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汕头大学学报主编

发布时间:

汕头大学学报主编

《正确理解“艺术起源于劳动说”》 《复旦学报》1982年第6期《中晚唐间著名诗人张祜》 《文史知识》1984年第6期《演化与革命:中国文化型态转换的临界点》 《反思:传统与价值》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4《明代文人文学中的游侠主题》 《汕头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道南理窟”重围中的一次文化更新——试论郑善夫在明代中期福建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福建论坛》1991年第5期《汉赋与赋诗制度》 《殷都学刊》1993年第2期《锺惺万历己未在吴越交游考述》 《复旦学报》1995年第1期《明“闽中十子”诗派论略》 日本早稻田大学宋代诗文研究会会志《橄榄》第4辑(日文);《中国诗学》第四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中文修订稿)《晚明福建地区的城市诗人》 《中西学术》第2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论明代文学在日本的传播》 《东亚文明的共振与环流》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假晶现象:明代福建地区文化特征漫说》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第1期《竟陵派领袖锺惺》 《古典文学知识》1997年第4期《论“锺伯敬体”的形成》 《中国文学研究》(湖南师大编)1999年第4期《二十世纪竟陵派研究的回顾》 韩国《中国人文科学》第19辑,1999,12;《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高层论坛论文集》(西北大学文学院编) 中华书局2004,11《论竟陵派形成、发展的四个阶段》 《中国文学研究》(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编)第2辑,2000,3《关于中国早期历史上游侠身份的重新检讨》 《复旦学报》2001年第6期《竟陵派诗歌评点之学中的传释论》 《中国学研究》第5辑 ,2002,6《万历文坛“楚风”之崛起及其背景》 《中国文学研究》(湖南师大编)2002年第3期《关于中世文学开端的一点想法》 《复旦学报》2002年第4期《谭元春启、祯间交游考述——兼论竟陵派发展后期影响的进一步拓展》《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泰纳的文学史观与早期中国文学史叙述模式的构建》 《中国文学》第40辑(韩国汉城大学),2003,11;《卿云集续编——复旦大学中文系八十周年纪念论文集》(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2《曾毅〈中国文学史〉与儿岛献吉郎〈支那文学史纲〉之比较研究》 《中国语文学》第42辑(韩国岭南中国语文学会)2003,12;《罗宗强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09,10(修订稿)《后李、何时代的文学变局》 《中国学研究》第3辑(韩国东国大学东西研究所),2003,12《谭元春年谱》 《中国文学研究》第7辑(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编) 香港国际学术文化信息出版公司2005,5《晚明文学变奏的政治考察——锺惺、谭元春与晚明党争关系平议》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韩国“汉学”向“中国学”转型之沉重一页——日据朝鲜时期京城帝国大学的“中国学”研究及其影响》 《韩国研究论丛》第12辑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5《元明之际宗唐诗风传播的一个侧面 ——以“二蓝”师法渊源为中心》 《中华文史论丛》第82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6《竟陵派文学的发端及其早期文学思想趋向》 《复旦学报》2007第1期《中晚明女性诗歌总集编刊宗旨及选录标准的文化解读》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第1期《鲍照诗风及其文学史意义的重新解读》 莫砺锋主编《谁是诗中疏凿手——中国诗学研讨会论文集》 凤凰出版社2007,7《1946-1979:韩国中国文学研究格局的形成及其早期发展(上篇)》 《韩国研究论丛》第15辑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10《明初闽诗派与台阁文学》 《文学遗产》2007年第5期《张以宁诗歌创作历程考论》 《深圳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山林别响、闽派先声——元明易代际蓝仁、蓝智之诗歌创作论》 《闽江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1946-1979:韩国中国文学研究格局的形成及其早期发展(下篇)》 《韩国学研究》第17辑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12《晋安诗派:万历间福州文人群体对本地域文学的自觉建构》 《中国文学研究》第12辑(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编),2008,9《晚清以来侠情小说的发达与“侠”观念的变迁》 韩国高丽大学《中国学论丛》第24辑,2008,9《许筠与朝、明文学交流之再检讨》 《韩国研究论丛》第19辑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12《黄人的文学观念与19世纪英国文学批评资源》 《文学评论》2008年第6期《龚自珍与中国抒情文学的前现代转型》 《中国文学研究》第13辑,2009,6《中国文学古今演变:本土与西方维度》 《河北学刊》2009年第2期《王慎中与闽学传统》 《文学遗产》2009年第4期《小说家出于稗官说新考》 韩国中文学会《中国文学研究》第38辑,2009,6;《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12辑,2010,3(修订稿)《关于钟惺的〈诗经〉评点》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9辑,2010,6《明代文学东传与江户汉诗的唐宋之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第6期《元明之际唐诗系谱构建的观念及背景》 《中华文史论丛》2010年第4辑《刘大杰文学史思想的形成与日本》 日本九州大学《中国文学论集》第39号,2010,12《关于斋藤木的<支那文学史>讲义录——东京专门学校文学科创立期的中国文学史讲义》 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文学研究》第36期,2010,12(日文);北京大学汉学家研修基地《汉学研究通讯》2011年第4期(中文)《章培恒先生的中国文学研究》 《文汇报》2011年6月21日《闽诗传统在明代的形成与展开》,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韩中言语文化研究》第28辑,2012,2《移植与调适:近代学科体制下的文学史形态——林传甲〈中国文学史〉成因及其性质的再检讨》,《复旦古籍所学报》第1期,2012,6《<列朝诗集>闰集“香奁”撰集考》,韩国中国语文学会《中国语文学志》第39辑,2012,6《“古文辞”沿革的文化形态考察》,《文学遗产》2012年第4期《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朝鲜版装<空际格致>版本及其价值初探》,早稻田大学《中国文学研究》第38期,2012,12(日文)《关于明诗话整理的若干问题》(与侯荣川合作),《复旦学报》2013年第1期 《胡适如何认识〈老残游记〉》(日)樽本照雄 《近代文学研究》第1辑,1993《道德之旅:张衡的<思玄赋>》(上)(美)David R Knechtges 《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6期《道德之旅:张衡的<思玄赋>》(下)(美)David R Knechtges 《古典文学知识》1997年第1期《酒中趣》(日)荒井健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第2期《八景现象考》(日)内山精也 (与益西拉姆共译) 《新宋学》第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联系刘铁云与李伯元的纽带》(日)樽本照雄 《中国学研究》第八辑2005,12《祁彪佳社交界中的园亭:晚明的财富与价值观念》(美)Joanna F Handlin Smith 《中国文学研究》第9辑,2007,4《白行简与〈李娃传〉》(日)内山知也 《中国学研究》第十二辑 2009,6 《锺惺年谱》(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明代福建地区城市生活与文学》(博士学位论文,1990,未刊)《侠的人格与世界》(与汪涌豪合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竟陵派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文学史的文化叙事——中国文学演变论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文本、史案与实证:明代文学文献考论》(台湾学生书局,2013)编著《历代小品选》(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中国诗学》(第二卷,与郑利华、归青合著)(东方出版中心,1999)等校点《锺惺集》、《谭元春集》(均为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等 《一个中国人的文学观——周作人的文艺思想》(David E Pollard)(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参加《中国文学史》(前野直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隋唐小说研究》(内山知也)(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等翻译。《汉语日历》(兴膳宏)(与潘德宝合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1、《明“闽中十子”诗派论略》获1994-1995年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2、《中国诗学》(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获第12届中国图书奖(2000)(汪涌豪、骆玉明主编,本人为第二卷第一作者)。3、《关于中国早期历史上游侠身份的重新检讨》获2000-2001年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4、《泰纳的文学史观与早期中国文学史叙事模式的构建》获2002-2003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5、《明初闽诗派与台阁文学》获2006-2007广东中华文化王季思古代戏曲古代文学研究学术基金《文学遗产》优秀论文奖。6、《小说家出于稗官说新考》获2010-2011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7、指导硕士学位论文《王思任年谱》(作者:吕明)获2006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8、指导博士学位论文《明代中央文官制度与文学》(作者:叶晔)获2010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并获2011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

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本科),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近代史专业(研究生)。历任吉林大学历史系教授、副主任,《史学集刊》主编,吉林省历史学会副秘书长,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汕头大学副校长兼历史系主任,《汕头大学学报》主编,汕头市历史学会会长,中南地区辛亥革命研究会理事,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康梁研究所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孙中山研究所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理事。

汕头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鲁迅前期小说与俄罗斯文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版 先驱者的形象(论文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3月版 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9月初版,2000年12月再版 文化与文艺,北岳文艺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灵魂的挣扎(论文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6月版 历史的沉思(论文集),陕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版 现代作家新论(论文集),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月版 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 突破盲点:世纪末社会思潮与鲁迅(王富仁、赵卓合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雷雨》导读,中华书局,2002年2月版 中国的文艺复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古老的回声,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 中国现代文化指掌图,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2月版 语文教学与文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版 王富仁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版 王富仁序跋集(上、中、下),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 ?鲁迅纵横观(译著),原著者(俄)B·谢曼诺夫,王富仁、吴三元合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5月 鲁迅论集(韩文版),金贤贞译,韩国釜山世宗出版社,1997年8月  蝉声集(散文集),北岳文艺出版社,1996年 蝉声与牛声(散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说说我自己(学术随笔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 呓语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4月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大系(编著、与韩国柳凤九合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现代小说短篇小说精选,西北大学1999年版 中国现代美文鉴赏,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闻一多名作欣赏,和平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现代小说卷,王富仁、孙晓娅选编,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年11月版 中国现代散文卷,王富仁、梁鸿选编,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年11月版 端木蕻良小说,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鲁迅小说选读,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任主编之一) 语文(七年级上册), 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语文读本(七年级上册),同上 语文教师用书(七年级上册),同上 语文(八年级上册),同上 语文读本(八年级上册),同上 语文读本(八年级上册),同上 语文教师用书(八年级上册),同上 《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1986年获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奖三等奖。 《鲁迅前期小说与俄罗斯文学》1990年获中国比较文学学会颁发的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一等奖。 《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998年获北京师范大学首届科学研究奖一等奖。 《闻一多诗论》1996年获中国闻一多研究学会颁发的闻一多研究三等奖。 《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2002年12月获北京市第7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论》2002年10月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首届王瑶学术奖优秀论文二等奖。 《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2002年5月获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2002年9月入选《江苏社会科学优秀论文精选》,并荣获一等奖。 《西方话语与中国现当代文化》2005年4月获中共广东省宣传部优秀论文奖,2005年3月获汕头大学2004年度科研成果奖。 2003年受聘汕头大学终身教授以来,提出了“新国学”的现代学术理念,引起了国际、国内的强烈反响。担任汕头大学新国学研究中心主任,负责编辑《新国学研究》辑刊,已经出版、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如下: 新国学研究(1—4),汕头大学新国学研究中心主编,已出版4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2006年版 把汕头大学建设成“新国学”的研究基地,《汕头大学》(校报)2003年9月15日 舜与中国文化,《云梦学刊》2004年 第1期,王田葵、何红斌著《〈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序》,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5月版 新国学论纲 ,《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1-3期连载《新国学研究》第1期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5年第11期转载 老子哲学的逻辑构成,《新国学研究》第2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孔子社会学说的逻辑构成(上),《文史哲》2006年第2期,《新国学研究》第3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 孔子社会学说的逻辑构成(下) ,《文史哲》2006年第3期 孟子国家学说的逻辑构成:从孔子到孟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5-8期,《新国学研究》第4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年7 月 关于“新国学” ,《东亚文化与中文文学》(香港号),2006年2月版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坚持三个主体性,《语文学习》2003年第1期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上),《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下) ,《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中国人与犹太人,《东方文化》2003年第1期 自然·社会·教育·人――鲁迅回忆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语文学习》2003年第2期 触摸语言――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赏析,《语文学习》2003年第3期 推荐冯至《山村的墓碣》,《语文建设》2003年第4期 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东北作家群·端木蕻良(一),《文艺争鸣》200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5期转载 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东北作家群·端木蕻良(二),《文艺争鸣》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5期 转载 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东北作家群·端木蕻良(三), 《文艺争鸣》2003年第3期 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东北作家群·端木蕻良(四), 《文艺争鸣》2003年第4期 怎样感受人?怎样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语文学习》2003年第5期 文事沧桑话端木――端木蕻良小说论(一)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第3期 粱实秋《雅舍》赏析,《现代散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年6月版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4期摘编 如何看待新诗的成就? ,《新华文摘》2003年第8期论点摘编 当代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黄河》2003年第5期 文事沧桑话端木――端木蕻良小说论(下),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第4期 “西方话语”与中国现当代文化, 《文学评论》 2004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2期转载,收入《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文化的光芒与阴影—何希凡《在文化的光芒与阴影下》序, 《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1期 传播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读书》200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7期转载 由法布尔的《昆虫记》引发的,收入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中心合编,《2002年鲁迅研一些思考究年鉴》,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论当代文化界的社会结构,收入陈学超主编《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香港教育学院2004年 平民文化与中国文化特质, 《文艺争鸣》2005年第1期 最是鲁迅应该读――关于中学版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小说选读》,2005年3月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中国现代文学教育,《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励耘学刊》2005年第1辑 鲁迅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1期作用 我们为什么需要儿童文学?, 《中国教育报》2003年5月26日 学术断想, 《东方论坛》2005年第2期 战争记忆与战争文学, 《河北学刊》2005年第5期 现实空间·想象空间·梦幻空间, 《汕头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6期 为新诗辩护 ,《文学评论》,2006年第1期 “小小说”与“大小说” ,《小说评论》, 2006年第1期 物质世界·精神世界·话语世界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我看中国的鲁迅研究 ,《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1辑,《新华文摘》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 延安文学有重新加以研究的必要 ,《学术月刊》2006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今天研究左翼文学的意义:“中国左翼文学国际研讨会”闭幕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6年第2期 国家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孟庆澍《无政府主义与五四新文化》代序, 《无政府主义与五四新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版 厦门时期的鲁迅――穿越学院文化,《厦门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读什么?怎么读?,《名作欣赏》(初中版)2006年第8期 莫用学生的主观性取代教师的主体性,《中国教育报》2006年7月30日 有关左翼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东岳论丛》2006年第5期

[主要论文] 遗传算法在风轮叶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太阳能学报, 2006, 作 者: 刘雄, 陈严, 叶枝全[主要论文] 增加风力机叶片翼型后缘厚度对气动性能的影响分析 太阳能学报, 2006, 作 者: 刘雄, 陈严, 叶枝全[主要论文] 变速变桨距风力机监控过程动态仿真 太阳能学报, 2008, 作 者: 刘雄, 张宪民, 陈严, 叶枝全[主要论文] 动态尾流模型在水平轴风力机气动性能计算中的应用 太阳能学报, 2008, 作 者: 陈严, 刘雄, 刘吉辉, 叶枝全[主要论文] 基于BEDDOES-LEISHMAN动态失速模型的水平轴风力机动态气动载荷计算方法 太阳能学报, 2008, 作 者: 刘雄, 张宪民, 陈严, 叶枝全[主要论文] 基于动态入流理论的水平轴风力机动态气动载荷计算模型 太阳能学报, 2009, 作 者: 刘雄[科研课题] 大型风力机动态载荷分析技术研究及软件开发 项目来源: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2007B010800034, 2007, 主 持 人: 刘雄[科研课题] 大型风电机组气动与结构设计关键技术及其设计工具 项目来源: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 2008B090500255, 2008, 主 持 人: 刘雄[科研课题] 基于柔性多体系统模型的风力机动态气动特性研究 项目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0706023, 2007, 主 持 人: 刘雄[主要论文] 水平轴风力机气动性能计算模型研究 太阳能学报, 作 者: 刘雄[主要论文] 基于Linux系统的TCP迁移的研究与实现 汕头大学学报, 作 者: 刘雄

汕头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

汕头大学医学院是国际著名的企业家和公益慈善家李嘉诚先生捐巨资兴办的汕头大学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评估和十五211工程整体验收。学院现有博士点4个、硕士点一级学科2个(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二级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近年来,在李嘉诚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汕头大学医学院凝聚了一批海内外优秀学者,全院现有教学科研主系列教师211名,其中高级职称人数128名,占教师总数的66%;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达162人,占教师总数的78%;40岁以下青年教师9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达80人,占青年教师总数的02%。 主要领导顾江院长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医学研究生院病理学博士(1984)、美国NIH博士后。1985-2003年在美国数所大学和研究所任教和进行科研工作,其中1987-1996年任美国迪博拉心肺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科研所长,1999年任美国南阿拉巴马州立大学正教授,1995年至今担任美国SCI病理学杂志(现名AIMM)的主编。2003年至2008年任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病理系主任,北京大学感染病中心主任; 2007年5月起出任汕头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现为病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CMDA)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病理医师分会(CPA)会长、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基础医学教育分会副会长、亚太分子组织化学学会主席。长期从事分子形态学和分子病理学领域研究,致力于病理学和诊断技术的研究开发,对远程病理诊断也有浓厚兴趣,科研项目主要涉及新发传染病发病机制、肿瘤病理、分子病理等研究领域。已在SCI杂志上发表150余篇学术论文,编辑发表了6本分子形态学和分子病理学方面的英文专著。作为大会主席在美欧中国等地主持过13次国际学术会议。以首席科学家的身份获得多项科研资助,其中包括四项美国NIH的RO1科研基金及多项中国国家部委的基金。所领导的课题组获2006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7年获全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奖项。2007年在Lancet发表有关禽流感的论文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0篇论文之一。2004、2005年分别获得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和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石刚刚 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上海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药理学博士。1996年9月任汕头大学医学院基础部主任;1998年6月任医学院院长助理;1999年1月任科教处处长;2000年7月任医学院副院长;2008年12月任医学院党委书记。现为药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药学专业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理学通报》编委;《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编委;《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主编;汕头市政协委员。 长期从事冠状动脉受体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开发抗心肌缺血药物和潮汕地区中药。先后主持国家新药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12项课题。2002年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1996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获CCRF-国际德彪二等奖(奖励创新药物开发);2006年获广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2004年获汕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20余篇被SCI收录。2006年被评为汕头市劳动模范。2007年成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8年被评为汕头市优秀拔尖人才。

鲁迅前期小说与俄罗斯文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版 先驱者的形象(论文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3月版 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9月初版,2000年12月再版 文化与文艺,北岳文艺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灵魂的挣扎(论文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6月版 历史的沉思(论文集),陕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版 现代作家新论(论文集),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月版 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 突破盲点:世纪末社会思潮与鲁迅(王富仁、赵卓合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雷雨》导读,中华书局,2002年2月版 中国的文艺复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古老的回声,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 中国现代文化指掌图,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2月版 语文教学与文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版 王富仁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版 王富仁序跋集(上、中、下),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 ?鲁迅纵横观(译著),原著者(俄)B·谢曼诺夫,王富仁、吴三元合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5月 鲁迅论集(韩文版),金贤贞译,韩国釜山世宗出版社,1997年8月  蝉声集(散文集),北岳文艺出版社,1996年 蝉声与牛声(散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说说我自己(学术随笔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 呓语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4月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大系(编著、与韩国柳凤九合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现代小说短篇小说精选,西北大学1999年版 中国现代美文鉴赏,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闻一多名作欣赏,和平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现代小说卷,王富仁、孙晓娅选编,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年11月版 中国现代散文卷,王富仁、梁鸿选编,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年11月版 端木蕻良小说,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鲁迅小说选读,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任主编之一) 语文(七年级上册), 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语文读本(七年级上册),同上 语文教师用书(七年级上册),同上 语文(八年级上册),同上 语文读本(八年级上册),同上 语文读本(八年级上册),同上 语文教师用书(八年级上册),同上 《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1986年获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奖三等奖。 《鲁迅前期小说与俄罗斯文学》1990年获中国比较文学学会颁发的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一等奖。 《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998年获北京师范大学首届科学研究奖一等奖。 《闻一多诗论》1996年获中国闻一多研究学会颁发的闻一多研究三等奖。 《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2002年12月获北京市第7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论》2002年10月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首届王瑶学术奖优秀论文二等奖。 《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2002年5月获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2002年9月入选《江苏社会科学优秀论文精选》,并荣获一等奖。 《西方话语与中国现当代文化》2005年4月获中共广东省宣传部优秀论文奖,2005年3月获汕头大学2004年度科研成果奖。 2003年受聘汕头大学终身教授以来,提出了“新国学”的现代学术理念,引起了国际、国内的强烈反响。担任汕头大学新国学研究中心主任,负责编辑《新国学研究》辑刊,已经出版、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如下: 新国学研究(1—4),汕头大学新国学研究中心主编,已出版4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2006年版 把汕头大学建设成“新国学”的研究基地,《汕头大学》(校报)2003年9月15日 舜与中国文化,《云梦学刊》2004年 第1期,王田葵、何红斌著《〈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序》,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5月版 新国学论纲 ,《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1-3期连载《新国学研究》第1期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5年第11期转载 老子哲学的逻辑构成,《新国学研究》第2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孔子社会学说的逻辑构成(上),《文史哲》2006年第2期,《新国学研究》第3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 孔子社会学说的逻辑构成(下) ,《文史哲》2006年第3期 孟子国家学说的逻辑构成:从孔子到孟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5-8期,《新国学研究》第4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年7 月 关于“新国学” ,《东亚文化与中文文学》(香港号),2006年2月版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坚持三个主体性,《语文学习》2003年第1期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上),《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下) ,《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中国人与犹太人,《东方文化》2003年第1期 自然·社会·教育·人――鲁迅回忆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语文学习》2003年第2期 触摸语言――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赏析,《语文学习》2003年第3期 推荐冯至《山村的墓碣》,《语文建设》2003年第4期 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东北作家群·端木蕻良(一),《文艺争鸣》200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5期转载 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东北作家群·端木蕻良(二),《文艺争鸣》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5期 转载 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东北作家群·端木蕻良(三), 《文艺争鸣》2003年第3期 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东北作家群·端木蕻良(四), 《文艺争鸣》2003年第4期 怎样感受人?怎样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语文学习》2003年第5期 文事沧桑话端木――端木蕻良小说论(一)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第3期 粱实秋《雅舍》赏析,《现代散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年6月版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4期摘编 如何看待新诗的成就? ,《新华文摘》2003年第8期论点摘编 当代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黄河》2003年第5期 文事沧桑话端木――端木蕻良小说论(下),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第4期 “西方话语”与中国现当代文化, 《文学评论》 2004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2期转载,收入《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文化的光芒与阴影—何希凡《在文化的光芒与阴影下》序, 《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1期 传播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读书》200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7期转载 由法布尔的《昆虫记》引发的,收入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中心合编,《2002年鲁迅研一些思考究年鉴》,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论当代文化界的社会结构,收入陈学超主编《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香港教育学院2004年 平民文化与中国文化特质, 《文艺争鸣》2005年第1期 最是鲁迅应该读――关于中学版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小说选读》,2005年3月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中国现代文学教育,《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励耘学刊》2005年第1辑 鲁迅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1期作用 我们为什么需要儿童文学?, 《中国教育报》2003年5月26日 学术断想, 《东方论坛》2005年第2期 战争记忆与战争文学, 《河北学刊》2005年第5期 现实空间·想象空间·梦幻空间, 《汕头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6期 为新诗辩护 ,《文学评论》,2006年第1期 “小小说”与“大小说” ,《小说评论》, 2006年第1期 物质世界·精神世界·话语世界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我看中国的鲁迅研究 ,《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1辑,《新华文摘》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 延安文学有重新加以研究的必要 ,《学术月刊》2006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今天研究左翼文学的意义:“中国左翼文学国际研讨会”闭幕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6年第2期 国家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孟庆澍《无政府主义与五四新文化》代序, 《无政府主义与五四新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版 厦门时期的鲁迅――穿越学院文化,《厦门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读什么?怎么读?,《名作欣赏》(初中版)2006年第8期 莫用学生的主观性取代教师的主体性,《中国教育报》2006年7月30日 有关左翼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东岳论丛》2006年第5期

汕头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级别

汕头大学学报有三个版,分别是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以及医学版(即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但无论哪个版都不是核心期刊,请你多加注意。

鲁迅前期小说与俄罗斯文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版 先驱者的形象(论文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3月版 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9月初版,2000年12月再版 文化与文艺,北岳文艺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灵魂的挣扎(论文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6月版 历史的沉思(论文集),陕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版 现代作家新论(论文集),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月版 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 突破盲点:世纪末社会思潮与鲁迅(王富仁、赵卓合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雷雨》导读,中华书局,2002年2月版 中国的文艺复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古老的回声,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 中国现代文化指掌图,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2月版 语文教学与文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版 王富仁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版 王富仁序跋集(上、中、下),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 ?鲁迅纵横观(译著),原著者(俄)B·谢曼诺夫,王富仁、吴三元合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5月 鲁迅论集(韩文版),金贤贞译,韩国釜山世宗出版社,1997年8月  蝉声集(散文集),北岳文艺出版社,1996年 蝉声与牛声(散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说说我自己(学术随笔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 呓语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4月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大系(编著、与韩国柳凤九合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现代小说短篇小说精选,西北大学1999年版 中国现代美文鉴赏,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闻一多名作欣赏,和平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现代小说卷,王富仁、孙晓娅选编,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年11月版 中国现代散文卷,王富仁、梁鸿选编,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年11月版 端木蕻良小说,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鲁迅小说选读,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任主编之一) 语文(七年级上册), 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语文读本(七年级上册),同上 语文教师用书(七年级上册),同上 语文(八年级上册),同上 语文读本(八年级上册),同上 语文读本(八年级上册),同上 语文教师用书(八年级上册),同上 《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1986年获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奖三等奖。 《鲁迅前期小说与俄罗斯文学》1990年获中国比较文学学会颁发的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一等奖。 《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998年获北京师范大学首届科学研究奖一等奖。 《闻一多诗论》1996年获中国闻一多研究学会颁发的闻一多研究三等奖。 《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2002年12月获北京市第7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论》2002年10月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首届王瑶学术奖优秀论文二等奖。 《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2002年5月获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2002年9月入选《江苏社会科学优秀论文精选》,并荣获一等奖。 《西方话语与中国现当代文化》2005年4月获中共广东省宣传部优秀论文奖,2005年3月获汕头大学2004年度科研成果奖。 2003年受聘汕头大学终身教授以来,提出了“新国学”的现代学术理念,引起了国际、国内的强烈反响。担任汕头大学新国学研究中心主任,负责编辑《新国学研究》辑刊,已经出版、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如下: 新国学研究(1—4),汕头大学新国学研究中心主编,已出版4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2006年版 把汕头大学建设成“新国学”的研究基地,《汕头大学》(校报)2003年9月15日 舜与中国文化,《云梦学刊》2004年 第1期,王田葵、何红斌著《〈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序》,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5月版 新国学论纲 ,《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1-3期连载《新国学研究》第1期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5年第11期转载 老子哲学的逻辑构成,《新国学研究》第2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孔子社会学说的逻辑构成(上),《文史哲》2006年第2期,《新国学研究》第3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 孔子社会学说的逻辑构成(下) ,《文史哲》2006年第3期 孟子国家学说的逻辑构成:从孔子到孟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5-8期,《新国学研究》第4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年7 月 关于“新国学” ,《东亚文化与中文文学》(香港号),2006年2月版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坚持三个主体性,《语文学习》2003年第1期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上),《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下) ,《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中国人与犹太人,《东方文化》2003年第1期 自然·社会·教育·人――鲁迅回忆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语文学习》2003年第2期 触摸语言――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赏析,《语文学习》2003年第3期 推荐冯至《山村的墓碣》,《语文建设》2003年第4期 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东北作家群·端木蕻良(一),《文艺争鸣》200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5期转载 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东北作家群·端木蕻良(二),《文艺争鸣》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5期 转载 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东北作家群·端木蕻良(三), 《文艺争鸣》2003年第3期 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东北作家群·端木蕻良(四), 《文艺争鸣》2003年第4期 怎样感受人?怎样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语文学习》2003年第5期 文事沧桑话端木――端木蕻良小说论(一)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第3期 粱实秋《雅舍》赏析,《现代散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年6月版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4期摘编 如何看待新诗的成就? ,《新华文摘》2003年第8期论点摘编 当代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黄河》2003年第5期 文事沧桑话端木――端木蕻良小说论(下),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第4期 “西方话语”与中国现当代文化, 《文学评论》 2004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2期转载,收入《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文化的光芒与阴影—何希凡《在文化的光芒与阴影下》序, 《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1期 传播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读书》200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7期转载 由法布尔的《昆虫记》引发的,收入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中心合编,《2002年鲁迅研一些思考究年鉴》,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论当代文化界的社会结构,收入陈学超主编《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香港教育学院2004年 平民文化与中国文化特质, 《文艺争鸣》2005年第1期 最是鲁迅应该读――关于中学版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小说选读》,2005年3月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中国现代文学教育,《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励耘学刊》2005年第1辑 鲁迅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1期作用 我们为什么需要儿童文学?, 《中国教育报》2003年5月26日 学术断想, 《东方论坛》2005年第2期 战争记忆与战争文学, 《河北学刊》2005年第5期 现实空间·想象空间·梦幻空间, 《汕头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6期 为新诗辩护 ,《文学评论》,2006年第1期 “小小说”与“大小说” ,《小说评论》, 2006年第1期 物质世界·精神世界·话语世界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我看中国的鲁迅研究 ,《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1辑,《新华文摘》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 延安文学有重新加以研究的必要 ,《学术月刊》2006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今天研究左翼文学的意义:“中国左翼文学国际研讨会”闭幕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6年第2期 国家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孟庆澍《无政府主义与五四新文化》代序, 《无政府主义与五四新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版 厦门时期的鲁迅――穿越学院文化,《厦门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读什么?怎么读?,《名作欣赏》(初中版)2006年第8期 莫用学生的主观性取代教师的主体性,《中国教育报》2006年7月30日 有关左翼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东岳论丛》2006年第5期

汕头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汕头大学医学院是国际著名的企业家和公益慈善家李嘉诚先生捐巨资兴办的汕头大学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评估和十五211工程整体验收。学院现有博士点4个、硕士点一级学科2个(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二级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近年来,在李嘉诚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汕头大学医学院凝聚了一批海内外优秀学者,全院现有教学科研主系列教师211名,其中高级职称人数128名,占教师总数的66%;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达162人,占教师总数的78%;40岁以下青年教师9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达80人,占青年教师总数的02%。 主要领导顾江院长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医学研究生院病理学博士(1984)、美国NIH博士后。1985-2003年在美国数所大学和研究所任教和进行科研工作,其中1987-1996年任美国迪博拉心肺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科研所长,1999年任美国南阿拉巴马州立大学正教授,1995年至今担任美国SCI病理学杂志(现名AIMM)的主编。2003年至2008年任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病理系主任,北京大学感染病中心主任; 2007年5月起出任汕头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现为病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CMDA)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病理医师分会(CPA)会长、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基础医学教育分会副会长、亚太分子组织化学学会主席。长期从事分子形态学和分子病理学领域研究,致力于病理学和诊断技术的研究开发,对远程病理诊断也有浓厚兴趣,科研项目主要涉及新发传染病发病机制、肿瘤病理、分子病理等研究领域。已在SCI杂志上发表150余篇学术论文,编辑发表了6本分子形态学和分子病理学方面的英文专著。作为大会主席在美欧中国等地主持过13次国际学术会议。以首席科学家的身份获得多项科研资助,其中包括四项美国NIH的RO1科研基金及多项中国国家部委的基金。所领导的课题组获2006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7年获全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奖项。2007年在Lancet发表有关禽流感的论文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0篇论文之一。2004、2005年分别获得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和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石刚刚 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上海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药理学博士。1996年9月任汕头大学医学院基础部主任;1998年6月任医学院院长助理;1999年1月任科教处处长;2000年7月任医学院副院长;2008年12月任医学院党委书记。现为药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药学专业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理学通报》编委;《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编委;《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主编;汕头市政协委员。 长期从事冠状动脉受体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开发抗心肌缺血药物和潮汕地区中药。先后主持国家新药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12项课题。2002年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1996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获CCRF-国际德彪二等奖(奖励创新药物开发);2006年获广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2004年获汕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20余篇被SCI收录。2006年被评为汕头市劳动模范。2007年成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8年被评为汕头市优秀拔尖人才。

杜钢建 ,男,汉族,1956年8月生,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当代中国著名政治家、理论家、法学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浙江工商大学“西湖学者”,汕头大学法学院院长、首席教授,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现为湖南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杜钢建教授是学术界的一颗新星。是中共十六大报告的起草人之一,200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直接参与设计者,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将儒学的道德理想转化为政治法律理论,在会通兼容东西文化的基础上转换成弘扬自由、人权、民主、宪政精神的学说,为未来中国的政治法律改革提供系统明确的指导原则。主要研究领域为人权、法律制度、依法行政等。 1977-1979年 安徽师范大学外语系本科生。1979-1982年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研究生,获法学硕士学位。1982-1985年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助教,讲师,法理教研室主任。1984-1994年 北京第十律师事务所律师。1986-1988年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副主任兼法学所副所长。1988-1989年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问学者;日本立命馆大学研究员。1989-1996年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组成员;宪法行政法教研室主任;法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1994-1995年 司法部中国法学会副总编(副厅级)。1997-2004年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人大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浙江工商大学西湖学者。2004年6月—2009年 汕头大学法学院法学首席教授、院长, 国家级核心期刊CSSCI期刊《太平洋学报》主编。2009年9月22日,调入湖南大学法学院。同年10月,不再担任汕头大学法学院院长。2009—2010年,湖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2010年8月—2015年,出任已连续空缺5年的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一职。 亚太法协会执行会长;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全国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公共政策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全国比较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全国老庄与法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学会政策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法律史学会理事;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理事;日本立命馆大学国际地域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儒学社研究员;亚洲银行政府能力与法律规制顾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