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发布时间:

云南师范大学编辑部主任

张文刚,作曲家。广西合浦人。1939年入重庆音乐干训班学习声乐和作曲理论,1940年与”新音乐社”建立联系,从此走上创作道路。1943年进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作曲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抗战胜利后,与李凌、孙慎等合办上海中华音乐学校。1947年在上海主持中华音乐院工作。建国后,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部任副主任兼作曲系主任,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团,中央歌舞团和中央乐团从事创作。曾任《儿童音乐》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一、二、三届理事。作品有三、四百首之多,主要有歌曲《牧羊女》、《把自由还给我们》、《我们要吃饭》、《忆江南》(同名电影主题歌)、《风雨进行曲》(影片《鸡鸣早看天》插曲)、《在祖国和平土地上》、《七色光》、《穆斯林姑娘》、《再见、大海》、《我们快乐地歌唱》、合唱《壮士骑马打仗去了》、《向秀丽》、《僾尼人的歌》等。大合唱《飞虎山故事大合唱》以及钢琴曲,小提琴曲及管弦乐与朗诵等。1951年获罗马尼亚“人民友谊”歌曲国际比赛三等奖,少儿歌曲集《我们的田野》获全国儿童文艺创作评比一等奖。出版有少儿歌曲集《我们的田野》。1989年在京举行个人作品音乐会。湖南文理学院教授  基本信息:  张文刚,男,1959年出生,湖南安乡人。研究生学历。湖南文理学院 [1]中文系教授,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执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丁玲研究会会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常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详细介绍:  张文刚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艺美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省级科研课题2项,出版著作2部,参编著作4部,先后在《光明日报》、《文艺报》、《青年文学》、《中国图书评论》、《求索》、《理论与创作》等报刊发表学术文章50多篇。有5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和《文艺理论》全文复印。科研方向主要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其中以中国新诗和地方作家作品为重点)和文艺美学为主,形成了两个研究方向、三个研究系列。1、中国新诗研究系列。主持了省级科研课题“中国新诗意象论”,研究成果将以专著形式于近期内出版,目前已撰写出一组文章发表在《湖南社会科学》、《湖南大学学报》、《河南大学学报》、《海南大学学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对中国新诗进行系统的意象分析,是一项开创性的研究工作。2、地方作家作品研究。已于2002年上半年出版专著《武陵作家论》(远方出版社出版)。该书以20世纪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湖湘大地沅澧流域作家群为评析对象,评论领域涉及各种文学体式。既勾勒作家作品的个性特征和地域色彩,又把对个体作家作品的研究上升到对文艺现象、创作态势和审美观念的观照与思考;既有理性梳理和深度分析,又有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和诗意体悟。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元洛教授在该书序言中写道:“姑不论此书所具有的地方文学与地方文献的价值,作者的敬业与奉献的精神,就足以令人肃然起敬的了,何况他所评说的有些作家,其影响也远远超过了有限的地域,更何况他今日所鼓吹的某些星星之火,明日可能一发而成燎原之焰。”这一研究成果填补了本地区现当代群体作家研究的空白。3、文艺鉴赏美学研究。已于2001年出版专著《中国现代文艺鉴赏理论概观》(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宏观的角度,用系统的方法对20世纪已取得的文艺鉴赏理论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评析。既有鉴赏理论方面的深刻性和系统性,又有审美实践方面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这一项研究工作,开文艺鉴赏美学资料的整理和研究之先河。   张文刚教授在学术研究方面,追求并开始形成了“诗化评论”的研究风格。

主 管:云南省教育厅主 办:云南大学主 编:卢云昆编辑出版:《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国内发行:昆明市邮政局 代号:64-85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代 号:BM 1860出版日期:单月18日开 本:标准16开页 码:96页国内统一刊号:CN53-1176/C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7511地 址: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云南大学文津楼A区三楼邮政编码:650091定 价:RMB00元 在哲学社会科学日益繁荣、日渐受到重视之际,《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于2002年8月创刊,施惟达教授任主编,卢云昆教授任副主编,林艺副编审任编辑部主任。《学报》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开拓学术视野,弘扬人文和科学精神,为培养优秀的学术人才、促进高校学术研究的繁荣为办刊宗旨,强调研究的学术性、科学性和前沿性,坚持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方针。《学报》所设“哲学与文化”为本刊特色栏目,刊登精品文章,注重理论创新;“经济学探索”关注社会经济动态,探讨经济热点问题。此外,本刊还设有“文学研究”、“社会学研究”、“学术评论”、“书评”等栏目。《学报》为双月刊,逢双月28号出刊,当前为96个页码。吴松校长专门撰写了“发刊词”,警言新创办的《学报》“若能以张扬学术良知、播布学术正义、塑造学术人格为已任,着力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注重学术品位,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人文价值的高标,学问之人的成长和大学精神的塑造尽一份力,出一份力,则善莫大焉。”《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的创办,还得到了许多著名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关心。耄耋之年的启功先生专门为《学报》题写了刊名,费孝通、雷洁琼、季羡林、任继愈、于光远、蒋学模等老一辈学者题辞祝贺,创刊号上刊登了汤一介、陈嘉映、张汝伦、邓伟志等知名学者的论文。2002年8月20日下午,《学报》在云南大学图书馆隆重召开了创刊座谈会。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省社会科学院、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以及省内部分高校的领导、专家学者,省内各兄弟刊物负责人等到会。与会来宾对《学报》的创刊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学报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宝贵的意见。继创刊座谈会之后,2002年12月15日学报编辑部在北京大学英杰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了在京专家学者座谈会,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云南大学校长吴松教授主持会议,施惟达主编介绍了《学报》的办刊情况。各位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学报》刊登的文章都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包容量大,同时对《学报》如何突出刊物特色、如何使栏目设置更加合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创刊当年,《学报》出版了三期刊物,作者均为全国各学科的领军人物。共刊登了29篇论文,文章涉及哲学、文化、经济、历史、社会学、文学、美学等学科,对各学科领域中较深层次的问题,学者们进行了探讨研究。29篇文章中有14篇17次在不同学术期刊上引起反响,反响率达到62%。2003年3月15日,学报编辑部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内举办了“在沪专家学者座谈会”,为进一步办好学报征询专家的意见和建意。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云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武建国教授主持,施惟达主编向与会专家和学者介绍了刊物的基本情况。到会专家学者们对2002年出版的刊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指出《学报》总体设计朴实、大方、厚重,所刊文章学术质量高,能反映学科前沿问题,是一份学术品位较高的综合理论刊物。同时,对《学报》之不足,学者们也予以了中肯的建议。为庆祝云南大学建校80周年,2003年《学报》第2期特设“校庆80周年专稿”栏目,云大高发元书记及吴松校长为栏目撰写了专稿,高发元书记的文章是“风雨耕耘立宏业”,吴松校长的文章是“以人为本 学术兴校 弘扬传统 再铸辉煌”,这两篇文章全面总结了云南大学80年的办学历程,提出了新世纪的奋斗目标,使学校全体师生倍受鼓舞,在广大校友中引起良好反响。在两年多的办刊工作中,编辑部全体人员兢兢业业,认真遵守编辑规范,不断提高办刊水平。《学报》依照《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试行)规定》达到了执行评优标准,于2003年7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审核备案,荣获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共同颁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证书》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研究中心颁发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DJCED)刊源证书》,同年10月又获得《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荣誉证书。2004年9月,由资美编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副主编张建荣副教授设计的学报封面获第五届中国大学出版协会颁发的装帧“艺术设计金奖”。另外,《学报》的英文翻译由有着深厚功底和丰富经验的云南师范大学何昌邑教授担当,保证了英文翻译的较高水准。截止到2004年10月为止,《学报》共出刊14期,编发文章158篇,先后刊登了国内诸多知名学者和学术界新锐的论文,这些文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新华文摘》、《中国社科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心都对学报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文摘或复印率保持较高水准,其中2003年第4期《学报》最具代表性,该期共刊登了11篇文章,达到了100%的反响效果,《学报》已逐渐显露出其在学术界的影响力。编辑部常常收到读者的电话,要求订阅或购买刊物。为扩大发行量,编辑部于2003年7月与昆明市邮政局签订了国内邮发协议,代码为64-85,《学报》还与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签订了国际发行协议,代号为BM1860。《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起又一个学术舞台,开启了又一扇学术窗口。虽然创刊至今还不足三年,在事业上才刚刚起步,与兄弟刊物相比,还有许多经验要学习借鉴。相信在学校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关心支持下,在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会创造出更加光辉的业绩。 2003年10月,获得《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荣誉证书。 2004年9月,学报封面获第五届中国大学出版协会颁发的装帧“艺术设计金奖”。2006年10月31日,学报荣获云南省第二届期刊评选优秀提名奖;“哲学与文化”栏目荣获优秀栏目奖。2007年12月,学报获云南省报刊出版质量评比A类期刊。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胡世强 男,1935年11月生,云南省江县人,纳西族。云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教授。1959年毕业于昆明师范学院(今云南师范大学)物理系,留校任教,1992年晋升为云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现为《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大自然科学版)》主编。《大学物理》杂志编委、云南省第八届政协委员。曾但任过物理系工会主席、系副主任、云南省高等教育督学、云南范大学教学督导、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云南省政协委员等职务。1971年他完成了省电办公室交给的研制磁性材料的科研课题,之后长期从事物理教育论及基础物理方面的研究,出版书籍三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资料》(专著),主编西南地区11所院校通用教材大学《物理实验》、与他人合作编译《物理实验手册》。在《大学物理》等省内外刊物上发表《相对论等离子体在匀强恒磁场中运动介电函数》等40多篇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平衡的量子纯态表示》课题负责人,1989年获云南省优秀教师奖。1993年获全国曾宪 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

云南大学考研资料链接:  提取码: qsi3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云南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主 管:云南省教育厅主 办:云南大学主 编:卢云昆编辑出版:《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国内发行:昆明市邮政局 代号:64-85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代 号:BM 1860出版日期:单月18日开 本:标准16开页 码:96页国内统一刊号:CN53-1176/C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7511地 址: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云南大学文津楼A区三楼邮政编码:650091定 价:RMB00元 在哲学社会科学日益繁荣、日渐受到重视之际,《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于2002年8月创刊,施惟达教授任主编,卢云昆教授任副主编,林艺副编审任编辑部主任。《学报》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开拓学术视野,弘扬人文和科学精神,为培养优秀的学术人才、促进高校学术研究的繁荣为办刊宗旨,强调研究的学术性、科学性和前沿性,坚持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方针。《学报》所设“哲学与文化”为本刊特色栏目,刊登精品文章,注重理论创新;“经济学探索”关注社会经济动态,探讨经济热点问题。此外,本刊还设有“文学研究”、“社会学研究”、“学术评论”、“书评”等栏目。《学报》为双月刊,逢双月28号出刊,当前为96个页码。吴松校长专门撰写了“发刊词”,警言新创办的《学报》“若能以张扬学术良知、播布学术正义、塑造学术人格为已任,着力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注重学术品位,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人文价值的高标,学问之人的成长和大学精神的塑造尽一份力,出一份力,则善莫大焉。”《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的创办,还得到了许多著名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关心。耄耋之年的启功先生专门为《学报》题写了刊名,费孝通、雷洁琼、季羡林、任继愈、于光远、蒋学模等老一辈学者题辞祝贺,创刊号上刊登了汤一介、陈嘉映、张汝伦、邓伟志等知名学者的论文。2002年8月20日下午,《学报》在云南大学图书馆隆重召开了创刊座谈会。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省社会科学院、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以及省内部分高校的领导、专家学者,省内各兄弟刊物负责人等到会。与会来宾对《学报》的创刊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学报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宝贵的意见。继创刊座谈会之后,2002年12月15日学报编辑部在北京大学英杰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了在京专家学者座谈会,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云南大学校长吴松教授主持会议,施惟达主编介绍了《学报》的办刊情况。各位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学报》刊登的文章都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包容量大,同时对《学报》如何突出刊物特色、如何使栏目设置更加合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创刊当年,《学报》出版了三期刊物,作者均为全国各学科的领军人物。共刊登了29篇论文,文章涉及哲学、文化、经济、历史、社会学、文学、美学等学科,对各学科领域中较深层次的问题,学者们进行了探讨研究。29篇文章中有14篇17次在不同学术期刊上引起反响,反响率达到62%。2003年3月15日,学报编辑部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内举办了“在沪专家学者座谈会”,为进一步办好学报征询专家的意见和建意。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云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武建国教授主持,施惟达主编向与会专家和学者介绍了刊物的基本情况。到会专家学者们对2002年出版的刊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指出《学报》总体设计朴实、大方、厚重,所刊文章学术质量高,能反映学科前沿问题,是一份学术品位较高的综合理论刊物。同时,对《学报》之不足,学者们也予以了中肯的建议。为庆祝云南大学建校80周年,2003年《学报》第2期特设“校庆80周年专稿”栏目,云大高发元书记及吴松校长为栏目撰写了专稿,高发元书记的文章是“风雨耕耘立宏业”,吴松校长的文章是“以人为本 学术兴校 弘扬传统 再铸辉煌”,这两篇文章全面总结了云南大学80年的办学历程,提出了新世纪的奋斗目标,使学校全体师生倍受鼓舞,在广大校友中引起良好反响。在两年多的办刊工作中,编辑部全体人员兢兢业业,认真遵守编辑规范,不断提高办刊水平。《学报》依照《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试行)规定》达到了执行评优标准,于2003年7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审核备案,荣获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共同颁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证书》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研究中心颁发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DJCED)刊源证书》,同年10月又获得《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荣誉证书。2004年9月,由资美编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副主编张建荣副教授设计的学报封面获第五届中国大学出版协会颁发的装帧“艺术设计金奖”。另外,《学报》的英文翻译由有着深厚功底和丰富经验的云南师范大学何昌邑教授担当,保证了英文翻译的较高水准。截止到2004年10月为止,《学报》共出刊14期,编发文章158篇,先后刊登了国内诸多知名学者和学术界新锐的论文,这些文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新华文摘》、《中国社科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心都对学报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文摘或复印率保持较高水准,其中2003年第4期《学报》最具代表性,该期共刊登了11篇文章,达到了100%的反响效果,《学报》已逐渐显露出其在学术界的影响力。编辑部常常收到读者的电话,要求订阅或购买刊物。为扩大发行量,编辑部于2003年7月与昆明市邮政局签订了国内邮发协议,代码为64-85,《学报》还与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签订了国际发行协议,代号为BM1860。《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起又一个学术舞台,开启了又一扇学术窗口。虽然创刊至今还不足三年,在事业上才刚刚起步,与兄弟刊物相比,还有许多经验要学习借鉴。相信在学校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关心支持下,在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会创造出更加光辉的业绩。 2003年10月,获得《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荣誉证书。 2004年9月,学报封面获第五届中国大学出版协会颁发的装帧“艺术设计金奖”。2006年10月31日,学报荣获云南省第二届期刊评选优秀提名奖;“哲学与文化”栏目荣获优秀栏目奖。2007年12月,学报获云南省报刊出版质量评比A类期刊。

张文刚,作曲家。广西合浦人。1939年入重庆音乐干训班学习声乐和作曲理论,1940年与”新音乐社”建立联系,从此走上创作道路。1943年进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作曲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抗战胜利后,与李凌、孙慎等合办上海中华音乐学校。1947年在上海主持中华音乐院工作。建国后,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部任副主任兼作曲系主任,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团,中央歌舞团和中央乐团从事创作。曾任《儿童音乐》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一、二、三届理事。作品有三、四百首之多,主要有歌曲《牧羊女》、《把自由还给我们》、《我们要吃饭》、《忆江南》(同名电影主题歌)、《风雨进行曲》(影片《鸡鸣早看天》插曲)、《在祖国和平土地上》、《七色光》、《穆斯林姑娘》、《再见、大海》、《我们快乐地歌唱》、合唱《壮士骑马打仗去了》、《向秀丽》、《僾尼人的歌》等。大合唱《飞虎山故事大合唱》以及钢琴曲,小提琴曲及管弦乐与朗诵等。1951年获罗马尼亚“人民友谊”歌曲国际比赛三等奖,少儿歌曲集《我们的田野》获全国儿童文艺创作评比一等奖。出版有少儿歌曲集《我们的田野》。1989年在京举行个人作品音乐会。湖南文理学院教授  基本信息:  张文刚,男,1959年出生,湖南安乡人。研究生学历。湖南文理学院 [1]中文系教授,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执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丁玲研究会会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常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详细介绍:  张文刚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艺美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省级科研课题2项,出版著作2部,参编著作4部,先后在《光明日报》、《文艺报》、《青年文学》、《中国图书评论》、《求索》、《理论与创作》等报刊发表学术文章50多篇。有5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和《文艺理论》全文复印。科研方向主要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其中以中国新诗和地方作家作品为重点)和文艺美学为主,形成了两个研究方向、三个研究系列。1、中国新诗研究系列。主持了省级科研课题“中国新诗意象论”,研究成果将以专著形式于近期内出版,目前已撰写出一组文章发表在《湖南社会科学》、《湖南大学学报》、《河南大学学报》、《海南大学学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对中国新诗进行系统的意象分析,是一项开创性的研究工作。2、地方作家作品研究。已于2002年上半年出版专著《武陵作家论》(远方出版社出版)。该书以20世纪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湖湘大地沅澧流域作家群为评析对象,评论领域涉及各种文学体式。既勾勒作家作品的个性特征和地域色彩,又把对个体作家作品的研究上升到对文艺现象、创作态势和审美观念的观照与思考;既有理性梳理和深度分析,又有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和诗意体悟。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元洛教授在该书序言中写道:“姑不论此书所具有的地方文学与地方文献的价值,作者的敬业与奉献的精神,就足以令人肃然起敬的了,何况他所评说的有些作家,其影响也远远超过了有限的地域,更何况他今日所鼓吹的某些星星之火,明日可能一发而成燎原之焰。”这一研究成果填补了本地区现当代群体作家研究的空白。3、文艺鉴赏美学研究。已于2001年出版专著《中国现代文艺鉴赏理论概观》(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宏观的角度,用系统的方法对20世纪已取得的文艺鉴赏理论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评析。既有鉴赏理论方面的深刻性和系统性,又有审美实践方面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这一项研究工作,开文艺鉴赏美学资料的整理和研究之先河。   张文刚教授在学术研究方面,追求并开始形成了“诗化评论”的研究风格。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主 管:云南省教育厅主 办:云南大学主 编:卢云昆编辑出版:《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国内发行:昆明市邮政局 代号:64-85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代 号:BM 1860出版日期:单月18日开 本:标准16开页 码:96页国内统一刊号:CN53-1176/C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7511地 址: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云南大学文津楼A区三楼邮政编码:650091定 价:RMB00元 在哲学社会科学日益繁荣、日渐受到重视之际,《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于2002年8月创刊,施惟达教授任主编,卢云昆教授任副主编,林艺副编审任编辑部主任。《学报》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开拓学术视野,弘扬人文和科学精神,为培养优秀的学术人才、促进高校学术研究的繁荣为办刊宗旨,强调研究的学术性、科学性和前沿性,坚持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方针。《学报》所设“哲学与文化”为本刊特色栏目,刊登精品文章,注重理论创新;“经济学探索”关注社会经济动态,探讨经济热点问题。此外,本刊还设有“文学研究”、“社会学研究”、“学术评论”、“书评”等栏目。《学报》为双月刊,逢双月28号出刊,当前为96个页码。吴松校长专门撰写了“发刊词”,警言新创办的《学报》“若能以张扬学术良知、播布学术正义、塑造学术人格为已任,着力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注重学术品位,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人文价值的高标,学问之人的成长和大学精神的塑造尽一份力,出一份力,则善莫大焉。”《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的创办,还得到了许多著名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关心。耄耋之年的启功先生专门为《学报》题写了刊名,费孝通、雷洁琼、季羡林、任继愈、于光远、蒋学模等老一辈学者题辞祝贺,创刊号上刊登了汤一介、陈嘉映、张汝伦、邓伟志等知名学者的论文。2002年8月20日下午,《学报》在云南大学图书馆隆重召开了创刊座谈会。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省社会科学院、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以及省内部分高校的领导、专家学者,省内各兄弟刊物负责人等到会。与会来宾对《学报》的创刊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学报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宝贵的意见。继创刊座谈会之后,2002年12月15日学报编辑部在北京大学英杰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了在京专家学者座谈会,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云南大学校长吴松教授主持会议,施惟达主编介绍了《学报》的办刊情况。各位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学报》刊登的文章都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包容量大,同时对《学报》如何突出刊物特色、如何使栏目设置更加合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创刊当年,《学报》出版了三期刊物,作者均为全国各学科的领军人物。共刊登了29篇论文,文章涉及哲学、文化、经济、历史、社会学、文学、美学等学科,对各学科领域中较深层次的问题,学者们进行了探讨研究。29篇文章中有14篇17次在不同学术期刊上引起反响,反响率达到62%。2003年3月15日,学报编辑部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内举办了“在沪专家学者座谈会”,为进一步办好学报征询专家的意见和建意。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云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武建国教授主持,施惟达主编向与会专家和学者介绍了刊物的基本情况。到会专家学者们对2002年出版的刊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指出《学报》总体设计朴实、大方、厚重,所刊文章学术质量高,能反映学科前沿问题,是一份学术品位较高的综合理论刊物。同时,对《学报》之不足,学者们也予以了中肯的建议。为庆祝云南大学建校80周年,2003年《学报》第2期特设“校庆80周年专稿”栏目,云大高发元书记及吴松校长为栏目撰写了专稿,高发元书记的文章是“风雨耕耘立宏业”,吴松校长的文章是“以人为本 学术兴校 弘扬传统 再铸辉煌”,这两篇文章全面总结了云南大学80年的办学历程,提出了新世纪的奋斗目标,使学校全体师生倍受鼓舞,在广大校友中引起良好反响。在两年多的办刊工作中,编辑部全体人员兢兢业业,认真遵守编辑规范,不断提高办刊水平。《学报》依照《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试行)规定》达到了执行评优标准,于2003年7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审核备案,荣获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共同颁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证书》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研究中心颁发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DJCED)刊源证书》,同年10月又获得《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荣誉证书。2004年9月,由资美编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副主编张建荣副教授设计的学报封面获第五届中国大学出版协会颁发的装帧“艺术设计金奖”。另外,《学报》的英文翻译由有着深厚功底和丰富经验的云南师范大学何昌邑教授担当,保证了英文翻译的较高水准。截止到2004年10月为止,《学报》共出刊14期,编发文章158篇,先后刊登了国内诸多知名学者和学术界新锐的论文,这些文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新华文摘》、《中国社科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心都对学报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文摘或复印率保持较高水准,其中2003年第4期《学报》最具代表性,该期共刊登了11篇文章,达到了100%的反响效果,《学报》已逐渐显露出其在学术界的影响力。编辑部常常收到读者的电话,要求订阅或购买刊物。为扩大发行量,编辑部于2003年7月与昆明市邮政局签订了国内邮发协议,代码为64-85,《学报》还与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签订了国际发行协议,代号为BM1860。《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起又一个学术舞台,开启了又一扇学术窗口。虽然创刊至今还不足三年,在事业上才刚刚起步,与兄弟刊物相比,还有许多经验要学习借鉴。相信在学校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关心支持下,在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会创造出更加光辉的业绩。 2003年10月,获得《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荣誉证书。 2004年9月,学报封面获第五届中国大学出版协会颁发的装帧“艺术设计金奖”。2006年10月31日,学报荣获云南省第二届期刊评选优秀提名奖;“哲学与文化”栏目荣获优秀栏目奖。2007年12月,学报获云南省报刊出版质量评比A类期刊。

张文刚,作曲家。广西合浦人。1939年入重庆音乐干训班学习声乐和作曲理论,1940年与”新音乐社”建立联系,从此走上创作道路。1943年进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作曲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抗战胜利后,与李凌、孙慎等合办上海中华音乐学校。1947年在上海主持中华音乐院工作。建国后,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部任副主任兼作曲系主任,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团,中央歌舞团和中央乐团从事创作。曾任《儿童音乐》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一、二、三届理事。作品有三、四百首之多,主要有歌曲《牧羊女》、《把自由还给我们》、《我们要吃饭》、《忆江南》(同名电影主题歌)、《风雨进行曲》(影片《鸡鸣早看天》插曲)、《在祖国和平土地上》、《七色光》、《穆斯林姑娘》、《再见、大海》、《我们快乐地歌唱》、合唱《壮士骑马打仗去了》、《向秀丽》、《僾尼人的歌》等。大合唱《飞虎山故事大合唱》以及钢琴曲,小提琴曲及管弦乐与朗诵等。1951年获罗马尼亚“人民友谊”歌曲国际比赛三等奖,少儿歌曲集《我们的田野》获全国儿童文艺创作评比一等奖。出版有少儿歌曲集《我们的田野》。1989年在京举行个人作品音乐会。湖南文理学院教授  基本信息:  张文刚,男,1959年出生,湖南安乡人。研究生学历。湖南文理学院 [1]中文系教授,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执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丁玲研究会会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常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详细介绍:  张文刚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艺美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省级科研课题2项,出版著作2部,参编著作4部,先后在《光明日报》、《文艺报》、《青年文学》、《中国图书评论》、《求索》、《理论与创作》等报刊发表学术文章50多篇。有5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和《文艺理论》全文复印。科研方向主要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其中以中国新诗和地方作家作品为重点)和文艺美学为主,形成了两个研究方向、三个研究系列。1、中国新诗研究系列。主持了省级科研课题“中国新诗意象论”,研究成果将以专著形式于近期内出版,目前已撰写出一组文章发表在《湖南社会科学》、《湖南大学学报》、《河南大学学报》、《海南大学学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对中国新诗进行系统的意象分析,是一项开创性的研究工作。2、地方作家作品研究。已于2002年上半年出版专著《武陵作家论》(远方出版社出版)。该书以20世纪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湖湘大地沅澧流域作家群为评析对象,评论领域涉及各种文学体式。既勾勒作家作品的个性特征和地域色彩,又把对个体作家作品的研究上升到对文艺现象、创作态势和审美观念的观照与思考;既有理性梳理和深度分析,又有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和诗意体悟。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元洛教授在该书序言中写道:“姑不论此书所具有的地方文学与地方文献的价值,作者的敬业与奉献的精神,就足以令人肃然起敬的了,何况他所评说的有些作家,其影响也远远超过了有限的地域,更何况他今日所鼓吹的某些星星之火,明日可能一发而成燎原之焰。”这一研究成果填补了本地区现当代群体作家研究的空白。3、文艺鉴赏美学研究。已于2001年出版专著《中国现代文艺鉴赏理论概观》(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宏观的角度,用系统的方法对20世纪已取得的文艺鉴赏理论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评析。既有鉴赏理论方面的深刻性和系统性,又有审美实践方面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这一项研究工作,开文艺鉴赏美学资料的整理和研究之先河。   张文刚教授在学术研究方面,追求并开始形成了“诗化评论”的研究风格。

冯江平,男,1955年10月生。1979年9 月考入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1983年7月毕业,获文学士学位;1983年9月考入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研究生, 1986年7月毕业, 获心理学硕士学位,同年分配至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工作。1988 年任讲师,1993年任副教授。1997年5月调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工作,2000年评为教授。现任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应用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应用心理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 姓名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职务:研究室主任 专业领域:心理健康、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心理学 通讯地址: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邮政编码:650092联系电话:0871—5169751 电子邮箱:参加学术团体情况: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科研方面:1、出版学术专著(独撰或主编)8部,合著10部;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50篇,如:冯江平:儿童心理问题咨询与矫治,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冯江平:考试方略与心理调节,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2月。冯江平:青年心理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冯江平:中小学教师的问题行为及其改进,《云南师大学报》(教育版),2000年第六期。冯江平: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学生的影响与改进措施,《学术探索》,2004年第二期冯江平、刘应洁:拓展训练近期效果的评估研究,载杨鑫辉主编:《心理技术应用研究》(第四辑),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罗国忠、冯江平:国外员工帮助计划(EAP)的新发展,《管理科学文摘》,2006年第7期。倪峰、冯江平:国外关于EAP的评估研究,《当代经济管理科学》,2006年第九期:40~倪峰、冯江平:下岗职工SCL-90的元分析,《社会心理科学》,2006年第四期:108~ 2、承担国家、省、厅等各级科研课题15项,其中主持10项(已有6项圆满结题),如:2000年主持云南省教育厅课题“中小学教师问题心理与行为系统研究”(已结题)。2003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高级营销人员胜任特征的实证研究”(已结题)。2005年主持云南省教育规划课题: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整合性研究。2006年主持云南省政府资助课题:基于公众态度调查的云南省社会预警系统研究。2007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预警指数的构建。教学方面:为本、专科学生开设并主讲过的课程:《普通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员工激励与薪酬设计》、《社会心理学》、《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与主讲的课程:《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方法和技术》、《社会心理学专题》、《教育心理学》、《组织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等。

云南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

主 管:云南省教育厅主 办:云南大学主 编:卢云昆编辑出版:《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国内发行:昆明市邮政局 代号:64-85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代 号:BM 1860出版日期:单月18日开 本:标准16开页 码:96页国内统一刊号:CN53-1176/C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7511地 址: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云南大学文津楼A区三楼邮政编码:650091定 价:RMB00元 在哲学社会科学日益繁荣、日渐受到重视之际,《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于2002年8月创刊,施惟达教授任主编,卢云昆教授任副主编,林艺副编审任编辑部主任。《学报》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开拓学术视野,弘扬人文和科学精神,为培养优秀的学术人才、促进高校学术研究的繁荣为办刊宗旨,强调研究的学术性、科学性和前沿性,坚持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方针。《学报》所设“哲学与文化”为本刊特色栏目,刊登精品文章,注重理论创新;“经济学探索”关注社会经济动态,探讨经济热点问题。此外,本刊还设有“文学研究”、“社会学研究”、“学术评论”、“书评”等栏目。《学报》为双月刊,逢双月28号出刊,当前为96个页码。吴松校长专门撰写了“发刊词”,警言新创办的《学报》“若能以张扬学术良知、播布学术正义、塑造学术人格为已任,着力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注重学术品位,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人文价值的高标,学问之人的成长和大学精神的塑造尽一份力,出一份力,则善莫大焉。”《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的创办,还得到了许多著名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关心。耄耋之年的启功先生专门为《学报》题写了刊名,费孝通、雷洁琼、季羡林、任继愈、于光远、蒋学模等老一辈学者题辞祝贺,创刊号上刊登了汤一介、陈嘉映、张汝伦、邓伟志等知名学者的论文。2002年8月20日下午,《学报》在云南大学图书馆隆重召开了创刊座谈会。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省社会科学院、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以及省内部分高校的领导、专家学者,省内各兄弟刊物负责人等到会。与会来宾对《学报》的创刊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学报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宝贵的意见。继创刊座谈会之后,2002年12月15日学报编辑部在北京大学英杰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了在京专家学者座谈会,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云南大学校长吴松教授主持会议,施惟达主编介绍了《学报》的办刊情况。各位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学报》刊登的文章都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包容量大,同时对《学报》如何突出刊物特色、如何使栏目设置更加合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创刊当年,《学报》出版了三期刊物,作者均为全国各学科的领军人物。共刊登了29篇论文,文章涉及哲学、文化、经济、历史、社会学、文学、美学等学科,对各学科领域中较深层次的问题,学者们进行了探讨研究。29篇文章中有14篇17次在不同学术期刊上引起反响,反响率达到62%。2003年3月15日,学报编辑部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内举办了“在沪专家学者座谈会”,为进一步办好学报征询专家的意见和建意。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云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武建国教授主持,施惟达主编向与会专家和学者介绍了刊物的基本情况。到会专家学者们对2002年出版的刊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指出《学报》总体设计朴实、大方、厚重,所刊文章学术质量高,能反映学科前沿问题,是一份学术品位较高的综合理论刊物。同时,对《学报》之不足,学者们也予以了中肯的建议。为庆祝云南大学建校80周年,2003年《学报》第2期特设“校庆80周年专稿”栏目,云大高发元书记及吴松校长为栏目撰写了专稿,高发元书记的文章是“风雨耕耘立宏业”,吴松校长的文章是“以人为本 学术兴校 弘扬传统 再铸辉煌”,这两篇文章全面总结了云南大学80年的办学历程,提出了新世纪的奋斗目标,使学校全体师生倍受鼓舞,在广大校友中引起良好反响。在两年多的办刊工作中,编辑部全体人员兢兢业业,认真遵守编辑规范,不断提高办刊水平。《学报》依照《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试行)规定》达到了执行评优标准,于2003年7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审核备案,荣获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共同颁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证书》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研究中心颁发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DJCED)刊源证书》,同年10月又获得《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荣誉证书。2004年9月,由资美编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副主编张建荣副教授设计的学报封面获第五届中国大学出版协会颁发的装帧“艺术设计金奖”。另外,《学报》的英文翻译由有着深厚功底和丰富经验的云南师范大学何昌邑教授担当,保证了英文翻译的较高水准。截止到2004年10月为止,《学报》共出刊14期,编发文章158篇,先后刊登了国内诸多知名学者和学术界新锐的论文,这些文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新华文摘》、《中国社科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心都对学报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文摘或复印率保持较高水准,其中2003年第4期《学报》最具代表性,该期共刊登了11篇文章,达到了100%的反响效果,《学报》已逐渐显露出其在学术界的影响力。编辑部常常收到读者的电话,要求订阅或购买刊物。为扩大发行量,编辑部于2003年7月与昆明市邮政局签订了国内邮发协议,代码为64-85,《学报》还与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签订了国际发行协议,代号为BM1860。《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起又一个学术舞台,开启了又一扇学术窗口。虽然创刊至今还不足三年,在事业上才刚刚起步,与兄弟刊物相比,还有许多经验要学习借鉴。相信在学校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关心支持下,在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会创造出更加光辉的业绩。 2003年10月,获得《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荣誉证书。 2004年9月,学报封面获第五届中国大学出版协会颁发的装帧“艺术设计金奖”。2006年10月31日,学报荣获云南省第二届期刊评选优秀提名奖;“哲学与文化”栏目荣获优秀栏目奖。2007年12月,学报获云南省报刊出版质量评比A类期刊。

胡世强 男,1935年11月生,云南省江县人,纳西族。云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教授。1959年毕业于昆明师范学院(今云南师范大学)物理系,留校任教,1992年晋升为云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现为《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大自然科学版)》主编。《大学物理》杂志编委、云南省第八届政协委员。曾但任过物理系工会主席、系副主任、云南省高等教育督学、云南范大学教学督导、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云南省政协委员等职务。1971年他完成了省电办公室交给的研制磁性材料的科研课题,之后长期从事物理教育论及基础物理方面的研究,出版书籍三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资料》(专著),主编西南地区11所院校通用教材大学《物理实验》、与他人合作编译《物理实验手册》。在《大学物理》等省内外刊物上发表《相对论等离子体在匀强恒磁场中运动介电函数》等40多篇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平衡的量子纯态表示》课题负责人,1989年获云南省优秀教师奖。1993年获全国曾宪 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