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五大杂志现任主编

发布时间:

五大杂志现任主编

师奶是《时尚COSMOPOLITAN》

《VOGUE》 《时尚芭莎》《嘉人》《ELLE》《时尚COSMO》

读书杂志现任主编

口碑是相当不错的,因为引进的很多书籍都是备受大家好评的。

他主编《读书》杂志期间,广开言路,对一代人的人文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出版很多经典的好书,并且翻译引进了很多国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所以人们经常说:“如果没有沈昌文就没有今天的三联出版社。”

创办《万象》杂志,策划出版《新世纪万有文库》。退休后常在海内外文化出版界奔走,甘当“业内临时工”。著作有《阁楼人语》《书商的旧梦》《知道》《八十溯往》《最后的晚餐》《 也无风雨也无晴》等。

对工作的贡献有著作了《阁楼人语》、《书商的旧梦》、《知道》、《八十溯往》,《最后的晚餐》、《 也无风雨也无晴》等书籍。他积极进取的工作风格,为读者真诚服务,为出版事业无私奉献,成就了其不平凡的人生。

五邑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任冬梅,1985年生于重庆。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本科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基地班,后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2010年获得硕士学位。第一届、第二届全球华语星云奖专业评委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员,连续担任第一届、第二届全球华语星云奖专业评委。本科期间开始进行晚清科幻小说研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如《科幻乌托邦:现实的与想象的——〈月球殖民地小说〉和现代时空观的转变》、《晚清“科学小说”源流初探》、《论晚清“科学小说”的定名及其影响》等。曾获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学术优秀奖、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发表文章1、《科幻乌托邦:现实的与想象的——〈月球殖民地小说〉和现代时空观的转变》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5辑(2008年5月)2、《论司马迁的黄老思想及其在〈平准书〉中的体现》  《嘉陵潮》第12期(2008年9月)3、《冰心与静庐》 《红岩》 2009年第3期4、《从词源探究词的“艳科”传统》 《嘉陵潮》第13期(2009年3月)5、《典型范畴理论及其运用》 《嘉陵潮》第13期(2009年3月)6、《挑战道德底线的欲望飨宴》 香港《大公报》 2009年12月15日7、《蛙鸣遍地,声声惊心——读莫言长篇小说〈蛙〉》 《藏书报》 2010年2月1日8、《我眼中的“新国学”》 《春秋》 2011年第1期9、《晚清“科学小说”源流初探》 《中国科幻研究》 (2011年1月号)第2卷第1期10、《论晚清“科学小说”的定名及其影响》 《科普研究》 2011年第3期11、《从倡导“科学小说”看梁启超早期科学思想》 《五邑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12、《论路翎小说中的幻想成分》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3、《从清末“科学小说”的流布看“科学”一词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国科技史杂志》(核刊) 2012年第1期14、《科幻文学在大陆的发展之路》 《书香两岸》 2012年第1-2期(合刊)15、《贾宝玉坐潜水艇——晚清科幻小说的奇想世界》 《科幻世界》 2012年第4期

硕士生培养 入学时间 研究生姓名 学位论文题目 单位 1978 董英哲 先秦诸子论道研究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1979 任大援 陈确哲学思想概论 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教授、副所长   1981 王光照 唐代佛教寺院壁画 中国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项贤庆 荀子伦理思想研究 安徽省政府督查室副主任   1983 李禹阶 老子思想研究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   李晓东 中国封建家礼 自由职业   1984 任泽峰 先秦儒道政治意识比较 中华供销合作总社   1985 陈国庆 严复启蒙思想新论 西北大学社科系教授、主任、博导   马克峰 辜鸿铭的中西文化观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1986 张运华 先秦时期的“气”范畴 五邑大学教授、党委纪委副书记   1987 方光华 试论佛学对中国本体学说的发展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导;西北大学副校长   韩健平 老庄人生哲学初探 中国社会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研究员   1989 吴 锐 中国宗教与政治权威的起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   徐惠琪 二程思想与佛学的关系 病故   1990 陈玉京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 总政   梁 涛 礼与中国古代文化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副教授   1992 武占江 刘古愚思想研究 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1993 赵 旗 宋代书院研究 西安邮电学院社科部副教授   1994 吴炫静(韩) 老庄“自然”之学 返回韩国   1995 刘 丰 中国早期“道”论的发展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副研究员   1996 江向东 先秦名家思想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   钟湘鸿 杨度思想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1997 宋玉波 唯识学在中国的理论发展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讲师   朱晓红 王夫之关于《中庸》思想的研究 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副教授   马增强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新论 西安体育学院社科部副教授   乔小娥 先秦名家与诸子关系 已故   赵 瑛 戊戌辛亥间陕西教育变革 宁波大学法学院讲师   1998 吴国源 李约瑟难题史 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张秀玉 先秦儒道关系 天津工业大学讲师   1999 尚建飞 先秦阴阳五行说的历史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王建宏 《大学》流变初探 陕西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   朱丹琼 《肇论》的思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2000 王宝峰 《西铭》与天地境界比较研究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陈海华 韩非子法家思想研究 未详   方洪波 早期道家思想生态哲学价值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社科部讲师   孟庆荷 侯外庐对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的研究 不详   2001 马菊霞 论春秋时代的礼治思潮 西安体育学院人文学系讲师   李江辉 论章太炎的汉晋学术史研究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陈景聚 姚际恒、崔述与方玉润的《诗经》学简论 西安财经学院社科部讲师   王军福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侯外庐的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 西安公路交通技术学院讲师   章晓丹 《淮南子》的生态世界观简论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郑 熊 王夫之对孔子的研究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赵麦茹 汉唐《孟子》学研究 西北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生   2002 刘延苗 玄学社会历史观初探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张 勇 南北朝《周易》学研究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黄晓军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研究 陕西省社科院人文杂志社编辑   翟红霞 蔡元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 陕西省广播电视局   李晓星 1919-1949陕西地区文化思想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信息中心   王俊杰 黄宗羲的诠释学思想 西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师   张彤磊 戴震的经典诠释学思想 湖南常德文理学院人事处   陈张林 《唐律疏议》的法律诠释学思想 自由职业   马 毓 《史记》的史学诠释学思想 西安思源学院   2003 张显栋 试论董仲舒的天的哲学思想 中国刑警学院学生处   朱 俊 荀子的礼学思想 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研究所   王 强 王阳明“致良知”命题的诠释学思想意义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侯步云 韩愈的儒学思想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李 君 章太炎的宗教观 青岛大学   殷向飞 《天演论》与进化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闵 军 武则天时期的宫廷佛事活动研究 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郭 茜 有无·自然·生命——论魏晋玄学的主题 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韩艳秋 人之追问——论南宗禅思想的初期发展及其现代心理学意义 未详   苗彦恺 朱熹与黑格尔伦理思想之比较 河南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夏绍熙 海德格尔与老庄思想的初步比较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2004 阎海文 东汉前期的经学研究 复旦大学博士   王 珺 试论唐玄宗时期沐浴文化     黄 勇 论牟宗三的朱子学 西大博士   吴保传 先秦儒道时间观念史比较研究 西大博士   2005 赵 娜 唐玄宗时期佛教法术现象探析 西大博士   赵 虎 早年章太炎与西方自然科学 复旦博士   赵文朝 《抱朴子》养生思想综论 西大博士   韩国庆 庄子自我学说浅探 中山大学博士   秦 奋 孙中山民族思想初探 宝鸡报社   耿 峰 董仲舒天人思想研究 大荔中学   王云云 先秦儒家学习思想研究 西大博士   李旭然 王安石政治思想研究 西大博士   2006 陈西 王夫之美学思想研究 回原籍   张海 民国时期黄炎培对职业教育的贡献(1912—1937) 理工大辅导员   路传颂 自然与自由——庄子与康德的两种思路 西大博士   李璐 东晋南北朝时期的佛道之争     赵 标 戴震对宋明理学的批判 西大博士   王紫佳 梁漱溟的比较文化观     凤鸣 熊十力体用哲学之研究 西大文化遗产学院   万宏强 王夫之心性论     张军 试论《管子》的环境思想 西大博士   李进鹏 牟宗三易学思想研究 海南农垦中学   王显波 《新世纪》中吴稚晖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驻马店中学   2007 田探 孔孟“仁”道思想及其实现 读博   白立超 荀子思想内在思维方式研究 读博   范新可 先秦儒家典籍中所见的社会救助事迹及思想     姚雷娜 帛书《老子》若干章句读解     陈鑫 僧肇的认识论思想 读博   聂希 夫妇与朋友     李长海 柳宗元学术思想研究     范军娣 王阳明的心身之学     兰梁斌 近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传统观(1895-1969) 读博   周蜜 侯外庐的章太炎思想研究     2008 袁志伟 辽代华严思想研究 读博   韩永志 侯外庐土地国有论及其思想史意义 读博   全召军 任继愈的佛学研究 西藏报社   杨方方 胡适的中国思想史研究 榆林中学   聂 云 冯友兰的孔子研究述评 安徽某中学   谢丽莎 马相伯的宗教思想 云南某中学   任永亮 钱穆的中国史观 读博   周后燕 陈荣捷朱子研究述评 河南安阳某中学   代 超 怀特海与《周易》过程观比较 读博   曹国洲 《礼记》所见的礼学和人的完善思想初探 铜川公务员   胡彬 推迟     2009 荆体琛 《尚书》所见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     张丽萍 《庄子“心”论》     张辉 东晋南北朝三教关系     曹振明 隋唐关中华严思想研究     冯倩 唐玄宗与佛道教     巫殷波 黄宗羲的宋明理学研究     李云 孙子军事思想研究     博士生培养 入学时间 研究生姓名 学位论文题目 工作(或学习)单位 1986 李晓东 宋明理学与礼学 自由职业   1988 麻天祥 佛学与晚清社会思潮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博导、主任   赵瑞民 宋明理学和政治哲学 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   1990 方光华 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论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导、西北大学副校长   1991 张运华 两汉道家思想述论 五邑大学教授、宣传部部长   1992 谢扬举 中国文明起源与儒道关系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导、副所长   袁 峰 魏晋玄学与文学 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李宾汉(韩) 中国宗教与思想 美国哈佛大学东方文化中心   1993 张茂泽 贺麟学术思想述论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程 钢 焦循学术思想研究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文化素质办公室副主任   梁 涛 儒家五常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副教授   1994 赵小雷 法家与先秦诸子的关系 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史炳军 梁漱溟学术思想研究 丽水学院人文部教授、主任   1995 武占江 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研究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系教授、主任   肖永明 北宋新学与理学 湖南大学岳麓文化书院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导、副院长   欧阳军喜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   1996 赵 旗 心学与禅学 西安邮电学院社科部副教授   陆建猷 四书集注与南宋四书学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1997 刘惠琴 北朝儒学与经学 山东烟台师院历史与社会学系副教授   田沐臣 《礼记》与礼治 陕西省委办办公厅综合一处   魏哲铭 先秦婚姻文化研究 西北大学图情系教授   1998 张晓虎 周代宗教思想的演进 徐州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韩 星 儒法政治文化源流述论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   王美凤 先秦伦理思想研究 西安文理学院副教授   李 刚 道治主义论 长安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1999 陈春会 考古学与先秦宗教思想论纲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丁德科 先秦儒道一统思想述论稿 陕西省财经学院教授、副校长、博导   陈 博 从理想社会构思到社会政治实践——黄老思想与汉初政治 西北政法大学教授   王 锟 20世纪的孔子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   2000 宋玉波 佛教中国化历程研究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讲师   彭国兴 20世纪前半期中国关于科学社会功能的认识研究 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副教授   兰 天 中国佛教早期判教理论述评 西北政法大学哲学系 副教授   马增强 《仪礼》思想研究 西安体育学院人文学系副教授   时晓丽 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研究 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张娟芳 二十世纪西方《老子》研究 西北大学文学院讲师   田延峰 秦思想研究 ——以秦统一前的思想发展为核心 宝鸡文理学院教授   崔 锐 秦汉时期的女性观 陕西教育学院副教授   张永攀 英国侵藏的最后十年(1937-1947) 中国社科院亚非所   2001 周益锋 晚清海防思想研究 西安政治学院政治系   周溯源 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关于治乱兴衰的思考 《求是》杂志社文史编辑部编审、副主任   江心力 二十世纪上半期荀学发展研究 山东聊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王长坤 先秦儒家孝道研究 西安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社科系副教授、副主任   周淑萍 两宋孟学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陈一梅 汉代文献思想研究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副教授   2002 王 雪 《淮南子》哲学思想研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陈战峰 宋代《诗经》学与理学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讲师   孙学功 冯从吾学术思想研究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社科部副教授   赵万峰 二十世纪初(1898-1937)文化守成主义的教育思想及实践 西北大学211办副研究员   宁国良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道家思想研究 湘潭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教授、院长   朱丹琼 科学个案研究与中国科学观的发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李海波 死亡学视野中的中国佛教死亡观研究 西北大学西北史研究所讲师   程 远 先秦战争观研究 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教授   潘俊杰 先秦杂家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赵 璐 晚清义利观研究 西北大学社科系副教授   车冬梅 晚清理学学术研究 西安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社科系讲师   刘 欢 西汉文学思想研究 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审   曾 加 张家山汉简法律思想研究 西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2003 梁安和 贾谊思想研究 咸阳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副主任   王欣瑞 民国乡村建设思想研究 西北工业大学   沈秀芳 (退学)     王宝峰 李贽儒学思想研究 西北大学社科系   张瑞雪 先秦儒家法思想研究 西北大学社科系讲师   蔺靖华 (退学)     李桂民 荀子思想与战国时期的礼学思潮 山东聊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2004 陈荣庆 荀子与战国学术思潮 江西省宜春学院教授)   郑 熊 宋代《中庸》学 西大思想所   李江辉 晚清江浙礼学研究 西大思想所   王元琪 道咸同时期汉学研究 西北大学社科系   付粉鸽 老庄生命哲学研究 西北大学社科系讲师   2005 张 勇 朱熹理学思想的形成与演变 西安财院   线 文 晚清重商思想研究 陕西师大经管学院   肖建原 王夫之对道家的研究与评价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刘延苗 章学诚史学哲学研究 西安体育学院   2006 王建宏 王阳明思想再评价 西北大学哲社学院   夏绍熙 老庄“自然”观念的产生和变化 西大思想所   张建民 宋代《尚书》学研究(抽查) 西安邮电学院   侯步云 北宋的《春秋》学研究(抽查) 陕西科技大学   王 强 老子与先秦思想 西安政治学院   朱晓红 先秦军事法思想研究 西安政治学院   2007 吴保传 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 陕西科技大学   郑建钟 北宋仁学思想研究     黄勇 推迟     杨晓莉 20世纪上半叶陕西地区的法学思想与法学实践研究     2008 赵娜 北宋“文字禅”研究

文艺研究杂志现任主编

学术著作(含与人合著、主编)《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1993年再版《中国山水诗史》(合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佛教与中国文艺美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山水美与宗教》,稻禾出版社(台北),1992《中国山水文化》(合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在文化的观照下》,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研究资料汇编·文气编》(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宗教艺术论》,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宋代文艺理论集成》(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宗教文艺与审美创造》,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禅诗三百首赏析》(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文学与文化研究丛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文化视野中的文艺存在》(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城市的想象与呈现》(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批评的文化之路》(主编),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2003《宗教艺术论》(图片版),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宗教艺术与审美创造》(增订本),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文化诗学:理论与实践——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跨文化视野与现代化进程》(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20世纪中国古典文论学术研究史》(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广东文化产业发展与对策研究》(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 代表性论文将古代文论放到中国文化背景下去考察研究,《文艺理论研究》1986-宗教与山水结合的历史文化考察,《文艺研究》1986-从文学本体论出发看中国文学的发展(合作),《新华文摘》1987-试论汉魏两晋中国对印度佛教的接受,《福建论坛》1987-齐梁浮艳文风与佛教,《华东师大学报》1988-北朝质朴文风与佛教,《文艺理论研究》1988-支遁与山水文学的兴起,《学术月刊》1988-佛经翻译理论与中古文学、美学思想,《文艺研究》1988-佛教故事与中古志怪小说,《文学遗产》1989-试论佛教美学思想,《云南社会科学》1990-佛教境界说与中国艺术意境理论,《中国社会科学》1991-佛教对艺术真实论的影响,《文艺理论研究》1991-佛教与中国文艺美学中的悲剧意识,《华东师大学报》1991-佛教心性学说对古代文艺心理学的影响,《学术研究》1992-古代诗论中的以诗论禅,《广西师大学报》1992-说“飞动”,《文学遗产》1992-宗教艺术的涵义,《文艺研究》1992-试论原始宗教艺术的产生,《文艺理论研究》1992-禅宗与艺术独创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3-应当建立文学史研究的“文化史派”,《江海学刊》1994-走近岭南——论广东文学的文化走向及其评价,《岭南文报》1994-6-自然在宗教中的地位及其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中国比较文学》1994-论宗教艺术的世俗化倾向及其审美创造,《暨南学报》1994-跨学科比较文学研究的前景展望,《中国比较文学》1995-南朝崇佛文学略论,《原学》第2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论洛夫中、后期诗歌的禅意走向及其实验意义,《现代中文文学评论》(香港)第4期,1995年12月说“文气”,《中国文学研究》1995-中国书法理论中的山水喻象与人文精神,《东方文化》1995-中华文艺理论的人文精神,《开放时代》1995-3、走文化诗学之路——关于第三种批评的构想,《当代人》1995-批评理论的方向与希望,《作品》1995-文学情缘与艺术才气大展示——评《香港当代文学精品》长、中、短篇小说卷,《香港文学》1995-艺术想象与宗教想象,《文艺理论研究》1996-《经律异相》对梁陈隋唐小说的影响,《中国比较文学》1996-八十年代古典文论研究略评,《文学遗产》1996-宗教艺术的象征:意义的蕴藏与转换,《民族艺术》1996-禅与自然,《东方文化》1996-禅悟与艺术想象,《广东社会科学》1996-论当代文论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融合,《文学评论》1997-论本土主义与全球一体化的冲突与融合,《今日东方》(香港)1997-草色遥看——我所知道的美国华人新移民文学,《中国比较文学》1997-解放思想,认真反思,开拓创新,《文学评论》1998-关于文化艺术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文艺研究》1998-中西艺术真实观的异与同,《社会科学家》1998-论史铁生作品的宗教意识,《南方文坛》1999-大学理念与现代化,《暨南学报》1999-对话:理论精神与操作原则(合作),《文学评论》2000-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研究的进程与前景《文艺研究》2000-新人文精神与21世纪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合作),《文学评论》2001-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古典文论的文化学研究的成就(合作),《文学遗产》2001-21世纪文艺学发展与中国现代人格建设(合作),《文艺理论研究》2001-城市文学:21世纪文学空间的新展望,《中国文学研究》2001-走 向 现 代 :中 国 文 艺 学(合作),《人民日报》2001-5-禅与艺术的澄明,台湾南华大学《两岸当代禅学论文集》2000-对 中 国 文 学 批 评 方 法 及 其 古 代文 论 研 究 方 法 的 反 思(合作),《中山大学学报》2001-论城市文学研究的方向(合作),《学术研究》2001-城市与文学关系初探(合作),《广东社会科学》2001-中国古典文论表达的东方特性,《光明日报》2001-8-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西比较文论研究评述,(合作)《学术季刊》2001-8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研究的展开与深入,(合作)《华南师大学报》2001-玄学和文学的两次对话,(合作)《光明日报》2001-12-8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文论学术活动评述,(合作)《福州大学学报》2002-当代艺术生产对都市人审美意识的培养(合作),《求是》2002-都市文学研究现状鸟瞰,(合作)《社会科学报》2002-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研究的新进展,《暨南学报》2002-266.学科交叉与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合作)《中国比较文学》2003-267.论中国古代诗学的原创意识,《文艺研究》2003-268.广场文化:城市文化的新资源,《广东社会科学》2003-469.批评的专业化与批评的品格,《文艺理论研究》2003-570.论王元化“综合研究法”的文化诗学意义,(合作)《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671.不断走向现代形态的文学社会学,(合作)《文艺争鸣》2004-372.新世纪古典文学研究态势,《光明日报》2005年3月25日73.现实关怀、底层意识与新人文精神,《文艺争鸣》2005-374.佛经传译的跨文化交流模式,(合作)《文艺研究》2005-475.消费时代文学的意义,《文学评论》2005-676.多维视野中的古代文论现代转化,《浙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77.消费时代文学的自身调整与建构,《学术研究》2006年第3期78.传承与延续:叩问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学术月刊》2006年第6期教学论文华侨高校境外与海外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合作),《高教探索》2003-2素质教育与高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深化改革,《中国大学教学》2003-5论大学潜在课程教育的作用与影响(合作),《东南大学学报》2004-1建构侨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新模式,《暨南高教研究》2005年第2期

1.《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新星出版社(韩国)2001年版,专著。 2.《选择?接受?转化——晚清至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文学流变与日本文学关系》,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专著。3.《对话与20世纪中国文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专著。4.《审美的神韵》,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二人合著。5.《延安文艺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合著。6.《毛泽东文艺思想发展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参著。 7.《文学名著精品赏析?中国现代文学卷》,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主编。8.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引(1917-2000)》,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参著。9.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参著。10.《中国新诗名作导读》,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参著。 11.论30年代现代派小说,《文学评论》1998年第2期。12.外国文学译介在17年语境中的嬗变,《文学评论》2002年第6期。13.周作人“人的文学”观与日本文学关系 《文学评论》,2004年第3期。14.自由对自由的背离,《文艺研究》2001年第5期。15.评“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文艺研究》2002年第4期。作品的崇高感哪里去了,《光明日报》2002年5月29日。17.西方现代哲学思想与文学的转型,《学术月刊》1998年第8期。18.传播与新诗现代性的发生,《学术月刊》2006年第4期19.现代文学的审美超越性与现实的羁绊,《学习与探索》 2001年第3期。20.现代传播与《女神》的出场及其经典化,《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3期。21.译诗与中国诗歌转型,《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5期。 22.中国30年代现代派小说发生论,《人文杂志》1997年第3期。23.强力原型与郭沫若的《女神》,《人文杂志》1998年第3期 。24.五四文学现代性与日本浪漫主义文学,《人文杂志》2000年第3期。25.近现代文学话语转型与日本白桦派的关系,《人文杂志》2003年第1期。26.中国30年代现代派小说形式论,《江汉论坛》1998年第12期。27.五四文学发展与《苦闷的象征》,《江汉论坛》2002年第9期。28.死亡之维与新诗研究反思,《江汉论坛》2004年第8期。29.建国后17年译介外国文学的现代性特征,《学术研究》2003年第1期。30.《新青年》对新诗的运作,《学术研究》2006年第1期。31.鲁迅立人思想与日本文学(上),《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4期。32.鲁迅立人思想与日本文学(下),《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5期。33.中日近现代文学关系逆转发生论,《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34.以他者话语质疑五四文学非写实潮流,《武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35.前期创造社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36.穆旦被经典化的话语历程,《南开学报》2007年第3期。37.1949-1966中国对外文学关系特征,《中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38.论丁芒归来后的诗艺,《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39.冷战、民族主义与十七年文学思潮,《河北学刊》2004年第2期。40.新诗择取民族诗歌传统之启蒙逻辑反思,《河北学刊》2005年第1期。41.近20年中国文学入史问题,《河北学刊》2007年第4期。42.中国近现代文学接受日本文学影响反思,《福建论坛》2005年第10期。43.日本文学知识与鲁迅对文学“关系”的言说,《福建论坛》2007年第11期。44.论中国30年代现代派小说的边缘性,《贵州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45.晚清文体革命与日本启蒙文学,《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46.中国戏剧近代转型与日本新剧之关系,《戏剧》2002年第2期。47.世纪末的探索,《诗探索》1996年第3期。48.语言与理解,《中州学刊》1996年第2期。49.中国近现代文学话语转型与日本文学的关系,《求索》 2004年第2期。50.韩少功的《马桥词典》新论,《理论与创作》2002年第3期。1930年代现代派小说的感觉化叙事方式,《晋阳学刊》 2004年第4期。52.17年文学的民族性与反西方性,《文艺争鸣》2002年第4期。53.现代主义文学的超越性,《文艺争鸣》1998年第5期。54.走不出的男权阴影,《文艺评论》2006年第3期。5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新中国“17年”的传播研究,《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56.17年文学与外国文学关系,韩国《中国现代文学》2002年23号。57.形成?调整与质变,韩国《韩中言语文化研究》2004年第6辑。58.鲁迅的“为人生”文学观与日本文学关系,《远东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俄罗斯 圣?彼得堡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59.死亡与超越——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新论,《传承与创新》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60.梁实秋诗学论,《梁实秋与中西文化》,中华书局2007年版。 61.对张恨水的《八十一梦》的形式分析,《通俗文学评论》1996年第1期。62.文化守成与艺术调整,《通俗文学评论》 1998年第3期。63.世纪末与世纪初—中国与西方,<<文艺报>> 1996年2月16日。64.中国化“在路上”话语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65.冲突与融合——梁实秋的自由主义思想论,《湘潭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66.论闻一多民族主义思想的缘起与特征,《江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对语言现代性的反思,《长江学术》2002年第2期。68.新中国“17年”欧美文学翻译、解读论,《长江学术》2006年第3期。69.日本审美经验与周作人文风,《中国现代文学论丛》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70.论《边城》叙述者性格及其功能。《吉首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71.论1990年代长篇小说创作的一 种倾向,《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72.周立波延安时期小说谈片,《延安文艺研究》1988年第4期。73.论延安文学的艰难选择,《延安文艺研究》1989年第2期。74.论延安小说与五四小说叙述方式之差异,《延安文艺研究》1991年第1期。75.意义与限制,《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76.前期创造社与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关系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77.新时期18年文艺鸟瞰,《武当学刊》1995年第3期。78.30年代现代派小说的都市性,《武当学刊》2000年第3期。79.晚清诗界革命与日本启蒙诗歌,《郧阳师专学报》2003年第2期。80.鲁迅悲剧美学新探,《郧阳师专学报》,1988年第3期。81.新诗锤字炼句的现代主义色彩,《写作》1996年第3期。82.对贾平凹的《白夜》的题旨解析,《三秦论坛》1998年第3期。83.闻一多民族主义思想的发生与特征,《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作家杂志现任主编

叶君健(1914—1999),中国第一个从丹麦文翻译、并系统全面地介绍安徒生童话的翻译家,作家。193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外国文学系。1944年至英国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欧洲文学。历任辅仁大学教授,《中国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等。《安徒生童话》现有80多种文字的译本,丹麦报纸有评论认为中文译本是最好的。文中认为“只有中国的译本把他当做一个伟大作家和诗人来介绍给读者,保持了作者的诗情、幽默感和生动活泼的形象化语言,因而是水平最高的译本。”为此,丹麦女王曾隆重授给叶君健“丹麦国旗勋章”,这是全世界《安徒生童话》众多译者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也是安徒生与叶君健作为作者与译者,因一部作品先后获得同样勋章的唯一先例。赞同

叶君健(1914—1999),中国第一个从丹麦文翻译、并系统全面地介绍安徒生童话的翻译家,作家。193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外国文学系。1944年至英国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欧洲文学。历任辅仁大学教授,《中国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等。《安徒生童话》现有80多种文字的译本,丹麦报纸有评论认为中文译本是最好的。文中认为“只有中国的译本把他当做一个伟大作家和诗人来介绍给读者,保持了作者的诗情、幽默感和生动活泼的形象化语言,因而是水平最高的译本。”为此,丹麦女王曾隆重授给叶君健“丹麦国旗勋章”,这是全世界《安徒生童话》众多译者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也是安徒生与叶君健作为作者与译者,因一部作品先后获得同样勋章的唯一先例。

何建明,苏州人。作家出版社社长。著名作家,全国劳动模范。第一、第二、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在部队工作十五年。后转业到北京某中央机关报社当记者、编辑;1992年起任文学杂志主编。1996年调中国作家协会至今。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曾任《中国作家》杂志副主编、主编。文学专业和哲学专业研究生。已出版著作38部,改编电影电视8部。代表作品有:《何建明文集》六卷本、《何建明获奖作品集》五卷本;长篇报告文学《部长与国家》、《根本利益》、《永远的红树林》、《恐惧无爱》、《中国高考报告》、《落泪是金》、《共和国告急》、《破天荒》、《我们可以称他为伟人》、《大国的亮点》《野性的黑潮》《警卫领袖风云录》《天堂祭》《科学大师的名利场》和长篇小说《东方毒蛇》、电影《西行囚车》、《信天游》、电视连续剧《国家命运》、《女囚长》、学术著作《论纪实文学与写作》。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共和国告急》、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落泪是金》、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奖《部长与国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获奖作品《中国高考报告》、《根本利益》、第一届徐迟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品《落泪是金》、第二届徐迟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品《根本利益》、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国家行动》、第六届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根本利益》。《永远的红树林》获2004年“中国十大新闻人物”特等奖、《野性的黑潮》获第二届全国“宝石”文学奖一等奖、《第二道战壕》获第一届金盾文学奖、《第一一四道国界》获江苏省法制文学一等奖、《大国的亮点》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作品被翻译到十几个国家。其中《中国高考报告》被收入日本、澳大利亚等大学教材。侯秀芬,毕业于人大新闻系。2004年起担任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写有:纪实文学作品《神州奇人录》,由北方人民出版社出版;广播剧《晶莹的心》,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全国的地方台播出,获全国优秀广播剧奖;《女部长》(合著),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曾编辑:“林语堂文集”之《红牡丹》、《生活的艺术》;徐迟著《江南小镇》;林杉著《一代才女林徽因》,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曾终审:周梅森著《绝对权利》,长篇小说,获国家图书奖。曾策划:“精致女人”“精彩男人”两套丛书,“精致女人”已出版《林兰英院士》、《凄美的欢颜——三毛》、《一代才女林徽因》、《一代画魂潘玉良》、《一代名妓柳如是》;“精彩男人”已出版《张恨水》、《林语堂大传》、《百年风流——艺术大师刘海粟的友情与爱情》。曾与中国大陆出版界同仁一起参加美国、德国、法国等国的书展及文学活动。现主持作家出版社的工作,提出“增创新意识,出精品图书,与世界接轨,创一流名社。”的改革思路与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精品力作,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