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编辑界的名人有哪些

发布时间:

编辑界的名人有哪些

答:爱迪生的故事 一个大雪天的夜晚,爱迪生的妈妈突然生病了,爸爸急忙找来医生。医生说:“你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开刀做手术”。那时候只有油灯没有电灯,油灯的光线很暗,一不小心就会开错刀。爱迪生突然想起一个好办法,他把家里所有的油灯全都端了出来,再把一面镜子放在油灯的后面,让医生顺利的做完了手术。医生说:“孩子你是用你的智慧和聪明救了你的妈妈。”爱迪生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要制造一个晚上的太阳。” 勤学好问的故事: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常林带经耕锄。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邵飘萍。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人称为“新闻全才”。范长江原名:希天。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家,社会活动家。他生前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担任过新闻机构的领导工作,为全国的新闻事业做出很大贡献。 1991年,中国记协与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设立了“范长江新闻奖”,这是表彰奖励我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全国性高层次新闻奖。该奖项于2005年与“韬奋新闻奖”合并成为“长江韬奋奖”。邹韬奋中国卓越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原名邹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汉族,江西省余江县人。祖籍江西余江。出生在福建永安。先后就读于福州工业大学、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南洋公学中院,1919年由南洋公学上院机电工程科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埃德加·斯诺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1、纪希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中央党校学习。曾任晋绥边区《抗战日报》、《晋绥日报》和新华通讯社雁门分社编辑、驻成都办事处主任,《人民日报》西南记者站负责记者,新华社四川分社第一社长,《人民日报》记者部副主任。1983年参加创办《中国老年》杂志,任总编辑。擅长写新闻通讯、报告文学。著有《战斗的青春》、《时代的足迹》等。2、彭迪国际新闻记者、国际问题评论员。长期在新华通讯社工作,历任英文翻译、国际部编辑、国外分社记者、分社社长、新华社编委会委员和副总编辑。从事新闻记者工作近40年,发表了大量国际新闻、通讯和评论。1979~1984年在美国所写作品已辑为《彭迪国际评论选》出版。所写评论文章尖锐泼辣,逻辑严密,独具风格,在国内外读者中有一定影响。3、陈柏生陈柏生,女,安徽安庆人,1926年出生。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同年赴晋察冀解放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采访开国大典的人民日报记者之一。4、黄钢我国著名报告文学家,政论家,杰出的党的新闻工作者。建国初期,在中央宣传部电影处工作。1963年调到《人民日报》任国际部评论员。这时期写了大量的文艺性政论。结集成《亚洲的新纪元》、《伟大的变化》、《这就是美国的缩影》(与人合著)等。曾任中国社会科学新闻研究所副所长。1980年,黄钢作为发起人之一创建了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担任常务会长,1984年组建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出任理事长。5、李峰李峰,男,新华社资深记者。新华社资深记者,20世纪50年代初就被新闻界和社会上广大读者所关注。北大和复旦等高校把他当时写的《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诞生了》等新闻特写,列为新闻系的参考教材,认为它在新闻写作上有新的突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当代十大名记者

1,穆青。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穆青,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均为20世纪中国新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原名穆亚才,祖籍河南开封杞县,为了生计,举家随祖父迁到安徽蚌埠。曾担任学校进步团体“文学艺术同盟”主席,出版文艺刊物《群鸥》。从事新闻工作50多年,他勤学苦练,不懈进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写了多篇在我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闻佳作,为我国新闻队伍建设付出了辛勤劳动。穆青于2003年10月11日凌晨3时2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2,陈柏生。1926年出生,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同年赴晋察冀解放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采访开国大典的人民日报记者之一。3,彭迪。国际新闻记者、国际问题评论员。江西萍乡人。1920年10月14日生。1944年在成都燕京大学历史系肄业。从事新闻记者工作近40年,发表了大量国际新闻、通讯和评论。1979~1984年在美国所写作品已辑为《彭迪国际评论选》出版。所写评论文章尖锐泼辣,逻辑严密,独具风格,在国内外读者中有一定影响。4,纪希晨。原名松晓,河南伊川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中央党校学习。曾任晋绥边区《抗战日报》、《晋绥日报》和新华通讯社雁门分社编辑、驻成都办事处主任,《人民日报》西南记者站负责记者,新华社四川分社第一社长,《人民日报》记者部副主任。5,闾丘露薇。1997年开始在凤凰卫视担任记者、主持人。1999年在浸会大学获得传播学硕士学位。2001年,在美国华盛顿现场报道美国总统的就职仪式,并成为全球首位进入阿富汗腹地喀布尔采访的华人女记者。2002年,成为惟一一位三进阿富汗的华人女记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穆青 (杞县籍当代著名新闻记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柏生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彭迪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纪希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闾丘露薇

编辑界的名人有谁

碰上年轻朋友爱读新闻采写专业,我就满心欢喜。不过,也有泼冷水的时候,比如,倘使他说“要做就做法拉奇,全世界兜兜,跟领导人聊聊,蛮惬意,写出来就成名记者”。 “你见过名记者吗? ”因为,我是见过的,非止一个。我知道他们大抵无甚“惬意”,一路艰辛走来,挺苦。新闻界老前辈陆诒,人称“陆公”,如果名记者分级,他当之无愧是国家级。用夏衍的话“抗日战争时期有三位出色的新闻记者,这就是范长江、孟秋江和陆诒”。晚辈报人那时候都爱听他讲述嚼窝头、宿野地、爬兵车、冒枪弹的采访传奇。记得1981年我还与人一起就此写过访谈录,发在《解放日报》上。最精彩的,要数我们的总编辑陈念云在《悼陆公》中转述的:“他曾告诉我,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一次采访,是采访台儿庄大捷。 ”那时前方鏖战急,三十余名中外记者静候徐州,靠从司令部得到战报后发电讯。陆诒和范长江心犹不甘,潜往五六十里外的台儿庄前线。大部分记者尽是苦出身。你要重视新闻事实,遂无权利绕开艰险。今天,不是有学子赴陕北考察几天就嚷嚷 “那里太落后了”?但75年前的斯诺却冒着白色恐怖之险一去四个月,遍访那里的沟沟壑壑,这才有轰动中外的《西行漫记》。法拉奇也是,历经多少国际战争和社会骚乱,“世界第一女记者”才脱颖而出。甚至在1968年报道墨西哥城反政府示威中她负了伤,“头上子弹在呼啸,我们浸泡在被血染红的水里”,依然采访不辍。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信然,只是在这里,还得加上“血水”才贴切。然而,一旦见到他们,采访活动就成为一场探讨事实真相的战斗……”每一回都是豁出去呵!用她的话说:“害怕,是我不能享受的一种奢侈”,“害羞,是我无法承受的一种负担”。岂可看人挑担不吃力,还说“蛮惬意”呢。

在记者领域里还是有很多很多牛人的,看向国内国外,都有着不同的传奇人物,下面我就来一一列举。著名战地记者阿内特:我只采访大人物阿内特说:做了45年战地记者,经历过23场战争,可连个脚都没崴过。但事实上,死亡离他并不遥远。1967年在报道越南战争时,为了能够尽快把采访内容发出去,他不得不寻找最早出发的飞机离开,而那是一班装载着尸体袋的飞机,袋子里面装有100具死难士兵的尸体。作为“唯一活着的乘客”,阿内特坐在货舱前部,看着袋子里的血水一点点渗出来,当飞机开始急剧倾斜下降时,这些粘稠的液体甚至淹没了他的脚踝。阿内特说,工作中他“从不愿意采访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如果稿子里实在需要,他就“会派别人去采访”。在清华大学的讲座上,他瞪着眼睛,声如洪钟地给出建议,“你们如果要做记者,一定要到大机构去,去采访大人物,写大稿子,才能尽快赢得名气,获得机会去采访更大的人物。”中国的揭黑记者:王克勤王克勤,男,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兰州大学,1964年11月生,甘肃省永登县人。曾任《中国经济时报》首席记者、《经济观察报》总编助理。是中国当代著名揭黑记者,被业界称之为"中国的林肯·斯蒂芬斯"(美国著名揭黑记者)、"中国揭黑记者第一人"。曾被评为2004年中国十佳曝光勇士 ,2003年度中国记者八大风云人物,2003年度《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2002年度中国传媒杰出人物,2003年中国十大维权人物,并任香港大学访问学者。2013年2月27日正式离开《经济观察报》。意大利第一女记者:法拉奇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法拉奇就已活跃在国际新闻界,并因她犀利的提问而知名。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她曾采访过多国领导人,包括巴勒斯坦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以色列强硬派女总理果尔达·梅厄、印度“铁娘子”英迪拉·甘地、巴基斯坦总理阿里·布托、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等等。有人称她是“当代最伟大的政治采访者”。这些记者都是在自己领域让人不禁佩服的牛人,当然360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有信念,你就是下一个牛人。

邵飘萍。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人称为“新闻全才”。范长江原名:希天。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家,社会活动家。他生前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担任过新闻机构的领导工作,为全国的新闻事业做出很大贡献。 1991年,中国记协与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设立了“范长江新闻奖”,这是表彰奖励我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全国性高层次新闻奖。该奖项于2005年与“韬奋新闻奖”合并成为“长江韬奋奖”。邹韬奋中国卓越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原名邹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汉族,江西省余江县人。祖籍江西余江。出生在福建永安。先后就读于福州工业大学、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南洋公学中院,1919年由南洋公学上院机电工程科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埃德加·斯诺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白岩松

编辑界的名人

邵飘萍。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人称为“新闻全才”。范长江原名:希天。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家,社会活动家。他生前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担任过新闻机构的领导工作,为全国的新闻事业做出很大贡献。 1991年,中国记协与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设立了“范长江新闻奖”,这是表彰奖励我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全国性高层次新闻奖。该奖项于2005年与“韬奋新闻奖”合并成为“长江韬奋奖”。邹韬奋中国卓越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原名邹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汉族,江西省余江县人。祖籍江西余江。出生在福建永安。先后就读于福州工业大学、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南洋公学中院,1919年由南洋公学上院机电工程科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埃德加·斯诺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著名的编辑人,这个的话相对来说还可以吧,编辑人相对来说比较少

在记者领域里还是有很多很多牛人的,看向国内国外,都有着不同的传奇人物,下面我就来一一列举。著名战地记者阿内特:我只采访大人物阿内特说:做了45年战地记者,经历过23场战争,可连个脚都没崴过。但事实上,死亡离他并不遥远。1967年在报道越南战争时,为了能够尽快把采访内容发出去,他不得不寻找最早出发的飞机离开,而那是一班装载着尸体袋的飞机,袋子里面装有100具死难士兵的尸体。作为“唯一活着的乘客”,阿内特坐在货舱前部,看着袋子里的血水一点点渗出来,当飞机开始急剧倾斜下降时,这些粘稠的液体甚至淹没了他的脚踝。阿内特说,工作中他“从不愿意采访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如果稿子里实在需要,他就“会派别人去采访”。在清华大学的讲座上,他瞪着眼睛,声如洪钟地给出建议,“你们如果要做记者,一定要到大机构去,去采访大人物,写大稿子,才能尽快赢得名气,获得机会去采访更大的人物。”中国的揭黑记者:王克勤王克勤,男,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兰州大学,1964年11月生,甘肃省永登县人。曾任《中国经济时报》首席记者、《经济观察报》总编助理。是中国当代著名揭黑记者,被业界称之为"中国的林肯·斯蒂芬斯"(美国著名揭黑记者)、"中国揭黑记者第一人"。曾被评为2004年中国十佳曝光勇士 ,2003年度中国记者八大风云人物,2003年度《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2002年度中国传媒杰出人物,2003年中国十大维权人物,并任香港大学访问学者。2013年2月27日正式离开《经济观察报》。意大利第一女记者:法拉奇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法拉奇就已活跃在国际新闻界,并因她犀利的提问而知名。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她曾采访过多国领导人,包括巴勒斯坦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以色列强硬派女总理果尔达·梅厄、印度“铁娘子”英迪拉·甘地、巴基斯坦总理阿里·布托、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等等。有人称她是“当代最伟大的政治采访者”。这些记者都是在自己领域让人不禁佩服的牛人,当然360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有信念,你就是下一个牛人。

帮你找到中国近代报纸的产生背景和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1、中国古代报纸主要有三类:朝廷官报邸报,非法民报小报,合法民报京报。 2、对唐代“开元杂报”有详细记载的是唐代孙樵的《经纬集》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3、报房京报从崇祯末年以后才普遍使用活字印刷。 4、我国唐朝出现的古代报纸是有史料为证的,约发行于887年的敦煌“进奏院状”的发现,提供了研究古代报纸的第一个原始材料。 5、宋朝从宋真宗咸平二年起开始实行定本制度。 6、“小报”在北宋末年再现,盛行于南宋,当时被称为“新闻”。 7、中国近代报刊上出现的第一则消息是关于“月食”的,刊载于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该报创刊于1815年8月5日,主编是米怜,地点是马六甲。 8、第一个打入中国本土创办中文近代报刊的西方传教士是郭士立,1833年8月,他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34年,该报上刊载的《新闻纸略论》,是中文近代报刊上出现的第一篇论述西方近代报纸的专文。 9、1838-1840年间,林则徐在广州组织人编译外报,这些材料后人称之为“澳门新闻纸”。 10、1822年9月在澳门创办的葡文《蜜蜂华报》,被认为是我国领土上出现的第一份外文报纸。 11、英文《字林西报》是1864年在上海创刊,其前身是1850年创刊的《北华捷报》,拥有人是字林洋行。1882年,字林洋行又创办中文报纸《字林沪报》,1897年,该报创办附张《消闲报》,开我国报纸副刊之先声。 12、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是1857年11月在香港出版的《香港船头货价纸》。 13、1872年,路透社首先在上海设立远东分社,成为第一家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的外国通讯社。 14、中国第一份政论报纸是创刊于1872年2月4日的《循环日报》,第一个报刊政论家是王韬。 15、《申报》于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是美查。我国最早的白活报是申报馆于1876年创刊的《民报》 16、在北京出版的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万国公报》。戊戍变法时期影响最大的改良派报纸是《时务报》,报刊宣传家是梁启超,“时务体”就是以他的政论文章为代表。戊戍政变后,改良派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宣传阵地是1898年在日本横滨创刊的《清议报》,由梁启超主持编务。戊戍政变后,得以继续出版的维新派报刊是《知新报》(澳门)。 17、太平天国设立的“刷书衙”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队伍所办的第一个出版宣传机关。 18、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了阐述他的报刊思想的第一篇文章《论报馆有益于国事》,首次提出了“耳目喉舌”论。 19、资产阶级改良派创办的中国第一份妇女报是《女学报》,是上海女学会的会刊。 20、维新时期重要思想家严复的重要译文《天演论》和《群学肄言》(部分)最初发表在《国闻汇编》 21、1911年7月,《大江报》发表了两篇著名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和《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作者是詹大悲。 22、《苏报》易帜后,开设了“学界风潮”专栏,集中报道学生革命团体活动的消息。 23、兴中会办的第一份正式机关报是1900年1月25日在香港出版的《中国日报》,第一任社长是陈少白。 24、黄远生的采访四能是: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25、1872年外国传教士在北京创办了中文月刊《中西见闻录》。 26、于右任的笔名有骚心,大风,神州州主等。所谓“竖三民”是指他创办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 27、香港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两家英文报纸是《德臣报》和 28、同盟会在海外创办的最重要的机关报是在东京出版的《民报》,首任主编是胡汉民,后由章太炎主编,与在横滨出版的保皇派报纸《新民丛报》展开关于革命与改良问题的大论战。 29、中国在清代末年才开始有专门的新闻出版法《大清印刷物专律》、《报章应守规则》(1906年)和《大清报律》(1908年,第一部新闻法) 30、我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是美国人奥斯邦于1923年1月在上海建立起来的。国人自办电台最早的是1926年的哈尔滨电台。 31、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的教会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大的是《万国公报》,其原名为《中国教会新报》,由林乐知于1868年创刊。 32、五四时期著名刊物《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最初即发表在《新青年》上。李大钊把他轮值主编的第六卷第五号《新青年》编成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并发表了他自己的长篇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上发表陈独秀写的《谈政治》一文,并开辟“俄罗斯研究”专栏,这表明它的改组基本完成,由启蒙报刊转变为无产阶级报刊。为及时进行政治宣传鼓动,《新青年》同时创办了小型政治报纸《每周评论》,1918年-1919年在北京出版,宣传了新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参加该报编辑的三位文化名人是陈独秀、李大钊和周作人。 33、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1922年9月13日创刊于上海,第一任主编是蔡和森。第一个党的日报是《热血日报》,主编是瞿秋白。《热血日报》办有副刊《呼声》,刊载评论、通讯和文艺作品。 34、由周恩来领导组建的延安新闻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开始试验播音,呼号XNCR,1945年9月5日正式播音。 35、新华社前身是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创办的“红中社”,1937年1月改为现名,1939年初,与《新中华报》分开而成为独立的新闻机构,第一任社长是向仲华。 36、抗日战争时期,上海共产党的《译报》停刊后的第二年,改名为《每日译报》出版,以英商的名义发行,此类报纸被称不“洋旗报”。 37、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的第一份机关报是《先驱》。1923年8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决定创办《中国青年》,作为团中央的机关报,该报23年10月创刊,第一任主编为恽代英。恽代英在《中国青年》上常用的笔名有但一、天逸、稚宜等。《青年实话》是共青团苏区中央局机关报,创刊于1931年7月,在动员苏区青年投身革命方面做出了贡献。 38、胡政之是采访巴黎和会的惟一中国记者。 39、《大公报》最早由英敛之于1902年在天津创刊。1926年9月,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以新记公司的名义复刊出版了《大公报》。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时,曾声称“四不”,指的是不党、不卖、不私、不盲,以后成为《大公报》的社训。 40、《中国报学史》的作者是戈公振,该书出版于1927年。 41、1945年11月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报《东北日报》在沈阳创刊。 42、1926年被奉系军阀杀害的两位著名新闻工作者是邵飘萍和林白水。 43、1947年,在解放区新闻战线开展了一场反“客里空”运动,打击了新闻报道中虚夸不实的报道作风,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44、1920年,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主办了《新青年》月刊和《共产党》月刊,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建党进行思想和理论准备。理论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1920年11月7日在上海创刊,主编是李达。 45、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成立于1932年3月20日。 46、毛泽东1919年7月曾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篇连载的大文章,题为《民众的大联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名义主办的《政治周报》于1925年12月5日在广州创刊。毛泽东主编,编辑了前四期,写了《政治周报发刊理由》等文章,以子任的笔名为《政治周报》的“反攻”专栏写了一系列的犀利杂文。 47、邓小平1933年5月曾主编《红星报》 48、《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社长是潘梓年。抗战时期,周恩来曾兼任《新华日报》的董事长。1945年11月和1946年4月,《新华日报》曾先后发表《与大公报论国是》和《可耻的大公报社论》两篇文章,与《大公报》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49、复旦大学新闻系于1929年正式组建,首任系主任是谢六逸。 50、长征中,红一军团的《战士报》曾详细报道红军抢渡大渡河的事迹。 51、194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平创办了公开机关报《解放》。 52、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统区进步新闻工作者曾开展拒检运动。 53、1948年,毛泽东发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刘少奇发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阐述了党的新闻事业的作用和任务。这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的重要文献。 54、陕甘宁边区面向群众的报纸是1940年创办的《边区群众报》。 55、1918年10月,中国第一个新闻学术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在蔡元培的倡导下成立。 56、1941年中共中央决定将《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两个报纸合并,改成大型的《解放日报》。1941年5月,中共中央大型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延安正式创刊,第一任社长是博古,第一任主编是杨松。该报于1942年改版,进一步加强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解放日报》发表了一系列总结无产阶级党报经验的文章,其中1943年9月1日发表陆定一写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运用于新闻学研究。 57、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的社长、总编是邓拓。1950年到58年,他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为党的新闻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58、拒检运动中,国统区第一本拒检出版的书籍是《延安归来》,作者黄炎培。 59、左翼新闻记者联盟倡导集纳批判,目的是批判反动新闻事业,建立代表大众利益的新闻事业。 60、1948年6月,晋察冀解放区的《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人民日报》合并为中共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 61、民国初年著名记者黄远生,以写作新闻通讯著称,他曾反对孙中山,但对袁世凯某些专制和卖国行为表示不满,1915年12月27日在美国遭暗杀。其著作后人编成四册。 62、旧中国报业家史良才,曾任《时报》主笔,1912年10月接办《申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倾向抗日,革新《申报》,1934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63、五四运动时,周恩来在天津学习时,主编革命报纸《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他组织革命团体,1920年1月创办《觉悟》革命刊物。 64、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中国自撰的第一部论述新闻采访学的著作,于1923年出版。 65、1931年,在中央苏区创办的《红星报》,由邓小平、陆定一先后担任主编。《红星报》在长征中继续出版。 66、著名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主编出版《生活》周刊、《生活日报》、《大众生活》周刊等报刊,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在读者中产生很大的影响。 67、解放前,《大公报》记者范长江曾在西北地区考察旅行,发表了大量的旅行游记,后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 68、五四前后,我国报纸著名的四大副刊是《觉悟》、《京报副刊》、《晨报副镌》和《学灯》。其中上海的两大报纸副刊是指《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其余两刊则在北京出版。 69、成舍我所办的《立报》之所以能创当时报纸发行的最高记录,是因为它具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大众化”。 70、著有《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两本通讯集的范长江,在采写这些通讯时是《大公报》的记者。 71、徐宝璜所撰的《新闻学大意》,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

编辑界的名人名言

难道是字数短一点的名人名言吗?我找了几个,你看看吧:读书是好的,但必须记住,书不过是书,要自己动脑筋才行。——高尔基《在人间》,意思是我们不要盲目地去读,要动脑筋地去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吸收知识。批评是一门科学。——《普希金全集》第七卷,意思是我们要接受批评,不要逃避,因为有了批评,我们才能不断地进步,不会落后的。学问是光明。——高尔基《沦落的人们》,意思是我们要学知识,再穷再累我们也要学,知识会给我们带来光明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意思是金子宝贵,可金子却买不来时间,说明了时间是最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还要文言文的!!!好,给你几个吧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译】君子庄正自重而不与人争夺,与人友善,团结友爱却不相互偏袒。【注】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朱注》:庄以持己曰矜。然无乖戾之心,故不争。和以处众曰群。然无阿比之意,故不党。《正义》:矜易于争,群易于党,故君子绝之。党;偏私,偏袒。群;与人和善相处,而团结众人。【解】这是孔子提倡的一种儒家的处事态度和哲学。君子尊重自己而不侵犯别人,所以他们的态度庄重而不与人争斗;君子团结友爱而不互相偏袒,所以他们能够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八佾》:“君子无所争。”《述而》:“陈司败曰:‘吾闻君子不党。’”《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以上这些说的是相近的意思。在今天我们可以将之看作是一种社会应该提倡的高尚人格的体现。作为一个正直而有操守的人,其在思想上是应该做到如上所说的——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并且这里强调的不是说个人的行为上的固持,而思想上的“矜”。这也是我们一向强调的,“慎”的一个具体的表现。更是中华民族,追寻“淳善”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而这个过程,就是被我们称之为“教化”的了。

做你认为对的事,就不要犹豫。

人类总有一种理想,一种希望。虽然高下不同,必须有个意义。——鲁迅

短的名人名言如下:青少年是一个美好而又是一去不可再得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加里宁2、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约翰逊3、时间抓起来说是金子,抓不住就是流水。——谚语4、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诸葛亮5、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6、每一个人要有做一代豪杰的雄心斗志!应当做个开创一代的人。——周恩来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8、有志者事竟成也!——刘秀9、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阳明1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11、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肖伯纳1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司马迁13、战士自有战士的抱负:永远改造,从零出发;一切可耻的衰退,只能使人视若仇敌,踏成泥沙。——郭小川14、最糟糕的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受到错误志向的阻碍而不自知,真到摆脱了那些阻碍时才能明白过来。——歌德15、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16、人无善志,虽勇必伤。——《淮南子》17、坚志者,功名之主也。不惰者,众善之师也。——《抱朴子》18、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刘义庆19、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后汉书》20、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后汉书》21、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歌德22、立志、工作、成就,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有个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巴斯德23、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秋瑾2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荀况2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26、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勃朗宁27、有人问鹰:“你为什么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鹰回答说:“如果我贴着地面去教育他们,那它们长大了,哪有勇气去接近太阳呢?”——莱辛28、真正的才智是刚毅的志向。——拿破仑29、贫而懒惰乃真穷,贱而无志乃真贱。——罗丹30、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塞涅卡31、人若有志,万事可为。——斯迈尔斯

编辑界的名人杨

3位粉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广:隋明帝杨素:隋朝名臣,诗人,杰出的军事统帅。杨炯:唐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杨国忠:唐天宝年间著名权臣。杨玉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杨业:北宋抗辽名将,“杨家将”之首。杨延昭:北宋抗辽名将,“杨家将”第二代。杨文广:北宋抗夏名将,“杨家将”第三代。杨再兴:南宋抗金名将。杨宪:明初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明初“三杨”,明朝前期三大杨姓政治家,文学家;“仁宣之治”期的治世名臣;“台阁体”诗文代表人物,合称“三杨”。杨慎:“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明朝中期著名诗人,文学家。杨继盛:明代嘉靖朝著名忠臣。

杨过

杨坚: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广:隋明帝杨素:隋朝名臣,诗人,杰出的军事统帅。杨炯:唐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杨国忠:唐天宝年间著名权臣。杨玉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杨业:北宋抗辽名将,“杨家将”之首。杨延昭:北宋抗辽名将,“杨家将”第二代。杨文广:北宋抗夏名将,“杨家将”第三代。杨再兴:南宋抗金名将。杨宪:明初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明初“三杨”,明朝前期三大杨姓政治家,文学家;“仁宣之治”期的治世名臣;“台阁体”诗文代表人物,合称“三杨”。杨慎:“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明朝中期著名诗人,文学家。杨继盛:明代嘉靖朝著名忠臣。

杨坚: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广:隋明帝杨素:隋朝名臣,诗人,杰出的军事统帅。杨炯:唐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杨国忠:唐天宝年间著名权臣。杨玉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杨业:北宋抗辽名将,“杨家将”之首。杨延昭:北宋抗辽名将,“杨家将”第二代。杨文广:北宋抗夏名将,“杨家将”第三代。杨再兴:南宋抗金名将。杨宪:明初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明初“三杨”,明朝前期三大杨姓政治家,文学家;“仁宣之治”期的治世名臣;“台阁体”诗文代表人物,合称“三杨”。杨慎:“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明朝中期著名诗人,文学家。杨继盛:明代嘉靖朝著名忠臣。杨琏:明代东林党代表人物,正直士大夫。杨秀清:太平天国杰出领袖之一,东王。杨子荣:东北人民解放军牡丹江军分区军官。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抗日名将。杨虎城:抗日爱国名将,“西安事变”发动者之一。杨尚昆: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开慧:毛泽东夫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