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云南日报编辑

发布时间:

云南日报编辑

原名吴兴然。1946年生,云南宜成县人。高中毕业后当过工人和小学教师。后调《春城晚报》作编辑,1985年起主编该报《小橘灯》儿童副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1973年在《云南日报》发表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海花》。80年代以来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出版有散文、散文诗集《歌溪》《凉山的风》《风雨集》《珍珠雨》《小鸟在歌》《走月亮》。

儿童文学名家吴然大家知道吗?从工人成为作家,太励志

1993年云南日报印刷厂代印《人民日报》连续23个月质量评比中国第一,获得“印刷质量过得硬”锦旗、奖状1995年云南日报工会女职工委员会被评为学先进比奉献先进集体。1996年云南日报编辑部获省第六次党代会理论宣传组织工作奖1997年云南日报群工部获1996年度督查工作三等奖2000年云南日报广告处获1998-1999年度中国广告行业文明单位2000年云南日报总编室获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0年云南日报文化生活部被授予云南省军事边防文化宣传贡献奖2001年云南日报广告处在2000年“树立新风尚,迈向新世纪”公益广告活动中获贡献突出奖2001年云南日报工会被评为先进工会组织2001年云南日报群工部被评为2000年度督查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云南日报政文部被评为云南省统战工作先进集体2001年云南日报政文部被评为云南省三五普法宣教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云南日报团委被授予中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2001年云南日报文化生活部被授予全国歌手唱云南电视大奖赛突出贡献奖2002年云南日报文化生活部被授予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宣传工作突出贡献奖2002年云南日报群工部被评为2001-2002年度省部内参选登先进集体2004年云南日报工会被评为优秀单位2004年云南日报总编室党支部获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云南日报文化生活部被授予支持文艺阅评工作先进单位

1993年1月1日自即日起《云南日报》每周二、四扩为8版;《春城晚报》由周6刊改为周7刊,并由4开4版改为4开8版。1993年9月27~10月4日《云南日报》、《春城晚报》、《文摘周刊》参加了中家新闻出版信息中心、中国报业协会和中国期刊协会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1978—1993中国报刊业发展成就博览会》展出。1994年5月9日-19日 本报刊登的《共产党员徐洪刚与歹徒英勇搏斗》等6件作品,在第二届中国省、自治区党报新闻奖评选中,分获一、二、三等奖。1994年8月12日中共云南省委党组字(94)197号文件通知:孙官生任《云南日报》编委委员、总编辑。1997年1月3日美国版《新民晚报·云南新闻》专版创刊。1997年1月26日澳大利亚《澳洲新报·云南之窗》专版创刊。1997年4月10日云南省解放思想大讨论座谈会暨《解放思想,加快发展——云南省解放思想大讨论文集》首发式在连云宾馆举行。1997年7月21日法国《欧洲时报·云南新闻》专版创刊。1997年9月5日报道云南日报社等11家新闻单位为19个县捐款扶贫,将建13座新闻扶贫希望小学、3个文化站、4座村级地面卫星收转站。1997年12月30~31日云南日报决定从1998年1月起正式改版扩版。扩版后的云南日报每天出12个版。12月30~31日,为云南日报改版扩版的试刊期。1998年7月1日云南日报社所属的云南报业发行有限公司举行挂牌仪式。1998年8月14日在长江抗洪抢险进入关键时刻,本报派出沈向兴、汪林正、王文瑾、彭波4位记者分赴江西九江、湖北监利采访,报道两地军民抗洪抢险斗争事迹。1998年10月1日云南日报主办、主管的《滇池晨报》正式创刊。1999年3月23日云南日报新闻影视中心与省委宣传部影视中心共同摄制的5集电视政论片《云海情》在云南卫视台首播。1999年4月22日报社主办的《大众消费报》创刊,彩封8开24版。1999年4月28日云南日报《大观周刊》创刊,彩面8开32页。1999年5月9日全社职工开展向在南联盟英勇献身的邵云环、许杏虎、朱颖3烈士学习活动。1999年7月15日《云南日报》电子版零点在国际互联网上首发,成为全省首家拥有自己网站的新闻机构。1999年10月《云南日报》及其系列报《春城晚报》、《滇池晨报》组织强有力的编辑记者队伍报道世博会。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云南日报》获“特别贡献奖”。1999年12月5日报道结合实际抓重点,深入调查找问题,解放思想大讨论在云南省展开。2000年2月26日 省委书记令狐安等到云南日报看望职工和指导工作。2000年2月27日在云南省省委宣传部召开的表彰大会上,云南日报、春城晚报分别获得第一届云南省文化精品宣传工作奖,云南日报发表的《伟大的转折与云南的历史性跨越》(系列文章,作者鲍捷)获第一届云南省文化精品工程(文章类)奖。云南日报社还被评为1999年度云南互联网络新闻宣传先进单位。200年4月21日我社被昆明市五华区授予“文明单位”和“双拥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0年7月1日春城晚报正式出彩报,每日有4个版上彩印,并在上午出版。2000年9月 云南日报总编室被中共云南省委授予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2000年9月7日云南省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云南日报·美国版》正式在美国出版。2000年9月10日由报社援建的云南日报希望小学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马吉乡旺基独村落成。

云南日报编辑待遇

同问!我是面试采编,如果方便可以透露一下你的面试题吗?

待遇还不错

云南日报副总编辑

曾先后担任云南日报新闻部副主任,机动采编部主任,副总编辑,省委副秘书长,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云南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等职务。

云南省委办公厅三处副处长,办文法规处处长;云南日报社副总编辑;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副总经理;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经理;云南广电网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

云南日报社总编辑

在第13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作为一名纸质媒体的忠实读者,我很想说说我心目中的记者,很想说说我难忘的若干新闻佳作。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读初中时,语文课本中有一篇魏巍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志愿军战士的由衷热爱、深情礼赞,所选事例典型且有感的细节,是一篇有很强感染力的佳作。我1964年就读云南财经学校时,每个班都订有一份《云南日报》,学校规定除周末外,每天要用半小时读报,并要求由每位同学轮流读。穆青等记者写的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真实反映了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带领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这篇通讯当时在全国省级以上报纸头版转载,我感受深的一点是新华社大记者笔下竟有许多群众语言,如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我一直将这句话作为写作中的座右铭。当年《云南日报》总编辑李孟北主笔的栏目“滇云漫谭”,云南日报记者写的连续报道“岩竹十日”,我都认真读过。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就读大学中文专业,写作课文中的短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字挟风雷,声成金石,飞扬着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的激情;《中原我军占领南阳》,通过背景材料让读者了解到占领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南阳的军事价值。由于短小精练,我当年能背诵这两篇雄文。作家徐迟的人物通讯《歌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树常绿》将数学家陈景润、植物学家蔡希陶写得个性分明,跃然纸上,,我由此感到好新闻要有文化品位,搞新闻的人要有文化素养。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作为财经中专教师,我最喜欢阅读的报纸是《经济日报》。时任总编辑范敬宜主张宣传经济建设成就,要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深、易理解的角度着笔。在他的主持下,该报1989年底、1990年初,策划刊载出系列报道“五个变迁”—《吃的变迁》、《穿的变迁》、《住的变迁》、《行的变迁》、《用的变迁》,通过五个人们最熟悉的日常生活侧面的变化,反映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以及它和普通人的紧密关系,亲切生动、合乎情理。之后,又采编了一组“五个变迁的背后”— 《在吃的变迁背后》《在穿的变迁背后》《在住的变迁背后》《在行的变迁背后》《在用的变迁背后》,主要写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对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所起的重大作用,比五个“变迁”,更有思想深度。我将这两组报道剪贴入剪报本,作为资料收藏。我尤其爱读《经济日报》记者詹国枢(后任《经济日报》副总编辑,退休前为人民日报编委、海外版总编辑,)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写的经济改革采访报道、经济述评与经济随笔。他作为一名经济记者,既具备新闻记者的敏锐嗅觉,能在看似寻常之处抓出新闻;又掌握了若干经济理论知识,把握着现实经济的脉搏,对事物看得透彻;还善于借鉴文学手法,紧紧围绕人的感情、心理、欲望行文。他的新闻作品如《春天的企盼——献给走向繁荣的中国》、《市场赋》、《从煮饺子说到规模经济》、《假如没有乐凯》、《企业死与活的辩证法》等,有新意、多激情,能以小见大,能从人们从人最关切的角度人手,很少有官话、空话、大话、套话。近20年来,我给《丽江日报》写经济题材的时评,或多或少对詹记者经济随笔的写法有所借鉴。进入新世纪,尤其是2004年退休后,新闻作品中,我尤其爱读讲究短、平快的时评。《人民日报》蒋元明、米博华,《中国青年报》陈小川,《南方日报》鄢烈山等记者写的时评,有思想性、有杂文味、立意深、结构精,不仅耐人寻味,而且可供学写时评者学习、借鉴。10多年来,我给《丽江日报》“鉴雪亭”、“民生民谈”、“法制时评”、“文化评谭”等专栏写时评时,力求做到既有思想性,又有杂文味。我书桌上有一本《范敬宜文集》,这是曾任《经济日报》、《人民日报》两大报纸总编辑的范敬宜于2010年11月13日病故后,我在新华书店买到的。近来我又认真阅读这本书,以作为对一位写出多篇在全国有影响的新闻名作的老记者的纪念。我想不出佳句来结尾,谨以《人民日报》原副总编梁衡在范老逝世次日写的怀念文章结束本文:“人民日报十多位总编,自邓拓之后,其才学堪与其比者唯老范一人;范仲淹倡‘先忧后乐’已千年,我身边亲历亲见,能躬行其道的新闻高官,唯老范一人。我只有用《岳阳楼记》的最后一句话来说:‘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儿童文学名家吴然大家知道吗?从工人成为作家,太励志

毕竟是始皇帝啊·····

吴然原名吴兴然。1946年生,云南宜成县人。高中毕业后当过工人和小学教师。后调《春城晚报》作编辑,1985年起主编该报《小橘灯》儿童副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1973年在《云南日报》发表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海花》。80年代以来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出版有散文、散文诗集《歌溪》《凉山的风》《风雨集》《珍珠雨》《小鸟在歌》《走月亮》。扩展资料:散文集《小鸟在歌唱》、《小霞客西南游》、《天使的花房》分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五届全国优秀儿童图书奖、第六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并有作品获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和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项。作品选入《散文十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年文学名作文库·儿童文学卷》等100多种选本。其中,《新年礼物》、《珍珠泉》分别选入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五册、第七册,《我们的民族小学》、《珍珠泉》分别选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三年级上、下册,《杨梅会》选入四年级下册;《走月亮》选入台湾省《国语实验教材》第12册。《新年礼物》选入韩国小学三年级中韩文语文对照读本、日本“公式化”中文教材。其他如《那只红嘴鸥》、《歌溪》、《一碗水》、《和花朵说悄悄话》、《小鸟和守林老人》、《过三苏祠》、《孔雀舞》等,亦选入与教材同步的中小学新课标语文读本。

云南日报副总编辑赵

2008年以来,昭通市着力打造以“四零四最”为主要内容的“今日昭通效率”。即服务受理零推托、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非议、服务对象零投诉,审批环节最少、交易成本最低、办事效率最高、社会环境最优。通过打造“今日昭通效率”,连续两年吸收外来投资的增幅居全省第一名。到目前签约项目176个,协议引资940多亿元,实际到位6亿元,2010年被评为云南省唯一一个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仅2008年,签订各类合作项目82个,协议引资449亿元,是上年的4倍,实际到位9亿元,比上年增6%。2009年,签订招商项目65个,协议引资8亿元,实际到位市外资金5亿元,增长8%。2008年昭通市生产总值达3亿元,比上年增1%;2009年,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大关,达到4亿元,增7%;今年以来进一步提速,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6%。 打造“今日昭通效率”的背后,体现出昭通人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危机感。昭通在历史上是云南的北大门,是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主要通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后来,随着320、108国道和成昆铁路、贵昆铁路相继开通,以及国家和省内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昭通由历史上的交通要道变为边缘地带,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了。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昭通到重庆、贵阳、成都的交通都已比较通畅,到昆明的高速公路2008年初建成,行程仅3个多小时,市内即将形成4小时经济圈,内昆铁路纵贯全市五县区,万里长江第一港水富港可直航上海。昭通已初步形成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在成为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门户,内地入滇乃至南下东南亚、南亚的便捷通道。下一步,隆黄(四川隆川到贵州黄果)、昭(通)攀(枝花)丽(江)、重庆到昆明的高速铁路等开工建设后,交通将进一步提速。从更大的视野看,市长王敏正认为,水富港应该成为战略构想中第三亚欧大陆桥的起点。交通条件的这种历史性改变,客观上为昭通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机遇。昭通人就是在这一特殊背景下把握好西部地区共同面临的机遇的:从全国范围看,西部地区正处于承接东中部产业梯度转移的历史性机遇;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看,一个经济体连续几十年快速发展的先例是罕见的,从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中国处于快速发展期,这种态势不可能始终保持不变,后发地区必须抓住这个快速发展机遇期,创造更多财富,这是这一代人神圣的使命。这些机遇稍纵即逝,不能不让人充满危机感。 2008年初,新一届市委、政府领导班子在对市情重新认识的基础上,认为制约昭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思想不够解放、软环境不够宽松、尤其是行政效率不高。一些部门,在工作中仍然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一些部门办事拖沓、效率低下;一些部门工作人员存在吃、拿、卡、要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明确提出要打造“今日昭通效率”。 打造“今日昭通效率”是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始的。2008年初,王敏正到昭通的第15天,就召开了一个重大投资项目服务现场办公会,要求市政府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拎着公章来现场办公,那一天的项目由市长或副市长出面审批,盖完章才能走人。就在那一天,响亮地喊出了“打造今日昭通效率”的口号。此后他们双管齐下,一方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方面推进政务方法创新。 昭通市按照“依法、科学、透明”的原则,清理、精简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审批权限。他们依据法律法规确定审批事项,对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一律予以取消;对不符合又好又快发展要求或与现实管理要求不相适应、达不到管理目的的,虽有法定依据,也予以调整或合并;对行政机关以批代管或通过事后监督、日常监管可以实现管理效果的,予以调整。凡能由市场调节的,坚决放给市场;应由企业自主决策的,一律交给企业;能由社会中介组织解决的,全面移交社会中介组织。凡保留、修订和废止的行政审批项目,及时向社会公布。在此基础上,规范审批程序,推进审批集中,凡能进入政务服务中心的事项都必须进入,凡能简化审批环节的事项都必须简化,凡能缩短审批时限的事项都必须缩短,提供“一门受理、一次告知、并联审批、一窗收费、限时办结”的“一站式”服务。到2009年初,这个市的行政审批事项由2008年的320项压缩为79项,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地级市。但审批事项的精简并不意味着部门的工作量减轻了,反而是更重了。审批时限在法定范围内压缩了1/2以上,要求审批快,服务更周到,服务质量更好。为此,他们采取“马上办”、“一线法”、“全程代”等措施,推进政务方法创新。“马上办”就是能即时办结的即时办结,能当日办结的当日办结,一时办结不了的必须最大限度压缩办结时限,并作出承诺。“一线法”主要是推行“零距离”服务,精力向一线倾斜,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服务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全程代”就是全程代办制度,为投资者提供“保姆式”服务。此外,他们建立和完善了重点项目挂钩制度、重点项目协调制度、重点项目推进制度等。为了使这些措施切实落到实处,他们实行严格的行政问责制,2008年以来对不履职或不正确履职的368名公职人员实施了行政问责,其中处级干部15人、科级干部102人。打造责任型、效率型政府有了个好的开端,市直部门承诺限时办结率和投诉回复率均达到100%。 记者感言: 临沧市针对思想观念滞后、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执法不规范、政策兑现落实不到位等主要问题,正在开展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活动,昭通市打造“今日昭通效率”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比如,他们大刀阔斧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压缩行政审批时限,政府行政从过去重管理转变为现在重服务,等等,都是值得我们联系实际认真学习的。但更重要的是,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要真正确立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开展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活动中,变被动为主动。 市委二届八次全会提出,“要跳出临沧看临沧,立足云南看临沧,放眼全国看临沧,融入世界看临沧”。当我们长期局限于临沧本土,用一种狭小的视角观察事物,用一种老套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时,我们对市委、政府作出“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这一战略部署的认识是有限的。但是当我们走出临沧走进昭通,采访昭通市委、政府领导,与各级各部门干部职工面对面交谈后,我们内心受到很大的震撼,对临沧市委、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开展“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活动的重大战略部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汹涌澎湃的时代洪流中,任何一个人如果游离于历史进程之外,都是自生自灭不值一提的。广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能够通过纵向和横向的观察思考,从空间和时间的坐标里发现自己所处的方位,明确自己应承担的使命和肩负的责任。当前,我们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带来的政策机遇,二是后发优势孕育着的潜在机遇,三是国际经济调整中蕴藏的合作机遇,四是东部产业梯次转移的机遇,五是云南省建设“两强一堡”的机遇等等。这些机遇都是历史性的,而且也都是稍纵即逝的。如果我们不能抓住这些机遇,就有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如果我们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就能推动历史的进程。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主要是涉及一些部门利益;推进政务方法创新,主要是增强服务意识。有了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自觉地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自觉地把服务企业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的历史使命担在肩上。 昭通市打造“今日昭通效率”,起初主要是着眼于为投资企业提供方便快捷和优质的服务,但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已扩展到如市民办理房产证、车辆检审等民生领域的方方面面。这一活动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满、怕、僵、懒”等传统思想和行为模式受到冲击,“不为困难找借口,只为发展找办法”,任何单位部门都不能置身事外。接下来,我们将选择部分单位再作报道,敬请关注。 采访札记: 6月30日,昭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产办主任朱大庆和昭通日报副总编辑赵锝海带我们到盐津县的豆沙古镇,让我们亲身感受历史上的昭通“锁钥南滇、咽喉西蜀”的重要战略地位。 站在古镇的豆沙关关口,眼前就是个天然的“交通历史博物馆”:2400多年前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来的五尺道,布满了从先秦以来不同时代深深浅浅的马蹄印;古朱提江水涛声依旧,这条水道曾经舟楫穿梭;上世纪70年代修筑的213国道,2003年打通的内昆铁路,2008年通车的水麻高速公路,古今五个通道汇集豆沙关前。昭通人称之为“古今五道”。 昭通原称乌蒙,清朝时弃“乌暗蒙蔽”之嫌,取“昭明宣通”之意,改名昭通。回顾昭通的历史不禁让人感叹,当它与外界“沟通”顺畅时就既“昭”且“明”,当与外界“沟通”受阻时就既“乌”且“蒙”。昭通的区位优势曾因交通而显赫,也曾因交通而黯淡。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交通等基础设施日新月异,我们能够理解昭通人为什么对未来充满自信,理解他们对外开放的意识为什么强,更能够理解他们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机遇意识。 古朱提江(今称大关河)的对面,在如刀削一般的绝壁上,停放着汉代的僰人悬棺,它的主人上千年来静默着。如今,让他们见证历史的这种沧桑巨变,他们内心再也无法平静了吧

云南省委办公厅三处副处长,办文法规处处长;云南日报社副总编辑;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副总经理;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经理;云南广电网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