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社会科学与医学杂志多少分

发布时间:

社会科学与医学杂志多少分

按新闻出版总署的相关规定,期刊没有级别之分;而我们目前大多参照的分类标准是由各机构和主管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对期刊所进行的划分,每一个地区或者同一个地区不同的职能机构对期刊的认定标准都不同,所以了解几类期刊,请直接向其所在单位了解。

我国学术期刊分级的现状 关于学术期刊分级问题,在国家还没有作出统一明确规定的长时间之前,可谓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国家级科研机构主办的刊物就是国家级学术期刊,即一级刊物;省、市、自治区有关单位及高等院校主办的学术期刊是省级期刊,即二级期刊;地市、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是三级学术刊物;还有的认为,取得“ISS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的英文缩写)的是国际期刊;取得“CN”(“中国”的英文缩写)的刊号的是国家级期刊;取得省、市、自治区新闻出版管理局颁发的“特许证”的是省级学术期刊;有的认为发达国家的著名刊物,像《科学》等是一级期刊,国内的国家级科研单位主办的期刊为二级期刊;甚至一度一些政府部门也有不很严格的条例,例如1987年国家教委科技管理中心《关于推荐高等学校科技同行评议人的通知》中,提出“被推荐人选要求近五年来在国内一级杂志或国外重要学术刊物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过的论文”,又如地区的人事厅历年来关于职称工作的文件中均有“国家级报刊、杂志”、“省部级报刊、杂志”的提法。欧裕德认为:实际上,此事10年前就已有明确规定。1991年6月5日,国家科委、国家新闻出版署第12号令发布了《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条例。条例的第二章第六条规定:“科学技术期刊,技其主管部门分为全国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全国性期刊是指国务院所属各部门、中国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管的期刊。地方性期刊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委、厅、局主管的期刊。”2002年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又进一步进行了统一答复:期刊无国家级、地方级的区别,目前国家与地方关于期刊的评比与期刊的学术水平无关,“核心期刊”的认定是民间行为,而非政府行为,目前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没还有制定衡量学术期刊质量的权威标准,新闻出版总署近几年举办过国家期刊奖、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等期刊方面的评奖活动,不能认为获得这些奖项的期刊中的学术期刊质量就是高的,“不能作为评职称时入选论文的依据。”这是迄今为止政府职能部门最权威和最新的意见。 中华临床医学,不是北大图书馆认定的中文核心刊物,但并不表明它不是全国性的期刊哈,但只能算是普通期刊,也算是国家级的

刊物的级别应该是普刊(国家级、省级)、科技核心、北核、南核。影响因子越来越高。这些都是预先评估好了的。北核三年评一次。

法律分析:sci 一区、二区 、三区、四区指的是SCI论文分区,SCI期刊分区影响较为广泛的有两种:一种是 Thomson Reuters 公司制定的分区(简称汤森路透分区);第二种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制定的分区(简称中科院分区)。汤森路透分区,汤森路透每年出版一本《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JCR对86 000多种SCI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数加以统计。JCR将收录期刊分为176个不同学科类别。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平均分为Q1、Q2、Q3和Q4四个区: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前25%(含25%)期刊划分为Q1区,前25%~50% (含50%)为Q2区,前50%~75% (含75% )为Q3区, 75%之后的为Q4区。汤森路透分区中期刊的数量是均匀分为四个部分。中科院分区,中科院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天文、工程技术、医学、环境科学、农林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及综合性期刊13 大类。然后,将13大类期刊分各自为4 个等级,即4 个区。按照各类期刊影响因子划分,前5% 为该类1 区、6% ~ 20% 为2 区、21% ~ 50% 为3 区,其余的为4 区。在中科院的分区中,1区和2区杂志很少,杂志质量相对也高,基本都是本领域的顶级期刊。法律依据:《教育部、科技部印发的通知》 一、准确理解SCI论文及相关指标。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科技文献索引系统。SCI论文是发表在SCI收录期刊上的论文,相关指标包括论文数量、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影响因子、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排名等,不是评价学术水平与创新贡献的直接依据。

社会科学与医学杂志多少分可以投稿

省级期刊与国家级期刊的区别:实际上,国家从来没有对刊物做过级别之分,也就是在影响力和专业程度上没有省级和国家级的差别。所谓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之分,主要为方便管理,根据期刊主管单位的级别而做了区别,即国家单位主管期刊为国家级期刊,省级单位主管期刊为省级期刊。这是期刊分级的最传统的方法,也是仍在使用的主要方法。按照这种分级方法,期刊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由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般被认为是国家级期刊,省部级、地市级依此类推。 我国有期刊8000余种,这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方面千差万别,尽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声明从未从行政角度对现行期刊进行过级别划分,但期刊之有级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且9000余种期刊没有级别上的区别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 实际上期刊从来就有级别,这几乎是政府有关机构、期刊主办机构和作者的共识,只不过期刊级别的认定比较复杂,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和共同的分级目录。期刊的分级最传统的是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就据此将期刊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期刊、省部级和地市级。 70年代,核心期刊理论开始传入我国,到90年代,核心期刊已为学界所广为熟知。与此同时,各种与期刊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开始建立,由此得出多种期刊排行榜,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也研究制定为已所用的核心期刊(或称重点期刊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了各种期刊等级评比。 更多期刊常识:

我国学术期刊分级的现状 关于学术期刊分级问题,在国家还没有作出统一明确规定的长时间之前,可谓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国家级科研机构主办的刊物就是国家级学术期刊,即一级刊物;省、市、自治区有关单位及高等院校主办的学术期刊是省级期刊,即二级期刊;地市、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是三级学术刊物;还有的认为,取得“ISS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的英文缩写)的是国际期刊;取得“CN”(“中国”的英文缩写)的刊号的是国家级期刊;取得省、市、自治区新闻出版管理局颁发的“特许证”的是省级学术期刊;有的认为发达国家的著名刊物,像《科学》等是一级期刊,国内的国家级科研单位主办的期刊为二级期刊;甚至一度一些政府部门也有不很严格的条例,例如1987年国家教委科技管理中心《关于推荐高等学校科技同行评议人的通知》中,提出“被推荐人选要求近五年来在国内一级杂志或国外重要学术刊物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过的论文”,又如地区的人事厅历年来关于职称工作的文件中均有“国家级报刊、杂志”、“省部级报刊、杂志”的提法。欧裕德认为:实际上,此事10年前就已有明确规定。1991年6月5日,国家科委、国家新闻出版署第12号令发布了《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条例。条例的第二章第六条规定:“科学技术期刊,技其主管部门分为全国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全国性期刊是指国务院所属各部门、中国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管的期刊。地方性期刊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委、厅、局主管的期刊。”2002年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又进一步进行了统一答复:期刊无国家级、地方级的区别,目前国家与地方关于期刊的评比与期刊的学术水平无关,“核心期刊”的认定是民间行为,而非政府行为,目前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没还有制定衡量学术期刊质量的权威标准,新闻出版总署近几年举办过国家期刊奖、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等期刊方面的评奖活动,不能认为获得这些奖项的期刊中的学术期刊质量就是高的,“不能作为评职称时入选论文的依据。”这是迄今为止政府职能部门最权威和最新的意见。 中华临床医学,不是北大图书馆认定的中文核心刊物,但并不表明它不是全国性的期刊哈,但只能算是普通期刊,也算是国家级的

祝你好运

你好!如果需要发核心期刊的话可以找我,百度空间里有我的联系方式。

社会科学与医学杂志

浙江最长寿老人出生于清代,长寿的秘密,和这些有关台州临海市桃渚镇老厂基村,几乎已经是临海陆地的最东面。毕女在这个村子里已经居住了113年,她是目前浙江省最长寿的老人。毕女出生于1907年,当时是清光绪三十三年。她出生在贫寒的家庭,14岁那年,母亲去世了。后妈进门后,很快将她打发到李家做童养媳。丈夫比她大10多岁,老人生第一个孩子时,已经34岁了。因为多年未生育,老人家年轻时被婆婆视为眼中钉。自34岁生下大儿子后,老人开始连续生养。孩子存活了5个,3个儿子,2个女儿。2个女儿都嫁在三门,儿子们都生活在镇上。老人生小儿子时,已经50岁了。在没有辅助生育手段的从前,简直是生育奇迹。老人58岁那年,丈夫去世,毕女一个人带着5个孩子过日子,最小的才8岁,家里的经济几乎全靠她支撑。老人的5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儿子是杨彩菊的丈夫。现在,老人也正是和小儿子一家住在一起。儿媳杨彩菊说,她和丈夫在镇上的市场开副食品店,两口子每天都是起早贪黑去守店,陪老人的时间就少了。在她的印象当中,婆婆是一个爱热闹的人,也喜欢和人聊天,喜欢看戏,105岁后,不怎么出去了,但喜欢人家上门聊天。老人家生活起居很有规律,坚持早睡早起,每天晚上7点多就睡觉,早上6点多就起床。这段时间,橘子熟了,酸酸甜甜的味道,老人喜欢。饭前饭后,总要吃上几个。看着老人吃得欢喜,杨彩菊还特地拍了一段视频。但怕生冷的东西吃多了,对肠胃不好,家人劝老人少吃点,一天不要超过3个,老人像孩子一样不开心。杨彩菊说老人身体、精神状态都不错,感觉比自己90岁的老爸看起来都要年轻。看到老奶奶身体这么好,小编也祝愿老奶奶幸福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向往!但是,如何才能长寿呢?2020年1月,斯坦福大学儿科、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授,前斯坦福医学院院长Philip Pizzo博士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分享了他对21世纪长寿之道的思考。Philip Pizzo博士指出,过早死亡只有很少一部分可归因于遗传,而社会环境以及行为和生活方式等,都是死亡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非常多疾病的遗传风险因素,都可以通过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而得到改善。因此,想要长寿,其实有迹可循。01保持良好心态《黄帝内经》:“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结,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所以医病先医“心”。现代医学发现:癌症、动脉硬化、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月经不调等,人类65%-90%的疾病与心理的压抑感有关,因此,这类病,被称为心身性疾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这三点一线形成了人体的应激反应中心。碰到危机时,它们分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在激素的作用下,身体中的各种“资源”被重新调配,减少消化、免疫方面的供给,将重心放到心脏的供血和肌肉的运动中去。如果人整天焦躁不安,令压力激素水平长时间居高不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将受到抑制和摧毁。如果人是快乐的,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等“益性激素”,让人心绪放松,使人体各机能互相协调、平衡,促进健康。02健康的生活习惯在追求长寿的路上,很多人最大的阻碍就是各种慢性疾病。当下,造成死亡最多的前两位就是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每年导致全球超过2600万人死亡,占全球死亡总人数的近50%。而我们都知道,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慢性疾病高发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所以说,想要延长寿命,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是非常重要的。2018年,来自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胡丙长(Frank B Hu)教授带领团队在美国心脏协会官方杂志《循环》上发表研究指出,坚持不吸烟、维持健康体重(BMI在5-9 kg /m2范围内)、坚持运动(平均每天≥30分钟的中度或剧烈活动,包括快走)、健康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坚果、全谷物、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长链ω-3脂肪酸;少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含糖甜饮料、反式脂肪酸和钠)等健康生活方式,可大幅度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风险,将50岁后的预期寿命延长超过10年!其中女性能够延长0年,而男性则可延长2年。03教育程度、经济水平教育程度以及经济水平也是寿命长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2019年9月,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PURE)研究对全球21个国家数据分析的结果也显示,75%的死亡与12个危险因素有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教育程度低(5%)。而且教育程度低、经济水平差的人,往往社会保障低,饮食质量低,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多,以及自我约束力更差等,因此,会影响寿命。这项分析的首席研究员,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Salim Yusuf教授指出,“一直以来,教育的影响对于死亡的影响可能被低估了。教育程度是社会经济地位的标志,但同时也可能反映了自我健康管理、获取医疗服务的能力。”04参与社交活动社交活动也对寿命的长短起到一定的作用。社交活动会减少我们的孤独感,同时还会增加被认同感,降低患抑郁、老年痴呆的风险。2019年,一项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美国佐治亚大学共同参与发表在《社会科学与医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参与社交活动对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很有好处,能够降低他们抑郁的风险。还有同类研究显示,积极的社交关系与生存率提高50%相关,社交孤立的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9%,中风风险增加32%。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成年人,体育运动、社交俱乐部以及朋友聚会等各类的社交活动都是不错的选择。而对于老年人,则更需要多参与社交活动。社交类活动不仅使得老人接受刺激,保持心智活跃,还能给予老人情感慰藉和社会支持,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积极情绪。比如:上老年大学;参加手工班;多和年轻人聊天,交流,接触新的事物、文化和语言,都可增进身心健康。05生活要有目标此外,生活中具有更强的目标感,也与降低死亡率呈相关性。一项对40~90岁的人群追踪调查的结果发现,没有明确生活目标与有明确生活目标相比,病死或自杀的人数高一倍,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也多了一倍。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2015年5月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生活有目标,长寿几率高,是有根据的。想要健康就要实现心理健康,其中学会追求至关重要。因为有一个追求的目标,一切为实现这个目标而服务,那么周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也就不以为然了,不良的情绪也更容易控制。如缺少生活目标所导致的忧虑、惧怕、怯懦、嫉妒和憎恨等不良情绪若长期持续,对身体危害很大。而所谓的有目标,并不需要很大,可以是生活中很小的一件事,比如多久读完一本书、比如老人要带大孙子… …只要积极寻找有意义的目标,并不断调整、为自己寻找新的精神目标。在人生各个阶段,这5点都对延长寿命、减少患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想要实现并不难,比如让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不吸烟酗酒、不熬夜、给自己设置个小目标 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让自己活得更久一点!

四会科学与医学杂志关于麻将是真的吗?这个我没看过,不知道里面是真是假

这两个东西和麻将应该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关系吧。

社会科学是一种系统的科学,它可以用麻将有关的原理去解释一些现象,这个倒不足为奇。

医学与社会杂志官网网址多少

《医学与社会》主要刊登医学与人文社会交叉学科方面的文章,可供高、中等医学院校的教师、各级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和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工作者阅读。《医学与社会》创刊于1988年,当时为季刊,刊名为同济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11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医学与社会》。1998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4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6年7月,开始由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承办。截止2008年第1期,共刊登稿件3980篇,其中基金资助论文1021篇,287篇论文被收录或转载。2008年6月,《医学与社会》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医学与社会》在所属专业领域乃至全国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好的美誉度,具有较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效益。

《医学与社会》杂志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医学与社会杂志退稿要求多少

《医学与社会》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该期刊主要登载医学与社会科学交叉学科方面的论文,可供各类医学院校师生,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和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医务工作者阅读;对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研究的学者也具体一定的参考价值。该杂志内容涉及医学社会学、医学哲学、医院管理、卫生管理与改革、医学伦理学探讨、卫生法学评论、医学心理透视、卫生经济和资源管理、临床技术管理、医学教育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集中反映当代医学与社会、卫生管理、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性科学与生殖健康、医学教育、医学信息管理等领域的最新理论进展和研究成果。由中国期刊计量指标数据库公布的2007年文献来源指标显示,《医学与社会》的影响因子是57,扩散因子是62。这不仅是对杂志稿件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充分肯定,也为进一步提高稿源质量和知名度,提升杂志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促进杂志良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医学社会学与社会医学医学哲学心身医学医学教育卫生管理研究 现用刊名:医学与社会曾用刊名:同济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1988 1 来稿文责自负。请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无一稿两投、署名无争议及对技术保密等审核内容的证明信。直接通过网上投稿。  2 凡投寄该刊的稿件,该刊将在收到稿件2周内将稿件回执寄出,审稿周期为3个月(以稿件回执日期汁算),如不采用,本刊不另行通知。本刊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请注明作者所在地详细地址、单位的具体科室、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  3 该刊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及《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人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否则视为作者同意。  4 有关稿件事宜,编辑部均与第一作者联系,稿件刊登后赠阅第一作者刊出杂志2本。

刊名: 医学与社会Medicine and Society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CN: 42-1387/R邮发代号:38-277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