61 (071201)统计学62 (071001)生物科学63 (083001)生物工程64 (090104)植物科学与技术65 (0705)地理科学类66 (082503)环境科学67 (0703)化学类68 (080403)材料化学69 (081301)化学工程与工艺70 (0401)教育学类71 (040106)学前教育72 (0711)心理学类73 (070201)物理学74 (080301)测控技术与仪器75 (0807)电子信息类76 (081001)土木工程77 (082801)建筑学78 (082802)城乡规划79 (100201)临床医学80 (100301)口腔医学81 (101101)护理学82 (1007)药学类83 (100703)临床药学84 (100801)中药学85 (080801)自动化86 (0809)计算机类87 (0809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8 (120201)工商管理89 (120202)市场营销90 (120203)会计学91 (120204)财务管理92 (120206)人力资源管理93 (120601)物流管理94 (120801)电子商务95 (0601)历史学类96 (120210)文化产业管理97 (120901)旅游管理98 (010101)哲学99 (030302)社会工作100 (1204)公共管理类101 (030503)思想政治教育102 (0203H)金融学(中澳)103 (0204H)国际经济与贸易(中澳)104 (0712H)统计学(中澳)105 (0803H)测控技术与仪器(中美)106 (0809H)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澳)107 (0809H)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美)108 (0204H)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德)109 (0830H)生物工程(中德)110 (1202H)工商管理(中美)111 (1202H)会计学(中澳)112 (0203H)金融数学(中英)113 (0502H)俄语(中俄)114 (0807H)通信工程(中美)115 (1208H)电子商务(中美)116 (0807H)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中美)117 (0808H)自动化(中美)118 (0810H)土木工程(中美)119 (0825H)环境科学(中美)120 (080902)软件工程121 (080903)网络工程122 (080714)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23 (080902)软件工程124 (081001)土木工程125 (081301)化学工程与工艺126 (081001)土木工程127 (082503)环境科学128 (081301)化学工程与工艺129 (0807)电子信息类130 (080801)自动化131 (120901)旅游管理132 (130301)表演(戏曲)133 (040106)学前教育134 (100301)口腔医学135 (101101)护理学136 (050101)汉语言文学137 (040202)运动训练138 (040204)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河南大学重点特色专业名单1、省级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通信工程2、特色专业:化学、应用化学、临床医学、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应用心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旅游管理、生物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体育教育、民族传统体育、英语、汉语言文学、物理学、编辑出版学、绘画、音乐表演、音乐学、思想政治教育3、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临床医学、应用心理学、护理学、历史学、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英语、经济学、教育学4、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生物学5、省级优势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地理学、生物学6、省级特色学科重点培育学科:应用经济学7、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8、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建筑学、口腔医学

郑州大学science有几篇

西北大学的实力更强一点,这个大学提供的一些东西是非常好的,这个大学的知名度是更高一点的。

实力比较强的是西北大学,因为这个大学成立时间比较早,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培养出来的学生比较优秀,学生的未来发展前景特别多。

论综合实力,肯定郑州大学比西北大学强很多,西北大学只是建校早一点而已,而且只是考古和地质学强一些。不要总有历史优越感,要看现在的发展趋势!唐朝当时还是世界最强的国家呢!

是周刊,所以一年有52或53期。一期大约有150篇文章。

河南省第一篇science

1967年,施一公出生在河南郑州小郭庄。1972年,离开小郭庄,全家搬往200公里之外的驻马店镇。1984年毕业于河南省实验中学,并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河南省第一名),保送至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1989年提前一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1998年—2008年,历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Warner-Lambert/Parke-Davis讲席教授。 2008年,婉拒了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中心(HHMI)研究员的邀请,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导。2013年4月25日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4月30日 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3年12月19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3年9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宣布授予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2014年度爱明诺夫奖(Gregori Aminoff Prize) 。2014年12月9日施一公以校长助理身份,会见匈牙利罗兰大学校长巴纳·德布勒森一行。2014年12月11日证实,施一公教授已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助理。 2015年08月,施一公拟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2015年09月,施一公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求学生涯:施一公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父亲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母亲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施一公的名字带着深深的时代烙印:父母亲给他取名“一公”,希望他“一心为公”。1985年,施一公被保送到清华生物系,成为清华大学生物系复系后的首届本科生。清华园里的施一公学习成绩年年名列全年级第一。1989年,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在出色完成生物系课程的同时,他还获得了数学系的学士学位。施一公注重全面发展,在高中期间,他就练习长跑,练过的项目从800米到1500米,再到3000米。进入清华后,由于长跑队只招收专业运动员,施一公便转练竞走,从5000米到1万米。他还在校运动会上创下全校竞走项目的纪录。一直到1994年,在他大学毕业五年后,这个纪录才被打破。故土情结:施一公的祖父是原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施平,云南大姚人。父亲出生于浙江杭州,但生长于江苏、上海等地,母亲来自江苏丹阳的吕城镇,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矿业学院。父母大学毕业后选择到河南工作。施一公出生在河南郑州,两岁半就随父母下放到河南省中南部的驻马店市汝南县老君庙乡闫寨大队小郭庄。1972年,全家搬往驻马店市。赴美留学:1990年初,施一公赴美深造,在全美一流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攻读生物物理学及化学博士学位。施一公初到美国时,最先发现的差距就是英语不行。他给自己规定每天背25个新单词。科研上,他勤思苦干,持之以恒。有一次,系主任兼实验室导师自认为发现了一个生物物理学中重大理论突破,激动地向学生们演示。施一公当场敏锐地指出导师在一个演算上的错误。从此,导师对他刮目相看。毕业时,导师公开宣布“施一公是我最出色的学生”。1997年4月,施一公还未完成博士后研究课题,就被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聘为助理教授。此后,普林斯顿大学给他提供了面积达200平方米的实验室和近50万美元的启动基金。在当时,这样的待遇是很多人都无法企及的。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机制为施一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短短9年间,他就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最高级别的教授职位,并很快成为学校分子生物学系的领军人物。施一公的妻子也是清华大学生物系的本科生、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博士,他们有一对龙凤胎儿女。全职回国:已是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施一公,面对广阔的事业发展前景,面对优越的生活条件,他却作出了一个让许多人为之惊讶而敬佩的决定:放弃这一切,全职回国,回到母校清华。在他看来,“爱国是最朴素的感情,有谁不爱自己的母亲呢?”经历攀登的艰辛,山顶总会有无尽的风光。如果仅仅因为科研,施一公不会回来。他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2008年2月,40岁的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施一公,全职回到中国,受聘为清华大学终身教授、并出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施一公说:“中国的科技和教育体制、中国大学的科研和教学,都与美国一流大学有相当的差距,中国正在为此而努力。我会发自内心地为清华、为中国科技和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发展付出更多。”回国时,他给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的信中写道:“我回到清华,对普林斯顿大学的贡献会比身在普林斯顿大得多。我希望将来能进行更多的学生交流活动,使普林斯顿、耶鲁、哈佛等这些名校的本科生有机会到清华来、到中国来,因为这三所大学的学生很多都是美国未来的领导者,我希望美国这些优秀的人才在年轻的时候能在中国待上一段时间,真正了解中国。”施一公希望自己能在清华为本科生开设一门思想政治课,用他在国外曲折而真实的经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袁隆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获得者。在国际上11次捧回大奖。获得的“世界粮食奖”更是农业领域国际上的最高荣誉。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张衡 我国汉朝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创制了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 竺可桢是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他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务,他深入研究了我国的气候现象,写了许多篇文章,为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竺可桢把 “一丝不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一生都用“一丝不苟”来严格要求自己。竺可桢观察物候,都留有详细的记录。有时因工作忙,不能亲自去观察,就请爱人和女儿帮忙作记录。他从1936年1月1日直到他逝世的前一天(1974年2月6日),共计38年零37天,每天都写自然日记,从未间断,共写了40多本,有近千万字。最后写出了《物候学》一书。青年科学家周琪事迹简介 --------------------------------------------------------------------------------男,37岁,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周琪长期从事克隆技术的研究工作,有多项成果分别发表在Science、Development、Stem- cells、Developmental Biology、Biology of Reproduction、Human Reproduction等世界著名学术刊物上,并成为获得国际转基因研究genOway奖的首位华裔科学家,为我国在动物克隆和胚胎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他先后在中科院和法国国立农业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1999年,第一次成功用体细胞克隆出小鼠,被“多莉羊”之父Wilmut博士誉为“该领域迄今为止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2000年5月,他领导的中法科学家小组合作培育出第一只“胚胎干细胞克隆小鼠”;2000年10月,他用自己发明的“损伤切除术”,成功研制出世界第一头没有利用“多莉”技术生产的体细胞克隆牛“周让娜”,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001年8月,他又利用细胞周期同步技术生产出了世界第一头中期体细胞克隆牛“奥运2008”。2002年底,周琪发明了能够精确控制大鼠卵细胞自发活化的专利技术,首次培育出克隆大鼠,获得第三届国际转基因研究genOway奖。 2002年底,周琪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回国组建起实验室和科研网络,致力于开展克隆和治疗性克隆的研究工作,推动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目前他已建立起小鼠、牛、大鼠和雪貂等多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建立了70余株治疗性克隆来源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系,建立了人类疾病胚胎干细胞系、人类孤雌干细胞系,改进发明了4项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他在科研方面努力倡导和推动国际合作,并积极对国家的科技政策和管理提出建议,被聘为科技部“海外专家顾问组”顾问。 邓稼先 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1979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病去世。 后被誉为"两弹一星"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 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源县),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 在天文学方面,祖冲之创制了中国历法史上著名的新历——《大明历》。在《大明历》中,他首次引用了岁差,是我国历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他还采用了391年中设置144个闰月的新闰周,比古代发明的19年7闰的闰周更加精密。 祖冲之推算的回归年和交点月天数都与观测值非常接近。 在数学上, 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的真值应该介于1415926和1415927之间,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 在机械制造上,曾制造了铜铸指南车、利用水力舂米磨面的水碓磨、能日行百里的“千里船”和计时仪器漏壶、欹器等。 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郑州大学在近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00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攻关、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60余项,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教育部科技攻关、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等省(部)级重点项目400多项,获科研经费近2亿元,产出科研成果8500余项,其中700多项成果通过国家和省(部)级鉴定,800多项成果获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589项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 “十一五”期间,郑州大学争取到的科研经费达12亿元,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25项,横向科研项目1316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励4项,在国际知名期刊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文章5篇,2005年被SCI收录论文位居全国高校第28位,被EI收录论文138篇,发表SCI和EI文章3330篇,申请发明专利698项,与企业签订合同1400份,获得成果转化费4亿多元。全校教师共发表论文1万多篇,出版著作900多部,被SCI收录论文数居全国高校第39位,被EI收录论文数居全国高校第55位。 重大成果举例 申长雨:主持完成的“橡塑制品成型模具设计中的关键力学问题和计算方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申长雨:2007年因研制出特殊环境下的高抗冲击性、防辐射和高光谱透过率的宇航员出仓面窗制品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励。刘敏珊、董其伍:主持完成的“新型高效纵流壳程换热设备现代设计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赵清香:主持完成的“十二碳二元酸合成尼龙 1212 工业生产研究”获杜邦科技创新奖。 高丹盈:申报的《钢纤维混凝土特定结构计算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果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刘炯天:主持完成的《多流态梯级强化浮选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馆藏资源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郑州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由原郑州大学图书馆、原郑州工业大学图书馆、原河南医科大学图书馆合并组建而成,共拥有一个新校区中心馆和三个老校区分馆,总藏书量为9万册,中外文报刊18325 种,其中纸质报刊3325种,另有音像资料11119件,已形成了理学、工学、医学、文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馆藏资源体系;另外可以检索、利用的中外电子图书约249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共计5万种;还有Dialog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可提供600多个大型专业数据库的使用。 学术期刊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60年,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发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史学、图书情报学、文学、语言学、新闻学等方面的学术性文章,设有“人学研究”、“环境资源法研究”、“书简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等栏目。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郑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57年,设有“特约述评”、“食管癌研究”、“系列研究”、“论著”、“应用研究”和“研究快报”等栏目,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进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CSTJ)、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等多种重要数据库,被美国化学文摘、哥白尼索引等多种权威性文摘期刊摘录。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创刊于1962年,原刊名为《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理、工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综合评述方面的学术论文;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系统”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并被美国《数学评论》、美国《化学文摘》、德国《数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国际性文摘杂志收录或评论。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创刊于1980年,原名《郑州工业大学学报》,是郑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该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工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及工程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已经被美国《化学文摘》、《数学评论》、《剑桥科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索引》、英国《科学文摘》等重要数据库和文摘固定收录。 《磷肥与复肥》创刊于1985年,由郑州大学与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主办,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认定学术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摘录。 《美与时代》是由郑州大学主管、河南美学学会和郑大美学研究所主办的美学和艺术学学术期刊,被出版署列为“双效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骨干期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